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JJF 1608-2016 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源效率计量检测规则-(高清版).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431073 上传时间:2023-09-22 格式:PDF 页数:45 大小:1.4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JJF 1608-2016 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源效率计量检测规则-(高清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JJF 1608-2016 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源效率计量检测规则-(高清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JJF 1608-2016 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源效率计量检测规则-(高清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JJF 1608-2016 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源效率计量检测规则-(高清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JJF 1608-2016 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源效率计量检测规则-(高清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技术规范J J F1 6 0 82 0 1 6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源效率计量检测规则R u l e so fM e t r o l o g yT e s t i n gf o rE n e r g yE f f i c i e n c yo fS m a l la n dM e d i u mT h r e e-p h a s eA s y n c h r o n o u sM o t o r s 2 0 1 6-1 1-3 0发布2 0 1 7-0 2-2 8实施国 家 质 量 监 督 检 验 检 疫 总 局 发 布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源效率计量检测规则R u l

2、e so fM e t r o l o g yT e s t i n gf o rE n e r g yE f f i c i e n c yo fS m a l l a n dM e d i u mT h r e e-p h a s eA s y n c h r o n o u sM o t o r sJ J F1 6 0 82 0 1 6 归 口 单 位:全国法制计量管理计量技术委员会能效标识计量检测分技术委员会 主要起草单位:国网计量中心 参加起草单位:福建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河南省计量科学研究院重庆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河北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本规范委托全国法制计量管理计量技术委员会能效标识计

3、量检测分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J J F1 6 0 82 0 1 6本规范主要起草人:王 鹤(国网计量中心)薛金会(国网计量中心)李 飞(国网计量中心)参加起草人:黄 洪(福建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刘文芳(河南省计量科学研究院)王 刚(重庆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杨秀军(河北电机股份有限公司)J J F1 6 0 82 0 1 6目 录引言()1 范围(1)2 引用文件(1)3 术语和计量单位(1)3.1 负载试验(1)3.2 空载试验(1)3.3 效率容差(1)3.4 能效限定值(1)3.5 能效等级(1)4 概述(2)5 计量要求(2)5.1 能源效率标识标注(2)5.2 能效指数(能源消耗量)(2

4、)5.3 能效等级(3)6 检测条件(4)6.1 环境条件(4)6.2 测量设备(4)6.3 测量不确定度(4)7 检测项目和方法(5)7.1 抽样原则和方法(5)7.2 样本检测(5)7.3 原始记录(1 2)7.4 数据处理(1 2)8 检测结果(1 3)8.1 效率计量检测结果合格判据(1 3)8.2 检测结果评定准则(1 3)8.3 检测报告(1 3)附录A 热试验程序和断电停机后热电阻的确定(1 5)附录B 额定负载绕组温升的确定(1 6)附录C 转矩读数修正值Tc的确定试验(1 7)附录D 线性回归分析(1 8)附录E 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源效率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示例(1 9)附录

5、F 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源效率计量检测抽样单(格式)(2 6)附录G 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源效率计量检测原始记录(格式)(2 7)附录H 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源效率计量检测报告(格式)(3 6)J J F1 6 0 82 0 1 6引 言为了规范实行能源效率标识管理的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能源效率计量检测工作,依据J J F1 2 6 1.12 0 1 0 用能产品能源效率标识计量检测规则的要求,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为首次发布。J J F1 6 0 82 0 1 6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源效率计量检测规则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以下简称电动机)的能源效率计量要求、计量检测

6、程序、计量检测方法、计量检测结果评定准则和检测报告等内容。本规范适用于3 8 0V电压,5 0H z三相交流电源供电,额定功率在0.7 5k W 3 7 5k W范围内,极数为2极、4极和6极,单速封闭自扇冷式、N设计、连续工作制的一般用途电动机或一般用途防爆电动机的能源效率计量监督检测,委托检测可参考本规范进行。生产和销售电动机的单位亦可参照本规范进行检测。接受检测的电动机应是生产者自检合格的产品。2 引用文件本规范引用了下列文件:J J F1 2 6 1.12 0 1 0 用能产品能源效率标识计量检测规则G B7 5 52 0 0 8 旋转电机 定额和性能G B/T1 0 3 22 0 1

7、 2 三相异步电动机试验方法G B/T2 8 2 92 0 0 2 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G B1 8 6 1 32 0 1 2 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3 术语和计量单位以下术语和计量单位适用本规范。3.1 负载试验 l o a dt e s t电动机在额定电压和额定频率下运行所进行的试验,试验采用直接负载法。注:直接负载法是指在本规范规定的试验条件下,用合适的设备(如直流电机或三相异步电机等)给被试电动机加负载进行试验的方法。3

