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苯并芘的毒性作用及作用机理的研究.doc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4332941 上传时间:2024-09-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苯并芘的毒性作用及作用机理的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苯并芘的毒性作用及作用机理的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苯并芘的毒性作用及作用机理的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苯并芘的毒性作用及作用机理的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苯并芘的毒性作用及作用机理的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苯并芘的毒性作用及作用机理的研究摘要: 综述了国内外苯并芘的研究进展,介绍了苯并芘的来源、性质,阐述了苯并芘的检测方法及毒害作用,还有苯并芘毒性作用机理。从苯并芘对人类的健康,尤其是在人们接触最多的食物方面,提出了防止苯并芘的污染的措施。关键词:苯并芘,致癌,多环芳烃,检测方法,作用机理 癌症是当前最引人关注的疾病之一。其诱因可分为内因与外因,而外因(即环境因子)所占比例尤为重大,有人估计所有癌症中有75% 90%系环境因子所致。而在各种环境因子中化学致癌物又占了大多数,其中常见的有多环芳烃 (PAHs)、亚硝胺、霉菌素等。在总数达 1 000多种的致癌物中,PAHs占了1 /3以上,其中致癌

2、性最强,分布最广,为人们研究最多的1种多环芳烃当属苯并a芘(BaP)1,2。1苯并芘的主要来源1.1食物中的来源 苯并芘离人类生活并不遥远,常在高温、长时间烹调的食物中产生。新鲜油脂不含多环芳烃,但长时间油炸后含量会迅猛上升。碳火烤肉、熏制鱼肉中苯并芘含量非常高,炒菜锅过火的高温也会促进其产生3。目前,我国对常见食物中苯并芘的限量标准为:肉制品、粮食的食品卫生标准为5微克/千克以下,植物油为10微克/千克以下,熏烤动物性食品为5微克/千克以下。但在实际生活中,烹烤肉制品时苯并芘的含量却经常超过这个标准。早在1964年,科学杂志上就报道了炭火烤牛排中的多环芳烃,其中苯并芘的含量为8微克/千克。不

3、光是牛排,北京烤鸭也难以和苯并芘撇开关系4。2011年4月,食品化学杂志刊登了一篇关于北京烤鸭的论文,论文测定了挂炉烤鸭、电热制作的烤鸭以及闷炉烤鸭三种方法制作的烤鸭中苯并芘的含量。结果发现,用挂炉方式烤出的烤鸭,其表皮中苯并芘的含量达8.7微克/千克,瘦肉中苯并芘的含量低于1微克/千克,而用其他两种方式制作的烤鸭表皮和瘦肉中苯并芘含量均低于1微克/千克。1.2空气中的来源 苯并芘也是一种空气污染物,它就存在于我们呼吸的空气中。工业活动中煤炭、石油等的不完全燃烧会产生多环芳烃苯并芘,并排入大气,进而沉积在植物的叶片表面或者沉积在土壤中被植物根系吸收代谢,最后聚积在植物内,包括我们吃的蔬菜和粮食

4、5。2009年东莞市环境保护监测站等单位对从本市选取的蔬菜样品中的16种多环芳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东莞市蔬菜中16种多环芳烃的平均含量达656.3微克/千克(植物体内多环芳烃背景值一般为1020微克/千克),其中苯并芘的平均含量高达7.20微克/千克。目前,我国对苯并芘的限量标准为:空气质量(室内外)日平均浓度0.01微克/立方米以下。2002年,对北京市不同地区在不同季节大气中16种多环芳烃进行了探讨,选取的地点包括石景山、前门、农展馆、十三陵等地区。结果发现在一年中,冬季有机污染物浓度大约为春季或夏季的10倍左右,夏季有机污染程度最低;冬季大气中多环芳烃苯并芘均超过国家标准,其中,农展馆

