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节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它以自己特有的研究对象而与其他学科区别开来。心理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理过程:又叫心理活动,是心理发生、发展的过程。根据心理过程的形成和作用,可将其分为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一、个体心理(心理过程)1、认知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基本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
2、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记忆:是人脑对过去所经历的客观事物的反映思维:在感知、记忆的基础上,以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揭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想象:是人脑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对原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的事物的指向和集中。2、情绪和动机情绪:人在加工外界输入的信息时,不仅能认识事物的属性、特性及其关系,还会产生对事物的态度,引起满意、不满意等主观体验,这就是情绪或情感。动机:是指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意志: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自觉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
3、程3、能力和人格个性也称人格,是指一个人在生活、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独特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经常的、稳定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气质、性格和能力,其中以性格为核心。个性倾向性:是个体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对认识活动对象的趋向和选择。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价值观。个性倾向性与个性心理特征在个体身上独特的稳定的结合,就构成了个体区别于他人的个性心理。二、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行为指有机体的反应系统,行为总是在一定份刺激
4、情景下产生的。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区别:心理现象是一种主观精神现象,或是一个“黑箱子”,它看不见,摸不着,是内隐的;而行为是外在的,可以用客观方法测量的。联系:心理是介于刺激与反应的中介环节 刺激 - 心理 - 反应三、个体意识与无意识个体意识的特点:能动性: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目的性:人的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能够预先计划达到目的的方法和手段。具有自我意识:意识有的时候叫觉察。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存在,而且具有自我意识。注意和意识有着密切的关系。注
5、意是意识对事物和活动的指向和集中,注意的基本作用是选择信息。无意识: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四、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团体心理或社会心理与个体心理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团体心理是在团体的共同生活条件和环境中产生的,它是该团体内个体心理特征的典型表现,而不是个体心理特征的简单总和。团体心理不能离开个体心理。心理学研究的问题(一)心理过程(二)心理结构(三)心理的脑机制(四)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五)心理与环境二、心理学研究的类型因果研究相关研究个案研究研究方法观察法观察法:在自然调节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
