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以及解决办法.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4333837 上传时间:2024-09-0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以及解决办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以及解决办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We will continue to improve the company's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and steady improvement in ability to manage and control, optimize business processes, to ensure smooth processes, responsibilities in place; to further strengthen internal controls, play a control post independent oversight role of evaluation complying with third-party responsibility; to actively make use of internal audit tools detect potential management, streamline, standardize related transactions, strengthening operations in accordance with law. Deepening th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to ensure full communication "zero resistance".   To constantly perfect ERP, and BFS++, and PI, and MIS, and SCM, information system based construction, full integration information system, achieved information resources shared; to expand Portal system application of breadth and depth, play information system on enterprise of Assistant role; to perfect daily run maintenance operation of records, promote problem reasons analysis and system handover; to strengthening BFS++, and ERP, and SCM, technology application of training, improve employees application information system of capacity and level. Humanistic care to ensure "zero."   To strengthening Humanities care, continues to foster company wind clear, and gas are, and heart Shun of culture atmosphere; strengthening love helped trapped, care difficult employees; carried out style activities, rich employees life; strengthening health and labour protection, organization career health medical, control career against; continues to implementation psychological warning prevention system, training employees health of character, and stable of mood and enterprising of attitude, created friendly fraternity of Humanities environment. To strengthen risk management, ensure that the business of "zero risk". To strengthened business plans management, will business business plans cover to all level, ensure the business can control in control; to close concern financial, and coal electric linkage, and energy-saving scheduling, national policy trends, strengthening track, active should; to implementation State-owned assets method, further specification business financial management; to perfect risk tube control system, achieved risk recognition, and measure, and assessment, and report, and control feedback of closed ring management, improve risk prevention capacity.   