8、.2 空载试验 n o-l o a dt e s t电机作为电动机运行,且运行时轴上无有效机械输出的试验。3.3 效率容差 t o l e r a n c eo f e n e r g ye f f i c i e n c y电动机效率标称值与其测量值之间的允许偏差,计量单位为%。3.4 能效限定值 m i n i m u ma l l o w a b l ev a l u e so f e n e r g ye f f i c i e n c y在规定测试条件下,电动机效率的最低允许值,计量单位为%。3.5 能效等级 e n e r g ye f f i c i e n c yg r a d

9、 e s表示电动机能效高低差别的一种分级方法。按照G B1 8 6 1 32 0 1 2规定,电动机能效标识将能效分为3个等级。等级1表示电动机能效高,能耗低,等级3表示电动机能1J J F1 6 0 82 0 1 6效低,能耗高。4 概述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是实行能源效率标识管理的产品。三相异步电动机是依靠电磁感应而运行的电气装置,具有能作相对旋转运动的部件,用于转换能量(用消耗电能的手段来产生机械能)。它由三相交流电源供电,具有与交流系统联接的中枢绕组,其负载时的转速与所接电网频率之比不是恒定值。5 计量要求5.1 能源效率标识标注在电动机的正面明显部位应粘贴或悬挂能源效率标识。能源效率标

10、识标注的信息应包括生产者名称(或简称)、规格型号、能效等级、效率、额定功率(kW)、极数、依据的能源效率强制性国家标准编号、能效信息码和能效“领跑者”信息等内容。若产品铭牌上有相对应的产品规格型号、效率、额定功率和极数等信息,应在标识上注明参照铭牌同时使用;若产品铭牌上缺少相对应的信息,则标识上必须明确标注所有信息。能源效率标识的样式应符合电动机能源效率标识标注的要求,计量单位的标注应符合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的要求。注:能效“领跑者”信息仅针对列入国家能效“领跑者”目录的产品。5.2 能效指标(能源消耗量)电动机使用的能源效率标识的效率标注值应符合G B1 8 6 1 32 0 1 2对电动机效率

11、限定值的要求。电动机在额定输出功率下的效率实测值应不小于表1能效等级3级的最小值,其效率容差的计算应符合G B7 5 52 0 0 8第1 2章的规定,详见表2。表1 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效等级额定功率/kW能效/%1级2级3级2极4极6极2极4极6极2极4极6极0.7 58 4.98 5.68 3.18 0.78 2.57 8.97 7.47 9.67 5.91.18 6.78 7.48 4.18 2.78 4.18 1.07 9.68 1.47 8.11.58 7.58 8.18 6.28 4.28 5.38 2.58 1.38 2.87 9.82.28 9.18 9.78 7.18 5

12、.98 6.78 4.38 3.28 4.38 1.838 9.79 0.38 8.78 7.18 7.78 5.68 4.68 5.58 3.349 0.39 0.98 9.78 8.18 8.68 6.88 5.88 6.68 4.65.59 1.59 2.18 9.58 9.28 9.68 8.08 7.08 7.78 6.07.59 2.19 2.69 0.29 0.19 0.48 9.18 8.18 8.78 7.21 19 3.09 3.69 1.59 1.29 1.49 0.38 9.48 9.88 8.71 59 3.49 4.09 2.59 1.99 2.19 1.29 0.

13、39 0.68 9.72J J F1 6 0 82 0 1 6表1(续)额定功率/kW能效/%1级2级3级2极4极6极2极4极6极2极4极6极1 8.59 3.89 4.39 3.19 2.49 2.69 1.79 0.99 1.29 0.42 29 4.49 4.79 3.99 2.79 3.09 2.29 1.39 1.69 0.93 09 4.59 5.09 4.39 3.39 3.69 2.99 2.09 2.39 1.73 79 4.89 5.39 4.69 3.79 3.99 3.39 2.59 2.79 2.24 59 5.19 5.69 4.99 4.09 4.29 3.79

14、2.99 3.19 2.75 59 5.49 5.89 5.29 4.39 4.69 4.19 3.29 3.59 3.17 59 5.69 6.09 5.49 4.79 5.09 4.69 3.89 4.09 3.79 09 5.89 6.29 5.69 5.09 5.29 4.99 4.19 4.29 4.01 1 09 6.09 6.49 5.69 5.29 5.49 5.19 4.39 4.59 4.31 3 29 6.09 6.59 5.89 5.49 5.69 5.49 4.69 4.79 4.61 6 09 6.29 6.59 6.09 5.69 5.89 5.69 4.89 4

