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什么是市场失灵?答:市场失灵是和市场效率对应的。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固有的缺陷,这里统称为“市场失灵”。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1)垄断。(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 4)收入分配不公。(5)经济波动。3.思考政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作用。答:西方新凯恩斯主义提出一种新型的政府市场观,认为现代经济是一种混合经济(指私人经济和公共经济),政府和市场之间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图11说明了有政府介入的市场,政府与家庭、企业之间的收支循环流程。 4.试述政府干预手段,为什么会出现政府干预失效?答:政府干预手段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1)立法和
2、行政手段。这主要是指制定市场法规、规范市场行为、制定发展战略和中长期规划、 经济政策、实行公共管制、规定垄断产品和公共物品价格等。(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政府组织公共生产,不仅是出于提供公共物品的目的,而且是出于有效调节市场供求和经济稳定的目的。(3)财政手段。应当指出,财政手段既不直接生产也不直接提供公共物品,而是通过征税和税费为政府各部门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筹集经费和资金。 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可能发生在:(1)政府决策失误。而政府决策失误会造成难以挽回的巨大损失。(2)寻租行为。在市场经济特征下,几乎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由于滥用权力而发生的寻租行为,也就是公务员(特别是领
3、导人员)凭借人民赋予的政治权力,谋取私利,权钱交易,化公为私,受贿索贿,为“小集体”谋福利,纵容亲属从事非法商业活动等等。(3)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也可视为政府干预失误。一旦失误,都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4)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这种政府干预失效,可能主要发生于经济体制转轨国家。5.试述区分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基本标准。答:区分或辨别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通常应用两个基本标准:一是排他性和非排他性;二是竞争性和非竞争性。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排他性是指个人可以被排除在消费某种物品和服务的利益之外,当消费者付钱购买私人产品之后,他人就不能享用此
4、种商品和服务所带来的利益,排他性是私人物品的第一个特征; 竞争性是指消费者的增加将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每多提供一件或一种私人物品,都要增加生产成本,因而竞争性是私人物品的第二个特征。非排他性则是公共物品的第一个特征,即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例如,每个公民都可以无差别地受益于国防所提供的安全保障,每个适龄儿童都有权力和义务接受政府提供的义务教育等。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意味着可能形成“免费搭车”现象,即免费享用公共物品的利益。非竞争性是公共物品的第二个特征,即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或者说,提供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此外,外部效应和效用
5、的不可分割性,也是区分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重要标准。7.如何理解财政的特殊性?答:财政是一种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财政是一种经济行为或经济现象,这种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从起源上考察,财政是伴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人类社会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出现私有财产,社会分裂为阶级后才产生了国家。国家一旦产生,就必须从社会分配中占有一部分国民收入来维持国家机构的存在并保证实现其职能,于是才产生财政这种特殊的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综观当今西方国家的财政学,也都是十分重视财政与国家或政府的关系,甚至将财政学等同于“政府经济学”或“公共部门经济学”。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他们将政府经济活动视为
6、与市场经济相对应的一个特殊的经济领域而加强了研究力度,特别是从政治角度研究政府经济活动的特殊规律性,从而协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促进了经济的稳定增长。8.试述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和原则。答: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就是由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这个转变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政治经济制度前提下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因而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出发重新认识财政,也就是要从资源配置方式转变的角度重新认识财政。这是社会主义市场财政体制改革和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立足点。财政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是:(1)首先是逐步明确和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并具体落实到经济体制和财政体制上来。(2)财政提供公共物品