To further standardize trading, and strive to achieve "according to law, standardize and fair." Innovation of performance management, to ensure that potential employees "zero fly". To strengthen performance management, process control, enhance employee evaluation and levels of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to improve performance management. To further quantify and refine employee standards ... Work, full play party, and branch, and members in "five type Enterprise" construction in the of core role, and fighting fortress role and pioneer model role; to continues to strengthening "four good" leadership construction, full play levels cadres in enterprise development in the 南京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以及解决办法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国际收支出现持续性的、显著规模的经常账户顺差与金融账户顺差并存局面。这是我国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的体现,但不容否认,长时期的国际收支双顺差会给我国经济带来负面的影响,持续性国际收支顺差会加剧我国与国家收支逆差国的摩擦,增加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难度,使我国经济增长过度依赖于国际市场需求。由此可见,中国贸易顺差问题已经成为关乎中国经济大局的重要问题。那么,影响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的因素究竟有哪些?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中国如此巨额的贸易顺差?我们又将怎么去解决当前中国对外贸易顺差过大这一问题呢?本文对我国国际收支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分四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回顾和分析2000年-2009年我国国际收支状况;第二部分,剖析了近年来这种国际收支顺差的原因;第三部分,解释了这种国际收支的双顺差状况对我国造成的负面影响;第四部分,提出了缓解国际收支顺差的对策思路和建议。 二、文献综述 随着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现象的持续不断扩大,国内外学者(赵玉平、邓立、王光伟等)对此开始关注和提出分析研究。对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现状进行观察,并通过对国际收支平衡表和外汇储备进行数字分析,双顺差和外汇储备增加表明,中国不缺少购买外国投资品的外汇,而中国引进外资并没有用来购买外国进口产品,而是被换成人民币来购买本国产品。 杨柳勇(2002)指出,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国际收支状况不符合从发展观点来看的“正常形态”,即在人均收入较低水平的时候出现持续性的经常账户顺差甚至同时伴随金融账户顺差。金融账户顺差显示出中国已经具有“新债权国”的某些特征。该文认为中国国际收支结构出现了“超前性”,并对这种特征可能产生的国际影响进行了研究。但是,该文对中国出现这种国际收支格局的原因未展开分析。 余永定(2006)提出一个分析中国双顺差问题的理论框架,并得到几点结论:第一, 中国并未利用外国储蓄(外国资源)用于国内投资,而中国作为资本输出国已经持续了十多年的时间。第二,外资企业投资给中国造成的负资本权益通过中国持有美国国库券所得到的等量债权的增加而抵消。流入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 FDI)是由中国国内储蓄通过迂回的方式提供融资的,外资企业代替中资企业利用了中国国内储蓄资源。该文还认为,由于以下几点原因,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不具有可持续性。首先,双顺差不断积累带来外汇储备的不断积累,最终会对外汇市场和国内货币市场带来难以承受的压力。其次,从长期看,为了维持经常账户平衡,贸易顺差必须保持相当高的增长速度以弥补迅速增长的投资收益汇出,而这很可能是未来国际环境所不能容许的。最后,即便经常账户平衡可以保持,由于外资企业效率较高,在再投资率不变的情况下,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国民生产总值(GNP)的差别即国外要素收入会越来越大,且不会趋于某一稳定值。 卢锋(2006a和2006b)研究了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现象的特征、含义、发生根源及其与外汇失衡的关系,认为加工贸易与外商直接投资的组合效应是中国双顺差产生的直接原因(这与余永定(2006)提出的观点接近),并从产品内分工时代条件与中国经济开放成长道路阶段性特点角度考察了较深层面的原因。另外,文章还认为中国近年来国际收支双顺差规模的大幅度增加,相当程度上体现了人民币汇率低估失衡的影响。 邓和张(2007)认为国际收支失衡是世界范围内的一种普遍现象,并分析了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现象持续的几个重要原因:第一,中国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第二,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突出;第三,全球产业转移使中国成为了世界工厂;第四,中国加工贸易在出口中占主导地位;第五,近年来,短期资本流入急剧增加。同时,该文也认为,“双顺差”局面的持续将对国内宏观经济运行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第一,贸易摩擦加剧;第二,外汇储备急剧增加;第三,流动性过剩凸显;第四,通胀压力增加; 第五,人民币升值压力持续增加。 以Goldstein和Lardy(2004)等为代表的海外学者认为,人为压低的人民币汇率增强了中国商品竞争力,是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的主要原因。Michael G Arghyrou(2006)考察了汇率在经常项目中的作用,我认为实际汇率与固定规模的经常项目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Rogoff(2005)认为美国的高消费、低储蓄造成旺盛的进口需求;而中国则内需不足,储蓄持续大于投资,形成强烈的出口冲动,这是造成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的主要原因。 