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太平天国运动练习题.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4332054 上传时间:2024-09-0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3.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太平天国运动练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太平天国运动练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太平天国运动》练习 一、选择题 1.《天朝田亩制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充分的革命性,“给资本主义萌芽开阔了发展的场所”。这一评价是基于《天朝田亩制度》( ) A.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B.顺应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要求 C.与《资政新篇》的主张异曲同工 D.实现了农民阶级“耕者有其田”的理想 2.毛泽东曾明确指出:我们的民主革命“从林则徐算起,一直革了一百多年”。也有人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毛泽东还曾说过,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这是因为林则徐、洪秀全、孙中山都( ) A.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B.反封建反侵略 C.主张改变君主专制政体 D.反对外来侵略 3.1858年,英国侵华军司令额尔金率舰队自上海沿江西上。在天京江面,太平军与其交火。事后,太平天国向英方道歉,并同意在事先通知的条件下英国船舰可在长江航行。由此可见,太平天国( ) A.反对帝国主义的不彻底性 B.受《北京条约》的影响较深 C.迫切学习西方的强烈愿望 D.对西方列强存在某种幻想 4.丞相是太平天国前后期一直存在的官职,大体可分为虚衔和实职两大类,各类丞相在前后期的演变情形,符合中国中国历代丞相制度的基本规律。到后期太平天国的官职已丧失了其基本功能,也偏离了其设官建制的原初动机,这说明( ) A.太平天国已经建立起新型的职官秩序 B.太平天国完成了建立近代农村秩序的任务 C.太平天国没有提出再建工商社会秩序的方案 D.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5.有学者认为,同为中国近代影响深远的农民运动,“太平天国运动却比义和团运动更好地推进了中国的现代化”。其主要原因是太平天国( ) A.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B.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C.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 D.在中国实施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6.《资政新篇》问世后,曾国藩慕僚赵烈文在其《能静居士日记》中说:“《资政新篇》一本,贼族洪仁玕所作以上洪逆者,文理较明白。其中所言,颇有见识”;“观此一书,则贼中不为无人。”赵烈文如此评价主要是因《资政新篇》( ) A.有利于实现农民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 B.体现了与洋务派一致的改革追求 C.学习西方的精神符合时代进步的潮流 D.可作清政府全面改革内政的借鉴 7.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常熟有个叫曾含章的人在《避难纪略》中写道:“令业户(指地主)领伪凭,曰田凭,诱以领凭之后得以收租,卒无一人应之者。盖明知租之必不能收,而深虑贼之知为业户而加害不休也。”这一记载( ) A.可体现出太平天国的反封建精神 B.反映了《天朝田亩制度》颁行的局限性 C.表达了他对清政府不作为的不满 D.不是对太平天国土地政策的如实反映 8.太平天国将领杨秀清说“中国有中国之制度,今满洲造为妖魔条律,使我中国之人无能脱其网罗。”邹容在《革命军》中说“我中国今日欲脱满洲人之羁缚②,不可不革命。”两者都主张( ) A.推翻封建制度,建立共和国 B.反对满清贵族的封建统治 C.实现国内各民族的平等 D.实现主权在民原则 9.下列近代重要文献,按照出现顺序正确的是( ) ①《资政新篇》 ②《海国图志》 ③《法俄革命之比较》 ④《新学伪经考》 A.②④③① B.②①④③ C.③④①② D.①③②④ 10.马克思认为:“(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抱定什么任务。他们没有提出什么口号。他们所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旧有当权者的惊惶还更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似乎就在于用奇形怪状的破坏,用全无建设工作萌芽的破坏来和保守派的腐化相对立。”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太平天国运动不能提出完整正确的社会改革方案 B.中国社会没有产生新的社会生产力和新社会力量 C.