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习题(含答案).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4312267 上传时间:2024-09-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7.99KB 下载积分:6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习题(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习题(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习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 1.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 氧气用于气焊                         B. 硫酸用于处理碱性废液                         C. 干冰用作冷冻剂                         D. 生石灰用作干燥剂 2.   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煤矿矿井里伴生的煤层气发生爆炸                         B. 铁水铸成锅                         C. 铜在潮湿空气里生成铜绿                         D. 酒精燃烧 3.   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明,考古工作者在发掘一座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古城遗址时,发现的下列古代文化遗迹与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是(  ) A. 在甲骨上刻字                         B. 用泥土筑城墙                         C. 磨制玉石饰品                         D. 铸造青铜器皿 4.   下列反应中,由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 A. 煤燃烧                         B. 干电池放电                         C. 光合作用                         D. 水电解 5.   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导电性                         B. 可燃性                         C. 氧气不易溶于水                         D. 挥发性 6.   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湿衣晾干                         B. 食物腐烂                         C. 纸张燃烧                         D. 钢铁生锈 7.   在天气不好时,不能在河道停留,如果看到河水变浑浊,山洪或者泥石流就会在十几秒或几十秒内抵达,根本来不及撤离,在山洪来临前,有些人抬着烧烤架物河道桥下准备烧烤,还有人打着伞在河道嬉戏,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山洪暴发                         B. 泥石流                         C. 桥下烧烤                         D. 打伞嬉戏 8.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应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 石墨作电极                         B. 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C. 一氧化碳作燃料                         D. 金刚石刻划玻璃 9.   下列实验中,可验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A.  木炭吸附                                        B.    闻气味                                        C.       石墨导电性                                        D.        纸花变色 10.   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果汁榨取                         B. 粉笔折断                         C. 纸张燃烧                         D. 矿石粉碎 11.   实验室里几种药品聚在一起聊天,你认为它们的叙述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粗盐:最近天气真潮,身上湿漉漉的                                        B. 酒精:出来透个气,感觉身子都变轻啦                                        C. 浓硫酸:我要减肥,现在吸口空气都增重                                        D. 生石灰:把我放到水里我就兴奋 12.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 氧气用于炼钢                         B. 氢气作燃料                         C. 氧化钙用作干燥剂                         D.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13.   下列日常生活中的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木柴燃烧                         B. 冰雪融化                         C. 白磷自燃                         D. 食物变质 14.   二氧化锰在双氧水分解制取氧气的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是(  ) A. 增加氧气的质量                         B. 节省双氧水的质量                         C. 提高氧气的质量                         D. 使双氧水迅速分解放出氧气 15.   下列关于丙烷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无色气体                         B. 易燃                         C. 沸点为-42.1℃                         D. 微溶于水,可溶于乙醇 16.   下列成语或典故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春风得意                         B. 百炼成钢                         C. 如鱼得水                         D. 草木皆兵 17.   下列物质中,其中颜色全部是黑色的一组(  ) A. Fe3O4、CuO、MnO2                                        B. Fe3O4、Cu、CuO                                        C. Fe2O3、Fe3O4、Fe粉                                        D. Fe2O3、CuO、C 18.   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加入催化剂能使化学反应的速率加快                                        B. 不使用催化剂物质就不能发生化学反应                                        C. 使用催化剂可增加生成物的量                                        D. 使用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 19.   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牛奶变酸                         B. 白醋挥发                         C. 饭菜变馊                         D. 鸡蛋变臭 20.   产生下列现象时,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食物腐败                         B. 干冰升华                         C. 美酒飘香                         D. 石蜡熔化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习题(含答案) 【答案】 1.  C       2.  B       3.  D       4.  B       5.  B        6.  A       7.  C       8.  C       9.  D       10.  C        11.  D       12.  D       13.  B       14.  D       15.  B        16.  B       17.  A       18.  D       19.  B       20.  A        【解析】 1.   解:A、氧气用于气焊是利用氧气的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A错误; B、硫酸用于处理碱性废液是利用硫酸的酸性,酸碱性属于化学性质,故B错误; C、干冰用作冷冻剂,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的原理,属于物理性质,故C正确; D、生石灰用作干燥剂,是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熟石灰,属于化学性质,故D错误. 故选:C.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有: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稳定性、不稳定性、酸碱性、金属的活泼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等.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要记忆有关二氧化碳、硫酸、氧气等物质的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   解:A、煤矿矿井里伴生的煤层气发生爆炸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铁水铸成锅过程中,只是铁的状态、形状等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C、铜在潮湿的空气里能和水蒸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等物质反应生成碱式碳酸铜,属于化学变化; D、酒精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判断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有新物质生成.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它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而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 3.   