以上对近来国内外文献的概括表明,尽管已经有许多关于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 局面问题的探讨,而且不少学者已经展开了对这个现象原因的分析。本文着重就“双顺差”的现状分析其形成原因、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性建议。 三、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现状 国际收支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与非居民的所有经济交易的货币价值的系统记录,是一国宏观经济变量中反应对外经济关系的最主要指标。我国国际收支连续多年处在双顺差的状态,特别是从2001年至今,双顺差的增长趋势尤为显著,而且经常账户的增长速度要明显快于资本金融账户。我们来观察一下,我国近十年来的国际收支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一 近10年来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状况 单位:千美元 年份  经常项目 差额 货物和服务 差额 资本和金融 项目差额 资本项目 差额 金融项目 差额 2000 20,519,248 28,873,485 1,922,224 -35,283 1,957,507 2001 17,405,275 28,086,220 34,775,427 -53,540 34,828,966 2002 35,421,968 37,382,671 32,290,837 -49,631 32,340,469 2003 45,874,812 36,078,977 52,725,942 -48,083 52,774,024 2004 68,659,162 49,283,643 110,659,756 -69,345 110,729,101 2005 160,818,311 124,797,704 62,963,916 4,101,792 58,862,124 2006 253,267,862 208,912,147 6,662,034 4,020,115 2,641,920 2007 371,832,620 307,476,604 73,509,250 3,099,075 70,410,175 2008 426,107,395 348,870,456 18,964,877 3,051,448 15,913,429 2009 297,100,000 220,100,000 144,800,000 4,000,000 140,900,000 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的网站 这些年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与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我国经济全面融入世界经济的浪潮中,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我国国际贸易近年来持续大幅度的顺差,这从表1中经常账户差额可以看出。从2000 年我国国际经常项目差额为205亿美元,到2009年2971亿美元的顺差,整整增加了1349.3%。虽然2008 年11 月至2009 年6 月,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凸现之后,我国进出口差额出现了负增长,进而影响了我国的经常项目差额。但是,由于同期出口基数一直大于进口的数额,尽管从相对数来看,这期间相对指标有的时候出现了负增长,有的时候出现了正增长,然而从绝对数指标来看,进出口仍然保持顺差,有的月份顺差的幅度甚至不是降低,而是增加了。如图1所示: 0 50,000,000 100,000,000 150,000,000 200,000,000 250,000,000 300,000,000 350,000,000 400,000,000 450,000,000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经常项目差额 货物和服务的差额 图一 2000-2009年经常项目差额、货物和服务的差额折线图 第二,从金融账户来看,我国国际贸易的顺差从2000年的20亿美元增加到2009年的1409亿美元,增加了70多倍,虽然增长有70多倍,但是增长情况并不稳定。尤其是2006年,由于对外证券投资的迅猛增长,导致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急速下降。从资本账户来看,我国资本项目正在逐步的增长,增长情况稳定,并由逆差转为顺差情况。如图2所示: 图二 2000-2009年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资本项目差额、金融项目差额的折线图 四、 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原因 (一)造成经常项目差额顺差的原因 我们从2000年到2009年的经常项目差额进行研究。2000年经常项目顺差为205亿美元,2008年经常项目顺差为4261亿美元,在此期间经常项目差额逐年增加。而2009年经常项目顺差依然很大,但是有所减少。这是什么原因造成顺差逐年增加,我们通过观察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的数据进行研究,如表二: 表二:2000年-2009年,经常项目差额及其分项 单位:千美元 年份 经常项目 差额 A货物和服务 差额 a货物差额 b服务差额 B收益差额 C经常转移 差额 2000 20,519,248 28,873,485 34,473,606 -5,600,122 -14,665,541 6,311,305 2001 17,405,275 28,086,220 34,017,234 -5,931,014 -19,173,258 8,492,313 2002 35,421,968 37,382,671 44,166,574 -6,783,903 -14,945,148 12,984,445 2003 45,874,812 36,078,977 44,651,625 -8,572,648 -7,838,360 17,634,195 2004 68,659,162 49,283,643 58,982,275 -9,698,632 -3,522,669 22,898,189 2005 160,818,311 124,797,704 134,189,095 -9,391,392 10,635,139 25,385,468 2006 253,267,862 208,912,147 217,746,060 -8,833,913 15,156,475 29,199,241 2007 371,832,620 307,476,604 315,381,397 -7,904,793 25,688,492 38,667,524 2008 426,107,395 348,870,456 360,682,094 -11,811,638 31,437,960 45,798,979 2009 297,100,000 220,100,000 249,500,000 -29,400,000 43,300,000 33,700,000 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的网站 从数据中,我们能分析出经常项目差额由货物和服务差额、收益差额和经常转移差额组成。