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JJF 1828-2020ATP荧光检测仪校准规范-(高清版).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432624 上传时间:2023-09-22 格式:PDF 页数:25 大小:424.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JJF 1828-2020ATP荧光检测仪校准规范-(高清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JJF 1828-2020ATP荧光检测仪校准规范-(高清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JJF 1828-2020ATP荧光检测仪校准规范-(高清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JJF 1828-2020ATP荧光检测仪校准规范-(高清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JJF 1828-2020ATP荧光检测仪校准规范-(高清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技术规范J J F1 8 2 82 0 2 0A T P荧光检测仪校准规范C a l i b r a t i o n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f o rA d e n o s i n eT r i p h o s p h a t e(A T P)F l u o r e s c e n c eD e t e c t o r s 2 0 2 0-0 1-1 7发布2 0 2 0-0 4-1 7实施国 家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总 局 发 布A T P荧光检测仪校准规范C a l i b r a t i o nS p e c i f i c a t i

2、 o nf o rA d e n o s i n eT r i p h o s p h a t e(A T P)F l u o r e s c e n c eD e t e c t o r sJ J F1 8 2 82 0 2 0 归 口 单 位:全国生物计量技术委员会 主要起草单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参加起草单位:河北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本规范委托全国生物计量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J J F1 8 2 82 0 2 0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傅博强(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唐治玉(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参加起草人:宋增良(河北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吕 亮(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J J F1 8 2 82 0 2

3、0目 录引言()1 范围(1)2 引用文件(1)3 术语和计量单位(1)3.1 相对光单位(1)4 概述(1)5 计量特性(1)5.1 背景噪声值(1)5.2 检测限(1)5.3 线性范围及相关系数(1)5.4 重复性(1)5.5 相对示值误差(2)6 校准条件(2)6.1 环境条件(2)6.2 标准物质、检测拭子或试剂、仪器(2)7 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2)7.1 背景噪声值(2)7.2 检测限(3)7.3 线性范围及相关系数(3)7.4 重复性(4)7.5 线性误差(5)8 校准结果表达(6)9 复校时间间隔(6)附录A 系列A T P标准工作溶液的配制(7)附录B A T P物质的量测量

4、的线性误差校准不确定度评定示例(8)附录C 光亮度测量的线性误差校准不确定度评定示例(1 3)附录D A T P法校准原始记录格式(推荐性表格)(1 6)附录E 可调弱光发生器模拟法校准原始记录格式(推荐性表格)(1 8)附录F 校准证书(内页)格式(推荐性表格)(2 0)J J F1 8 2 82 0 2 0引 言本规范依据J J F1 0 7 12 0 1 0 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的要求编写。本规范主要参考A S TM D 7 4 6 3-1 4 a 燃料、燃料/水混合物、燃料相关的水中微生物三磷酸腺苷(A T P)含量标准检测方法S t a n d a r dT e s tM e t

5、 h o df o rA d e n o s i n eT r i p h o s p h a t e(A T P)C o n t e n to fM i c r o o r g a n i s m si nF u e l,F u e l/W a t e r M i x t u r e s,a n dF u e lA s s o c i a t e dW a t e r制定。本规范为首次发布。J J F1 8 2 82 0 2 0A T P荧光检测仪校准规范1 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手持式和台式A T P荧光检测仪的校准。2 引用文件本规范引用了下列文件:A S TM D 7 4 6 3-1 4 a

6、 燃料、燃料/水混合物、燃料相关的水中微生物三磷酸腺苷(A T P)含量标准检测方法 S t a n d a r dT e s tM e t h o df o rA d e n o s i n eT r i p h o s p h a t e(A T P)C o n t e n to fM i c r o o r g a n i s m s i nF u e l,F u e l/W a t e rM i x t u r e s,a n dF u e lA s s o c i a t e dW a t e r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