7、要以满足公共需要为标准,不能超出公共需要的界限和范围。(3)按集中为主、适度分权原则,完善预算管理体制。(4)完善税制,调整税收职能。(5)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大力提高财政支出效益。(6)提高财政管理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是财政改革的根本。9.试述研究财政职能的基本思路。答:财政是政府的一种经济行为,是履行和实现政府经济职能的手段,所以财政职能就是政府的经济职能,即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发展。这里要研究的问题,主要是分析和研究财政在履行和实现政府经济职能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财政履行和实现政府经济职能的特殊机制和手段。研究财政同其他经济活动的相互关系,也就是研究政府、企业、家庭和进出口之间的关系
8、。因而从四个部门的相互关系出发,也是分析财政职能的另一种思路。10.试述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的目标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机制和手段。答:资源配置从广义上理解可以是指社会总产品的配置,从狭义上理解可以是指生产要素的配置。资源配置的核心是效率问题,效率问题又是资源的使用方式和使用结构问题。财政的配置职能是由政府介入或干预所产生的,它的特点和作用是通过本身的收支活动为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提供经费和资金,引导资源的流向,弥补市场的失灵和缺陷,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的最优效率状态。财政配置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1)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
9、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3)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的重点建设。(4)通过政府投资、税收和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5)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11.试述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的目标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机制和手段。答:收入分配的核心问题是实现公平分配,因而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所要研究的问题,主要是确定显示公平分配的标准和财政调节收入分配的特殊机制和手段。当前各国几乎公认采取由洛伦兹曲线计算基尼系数来显示公平分配的程度。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1)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属于市场分配的范围,财政
10、不能越俎代庖,属于财政分配的范围,财政应尽其职。(2)规范工资制度。(3)加强税收调节。4)通过转移性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救济金、补贴等,使每个社会成员得以维持起码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2.一般来说,纯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来提供,请解释其理由。答:纯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来提供而不能由市场来提供,这是由市场运行机制和政府运行机制的不同所决定的。其一,市场是通过买卖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在市场上,谁有钱就可以购买商品或享用服务,而公共物品的享用一般是不可以分割的,无法个量化。其二,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决定了竞争性的市场机制不适于提供纯公共物品。其三,政府的性质和运行机制决定了他能解决市场提供公共
11、物品所存在的难题。由以上分析可知,市场适于提供私人物品,对提供纯公共物品是失效的,而提供纯公共物品恰恰是政府配置资源的领域,是政府的首要职责。3.简述准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及其选择。答:准公共物品有两种不同类型:一类是具有非竞争性但同时具有排他性;另一类是由外部效应引起的。对于第一类准公共物品来说,一是通过征税弥补,免费使用,这是公共提供方式;二是由收费弥补,这是市场提供方式。最终选取哪种提供方式,取决于税收成本和税收效率损失同收费成本和收费效率损失的对比。从各国的实践来看,准公共物品的有效提供主要有如下几种方式:(1)政府授权经营。(2)政府参股。(3)政府补助。 4.简述公共定价。答:公共定