15、.99 4.82 0 09 6.39 6.69 6.19 5.89 6.09 5.89 5.09 5.19 5.02 5 09 6.49 6.79 6.19 5.89 6.09 5.89 5.09 5.19 5.03 1 59 6.59 6.89 6.19 5.89 6.09 5.89 5.09 5.19 5.03 5 53 7 59 6.69 6.89 6.19 5.89 6.09 5.89 5.09 5.19 5.0 注:表1中未列出额定功率值的电动机,其效率可用线性插值法确定。电动机在额定输出功率下的效率实测值应不小于其标注值,其效率容差的计算应符合G B7 5 52 0 0 8第1 2

16、章的规定,详见表2。表2 电动机效率指标容差序号额定功率效率容差1PN1 5 0kW-1 5%(1-)2PN1 5 0kW-1 0%(1-)注:PN为电动机额定功率,为标注值。5.3 能效等级能源效率标识标注的能效等级应符合G B1 8 6 1 32 0 1 2对能效等级的要求。电动机的能效等级指标见表1。根据电动机效率实测值确定的能效等级应不低于标注的能效等级。3J J F1 6 0 82 0 1 66 检测条件6.1 环境条件6.1.1 环境温度:1 04 0。6.1.2 海拔:10 0 0m及以下。超出上述范围的,需按照G B7 5 52 0 0 8中8.1 0中的规定修正。6.1.3

17、试验电源电压6.1.3.1 端电压波形试验电压的谐波电压因数(HV F)应不超过0.0 3;热试验时,试验电源的谐波电压因数(HV F)应不超过0.0 1 5。6.1.3.2 三相电压系统的对称性三相电压系统的负序分量应小于正序分量的0.5%,且零序分量的影响应予消除。6.1.4 试验电源频率试验过程中,电源频率的波动量应在额定频率的0.3%范围内。6.2 测量设备6.2.1 电量测量仪器准确度等级不低于0.1级。6.2.2 测量用互感器(或传感器)准确度等级应不低于0.1级。6.2.3 电阻测量仪准确度等级应不低于0.1级。6.2.4 频率测量仪准确度等级应不低于0.1级。6.2.5 转速测

18、量仪读数误差不超过1r/m i n或满量程的0.1%,取二者误差最小者。6.2.6 转矩传感器及测量仪准确度等级应不低于0.2级。标称转矩应不超过被试电动机额定转矩的2倍。在被试电动机为额定转速时,测得的联轴器及测功机(或负载电机)的风摩耗应不大于被试电动机额定输出的1 5%,转矩变化的分辨力应达到额定转矩的0.2 5%。6.2.7 温度测量仪最大允许误差为1。6.2.8 测量设备的测量范围应能满足样本测量需求。6.2.9 测量设备均应具有有效的检定或校准证书。6.3 测量不确定度测量不确定度主要涉及电动机效率。本规范规定电动机效率计量检测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k=2)应同时优于电动机效率级差的

19、1/3和电动机效率容差的1/3。4J J F1 6 0 82 0 1 67 检测项目和方法7.1 抽样原则和方法电动机的计量检测样本应在生产者自检合格的产品中随机抽取。对检测批计量检测的,按G B/T2 8 2 92 0 0 2中一次抽样方案抽取样本。在生产企业成品仓库内或生产线末端抽样时,额定功率为7.5kW及以上的电动机批量原则上应不少于5台,额定功率为7.5kW以下的电动机批量原则上应不少于1 0台。随机抽样的样本量4台,其中2台用于检测,另2台用作备用样本。对样本计量检测的,在生产企业成品仓库内或生产线末端抽样时,批量不少于5台。随机抽样的样本量为2台,其中1台用于检测,另1台用作备用

20、样本。抽样时应填写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源效率标识计量检测抽样单(抽样单格式见附录F)。7.2 样本检测7.2.1 标识标注的检查采用目测的方法,根据5.1的要求对电动机使用的能源效率标识标注进行检查。7.2.2 能源效率检测本规范采用G B/T1 0 3 22 0 1 2中B法。7.2.2.1 测量准备a)被测电动机应包装完整,配件齐全,无明显的机械损伤、变形或破损。上电前确认被测电动机安全、能够正常工作。b)试验前电动机应在室内放置一段时间,用温度测量仪测得的绕组温度与冷却介质(环境)温度之差应不超过2K。对中型电动机,温度测量仪的放置时间应不少于1 5m i n。c)应按照电动机使用说明

