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教案.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4310227 上传时间:2024-09-05 格式:DOC 页数:72 大小:424.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普通心理学教案课程名称:(中文):普通心理学(英文):General Psychology课程编号:01D004031教材:普通心理学彭聃龄主编(修订版)编写人:杨亚锋66目录第一章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1第一节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1第二节如何研究心理学2第三节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3第四节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3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5第一节心理的起源5第二节心理的实质6第三节神经元6第三节神经系统7第四节脑功能学说7第五节高级神经活动的学说7第六节内分泌腺和神经一体液调节8第三章感觉8第一节感觉的一般概念8第二节视觉9第三节:听觉11第四节其他感觉11第四章知觉12第一节知觉的一般

2、概念12第二节知觉的特性13第三节空间知觉14第四节时间知觉与运动知觉15第五节错觉16第五章意识和注意16第一节意识的一般问题17第二节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17第三节注意概述18第四节注意的生理机制及认知理论19第六章记忆20第一节概述21第二节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21第三节感觉记忆22第四节短时记忆22第四节长时记忆23第六节内隐记忆24第七章思维25第一节思维的一般概念25第二节表象与想象27第三节表象和思维的脑机制28第四节概念与推理29第五节问题解决31第八章语言33第一节语言的一般概念34第二节语言的生理机制36第三节语言的理解37第四节言语的产生言38第九章动机40第一节动机的一般概

3、念41第二节动机的理论42第三节动机的种类43第四节意志行动44第十章情绪和情感46第一节情绪与情感的概述47第二节情绪和脑48第三节情绪的外部表现-表情48第四节情绪的理论49第五节情绪的调节50第十一章能力50第一节能力的一般概念51第二节能力的种类和结构52第三节能力的测量53第四节能力发展与个体差异54第十二章人格55第一节人格的一般概念55第二节人格理论57第三节认知风格59第四节人格测验60第十三章学习61第一节学习的一般概念62第二节学习理论62第三节动作技能学习62第十四章人生全程发展63第一节发展及其相关概念64第二节身体、动作与感知觉的发展64第三节语言与认知发展64第四节

4、社会性发展65第五节成年以后的发展65一、学科性质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它研究心理现象产生发展的最一般规律,心理学的历史、发展趋势、理论体系、派别和研究方法等。普通心理学的内容既要概括各个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从中总结出心理学的最一般规律,又要为各个分支学科提供理论基础。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入门学科。本书介绍了绪论、人工信息加工、行为控制与调节、人的心理特性和活动与发展。由于最后一部分与其他课程之间的交叉,本次授课舍去最后一部分内容。二、教案编写的指导思想无论是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管理的策略都要突出体现: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育思想的转变:都要贯穿“知识、能力、素

5、质协调发展”的要求。三、教案编写的原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指导心理学脱胎于哲学。在编写教案时处理教学内容时,必须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批判心理学中的唯心论和形而上学,创造性地研究具体的心理学问题,但是,也不能用哲学来代替具体的科学研究,不能满足于一般的哲学议论和简单化地套用哲学术语。(二)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三)不断充实与更新近几年来,心理学在探讨人的认知结构,个体早期的心理发展,心理现象的脑机制,人的社会行为,以及心理学为社会实践服务等方面,取得了许多重大进展。在编写教案时,应注意吸收心理学研究的新成果,力求反映出心理学发展的最新面貌。四、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第一章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

6、行研究9学时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7学时第三章感觉8学时第四章知觉8学时第五章意识和注意8学时第六章记忆8学时第七章思维8学时第八章语言6学时第九章动机8学时第十章情绪和情感6学时第十一章能力8学时第十二章人格8学时第十三章学习5学时第十四章人生的全程发展5学时五、参考书目:1、彭聃龄主编(2001):普通心理学.北京师大出版社2、张述祖,沈德立(1987):基础心理学.教育科学出版社3、张春兴(1994):现代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4、罗伯特索拉索编,朱滢等译(2002):21世纪的心理科学与脑科学.北京大学出版社5、张世富的心理学教学指导(2002).人民出版社出版6、理查德格里格、菲利

7、普津著,王垒、王甦译(200):心理学与生活。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7、黄希庭主编(1997):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8、林崇德(1995):发展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9、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0、卢家楣著(2000):情感教学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1、黄希庭(2002):人格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2、王甦,汪安圣(1992):认知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3、M.艾森克主编,阎巩固译(2001):心理学-一条整合的途径(上下)。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4、中国心理学会编(2001):当代中国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六、考核方式:成绩评定总则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

