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1课 鸦片战争知识点:一、 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1、鸦片走私(1)背景:鸦片战争爆发前,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危机四伏。西方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英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并不断向外进行殖民主义扩张,掠夺殖民地。当时英国向中国输入的商品严重滞销,而中国向英国输出的商品则销路旺盛。在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明显的出超地位。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2)危害: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白银大量外流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许多官员、士兵吸食鸦片,不但严重摧残了他们的体质,更导致政治腐败和军队战斗力削弱。(3)温馨提示: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
2、世界头号工业强国,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而四处扩张。英国曾打算用外交、贸易等手段来打开中国的大门,结果未能如愿,后来发现从事鸦片走私可以牟取暴利。(4)鸦片输入对中国造成的危害。经济白银外流,威胁清政府的财政政治官吏更加腐败军事军队战斗力削弱民众吸食者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摧残(5)思维延伸:请你谈谈青少年在“拒绝毒品,养成文明生活方式”方面应该怎样做。(1)拒绝毒品方面:要充分认识到毒品的危害并积极宣传。坚决不接触毒品。发现家人、朋友、同学有接触毒品行为的,要坚决制止。(2)养成文明生活方式方面:要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要勇于面对生活中的挑战,积极进取。要养成良好
3、的生活习惯。崇尚科学。积极服务社会,乐于助人。积极参加有益的集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2、林则徐虎门销烟(重点)(1)经过:1838年底,道光帝派力主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林则徐到广州后,派人明察暗访,缉拿烟贩。英、美等国商贩被迫陆续缴出鸦片110多万千克。在林则徐的主持下,1839年6月3日至25日,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2)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3)相关链接:1839年,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被誉为“中国禁毒第一人”。1987年6月12日至26日,联合国召开的麻醉品滥用和非法贩运问题部长级会议提出了“爱
4、生命,不吸毒”的口号,建议将每年的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二、 英国发动侵略战争1、原因: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伦敦,英国政府公然支持罪恶的毒品走私,发动侵华战争。2、开始: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3、过程。(1)英军封锁珠江口后,北上攻陷浙江定海,随后直趋天津,威胁清朝政府。道光帝惊慌失措,以“办理不善”为名,将林则徐革职查办,改派琦善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和英军谈判。在双方谈判过程中,英军于1841年初强占香港岛。消息传到北京,道光帝下诏对英作战。(2)英军进攻虎门炮台,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等战死,接着,英军占领广州城北的四方炮台。(3)1841年秋,英军再次北上,先后攻占厦门、定海、
5、宁波。(4)1842年,英军进犯长江门户吴淞。江南提督陈化成率众抵抗,力竭牺牲。英军攻占镇江。(5)1842年8月初,英军到达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向侵略者屈服。4、失败原因(1)清朝大多数统治者昏庸愚昧,对内敌视人民,对外妥协投降。(2)中国经济落后,旧式的刀、矛、弓箭、抬枪等武器抵挡不住英军新式的步枪和大炮,战争终以清朝的失败结束。(提示:(1)客观原因:英国综合国力强大。鸦片战争时,英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处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生产力发达,制度先进,军备优良,战争准备充分。(2)主观原因:清王朝的腐败落后。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弛,统治者战和不定等。(3)根本原因:
6、中国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无法抵挡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5、注意: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林则徐虎门销烟是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即使没有林则徐虎门销烟,这场战争也会爆发。三、 南京条约的签订1、中英南京条约(1)签订时间:1842年8月。(2)性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3)主要内容: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2、其他条约的签订(1)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虎门条约,从中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
7、房的权利。(2)1844年,清政府被迫与美国、法国分别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3、鸦片战争的影响: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4、相关链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含义。半殖民地:是相对于完全的殖民地而言的,它是在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的独立国家,而实际上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受外国殖民势力的控制。半封建:是相对于完全的封建社会而言的,它在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不断发展壮大。5、注意:鸦片战