5、地区超标2.5倍,前门地区超标5倍,石景山地区超标7.5倍。这些有机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煤的不完全燃烧,也有相当部分来源于汽车尾气排放。除了空气,一些有机物,如石墨、沥青、石蜡油等也可能含有苯并芘,这也会使我们的食物受到污染6。比如,一些食品包装中可能会含有石墨、石蜡油,这些物质会污染食品;我国一些地方的农民将粮食、油料作物晒在用煤焦沥青铺的马路上,沥青中的苯并芘物质就可能附着在粮食上。2苯并芘的性质及种类2.1理化性质 苯并芘 benzopyrene,简称 B (a) P ,是一种由5个苯环构成的多环芳烃,其分子式为 C20H12,分子量为252130,常温下为无色至淡黄色针状晶体(纯品),性质

6、稳定,沸点310312,熔点178,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甲醇,溶于苯、甲苯、二甲苯、氯仿、乙醚、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日光和荧光都使其发生光氧化作用,臭氧也可使其氧化。2.2生化性质 BaP进入机体后,除少部分以原形随粪便排出体外,其余大部分经肝、肺细胞微粒体中的混合功能氧化酶激活而转化为数十种代谢产物,其中转化为羟基化合物或醌类化合物是解毒反应;而转化为环氧化物者,特别是转化成7,8-环氧化物,再代谢转化产生7,8-二氢二羟基-9,10-环氧化苯并(a)芘(benzoapyrene-trans-7,8-diol-9,10-epo-xide,BPDE)。在BaP代谢转化过程中及其产生的最终产物通

7、过不同作用方式与途径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2.3常见种类 主要有1,2-苯并芘、3,4-苯并芘、4,5-苯并芘等十多种多环芳香烃。其中1,2-苯并芘最初由煤焦油中分离出来,为深黄色晶体,熔点179179.13。煤、石油、褐煤、页岩等燃烧或蒸馏时,都能产生1,2-苯并芘,被煤烟污染的空气和吸烟产生的烟雾中也可以检查出1,2-苯并芘1,2-苯并芘有强烈的致癌作用。3,4-苯并芘是由5个苯环构成的多环芳烃,是1993年第一次由沥青中分离出来的一种致癌烃。环境中3,4-苯并芘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和生活中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燃烧产生的废气,机动车辆排出的废气,加工橡胶、熏制食品以及纸烟与烟草的烟气等。大气

8、中致癌物质有3,4-苯并芘、二苯并芘等十多种多环芳香烃。由于3,4-苯并芘较为稳定,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并与其他多环芳烃化合物的含量有一定相关性,而且它对多种动物器官都有致癌作用。所以,都把3,4-苯并芘作为大气致癌物质的代表。随着城市大气污染的增加,呼吸道癌症发病率、肺癌死亡率显著增加。3,4-苯并芘是一种很强的环境致癌物,可诱发皮肤、肺和消化道癌症,是环境污染主要监测项目之一。4,5-苯并芘是1,2-苯并芘的同分异构体,没有致癌作用。3苯并芘的检测方法 由于苯并芘来源广泛,其危害性又比较大,目前,国内外关于苯并芘的检测方法多种多样,但其主要采用荧光分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联用技术及免疫学检测

9、法等,以下是对常用检测方法的分析介绍。3.1荧光分析法 该方法具有检测限低、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等优点,常用于痕量分析,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比较准确的方法。GB/T5750.820067规定用纸层析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生活饮用水及其水源水中苯并芘,先将样品用有机溶液或皂化提取,再液液分配或色谱净化,然后在乙酰化滤纸上分离苯并芘,由于其在紫外灯照射下呈现紫色荧光,将分离后有苯并芘的滤纸剪下,使用溶剂浸泡,最后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荧光强度与标准比较定量。该法的最低检测质量为0.07ng,若取500mL水样测定,该法最低检测质量浓度为1.4ng/L。GarciaFalcon 等8利用二阶导数同步荧光法检测高