12、价是指公共物品价格和收费标准的确定。公共定价的对象自然不仅包括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物品,而且包括私人部门提供的公共物品。从定价政策来看,公共定价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纯公共定价,即政府直接制定自然垄断行业的价格;二是管制定价或价格管制,即政府规定涉及国计民生而又带有竞争性行业的价格。政府实施公共定价的目的和原则,不仅在于提高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使公共物品得到最有效的使用,提高政府支出的效益,而且是保证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安定的重要措施。公共定价方法一般包括平均成本定价法、二部定价法和负荷定价法。 5.试述财政支出的配置效率。答:回答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首先需要选定一个更为可行的效率标准。这
13、样的效率标准就是社会净效益(或净所得)最大化标准,即当改变资源配置时,社会的所得要大于社会的所失,其差额越大越好、首先,财政支出的配置效率首先是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适度问题,也就是指政府的资源配置与市场的资源配置的恰当结合问题,其次,政府对公共物品的提供进行资源配置,就是要把居民的消费需求集合为“社会的”(或政府的)需求。一般来说,为了提高公共支出的配制效率,财政部门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基本要求:(1)财政支出的来源是受严格立法的约束;(2)财政支出的规模和结构都有制度的严格规定;(3)公共部门是非盈利性的部门,不以追求利润而以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为目标;(4)财政资金的安排是高度透明的,财政民主
14、不仅是政治民主的一个重要要素,而且是政治民主的集中体现;(5)居民有财政支出的状况和公共物品提供状况的知情权,不仅政府要定期公告,而且居民有随时查询权。7.试述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内涵及其对我国财政法制化和民主化的借鉴意义。答:在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公共选择理论对于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协调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关系、转变政府的经济职能、避免政府干预的失效,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首先,该理论对合理解决政府与市场关系具有指导意义。其次,该理论对政治体制及行政体制的改革具有借鉴意义。再次,该理论对实现公共决策(政府决策)的法制化和民主化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最后,对在政府决策过
15、程中,正视政府行为的“经济人”特征具有借鉴意义。9.试述如何完善我国财政决策的法制化和民主化?答:完善我国财政决策的法制化和民主化过程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完善我国财政民主化和法制化程序(二)完善我国财政的法制化建设10.试述财政监督的内涵、作用及其构成要素。答:(一)财政监督的内涵。财政监督是指财政机关在财政管理过程中,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涉及财政收支事项及其他相关事项进行的审查、稽核与检查活动。(二)财政监督的地位和作用。财政监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法理财、切实执行国家财政政策和实现宏观调控目标的重要保证。(三)财政监督的构成
16、要素 (1)财政监督主体。(2)财政监督范围。2.试述“瓦格纳法则”阐述的基本原理。答:对于这种财政支出不断膨胀的趋势,许多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19世纪德国经济学家阿道夫瓦格纳最先提出财政支出扩张论,他的研究成果被后人称为“瓦格纳法则”。按照美国财政学家马斯格雷夫的解释,瓦格纳法则指的是财政支出的相对增长。于是,瓦格纳法则可以表述为: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随之提高。4.试述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答:归纳起来,经常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有经济性因素、政治性因素和社会性因素三个方面:(1)经济性因素。主要指经济发展的水平、经济体制以及中长期发展战略和当前经济
17、政策等。(2)政治性因素。政治性因素对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局是否稳定;二是政体结构和行政效率;三是政府干预政策。的效应。 3.社会性因素。如人口、就业、医疗卫生、社会救济、社会保障以及城镇化等因素,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财政支出规模。5.试述“内生增长理论”对我国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借鉴意义。答:在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中,新古典增长理论是最成熟也最具有代表性的。该理论将经济增长解释为生产要素(特别是物质资本)的积累过程,认为只要投资超过重置的原有机器(或者人口增长带来的人均资本下降),人均产出就会增加,经济就会增长。以罗默、卢卡斯为代表的一批学者,针对新古典模型的缺陷,提出了一
18、种新的经济增长理论。该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劳动投入过程中包含着因教育、培训及职工再教育而形成的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积累过程中包含着因研究开发活动而形成的技术进步,生产性公共投资的增加也有助于提高物质资本的边际收益率。因此,生产要素积累的收益率不会发生递减趋势,长期增长率将大于“0”。显然,这一理论的贡献,在于将原来认为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外在要素内在化,人们据此将这种理论称为内生增长理论。这一理论对财政政策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也进行了新的诠释,认为生产性公共资本、人力资本和研究开发活动是一个国家长期经济增长的内在因素和内在动力,而这些因素具有明显的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和外溢效应,具有“公共物品”的某些属性