21、书的要求及所提供的附件,将被测电动机固定在试验平台上。被测电动机与负载设备同轴联结。被测电动机与负载机械应使用柔性联结装置联结,以减少因不同轴造成的测量误差。被测电动机和负载机械轴联结处应安装安全保护装置。d)应对被试电动机予以防护,以阻挡其他机械产生的气流对被试电动机的影响,一般非常轻微的气流足以使热试验结果产生很大的偏差。引起周围空气温度快速变化的环境条件对温升试验是不适宜的。电动机之间应有足够的空间,允许空气自由流通。e)电动机的安置应防止试验室内冷源和热源的直接辐射。电动机应远离试验室内其他物体,以消除与环境温度不相同的物体的影响。f)试验开始前,应将至少3个绕组温度测量元件埋入电动机

22、定子绕组端部(每相绕组至少应埋置1个),埋置时保证有效热传导,每相绕组至少应埋置1个温度测量元件。7.2.2.2 测量方法试验主要由热试验、负载特性试验和空载试验三部分组成。通常由热试验开始,这样有利于电动机摩擦损耗稳定,其次进行负载试验,最后进行空载试验。应注意,在电5J J F1 6 0 82 0 1 6动机通电进行热试验前,先测量电动机实际冷状态下绕组直流端电阻和绕组温度。7.2.2.3 冷态绕组直流端电阻和绕组温度测量(1)冷态绕组温度测量用温度测量仪测定子绕组温度。(2)冷态绕组直流端电阻测量绕组出线端U与V,V与W,W与U间的直流电阻称为端电阻,分别记为RUV、RVW和RWU。端电

23、阻应在电动机定子绕组的出线端上测量。绕组直流端电阻可用电桥法、微欧计法测量。三相绕组接法示意图见图1。a)星形接法 b)三角形接法图1 三相绕组接法示意图a)电桥法。使用电桥测量时,每一电阻应测量3次,每次应在电桥重新平衡后测取读数。每次读数与3次读数的算术平均值之差应不大于平均值的0.5%,取其平均值作为电阻的实际值。如绕组的端电阻在1及以下时,必须用双臂电桥测量。b)微欧计法。当采用自动检测装置或数字式微欧计等仪表测量绕组端电阻时,通过被测绕组的试验电流应不超过其正常运行时电流的1 0%,通电时间不应超过1m i n。若电阻小于0.0 1,则通过被测绕组的电流不宜太小。7.2.2.4 额定

24、负载热试验热试验应在额定频率、额定电压和额定负载下进行。热试验时,应按G B/T1 0 3 22 0 1 2中6.6.2的要求,测量并记录热试验过程中被试电动机的三相端电压U、三相线电流I、输入功率P1、频率f、转速n或转差率st、转矩Tt、绕组温度W,以及定子铁心、轴承、风道进出口冷却介质温度和周围冷却介质的温度b。温度测点的布置应符合G B/T1 0 3 22 0 1 2中6.3和6.5的要求。热试验结束时,应测量断电停机后的绕组端电阻。热试验程序和断电停机后热电阻的确定参见附录A。额定负载绕组温升的确定计算参见附录B。7.2.2.5 负载特性试验试验采用直接负载法,用合适的设备(如直流电

25、机或三相异步电机等)给电动机加负载。负载电机的轴线应与被试电动机轴线对中并保证安全运行。试验应在额定电压和额定频率下进行。开始读取并记录试验数据之前,定子绕组温度与额定负载热试验测得的温度差应不超过5K。6J J F1 6 0 82 0 1 6在6个负载点处给电动机加负载。4个负载点大致均匀分布在不小于2 5%到1 0 0%额定负载之间(包括1 0 0%额定负载),在大于1 0 0%但不超过1 5 0%额定负载之间适当选取2个负载点。电动机加负载的过程是从最大负载开始,依次降低到最小负载。试验应尽可能快地完成,以减少试验过程中电动机的温度变化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在每个负载点处,测取电动机输入电压

26、U1、输入电流I1、输入功率P1、输出转矩Tt、转速n(或转差st)、电源频率f、绕组温度t(或绕组电阻Rt)及环境温度a。推荐使用埋置式温度传感器(埋置于定子线圈端部)测量绕组的温度t。7.2.2.6 转矩读数修正值Tc的确定试验本方法适用于转矩测量仪与被试电动机之间有轴承的情况。具体见附录C。7.2.2.7 空载试验如果进行了热试验和负载试验,空载试验可紧接着进行,否则,在读取并记录试验数据之前,电动机的输入功率应稳定,即相隔3 0m i n输入功率的相继两个读数之差应不大于前一个读数的3%。被试电动机施以额定频率的可变电压,电压的变化范围从1 2 5%的额定电压逐步降低电压到空载电流为最