10、脂肪食品中的苯并芘,当回收率为85% 95% 时,该方法的检出限为 0.05g/kg。相比国标规定的方法,同步荧光技术能克服散射光干扰、改善光谱重叠,对图谱进行导数处理也能很好地消除背景干扰和组分间峰的重叠,这些技术使荧光分析法得到了更好的应用。3.2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目前应用范围最广的色谱分析法,首先选取合适的液体作为流动相,采用高压输液系统,将流动相泵入装有固定相的色谱柱,在柱内各成分被分离,再进入检测器进行检测,从而实现对试样的分析9。杨琳等10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植物油中的苯并芘,用乙腈饱和正己烷除去植物油中大部分油脂,再用正己烷饱和乙腈数次提取苯并芘,采用Agilen

11、t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9010),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5,进样量为10L,激发波长为 384nm,发射波长为406nm,用外标法峰面积定量,在4.080.0ng/mL 浓度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线性关系良好,当回收率为 92.7% 98.2% 时,最低检测限为2g/kg。目前,我国检测动植物油中苯并芘主要采用 GB/T 225092008(3)11中规定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但该法存在操作繁琐、回收率不稳定、对试剂和人员要求较高等问题,而本法主要通过对样品前处理进行研究和比较,确立前处理条件,运用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利用荧光检测器进行检测,建立一种便捷、准确的检测植物油中苯

12、并芘含量的方法。3.3气质联用 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GC)具有极强的分离能力,而质谱(Mass Spectrometry,MS)具有极高的灵敏性,对未知物有独特的定性能力,将GC和MS通过接口连接起来,彼此扬长避短,GC将混合物分离成单组分后再进入MS进行分析检测,从而能够快速简便的实现对复杂化合物的分离和检测12。赵乐等13用气质联用法测定卷烟侧流烟气中苯并芘,该法使用配有鱼尾罩的侧流吸烟机抽吸卷烟,以甲醇洗脱附着的苯并芘,再在N2保护下加热洗脱液至80挥发净其中的甲醇,然后加入捕集了侧流烟气总粒相物的玻璃纤维滤片,采用环己烷超声萃取苯并芘,萃取液苯并芘浓度采用气

13、质联用仪测定,当回收率为96.58% 103.32% 时,检测限为 1.64ng/cig,精确度为2.97%,相比GB/T 21130200714规定采用气质联用仪定量测定卷烟烟气总粒相物中苯并芘的含量,该法简化了样品的前处理,省略了净化、浓缩等步骤,同时保证了较高的精确度和灵敏度,缩短了实验时间。3.4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 检测法是免疫学检测的重要方法,其原理是将抗原或抗体吸附在固相载体的表面,再将其与酶标记的二抗结合,根据加入底物的颜色反应来判定实验结果15。邓安平16通过对苯并芘的 6、7 和10位进行五种不同的化学修饰,使其末端带有活性基团羧基,再分别与牛血清白蛋白偶联,偶合物作

14、为免疫原对 BALB/c 小鼠进行免疫,将接受免疫的小鼠的脾细胞与肿瘤细胞融合,融合细胞在培养液中培养,用间接 ELISA 对培养液中的抗体进行筛选和质量鉴定,共筛选出 14 种与苯并芘有特异性反应的单克隆抗体,再经单克隆抗体的筛选和实验条件的优化,建立了灵敏度高和选择性好的测定苯并芘的 ELISA 分析法,实现了对苯并芘的快速检测。3.5其它方法 除上述方法外,还有一些检测苯并芘的其他方法,如肖海波17研究利用新型核壳纳米粒子作为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基底检测苯并芘,是一种适用于现场的快速检测技术,通过制备简便、高灵敏度的新型SERS基底,实现了苯并芘等有毒有害物质在低浓度时的不定性以

