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议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 摘 要: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主要表现在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研究、社会责任四个具体方面。针对社会责任这一核心素养来说,指的是基于生物学的认知进而参与个人与社会事务的讨论,用于做出理性的判断和具体的解释,并尝试着去解决日常生活及生产中的生物学问题的担当和能力。 关键词: 高中生物 培养 核心素养 社会责任 如何在生物学教学中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社会相关事物中内含的生物学知识?如何让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利用生物学知识去解决这些现实问题呢?我认为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建立“有心、有才、有行、有未来”的四有精神是基于社会责任的生物学素养所必需的。1 一、如何在生
2、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有心” 所谓的“有心”指的是提高学生对日常生活及社会事件的关注度,并找出其中与生物学相关的内容,以便能够用科学知识进行判断和解释;同时将社会责任意识与日常的课堂教学相整合,逐步建立学生的社会责任心。2 如何做到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呢? 高中学生的年龄基本上在16-19岁这个区间,由于年龄的限制,使得学生的关注面呈现出单一化, 对所关注的事物认识也比较浅薄,而且大多数的关注点只局限于游戏、娱乐、运动等对他们来说更为感兴趣的方面。 如此一来,要使得学生能对更多日常生活及社会事件的关注度有所提升,我认为首先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做到现实素材的不断融入与更新, 用来不断调拨学生的神经,
3、逐步建立他们的兴趣,将他们从被动的接受逐步转化为主动搜寻和持续的关注。 在潜移默化学生的关注点的同时还可以提高课堂活跃度的,学生注意力更集中、课堂更高效。例如,在细胞呼吸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根据细胞呼吸各阶段需要的条件,尝试让学生去分析影响细胞呼吸的内因和外应分别有哪些?内外因素的影响途径分别是怎么样进行的?有哪些生产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能体现出对应的影响关系?进而扩展到果蔬的储藏条件是什么?在电视广告中各类电冰箱的宣传点是基于什么生物学原理提出来的? 从而加深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既解决了实际问题,又学到了知识,使知识层面向能力层面进行迁移。在教学细胞的分化一课时,就引起细胞癌变的致癌因子的
4、学习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指出自身或者周围的人在生活中的不良生活习惯,例如过度玩手机电脑、吸烟、熬夜、吃垃圾食品等的危害,从而告诫学生珍爱生命,从小做起,并对家人进行规劝,利用小手拉大手的策略,让全家都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社会责任的一种体现。 再在教授生物的变异的应用这堂课时,让学生应用生物学知识去分析这些热点问题, 把书本中的理论知识与生产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以致用,并切实领悟到学习生物学知识与个人生活、经济发展、社会的进步密切相关,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 二、如何在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有才” “有才”指的是学生尝试解决现实生活中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所必需
5、要掌握的生物学科知识和生物学科基本技能,是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理论基础和技术保障,是素质教育中学生整体素质提升的关键。最为重要的是需要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知识水平,打好根基。 如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呢?笔者认为这得从教师教学做起。纵观现在生物学教学,普遍的高中还是从高二年级才开始接触,高中实际接受生物学教育的时间为两年,要在相对较短的时间里使培养出的学生具有一定基础的生物学知识与技能,并保证后续能合理的应用到社会实?中,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充分提高每一堂课的教学效率,使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中都能够切身融入教学体系中,教师除了活跃教学气氛,提高学生兴趣,优化教学过程之外更为关键是需要教师能掌握多样化的教
6、学方法来应用于不同内容形式的教学。例如在基因突变这堂课的复习时,为了深化这一概念的理解,我们可以将问题教学法应用于本堂课的教学,在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设置一系列问题进行教学过程的层层推进:基因与DNA、染色体、碱基间有什么关系?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替换的含义是什么?碱基对替换是否一定导致性状的改变?什么情况下性状会发生改变,什么情况下不会发生改变?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替换可能有哪些类型?分别会有什么后果?什么时候发生基因突变?哪些细胞能发生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后可否传给子代?为什么?基因突变有哪些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这些特点可以解释自然界中什么现象?基因突变的意义是什么?基因突变
7、与基因重组、染色体畸变有什么区别和联系?通过对这一系列问题的解答,学生可以将本堂课内容从浅入深逐步进行分析,有效的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同时充分发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作用,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既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与小组讨论,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达到了高效课堂教学的目的。3 所谓教无定法,但是需要教要得法,只有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运用于不同的教学内容中,才能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也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才能顺应时代要求,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知识型人才和经济型人才,才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社会的责任。
8、三、如何在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有行” “有行”指的是学生要学以致用,将理论知识能力化为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养成严谨、规范的操作习惯,造就应用型人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是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篇章,也是高中课堂上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主要平台,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可以直接从中获取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和原理,并通过对实验的操作过程加深理解,巩固掌握所学的知识;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可以有效的提升;在了解并实际操作过程中不断形成并完善科学探究的态度和方法、思维与技能,通过实验教学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有所提高,对于将来应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
9、际问题提供了有效的帮助。生物学实验本身具有严密的科学性,需要事实就是的态度,只有正确的实验步骤和方法才能达到既定的实验目的。所以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按照操作规范操作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尊重实验结果,认真思考完成实验作业并探究实验成功的方法,培养学生比较、判断、推理、综合分析的思维能力,初步形成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品质。 除了课堂实验教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学校周边的社会资源进行辅助性教学,进一步将课堂理论和基本操作上升到社会实践的高度。 例如可以通过参观污水处理厂来了解实践操作中的生物知识的应用,以及高新技术的操作原理。 通过参观铁皮石斛基地去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具体实施过程
10、,明白现代生物技术在社会实践中的广泛应用, 既提升生物学的认同感又能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素养,以到达“有行”的培养要求。 四、持之以恒造就“有未来” 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本身就是一项需要长期浇灌才能开花结果的事业,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需要不断坚持“有心”“有才”“有行”的培养,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东风下不断提升学生的理性思维、科学研究的能力,才能将生物学更好的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才能将可持续发展有效地实行,才能在未来肩负起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真真正正的做到“有心、有才、有行、有未来”。 参考文献 1徐亚博.浅谈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生物教学与生活实践的整合J.教育界,2015.(5). 2邹云.试论让高中生物教学走出课堂的方法学术期刊J.南北桥,2016.(5). 3赵士伟.生物课堂教学浅析学术期刊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