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每日一练每日一练)全国通用版初中化学第十一章盐化肥重难点归纳全国通用版初中化学第十一章盐化肥重难点归纳 单选题 1、河道两旁有甲、乙两厂,它们排放的工业废水中共含有 H+、Na+、Ba2+、Cl-、SO42-、CO32-六种离子。两厂废水中各含三种离子,其中甲厂的废水明显呈酸性,甲厂废水中的离子是()AH+、Na+、Ba2+BH+、Ba2+、Cl-CNa+、SO42-、CO32-DH+、SO42-、CO32-答案:B 解析:两厂废水中各含三种离子,其中甲厂的废水明显呈酸性,甲厂的废水中含有氢离子,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共存。河道两旁甲乙两厂,它们
2、排放的工业废水中共含 H+、Na+、Ba2+、Cl、SO42、CO32六种离子。两厂废水中各含三种离子,其中甲厂的废水明显呈酸性,则甲厂的废水中含有氢离子,氢离子能与碳酸根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共存,则乙厂中含有 CO32,碳酸根离子能与 Ba2+结合生成碳酸钡沉淀,则 Ba2+在甲厂中,Ba2+与 SO42结合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不能共存,则乙厂中含有 SO42,则甲厂中的阴离子是氯离子,甲废水中的离子是 H+、Ba2+、Cl,故选 B。2、小东同学家的西红柿植株生长不茂盛,叶色淡绿需要施加的肥料是 A尿素 B磷矿粉 2 C碳酸钾 D磷酸二氢钾 答案:A 解析:氮肥有促进植物生长茂盛、叶
3、色浓绿、提高植物蛋白质的作用,故生长不茂盛、叶色淡绿,应该施加氮肥。A、尿素含氮元素,属于氮肥,符合题意;B、磷矿粉含磷元素,属于磷肥,不符合题意;C、碳酸钾含钾元素,属于钾肥,不符合题意;D、磷酸二氢钾含磷、钾两种营养元素,属于复合肥,不符合题意。故选 A。3、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Ba2+、SO42-、NO3-BFe2+、SO42-、OH-CNa+、NO3-、OH-DAg+、NO3-、Cl-答案:C 解析:A、Ba2+、SO42-不能共存,会产生 BaSO4沉淀,不符合题意。B、Fe2+、OH-不能共存,因为氢氧根离子与亚铁离子生成氢氧化亚铁沉淀,不符合题意。
4、C、Na+、NO3-、OH-能共存,且均没有颜色,符合题意。3 D、Ag+、Cl-不能共存,会产生氯化银白色沉淀,不符合题意。因此本题选择 C。4、将一定质量的铁粉加入到 Mg(NO3)2、AgNO3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滤液中一定含有 Mg2+和 Fe3+B滤液中含有 Mg2+和 Ag+C滤渣中一定含有 Ag D滤渣中可能含有 Mg 答案:C 解析: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比镁弱,将一定质量的铁粉加入到 Mg(NO3)2、AgNO3的混合溶液中,铁不能与 Mg(NO3)2溶液反应,铁与 AgNO3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
5、,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滤液中不含硝酸银。A、铁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铁与硝酸镁不反应,故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和硝酸镁,故滤液中一定含镁离子和亚铁离子,不含铁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B、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滤液中不含硝酸银,滤液中一定含有 Mg2+和 Fe2+,一定不含银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C、铁与 AgNO3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滤渣中一定含有 Ag,故选项说法正确;D、铁不能与 Mg(NO3)2溶液反应,滤渣中一定不含 Mg,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 C。5、下列应用、对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A用一氧化碳
6、还原氧化铁:3CO+Fe2O3高温2Fe+3CO2 置换反应 4 B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2NaOH+CO2=Na2CO3+H2O 复分解反应 C用铁桶盛装农药波尔多液:Fe+CuSO4=Cu+FeSO4 置换反应 D用生石灰制熟石灰:CaO+H2O=Ca(OH)2 化合反应 答案:D 解析:A、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该反应中反应物为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错误;B、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该反应不是复分解反应,错误;C、铁和硫酸铜反应,不能用铁桶盛装农药波尔多液,错误;D、氧化钙可以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可
7、以用生石灰制熟石灰,化学方程式正确,该反应是多变一的反应是化合反应。正确。故选 D。实验题 6、NaOH 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试剂。(1)向长期敞口放置的 NaOH 溶液中滴加盐酸时,意外发现有气泡产生,请解释其原因。_(2)向足量某 NaOH 溶液中通入 CO2,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可能只有 Na2CO3,也可能还有 NaOH,请设计实验检验溶质的成分,简要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提示:Na2CO3溶液呈碱性)_ 答案:氢氧化钠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分别是:取反应后的溶液,加入足量 CaCl2溶液(或 BaCl2溶
8、液等),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若溶液变成红色,则溶质为 Na2CO3和 NaOH;若溶液不变色,则溶质只有 Na2CO3 5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 NaOH 变质的原因及变质程度的检验。从 NaOH、Na2CO3化学性质入手。(1)长期敞口放置的 NaOH 溶液,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故会意外发现有气泡产生;(2)向足量某 NaOH 溶液中通入 CO2,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可能只有 Na2CO3,也可能还有 NaOH,只要检验溶液中是否有 NaOH 即可,由于 Na2CO3溶液呈碱性,不能直接检验溶液 的酸碱性,要先
9、用是足量中性溶液将Na2CO3反应掉,再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就可判定溶液中是否存在 NaOH 了。具体是:取反应后的溶液,加入足量CaCl2溶液(或 BaCl2溶液等),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若溶液变成红色,则溶质为 Na2CO3和 NaOH;若溶液不变色,则溶质只有 Na2CO3。小提示:在排除 Na2CO3对检验 NaOH 存在的干扰时,一定要用足量或过量的中性的盐溶液。7、某兴趣小组用下列常用装置,完成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反应,并将反应后剩余的固体,通过实验回收提纯其中的氯化钾。请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 a 名称_。(2)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3)对反应后剩余固体中的氯化钾,选用合适的装置回收提纯,正确的顺序是_。(填序号)(4)用装置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_。答案:(1)漏斗(2)引流 6 (3)(4)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到 b 端管口,木条复燃则已满 解析:(1)由图可知,仪器 a 的名称为漏斗;(2)为过滤,过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3)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后的剩余固体为氯化钾和二氧化锰,氯化钾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故回收提纯氯化钾可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故填:;(4)用装置收集氧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应从 c 端通入,氧气具有助燃性,验满的方法是: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到 b 端管口,木条复燃则已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