15、及半定量检测,此方法可以检测出的最低浓度达到108mol/L。还有报道称研发出了国内首台苯并芘在线检测仪,填补了国内外技术空白,达到了苯并芘检测技术的新高峰18。不同的检测方法各有其优缺点,以上的方法都具备较高的灵敏度,但荧光法分析复杂混合物时易出现光谱重叠、难以分辨的问题,同步荧光、倒数荧光虽然可提高分辨率,但能分辨的个数也很有限;气质联用法能够准确的鉴别复杂未知物,但其对所分析物质的操作温度有较高的要求;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高沸点、大分子、强极性、热稳定性化合物的分离分析效果尤为显著,但其分析时间长且浪费试剂;ELISA 检测法和 SES 基底检测均属于快速检测,且用样少,但SES 基底检测时

16、易受光学系统参数等因素的影响,产生误差,而 ELISA 检测特异性很高,且易于自动化操作,非常适合推广应用。4苯并芘的危害 B (a) P对人的健康有巨大危害,它主要是通过食物或饮水进入机体,在肠道被吸收,进入血后很快分布于全身。乳腺和脂肪组织可蓄积B (a) P。B ( a) P对眼睛、皮肤有刺激作用,是致癌物和诱变剂,有胚胎毒性。动物实验发现,经口摄入B (a) P可通过胎盘进入胎仔体内,引起毒性及致癌作用。B (a) P主要经过肝脏、胆道从粪便排出体外19。4.1致癌性目前已经检查出的400多种主要致癌物中,一半以上是属于多环芳烃类化合物。其中,苯并芘是一种强致癌物,它不仅是多环芳烃类中

17、毒性最大的一种 (其毒性超过黄曲霉毒素 ),而且也是所占比例较大的一种,约占全部环境中致癌多环芳烃类化合物的20%。研究证实,B ( a) P在整个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多数中间产物无致癌性,仅有少数能转化成终致癌物。B ( a) P为前致癌物,在体内经代谢转化后可转化为终致癌物。根据哺乳动物的诱癌实验,对小鼠皮肤涂抹或皮下注射多环芳香烃,通常只是在给药部位局部引起肿瘤。1933年,英国学者从煤焦油中分离出苯并芘,并诱发出小鼠皮肤癌,使B(a) P成为第一个被发现的环境化学致癌物。日本人曾将其在兔子身上做过实验。实验表明,将苯并芘涂在兔子的耳朵上,涂到第40d,兔子耳朵上便长出了肿瘤。利用口服、静脉

18、注射、吸入、气管滴注等方式给药,可引起动物的肺、胃、膀胱、气管等器官肿瘤。Cottini等1939年报道,以1% 3,4-苯并芘的苯溶液涂抹26人皮肤每天一次,涂抹部位依次出现红班、色素沉着、脱毛及疣赘等改变,经过120次涂抹后,局部便出现浸润性改变,停止实验,所有变化在三个月内自动消失。有人证实,人的皮肤涂抹3, 4-苯并芘后出现的组织学的变化与小鼠皮肤的改变是非常类似的,因而认为如果将上面实验长期坚持下去,很可能会使受试者的皮肤发生癌变。流行病学调查和动物实验证明,多环芳香烃,特别是3,4 -苯并芘与动物和人类的肺癌有一定关系20。接触煤烟多的工人,接触多环芳香烃也多,肺癌发病率显著高于正

19、常人群21。日本、英国、加拿大等国通过对煤气炉工人的肺癌发病率调查,认为比一般居民高 510倍。北京市调查表明,19691975年焦炉工肺癌发病率较北京非工业区居民高8倍。德国有关资料指出,大气中3, 4 -苯并芘的浓度为101215g/100m3时,居民肺癌标化死亡率为25人/10万人,而当大气中3, 4-苯并芘浓度达到1719g/100m3时,则肺癌发病率提高到3538人/10万人。另外,大量研究工作证明,吸烟与肺癌有重要关系,特别是年轻时开始吸烟者更为突出,近年瑞典斯德哥尔摩对有抽烟习惯的1122岁青少年185名进行了调查,其结果有48名 (25% )诊断出肺癌22。4.2致畸性和致突变