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错失战略发展机遇期 D.太平天国集团的内部争斗削弱了向心力和战斗力 11.下列对《资政新篇》评价正确的是( ) A.推动了思想的解放 B.体现了历史发展潮流 C.反映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影响了农民思想的变化 D.根除了农民阶级的局限 12.有人把太平天围运动的发展历程分为“宗教构梦、战争追梦、政策筑梦、内乱毁梦”四个篇章。“政策筑梦”是指( ) A.永安建制,分封诸侯 B.定都天京,军事全盛 C.天京变乱,由盛转衰 D.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13.朱维铮在《重读中国近代史》中有关太平天国运动时写道:“(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材料中的现象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 A.具有小生产者的局限性 B.对人民实行残暴统治 C.具有浓厚宗教迷信色彩 D.没有满足农民的要求 14.洪秀全说:“慨自有明失政,满洲乘衅,混乱中国,盗中国之天下,九州之众,一任其胡行,而恬不为怪,中国尚得为有人乎!”这反映出洪秀全( ) A.已经认识到了满清政府的本质 B.讲求科学、正确、合理的斗争策略 C.用满汉民族矛盾宣传动员革命 D.深刻地揭露中国社会的阶级矛盾 15.张德坚所编太平天国运动的情报集《贼情汇纂》记载:“惟各处俘获贼书皆成捆束,独无此书(《天朝田亩制度》),即贼中逃出者亦未见过,其贼中尚未梓行耶?”材料说明《天朝田亩制度》( ) A.实际上没有发行 B.没有号召作用 C.太平军中没有普及 D.不能反映农民的愿望 16.太平天国推行乡官制,设总制与监军两级,多由太平军文官担任,监军以下乡官全由当地人担任。时人张德坚在《贼情汇纂》中也承认:“到处遍立乡官,是我民尽为贼助。”这表明乡官制( ) A.推动了太平天国政权的巩固 B.赢得了当地开明士绅的支持 C.提高了太平天国的行政效率 D.分化了清朝内部的统治力量 17.史学家许倬云认为:“在种族观念上,以汉族的‘我者’,打 起驱除满族的‘他者’,可是又以西方宗教为口号,挑战中国的儒佛道三家,却又是颠倒了‘我者’与‘他者’的相对地位。”这一观点旨在说明( ) A.新文化运动冲击了传统思想 B.太平天国挑战清朝统治 C.洋务运动存在自相矛盾现象 D.辛亥革命推翻满清政权 18.马克思在1853年和1862年对中国的某一事件的评价由高度赞扬变成了极端否定,你认为他评价的事件最有可能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晚清洋务运动 C.总理衙门设立 D.通商口岸设立 19.太平天国运动留给历史的余响是长久的。在戊戌维新期间,金田起义常被康有为借来作为迫使皇帝变法的力量,这是用反清来促成革新;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和因争权夺利而导致分裂火并的反面教训。这反映出太平天国运动( ) A.搅乱了社会政治制度 B.促进了政治变革进程 C.改变了封建生产关系 D.实现了资本主义理想 20.太平天国运动期间,“田亩制度并未见诸事实„„最大的原因,是阻力太大,农民并不欢迎此一改革”。“农民并不欢迎此一改革”是因为《天朝田亩制度》( ) A.进一步推行圣库制度 B.主张实行绝对平均分配 C.不代表农民阶级利益 D.不主张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21.改良主义者容闳曾评述道:“太平军一役„„破中国顽固之积习,使全国人民皆由梦中警觉,而有新国家之思想。”据此,他认为( ) A.太平天国提出发展资本主义新思想 B.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了封建统治 C.民族的觉醒开始于太平天国运动 D.太平天国运动促进新国家的产生 22.19世纪50年代中后期,侵略者攫取的侵略权益在中国最繁华、最富庶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无法兑现。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太平天国不承认列强在中国的侵略权益 B.这些地区很早就兴起了实业救国的思想 C.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抵制了列强的侵略 D.《北京条约》签订前,《天津条约》无效 23.《北华捷报》是上海出版的一份英文报刊,1853年4月23日报道:“南京于3月8日被叛军彻底包围,21日被攻陷„„据说南京的清朝将军身先士卒,已在英勇作战中阵亡。”依据所学知识判断,报道中的“叛军”是指( ) A.太平军 B.英法联军 C.义和团 D.革命党人 24.洪秀全等人信奉上帝会而到处焚毁孔庙及其他寺庙,并禁士人“读孔子之经”。陈独秀等人反对三纲五常,主张“应毁全国已有之孔庙而罢其祀”。两者都( ) A.出于反对君主专制统治需要 B.鼓吹平等民主思想 C.利用西方观念攻击传统文化 D.促进了民众的觉醒 25.中英《天津条约》规定英国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往来,但一直到19世纪60年代才得以进入长江航线。外国轮船未能在条约签订后立即进入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固守闭关锁国政策 B.福州船政局的创办 C.太平天国战事影响 D.清政府设法拖延相关条款落实 26.下列有关太平天国的史事中,能够体现时代发展潮流的是( ) A.制定《天朝田亩制度》 B.进行北伐和西征 C.发生了天京变乱 D.颁布《资政新篇》 27.