解:A、在甲骨上刻字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用泥土筑城墙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磨制玉石饰品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铸造青铜器皿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4.   解:A、煤燃烧,属于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 B、干电池放电,干电池的原理是一层金属锌片和里面的酸性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产生电流(碱性电池原理和这也差不多),属于化学变化; C、光合作用,属于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D、水力发电,属于势能转化为电能; 故选B. 此题考查了物质变化时,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必须遵循能量守恒定律.解答本题时一定看清题目要求的是:化学能→电能. 解答此类题的常用方法就是将题中的每一选项进行逐一排除,定能选出正确答案. 5.   解:A、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C、氧气不易溶于水,描述的是溶解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挥发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化学性质一般包括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还原性等. 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是看这条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6.   解:食物腐败是缓慢氧化,纸张燃烧是燃烧过程,钢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与水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上三者均属化学变化,只有湿衣服晾干是水有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是物理变化. 故选A 属于物理变化即使在变化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对每个选项利用这一标准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此题是对物理变化判断的考查,只要能对物理变化的概念有所认识即可解决此题,此类题属基础知识考查题. 7.   解:A、山洪暴发是水量大造成的灾难,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泥石流是由于雨水大造成山体移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桥下烧烤是物质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打伞嬉戏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8.   解:A、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以用作电极,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B、干冰进行人工降雨,是因为干冰升华时吸收热量,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C、一氧化碳作燃料,是因为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D、金刚石刻划玻璃,是因为金刚石的硬度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故选:C. 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9.   解:A、木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气味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石墨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纸花变色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变红色,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等.木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气味属于物理性质,石墨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纸花变色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变红色,属于化学性质.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要记忆有关木炭、石墨和气体的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0.   解:A、果汁榨取的过程中只是从水果中分离出果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粉笔折断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纸张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矿石粉碎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11.   解:A、最近天气真潮,身上湿漉漉的是由于粗盐吸水造成的,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出来透个气,感觉身子都变轻啦,是由酒精具有挥发性,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我要减肥,现在吸口空气都增重,是由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差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正确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关键是判断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方法是比较变化前后物质的差别:是只限于物质的状态变化,还是物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12.   解:A、氧气用于炼钢是利用氧气的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B、氢气作燃料是利用氢气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C、氧化钙用作干燥剂是利用生石灰和水反应,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吸热升华,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等.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要记忆有关氧气、氢气、氧化钙和干冰的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3.   解:A、木柴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白磷自燃过程中有新物质五氧化二磷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食物变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14.   解:二氧化锰在双氧水分解制取氧气的反应中只是加快双氧水的分解速率,而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变,不会增加或提高氧气的质量,也不会节省双氧水的质量. 故选:D. 催化剂在反应中表现出改变反应速率的特性,而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都不变的特点,与参加反应的双氧水的质量及生成氧气的质量多少无关. 此题主要考查能改变反应速率、化学性质不变、质量不变是催化剂在一个反应中表现出来的重要的特征.学生们应熟记催化剂的特征,以便探究其它反应中出现催化剂的题型. 15.   解: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因此,都属于物理性质. A、无色气体属于颜色和状态,属于物理性质,故A错; B、易燃是通过丙烷燃烧表现出来,丙烷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所以丙烷易燃属于化学性质,故B正确; C、沸点为-42.1℃,属于物质的沸点,属于物理性质,故C错; D、微溶于水,可溶于乙醇属于物质的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故D错. 故选B.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16.   解:A、春风得意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百炼成钢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如鱼得水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草木皆兵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17.   解:氧化铁、铜是红色的;四氧化三铁、二氧化锰、氧化铜、碳是黑色的;铁是银白色. 故选A. 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颜色方面的内容. 18.   解:A.催化剂能改变(包括加快和减慢)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故错误. B.不加催化剂反应照样进行,故错误. C.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生成物的质量无影响,使用催化剂不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故错误. D.催化剂的作用是改变化学反应速度,可使反应变快或变慢,本身化学性质及质量不会改变,故正确. 故选D. 根据催化剂的定义和特点分析判断.催化剂在反应中改变反应速度,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改变的物质.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对催化剂概念的理解,掌握催化剂的特征(“一变二不变”)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9.   解:A、牛奶变酸有新物质酸类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白醋挥发由液态变为气态,属于物理变化; C、饭菜变馊有菌类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鸡蛋变臭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0.   解:A、食物腐败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干冰升华过程中只是二氧化碳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美酒飘香过程中只是酒精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石蜡熔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初中化学试卷第7页,共8页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