8、争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开始由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知识拓展:“东方威尼斯”自清初以来,浙江舟山岛因邻近长江入海口,地处中国东部海岸线的中部而受到一些西方人的重视。一位英国人在考察舟山岛上的定海县(今定海区)后就认为,定海与欧洲的威尼斯非常相似,只不过是较小一点。所以,英国人早就试图在浙江舟山建立据点,借以打开长江流域的商品市场。从18世纪50年代起,东印度公司多次派船北上,失败后英国政府又多次派使团来华交涉,都没成功。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军曾两次占领舟山,建立军事据点,进行殖民统治。南京条约签订后,部分英国人甚至仍试图以香港岛换舟山。后来,英
9、军虽然撤出舟山,但仍将舟山等岛置于其“保护”之下。后来德国人、法国人都曾经想占据该岛,均因英国人的“保护”而作罢。舟山从此成为英国在长江流域谋取利益的重要据点。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知识点:一、 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1、 原因及借口: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英、法两国在俄、美两国的支持下,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2、 时间:1856年10月一1860年10月。3、 开始: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次年,英国和法国联合出兵,攻陷广州。4、 天津条约的签订: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攻
10、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通过这些条约,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随后,清政府在与英、法、美签订的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中,又被迫承认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5、 思维延伸:两次鸦片战争异同点相同点:A. 爆发原因: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B. 战争性质:都是列强挑起的侵略中国的非正义战争。C. 战争结果:都以清政府战败,同侵略者签订不平等条约而结束。D. 中方失败原因:都是中国封建制度的腐朽造成的。不同点:A. 侵略者:鸦片战争中只有英国侵略者,而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则以英法为主
11、凶、美俄为帮凶。B. 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程度: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C.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6、 如果没有“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会不会发生?答:仍然会发生。“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只是英法发动战争的借口,它们的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7、“亚罗号”是一般中国走私船,曾在香港注册,但已经过期。1856年10月,广东水师在黄埔搜捕了船上的几名海盗和涉嫌船员。英国驻广州领事硬说“亚罗号”是英国船,要求中国方面释放被捕人员,并谎称中国士兵扯落英国国旗,要求向英方赔
12、礼道歉。两广总督叶名琛为避免事态扩大,同意释放被捕人员,但拒绝道歉。这就是所谓的“亚罗号事件”。“马神甫”即马赖,法国天主教神甫。他从广州非法潜入广西西林县,为非作歹,1856年2月被当地官员逮捕处死。这就是所谓的“马神甫事件”,又称“西林教案”。二、 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1、火烧圆明园。(1)背景:天津条约并没有使侵略者满足。1860年,英、法两国借口换约受阻,再次出兵占领天津,进逼北京。咸丰帝让他的弟弟奕忻担任议和大臣,留守北京,自己逃往承德避暑山庄。(2)概况:1860年10月初,英法联军对北京西北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2、北京条约的签订:英法联军火
13、烧圆明园后,占领安定门,控制北京城。奕忻被迫与俄、英、法、美交换了天津条约批准书,并签订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在条约中,清政府除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外,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也大幅增加。3、近几年来,围绕着圆明园是否应该重建,争论很多。对此,你有何观点?并阐述你的理由。赞成重建:圆明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是“万园之园”。重建圆明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增强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有利。反对重建:遗址和残迹的历史意义是重建后的景观无法代替的,这段屈辱历史对中华民族有很大的意义和价值。保留遗迹,可以发挥其历史教育的功能,时刻提醒人们不忘历史教训,牢记“落后就要挨
14、打”的道理,这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4、谈谈你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感受。(1)火烧圆明园不仅是列强侵华的暴行,也是中华民族的耻辱。(2)火烧圆明园不仅给中华文明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3)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一个民族只有强大才不会被欺凌。5、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为适应形势的变化,清政府于1861年设立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它负责办理对外交涉以及通商、海关等事务,是清政府一个权力很大的中枢机构。三、 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1、 侵占中国土地数量: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