而在数字上2000年-2009年,货物和服务差额占经常项目差额的比率分别为1.41,1.61,1.06,0.79,0.72,0.78,0.82,0.83,0.82,0.74。这说明货物和服务差额在经常项目顺差中占重大比重,只要研究出货物和服务顺差的原因,基本可以证明出经常项目顺差的原因。 那么对货物和服务项目进行研究,根据表二,我们可以绘出货物差额和服务差额的图,从图3可以直观的看出: 图三:2000年-2009年货物差额和服务差额柱形图 2000年-2009年,货物和服务项目中,货物差额在货物和服务项目中占比较大,说明货物差额是货物和服务顺差的关键要素。而在图中还能看出,服务项目逆差逐年增加,对货物的顺差,起到了一定的减缓作用。由此我们可以分析出造成经常项目差额顺差的原因。 1.我国对外贸易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工业制成品的贸易竞争力日益增强。此外,由于劳动力廉价的优势,我国在服装、纺织品等劳动力密集的产业一直以来拥有比较优势,并且这种比较优势有不断扩大的倾向。另外,我国在一些高新技术产品和低技术产品的出口上也逐渐具备有比较优势。正是由于我国对外贸易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促进了出口的增长,导致了经常帐户的顺差。 2.出口退税政策鼓励企业大量出口。出口退税源于欧洲法国和英国,后又被亚洲一些国家如日本,韩国等采用,其宗旨是奖出限入,目的还是鼓励出口。我国从1985年就开始实行这一政策,在近二十年来,出口退税有力地促进了外贸出口,虽然从2000年起,我国就产生了出口欠退税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政策为中国国际收支经常帐户顺差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3.发达国家限制某些高新、高端技术产品向我国的出口。这是发达国家基于保护国内先进技术不外流而采取的措施,但这一措施却在另一方面却减少了我国可能的进口额。这样就拉大了进出口之间的差距,从而有利于经常帐户顺差的形成。 4.内需不足在一定的程度上为出口提供了有利条件。由于国内收入分配差距比较大,社会保障体系还没真正的建立起来,而中华民族是一个谨慎的民族,所以即使实际存款储蓄利率为负,居民也不愿意把储蓄拿出来消费。一国储蓄多,而有效投资和消费相对较少,国家也有更多的产品可供出口,必然会进一步扩大国际收支顺差。 (二)造成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的原因 我们可以从之前我们的图二中观察到,资本和金融顺差项目差额和金融项目差额几乎重合,这说明资本和金融项目的顺差主要取决于金融项目的差额,而金融项目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如表三所示。 表三 金融项目差额及其分项 单位:千美元 年份 B金融项目差额 1直接投资差额 2证券投资差额 3其他投资差额 2000 1,957,507 37,482,887 -3,990,732 -31,534,648 2001 34,828,966 37,355,893 -19,405,929 16,879,003 2002 32,340,469 46,789,569 -10,342,485 -4,106,616 2003 52,774,024 47,228,993 11,426,757 -5,881,725 2004 110,729,101 53,131,430 19,689,873 37,907,798 2005 58,862,124 67,821,043 -4,932,837 -4,026,082 2006 2,641,920 56,934,666 -67,557,571 13,264,825 2007 70,410,175 121,418,332 18,671,987 -69,680,144 2008 15,913,429 94,320,092 42,660,063 -121,066,726 2009 140,900,000 34,300,000 38,700,000 67,900,000 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的网站 由此表,我们可以得出造成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的原因是: 1.企业缺乏进行海外投资的战略思维。据商务部统计,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相对于其他国家相对较少。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与美国简直就有天壤之别。暂且不论发达国家,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甚至比有些发展中国家还要少。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如此之少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我国企业缺乏进行海外投资的战略思维,不能或者不敢“走出去”。这样就减少了本国资本的流出,同时又间接地导致了资本与金融帐户的顺差。 2.大量外商来华直接投资。20世纪90年代以来,工业发达国家开始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并加快向发展中国家的产业转移。而中国由于拥有丰富而又低廉的人力资源、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法律环境,所以中国成了重要的产业转移目的地。从国际收支数据来看,2000年直接投资差额为19.6亿美元到2007年直接投资差额为1214亿美元,虽然在2008年和2009年由于全球经济的影响,造成了我国直接投资差额直线下降,但是仍能看出,大量外商来华直接投资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我国资本与金融帐户的顺差。 五、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负面影响         不能否认,我国的国际收支双顺差存在着积极方面的意义,但作为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我们更应关注的是它的负面影响。