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JJF 1845-2020 断续干扰分析仪校准规范-(高清版).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431986 上传时间:2023-09-22 格式:PDF 页数:23 大小:490.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JJF 1845-2020 断续干扰分析仪校准规范-(高清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JJF 1845-2020 断续干扰分析仪校准规范-(高清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JJF 1845-2020 断续干扰分析仪校准规范-(高清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JJF 1845-2020 断续干扰分析仪校准规范-(高清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JJF 1845-2020 断续干扰分析仪校准规范-(高清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技术规范J J F1 8 4 52 0 2 0断续干扰分析仪校准规范C a l i b r a t i o n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f o rD i s c o n t i n u o u s I n t e r f e r e n c eA n a l y z e r s 2 0 2 0-0 7-0 2发布2 0 2 1-0 1-0 2实施国 家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总 局 发 布断续干扰分析仪校准规范C a l i b r a t i o n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f o rD i s c o n t i n

2、u o u sI n t e r f e r e n c eA n a l y z e r sJ J F1 8 4 52 0 2 0 归 口 单 位:全国无线电计量技术委员会 主要起草单位:广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广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东莞计量院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本规范委托全国无线电计量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J J F1 8 4 52 0 2 0本规范主要起草人:陈益胜(广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张 楠(广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东莞计量院)孔雨聆(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参加起草人:黎星云(广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东莞计量院)刘文刚(广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张 宏(广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黎永涛(广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东莞

3、计量院)J J F1 8 4 52 0 2 0目 录引言()1 范围(1)2 引用文件(1)3 术语和计量单位(1)3.1 喀呖声(1)4 概述(1)5 计量特性(2)5.1 中心频率(2)5.2 电平示值(2)5.3 6d B带宽(2)5.4 脉冲响应特性(2)5.5 断续干扰特性(2)6 校准条件(4)6.1 环境条件(4)6.2 测量标准及其他设备(4)7 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5)7.1 外观及工作正常性检查(5)7.2 中心频率(5)7.3 电平示值(6)7.4 6d B带宽(6)7.5 脉冲响应特性(6)7.6 断续干扰特性(7)8 校准结果(7)9 复校时间间隔(8)附录A 原始记

4、录格式(9)附录B 校准证书内页格式(1 2)附录C 不确定度评定示例(1 5)J J F1 8 4 52 0 2 0引 言 本规范依据J J F1 0 7 12 0 1 0 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J J F1 0 5 9.12 0 1 2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编制。本规范参照了下列文件:J J F1 1 4 42 0 0 6 电磁骚扰测量接收机校准规范;G B4 3 4 3.12 0 1 8 家用电器、电动工具和类似器具的电磁兼容要求 第1部分:发射;G B/T6 1 1 3.1 0 12 0 1 6 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和测量方法规范 第1-1部分: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

5、测量设备;C I S P R1 4-1:2 0 1 6 家用电器、电动工具和类似器具的电磁兼容要求 第1部分:发射(E l e c t r o m a g n e t i cc o m p a t i b i l i t yR e q u i r e m e n t sf o rh o u s e h o l da p p l i a n c e s,e l e c t r i c t o o l sa n ds i m i l a ra p p a r a t u sP a r t 1:Em i s s i o n);C I S P R1 6-1-1:2 0 1 9 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

6、备和测量方法规范 第1-1部分: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 测量设备(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f o rr a d i od i s t u r b a n c ea n d i mm u n i t ym e a s u r i n ga p p a r a t u sa n dm e t h o d sP a r t1-1:R a d i od i s t u r b a n c ea n di m-m u n i t ym e a s u r i n ga p p a r a t u sM e a s u r i n ga p p a r a t u s)。本规

7、范为首次发布。J J F1 8 4 52 0 2 0断续干扰分析仪校准规范1 范围本规范适用于中心频率范围为1 5 0k H z 3 0MH z的断续干扰分析仪的校准。2 引用文件本规范引用了下列文件:J J F1 1 4 42 0 0 6 电磁骚扰测量接收机校准规范G B4 3 4 3.12 0 1 8 家用电器、电动工具和类似器具的电磁兼容要求 第1部分:发射G B/T6 1 1 3.1 0 12 0 1 6 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和测量方法规范 第1-1部分: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 测量设备C I S P R1 4-1:2 0 1 6 家用电器、电动工具和类似器具的电磁兼容要求