15、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2、 过程:时间不平等条约名称割占领土范围割占领土面积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千米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千米1860年1864年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多平方千米19世纪80年代中俄改订条约以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中国西北部7万多平方千米注意: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中英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史上割占领土最多的条约是中俄瑷珲条约。相关链接:明清之际,清军主力入关,东北边防空虚,沙俄侵略者乘机强占了雅克萨和尼布楚等地。康熙皇帝两次派兵打败沙俄侵略者。1
16、689年,中俄双方签订了尼布楚条约。步入近代以来,沙俄是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使中国丧失了更多领土,中国东北和西北边境安全受到威胁。3、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国、法国、美国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知识拓展: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姓叶赫那拉,满洲镶黄旗人。因生下咸丰帝的独子,也就是后来的同治帝,而获封贵妃。她有很强的权力欲,且略通文墨,曾代咸丰帝批答奏章。1861年咸丰帝在承德避暑山庄病死后,那拉氏借回京之机,与恭亲王奕诉发动政变,夺取清朝最高权力,从此开始了她对中国长达近半个
17、世纪的统治。“慈禧”是她被尊为皇太后以后给她上的徽号。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知识点:一、 洪秀全与金田起义1、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1) 背景: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随着剥削的加重,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农民的反抗斗争不断在各地发生。洪秀全在科举的道路上屡屡失败。(2) 创立: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并和同学冯云山前往广西传教。(3) 发展壮大:他们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在山区贫苦农民中发展会众两千多人,其中包括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骨干分子。2、 金田起义: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
18、义军称“太平军”。3、 永安封王:金田起义后不久,洪秀全称“天王”。攻克永安后,洪秀全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所封诸王均受东王节制。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4、 大平天国运动与以往的农民起义相比,有何新特点?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入民不但受本国封建政府的压迫,而且还受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太平天国运动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爆发的,因此它既要反对本国封建政府,又要反抗外国侵略。5、 金田起义的背景。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国困民穷。清政府又把军费开支及战争赔款转嫁到百姓身上,致使农民的负担进一步加重。加上两广地区天灾不断,百姓无
19、以为生,纷纷起来反抗。6、 金田起义爆发后,太平军势力迅速发展,给清朝地方政权以沉重打击。7、 洪秀全(1814-1864),广东花县人。农民家庭出身,做过乡村教师。多次到广州参加科举考试,都没有考中。1843年在广州从传教士手中得到一部布道小册子劝世良言。在该书的启示下,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会”,自称是上帝的次子,受命下凡来铲除妖魔,拯救百姓。他劝说同学冯云山和族弟洪仁玕率先加入。后来,洪秀全由于反对儒家的偶像崇拜而失去乡村教师的位置,遂外出传教,发展反清力量。二、 定都天京1、定都天京:1852年春,太平军从永安突围北上,先后围困桂林、长沙。攻克武昌,队伍发展至50万人。1853年春,太平
20、军放弃武昌,分水断两路,沿长江东下。1853年3月,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2、颁布天朝田亩制度(难点)(1)颁布: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2)内容: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3)目的: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个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4)评价: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有实行。3、北伐、西征。(1)开始时间:1853年。(2)目的:推翻清朝统治,巩固政权。(3)概况:北伐军曾逼近天津,最后全军覆没。西征战场则取得重大胜利。经过3年
21、多的征战,太平天国控制了从湖北武昌到江苏镇江的长江沿岸城镇,掌握了安徽、江西、湖北东部和江苏部分地区,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4、注意:太平军定都天京,标志着太平天国正式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5、相关链接:天朝田亩制度。天朝田亩制度是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的建国纲领。内容突出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它体现的是一种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绝对平均主义,是无法实现的空想。6、天朝田亩制度不能实现的原因是什么?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缺少稳定的社会环境,只是一种空想,根本无法实现。三、 天京陷落1、