7、括所有的修订单)适用于本规范。3 术语和计量单位3.1 相对光单位 r e l a t i v e l i g h tu n i t;R L U A S TM D 7 4 6 3-1 4 a,3.1.1 9三磷酸 腺 苷(A d e n o s i n eT r i p h o s p h a t e,AT P)水 解 为 一 磷 酸 腺 苷(A d e n o s i n eM o n o p h o s p h a t e,AMP)和焦磷酸盐释放化学能驱动荧光素在荧光素酶催化下氧化释放的光量子数的测量单位。注:非S I单位,但与AT P浓度成比例关系。不同的检测仪对于同样的光量子数可能会产

8、生不同的R L U读数。4 概述AT P荧光检测仪(以下简称仪器)由检测仓、控制面板、光电探测器(雪崩二极管或光电倍增管检测器等)和数据采集信号处理系统等组成,并配备有配套的含有荧光素和荧光素酶混合物的拭子或试剂。采集样本中的A T P后,与荧光素和荧光素酶混合物反应,会产生5 5 0n m左右的生物发光。在适当低的AT P浓度范围内,发光强度与A T P浓度成一定比例关系。根据相对光单位R L U可以推算出样本被食物残渣和微生物污染的程度,对总体洁净度进行监测。仪器可分为手持式和台式。5 计量特性5.1 背景噪声值5.2 检测限5.3 线性范围及相关系数5.4 重复性1J J F1 8 2

9、82 0 2 05.5 相对示值误差6 校准条件6.1 环境条件6.1.1 环境温度:(1 53 0)。6.1.2 相对湿度:8 0%。6.1.3 超净工作台,洁净等级1 0 0级。6.2 标准物质、检测拭子或试剂、仪器6.2.1 A T P纯度有证标准物质:纯度9 9%,相对扩展不确定度U1%(k=2)。6.2.2 A T P检测拭子或试剂:不同仪器配备的专用拭子(手持式)或试剂(台式),依据厂家要求在冰箱中(28)冷藏或-2 0冻藏。在保质期内,临用前从冰箱中取出放置至少1 0m i n,平衡至室温。6.2.3 高压灭菌水或注射用水:无A T P,为医药级无热原水。6.2.4 移液器:(1

10、1 0)L,(1 01 0 0)L,(1 0 010 0 0)L各1支,经检定合格。6.2.5 电子天平:分度值0.0 1m g,经检定合格。6.2.6 离心管:1 5m L,无菌、无AT P。6.2.7 可调弱光发生器:弱光亮度(c d/m2),相对扩展不确定度U5%(k=2),连续可调,并可数字显示光亮度。7 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7.1 背景噪声值7.1.1 A T P法在超净工作台中,用(11 0)L移液器移取水(6.2.3)1 0L,滴于拭子的擦拭头(手持式)上或检测池(台式)中,与荧光素和荧光素酶混合试剂混合反应,记录仪器R L U示值,连续读取1 0次,得到仪器背景值。按式(1)计算

11、,背景值的平均值加上其3倍标准偏差s,作为仪器的背景噪声值N。7.1.2 可调弱光发生器模拟法将可调弱光发生器的发光探头放入仪器的检测仓中,关掉光源,记录仪器R L U示值,连续读取1 0次,得到仪器背景值。按式(1)计算,背景值的平均值加上其3倍标准偏差s,作为仪器的背景噪声值N。N=B+3s=B+3ni=1(Bi-B)2n-1(1)式中:N 仪器的背景噪声值,R L U;B 1 0次测定的背景值的算术平均值,R L U;s 1 0次测定的背景值的标准偏差,R L U;2J J F1 8 2 82 0 2 0Bi 第i次测定的背景值,R L U;n 测定次数。7.2 检测限在超净工作台中,用

12、(11 0)L移液器移取某浓度的A T P标准工作溶液(按照附录A配制)1 0L,滴于拭子的擦拭头(手持式)上或检测池(台式)中。浓度选取仪器声称的A T P检出限浓度。某浓度的AT P标准工作溶液与荧光素和荧光素酶混合试剂混合反应,分别记录仪器R L U示值。若此浓度下,仪器R L U示值为0,则浓度增加1 0倍。共进行3个平行测定实验,取平均值。对于背景噪声值(A T P法)为0的仪器,由R L U示值大于0的最低浓度的A T P标准工作溶液对应的A T P物质的量(m o l),按式(2)计算,将R L U示值为1时对应的A T P物质的量作为检测限。nLOD=1ns t d iR L