20、性 B (a) P对兔、豚鼠、大鼠、鸭、猴等多种动物均能引起胃癌,并可经胎盘使子代发生肿瘤,造成胚胎死亡或畸形及仔鼠免疫功能下降。B (a) P是许多短期致突变实验的阳性物,但它是间接致突变物,在Ames实验及其他细菌突变、细菌 DNA修复、姐妹染色单体交换、染色体畸变、哺乳类细胞培养及哺乳类动物精子畸变等实验中均呈阳性反应。4.3长期性和隐匿性B (a) P如果在食品中有残留 ,即使人当时食用后无任何反应,也会在人体内形成长期性和隐匿性的潜伏,在表现出明显的症状之前有一个漫长的潜伏过程,它影响的可能是人类的子孙后代。因此,有科学家甚至担心,人类的进化是否将会被这类物质终止23。5苯并芘的致毒

21、机理5.1单独作用的致毒机理24,25,265.1.1 K区理论 1955年,Pullman等人提出PAH致癌活性中存在K区和L区两个活性区域。K区相当于菲的9、10碳碳键,即中菲键;另一个 L区相当于苯并a蒽的7、12碳原子之间,即中蒽位。这两个活性区域中,K区电子密度大,有明显的双键性质,可以催化核酸或蛋白质的酮-烯醇互变过程,在致癌中起主要作用。但是1个多环芳烃要有强致癌性,除了有活泼的K区以外,还要有1个不太活泼的L区,以对K区形成保护作用。K区越活泼,L区越不活泼,则致癌性越强。但是由于K区理论未充分考虑PAH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因而不具有普遍的预言能力。5.1.2湾区理论 Jer

22、ina等人为克服K区理论的不足,在 PAH在生物体内代谢的基础上提出了PAH (特别是苯并a芘)致癌的湾区理论。湾区理论认为,苯并a芘代谢过程中形成1种环氧化物,即7,8 -二醇- 9,10 -环氧化物。在这一化合物中,以其饱和的苯环为 1侧,并以与饱和苯环相对的另一苯环为另1侧,就构成了1个形如海湾的区域,即为湾区。作为烷化剂的湾区环氧化物,比其它非湾区环氧化物易形成稳定的苄基碳鎓离子。这已用Dewar的微扰分子轨道法地近似计算,求得的离域E值与Nt值 (用于表示生成的碳鎓离子与亲核试剂的反应活性的值)显示了良好的相关性。因此与其它各种核酸碱基亲核基团的结合都在此湾区处发生。5.1.3双区理

23、论 在 K区理论与湾区理论的基础上戴乾圜等人于1979年通过对大量PAH化合物的计算考察,提出了 PAH致癌活性的双区理论。该理论认为致癌性能的必要和充分的结构是存在着两个活性区域,致癌活性也只需要存在着两个活性区域。两个亲电碳原子的最优致癌距离约为0128nm (BaP为01278nm),这与 DNA双螺旋股间负性中心的距离相接近。并且给出了以微扰分子轨道的离域能为参数的定量计算公式: lgK =4. 751E1E23- 0. 0512nE2- 3式中,E1,E2分别为两活性中心相应的正碳离子的离域能(单位) ,n为脱毒区总数,K为致癌活性。用该公式计算的致癌活性与实验的符合率接近于98%

24、(48 /49)。在上述 3种理论中,目前以双区理论影响最大,并越来越被实验所证实。5.2与其他物质协同作用的致毒机理5. 2. 1与其他有机污染物的协同作用 苯并 a 芘(BaP)和多氯联苯类物质(PCBs)常常在环境污染物中共存。Margaret O. James等人27用鲶鱼研究发现,预注射OH - PCBs混合物减小了BaP - 7,8 - D葡萄糖化的程度,并比空白增加了5 - 折叠型DNA加合物。在注射OH - PCBs的鱼体内增加了GSH络合物,四醇,甘油含量。说明如果葡萄糖化被抑制,细胞色素活性将增强。于是可得出如下协同作用机理:二者共存时,细胞色素单加氧酶使PCBs转化为羟化