8、。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80%。平时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讨论与发言、书面作业、期中考查、单元测验,平时成绩占总总成绩的20%30%期末考核评定形式期末考试闭卷第一章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1本章主要内容2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3如何研究心理学4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5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一、教学目标与要求重点了解心理学学科所研究的基本内容,以及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这门学科和相邻的其他学科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以及这么学科对个人以及社会的意义。了解心理学研究发展的基本历史和趋势。本章难点是各心理学流派的主要观点。二、教材分析1.本章重点:(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3)

9、心理科学的形成与发展状况2.本章难点:(1)心理学的研究类型(2)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三、教学手段和方法1.多媒体教学2.讲授法3.问题讨论四、教学时数9学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节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一、个体心理(一)认知: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二)情绪与动机:人类的认知和行为不仅受情绪和情感的影响,而且是在动机的支配下进行的。(三)能力和人格:人的心理特性有些是暂时偶然出现的;有些是稳固经常出现的。这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性,有时也叫个性心理特性。或个性。心理特性包括能力(ability)和人格(personality)两个方面。能力、

10、气质、性格个性心理特征信念、理想、价值观等需要、动机、兴趣、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心境、信心、犹豫等。注意、激情、心理状态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意志过程程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情感过程想象等感知、记忆、思维、认识过程心理过程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是个体心理的三个重要方面。前二个方面称心理过程,后一方面又称个性心理特点或个性其关系可用下表表示:二、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一)引起行为的剌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二)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三、个体意识与无意识:1.意识有时也叫觉察。人的意识还表现在人能够觉察到外部事物的存在和自已的内部心理活动,能够把“自我”与“非我”。“主体”和“客体”区别

11、开来。注意和意识有密切的关系。2.无意识现象。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四、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团体心理不能离开个体心理,但它对个体来说,又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现实,影响个体心理或个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因此,社会心理及其与个体心理的关系,也就成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第二节如何研究心理学一.心理学的探索1心理过程2心理结构3心理的脑机制4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5心理与环境二.心理学研究的类型1因果研究:心理现象的因果联系2相关研究:相关是事物间的另一种关系,因果指的是绝对的,相关指的是相对的。相关与因果是不同的3个案研究:从个别案例中发现有价值的结果三研究心理学的意

12、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四.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第三节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一、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一)心理学的研究原则1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即实事求是的原则,这一原则要求,研究任何心理现象都必须按事物的本来面目加以考察。2系统性原则: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把各种心理现象放在整体性的、动态和相互联系的系统中进行分析。3教育性原则:进行心理学的研究时,应从有利于教育,有利于个体身心健康的角度来设计和实施研究。4发展性原则:把心理现象看作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用发展变化的观点去认识人的心理活动。(二)心理学研究的方法1。观察法:是

13、指在日常生活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被试(被研究的对象)行为的外在表现以研究其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2。实验法:实验法是有目的严格控制和创设一定条件来引起被试某种心理现象以进行研究的方法。3。调查法:是以搜集被试各种材料来间接了解其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3。测验法:是通过运用标准化的心理量表对被试的某些心理品质进行测定来研究心理的一种方法。4。个案法:是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原因的方法。活动产品分析法第四节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一、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一)心理学的萌芽几乎自有人类以来,人们就很关心自身的心理现象并且试图给予解释。最早的解释,把心理说成是灵

14、魂的活动。心理学一词来源于希腊语,是由灵魂和学科二词构成,即关于灵魂的学问。(二)科学心理学的诞生19世纪中叶,德国医学博士、生理学讲师、心理学家威廉冯特(WWundt,18321920)把实验法引进心理学,并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专门的心理学实验室。(三)心理学的发展1学派不断涌现2队伍逐渐壮大3体系日趋完善二、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派别(一)构造主义奠基人:冯特(W.Wundt,1832-1920)著名代表人物:铁钦纳(E.B.Titchener)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像和激情状态三种。强调内省法。(二)机能主义创始人:詹姆士(Wi

15、lliamJames)著名代表人物:詹姆士(WilliamJames,1842-1910)杜威(JohnDeway,1859-1952)安吉尔(JamesAngell,18691949)“意识流”研究要回答的关键问题是:“行为的机能或目的是什么?”主张研究意识意识的作用就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三)行为主义(behaviorism)代表人物:华生(JohnWatson,1878-1958)斯金纳(Skinner,1904-1990)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环境决定论”(华生)(四)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有德国的韦特海默、柯勒、科夫卡。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