6、展的规律性。优点:自然、真实、前期探索缺点:不可进行重复检验、难以作精确的分析、被试的行为比较被动、代表性差、主试偏见观察法一般在以下情况采用:(1)对所研究的对象无法加以控制 (2)在控制条件下,可能影响某种行为的出现(3)由于社会道德的要求,不能对某种现象进行控制观察法的成功取决于观察的目的与任务、观察和记录的手段以及观察者的毅力和态度。心理测验法测验法:是指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优点:能够数量化的反映人的心理发展水平和特点缺点:测验量表的可靠性还在完善中按照内容 可分为 智力测验 成就测量态度测验人格测验按形式 分为 文字测验 非文字测验按规模 分为
7、 个体测验 团体测验心理测验的两个基本要求:信度- 指一个测验的可靠程度 效度- 指一个测验有效地测量了所需要的心理品质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叫实验法优点:明确因果关系缺点:无法研究复杂现象,外部效度难以确定实验室实验借助专门的实验设备、在对实验条件严加控制的情况下进行缺点:由主试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使实验情境带有极大的认为性质自然实验又叫现场实验,在某种程度上克服了实验室实验的缺点。自然实验虽然也对实验条件进行适当的控制,但是它是在人们正常学习和工作的情境中进行的。自然实验的结果比较合乎实际,但是,在自然实验中,由于条件的控制不够严格,因此难以得到精密的实验结果。个案法
8、个案法要求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和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优点:若和其他方法配合使用,可以收集更丰富的个人资料缺点:研究结果缺乏代表性调查法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其想法或者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心理倾向的研究方法。优点:快捷、数据量大缺点:对被试的态度不便进行控制,获得的材料不能保证详尽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是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主要的心理学派学派主要观点代表人方法构造主义试图确定意识经验的基本成分和结构,并把人的经验分成感觉、意象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冯特、铁钦纳内省法机能主义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
9、我们的心理是什么?为何是这样?这些信息是怎样应用到实践中去的?詹姆士、杜威、安吉尔实验法测验法内省法格式塔学派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整体不能还原为各部分、各种元素的总和;部分相加不等于全体;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韦特海默、柯勒、考夫卡心理学实验知觉研究行为主义主要研究可观察的行为,而不是意识,强调学习是控制和影响所有行为的关键华生、斯金纳实验法精神分析学派无意识控制着行为,儿童时期的经历是影响人格发展的主要因素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精神分析法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1.低等脊椎动物到高等脊椎动物脑的进化方向脑的相对大小、皮层相对大小、皮层内部结构的变化。2.神经
10、元神经元由胞体(含细胞核、细胞质(特有神经原纤维、尼氏体)、树突、轴突组成。神经元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神经元的种类:根据神经元突起的数目分单极、双极、多级神经元胶质细胞功能:支持、保护、营养3.神经冲动(1)概念:当任何一种刺激(机械的、热的、化学的或电的)作用于神经时,神经元就会由比较静息的状态转化为比较活动的状态,这就是神经冲动。(2)神经冲动的电传导静息电位:当神经元处于静息状态时测到的电位变化,叫静息电位。代表着神经抑制状态。神经冲动的电传导是指神经冲动在同一细胞内的传导。神经冲动的传导服从于全或无法则。神经元反应的强弱并不随外界刺激的强弱而改变,信息在传递途中不会变的越