27、小或不稳定的最小电流为止。在1 2 5%和6 0%额定电压之间,其中包括额定电压,按均匀分布至少取5个电压点,在约5 0%额定电压和最低电压之间至少取4个电压点。在每个电压点,测取电流I0、电压U0、功率P0,并应同时测取绕组温度0或端电阻R0。如测得0,根据电阻与温度的关系确定端电阻R0的三相平均值。7.2.3 计算方法7.2.3.1 冷态初始端电阻算术平均值绕组初始端电阻的算术平均值R1():R1=(RUV+RVW+RWU)/3(1)式中:RUV、RVW、RWU 按7.2.2.3方法测得的端电阻值。如果各线端间的电阻值与三个线端电阻的平均值之差,对星形接法的绕组均不大于平均值的2%,对三角

28、形接法的绕组均不大于平均值的1.5%时,则相电阻R1 p可按下式计算:对星形接法的绕组:R1 p=12R1(2)对三角形接法的绕组:R1 p=32R1(3)式中:R1 端电阻的平均值,按式(1)确定。7.2.3.2 绕组工作温度与绕组规定温度(1)电阻法确定绕组工作温度W()7J J F1 6 0 82 0 1 6热试验断电停机后,按G B/T1 0 3 22 0 1 2的6.6.4.5中所述的外推法,做热电阻读数对断电后冷却时间(t)的关系曲线,此曲线外推至t=0时的电阻值即为RW()。绕组在断电瞬间的温度W(工作温度)用下式求得:W=RWR1(K1+1)-K1(4)式中:R1 热试验开始前

29、测得的冷态绕组端电阻的平均值,;1 测量冷态端电阻时的绕组实际温度,;K1 定子绕组导体材料在0 时电阻温度系数的倒数,铜K1=2 3 5,铝K1=2 2 5,除非另有规定;如用其他材料,另行规定。(2)计算效率用绕组规定温度s()冷却介质基准温度为2 5。规定温度是绕组工作温度W修正到冷却介质温度为2 5时的温度值。s值的确定:直接法进行额定负载热试验,按上述电阻法确定绕组工作温度W。s=W+2 5-b(5)式中:b 热试验结束时冷却介质温度,。7.2.3.3 热试验结束时的冷却介质温度试验结束时的冷却介质温度,应取在整个试验过程最后的1/4时间内,按相同时间间隔测得的温度测量仪读数的平均值

30、。7.2.3.4 转矩读数修正值Tc对于转矩测量仪与被试电动机之间有轴承的情况,需要测量和计算转矩读数修正值Tc,具体计算公式见附录C。7.2.3.5 空载特性曲线在1 2 5%额定电压至最低电压(空载电流回升点除外)范围内,作P0和I0对(U0/UN)的关系曲线,即空载特性曲线,见图2。从曲线上求取U0=UN时的I0、P0。(1)空载试验温度下端电阻的平均值()对应于7.2.2.7中记录的每一电压点的绕组温度0或端电阻R0。如测得0,根据电阻与温度关系确定端电阻R0的三相平均值:R0=R1K1+0K1+1(6)R0 空载试验温度下端电阻的平均值,(见7.2.2.7);R1 绕组初始端电阻的算

31、术平均值,(见7.2.3.1);1 测量R1时的定子绕组温度,(见7.2.2.3)。8J J F1 6 0 82 0 1 6图2 空载特性曲线(2)恒定损耗Pc o n(W)电动机的恒定损耗包括铁耗以及由于摩擦及风阻产生的风摩耗。空载输入功率减去试验温度下的定子I2R损耗,即为恒定损耗。空载输入功率P0是电动机空载运行时的总损耗。总损耗包括定子I2R损耗、铁耗和风摩耗。因为空载时电动机的转速接近同步转速,即转差率s0,所以空载时转子I2R损耗可忽略不计。由P0减去试验温度下的定子绕组I2R损耗,得到铁耗PF e和风摩耗Pf w之和Pc o n。对应于7.2.2.7中记录的每一电压点,求取恒定损

32、耗Pc o n/W:Pc o n=P0-P0 C u 1(7)式中:P0 空载输入功率,W(见7.2.2.7);P0 C u 1 空载试验下,试验温度下定子损耗,W;P0 C u 1=1.5I20R0I0 空载电流,A(见7.2.2.7)。(3)风摩耗Pf w(W)对约5 0%额定电压至最低电压点范围内的各测试点值,作Pc o n对(U0/UN)2的曲线(见图2),此曲线为一直线。延长此直线至零电压处与纵轴交于M点,零电压处纵轴上M点对应的截距即为风摩耗Pf w。认为风摩耗Pf w与负载无关。(4)铁耗PF e(W)对6 0%额定电压和1 2 5%额定电压之间的各电压点,作PF e=Pc o