16、为一个整体。格式塔在德文中的意思是“整体”。(五)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弗洛伊德(SigmundFreud,1856-1939)由奥地利的维也纳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创立的一个学派。重视研究成年人的异常行为分析。并且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重视动机和无意识现象的研究。(六)认知心理学代表人物: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计算机理论和技术的背景心理学是对认知过程的研究实验法来构造心理模型(七)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马斯洛(AbrahamH.Maslow,1908-1970)罗杰斯(CarlRogers,1902-1987)对心理学的批判:行为主义幼稚心理学(动物儿童)心理动力学:伤

17、残心理三、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一)生理心理学研究:研究对象主要是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也可以说是研究在大脑中产生的心理活动的物质过程(二)行为主义的研究:程序学习;行为治疗;生物治疗(三)心理分析的研究精神分析是指一种临床技术,它通过释梦和自由联想等手段,发现病人潜在的动机,使精神宣泄,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四)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现代认知心理学诞生后,很快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认知的浪潮。心理学内各个分支的研究都打上了认知的烙印,并引发和推动了相关学科的研究。(五)当代心理学发展走向:1.人本主义走向;2.科学走向;3.西方心理学的危机和东方心理学的崛起四、中国心理学的发展道路(一)中国古代的心

18、理学思想(二)心理学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三)1949年以后的中国心理学思考题: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在学这门学科之前你是怎么认识的?2简述心理学的研究类型和主要方法。3心理学概念及性质4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几方面?5简述心理学的研究应遵循的原则和主要研究方法.6科学心理学何时诞生?以什么事件为标志?7简述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和现代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取向.参考书目1叶浩生主编(1998):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张明主编(2004)走进多彩的世界心理学入门北京:科学出版社3.黄希庭著(1991):心理学导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4.高觉敷.(19

19、97)西方心理学的新发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一、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神经生理解剖学的有关概念和术语,了解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皮层各区域的主要功能和对心理活动的影响。进而了解心理的实质。本章难点是对脑功能学说的理解。二、教材分析1.本章重点(1.)大脑的机能区(2.)脑功能的各种学说(3)心理的实质2.本章难点:脑功能的各种学说和大脑的机能区三、教学手段和方法1.多媒体教学2.讲授法3.问题讨论4.图解四、教学时数7学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节心理的起源一、反映是任何物质形态固有的特性二、反映是一切生物的基本特性三、感受性-心理的反映形式四、动物心理的发展(一)、感觉阶段-无

20、脊椎动物的心理发展(二)知觉阶段-低等脊椎动物的心理发展(三)思维的萌芽阶段-哺乳动物心理的发展(四)具体思维萌芽阶段-灵长目动物的心理发展五、人类心理的起源第二节心理的实质一、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在大脑中产生的)1.从物种发展史看心理是物质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属性2.解剖学的事实证明心理是脑的机能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应。1.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3.心理在社会实践中发生与发展第三节神经元一、神经元的结构与类型(一)神经元的结构1、胞体2、突起:(二)神经元的分类1、根据神经元突起的数目双极神经元多级神经元2、根据神经元的功能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三)

21、神经胶质细胞二、神经冲动的传导(一)神经冲动传导的本质就是神经纤维膜所产生锋电位的依次传布。(二)过程当神经纤维某一部分受刺激而兴奋时,这部分膜外电位暂时较负,膜内电位较正,而邻近处于静息状态的膜则仍是外正内负。这样,在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存在着电位差,出现局部电流。此电流方向在膜外是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在膜内是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形成局部回路。这一局部电流,降低了邻近静息部分的膜电位,使它发生去极化,出现锋电位。紧接着,这个新的兴奋部位又可通过局部电流再刺激它相邻部位的膜,产生锋电位。依次进行,就是冲动的传导。三、神经冲动的化学传导(一)突触的结构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突触间隙。(

22、二)神经冲动的化学传导神经冲动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借助于神经递质来完成的。当神经冲动到达轴突末梢时,有些突触小泡突然破裂,并通过突触前膜的张口处将存储的神经递质释放出来。当这种神经递质经过突触间隙后,就迅速作用于突触后膜,并激发突触后神经元内的分于受体(另一种化学物质),从而打开或关掉膜内的某些离于通道,改变了膜的通透性,并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实现神经兴奋的传递四、神经回路(一)反射弧1概念反射就是有机体借助于神经系统对刺激作出及时适当的反应。执行反射的全部结构称为反射弧。2。反射弧一般包括五个部分:(1)感受器(2)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3)联络神经元(4)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