11、来越弱。(3)神经冲动的化学传导:神经细胞间的传导突触包含突触前成分、突触间隙、突触后成分4.神经回路神经元与神经元通过突触建立的联系,构成了极端复杂的信息传递与加工的神经回路。神经元与神经元的连接方式:1.发散式连接 2.聚合式连接 3.环式连接反射弧是最简单的神经回路。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脑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比脑干出现的晚,是各种心理活动的中枢大脑右半球略大和重于左半球,左半球的灰质多于右半球。大脑两半球的解剖结构上基本是对称的,但其功能是不对称的,叫做“单侧化”割裂脑研究说明语言功能定位于大脑左半球,该半球负责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逻辑推理;而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情绪、欣赏音乐
12、和艺术等定位于右半球1860年,法国医生布洛卡发现主管语言的大脑左半球区域“布洛卡区”大脑半球的表面由大量神经细胞和无髓鞘神经纤维覆盖着,呈灰色,叫灰质,或是大脑皮层大脑半球内面是由大量神经纤维的髓质组成,叫白质负责大脑回间、叶间、两半球间及皮层与皮下组织间的联系特别重要的横行联络纤维叫胼胝体,位于大脑半球底部,对两半球的协调活动有着重要作用切断胼胝体是为了防止癫痫病的恶化小脑 位于脑干背面,分左右两半球结构与骨髓相反;表层是灰质,深层是白质功能是保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度,实现随意运动和不随意运动脑干1、中脑位于丘脑底部,小脑和桥脑之间。从横切面看,中脑分为中央灰质- 支配眼球、面部肌肉的
13、活动 中间四叠体- 视觉反射中枢(上),听觉反射中枢(下) 大脑脚- 调节身体姿势和随意运动有关2、延脑在脊髓上方,背侧覆盖这小脑,是一个狭长的结构。延脑和有机体的基本生命活动有着密切关系,它支配着呼吸、排泄、吞咽、肠胃等活动,又叫“生命中枢”3、桥脑在延脑上方,位于延脑和中脑之间,是中枢神经与周围神经之间传递信息的必经之地。它对人的睡眠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在脑干各段广大区域,有一种由白质与灰质交织混杂的结构,叫网状结构或网状系统网状结构按功能分成上行系统(上行激活系统)和下行系统(下行激活系统)网状结构上行系统控制这机体的觉醒或意识状态,对保持大脑皮层的兴奋性,维持注意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受
14、到破坏,将陷入持续昏迷状态下行系统对肌肉紧张有易化和抑制作用,即是增强或减弱肌肉的活动状态间脑1、丘脑丘脑是中继站。除了嗅觉外,所有来自外界感官的输入信息,都通过这里再导向大脑皮层,从而产生视、听、触、味等感觉。丘脑是网状结构的一部分,因而对控制睡眠和觉醒也有重要意义2、下丘脑下丘脑是调节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主要皮下中枢,对维持体内平衡、控制内分泌腺的活动有重要意义对情绪也起重要作用脊髓主要作用:1、脊髓是脑和周围神经的桥梁;2、脊髓可以完成一些简单的反射活动,如膝盖反射、肘反射、跟腱反射等周围神经系统植物性神经系统 (自主神经)交感神经兴奋作用副交感神经平衡作用,让兴奋的神经休息躯体神经系
15、统脑神经12对脊神经31对4种 一般躯体感觉纤维:分布于皮肤、骨骼肌、腱个关节机能 一般内脏感觉纤维: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成分: 一般躯体运动纤维:支配骨骼肌的运动一般内脏运动纤维:支配平滑肌、心肌和腺体大脑皮层的分区和机能初级感觉区视觉区听觉区机体感觉区初级运动区中央前回和旁中央小叶的前部语言区位于大脑左半球,该半球负责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逻辑推理联合区脑功能的各种学说定位说开始于加尔、斯柏兹姆提出的颅相说真正的定位说开始于对“失语症病人”的临床研究整体说弗罗伦斯,用鸡和鸽子等动物进行实验,采用局部毁损法,切除脑的一部位,再而观察行为表现。拉利什采用脑毁损技术用小白鼠进行走迷宫实
16、验机能系统学说鲁利亚把脑分成三个紧密联系的机能系统第一机能系统是调节激活与维持觉醒状态的机能系统,也叫动力系统。第二机能系统是信息接受、加工和储存的系统。第三机能系统是编制行为程序、调节和控制行为的系统,也叫行为调节系统。模块说这种学说认为,人脑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由高度专门化并相对独立的模块组成的。机能系统学说和模块说都强调不同功能区的动力学关系,是现代有代表性的脑学说内分泌腺的分类和机能甲状腺分泌甲状腺素,促进机体代谢机能,增进机体发育过程副甲状腺分泌副甲状腺素,对保持血液和细胞内钙的浓度有重要作用肾上腺皮质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维持体内钠离子及水分的正常含量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和甲肾上腺素,兴奋交