33、n-Pf w对U0/UN的关系曲线。不同负载时的铁耗根据电压Ub/UN在曲线上求得。9J J F1 6 0 82 0 1 6Ub=U-32I1Rtc o s2+32I1Rts i n2(8)式中:c o s=P13U I1s i n=1-c o s2注:1 U、I1、P1及Rt,见7.2.2.5。2 空载额定电压铁耗按Ub=UN确定。7.2.3.6 负载杂散损耗Ps负载杂散损耗是指总损耗中未计入定子I2R损耗,转子I2R损耗、铁耗及风摩耗之和的那一部分损耗。(1)试验温度下(t)定子I2R损耗PC u 1(W)PC u 1=1.5I12R1K1+tK1+1(9)式中:t 各负载点定子绕组温度,

34、见7.2.2.5;I1 各负载点定子电流,A,见7.2.2.5;R1 绕组冷态初始端电阻的算术平均值,见7.2.3.1;1 测量R1时绕组温度,见7.2.2.3。(2)试验温度(t)下转子I2R损耗PC u 2(W)1)试验温度(t)下转差率s:s=ns-nns(1 0)式中:ns 同步转速,r/m i n;ns=6 0f/pf 频率,H z,见7.2.2.5;p 电机的极对数;n 转速,r/m i n,见7.2.2.5;注:如实测转差st,则n=ns-st。2)试验温度(t)下转子I2R损耗(W)PC u 2=(P1-PC u 1-PF e)s(1 1)式中:P1 各负载点输入功率测量值,W

35、,见7.2.2.5;PC u 1 试验温度(t)下定子I2R损耗,W,见7.2.3.6中(1);PF e 铁耗,W,见7.2.3.5中(4)。01J J F1 6 0 82 0 1 6(3)轴功率Pm e c h(W)Pm e c h=Tn9.5 4 9(1 2)式中:T 轴转矩,Nm,见7.2.2.5;对于转矩测量仪与被试电动机之间有轴承的情况,T=Tt+Tc;Tt 负载特性试验各负载点转矩读数,Nm,按7.2.2.5确定;Tc 转矩读数修正值,Nm,按7.2.2.6确定,具体计算公式见附录C。(4)视在总损耗PS T(W)PS T=P1-Pm e c h(1 3)(5)剩余损耗PL(W)剩

36、余损耗为试验温度下总损耗(视在总损耗)减去试验温度下定子损耗、转子损耗、风摩耗和铁耗之和。PL=PS T-(Pf w+PF e+PC u 1+PC u 2)(1 4)(6)剩余损耗PL对T2的线性回归分析由于PL与T2呈线性关系,对其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方法见附录D)得到:斜率A;截距B(W);相关系数r。要求相关系数r0.9 5。如果相关系数r小于0.9 5,剔除最差的一点后再进行回归分析,如果r0.9 5,则用第二次回归分析结果,如果r仍小于0.9 5,说明测量仪表或试验读数,或两者均有较大误差。应查明产生误差的原因并校正,再重新做试验。(7)负载杂散损耗Ps(W)求得斜率A之后,每个负载点

37、的Ps按下式计算:Ps=AT2(1 5)式中:A 斜率,见7.2.3.6中(6);T 轴转矩,Nm,见7.2.3.6中(3)。7.2.3.7 负载总损耗负载总损耗PT主要包括规定温度(s)下的定子I2R损耗PC u 1 s、转子I2R损耗PC u 2 s、杂散损耗Ps、风摩耗Pf w和铁耗PF e。可通过负载特性试验测取的相关数据计算得到各部分损耗。(1)规定温度(s)下定子I2R损耗PC u 1 s(W)PC u 1 s=1.5I21R1K1+sK1+1(1 6)式中:s 绕组规定温度,见7.2.3.2。(2)规定温度(s)下转子I2R损耗PC u 2 s(W)1)规定温度(s)下转差率ss

38、ss=sK2+sK2+t(1 7)11J J F1 6 0 82 0 1 6式中:s 试验温度下转差率,见7.2.3.6中(2);t 各负载点定子绕组温度,见7.2.2.5;K2 转子绕组导体材料在0时电阻温度系数的倒数。铜K2=2 3 5;铝K2=2 2 5,除非另有规定;如用其他材料,另行规定。2)规定温度(s)下转子I2R损耗PC u 2 s(W)PC u 2 s=(P1-PC u 1 s-PF e)ss(1 8)3)规定温度(s)下的转速nc(r/m i n)nc=(1-ss)ns(3)总损耗PTPT=Pf w+PF e+Ps+PC u 1 s+PC u 2 s(1 9)7.2.3.8