19、。也就是说,这些因素属于财政政策的变量范围之内,所以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的调整,特别是对长期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具有特殊和重要的作用。财政支出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不是僵化的。从客观上说,它取决于一个国家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使财政支出结构的发展变化带有一定的规律性。但从政府财政政策的角度看,则必须根据一定时期的发展战略和政策目标以及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推动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而内生增长理论为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供了重要思路。6.根据个人的理解,阐述我国当前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应采取的政策和措施。答:根据当前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近期内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政策和措施主要是:
20、(1)实行重点倾斜政策。一是大力支持农业和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二是增加社会保障。三是保障教育、科技等重点支出。四是增加国防支出。(2)根据保证重点、压缩一般的方针,对一般支出实行零增长政策。(3)保持积极财政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适量发行国债,主要用于续建和收尾工程,重点向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经济结构调整、生态环境建设和中西部倾斜。(4)进一步加大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缩小地方间财力差距,协调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加强中央财政的调控作用,支持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1.试述社会消费性支出的性质。答:社会消费性支出与投资性支出同属购买性支出,但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最大的区别在
21、于前者是非生产的消耗性支出,它的使用并不形成任何资产。然而,两者又有共同之处,即在必要的限度内,它们都是为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运行所必需的。另外,就其本质来说,社会消费性支出满足的是纯社会共同需要,正是这种支出构成了财政这一经济现象存在的主要依据。社会消费性支出既然是社会的,它所提供的服务就可为全体公民共同享受,具有明显的外部效应。社会消费性支出是国家执行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的保证,一国政府不仅要为公民提供国家防务和社会安定,还要通过法律、行政和社会管理处理和协调公民之间的相互关系,维系正常的社会关系以及商务关系。4.简要分析文科卫支出的经济性质。答:文科卫支出是文化、教育、科学、卫生支出的简称。文
22、教科学卫生诸项事业的发展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决定作用,当然这并不说明用于这方面的支出现在已经是生产性的了。根据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科学划分,文科卫事业费支出仍应归入非生产性的范围。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说,凡从事物质资料的生产、创造物质财富的劳动,皆为生产劳动;除此之外的一切劳动,皆为非生产劳动。普遍做法是将文科卫支出归入非生产性的范畴。由于文化、教育、科学、卫生事业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各国政府无不投入大量资金,而且支出规模越来越大。6.试述政府必须干预卫生医疗事业的理由和范围。答:以下就是世界银行提出的政府要对卫生事业进行干预的三条理由:“第一,减少贫
23、困是在医疗卫生方面进行干预的最直接的理论基础;第二,许多与医疗卫生有关的服务是公共物品,其作用具有外部性;第三,疾病风险的不确定性和保险市场的缺陷是政府行为的第三个理论基础。”卫生医疗领域中的公共服务范围:政府需要和能够对卫生医疗领域提供的服务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1)公共卫生服务。(2)基本医疗服务。 1.试述政府财政投资的范围和特点。答:在任何社会中,社会总投资都可以分为政府投资和非政府投资两大部分。一般来说,财政投资即为政府投资。财政投资包括生产性投资和非生产性投资。生产性投资按财政支出项目划分,包括基本建设支出、增拨流动资金、挖潜改造资金和科技三项费用以及支援农村生产支出。非生产性支出
24、主要用于国家党政机关、社会团体、文教、科学、卫生等部门的办公用房建设。财政投资的特点是:(1)政府投资是由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或个人从事的投资,作为商品生产者,它们的目标是追求盈利,而且它们的盈利是根据自身所能感受到的微观效益和微观成本计算的。政府投资可以微利甚至不盈利,但是政府投资建成的项目,如社会基础设施等,可以极大地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2)政府财力雄厚,而且资金来源多半是无偿的,可以投资于大型项目和长期项目。(3)政府由于在国民经济中居于特殊地位,可以从事社会效益好而经济效益一般的投资,可以而且应该将自己的投资集中于那些“外部效应”较大的公用设施、能源、通信、交通、农业以及治理大