8、第1部分:发射(E l e c t r o m a g n e t i cc o m p a t i b i l i t yR e q u i r e m e n t sf o rh o u s e h o l da p p l i a n c e s,e l e c t r i ct o o l sa n ds i m i l a ra p p a r a t u sP a r t 1:Em i s s i o n)C I S P R1 6-1-1:2 0 1 9 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和测量方法规范 第1-1部分: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 测量设备(S p e c i f i c a

9、 t i o nf o rr a d i od i s t u r b a n c ea n di mm u n i t ym e a s u r i n ga p p a r a t u s a n dm e t h o d sP a r t 1-1:R a d i od i s t u r b a n c ea n d i mm u n i t ym e a s u r i n ga p p a r a t u sM e a s u r i n ga p p a r a t u s)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

10、于本规范。3 术语和计量单位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3.1 喀呖声 c l i c k一种骚扰,幅度超过连续骚扰峰值限值,持续时间不大于2 0 0m s,而且后一个骚扰离前一个骚扰至少2 0 0m s。持续时间由超过测量接收机中频参考电平的信号确定。一个喀呖声可能包含很多脉冲,在这种情况下,相关时间是从第一个脉冲开始到最后一个脉冲结束的时间。注:在一定条件下,某些类型的骚扰不包括在此定义内(见G B4 3 4 3.1)。4 概述断续干扰分析仪(又称断续骚扰分析仪、喀呖声分析仪)可以自动评定断续骚扰(以下简称喀呖声)的幅度、发生率和持续时间,是对家用电器、电热器具、电动工具及类似设备进行断续

11、骚扰分析判定的专用测量仪器。断续干扰分析仪由电磁骚扰测量接收和时间判定电路及计数电路组成。1J J F1 8 4 52 0 2 05 计量特性5.1 中心频率测量范围:1 5 0k H z 3 0MH z(常用1 5 0k H z、5 0 0k H z、1.4MH z和3 0MH z四个频率点或通道);最大允许误差:2%。5.2 电平示值测量范围:(4 01 2 0)d BV;最大允许误差:2d B。5.3 6d B带宽带宽:9k H z;最大允许误差:1 0%。5.4 脉冲响应特性5.4.1 幅度关系最大允许误差:1.5d B。5.4.2 随重复频率的变化见表1。表1 随重复频率的变化重复频

12、率/H z脉冲响应电平/d B10 0 0+4.51.01 0 00(基准)2 0-6.51.01 0-1 0.01.52-2 0.52.01-2 2.52.0孤立脉冲-2 3.52.05.5 断续干扰特性断续干扰特性测试信号见图1、图2。2J J F1 8 4 52 0 2 0图1 确认断续干扰性能用测试信号3J J F1 8 4 52 0 2 0图2 确认附加要求性能用测试信号注:以上5.15.3指标不做合格性判别,仅供参考。6 校准条件6.1 环境条件6.1.1 环境温度:(2 35)。6.1.2 相对湿度:8 0%。6.1.3 电源电压及频率:(2 2 01 1)V,(5 01)H z

13、。6.1.4 周围无影响正常校准工作的电磁干扰和机械振动。6.2 测量标准及其他设备6.2.1 信号发生器4J J F1 8 4 52 0 2 0频率范围:1 0 0k H z 4 0MH z,分辨力:1H z,最大允许误差:11 0-6;输出电平范围:(4 01 2 0)d BV,最大允许误差:0.2d B。6.2.2 校准脉冲发生器校准脉冲发生器的脉冲特性应满足表2的要求,冲激脉冲面积的变化不大于规定值的0.5d B,重复频率的变化不超过1%。表2 校准脉冲发生器的脉冲特性频率范围/MH z冲激脉冲面积/Vs重复频率/H z0.1 53 00.3 1 610 0 0,1 0 0,2 0,1

14、 0,2,1,孤立脉冲6.2.3 喀呖声校准源(或具有相应功能输出的函数信号发生器)频率范围:1 0 0k H z 3 0.1MH z;门限电平:包含6 0d BV点;脉冲可持续时间:1 1 0s 1.3s,最大允许误差:1.5%;脉冲上升时间:4 0s;能产生图1和图2规定的波形。7 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校准项目如表3所示。表3 校准项目序号校准项目1外观及工作正常性检查2中心频率3电平示值46d B带宽5脉冲响应特性6断续干扰特性7.1 外观及工作正常性检查被校断续干扰分析仪各部件应安装牢固,无影响正常工作的机械损伤,通电后能正常工作。所有测试仪器按规定时间预热。7.2 中心频率7.2.1