17、感神经,促进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肠胃肌肉松弛、瞳孔放大等,因而对有机体应付突发事件有重要作用脑垂体(主腺)前叶分泌生长激素、促性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生乳激素等中叶分泌黑素细胞扩张素,作用于皮肤的色素细胞后叶分泌血管加压素、子宫收缩素、抗利尿素性腺神经体液调节概念:所有内分泌腺的活动都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神经系统通过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影响各种效应器官的活动,这就叫神经体液调节。感觉概念:感觉是人脑对当前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直接反映首先,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其次,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再次,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是人的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
18、根据刺激物的性质以及它所作用的感官的性质1、外部感觉接受外部世界的刺激,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其中视觉、听觉、嗅觉接受远距离的刺激,又叫距离感觉2、内部感觉内部感觉接受机体内的刺激(机体自身的运动和状态),如肌肉运动感觉、平衡感觉、内脏感觉1、远刺激指来自物体本身的刺激,如一定波长的光线、一定频率的空气振动远刺激是属于物体自身的,没有太大变化2、近刺激指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如物体在网膜上的投影近刺激是感觉器官直接接受到的刺激,它时时刻刻都在变化根据临床需要1、特殊感觉视、听、味、嗅和前庭等感觉2、体表感觉触压觉、温觉、冷觉、痛觉3、深部感觉肌肉、肌腱、关节等感觉及深部痛觉和深部
19、压觉4、内脏感觉1、视觉颜色包括三个属性,即色调、明度和饱和度2、听觉包括音高、响度和音色3、其他感觉包括嗅觉和味觉、肤觉、动觉和平衡觉、机体觉感受性和感觉阈限绝对感受阈限这种刚刚能引起感受的最小刺激量,叫绝对感受阈限绝对感受性而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叫绝对感受性E=1/R (E代表绝对感受性,R代表绝对感觉阈限) 绝对感觉阈限越大,感受性越小 差别阈限差别感觉阈限就是指能觉察出两个刺激的最小差别的量差别感受性对这一最小差别量的感觉能力叫差别感受性成反比 差别阈限越小,差别感受下越大感觉的相互作用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1、感觉适应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例子:
20、入芝兰之室,久而不觉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2、感觉后像对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停止以后,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还能保留一个短暂时间。这种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叫后像。3、感觉对比感觉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例子:吃过糖之后吃橘子,会觉得橘子特别酸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1、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2、不同感觉的相互补偿感觉的补偿是指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丧失后由其他感觉系统的机能来弥补。例如:盲人通过实践使听觉更加敏锐3、联觉当某种感官受到刺激时出现另一种感官的感觉和表象,这种现象称为联觉视觉的适宜刺激是在波长380纳米780纳米之间的电磁波,我们称这一段电磁波为“光
21、波”视觉生理机制1、折光机制眼球2、感觉机制(视觉器官)椎体细胞集中在中央窝及其附近,在强光下起作用,又叫“明视觉器官”分辨物体的细节和颜色。棒体细胞集中在视网膜边缘及其附近,对弱光铭感,又叫“暗视觉器官”只能分辨物体的明暗和轮廓,叫暗视觉3、传导机制由第一级的网膜双极细胞第二级的视神经节细胞第三级神经元的纤维从外侧膝状体发出终止于大脑枕叶的纹状区(布鲁德曼17区)4、中枢机制视觉感受野指网膜上的一定区域或范围。当它受到刺激时,能激活视觉系统与这个区域有联系的各层神经细胞的活动。网膜上的这个区域就是这些神经细胞的感受野。视觉的基本现象明度概念:明度是眼睛对光源和物体表面的明暗程度的感觉,主要是