25、江大河和治理污染等有关国计民生的产业和领域。2.试述政府投资的决策标准。答:政府投资的决策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资本产出比率最小化标准,又称稀缺要素标准,是指政府在确定投资项目时,应当选择单位资本投入产出最大的投资项目。 (2)资本劳动力最大化标准,是指政府投资应选择使边际人均投资额最大化的投资项目。(3)就业创造标准,是指政府应当选择单位投资额能够动员最大数量劳动力的项目。5.试述财政对“三农”投入的特点。答:(一)“三农”投入的一般特点财政对“三农”的投入是一个综合性项目,其中既含有经常性支出,也含有投资性支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是履行政府弥补“市场失灵”的功能,提供那些市场不能
26、满足的具有“外部效应”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对“三农”的投入也是如此,而且任何国家都是如此。这是财政对“三农”投入的一般特点。(二)我国“三农”投入的特殊性我国的“三农”投入具有不同一般的特殊性:首先,我国当前农业生产率和收益率低下,自身难以产生满足自身发展的积累。其次,我国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6.试述国家对“三农”投入的基本政策和财政采取的措施。答:(一)国家的“三农”投入政策 (二)财政采取有效措施,加大“三农”投入力度7.试述什么是财政投融资,简述财政投融资的基本特征。答:按日本财政学家井手文雄的解释,所谓财政投融资是“以特定的财政资金,对指定的特别会计、政府关系机关和
27、各种特殊法人进行投资和借贷,以促进社会资本的形成。”财政投融资的基本特征如下:(1)财政投融资是一种政府投入资本金的政策性融资,它是在大力发展商业银行的同时构建的新型投融资渠道。 (2)财政投融资的目的性很强,范围有严格限制。概括地说,它主要是为具有提供“公共物品”特征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部门融资。(3)计划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 (4)财政投融资的管理由国家设立的专门机构负责统筹管理和经营。 (5)财政投融资的预算管理比较灵活。 8.试述我国政策性银行的职能和特点。答:我国于1994年成立了三家政策性银行: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政府投融资的典型代表和主要承担者是“
28、三大”银行。(1)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国家开发银行是中国三家政策性银行中最大的一家主要业务职能包括支持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项目建设,支持国家区域发展政策,承担国际金融组织转贷款业务等。 (2)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主要业务职能是承担国家粮棉油储备和农副产品合同收购、农业开发等业务中的政策性贷款,代理财政支农资金的拨付及监督使用。(3)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作为贯彻国家外贸政策的政策性银行,其主要业务职能是为大型机电设备进出口提供买方信贷和卖方信贷,为成套机电产品出口提供信贷贴息及信用担保。我国政策性银行的特点如下:(1)业务职能的政策性。政策性银行的政策性是不言
29、而喻的,开发行多年以来为之奋斗的目标正是充当“配合国家宏观政策,重点向基建设施等发放贷款”的角色。(2)资金来源的政府性与市场性相结合。资金来源的政府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财政借款。即由政府组织资金,再转借给政策性金融机构使用。二是财政贴息。三是税收减免。由于得益于政策性银行的政策二字,政策银行长期享有特殊的税收优惠政策。 1.简述社会保障支出与社会保障制度。答:社会保障支出是与社会保障制度联系在一起的,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同,相应的社会保障支出安排也就存在较大差别。但是,在现代社会下的任何社会制度的任何国家,社会保障支出都是社会公共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社会保障制度,是指由法律规定的、
30、按照某种确定的规则实施的社会保障政策和措施体系。社会保障既然是社会性事业,那么政府介入是政府的一项义不容辞的职责。政府介入一方面是出于弥补市场的失灵和缺陷;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实施成本,增强抗拒风险的能力,还可以运用社会保障调节经济的运行。2.简述市场经济调整下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意义。答:正像有的学者所说的:“社会虽然不能制止老天下雨,但却可以生产雨伞”。这里的“下雨”是指人们的收入差距拉大,而“雨伞”则是指政府的社会保障制度。市场经济下的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内在稳定器”的作用。由于社会保障的各个方面都是制度化的,社会保障的收支(特别是支出)便与财政收支以及国民经济的运行构成某种函数关系。基于这种联
31、系,社会保障支出随经济周期而发生的反向变化,可能弱化经济周期的波幅。政府之所以实施社会保障另一个经济上的合理性,是私人保险市场由于存在种种局限,不能完全胜任向人们提供经济保障的职责。私人保险市场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2)私人保险无法解决个人储蓄不足以及 “免费搭车”的问题。(3)私人保险市场难以抗御系统性风险。 (4)私人保险市场无法进行有目的的收入再分配。5.试述财政补贴的性质和分类。答:(1)财政补贴的性质作为一种转移性支出,财政补贴支出同社会保障支出有很多相似性。从政府角度看,无论是以补贴形式还是以社会保障形式拨付支出,都不能换回任何东西,支付
32、都是无偿的。在我国政府的财政统计中,财政补贴主要有物价补贴(在现行财政科目中称为“政策性补贴”)和企业亏损补贴两大类,每一类补贴又都含若干项目。除了物价补贴和企业亏损补贴以外,政府还提供某些专项补贴、财政贴息,还有税收支出实际上也是一种财政补贴形式。(2)财政补贴的分类从补贴同社会经济运行过程的关系来看,可以区分出生产环节补贴、流通环节补贴和消费环节补贴;从政府是否明确地安排支出来分,补贴可有明补与暗补之分;从补贴资金的接受主体来做区分,可有企业补贴和居民补贴两类;从补贴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来看,可分为对生产的补贴和对消费的补贴;从补贴是否与具体的购买活动相联系来分析,又有实物补贴与现金补贴。6.