23、(5)效应器(二)神经网络1辐散式联系: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分支与许多神经元建立突触联系2聚合式联系:多神经元都通过其轴突末梢,共同与同一个神经元建立突触联系3链锁式联系:兴奋通过中间神经元的链锁状接替联系。4环式联系:兴奋通过中间神经元的环状接替联系第三节神经系统一周围神经系统的种类和机能二、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结构和机能(一)脊髓(二)脑干(狭义脑干)(三)间脑(四)网状结构三大脑的结构和机能(一)大脑的结构(二)脑的三个主要机能系统1.脑的感觉机能系统2.脑的运动机能系统3.大脑皮质的联络机能第四节脑功能学说一、定位说:人的各种复杂的能力是与脑的各个严格限定的部位密切联系二、整体说:大脑皮

24、层的各个部分几乎以均等的程度对学习发生作用;并且大脑以总体发生作用。三、机能系统学说:鲁利亚,认为那是一个动态的结构,是一个复杂的动态机能系统。在机能系统的个别环节受到损伤时,高级心理机能确实会受到影响。四、模块说:人脑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由高度专门化并相对独立的模块组成第五节高级神经活动的学说一、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二、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与基本规律(一)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1兴奋过程2抑制过程(二)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1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的扩散与集中2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的相互诱导第六节内分泌腺和神经一体液调节一、内分泌腺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二、内分泌腺分类和机能:思考题:1什么是机能系统学说

25、?三个机能系统的关系如何?2试论述心理的实质.3什么是神经特殊能量说?如何评价?试论述心理的实质.4.简述高级神经活动的学说5.简述大脑皮质的三个机能区参考书目:1.杨雄里著(1998):脑科学的现代进展。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罗伯特索拉索编,朱滢等译(2002):21世纪的心理科学与脑科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第三章感觉本章主要内容感觉的一般概念视觉听觉其他感觉一、教学目标与要求重点掌握感觉、感受性、感觉阈限等概念,以及感觉的基本规律、学说。了解古典的心理物理学中对物理刺激与个体心理经验之间关系的解释以及它们和现代感觉研究的差别。并了解感觉在人的生活适应的作用。本章难点是对感觉的古

26、典心理物理学对感觉的研究和听觉理论的理解。二、教材分析本章重点:(1)感觉的概念、规律(2)色觉理论、人耳对声音频率的分析2.本章难点:(1)色觉理论(2)人耳对声音频率的分析(3)古典心理物理学的研究三、教学手段和方法1.多媒体教学2.讲授法3.问题讨论四、教学时数8学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节感觉的一般概念一、什么是感觉1.定义:感觉是刺激物作用于感觉器官,经过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所产生的对该刺激物个别属性的反映。2.感觉的意义。(1)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2)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3)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心理现象的基础,是人的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二、感觉的分类:(一)外部感

27、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二)内部感觉内脏感觉;本体感觉三、感觉的编码感觉编码我们的神经系统不能直接加工外界输入的物理能量和化学能量,这些能量必须经过感官的换能作用,才能转化为神经系统能够接受的神经能或神经冲动。这个过程就是我们说的感觉编码。1.特异化理论不同性质的感觉是有不同的神经元来传递信息的。2.模式理论编码是由整组神经元的激活模式引起的,只不过某种神经元的激活程度较大,而其他神经元的激活程度较小。四、感受性和感觉阈限(一)绝对感受性与绝对阈限1.绝对阈限:那种刚刚能觉察到的最小刺激量称为绝对阈限。2.绝对感受性:是指刚刚能够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绝对感受性与绝对阈限在数量

28、上成反比关系。如果用E代表绝对感受性R代表绝对感觉阈限,则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列公式表示:E=1/R(二)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1.差别阈限:能觉察出两个刺激的最小差别量称为差别感觉阈限或最小可觉差(justnoticeabledifference,缩写为jnd)。1.差别感受性对这一最小差别量的感觉能力,叫差别感受性。(三)刺激强度与感觉大小的关系1.对数定律PKlogI2.乘方定律PKI第二节视觉一、视觉刺激二、视觉的生理机制(一)眼球(二)视觉的传导机制视觉的传递机制由三级神经元实现:第一级为网膜双极细胞;第二级为视神经节细胞,由视神经节发出的神经纤维,在视交叉处实现交叉,鼻侧束交叉至对侧