22、由光线强弱决定的一种视觉经验。明度不仅决定于物体照明的强度,而且决定于物体表面的反射系数在阳光照射下,红花与蓝花可能显得同样亮,而当夜幕降临时,蓝花似乎比红花更亮些,这种现象叫“普肯耶”现象。它说明在不同的关照条件下(白天或黑夜),人们的视觉机制是不同的。颜色广义非彩色白色、黑色和各种不同程度的灰色;只有明度一种特性。彩色红、绿、黄、蓝;彩色有色调、明度和饱和度的特性狭义彩色1、颜色的三个基本特性色调主要决定于光波的波长明度指颜色的明暗程度饱和度指某种颜色的纯、杂程度或鲜明程度。2、颜色混合色光混合色光混合是将具有不同波长的光混合在一起;色光混合是一种加法过程,即将各种波长的光相加颜料混合颜料
23、混合是指颜料在调色板上的混合,或油漆、油墨的混合颜料混合是一种减法过程,即某些波长的光被吸收3、色觉缺陷色弱和色盲(全色盲和部分色盲)4、色觉理论三色说(视网膜上有三种不同的感受器)- 托马斯杨对立过程理论(四色说)- 黑林;视网膜存在三对视素:黑白视素,红绿视素,黄蓝视素视觉中的空间因素1、视觉对比是由光刺激在空间上不同分布引起的视觉经验,可分成明暗对比、颜色对比2、边界突出与马赫带所谓马赫带就是指人们在明暗变化的边界上,常常在亮区看到一条更亮的光带,而在暗区看到一条更暗的线条。马赫带不是由于刺激能量的实际分布,而是由于神经网络对视觉信息进行加工的结果3、视敏度概念:视敏度是指视觉系统分辨最
24、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医学上称为“视力”视敏度的大小用视角大小来表示;视角即是物体通过眼睛节点所形成的夹角。视角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大小及物体离眼睛的距离。当能够看清物体或物体间的距离时,视角越大,视力越差。视觉中的实践因素1、视觉适应暗适应指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的视觉感受性提高的时间过程(7min-10min)明适应指照明开始或又暗处转入亮处时,人眼感受性下降的实践过程(5min)2、后像正后像如:在注视灯光后,闭上眼睛,眼前会出现灯的一个黑色形象,位于黑色背景上负后像而后可能看到一个黑色形象出现在光亮背景之上,这是负后像3、闪光融合如:日光灯的光线每秒闪动100次,我们看不出它在闪动
25、4、视觉掩蔽某种时间条件下,当一个闪光出现在另一个闪光之后,这个闪光能影响到前一个闪光的觉察听觉生理机制1、耳的机构和功能外耳、中耳、内耳2、传导机制和中枢机制听觉的基本现象1、音调音调主要是由声波频率决定的听觉特性。音调是一种心理量。2、人耳对声音频率的分析频率理论 - 罗费尔共鸣理论(位置理论)- 赫尔姆霍茨行波理论(新的位置理论) - 冯贝克西神经齐射理论 - 韦弗尔3、音响4、声音的掩蔽概念:一个声音由于同时起作用的其他声音的干扰而使听觉阈限上升,称为“声音的掩蔽”声音的掩蔽依赖于声音的频率、掩蔽音的强度、掩蔽音与被掩蔽音的间隔时间。其他感觉皮肤的感觉1、触压觉触觉外界刺激接触皮肤表面
26、,使皮肤轻微变形,这种感觉叫触觉压觉外界刺激使皮肤明显变形,叫压觉面部是身体对压力最敏感的部位,其次是躯干,手指,上下肢2、温度觉温觉高于生理零度的温度刺激,引起温觉皮肤表面的温度称为“生理零度”冷觉低于生理零度的温度刺激,引起冷觉3、痛觉任何一种刺激当它对机体具有损伤和破坏作用时,都会引起痛觉痛觉具有保护机体免受伤害的作用嗅觉是由有气味的气体物质引起的通过嗅觉传递信息是一种化学传递,它可以调节动物在环境中的行为。某些动物分泌的化学物质信息素味觉味觉的适宜刺激是溶于水的化学物质。味觉感受器是分布在舌面各种乳突内的味蕾。人的味觉有酸、甜、苦、咸四种,舌尖对甜味敏感,舌中对咸敏感,舌两侧对酸敏感,
27、舌后苦敏感。内部感觉概念:是指反应有机体内部状态和内部变化的感觉,包括动觉、平衡觉(静觉)、内脏感觉1.、动觉又叫运动感觉,反应身体各部分的位置、运动以及肌肉的紧张程度,是内部感觉的重要形态。动觉是随意随意运动的重要基础2、平衡觉又叫静觉。它是由人体作加速度或减速度的直线运动或旋转运动时所引起的。平衡觉的感受器是位于内耳的前庭器官(半规管和前庭)。半规管是反应旋转;前庭是反应直线3、内脏感觉又叫机体觉。是由内脏活动作用于脏器壁上的感受器产生的。内脏感觉性质不确定,缺乏准确的定位,因此又叫“黑暗”感觉知觉概念: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的整体的认识知觉作为一种活动、过程,
28、包含了互相联系的几种作用:觉察、分辨、确认觉察是指发现事物的存在,而不知道它是什么分辨是把一个事物或其属性与另一个事物或其属性区别开来确认是指人们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当前获得的信息,确认知觉的对象是什么,给它命名,并把它纳入一定的范畴感觉与知觉的关系(1)联系:a.知觉和感觉一样,都是刺激物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而产生的,都是我们对现实的感性反映形式。b.都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初级形式,反映的都是实物的外部特征和外部联系。(2)区别:知觉比感觉复杂。a.感觉反映的是实物的个别属性,直接反映的是事物的整体属性;b.感觉仅依赖个别感觉器官的活动,而知觉依赖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合活动;c.知觉不仅受感觉系统的生