33、试述财政补贴经济影响的机理。答:财政补贴经济影响的机理分析(1)财政补贴可以改变需求结构(2)财政补贴还可以改变供给结构(3)将外部效应内在化。对科学研究的补贴就是矫正外部效应的一个典型例证。(4)财政补贴运用的限度。财政补贴既然是一种调节手段,则其使用范围及规模就有一个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积极作用就可能趋弱,甚至出现消极作用。 财政补贴既然是调节手段,就不应当在国民经济的运行中扮演主要角色。调节手段只是辅助性的。财政补贴规模急剧增大和补贴范围急剧扩展的现象,反映出的本质是经济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不完善和不合理,因而扭转财政补贴过多局面的根本出路在于变革经济体制。7. 试述财政补贴的经济效应。答
34、:财政补贴的经济效应(1)财政补贴的首要意义在于有效地贯彻国家的经济政策。财政补贴不论补贴对象是谁,最终目的都是顺利实施国家的方针政策。 (2)财政补贴可以以财政资金带动社会资金,扩充财政资金的经济效应。(3)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动产业升级。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财政补贴支出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4)消除“排挤效应”。(5)对社会经济发挥稳定效应。在我国的财政补贴中,出于社会经济稳定的考虑往往是首要的目的。8.试述我国财政补贴制度进一步完善的思路。答:(1)从制度创新入手,提高财政补贴支出效益。 (2)改变农业补贴方式。 (3)取消绝大部分工业企业亏损补贴。 (4)改革公用事业补贴。 (5)
35、增加财政对科研费用的补贴,调动企业研究开发的积极性。 (6)运用财政补贴,加强环境保护。 (7)运用财政补贴政策促进中小企业的加速发展。8试述税收支出概念答:税收支出”概念于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应运而生,并迅速在西方国家成长起来。其目的不在于取得收入,而是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政府要放弃一些税收。这些与正规税制结构相背离的特殊减免条款项目,就构成了“税收支出体系”。综观世界各国对税收支出的界定可以看出,税收支出无非是以特殊的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而形成的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可见,税收支出是政府的一种间接性支出,属于财政补贴性支出。9.如何控制税收支出?答:如
36、何对税收支出进行预算控制?可归纳为三种类型,即非制度化的临时监督与控制、建造统一的税收支出账户以及临时性与制度化相结合的控制方法。所谓税收支出的非制度化的临时监督与控制,系指政府在实施某项政策过程中,只是在解决某一特殊问题时,才利用税收支出并对此加以管理控制。之所以要编制统一的税收支出账户,主要出于以下三个原因:(1)税收支出是政府实施其各项政策的手段之一,应该像政府通过直接支出所提供的各种补助一样,赋予同样的估价和控制程序;(2)有了统一的税收支出账户,政府就能以相同的预算方法来衡量直接支出和税收支出的成本,就能据此比较各种政府干预措施在实现不同政策目标过程中的效率高低,择其最优者;(3)如
37、果轻易地用直接支出取代税收支出,政府的直接支出项目和数额将明显扩大和增加,对政府的开支范围和规模就难以控制,因此对税收支出也要加强预算控制。3试述合理调节财政收入规模的基本思路。答:合理调节财政收入规模的基本思路包括以下几点:(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需适当增大国家财力,健全国家财政。 (2)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合理调节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3)调节财政收入规模的关键在于调节财政收入增长弹性和增长边际倾向。(4)坚决取缔乱收费,继续税费改革,控制预算外收入增长。(5)对现行税制和税收政策继续有增有减的结构性调整。(6)兼顾“以收定支”和“以支定收”方针,规范政府与市