具体说来,国际收支双顺差可能会产生如下负面影响: (一)国际收支双顺差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 首先,导致了我国内需不足和对外依存度过高。虽然出口导向是在内需不足情况下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种战略选择,但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对外向型企业在资源配置上的优惠就挤占了内向型企业的生存空间,从而对内需的扩大产生了不利影响。出口导向战略的实施和与之配套的优惠政策导致目前我国的对外依存度过高,经济增长对外部的需求依赖越大,经济的不确定性就会随之增加。 其次,加剧了国际贸易摩擦。国际收支失衡不可能长期持续,长期的国际收支双顺差会面临来自内部和外部的调整压力。中国国际收支的长期顺差成为贸易保护主义攻击的重点目标,使我国对外经济贸易交往受到很大制约,加剧我国与国际收支逆差国的摩擦。近年来,随着我国国际收支顺差的加剧,尤其是对美贸易逆差的加剧,我国与贸易逆差国的摩擦也呈现上升的态势。在贸易领域,我国与美国的摩擦不断,贸易战持续不断,尤其是在世界经济和贸易出现急剧下滑、就业压力增大、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的形势下,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势头加剧,提高关税、滥用救济措施等各种贸易摩擦急剧增多。 再次,造成我国物价不稳定。我国国际收支顺差明显加大,导致外汇储备急剧增长,而中央银行为了稳定汇率,则以买卖、发行中央银行票据为调控货币供给的日常工具。这样,一方面加大了中央银行通过冲销方式维持国内货币供给稳定的成本和难度,另一方面造成外汇占款过大。        (二)国际收支双顺差对我国金融的负面影响。 首先,加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双顺差引起的外汇储备持续增长,造成了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明显失衡,使人民币处于不断增大的升值压力之下。我国国际收支顺差使得国内外汇市场上的外币供给大于外币需求,从而产生外币贬值;同时,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压力下,国际收支顺差带来了人民币的升值,以及对人民币升值的进一步预期,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又加大了外资的流入,从而陷入人民币升值预期的怪圈里。 其次,引起了外汇储备管理问题。国际收支双顺差带来外汇储备的增加。一国在保留外汇储备的同时也放弃了利用实际资源的权利,所保留的外汇储备量越大,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就越大。 六、改变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政策性建议        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既是一项长期的目标,也是当前一个紧迫的任务。国际收支平衡作为目标,不是绝对的平衡,而是基本平衡。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是指国际收支的顺差或逆差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或水平上。国际收支平衡包括三个层次的平衡:一是贸易项目平衡;二是经常项目平衡,即包括贸易和服务项目的平衡;三是国际收支平衡,即包括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平衡。 (一)与贸易政策结合 首先,进一步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完善进出口协调机制,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进口增长速度,适度控制出口增长速度。面对国际收支的双顺差,必须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从“规模导向型”向“效益导向型”转变。应当逐步降低高额贸易盈余,同时不断优化贸易结构。在出口方面,可以对一部分低附加值的简单加工品征收出口关税,并降低出口退税,从价格信号上影响出口商品结构;限制高污染、高能耗产品的出口,并为有自主创新能力产品的出口创造更多的优惠条件。        其次,加强国际间的政策协调。我国的贸易失衡不仅源于自身结构失衡,也部分的源自于贸易伙伴的结构性问题。只有加强国际间的政策协调,才能有效的解决我国贸易失衡的问题。调节贸易平衡是贸易伙伴国之间的一个互动的过程,需要贸易伙伴国的积极配合。我国应该加强谈判力度,提高国际间的政策协调能力,争取主要贸易伙伴国的积极配合。      (二)金融政策。 首先,深化人民币汇率改革,实现更富有弹性的人民币汇率制度。从原理上说,一个国家货币的低估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巨额的外汇储备使得人民币面临巨大的升值压力,实行更富有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政策,发挥汇率的调节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节国际收支状况。 其次,进一步拓宽外汇储备的使用途径。国家应鼓励企业加大原材料进口及对外国资源的开发力度,对境外开发资源给予相应鼓励。对于某些国内比较缺乏的资源,国家可以考虑运用部分外汇储备对外投资,如通过购买或参股的方式在国外拥有自己的企业,同时也可以考虑用于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和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技术改造等。 再次,完善国内金融市场和投融资体系,以及价格形成体制,使国内储蓄能顺利的转化为投资的同时,充分反应资源的供求关系。中国的金融市场发展明显滞后,金融机构过多,金融市场的融资能力不足,金融工具数量太少,以致国内较高的国民储蓄率在国内很高的投资回报下却得不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反而流向国外,这是国内金融业和金融市场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四,放宽外汇管制,鼓励企业对外投资,引导资金有序流出,鼓励企业在国内上市,同时鼓励新兴企业、中小型企业到海外发行上市。我们应该进一步采取一系列措施增加对外直接投资额并加大非国有企业的投资比例。