25、 PCBs(OH - PCBs),它们是羟化BaP代谢产物葡萄糖化的有效抑制剂,使BaP代谢减缓,活性中间体减少,但DNA加合物增多。2,4,6 -三硝基甲苯( TNT)是1种在军工厂土壤污染中常见的污染物,它具有直接的诱变效应。K. S. Washburn等人研究了TNT与BaP共同作用下对沙门氏菌(Salm onella typhim urium ) TA98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二者表现出拮抗作用。质谱测试表明,BaP与 TNT的混合物中,由于配合作用与硝化作用产生了许多产物。而且动力学研究表明,TNT阻止了BaP进入到细胞中。 Stephen S. Hecht等人28用老鼠做了肌肉纤维

26、对苯并 a芘诱导的肺癌的抑制作用,且剂量与抑制作用有一定的数量关系。Kirby C. Donnelly等人29用肾和神经细胞研究了一系列混合毒物的毒性,得到BaP独自可以致使30%的肾细胞死亡。然而,用等当量的chrysene与BaP只能使1. 6%的肾细胞死亡。解瑞宁等人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番茄红素( ly2copene, Ly)或与维生素E(VitaminE)合用对BaP诱导BALB /c 3T3细胞转化的影响。得出结论番茄红素阻止苯并(a)芘诱导的细胞转化作用与其抗氧化作用方式相似,未发现番茄红素有类似胡萝卜素的辅致癌作用;维生素E能增强番茄红素抗转化效果。5. 2. 2与紫外线的协同作用3

27、0,3120世纪初人们就意识到了PAHs的光致毒效应。早在 1905 年Jodlbbauer等就首次证明了蒽对草履虫的光致毒效应。Fiandlayt第一次描述了PAHs对哺乳动物的光致毒效应,他将煤焦油涂在小白鼠背部,暴露于紫外光下会缩短动物皮肤肿瘤的潜伏期。Doniach等人的研究表明 PAHs对草履虫的光致毒效应和致癌性之间具有正的相关关系。光致毒效应和致癌性之间可能的相关性成为1940到1980年间大部分研究的主题。近期的研究工作表明,PAHs在水中的浓度低于其溶解度时,对水生生物表现为光致毒效应,这说明PAHs可能是水生生态系统中的潜在危险物。PAHs的光致毒性主要是光促(photod

28、ynamic)机理,需要氧分子的参与。产生的氧自由基,如羟基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O - 2,单线态氧等,会通过脂质过氧化作用破坏细胞膜,还会损伤DNA。因此氧是 PAHs光致毒性的重要条件。在紫外光强度较低的情况下,使用紫外光前后PAHs的存在与否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加强或促进致癌性的现;在紫外光强度较高的情况下,PAHs会抑制紫外光对靶点的致癌性,这可能是由于化合物发生光解作用失去生物活性引起的,或是大量致癌原细胞被PAHs的急性毒效应所破坏;在紫外光强适中的条件下,足够浓度的 PAHs能引起致癌性的加强,表现为肿瘤潜伏期缩短,肿瘤发病率提高,肿瘤产率的提高。除了紫外光强外,这种加强作用还取