29、,和对侧的颢侧束合并,传至丘脑的外侧膝状体;第三级神经元的纤维从外膝状体发出,终止于大脑枕叶的纹状区(三)视觉的中枢机制视觉的直接投射区为大脑枕叶的纹状区(布鲁德曼第17区),这是实现对视觉信号初步分析的区域。三视觉的基本现象:(一)明度1明度与视亮度是眼睛对光源和物体表面的明暗程度的感觉,主要是由光线强弱决定的一种视觉经验。视亮度是指从白色表面到黑色表面的感觉连续体。它是由物体表面的反射系数决定的。2.明度与波长在可见光谱范围内,人眼对不同波长的光线的感受性是不同的。这种情况可以用光谱敏感函数(或光谱光效率函数)来说明。(二)颜色1.颜色的属性:颜色有明度、色调、饱和度三种基本特性。2.颜色

30、混合1854年,格拉斯曼把颜色混合现象归纳出3条定律:补色率、中间色率和代替率。3.色觉缺陷:指辨色能力异常。色觉缺陷包括色弱和色盲。(1)色弱:色弱患者虽然也能用三种波长来匹配光谱上的任一波长,但他们对三种波长的感受性均低于正常人。(2)色盲。分全色盲和局部色盲两类。患全色盲的人只能看到灰色和白色,丧失了对颜色的感受性。患局部色盲的人还有某些颜色经验,但他们经验到的颜色范围比正常人要小得多。4.色觉理论(1)三色说。英国科学家托马斯杨假定,人的视网膜有三种不同的感受器。每种感受器只对光谱的一个特殊成分敏感。当它们分别受到不同波长的光刺激时,就产生不同的颜色经验。当光刺激作用于眼睛时,将在三种

31、感受器中引起不同程度的兴奋。各种颜色经验是由不同感受器按相应的比例活动而产生的。(2)对立过程理论:黑林提出了四色论,这是对立过程理论的前身,黑林认为:视网膜存在着三对视素:黑白视素、红绿视素、黄蓝视素。他们在光的刺激下表现为对抗的过程,即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三)视觉的一些现象:1.适应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适应。2.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3.马赫带:指人们在明暗变化的边界,常常在亮区看到一条更亮的光带,而在暗区看到一条更暗的线条。这就是马赫带现象。4.后像: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后,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它能保留一个短

32、暂时间。5.闪光融合现象后象可以使断续的刺激引起连续的感觉,但是断续的刺激必须达到一定的频率。刚刚能引起连续感觉的最小频率,叫临界闪光频率。这时产生的心理效应是闪光融合现象。6.视觉掩蔽:在某种时间条件下,当一个闪光出现在另一个闪光之后,这个闪光能影响到对前一个闪光的觉察,这种效应叫视觉掩蔽。7.视敏度是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医学上称之8.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兼有别种感觉的心理现象。最常见的是颜色感觉引起的联觉。(如红色让人感觉温暖,联觉联想)影响感受性变化的第三节:听觉一、听觉刺激二、听觉的生理机制(一)耳的构造和功能(二)听觉的传导机制和中枢机制三、人耳对声音频率的分析:1.

33、频率理论1886年由物理学家罗费尔得提出。这种理论认为,内耳的基底膜是和镫骨按相同频率运动的。振动的数量与声音的原有频率相适应。基底膜与镫骨的这种关系,类似于电话机的送话机和收话机的关系。这种理论也叫电话理论。频率理论难以解释人耳对声音频率的分析。人耳基底膜不能作每秒1000次以上的快速运动。这是和人耳能够接受1000Hz以上的声音不符合的。2共鸣理论赫尔姆霍茨提出的一种理论。在他看来,由于基底膜的横纤维长短不同,靠近蜗底较窄,靠近蜗顶较宽,因而就像一部竖琴的琴弦一样,能够对不同频率的声音产生共鸣。共鸣理论强调了基底膜的振动部对产生音调听觉的作用,因而也叫位置理论。3.行波理论冯.贝克西发展了