15、仪器连接如图3所示。图3 中心频率(电平示值、6d B带宽)的校准5J J F1 8 4 52 0 2 07.2.2 选定断续干扰分析仪的测量频率点(或通道)并设置门限电平为6 0d BV(或适当电平值)。7.2.3 设置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值、电平值分别与断续干扰分析仪的频率值、门限电平值相同。微调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使断续干扰分析仪的电平示值为最大,此时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值即为断续干扰分析仪的中心频率实测值。7.2.4 重复7.2.27.2.3直至全部频率点校准完毕。7.3 电平示值7.3.1 仪器连接同图3。7.3.2 选定断续干扰分析仪的测量频率点并设置门限电平为6 0d BV(或

16、适当电平值),设置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值与断续干扰分析仪相同。7.3.3 设置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电平值与断续干扰分析仪门限电平值相同,对于有数字电平示值的断续干扰分析仪,直接读取电平示值;对于没有数字电平示值的断续干扰分析仪,微调信号发生器的电平输出,使断续干扰分析仪指示到0d B,记录信号发生器的电平值作为标准值。7.3.4 改变断续干扰分析仪的门限电平值,重复7.3.3,直至全部电平点校准完毕。7.3.5 重复7.3.27.3.4直至全部频率点校准完毕。7.4 6d B带宽7.4.1 仪器连接同图3。7.4.2 选定断续干扰分析仪的测量频率点并设置门限电平为6 0d BV(或适当电平值),设

17、置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值、电平值分别与断续干扰分析仪的频率值、门限电平值相同。微调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使断续干扰分析仪的电平示值为最大,再微调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电平,使断续干扰分析仪电平指示在参考点(或0d B)。7.4.3 增大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使断续干扰分析仪的电平示值下降6d B,读出信号发生器的频率,记为f上;减小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使断续干扰分析仪的电平示值上升后又下降6d B,读出信号发生器的频率,记为f下。按照公式(1)计算6d B带宽值B。B=f上-f下(1)7.4.4 重复7.4.27.4.3直至全部频率点校准完毕。7.5 脉冲响应特性7.5.1 幅度关系(绝对校准)7

18、.5.1.1 将信号发生器与被校断续干扰分析仪连接,如图4所示。图4 幅度关系(绝对校准)6J J F1 8 4 52 0 2 07.5.1.2 选定断续干扰分析仪的测量频率点并设置门限电平为6 0d BV(或适当电平值),设置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值、电平值分别与断续干扰分析仪的频率值、门限电平值相同,记录断续干扰分析仪电平示值。7.5.1.3 断开信号发生器与断续干扰分析仪的连接,将校准脉冲发生器与断续干扰分析仪连接,如图4所示。7.5.1.4 设置校准脉冲发生器到B频段(1 5 0k H z 3 0MH z),电平值与断续干扰分析仪门限电平值相同,脉冲重复频率1 0 0H z,记录断续干扰

19、分析仪电平示值。7.5.1.5 重复7.5.1.1到7.5.1.4直至全部频率点校准完毕。7.5.2 随重复频率的变化(相对校准)7.5.2.1 仪器连接如图5所示。图5 随重复频率的变化(相对校准)7.5.2.2 选定 断 续 干 扰分 析 仪 的 测 量 频 率 点 并 设 置 断 续 干 扰 分 析 仪 门 限 电 平 为6 0d BV(或适当电平值);设置校准脉冲发生器到B频段(1 5 0k H z 3 0MH z),电平值与断续干扰分析仪门限电平值相同,脉冲重复频率为1 0 0H z,记录此时断续干扰分析仪电平示值。7.5.2.3 改变校准脉冲发生器的脉冲重复频率,分别记录重复频率为