29、决于UV的刺激时间是否合适。5. 2. 3与金属离子的协同作用 以前的实现表明,鳉鱼同时暴露于Cd和BaP环境中,死亡率将比二者简单的加和大。协同作用是由于BaP阻止了金属硫蛋白 (Cd的主要解毒剂)的产生,还是由于活性BaP代谢产物与Cd竞争金属硫蛋白的结合点,存在争议。P. van den Hurk等人的实验表明,注射低剂量的Cd很快便诱导出金属硫蛋白。但若存在BaP,则无论Cd的剂量大小,诱导时间长短,金属硫蛋白的诱导都十分缓慢。而且,用HPLC未检验出BaP的活性中间产物与金属硫蛋白的加合物。证明协同作用机理为前者。 涂白杰等取8日龄SD大鼠小脑粒细胞培养研究苯并a芘、铅单独及其联合作

30、用对体外神经元毒性及胞核DNA的损伤。得到结果为:两种浓度的BaP、铅单独或联合染毒均可降低细胞存活率( P0105,P 0101)。高浓度BaP单独染毒组、两种毒物联合染毒且其中1种或2种为高浓度组与对照组相比胞核DNA损伤程度均有显著差异( P 0101)。所以得到结论BaP、铅均有一定的体外神经毒性,二者联合作用可使毒性增强。樊飞跃等人用缺口翻译分析技术检测了苯并芘对人胚肺细胞 DNA链断裂的损伤效应 ,并观察了微量元素硒对苯并芘所致细胞DNA链断裂损伤效应的保护作用。结果为损伤效应随着苯并芘作用剂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经硒保护处理后的人胚肺细胞3H - dTTP掺入量与单纯苯并芘作用的细

31、胞比较明显下降 ( P 0. 01),证明硒对苯并芘所致人胚肺细胞 DNA链断裂损伤效应具有保护作用。5. 2. 4与放射线的协同作用 樊飞跃等人32应用细胞质分裂阻滞法(CB法),研究了60Co射线和苯并芘协同作用对人胚肺细胞HPRT基因突变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射线合并苯并芘复合作用后,人胚肺细胞HPRT变异系数明显地高于对照组的同时,与单纯射线或苯并芘作用组比较,亦显著性地增高。复合作用组细胞HPRT变异系数高于单纯射线及苯并芘作用组细胞HPRT变异系数之和,表明60Co射线合并苯并芘诱发人胚肺细胞HPRT基因突变具有复合加强作用。6结语为防止苯并a芘污染,可采取以下措施:加强环境治理,

32、防止工业三废中苯并a芘对水域、土壤、空气和植物造成污染;改变生产方式,禁止在柏油路面晾晒收获的农作物;不用苯并a芘含量高的材料生产或包装食品;改进烹调和加工方法,尽量避免食品成分热解和热聚,以减少苯并a芘形成;改变饮食习惯,尽量少吃烧烤、熏烤肉制品,不食用烤焦、炭化的肉制品,以减少苯并a芘的摄入量7;维生素 A 及白菜、萝卜等十字花科蔬菜有降解 3, 4 - 苯并芘的作用,宜经常食用;采取措施对污染的食品进行去毒处理,如用活性炭吸附油脂中的有毒物质,用日光或紫外线照射粮食,以降低食物中的苯并a芘含量。参考文献:1李欣欣,崔师伟,何民富,杨功焕,孙新. 癌症高发区致癌性多环芳烃的生物监测J. 中

33、国预防医学杂志,2012,06:423-427.2曹云者,施烈焰,李丽和,李发生. 浑蒲污灌区表层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健康风险评价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8,02:542-548.3吴丹. 食品中苯并芘污染的危害性及其预防措施J. 食品工业科技,2008,05:309-311.4林国芳,沈建华. 北京烤鸭两大主要流派餐厅样品中19种多环芳烃的存在:与食品安全相关考量A. 中国毒理学会.中国毒理学会第五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中国毒理会,2009:1.5谭亮,胡风祖. 植物油中苯并芘的提取工艺J. 光谱实验室,2013,03:1103-1106.6 肖莉 ,施天益.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沥青烟雾中