34、赫尔姆霍茨的共鸣向合理部分,提出了新的位置理论行波理论。贝克西认为,声波传到人耳,将引起整个基底膜的振动。振动从耳蜗底部开始,逐渐向蜗顶推进,振动的幅度也随着逐渐增高。振动运行到基底膜的某一部位,振幅达到最大值,然后停止前进而消失。随着外来声音频率的不同,基底膜最大振幅所在的部位也不同。声音频率低,最大振幅接近蜗顶;频率高,最大振幅接近蜗底(即镫骨处),从而实现了对不同频率的分析。4.神经齐射理论韦弗尔提出。认为:当声音频率低于400赫兹时,听神经个别纤维的发放频率是和声音的频率对应的,当声音频率提高,个别神经纤维无法单独对它作出反应,这种情况下,神经纤维将按齐射原则发生作用。但是,对于500

35、0赫兹以上的频率,神经齐射理论无法解释。声音超过5000Hz,位置理论是对频率进行编码的唯一基础.四、听觉基本现象:第四节其他感觉一、皮肤感觉二、嗅觉和味觉三、内部感觉思考题1什么叫色觉的对立过程理论,它和传统的色觉理论有什么联系和区别?2试说明明适应与暗适应的特点和机制3简述人耳对声音频率分析的几种理论.4.什么是神经特殊能量说?如何评价?参考书目:1.托马斯L.贝纳特著,旦明译(1983):感觉世界-感觉和知觉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张述祖、沈德立(1987):基础心理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3.张春兴(1994):现代心理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4.孟昭兰主编(1994):普通心

36、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5。黄希庭(1988):心理学实验指导。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四章知觉本章主要内容:知觉的一般概念知觉的特性空间知觉时间知觉与运动知觉错觉观察一、教学目标与要求使学生重点掌握知觉的一系列相关概念和术语,以及知觉的特性,了解各知觉种类的不同状况及其它们在人类生活工作中的实践意义。本章难点是涉及空间知觉和运动知觉的一些术语的理解,如运动视差、双眼视差以及错觉理论等。二、教材分析本章重点:知觉的一般概念、特性、时间知觉、错觉的相关知识并运用知觉的规律分析实际问题。2.本章难点:(1)似动知觉主要有下列几种形式(2)错觉理论三、教学手段和方法1.多媒体教学2。讲授法3.问题

37、讨论4.实例分析四、教学时数8学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节知觉的一般概念一、什么是知觉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在脑中的反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的过程。二、知觉理论:格式塔理论。认为知觉具有主动性和组织性;人总是尽可能用简单的方式去感知外界刺激,知觉遵循概略规律;知觉符合于神经系统的特征。知觉的推断理论。假定知觉经验是一个混合物,它一部分信息来自当前的感觉,大部分信息是从贮存的信息库中提取出来的。知觉可以预测外界刺激的性质,具有适应环境的功能。心理物理对应理论。认为知觉中完全不需要假设有推理过程参与,因为刺激已经相当完整和详细,足以产生知觉,知觉与刺激相对应。三、知觉中的数据驱动和

38、概念驱动理论1.数据驱动加工:即自下而上的加工,知觉直接依赖于感官的刺激物的特性,对这些特性的加工。2.概念驱动加工:即自下而上的加工,知觉系统不仅要加工外部输入的信息,而且要加工在头脑中已经存储的信息。四、感觉与知觉的主要区别与联系(一)联系1.同属于认知过程的感性阶段,其源泉是客观现实。2都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二)区别:1.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事物整体的反映。2.感觉的产生依赖于客观事物的物理属性,相同的刺激会引起相同的感觉。知觉不仅依赖于它的物理特性,还依赖于知觉者本身的特点。3.感觉是某个分析器活动的结果。知觉是多个分析器活动的结果。五、知觉类型1根据知觉时起主导

39、作用的感官的不同,可以把知觉分成:视知觉、听知觉、触知觉、嗅知觉、味知觉等等。2根据人脑所反映的事物特性可以把知觉分成:物体知觉与社会知觉第二节知觉的特性一、知觉的选择性(一)概念;知觉的选择性就是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选择出来的特征(二)影响知觉的选择性的因素从客观而言有1.对象与背景的差别性2.对象的活动性3.刺激物的新颖性4.刺激物的强度。从主观来看:1.知觉有无目的和任务2.个体知识经验的丰富程度3.个人需要和兴趣4.定势与情绪状态。二、知觉的整体性(一)概念:知觉的整体性就是指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有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二)格式塔心理学派总结出整体知觉的组织原