13、Us t d i(2)式中:nL O D 仪器的检测限对应的A T P物质的量,m o l;1 检测限对应的R L U示值;ns t d i R L U示值大于0的最低浓度的A T P标准工作溶液i对应的A T P物质的量,m o l;R L Us t d i R L U示值大于0的最低浓度的A T P标准工作溶液i的仪器示值平均值,R L U。对于式(1)计算的背景噪声值(AT P法)大于1 0的仪器,由R L U示值平均值大于背景噪声值的最低浓度的AT P标准工作溶液,其R L U示值平均值与背景噪声值的比值为该浓度A T P标准工作溶液的信噪比R,由其对应的A T P物质的量(m o l

14、),按式(3)计算,将信噪比为3时对应的A T P物质的量作为检测限。nLOD=3ns t d iRs t d i=3ns t d iR L Us t d i/N(3)式中:nL O D 仪器的检测限对应的A T P物质的量,m o l;3 检测限对应的信噪比;ns t d i R L U示值平均值大于背景噪声值的最低浓度的A T P标准工作溶液i对应的AT P物质的量,m o l;Rs t d i R L U示值平均值大于背景噪声值的最低浓度的A T P标准工作溶液i对应的信噪比;R L Us t d i R L U示值平均值大于背景噪声值的最低浓度的A T P标准工作溶液i的仪器示值平均值

15、,R L U;N 仪器的背景噪声值,R L U。7.3 线性范围及相关系数7.3.1 A T P法3J J F1 8 2 82 0 2 0在超净工作台中,用(11 0)L移液器分别移取5个浓度的A T P标准工作溶液各1 0L。建议的A T P标准溶液浓度点(至少做5个点,根据最低和最高浓度测出的R L U值的大小,可对标准工作溶液的浓度值做适当的调整):对于手持式仪器,为11 0-1 3m o l/m L、11 0-1 2m o l/m L、11 0-1 1m o l/m L、11 0-1 0m o l/m L和0.51 0-9m o l/m L;对于台式仪器(采用光电倍增管检测器),为11

16、 0-1 5m o l/m L、11 0-1 4m o l/m L、11 0-1 3m o l/m L、11 0-1 2m o l/m L和11 0-1 1m o l/m L。将1 0L的A T P标准工作溶液滴于拭子的擦拭头上,与荧光素和荧光素酶混合试剂混合反应,记录仪器R L U示值。以A T P物质的量(x)和仪器示值R L U(y)绘制校准曲线,进行线性拟合,得到校准方程,按式(4)计算相关系数r,取r0.9 9 5的浓度范围作为线性范围。若r0.9 9 5时,则去掉最高浓度点,增加0.5倍最高浓度值的检测点,与余下的浓度点重新绘制校准曲线;若r0.9 9 5,则新范围作为线性范围。若

17、r仍然0.9 9 5,则继续下调标准溶液的浓度。7.3.2 可调弱光发生器模拟法将可调弱光发生器的发光探头放入仪器的检测仓中,调节发光亮度。对于手持式仪器,设定7个测试点(如使R L U示值分别为1、1 0、1 0 0、10 0 0、25 0 0、50 0 0和75 0 0左右);对于台式仪器(光电倍增管检测器),设定7个测试点(如使R L U示值分别为1 0、1 0 0、10 0 0、50 0 0、1 00 0 0、1 0 00 0 0和10 0 00 0 0左右)。记录下控制器数字显示 的 对 应的 光 亮 度(c d/m2)和 仪 器R L U示 值。以仪 器R L U示 值 和 光 亮

18、 度(c d/m2)进行线性拟合,按式(4)计算相关系数r,取r0.9 9 5的光亮度范围作为线性范围。若r0.9 9 5时,则去掉高值光亮度点12个,取余下的光亮度点,重新绘制标准曲线,直至r0.9 9 5,将新范围作为线性范围。r=ni=1xi-x()yi-y()ni=1xi-x()2ni=1yi-y()2(4)式中:r 线性相关系数;xi 第i个测量点的A T P物质的量或可调弱光发生器的光亮度,m o l或c d/m2;x 用于计算线性范围的测量点的A T P物质的量或可调弱光发生器的光亮度的平均值,m o l或c d/m2;yi 第i个测量点的仪器示值,R L U;y 用于计算线性范