20、10 0 0 H z、2 0H z、1 0H z、2H z、1H z和孤立脉冲时的电平示值,该电平示值减去重复频率为1 0 0H z时的电平示值为脉冲的相对等效电平。7.5.2.4 重复7.5.2.27.5.2.3直至全部频率点校准完毕。7.6 断续干扰特性7.6.1 仪器连接如图6所示。图6 断续干扰特性7.6.2 选定断续干扰分析仪的测量频率点并设置门限电平为6 0d BV(或适当电平值),设置喀呖声校准源的输出频率值与断续干扰分析仪相同。喀呖声校准源按图1、图2依次输出脉冲调制信号,调节断续干扰分析仪的门限电平(或调节喀呖声校准源的输出电平),使得断续干扰分析仪的电平示值满足图1、图2对

21、应的脉冲幅度要求,记录断续干扰分析仪的测试结果。7.6.3 重复7.6.2直至全部频率点校准完毕。8 校准结果校准结果应在校准证书上反映。校准证书至少应包含以下信息:a)标题:“校准证书”;b)实验室名称和地址;7J J F1 8 4 52 0 2 0c)进行校准的地点(如果与实验室的地址不同);d)证书的唯一性标识(如编号),每页及总页数的标识;e)客户的名称和地址;f)被校对象的描述和明确标识;g)进行校准的日期,如果与校准结果的有效性和应用有关时,应说明被校对象的接收日期;h)如果与校准结果的有效性和应用有关时,应对被校样品的抽样程序进行说明;i)校准所依据的技术规范的标识,包括名称及代

22、号;j)本次校准所用测量标准的溯源性及有效性说明;k)校准环境的描述;l)校准结果及其测量不确定度的说明;m)对校准规范的偏离的说明;n)校准证书签发人的签名、职务或等效标识;o)校准结果仅对被校对象有效的说明;p)未经实验室书面批准,不得部分复制证书的声明。9 复校时间间隔复校时间间隔建议为1 2个月。由于复校时间间隔的长短是由仪器的使用情况、使用者、仪器本身质量等诸因素所决定的,因此,送校单位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自主决定复校时间间隔。8J J F1 8 4 52 0 2 0附录A原始记录格式A.1 外观及工作正常性检查:A.2 中心频率标称值/MH z实测值/MH z不确定度0.1 50.5

23、1.43 0A.3 电平示值通道频率/MH z标准值/d BV示值/d BV不确定度A.4 6d B带宽通道频率/MH z频率上限/MH z频率下限/MH z带宽/k H z不确定度0.1 50.51.43 0A.5 脉冲响应特性 幅度关系(绝对校准)通道频率/MH z项目对未调制正弦波的响应/d BV对基准试验脉冲信号的响应/d BV差值/d B允许误差/d B不确定度0.1 51.50.51.51.41.53 01.59J J F1 8 4 52 0 2 0A.6 脉冲响应特性 随重复频率的变化(相对校准)通道频率/MH z重复频率/H z脉冲的相对等效电平/d B允许误差/d B不确定度

24、10 0 01.01 0 00.0(参考点)2 01.01 01.522.012.0孤立脉冲2.0A.7 断续干扰脉冲特性 确认断续干扰性能用测试信号通道频率/MH z测试编号技术要求测试结果备注11个短喀呖声1 0m s21个短喀呖声1 0m s31个长喀呖声1 0m s4非喀呖声5非喀呖声6非喀呖声71个长喀呖声1 0m s82个长喀呖声1 0m s9非喀呖声1 01个长喀呖声1 0m s1 12个长喀呖声1 0m s1 21个长喀呖声1 0m s01J J F1 8 4 52 0 2 0A.8 断续干扰脉冲特性 确认附加要求性能用测试信号通道频率/MH z测试编号技术要求测试结果备注11

25、个喀呖声1 0m s21个喀呖声1 0m s31个喀呖声1 0m s,2 0m s41个喀呖声1 0m s,2 0m s51个喀呖声2 0m s61个喀呖声2 0m s7如果每个程序循环或每个最小观察时间内仅一次:计为1个喀呖声2 0m s,6 0 0m s;否则为非喀呖声8非喀呖声9如果最后喀呖声率小于5:计为2个喀呖声2 0m s;如果每个程序循环或最小观察时间内仅一次,计为1个喀呖声2 0m s,6 0 0m s;否则为非喀呖声1 0如果最后喀呖声率小于5:计为2个喀呖声2 0m s;如果每个程序循环或最小观察时间内仅一次,计为1个喀呖声2 0m s,6 0 0m s;否则为非喀呖声1