38、场关系,确定财政收入规模的合理区间。1.简述税收的“三性”。答:税收的“三性”是指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三性”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的形式特征,不同时具备“三性”的财政收入就不是税收。税收的强制性是指征税凭借国家政治权力,通常采用颁布法令方式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抗。税收的无偿性是指国家征税以后,税款即为国家所有,既不需要偿还,也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税收的固定性是指征税前就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征税对象以及统一的比例或数额,并只能按预定的标准征税。税收的“三性”可集中概括为税收的权威性,维护和强化税收的权威性是我国当前税收征管中的一个重要课题。2.简述税收的分类。答:一般
39、来说,有下面五种分类方法。(1)所得课税、商品课税和财产课税按照课税对象的性质可将各税种分为所得课税、商品课税和财产课税三大类。所得课税是指以纳税人的净所得(纯收益或纯收入)为课税对象的税种,一般包括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商品课税包括所有以商品为课税对象的税种,有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关税等。财产课税是指以各类动产和不动产为课税对象的税收,有财产税、遗产税、赠与税等。我国税种一般分为所得课税、商品课税、资源课税、行为课税和财产课税五大类。(2)直接税与间接税以税负能否转嫁为标准,即凡是税负能够转嫁的税种归属于间接税,凡是税负不能转嫁的税种归属于直接税。一般认为,所得课税和财产课税属于直接
40、税,商品课税属于间接税。(3)从量税与从价税按照课税标准分类,可将税收划分为从量税和从价税。从量税的税额随课税对象数量的变化而变化,计算简便,但税负水平是固定的,是不尽合理的,因而只有少数税种采用这种计税方法。比较而言,从价税更适应商品经济的要求,同时也有利于贯彻国家税收政策,因而大部分税种都采用这一计税方法。(4)价内税与价外税。以税收与价格的关系为标准,可将税收分为价内税和价外税。(5)中央税与地方税。与前几种分类方法不同,中央税和地方税是按税种的隶属关系划分的。3.简述税收的效率类原则。答:效率类税收原则包括:(1)促进经济发展原则。(2)征税费用最小化和确实简化原则。4.简述税收的公平
41、类原则。答:公平类税收原则包括:(1)受益原则。受益原则是指各社会成员应按各自从政府提供公共物品中享用的利益来纳税,(2)能力原则。能力原则是指征收以各社会成员的支付能力为标准,而不考虑各自对公共物品的享用程度, .试分析税负转嫁与归宿的一般规律。答:税负转嫁与归宿的一般规律包括:(1)商品课税较易转嫁,所得课税一般不易转嫁。从前边的讨论中可以看出,税负转嫁的最主要方式是变动商品的价格,因而以商品为课税对象,与商品价格关系密切的增值税、消费税、关税等比较容易转嫁是明显的。 (2)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课税较易转嫁,供给弹性较小、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课税不易转嫁。(3)课税范围宽广的商品
42、较易转嫁,课税范围狭窄的难以转嫁。(4)对垄断性商品课征的税容易转嫁,对竞争性商品课征的税较难转嫁。 (5)从价课税的税负容易转嫁,从量课税的税负不容易转嫁。7.试述研究税负转嫁的现实意义。答:税负转嫁是和商品经济相伴随的一种经济现象,是通过价格升降而实现的税负转移。我国过去是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以及相应的计划价格体制,在这种经济体制下,税负转嫁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都是不存在的。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步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不仅存在税负转嫁的动机,而且也具备了充分的税负转嫁的条件。(1)我国税制是以商品课税为主体的,而税负转嫁又主要发生在商品课税领域,因而深
43、入地研究税负转嫁的机理,有着特殊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2)税负转嫁和制定税收政策及设计税收制度有密切关系。(3)税负转嫁会强化纳税人逃税的动机,即当税负转嫁不易实现时,纳税人极有可能转向逃税来取代税负转嫁, (4)自然垄断行业的税负转嫁居于优势,应加强对这些行业的价格管理。1.试述税收的收入效应。答:所谓税收的经济效应,是指纳税人因国家课税而在其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做出的反应,税收的经济效应表现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两个方面,各个税种对经济的影响都可以分解成这两种效应,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税收将纳税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到政府手中,使纳税人的收入下降,从而降低商品购买量和消费水平。2试述税收