29、理因素影响,而且依赖于人的过去经验,收人的心理特点制约;d.知觉与词联系在一起。种类1、空间知觉处理物体的大小、形状、方位和距离的信息4、知觉的一种特殊形态叫“错觉”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这种歪曲往往带有固定的倾向。2、时间知觉处理事物的延续性和顺序性3、运动知觉处理物体在空间的位移知觉的特性1.知觉的选择性指当面对众多客体时,知觉系统会自动地将刺激氛围对象和背景,并把知觉对象优先地从背景中区分出来。影响知觉的选择性的客观因素有:a.刺激物的绝对强度; b.对象和背景的差别性;c.对象的活动性; d.刺激物的新颖性、其特性,也容易引起人们优先知觉。影响知觉的选择性的主
30、观因素是:a.知觉有无目的和任务; b.个体已有知识经验的丰富程度;c.个人的需要、动机、兴趣、爱好,定式(受以往经验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与情绪状态。2.知觉的理解性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说明的加工过程。理解对于知觉有三个主要功能:a.理解帮助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从而使我们的知觉更清晰、更准确;b.理解有助于人们整体地知觉事物;c.理解还能产生知觉期待和预测;d.知觉的理解性不仅可提高知觉的效应,还能形成事务表象,为表象转化为科学概念提供重要条件。知觉的理解性与人已有的知识经验有密切关系3.知觉的整体性是指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
31、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统一整体的过程4.知觉的恒常性概念: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映像仍相对不变。1、形状恒常性当我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时,物体在网膜上投射的形状是不断变化的。但是,我们知觉到的物体形状并没有显出很大的变化,这就是形状恒常性。2、大小恒常性当我们从不同距离观察同一物体时,物体在网膜上成像的大小是有变化的,但实际生活中,人们看到的对象的大小变化,并不和网膜映像大小的变化相吻合。3、明度(视亮度)恒常性在照明条件改变时,物体的相对明度或视亮度保持不变,叫明度或视亮度恒常性4、颜色恒常性一个有颜色的物体在色光照明下,它的表面颜色并不受色光
32、照明的严重影响,而是保持不变。影响知觉恒常性的条件视觉线索:是指环境中的各种参照物给人们提供的物体距离、方位和照明条件的信息。这些信息对维持知觉的恒常性有重要的意义。视觉线索说明了人的知识经验对恒常性有重要的影响。5. 知觉适应当视觉输入发生变化时,我们的视觉系统能够实验这种变化,使之恢复到变化前的状态,叫“知觉适应”空间知觉1、形状知觉图形的组成原则:邻近性;相似性;对称性;良好连续;共同命运;简单性眼动在形状知觉中有重要意义。2、大小知觉3、深度知觉和距离知觉1、肌肉线索(生理线索)1、调节指水晶体的形状(曲度)由于距离的改变而变化调节作用只能在较小的距离范围内起作用2、辐合是指眼睛随距离
33、的改变而将视轴会集到被注视的物体上。辐合是双眼的机能2、单眼线索概念:是指用一只眼睛就能感受的深度线索对象重叠(遮挡);线索透视;空气透视;相对高度;纹理梯度(结构级差);运动视差与运动透视3、双眼线索双眼视差人们知觉物体的深度和距离,主要依赖于双眼视差4、方位定向概念:方位定向是指对物体的空间关系、位置和对机体自身所在空间位置的知觉1视觉的方位定向2听觉的方位定向规律:(1)对来自人体左右两侧的声源容易分辨,从不互相混淆;(2)头部中切面上的声源容易混淆;(3)如果以两耳联线的中点为顶点作一圆锥,那么圆锥面上各点发出的声音容易混淆。时间知觉4种形式1、对时间的分辨 2、对时间的确认 3、对持
34、续时间的估量 4、对时间的测量依据1、根据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 2、根据有机体的各种节律性活动 3、借助计时工具影响因素1、感觉通道的性质 2、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 3、人的兴趣和情绪运动知觉真正运动的知觉是指物体按特定速度或加速度,从一处向另一处作连续的位移似动概念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联系位移主要形式1、动景运动 2、诱发运动 3、自主运动 4、运动后效错觉种类大小错觉缪勒莱耶错觉(箭形错觉) 、 潘佐错觉(铁轨错觉) 、 垂直水平错觉 、 贾斯特罗错觉、多尔波也夫错觉 、月亮错觉形状和方向错觉佐尔拉错觉 、冯特