26、13 6个喀呖声1 0m s4个喀呖声1 0m s,2 0m s1 23 5个喀呖声1 0m s5个喀呖声1 0m s,2 0m s11J J F1 8 4 52 0 2 0附录B校准证书内页格式B.1 外观及工作正常性检查:B.2 中心频率标称值/MH z实测值/MH z不确定度0.1 50.51.43 0B.3 电平示值通道频率/MH z标准值/d BV示值/d BV不确定度B.4 6d B带宽通道频率/MH z频率上限/MH z频率下限/MH z带宽/k H z不确定度0.1 50.51.43 0B.5 脉冲响应特性 幅度关系(绝对校准)通道频率/MH z项目对未调制正弦波的响应/d B

27、V对基准试验脉冲信号的响应/d BV差值/d B允许误差/d B不确定度0.1 51.50.51.51.41.53 01.521J J F1 8 4 52 0 2 0B.6 脉冲响应特性 随重复频率的变化(相对校准)通道频率/MH z重复频率/H z脉冲的相对等效电平/d B允许误差/d B不确定度10 0 01.01 0 00.0(参考点)2 01.01 01.522.012.0孤立脉冲2.0B.7 断续干扰脉冲特性 确认断续干扰性能用测试信号通道频率/MH z测试编号技术要求测试结果备注11个短喀呖声1 0m s21个短喀呖声1 0m s31个长喀呖声1 0m s4非喀呖声5非喀呖声6非喀

28、呖声71个长喀呖声1 0m s82个长喀呖声1 0m s9非喀呖声1 01个长喀呖声1 0m s1 12个长喀呖声1 0m s1 21个长喀呖声1 0m s31J J F1 8 4 52 0 2 0B.8 断续干扰脉冲特性 确认附加要求性能用测试信号通道频率/MH z测试编号技术要求测试结果备注11个喀呖声1 0m s21个喀呖声1 0m s31个喀呖声1 0m s,2 0m s41个喀呖声1 0m s,2 0m s51个喀呖声2 0m s61个喀呖声2 0m s7如果每个程序循环或每个最小观察时间内仅一次:计为1个喀呖声2 0m s,6 0 0m s;否则为非喀呖声8非喀呖声9如果最后喀呖声

29、率小于5:计为2个喀呖声2 0m s;如果每个程序循环或最小观察时间内仅一次,计为1个喀呖声2 0m s,6 0 0m s;否则为非喀呖声1 0如果最后喀呖声率小于5:计为2个喀呖声2 0m s;如果每个程序循环或最小观察时间内仅一次,计为1个喀呖声2 0m s,6 0 0m s;否则为非喀呖声1 13 6个喀呖声1 0m s4个喀呖声1 0m s,2 0m s1 23 5个喀呖声1 0m s5个喀呖声1 0m s,2 0m s41J J F1 8 4 52 0 2 0附录C不确定度评定示例C.1 中心频率测量不确定度评定C.1.1 不确定度来源不确定度来源主要有:测量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标

30、准器引入的不确定度、仪器分辨力引入的不确定度。以下分析以校准1 5 0k H z点为例。C.1.2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的评定C.1.2.1 由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1在重复性条件下进行测量,共计n=1 0次,所得数据见表C.1。表C.1 重复性测量数据序号i1234567891 0中心频率实测值f/k H z1 5 0.9 8 1 5 0.5 5 1 5 0.4 2 1 5 0.5 4 1 5 0.5 5 1 5 0.6 2 1 5 0.4 1 1 5 0.4 9 1 5 0.5 91 5 0.8 2 计算得平均值为1 5 0.6 0k H z,用贝塞尔公式算得单次实验标准差为0.1 7

31、 8k H z,实验结果取一次的标准不确定度为u1=0.1 7 8k H z。C.1.2.2 标准器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2标准器信号发生器的频率指标不超过11 0-6,为均匀分布,则u2=1 5 0k H z11 0-6130.0 0 00 8 7k H zC.1.2.3 被校仪器分辨力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3由试验得知,断续干扰分析仪读取最大电平时的分辨力为0.3k H z,为均匀分布,则u3=0.3k H z12 30.0 8 66k H zC.1.3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一览表(见表C.2)表C.2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一览表不确定度来源标准不确定度符号数值灵敏系数标准不确定度分量1测量重复性u1