19、围的测量点的仪器示值的平均值,R L U;n 用于计算线性范围的测量点的个数。7.4 重复性7.4.1 A T P法在超净工作台中,用(11 0)L移液器移取某浓度A T P标准工作溶液1 0L(移取的A T P物质的量是检出限的1 0 0倍,如检测限为11 0-1 2m o l的仪器,则浓度选11 0-8m o l/m L),滴于拭子的擦拭头上或检测池中,与荧光素和荧光素酶混合试剂4J J F1 8 2 82 0 2 0混合反应,记录下仪器R L U示值。重复测定1 0次,以1 0次实验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 S D值)表示仪器测量的重复性。7.4.2 可调弱光发生器模拟法将可调弱光发生器的

20、发光探头放入仪器的检测仓中,调节发光亮度为某数值(c d/m2),使R L U示值为1 0 0左右(手持式)或10 0 0左右(台式)。重复测定1 0次,记录R L U示值。以1 0次实验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 S D值)表示仪器测量的重复性。按式(5)计算仪器测量的重复性:R S D=1Rni=1(Ri-R)2n-11 0 0%(5)式中:R S D 仪器测量的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Ri 第i次测量的结果,R L U;R n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R L U;n 测量次数。7.5 线性误差7.5.1 A T P法将7.4.1中1 0次重复性测定的某浓度A T P标准工作溶液的仪器R L U

21、示值的平均值,代入由7.3.1中数据得到的校准方程中,计算得到此AT P标准工作溶液中A T P含量的测定值。以A T P物质的量(x)和仪器示值R L U(y)绘制校准曲线,进行线性拟合,得到校准方程。按式(6)计算A T P物质的量测量的线性误差:i=ci-csicsi1 0 0%(6)式中:i AT P物质的量测量的线性误差,%;ci 按照校准方程计算得到的A T P物质的量的测定值,m o l;csi A T P物质的量的配制值,m o l。AT P物质的量测量的线性误差校准不确定度评定示例见附录B。7.5.2 可调弱光发生器模拟法将7.4.2中1 0次重复性测定的某光亮度下仪器R L

22、 U示值的平均值,代入由7.3.2中数据得到的校准方程中,计算得到此R L U示值对应的光亮度测定值Li。按式(7)计算光亮度测量的线性误差:i=Li-LsiLsi1 0 0%(7)式中:i 光亮度测量的线性误差,%;Li 按照校准方程计算得到的光亮度的测定值,c d/m2;5J J F1 8 2 82 0 2 0Lsi 光亮度的设定值,c d/m2。光亮度测量的线性误差校准不确定度评定示例见附录C。AT P法推荐的校准原始记录格式见附录D。可调弱光发生器模拟法推荐的校准原始记录格式见附录E。8 校准结果表达经校准的A T P荧光检测仪,出具校准证书,校准证书应符合J J F1 0 7 12

23、0 1 0中5.1 2的要求,推荐的校准证书(内页)格式内容见附录F。9 复校时间间隔由于复校时间间隔的长短是由仪器的使用情况、使用者、仪器本身质量等诸因素所决定的,因此,送校单位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自主决定复校时间间隔。复校时间间隔建议不超过1年。6J J F1 8 2 82 0 2 0附录A系列A T P标准工作溶液的配制A.1 试剂与材料A.1.1 A T P纯度有证标准物质A.1.2 高压灭菌水或注射用水,配置A T P溶液前,作为空白用手持式仪器测试,R L U示值为0。A.1.3 离心管:1 5m L,无菌、无A T P。A.1.4 离心管:2m L,无菌、无AT P。A.2 仪器A

24、.2.1 电子天平:分度值0.0 1m g,经检定合格。A.2.2 移液器:(1 01 0 0)L,(1 0 010 0 0)L各1支,经检定合格。A.3 系列A T P标准工作溶液的配制精确取AT P标准物质约8.0 0m g(精确到0.0 1m g),置于1 5m L离心管中,加水(A.1.2)1 4m L溶解定容,称量加入的水的质量(精确到0.0 1m g)。混匀,得到A T P标准母液,浓度为11 0-6m o l/m L。每次临用前新鲜配制。取A T P标准母液1 0 0L,置于1 5m L离心管中,加超纯水定容,加水(A.1.2)1 0m L溶解定容,称量加入的水的质量(精确到0.