34、3, 4-苯并芘的探讨J .实用预防学,1997 (2) : 120.7GB/T 5750.82006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S.8Garcia Falcon M S.Analysis of benzo pyrene in spiked fatty foods by second derivative synchronous apecrtofluorimetry after microwaveassisted treatment of samplesJ.Food Additives and Contaminants,2003,17(12):957964.9Glten S,Fahrettin G,

35、Sibel F.Determination of benzo(a)pyrene in vegetable oils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J.Journal of Food Quality,2007,30 (3):300308.10杨琳,陈青俊,欧菊芳,等.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植物油中苯并a芘含量J.粮食与油脂,2012(7):3436.11GB/T 225092008(3)动植物油脂苯并a芘的测定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S.12W Jira,K Ziegenhals,K Speer.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

36、ctrometry ( GC MS)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16 European priority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in smoked meat products and edible oils J .Food Additives and Contaminants,2008,25(6):704713.13赵乐,郭吉兆,张天栋,等.气质联用法测定卷烟侧流烟气中苯并a芘J.中国烟草学报,2011,17(4):1215.14GB/T 211302007 卷烟烟气总粒相物中苯并a芘的测定S.15Matschu

37、lat D,Prestel H,Haider F,et al.Immunization with soot from a non combustion process provokes formation of antibodies against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J.Journal ofImmunological Methods,2006,310(12):159170.16邓安平.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测定苯并a芘和多氯联苯j.环境化学,2006,25(3):340343.17肖海波.利用新型核壳纳米粒子作为SERS基底检测苯并芘D.厦门:集美大学

38、,2012.18国内首台苯并芘在线检测仪研发成功J.现代科学仪,2012(3):151.器,2012(3):151.19王家锦,穆莹,宋桂宁,等.苯并芘致癌致畸作用的观察与研究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1997(4) :159-161.20叶萌,刘秉慈,杜宏举,等.苯并芘诱导人胚肺成纤维细胞cyclinD1、CDK4和E2F1/4的表达改变J.卫生研究,2006(2):135-1381.21何兴舟.室内燃煤空气污染与肺癌及遗传易感性_宣威肺癌病因学研究22年J .实用肿瘤杂志, 2001(6):369-370.22刘双,刘泽英,胡尚基.吸烟与肺癌发生的回顾性分析J .心肺血管病杂志,1999(3

39、):222.23 吴永宁.现代食品安全科学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4.204-229.24山根靖弘.环境污染物质与毒性(有机篇)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 59 -144.25王鹏.定量构效关系及研究方法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12.26戴乾圜.化学致癌剂及化学致癌机理的研究J.中国科学,1979, 10:964-977.27 K . S . Washburn, K . C. Donnelly, H. J. Huebner etc. Astudyof 2, 4, 6 - trinitrotoluene inhibition of benzoap

40、y rene uptake and activation in amicrobialmutagenicity as say .Chemosphere, 2001, 44, 1703 - 1709.28 Kirby C. Donnelly, Rebecca Lingenfelter, Leslie Cizm as etc. Toxicity assess ment of complex mixtures remains agoal .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and Phar macology, 2004,18, 135 - 141.29 Stephen S . Hec

41、ht, Patrick M. J. Kenney, MingyaoWang etc. Dose response study ofmyo - inositol as an inhibitor of lung tumorigenesis induced in A /J mice by benzoapyrene and 4 (methylnitrosamino) - 1 - (3- pyridyl) - 1 - butanone. CancerLetters, 2001, 167, 1- 6.30 孙红文,李书霞.多环芳烃的光致毒效应J.环境科学进展,1998, 6 (6) :2-12.31 LI

42、SHA REN, LORELEIF. ZEI LER, D. GEORGED IXON etc. Photoinduced Effects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on Brassica napus (Canola) during Germination and Early Seedling Development . 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 , 1996, 33, 73 - 80.32 樊飞跃,杨素霞,李煜,等.60Co射线合并苯并芘致细胞HPRT基因突变损伤效应J.中国辐射卫生,1997, 6(3) : 136 - 138.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