35、错觉 、爱因斯坦错觉 、 波根多夫错觉形重错觉 、 倾斜错觉 、 运动错觉 、 时间错觉错觉理论眼动理论这种理论认为,错觉是由于神经中枢给眼肌发出的不适当的运动指令造成的神经抑制作用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当两个轮廓彼此接近时,网膜的侧抑制过程改变了由轮廓所刺激的细胞的活动,因而使神经兴奋分布的中心发生变化。结果人们看到的轮廓发生了相对的位移,引起几何形状和方向的各种错觉,如佐尔拉错觉、波根多夫错觉等。深度加工 和常性误用理论这种理论认为,错觉具有认知方面的根源。这种理论强调深度线索在错觉产生中的作用,因而也叫“深度加工理论”意识概念:意识是人类大脑所特有的反映功能。是人的心理和动物的心理的根本区别
36、;是物质发展最高阶段的产物,也是自然进化的最高产物。1) 意识是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觉知就是觉察。它既包括对外界事物的觉知;也包括对自身内部状态的觉知;它涉及觉知时刻的各种直接经验,如知觉、思维、情感和欲望;也包括对这些内容和自身行为的评价。2) 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官能。3) 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意识的特性局限性 、 能动性无意识概念:无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它指的是个体没有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它既包括对刺激的无意识,也包括无意识的行为。常见的无意识现象:(1)无意识行为 (2)对刺激的无意识 (3)盲视意识状态睡眠(无意识状态)第一阶段:脑电波的频率较低、波幅较小。持续10分钟。
37、第二阶段:偶尔会出现短暂爆发的,频率高、波幅大的脑电波,叫睡眠锭。持续20分钟。第三阶段:脑电波的频率继续降低,波幅更大,出现波。持续40分钟。第四阶段:脑电波大多呈现为波,称为深度睡眠阶段。持续20分钟。这四个阶段大约要经过90分钟左右。此后便进入快速眼动睡眠阶段。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里,波消失、出现类假于清醒状态下的高低幅的脑电波、眼球开始上下左右快速移动、梦境开始出现,大约持续510分钟。梦1.梦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2.梦的特点:梦境的不连续性、不协调性和认知的不确定性等。其中主要的特点是梦境的不连续性,即梦中的思想、行为或情境会突然变成与原来无关的其他思想、行为或情境。催眠1、社
38、会认知或角色扮演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催眠并不神秘,它的作用只是反映了催眠师和被催眠者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2、意识功能分离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人的意识具有执行和监督两种基本功能。正常情况下,这两种功能是连在一起的,但是催眠可以使两者的联系断开;通过分离两种功能的意识功能,达到催眠的效果。白日梦和幻想白日梦和幻想的内容一般包括:成功或失败,攻击或敌意,性幻想或浪漫奇遇,内疚等。注意概念: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特点指向性注意的指向性是指人在一瞬间,他的心理活动或意识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另一些对象;注意的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在哪一方向上进行活动,指向性不同,人们从外界接受的
39、信息也不同集中性当心理活动或意识指向某个对象的时候,它们会在这个对象上集中起来,即全神贯注。这就是注意的集中性。注意的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在一定方向上活动的强度或紧张度。注意和意识的关系一方面,注意不等同于意识。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动作”,而意识主要是一种心理内容或体验另一方面,注意和意识密不可分。当人处于注意状态下,意识内容比较清晰。注意的外部表现1.适应性动作的产生:表现为身体和感官微微地朝向注意对象2.无关动作的停止:当注意集中时,一个人会自动地停止与注意无关的动作3.呼吸运动的变化:人在注意时,不仅多余动作停止,而且呼吸变得轻微而缓慢注意的功能1.选择功能 2.维持功能 3.