太平天国颁发给农民田契中有某人“每年遵照天朝定制,完纳米银,不得违误”等文字。这可以说明太平天国( ) A.未严格执行《天朝田亩制度》 B.普遍实行土地公有的制度 C.实现了“有田同耕”的理想 D.与地主相勾结残酷剥削农民 主的信息,故D项错误。【答案】A 28.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指出:倘有百万家财者,先将家资契式禀报入库,然后准颁一百五十万银纸,刻以精细花草,盖以国印图章,或银货相易,或纸银相易,皆准每两取息三厘。„„此举大利于商贾士民,出入便于携带。这段材料反映了( ) A.太平天国后期农民阶级的经济需求 B.太平天国领袖们共同的经济主张 C.财富归公的圣库制度 D.洪仁玕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 1【解析】《天朝田亩制度》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故A项正确;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是指自然经济的解体,而太平天国属于农民起义,故B项错误;《资政新篇》是先进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一个改革方案,与《天朝田亩制度》截然不同,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实现农民阶级“耕者有其田”的理想,且该理想无法实现,故D项错误。 【答案】A 2【解析】林则徐和孙中山并不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故A项错误;林则徐本身即是封建势力的代表,故B.C项错误;林则徐、洪秀全、孙中山都生活在列强入侵中国的时代,都有发对外来侵略的要求,故D项正确。【答案】D 3【解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才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反对帝国主义的不彻底性说法错误,故A项错误;《北京条约》签订时间是1860年,与材料时间不符, 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学习西方的信息,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太平天国向英方道歉,并同意在事先通知的条件下英国船舰可在长江航行”说明太平天国斗争矛头对象是清政府,对西方列强存在某种幻想,故D项正确。【答案】D 4【解析】“各类丞相在前后期的演变情形,符合中国中国历代丞相制度的基本规律”,表明太平天国没有建立起新型的职官秩序,故A项错误;材料与建立近代农村秩序的任务无关,故B项错误;太平天国后期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了再建工商社会秩序的方案,故C项错误;太平天国的职官秩序没有脱离传统的束缚,反映出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其失败具有历史的必然性,故D项正确。【答案】D 5【解析】太平天国运动所建立的政权依然是封建性质的,所以不能更好地推进中国现代化,故A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所以更好的推进了中国现代化,故B项正确;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是义和团运动的历史影响,故C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只是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并未实施,故D项错误。【答案】B 6【解析】实现农民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的是《天朝田亩制度》,故A项错误;材料中是农民阶级探索成果,不是洋务派,故B项错误;《资政新篇》中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符合当时资本主义潮流,故C项正确;《资政新篇》中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与与清政府君主专制思想相矛盾,故D项错误。【答案】C 7【解析】根据题干中“盖明知租之必不能收”这句话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反对地主阶级通过收租剥削农民,从而体现出了反封建精神,故A项正确;《天朝田亩制度》的局限性是绝对平均主义,以及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真正实施,而题干中并未体现出这两点,故B项错误;题干中作者的言论表现出了对太平天国的畏惧,但并未体现出作者对清政府的不满,故C项错误;题干中作者的言论是对当时天平天国土地政策的描述,因而能如实反映当时的土地政策,故D项错误。【答案】A 8【解析】杨秀清和邹容的论调旨在强调反对满清贵族政治统治的合理性,太平天国时期没有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今满洲造为妖魔条律”“我中国今日欲脱满洲人之羁缚②,不可不革命。”等信息可知两者主张武力形式推翻满清贵族的统治,故B项正确;实现国内各民族的平等材料论据不足,故C项错误;主权在民材料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答案】B 9【解析】①《资政新篇》是1859年太平天国时期颁布的,②《海国图志》是1842年鸦片战争后魏源创作的,③《法俄革命之比较》是1918年李大钊发表的,④《新学伪经考》是19世纪末康有为在维新变法时期的著作,先后顺序是②①④③,故选择B项正确。