39、 效率(1)输出功率P2(W)P2=P1-PT(2 0)(2)效率=P2P11 0 0%(2 1)(3)功率因数c o sc o s=P13U1I1(2 2)式中:U1 端电压,V,见7.2.2.5。7.2.4 能效等级的确定(1)从负载特性曲线上求取额定负载效率作效率(见7.2.3.8)对输出功率P2(W)(见7.2.3.8)的关系曲线。(2)从负载特性曲线上求取1 0 0%额定负载时效率的值。(3)根据负载曲线上求取的效率值,按5.2的要求确定电动机的能效等级。注:应用效率实测值确定能效等级时,应考虑其容差和计量检测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7.3 原始记录计量检测的原始记录应包含电动机能源效率

40、标识计量检测所要求的必要信息,记录中列出的项目应准确填写。观测结果、数据和计算应在检测时予以记录。记录应包括检测执行人员和结果核验人员的签名。原始记录格式见附录G。7.4 数据处理按本规范规定的样本检测要求测量和计算电动机效率,并按以下要求进行数据修约和数据处理。7.4.1 原始记录数据有效位要求试验所记录的原始数据有效位数应满足系统测试准确度要求。21J J F1 6 0 82 0 1 67.4.2 检测报告数据处理电动机效率以%为单位,保留一位小数。8 检测结果8.1 效率计量检测结果合格判据8.1.1 合格判据原则电动机效率计量检测结果不考虑测量不确定度的影响,其合格评定不采用宽限判据原

41、则。8.1.2 合格判据电动机效率计量检测结果的合格评定不考虑测量不确定度的影响,实测值位于下述区间的判定为合格:(1)实测值能效限定值+效率容差(2)实测值标注值+效率容差8.2 检测结果评定准则8.2.1 能源效率标识标注评定准则能源效率标识标注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评定为标注不合格。a)未在电动机的正面明显部位粘贴或悬挂能源效率标识的;b)未按规定的标识样式和内容进行标注的;c)未按规定要求正确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的。8.2.2 效率评定准则效率标注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评定为效率不合格。a)效率标注值不符合5.2对效率要求的;b)效率实测值不符合8.1.2规定的。8.2.3 能效等级评定准

42、则能效等级标注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评定为能效等级不合格。a)标注的能效等级不符合5.2对能效等级要求的;b)根据效率实测值确定的能效等级低于标注的能效等级的。8.2.4 检测批评定准则根据G B/T2 8 2 92 0 0 2,取不合格质量水平R Q L=4 0,判别水平D L=I,选择一次抽样方案,确定合格判定数A c=0,不合格判定数R e=1。2个检测样本中有1个不合格的,评定为检测批不合格。8.2.5 备用样本检测当样本检测不合格时,允许对备用样本进行检测,检测结论按备用样本检测结果做出。8.3 检测报告应准确、客观和规范地报告检测结果,出具检测报告。检测报告应包括足够的信息,报告中的

43、结论应按8.2检测结果评定准则的规定出具。检测报告应由检测执行人员、报告审核人员和报告批准人员签名(检测报告格式见附录H)。31J J F1 6 0 82 0 1 6检测报告中的总体结论应根据检测结果并按下列情况给出:a)能源效率标识标注、效率和能效等级均为合格的,总体结论判定为合格;b)能源效率标识标注、效率和能效等级有不合格的,总体结论判为不合格,但应分别标出合格项和不合格项。检测报告应至少包括以下信息:a)标题;b)检测机构名称和地址;c)报告的唯一性标识,每页及总页的标识;d)受检单位、生产单位的名称和地址;e)被测样本的描述;f)进行检测的日期,被测样本的接收日期;g)样本的来源,如

44、抽样、送样等;h)检测依据的技术规范;i)检测所用的测量仪器的溯源性及有效性说明;j)检测结论(检测批、样本);k)检测环境的描述;l)检测结果及容差的说明;m)检测执行人员、报告审核人员和报告批准人员的签名;n)检测结果仅对样本或检测批有效的声明;o)未经检测机构书面批准,不得部分复制报告的声明。41J J F1 6 0 82 0 1 6附录A热试验程序和断电停机后热电阻的确定A.1 试验程序A.1.1 初始状态可在低于额定温度的任一温度下开始进行热试验。额定温度为电动机在额定负载下稳定运行达到热稳定时的温度。A.1.2 允许适当过载连续定额电动机,达到热平衡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为了缩短试验