25、0 1m g)。混匀,得到AT P标准中间溶液,浓度为11 0-8m o l/m L。取浓度为11 0-8m o l/m L的A T P标准中间溶液1 0 0L,置于1m L离心管中,加超纯水9 0 0L,混匀,得到A T P标准工作溶液,浓度为11 0-9m o l/m L。按照上一步的稀释方法,通过1 0倍梯度稀释,依次得到系列A T P标准工作溶液,浓度依次为1 1 0-1 0m o l/m L、11 0-1 1m o l/m L、11 0-1 2m o l/m L、11 0-1 3m o l/m L、1 1 0-1 4m o l/m L、1 1 0-1 5m o l/m L和1 1 0

26、-1 6m o l/m L。7J J F1 8 2 82 0 2 0附录BA T P物质的量测量的线性误差校准不确定度评定示例B.1 测量模型按式(B.1)计算线性误差:i=ci-csicsi1 0 0%(B.1)式中:i AT P物质的量测量的线性误差,%;ci 按照校准方程计算得到的A T P物质的量的测定值,m o l;csi A T P物质的量的配制值,m o l。测量模型如式(B.2):i=xi-xsixsi1 0 0%(B.2)式中:i 第i点的A T P标准工作溶液的A T P物质的量测量的线性误差,%;xi 按照校准方程计算得到的第i点的A T P标准工作溶液的AT P物质的量

27、的测定值,m o l;xsi 第i点的A T P标准工作溶液的A T P物质的量的配制值,m o l。B.2 方差和灵敏系数依据u2c=fxiu2(xi)得u2c(i)=c21u2(xi)+c22u2(xsi),函数求导得出:c1=ixi=1xsi1x1-1i=1xsi(B.3)c2=ixsi=xi(-1)x-1-1si=-xix2si(B.4)u2c(i)=1xsi2u2(xi)+-xix2si 2u2(xsi)(B.5)B.3 不确定度分量的计算B.3.1 u(xi)分量按式(B.6)计算线性最小二乘法校准的不确定度:u(xi)=SRb1m+1n+(xi-x)2nj=1(xsj-x)2(B

28、.6)其中,校准曲线的标准差见式(B.7):SR=nj=1yj-(a+b xsj)2n-2(B.7)8J J F1 8 2 82 0 2 0 式中:SR 校准曲线的标准差;a 校准曲线的截距;b 校准曲线的斜率;m 用于测量线性误差的某浓度A T P溶液的测量次数,m=1 0;n 标准工作溶液测量的总次数,n=4;xi 由校准方程计算得到的用于测量线性误差的某浓度AT P标准溶液中A T P的物质的量,m o l;x 不同浓度标准工作溶液的A T P物质的量的平均值,m o l;xsj 各浓度标准工作溶液中A T P的物质的量,m o l;yj 各浓度标准工作溶液的仪器示值,R L U。表B.

29、1 校准用A T P标准工作溶液的测定结果序号j各浓度标准工作溶液中AT P的物质的量xsjm o l各浓度标准工作溶液的仪器示值yjR L U校准方程111 0-1 5121 01 0-1 51 231 0 01 0-1 51 1 5410 0 01 0-1 511 5 4y=-0.0 1 98+1.1 5 40 x表B.2 1 0 01 0-1 5m o lA T P样品溶液的测定结果编号AT P样品溶液的仪器示值yR L U由校准方程求得的样品溶液中AT P的含量xi1 0-1 5m o l由校准方程求得的样品溶液中AT P的含量平均值x1 0-1 5m o l11 1 59 9.721