【答案】B 10【解析】马克思认为太平天国只是改朝换代的工具。A项只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不是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的阶级,而中国社会没有产生新的社会生产力和新社会力量,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故B项正确;C项是这一现象的结果,故C项错误;D项只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答案】B 11【解析】《资政新篇》没有引发思想的解放,故A项错误;《资政新篇》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要求,故B项正确;《资政新篇》不是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物,也没有影响农民思想的变化,故C项错误;《资政新篇》是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革命纲领,但不是农民实践的产物,不能根除农民的局限,故D项错误。【答案】B 12【解析】A.B项都是太平天国进行军事斗争的表现,属于战争追梦,故A.B项错误;天京变乱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内乱,属于“内乱毁梦”,故C项错误;《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运动颁布的革命纲领,体现出农民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属于政策筑梦,故D项正确。【答案】D 13【解析】依据材料“(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可知农民阶级的凶暴、特权的森严,充分暴露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故A项正确;材料通过对比来揭示农民的局限性,材料中没有体现对人民的残暴统治,故B项错误;材料中反映的是农民凶暴和特权的森严,没有体现迷信色彩,故C项错误;农民的要求是获得土地,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答案】A 14【解析】根据材料中“自有明失政,满洲乘衅,混乱中国,盗中国之天下”说明洪秀全认为清政府代替明朝,导致中国混乱,并没有认识到满清政府的封建政权本质,故A项错误;材料中是洪秀全利用民族矛盾宣传发动革命,未涉及太平天国运动的具体斗争斗争策略,且作为农民起义,受小农阶层的影响,提不出科学的理论,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满洲乘衅,混乱中国,盗中国之天下,九州之众,一任其胡行,而恬不为怪,中国尚得为有人乎!”说明洪秀全利用民族矛盾发动宣传革命,故C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揭露当时中国社会的两大阶级之间的矛盾,故D项错误。【答案】C 15【解析】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故A项错误;《天朝田亩制度》反映农民的要求,有号召的作用,故B项错误;从材料“即贼中逃出者亦未见过,其贼中尚未梓行耶?”说明太平军中没有普及,故C项正确;《天朝田亩制度》反映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故D项错误。【答案】C 16【解析】“到处遍立乡官,是我民尽为贼助”表明乡官制对保护农民利益、动员农民参加地方政权建设,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从而使太平天国政权有了稳固的社会基础,故A项正确;从材料无法推断当地开明士绅对太平天国的态度,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乡官制提高了太平天国的行政效率,故C项错误;吸收参加太平天国政权的当地农民,与清朝内部的统治力量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A 17【解析】新文化运动并未“以西方宗教为口号”,故A项错误;太平天国在种族观念上反对满清贵族的统治,以拜上帝教为口号,挑战了清朝的统治,故B项正确;洋务运动维护清政府的统治,并未要求“驱除满族”,故C项错误;辛亥革命并未“以西方宗教为口号”,故D项错误。【答案】B 18【解析】太平天国运动开始于1851年,在1853年定都天京并颁布《天朝田亩制度》,代表了农民运动的最高水平,得到了马克思的关注和赞赏,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政府转而与清王朝“和好”,成为列强镇压太平天国的急先锋,在英国国内,由于政府的干预和怂恿,掀起了一股反太平天国浪潮,马克思因此也受到了蒙蔽,故A项正确;洋务运动开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与题中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总理衙门设立于1861年,与题中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通商口岸最早设立于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A 19【解析】题干中并未体现出社会政治制度被搅乱,故A项错误;题干中“康有为用反清来促成革新,孙中山接受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和反面教训”说明了其促进政治变革进程,故B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并未改变封建生产关系,故C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并未实现资本主义理想,故D项错误。