32、0.1 7 8k H z10.1 7 8k H z2标准器u20.0 0 00 8 7k H z10.0 0 00 8 7k H z3仪器分辨力u30.0 8 66k H z10.0 8 66k H z51J J F1 8 4 52 0 2 0C.1.4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c(f)=u21+u22+u230.1 9 7k H zC.1.5 扩展不确定度取包含因子k=2,则扩展不确定度U=k uc(f)=20.1 9 7k H z 0.4 0k H z相对扩展不确定度Ur e l=Uf0.2 7%C.2 电平示值测量不确定度评定C.2.1 不确定度来源不确定度来源主要有:测量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

33、、标准器引入的不确定度、仪器分辨力引入的不确定度。以下分析以校准1 5 0k H z通道的6 0d BV点为例。C.2.2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的评定C.2.2.1 由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1在重复性条件下进行测量,共计n=1 0次,所得数据见表C.3。表C.3 重复性测量数据序号i1234567891 0示值Vd BV6 0.26 0.26 0.26 0.16 0.26 0.26 0.16 0.16 0.26 0.2 计算得平均值为6 0.2d BV,用贝塞尔公式算得单次实验标准差为0.0 4 83d B,实验结果取一次的标准不确定度为u1=0.5 6%。C.2.2.2 标准器引入的标准

34、不确定度u2标准器信号发生器的电平指标不超过0.2d B,为均匀分布,则u2=0.2d B130.1 1 6d B 即标准器引入的不确定度u2为1.3 4%。C.2.2.3 被校仪器分辨力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3断续干扰分析仪的电平分辨力为0.1d B,为均匀分布,则u3=0.1d B12 30.0 2 89d B 即标准器引入的不确定度u3为0.3 3%。C.2.3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一览表(见表C.4)61J J F1 8 4 52 0 2 0表C.4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一览表不确定度来源标准不确定度符号数值灵敏系数标准不确定度分量1测量重复性u10.5 6%10.5 6%2标准器u21.3 4

35、%11.3 4%3仪器分辨力u30.3 3%10.3 3%C.2.4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cV()=u21+u22+u231.4 9%C.2.5 扩展不确定度取包含因子k=2,则扩展不确定度U=k uc(V)=0.2 6d B。C.3 6d B带宽测量不确定度评定C.3.1 测量方法将信号发生器接到被校断续干扰分析仪,频率上限读数为f上,频率下限读数为f下,带宽为B,获得以下的测量模型。以下分析以校准1 5 0k H z通道的6d B带宽为例。C.3.2 测量模型与不确定度公式测量模型为B=f上-f下 灵敏系数为c1=Bf上=1,c2=Bf下=-1 u(f上)u(f下),得uc(B)2u(f上)

36、2u(f下)C.3.3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的评定以下分析f上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C.3.3.1 由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1在重复性条件下进行测量,共计n=1 0次,所得数据见表C.5。表C.5 重复性测量数据序号i1234567891 0实际值B/k H z1 5 9.6 5 1 5 9.6 9 1 5 9.6 8 1 5 9.6 2 1 5 9.6 3 1 5 9.7 1 1 5 9.6 4 1 5 9.6 4 1 5 9.6 6 1 5 9.6 8 计算得平均值为1 5 9.6 6k H z,用贝塞尔公式算得单次实验标准差为0.0 2 91k H z,实验结果取一次的标准不确定度为u

37、1=0.0 2 91k H zC.3.3.2 标准器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2标准器信号发生器的频率指标不超过11 0-6,为均匀分布,则J J F1 8 4 52 0 2 0J J F1 8 4 52 0 2 0u2=1 5 9.6 6k H z11 0-6130.0 0 00 9 2k H zC.3.3.3 被校仪器分辨力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3由试验得知分辨力为0.0 4k H z,为均匀分布,则u3=0.0 4k H z12 30.0 1 16k H zC.3.4 f上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一览表(见表C.6)表C.6 f上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一览表不确定度来源标准不确定度符号数值灵敏系数标准不确定度分量1测量重复性u10.0 2 91k H z10.0 2 91k H z2标准器u20.0 0 00 9 2k H z10.0 0 00 9 2k H z3仪器分辨力u30.0 1 16k H z10.0 1 16k H zC.3.5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c(B)=2(u21+u22+u23)0.0 4 5k H zC.3.6 扩展不确定度取包含因子k=2,则扩展不确定度U=k uc(B)=0.0 9k H z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人防工程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