30、 1 59 9.731 1 49 8.841 0 99 4.551 0 59 1.061 5 51 3 4.371 4 11 2 2.281 0 59 1.091 0 38 9.31 01 0 28 8.41 0 0.99J J F1 8 2 82 0 2 0 x=(1+1 0+1 0 0+10 0 0)1 0-1 54=2 7 7.81 0-1 5(m o l)SR=nj=1yj-a+b xsj()2n-2=0.4 41 0-1 5(m o l)(xi-x)2=3 12 8 1nj=1(xsj-x)2=7 0 15 2 1 则u(xi)=0.2 41 0-1 5(m o l)B.3.2 u(

31、xsi)分量用于测量线性误差的第i点AT P标准工作溶液的A T P物质的量的不确定度。a)ur e l(m)使用十万分位天平精密称取标准溶液和稀释超纯水。天平计量证书标明其称量(0.0 15)g和(52 0)g时的示值误差都为1 0g,称量重复性(变动性)为4 0g。假定均为矩形分布,换算成标准不确定度为2 3.8g。称量质量约8m g,故AT P称量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为:ur e l(m)=u(m)m=2 3.880 1 0=0.0 0 29 7 b)ur e l(P)根据A T P有证标准物质证书,其标称值为9 9.7%0.4%(k=2)。AT P有证标准物质纯度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

32、度为:ur e l(P)=0.4%/2/9 9.7%=0.0 0 2c)ur e l(M)AT P分子量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很小,忽略不计。d)ur e l(m1)溶解A T P固体标准物质的水的质量m1称量引入的不确定度为:ur e l(m1)=u(m1)m1=2 3.81 39 9 70 2 0=1.7 01 0-6 e)ur e l(D)用多次逐级稀释样品引入的不确定度。取A T P标准母液工作溶液1 0 0L,称量m2,加水1 0m L溶解定容,称量总质量m3,得到AT P标准中间溶液。取AT P标准中间溶液1 0 0L,加超纯水9 0 0L,混匀,得到A T P标准工作溶液1。再依

33、此法1 0倍梯度稀释6次,得到11 0-1 5m o l/m L的A T P标准工作溶液。ur e l(m2)=u(m2)m2=2 3.810 0 28 0 0=2.3 71 0-501J J F1 8 2 82 0 2 0ur e l(m3)=u(m3)m3=2 3.899 9 78 0 0=2.3 81 0-6 用1 0 0L移液器移取1 0 0L溶剂时,容量允差0.8%的差异,按矩形分布,则标准不确定度:u1(V1)=1 0 00.8%/3=0.4 6(L)多次移取1 0 0L液体体积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1 5%,则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2(V1)=1 0 00.1 5%=0.1

34、5(L)温度对体积的影响很小,可忽略。因此,将上述样品溶液定容体积V的不确定度分量合成,则溶解样品的水的体积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V1)=0.4 62+0.1 52=0.4 8(L)V1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为:ur e l(V1)=u(V1)V1=0.4 81 0 0=0.0 0 48用10 0 0L移液器移取9 0 0L溶剂时,容量允差0.6%的差异,按矩形分布,则标准不确定度为:u1(V2)=9 0 00.8%/3=4.1 6(L)多次移取9 0 0L液体体积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1%,则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2(V2)=9 0 00.1%=0.9(L)温度对体积的影响很小,可忽略。因

35、此,将上述样品溶液定容体积V的不确定度分量合成,则溶解样品的水的体积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V2)=4.1 62+0.92=4.2 5(L)V2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r e l(V2)=u(V2)V2=4.2 59 0 0=0.0 0 47 将多步稀释的不确定度分量来源进行合成,得到多次逐级稀释样品引入的不确定度:ur e l(D)=ur e l2(m2)+ur e l2(m3)+7ur e l2(V1)+7ur e l2(V2)=0.0 1 8 将以上4个不确定度分量合成,得到测量线性误差的第i点AT P标准工作溶液的A T P物质的量的相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r e l(xsi)=u2r