【答案】B 20【解析】圣库制度讲究平均主义,不得农民欢心,故A项正确;《天朝田亩制度》对待天王与平民是不同的,并非绝对平均,故B项错误;《天朝田亩制度》代表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愿望,故C项错误;《天朝田亩制度》主张解决土地问题,但方法是平均主义,故D项错误。 【答案】A 21【解析】太平天国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新思想,但是并未实行,影响力有限,故A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冲击了旧的纲常名教,动摇了清王朝统治的政治基础,与材料中“破中国顽固之积习”相符,故B项正确;近代民族的觉醒应指自觉地“反侵略反封建”,太平天国运动只是鸦片战争后,农民阶级的一次被动的回应,故C项错误;太平天国,目的要建立人间“天国”,体现了农民阶级局限性,所以它的意义更多体现在“破旧”,而不是“立新”,故D项错误。【答案】B 22【解析】19世纪50年代中后期太平天国运动席卷长江中下游,太平天国不承认列强在中国的侵略权益,列强的利益无法实现,故A项正确;这些地区很早就兴起了实业救国的思想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60年代,故C项错误;《北京条约》签订前,《天津条约》无效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答案】A 23【解析】1851—1864年爆发了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曾攻占南京,材料中的叛军是指太平军,故A项正确;英法联军没有占领南京,故B项错误;义和团运动发生于1898年,故C项错误;革命党人的革命运动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故D项错误。【答案】A 24【解析】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所以陈独秀反对三纲五常并没有涉及到君主专制,故A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鼓吹平等思想但并不鼓吹民主思想,故B项错误;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利用西方的基督教而创立拜上帝教,以攻击反对传统文化,陈独秀等领导新文化运动利用西方的民主科学思想攻击传统思想,故C项正确;洪秀全的太平天国运动没有促进民众的觉醒,仅有陈独秀领导的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民众的觉醒,故D项错误。【答案】C 25【解析】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即被列强打破,故A项错误;福州船政局开办于1866年,而且是清政府官办的,不会对材料现象构成干扰,故B项错误;《天津条约》签订后,太平天国运动还没有结束,当时和清政府作战范围主要在长江流域,故C项正确;清政府当时被列强欺压,没有设法拖延,故D项错误。【答案】C 26【解析】《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它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但严重脱离实际,与“体现时代发展潮流”不符,故A项错误;单纯的军事行动,与“体现时代发展潮流”不符,故B项错误;领导集团内部矛盾越来越尖锐,以致发生内讧,与“体现时代发展潮流”不符,故C项错误;《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与“体现时代发展潮流”相符,故D项正确。【答案】D 27【解析】《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材料中田契规定“每年遵照天朝定制,完纳米银,不得违误”,这与《天朝田亩制度》的规定是不相符合的,故A项正确;田契的存在表明此田归农民私人所有,故B项错误;“太平天国颁发给农民田契”表明并非所有农民都有田地,这说明天平天国并未实现“有田同耕”的理想,故C项错误;材料未反映地 28【解析】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办银行,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农民阶级的经济需求是获得土地,故A项错误;这一方案只是获得太平天国领袖极少数的赞同,故B项错误;这一方案保护个人私有财产,与财富归公的圣库制度截然相反,故C项错误;为发展工商业办银行,材料反映了洪仁玕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故D项正确。【答案】D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