收藏 分销(赏)

骈文骈赋律赋散体文体赋的一些流变关系(初探)(7).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4334853 上传时间:2024-09-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骈文骈赋律赋散体文体赋的一些流变关系(初探)(7).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骈文骈赋律赋散体文体赋的一些流变关系(初探)(7).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骈文骈赋律赋散体文体赋的一些流变关系(初探)(7).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骈文骈赋律赋散体文体赋的一些流变关系(初探)(7).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骈文骈赋律赋散体文体赋的一些流变关系(初探)(7).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骈文、骈赋、律赋、散体、文体赋的一些流变关系(初探)(7) 一,赋的起源浅说 赋的流变关系到赋的起源。赋的来源大抵3种说法,有说是源于“古诗”,所谓赋者,古诗之流也。这个“古诗”,是指诗经。也有说赋源自楚辞的。这是两种比较主要的说法。另也有说赋源自先秦散文的。其实无论那一种说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赋者,古诗之流也”的说法来源于汉书,而赞同赋起源于楚辞的刘勰是六朝的人。而在这两个时代,赋体的演变还没有终止,还处在发展阶段。所以在这时下结论是有片面性的。对于这些有争议的说法,这里不做详考,仅就传承关系比较明显的“骈赋”“律赋”“文体赋”做些考据。 骈赋骈文的音律流变。 以偶对为文的手法,其源起

2、可以追溯到先秦文。那时期已可以见早期偶对的文字形式。如道德经中的“虚其心,实其腹, 弱其志,强其骨”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论语的“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大学的 “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从这些经典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早期的“偶”句形式。需要重视的是,后期成熟骈句的阅读节奏与这些早期“偶”句的节奏非常接近。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并且骈文

3、骈赋乃至律赋中有关段“提引”、句“引发”的部分,如“是故、然则、若夫、而后、于是”等等词语,无疑皆是直借或鉴变于这些前秦文章。可以这样推断:赋,确实与先秦文的句式与阅读习惯有莫大干系。若说赋的比兴铺陈出自诗与楚辞的话,那其句式则与先秦文有大关系。 但要达到后世所公认意义上的“骈偶”,需要有相对规范的韵书做基础。因为没有韵书,实无法在一个统一的层面上规范音律。我国家的音韵体系大抵分为“上古音系,中古音系,近古音系”。而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中古音系”。反切注音法的出现是“中古音系”的发端,其代表为切韵。而反切注音虽在东汉末初见端倪,但真正“大行”是在六朝,成熟在隋朝。而在反切、四声出现之前的时期,则

4、归为“上古音系”。那时因为缺少科学而准确的注音方法,四声未全,上古音系汉语的声调到底有几类,至今尚无定论。如说文字林之类,只是区别形体字意。也就是说,在六朝出现“反切注音法”与发现“平上去入”之前,是不可能在“声律”上做到“偶对”的,大不了只能按字意偶对。实事上,汉赋的偶对也确实是如此。 而后的,真正与文学创作挂钩与有关声韵规范的声类韵集四声切韵之类初级韵书的出现,才是点燃了“音律”对偶的火种。 “四声”被归纳,随后“八病”说的兴起,让整个六朝时代的文学为之沸腾,真正意义上的骈文骈赋便正式出场了。那时期的文人,几乎无人不写骈文或骈赋。但由于那时期的韵书多且杂乱,如声韵四声韵林韵集文章音韵五音韵

5、群玉典韵韵略音谱四声指归四声切韵等等,竟不下10数种之多。这些韵书的具体内容到后面几乎全部失传,故要想将六朝骈文骈赋考证到具体的部分上去,是不现实的。加之六朝只是“音律”发展的萌芽阶段,故那时期的骈文与骈赋虽已具备平仄与韵律上的基本要求,但离完善与真正规范还差一步。由声律的规范,到4,6句式的规范, 六朝奠定了骈文与骈赋的句式基础。 一直到隋朝,陆法言的切韵出现之后,很快终结了六朝“有韵并杂”的现象。切韵是有划时代意义的,既承六朝之先声,亦启千年之后调。随之其后的唐韵广韵及后的集韵与平水韵等等莫不是根据切韵而来。切韵的出现,开启了真正的“格律”时代。我们可以看出这样的关系,韵书越规范,音律上亦

6、越规范。 律赋与骈赋的关系。 毫无疑问,律赋与骈赋有传承关系。律赋大抵出现在初唐,最早期的律赋已不可考,目前所见的最早的是王勃的律赋作品寒梧栖凤赋,其题韵字(也就是限韵字)是“孤清夜月”即按这四字的韵部用韵,并且这四字亦必须使用在韵上。通篇赋仅仅200多字。这样既限了韵,又篇幅短小,且属对工切的赋,对于初唐人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文学体裁。王勃的这篇律赋作品,虽然在音律上比六朝骈赋大为规范,但其句式还是以“4,6”为主。另一些句子已见散文倾向(中唐后归纳为“漫句”)。 虽然律赋与骈赋有传承关系,但后代人论赋体划分时,皆无一例外地将律赋与骈赋分述别论。考其原因无非有三。其一是体例上,律赋有限韵的特点

7、。其二是唐人对于骈赋的句式加以了开拓,并为句式的划分与使用找到了声律理论。其三是立意主旨上强调“为世所用”。所以说,无论是研究学者也好,还是初学者也罢,皆是将骈赋与律赋区分开来加以研究学习的。并且唐以后的骈赋与骈文,其声律与句式,非常明显地吸取了律赋的一些优点。其实是相互交叉影响的。 文体赋的一些浅说 文体赋的发端是受唐“古文运动”的影响,这点几是公论。由于唐时韵书与音律学已经成熟,所以文体赋在需要使用骈偶的句法上要比散体赋规范些。而整体上来说,带有浓郁的先秦散章风骨。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一些汉赋手法。比如设问作答,但是却比汉赋要灵活许多。所谓文无常式,所以若一定要将文体赋划一个大框框小框框出来的话,反到是一种“狭曲”了。.下部分将将进入的主题探讨:骈赋、律赋句式的分类与举例说明(壮、紧、隔、长、漫、引发等句式的详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