36、e l(m)+u2r e l(P)+u2r e l(m1)+u2r e l(M)+u2r e l(D)=0.0 1 8 则u(xsi)=ur e l(xsi)xsi=0.0 1 81 0 01 0-1 5m o l=1.81 0-1 5(m o l)B.4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根据规范,选1 0 01 0-1 5m o lA T P样品溶液的测量线性误差,所以xsi为1 0 01 0-1 5m o l。由校准方程计算得到的用于测量线性误差的某浓度A T P标准溶液中A T P11J J F1 8 2 82 0 2 0的物质的量xi为1 0 0.91 0-1 5m o l。u2c(i)=1xsi2u

37、2(xi)+-xix2si 2u2(xsi)=11 0 01 0-1 52(0.2 41 0-1 5)2+-1 0 0.91 0 021 0-1 52(1.81 0-1 5)2=0.0 0 03 4 则uc(i)=0.0 0 03 4=0.0 1 8B.5 扩展标准不确定度在9 5%的置信概率下取包含因子k=2,将相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乘以包含因子,计算得到A T P含量线性误差测量结果的相对扩展标准不确定度为:U=kuc(i)=0.0 1 82=3.6%21J J F1 8 2 82 0 2 0附录C光亮度测量的线性误差校准不确定度评定示例C.1 测量模型按式(C.1)计算光亮度测量的线性误差

38、:i=Li-LsiLsi1 0 0%(C.1)式中:i 光亮度测量的线性误差,%;Li 按照校准方程计算得到的光亮度的测定值,c d/m2;Lsi 光亮度的设定值,c d/m2。测量模型如式(C.2):i=xi-xsixsi1 0 0%(C.2)式中:i 第i点的可调弱光发生器光亮度测量的线性误差,%;xi 按照校准方程计算得到的第i点的可调弱光发生器光亮度的测定值,c d/m2;xsi 第i点的可调弱光发生器光亮度的设定值,c d/m2。C.2 方差和灵敏系数依据u2c=fxi2u2(xi)得u2c(i)=c21u2(xi)+c22u(xsi),函数求导得出:c1=ixi=1xsi1x1-1

39、i=1xsi(C.3)c2=ixsi=xi(-1)x-1-1si=-xix2si(C.4)u2c(i)=1xsi2u2(xi)+-xix2si 2u2(xsi)(C.5)C.3 不确定度分量的计算C.3.1 u(xi)分量按式(C.6)计算线性最小二乘法校准的不确定度:u(xi)=SRb1m+1n+(xi-x)2nj=1(xsj-x)2(C.6)其中,按式(C.7)计算校准曲线的标准差:SR=nj=1yj-a+b xsj()2n-2(C.7)31J J F1 8 2 82 0 2 0 式中:SR 校准曲线的标准差;a 校准曲线的截距;b 校准曲线的斜率;m 用于测量线性误差的可调弱光发生器某个

40、光亮度的测量次数,m=1 0;n 标准光亮度测量的总次数,n=5;xi 由校准方程计算得到的可调弱光发生器的光亮度,c d/m2;x 系列标准光亮度的平均值,c d/m2;xsj 系列标准光亮度,c d/m2;yj 系列标准光亮度的仪器示值,R L U。各校准用系列标准光亮度的测定结果见表C.1。表C.1 校准用系列标准光亮度的测定结果序号j系列标准光亮度xsjc d/m2系列标准光亮度的仪器示值yjR L U校准方程10.0 0 00 1 74 9 2120.0 0 01 8 86 91 730.0 0 17 2 018 740.0 1 75 3 79 1 350.0 4 02 4 320

41、3 0y=6.5 8 27+5 04 9 8.6 5x 各仪器示值1 0 0R L U的测定结果见表C.2。表C.2 仪器示值1 0 0R L U的测定结果编号j系列标准光亮度的仪器示值yjR L U由校准方程求得的可调弱光发生器的光亮度xic d/m2由校准方程求得的光亮度的平均值xc d/m211 0 20.0 0 18 921 0 20.0 0 18 931 0 20.0 0 18 941 0 10.0 0 18 751 0 20.0 0 18 961 0 10.0 0 18 771 0 20.0 0 18 981 0 20.0 0 18 991 0 20.0 0 18 91 01 0

42、20.0 0 18 90.0 0 18 841J J F1 8 2 82 0 2 0 x=0.0 0 00 1 74 9 2+0.0 0 01 8 86 9+0.0 0 17 2 01+0.0 1 75 3 7+0.0 4 02 4 35=0.0 0 48 6 58SR=nj=1yj-a+b xsj()2n-2=1 4.1(xi-x)2=8.8 81 0-6nj=1(xsj-x)2=0.0 0 14 6 7u(xi)=0.0 0 01 5 4C.3.2 u(xsi)分量用于测量线性误差的可调弱光发生器第i点标准光亮度的不确定度。根据可调弱光发生器的校准证书,光亮度示值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U=4.