45、时间,在预热阶段允许适当过载(2 5%3 5%)。A.1.3 温度测量试验过程中,可用温度测量仪测取冷却介质温度、定子铁心温度、机座温度、轴承温度及进口处和出口处的冷却介质温度。热试验过程中,可用温度测量仪测取电动机各部分的温度。当用几个温度测量仪测取绕组温度时,应当记录全部温度测量仪的温度读数,取其中的最大值作为由温度测量仪测取的绕组温度。通常不需要停机后读取温度测量仪读数。电动机的定子绕组的温度应优先采用断电停机后测得的电阻确定(见A.1.4,A.1.5)。A.1.4 热试验持续时间热试验应进行到相隔3 0m i n的两个相继读数之间温升变化在1K以内为止。但对温升不易稳定的电动机,热试验

46、应进行到相隔6 0m i n的两个相继读数之间的温升变化在2K以内为止。A.1.5 断电停机后热电阻的确定热试验结束应迅速断电停机,在电动机完全停稳后,尽快地测取电阻读数以获得可靠的数据。应尽快以5s 2 0s的时间间隔读取附加的电阻读数。至少要读取8个读数,把这些读数作为时间的函数绘制成曲线,建议用半对数坐标纸,电阻绘制在对数标尺上,以外推到断电时的电阻值作为第一点热电阻RN。如果停机后测得结果显示出温度继续上升,则应取热电阻最大值作为RN。热电阻和冷电阻应当用同一电阻测量仪并在同一对引出线端子测量。51J J F1 6 0 82 0 1 6附录B额定负载绕组温升的确定温升是测得的绕组温度减

47、去冷却介质温度。如在海拔不超过10 0 0m处,冷却空气温度在1 04 0之间进行试验,温升不作修正。如试验地点海拔超过10 0 0m,或冷却空气温度超过4 0,或这两种情况同时存在,温升限值按G B7 5 52 0 0 8中8.1 0的规定修正。B.1 电阻法确定定子绕组温升绕组的平均温升(K)按下式计算:=RN-RcRc(K1+c)+c-b(B.1)式中:RN 断电停机后测得的第一点热电阻,;Rc 热试验开始前测得的冷态绕组端电阻,;b 热试验结束时冷却介质温度,;c 测量Rc时绕组实际温度,。61J J F1 6 0 82 0 1 6附录C转矩读数修正值Tc的确定试验本方法适用于转矩测量

48、仪与被试电动机之间有轴承的情况。C.1 被试电动机经转矩测量仪与负载电机耦接测试负载电机如为直流电机,其电枢绕组开路,不励磁。如负载电机为三相异步电机,不接电源。被试电动机在额定电压和额定频率下运行,测量并记录:输入功率Pd 0(W)、定子电流Id 0(A)、转速nd 0(r/m i n)、转矩Td 0(Nm)、绕组端电阻Rd 0()或绕组温度d 0()、频率f(H z)。计算:转差率:sd 0=1-nd 0/ns;ns=6 0f/p;定子I2R损耗PC u d 0,单位为W。PC u d 0=1.5Id 02Rd 0(C.1)C.2 被试电动机空载测试被试电动机与转矩测量仪和负载电机脱开,在

49、额定电压和额定频率下空载运行。测量并记录输入功率P0(W),定子电流I0(A)、绕组温度0()或绕组端电阻R0()。计算:定子I2R损耗PC u 0,单位为W。PC u 0=1.5I02R0(C.2)C.3 转矩读取修正值Tc(Nm)Tc=9.5 4 9(Pd 0-PC u d 0-PF e)(1-sd 0)-(P0-PC u 0-PF e)nd 0-Td 0(C.3)式中:Pd 0、PC u d 0、nd 0、Td 0 见C.1;P0、PC u 0 见C.2;PF e 空载额定电压铁耗,W,见7.2.3.7中(4)。C.4 修正后的轴转矩T(Nm)T=Tt+Tc(C.4)式中:T 轴转矩,N

50、m;Tt 转矩读数,Nm,见7.2.2.5;Tc 转矩读数修正值,Nm,见C.3。71J J F1 6 0 82 0 1 6附录D线性回归分析D.1 概述线性回归分析的目的是找出两组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以便用一组变量求出另一组变量。线性回归分析认为如果这两组变量呈线性关系,即用两组变量的一对值(T2,PL)画图,则这些点几乎为一直线。这些点与直线的吻合程度由相关系数r表示。D.2 方法D.2.1 数据准备计算表D.1。表D.1 线性回归数据表序号T2PL(T2)2P2LPLT2123456D.2.2 回归方程PL=A T2+BD.2.3 斜率A的确定A=i(PLT2)-PLT2i(T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能源/动力工程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