44、的替代效应。答:税收的替代效应是指税收对纳税人在商品购买方面的影响,表现为当政府对不同的商品实行征税或不征税、重税或轻税的区别对待时,会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使纳税人减少征税或重税商品的购买量,而增加无税或轻税商品的购买量,即以无税或轻税商品替代征税或重税商品。3.试述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答: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是通过税收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来表现的。 (1)税收对劳动供给的收入效应,是指征税后减少了个人可支配收入,促使其为维持既定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而减少或放弃闲暇,增加工作时间。(2)税收对劳动供给的替代效应。税收对劳动的替代效应是指政府征税会使闲暇与劳动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闲暇价格相对降
45、低了,引起个人以闲暇代替劳动, 对我国现实情况而言,可以说税收几乎不影响劳动的供给,而且个人所得税在短期内也不会成为主体税种,因此我国目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需要解决的不是如何增加劳动供给,而是如何消化劳动力过剩问题。5.试述税收对投资的影响。答:税收对投资的影响,可通过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来实现。 课征公司所得税会压低纳税人的投资收益率,如果因此而减低了投资对纳税人的吸引力,导致投资者减少投资而以消费替代投资,就是发生了税收对投资的替代效应。 如果征税和提高税率减少了投资者的税后净收益,而投资者为了维持过去的收益水平趋向于增加投资,这是税收对投资的收入效应。6.试述供给学派的税收观点。答:西方
46、经济学将供给学派的税收观点归结为三个基本命题:(1)高边际税率会降低人们的工作积极性,而低边际税率会提高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2)高边际税率会阻碍投资,减少资本存量,而低边际税率会鼓励投资,增加资本存量。(3)边际税率的高低和税收收入的多少不一定按同一方向变化,甚至可能按反方向变化。 供给学派的三个基本命题可以从供给学派的代表人物拉弗设计的“拉弗曲线”得到说明,拉弗曲线是说明税率与税收收入和经济增长之间函数关系的一条曲线。7.试说明“拉弗曲线”及其说明的原理。答:拉弗曲线是说明税率与税收收入和经济增长之间函数关系的一条曲线 拉弗曲线至少阐明了以下三方面的经济含义:(1)高税率不一定取得高收入,
47、而高收入也不一定要实行高税率(2)取得同样多的税收收入可以采取两种不同的税率,(3)税率、税收收入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从理论上说应当存在一种兼顾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的最优税率。因此,保持适度的宏观税负水平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条件。8.试评析减税政策。答:通过减税实例的分析说明,减税政策是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一种选择,但减税政策并非一剂万能的灵丹妙药。减税政策必须审时度势,适应当时的具体条件,并需要相关政策的有效配合,才能取得预期效果。 众所周知,我国的积极财政政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我国的积极财政政策没有实行减税政策,这也有力地说明了扩张的财政政策不一定要实行减税政策。3.试述商品课税的一般特征和功能。答:商品课税是泛指所有以商品为征税对象的税类。就我国现行税制而言,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土地增值税、关税及一些地方性工商税种。同其他税类相对比,商品课税有下述四方面的特征。(1)课征普遍。商品课税以商品交换并形成销售收入为前提。 (2)以商品和非商品的流转额为计税依据。(3)实行比例税率。除少数税种实行定额税率外,使用比例税率制是商品税类的一个重要特征。(4)计征简便。商品课税的优点是税源充裕,课征方便,并可以抑制消费,增加储蓄和投资,有利于经济发展。但由于商品课税与商品价格相联系,在国内会干扰市场运行并形成分配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