43、0%(k=2),则u(xsi)=0.0 0 19 1 290.0 2=0.0 0 00 3 82 5 8(c d/m2)C.4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根据规范,选择使仪器R L U示值约为1 0 0左右的光亮度测量线性误差,可调弱光发生器设定的xsi为0.0 0 19 1 29c d/m2。由校准方程计算得到的用于测量线性误差的R L U示值约为1 0 0左右的光亮度测定值xi为0.0 0 18 8 55c d/m2,则u2ci()=1xsi2u2xi()+-xix2si 2u2xsi()=10.0 0 19 1 292 0.0 0 01 5 4()2+-0.0 0 18 8 550.0 0 19

44、1 29220.0 0 00 3 82 5 82=0.0 0 69 uc(i)=0.0 0 69=0.0 8 3C.5 扩展不确定度在置信概率9 5%的情况下取包含因子k=2,将相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乘以包含因子,计算得到A T P含量线性误差测量结果的相对扩展标准不确定度,则U=kuc(i)=0.0 8 32=1 6.6%51J J F1 8 2 82 0 2 0附录DA T P法校准原始记录格式(推荐性表格)送校单位:校准日期:年 月 日仪器名称:制造厂:型号:出厂编号:委托单号:证书编号:校准地点:环境温度:相对湿度:%A T P标准物质溶液母液的配制:A T P称样量:m g,溶于1 4

45、m L超纯水中,水的质量:g,母液浓度:m o l/m L。表D.1 背景噪声值次数n1234567891 0背景值BiR L U背景值的算术平均值BR L U背景值的标准偏差sR L U背景噪声值NR L U表D.2 检测限AT P含量m o l仪器示值R L U检测限m o l61J J F1 8 2 82 0 2 0表D.3 线性范围及相关系数AT P浓度m o l/m LAT P标准工作溶液体积LAT P物质的量1 0-1 5m o l仪器示值R L U校准曲线相关系数r1 01 01 01 0表D.4 重复性编号1234567891 0仪器示值RiR L U重复性R S D%表D.5

46、 线性误差AT P物质的量的配制值csim o l仪器示值平均值RR L UAT P物质的量测定值cim o lAT P物质的量测量的线性误差i%相对扩展标准不确定度(k=2)%校准员:核验员:71J J F1 8 2 82 0 2 0附录E可调弱光发生器模拟法校准原始记录格式(推荐性表格)送校单位:校准日期:年 月 日仪器名称:制造厂:型号:出厂编号:委托单号:证书编号:校准地点:环境温度:相对湿度:%表E.1 背景噪声值次数n1234567891 0背景值BiR L U背景值的算术平均值BR L U背景值的标准偏差sR L U背景噪声值NR L U表E.2 线性范围及相关系数仪器示值R L

47、 U可调弱光发生器光亮度设定值c d/m2校准曲线相关系数r81J J F1 8 2 82 0 2 0表E.3 重复性编号1234567891 0仪器示值RiR L U重复性R S D%表E.4 线性误差光亮度的设定值Lsic d/m2仪器示值平均值RR L U光亮度的测定值Lic d/m2光亮度测量的线性误差i%相对扩展标准不确定度(k=2)%校准员:核验员:91J J F1 8 2 82 0 2 0附录F校准证书(内页)格式(推荐性表格)序号校准项目测量值相对扩展标准不确定度(k=2)1背景噪声值/2检测限/3线性范围及相关系数/4重复性/5AT P物质的量测量的线性误差光亮度测量的线性误差校准员:核验员:02J J F1 8 2 82 0 2 0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人防工程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