40、则有如下几条:1.接近因素。在时间或空间上接近部分容易形成一个整体。2.相似因素。在其他方面的特点相同的条件下,相似的部分容易被看作一个整体,3完整倾向因素。知觉印象随着环境情况而出现可能有的最完善的形式。4好图形因素。单纯的、规则的、左右对称的,容易被看是一个整体。5好的连续因素。组成一个连续平滑方向的部分容易被看成一个整体。6共同命运因素。向着相同方向变化倾向的部分容易被看是一个整体。7.定势因素。定势是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先前知觉的组织形式会对紧接着的知觉产生相同的影响。8.经验因素。(三)影响知觉整体性的因素1.知觉对象的特点.如接近、相似、闭合、连续等因素。2.对象各组成部分的强度关

41、系。3.知觉对象各部分之间的结构关系。4.知觉者本身的主观状态,其中最主要的是知识与经验。三、知觉的理解性(一)概念知觉的理解性就是指人们在对现时事物的知觉中,需要以过去的经验、知识为基础的理解,以便对知觉的对象作出最佳解释、说明。(二)影响知觉的理解性的因素1.知觉经验2.言语的指导作用3实践活动的任务(四)知觉的恒常性1概念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映象保持相对不变。2种类(1)大小恒常性(2)形状恒常性(3)亮度恒常性(4)颜色恒常性第三节空间知觉一、形状知觉(一)形状的特征分析(二)轮廓与图形图形可以定义为视野中的一个面积,它借助可见的轮廓而从其余部分分离出来。因此,在图形

42、中,轮廓代表了图形及其背景的一个分界面,它是在视野中邻近的成分出现明度或颜色的突然变化时出现的。(三)图形的组成1邻近性。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空间上彼此接近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2相似性。视野中相似的成分容易组成图形。3对称性,对称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4良好连续,具有良好连续的几条线段,容易组成图形。5共同命运。当其中某些成分按共同方向运动或变化时,就会把它们看成是一个图形6.封闭。视野中封闭的线段容易组成图形。7.线条方向。方向对图形组合有重要意义,方向相同难以分开;方向不同则容易分开。8简单性。视野中具有简单结构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二、大小知觉1.大小距离不变假设2.观察者的距离3.熟悉物体

43、的参照4.观察者身体姿势的变化三、深度知觉和距离知觉(一)肌肉线索(生理线索)1调节。它是指水晶体的形状(曲度)由于距离的改变而变化。2辐合。辐合是指眼睛随距离的改变而将视轴会聚到被注视的物体上。(二)单眼线索单眼线索是指用一只眼睛就能感受的深度线索。这些线索包括以下几种。1对象重叠(遮挡)。2.对象的相对大小3结构级差4空气透视5明亮和阴影6线条透视7运动视差(二)双眼线索-双眼视差人的两只眼睛相距约65毫米。当我们看立体物体的时候,两眼从不同的角度看这一物体,视线便有点差别:右眼看到右边多些,左眼看到左边多些。这样,两个视线落在两个视网膜的部位上便不完全相同,也不完全重合。这就是双眼视差。

44、第四节时间知觉与运动知觉一、时间知觉(一)什么叫时间知觉对客观事物和事件的连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就是时间知觉(二)时间知觉的各种依据1根据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2根据有机体各种节律性的活动。3借助计时工具。(三)影响时间知觉的各种因素1感觉通道的性质2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3情绪和态度也影响着对时间的估计。4.回忆影响时间估计。二、运动知觉(一)什么叫运动知觉(二)似动知觉似动,顾名思义就是似乎在动,其实并未真动。确切地说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移动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似动知觉主要有下列几种形式:1.动景运动.(PHI现象)实际上没有动的刺激物,在适当条件下却感知到它在运动。这种知觉现象称为动景运动(PHI现象)2.自主运动自主运动是由于人总认为看客体时眼睛是固定不动的。但眼睛却是不随意地运动着即使在注视时仍有微弱的颤动;眼动的信息的输入反而使人觉得亮点在运动。另一种观点认为,自主运动是视野中缺乏参照物之故,因为一旦视野里有某个参照物,自主运动即随之消失。看来,这两方面的原因都可能起作用。3.诱导运动在没有更多的参考标志的条件下,两个物体中的一个在运动,人可能把它们中的任何一个看成是运动的4.运动后效(瀑布效应)注视向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