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论知识与创造力的关系.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4333779 上传时间:2024-09-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知识与创造力的关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论知识与创造力的关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本科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 论知识与创造力的关系 课程名称 发明创造学 学生姓名 谢伟忠 所在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所在班级 机制1082 邮 箱 stxieweizhong9999@ 课室号及时间 主楼202 星期二第五大节 指导教师 汤照 职称 副教授 日期 2009年12月15日 论知识与创造力的关系 我国多数学者认为:知识是创造的前提,离开必要的知识,不知道别人已经做了什么,就根本谈不上创造。但是,对待知识一定要有客观性和变通性,否则就容易拘泥于书本,不由自主地从书本的观点和立场出发去观察和处理问题,以致陷入书山文海中不能自拔。在这种情况下,知识反而会阻碍创造力的发展。本篇主要是从心理学角度去论述知识与创造力之间的关系。 最早对知识进行系统分类的是美国心理学家本杰明·布卢姆(Benjamin Bloom)。他基于对知识的测量将知识分为三大类九个亚类。当代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J·R·Anderson)在加涅学习结果分类的基础上将知识分为两类: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其分类图如下: 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分类为我们讨论知识与创新能力的关系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它使我们不仅能加深对知识本质的理解,而且能初步探知到知识与创新能力的复杂关系。以下就让我们来共同了解其关系所在: 一、陈述性知识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前提条件 创新能力的培养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是很难有突破的。一定的知识储备是指陈述性知识,指个人具有的有关世界“是什么”和“为什么”的知识。牢固掌握陈述性知识,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才能为程序性知识的获得和创造性的培养提供坚实的基础。如果对陈述性知识只知其皮毛,面对复杂的学习任务则会束手无策,这实际上使创造力的培养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创新能力源于问题解决,问题解决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土壤。可以说问题解决最能够体现一个人的创新能力,也是形成人的创新能力的最好渠道。在问题解决方面,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知识观关于专家与新手的研究指出,在特定领域,专家和新手在解决问题的速度和正确性上之所以有很大不同,关键因素是专家的专业知识结构与新手的知识结构在数量与质量上都有极大的不同。由此可以看出,构成人的知识结构的主要因素的陈述性知识对问题的解决有很大的影响。鉴于问题解决与创造力的紧密联系,进而我们可得出结论:陈述性知识是创新能力形成的重要基础。如果没有陈述性知识为依托,人的创新能力是难以形成的。从陈述性知识的表征机制我们可以看出陈述性知识与创新能力的紧密关系。陈述性知识的表征是人脑对知识的加工、改组、抽象、概括作用的过程[4],最后把知识以命题网络或图式的形式贮存在人脑中。因而,命题网络或图式是知识经人脑作用后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知识结构,它反映了知识之间的必然联系及其内在逻辑,它们起着使思维经济化的积极作用,是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知识。 二、程序性知识是创新能力的主要组成成分 从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分类看,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无论是在性质方面,还是在其获得、表征、提取方面,均存在根本性的不同。因此,我们认为,陈述性知识只能作为创新能力形成的基础来看待,而不能把它直接看成是创新能力的组成成分。程序性知识之所以是创新能力的重要成分,是由程序性知识的性质、获得、表征和再现决定的。从性质来看,程序性知识即“关于怎么办”的知识,是问题解决的核心知识,它体现着一个人的创造能力。我们需要的是创新型的人才,这就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要知道“是什么”,更要知道“如何做”。由此,要重视程序性知识对人的思维训练的作用,这样有利于人才的培养。程序性知识不仅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还要求学生把某些命题、原理等陈述性知识的原始认知过程在头脑中表现出来,将所获得的程序性知识能够迁移到其他方面,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如何使学生的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陈述性知识都可以转化为程序性知识。认知心理学认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表征方式有着本质的差异。知识的表征是指知识在个体主观世界中的表达和象征方式。认知心理学家把信息在头脑中呈现和记载的方式统称为认知的表征。陈述性知识主要以命题、网络或图式的方式表征,以知识的静态方式储存在个体的头脑中;程序性知识则主要以产生式的方式表征,以知识的动态系统来存储。人的创新能力恰恰就在于将知识由静态的存储转化为动态的存储。惟有如此,个体的思维才得以活跃起来,从而迸发出创新能力。从获得来看,程序性知识是在陈述知识的基础上内化、转化而来的,是陈述性知识的升华。由于陈述性知识是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因此,也必然导致程序性知识与创新能力的紧密联系。从表征来看,程序性知识是以产生式或产生式系统表征的。产生式或产生式系统具有灵活而快速反应的特征,它能加速问题的解决。而且由于它具有最大的、普遍的迁移性质,它能为进行创新性活动提供基础。由此看,程序性知识不仅是创新能力的组成成分,而且是创新能力的核心。从再现看,程序性知识是凭借外部条件而进行反应活动的知识,而且这种反应具有快速、独特、灵敏、灵活迁移等特征,充分体现了创造活动的基本特点。由此可见,程序性知识,实际上是创新能力的重要成分,程序性知识的发展过程,也就是创新能力形成的过程。这又与把所有知识均看成是创造力的基础的观念是有着显著区别的。 从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分类来看,显然,不同的知识与创新能力的关系是不同的,有些知识是创新能力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基础,而有些知识则构成了创新能力的重要成分。所以认清其关系所在更有助于我们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使我们更好地激发自己内在所蕴含的创造性潜能,掌握更科学有效的方法去开启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实现自己的梦想。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