40、调节和监督功能注意的分类1、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是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付出任何意志努力、自然而然地发生的注意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原因:(1)刺激物自身的特点,包括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刺激物的新异性;(2)人的主观原因,包括需要和兴趣、情绪和精神状态、知识经验与期待2、随意注意(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引起随意注意的原因:(1)对注意目的与任务的依从性; (2)对兴趣的依从性; (3)对活动组织的依从性;(4)对过去经验的依从性; (5)对人格的依从性3、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事先有预定的目的,但
41、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形成的条件:对活动浓厚的兴趣 、活动的自动化注意的品质注意的范围注意的范围也叫注意的广度,是指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的对象的数量影响因素注意对象的特点:注意的范围因注意对象的特点不同而有很大的变化活动的性质和任务:活动的任务不同,注意的范围也不同个体的知识经验:注意对象越具有内在联系,越为个人经验所熟悉,注意范围就越大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性也叫注意的持久性,是指人的注意持久地保持在一定事物或活动上的特性。它反映的是注意的品质的时间特征影响因素注意对象的特点、主体的状态、注意方法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和活动上条件必须有一种活动
42、达到了相对“自动化”的程度 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必须有内在联系意义注意的分配在人的实践活动中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是从事复杂劳动的必要条件注意的转移注意的转移是指根据活动任务的要求,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是心理活动随意性、主动性、灵活性的表现影响因素先前注意对象的专注度新注意对象的特点个体的神经类型和自控能力选择性注意选择性注意是个体在同时呈现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中选择一种进行注意,而忽略另外的刺激。持续性注意持续性注意是指注意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在某个认识的客体或活动上,也叫注意的“稳定性”分配性注意分配性注意是个体在同一时间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进行注意,或将注意分配到不同的活
43、动上去。注意的生理机制朝向反射朝向反射是由情境的新异性引起的一种复杂而又特殊的反射,是注意最初级的生理机制脑干网状结构脑干网状结构使大脑维持一般性的兴奋水平和觉醒水平。边缘系统中存在着大量的注意神经元,仅对新异性刺激或刺激的变化作反应。大脑皮层的协同活动大脑皮层调节、控制皮层下组织,并主动地调节行动、对信息进行选择注意的认知理论1. 过滤器理论(瓶颈理论 或单通道理论)布罗德本特认为:(1)神经系统在加工信息的容量方面是有限度的;(2)当信息通过各种感觉通道进入神经系统时,要先经过一个过滤机制;(3)只有一部分信息可以通过这个机制,并接受加工,而其他的信息就被阻断2. 衰减理论特瑞斯曼认为:当信息经过过滤装置时,不被注意的或非追随的信息只是在强度上减弱了,而不是完全消失。3. 后期选择理论多伊奇等人认为:信息的选择发生在加工后期的反应阶段。所有输入的信息在进入过滤或衰减装置之前已经受到充分的分析,然后才进入过滤或衰减装置。后期选择理论也叫“完善加工理论”、“反应选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