包括企业灵活使用外汇的自主权,放宽境外投资外汇限制,支持国内企业走出去;有选择分步骤地开放证券投资,拓宽资金流入流出渠道;允许移居境外的中国公民将其境内资产移至境外;允许境外居民将继承的境内遗产移至境外等。政府还应进一步完善支持企业“走出去”的相关法律和政策,给予其适当的优惠政策和信贷支持,为企业走出去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对引入的外资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提高其利用水平,制止地方政府把投资的引入作为政绩考核的标准。 最后,合理调整储蓄与消费的关系。储蓄与消费是相互转化的关系,消费率提高了,储蓄率就降低了。因此,扩大国内需求是缓解对外不平衡的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同时也是最困难、最费力的事情。国内需求包括消费和投资,内需也有总量和结构问题。扩大内需的关键在于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为此,一个大的前提是,要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关系,逐步提高居民部门特别是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适当降低企业利润在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基本稳定政府税收在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参考文献 [1]Goldstein.Morris.Nicholas Lardy[J].Two-stage currency Reform for china,2004,(12):31-33 [2]Michael G Arghyrou.Georgios Chortareas.Currrent Account Imbalances and RealExchange Rates in the Euro Area[J].Cardiff Business School Working PaperSeries,2006,(9):125-128 [3]Kenneth Rogoff.The Unsustainable US Current Account PositionRevisited[J].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Working Paper 10869,2005,(4)17-19 [4]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tatistics: Country Notes,2009. [5]国家外汇管理网站.中国外汇储备,2009 [6]王光伟.国际收支与汇率金融学[M].第五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7]邓立,张坤.我国双顺差剧增成因及影响分析[J].财贸经济,2007 (9): 106~110. [8]卢锋.中国的双顺差、日本经验及失衡调整[J] .国际经济评论,2006a (9): 58~62. [9]卢锋. 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现象研究: 对中国外汇储备突破万亿美元的理论思考[J] .世界经济,2006b( 11):3~10. [10]杨柳勇.中国国际收支的超前结构:特征、形成原因、变动趋势和调整方向[J] .世界经济,2002 ( 12):11~18. [11]余永定.全球经济不平衡、中国汇率政策和双顺差[J] .国际金融研究,2006a ( 1):26~28. [12]余永定.中国的双顺差:根源及对策[J] .中国金融,2006b ( 19):25~27. [13]赵玉平.中间与两极汇率制度选择: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南开大学博士毕业论文, 2007. 门急诊医技楼外脚手架采用悬挑式单排脚手架,基础回填后改为落地式双排脚手架,脚手架搭设高度为23m。病房医技楼外脚手架采用悬挑双排脚手架,分四次悬挑of backbone backbone role; to full strengthening members youth work, full play youth employees in company development in the of force role; to improve independent Commission against corruption work level, strengthening on enterprise business key link of effectiveness monitored. , And maintain stability. To further strengthen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improve the overall legal system. We must strengthen safety management,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education, supervision, and evaluation as one of the traffic safety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conscientiously sum up the Olympic security controls, promoting integrated management to a higher level, higher standards, a higher level of development. Employees, today is lunar calendar on December 24, the ox Bell is about to ring, at this time of year, we clearly feel the pulse of the XX power generation company to flourish, to more clearly hear XX power generation companies mature and symmetry breathing. Recalling past one another across a railing, we are enthusiastic and full of confidence. Future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we more exciting f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