22、天京事变(1)原因: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领导人开始享乐腐化,争权夺利。(2)经过:1856年秋,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意图篡位。结果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3)影响:太平军损失惨重,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2、资政新篇(难点)(1)为了改变不利局面,洪秀全封从香港来到天京的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洪仁写成资政新篇。(2)内容: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3)结果: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资政新篇未能付诸实践。(4)性质:中国近代第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3、陈玉成、李秀成协同抗敌(1)提拔新将领:天京事变后,
23、洪秀全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青年将领。(2)协同抗敌:陈玉成、李秀成等协同作战,先后取得浦口、三河大捷,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军事上的不利局面。1860年,曾国藩的湘军包围安庆。陈玉成和李秀成率部救援失败,安庆陷落。后来,陈玉成被俘就义。李秀成率太平军攻克杭州,进逼上海,遭到华尔率领的洋枪队和李鸿章率领的淮军的抵抗和反扑。4、天京保卫战(1)保卫天京:1862年,湘军围困天京。李秀成从浙江、上海回师救援。太平军与敌军激战40多天,最终未能解除湘军对天京的威胁。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湘军轰塌城墙,冲入城内。守城将士与敌人展开巷战,大部分战死,其余突围。(2)结果及影响:天京的陷落,标志着轰轰烈
24、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5、评价太平天国运动(1)性质: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2)失败原因: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3)影响:太平天国运动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6、曾国藩,湖南湘乡人,靠镇压太平天国发迹,不仅官居一品,而且以文人获封武侯,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等职。1853年回乡期间,他鉴于清朝军队腐朽不堪,遂以当地团练为基础,利用儒家思想和宗法关系,编练了一支带有极强私人性质的武
25、装湘军,因此成为近代军阀的鼻祖。1854年,湘军练成水陆两军,开赴湖南、湖北战场与太平军作战。太平军遇到了自金田起义以来最凶悍的敌人。7、相关链接:天京事变是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为争夺权势而发生的一次公开的分裂。东王杨秀清掌握大部分军政实权。1856年,他逼天王洪秀全封其为“万岁”。洪秀全密令韦昌辉和石达开对付杨秀清。先是韦昌辉杀了杨秀清,继而韦昌辉被处死。接着,由于洪秀全的猜忌,石达开率领精锐部队出走,1863年陷入清军包围,全军覆没。天京事变使太平军丧失了乘胜歼灭敌人的有利时机,是太平天国由盛到衰的转折点。8、思维延伸: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认识。(1)天朝田亩制度:革命性,
26、主张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空想性,绝对平分土地无法实现。落后性,把小农经济作为追求的理想化目标。(2)资政新篇:进步性,是中国第一个较为完整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空想性,未能反映农民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缺少实行的必要社会条件。9、思维延伸: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及启示。(1)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经济上,农民是分散的个体小生产者;政治上,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思想上,不能用科学的理论做指导;组织上,难以形成统一坚强的领导核心。战略上的失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2)启示:太平天国运动遭到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反映出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复杂性,更说明了中国人民反抗斗争的艰巨
27、性,也显示出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阶级和时代局限性。10、注意: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知识拓展:曾国藩与赵烈文预感清朝的危亡大平天国失败3年后,即1867年7月的一天晚上,时任两江总督的曾国藩忧心忡忡地对其幕僚赵烈文说:听北京来的人说,都门的形势很不好,经常有明火执使的抢劫案发生,而且街市上乞丐成群。民穷财尽,恐怕要出事。赵烈文回答说:现在国家统一已经很久了,以后势必会渐渐出现分裂。不过由于皇上一直很有权成,社会风气也没有大的变化;如果中央政府不先烂掉,就不会出现分崩离析的局面。据我估计,将来的结果必然是中央政府先垮台,然
28、后出现各自为政、分裂割据的局面。这种情况的到来,大概不会超过50年。历史真的被他言中了,40多年后,即1911年,伴随着武昌起义的枪炮声,清朝统治在各省独立的声浪中迅速土崩瓦解。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4课 洋务运动知识点:一、 洋务运动的兴起1、兴起背景。(1)洋务派出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2)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3)目的:维护清王朝的统治。2、代表人物: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诉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为代表。3、时间
29、: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4、口号:“自强”“求富”。5、李鸿章,安徽合肥人。曾仿照曾国藩的湘军组建淮军,靠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家。历任江苏巡抚、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等职务。19世纪60年代以后热心洋务,提出“外须和戎,内须变法”的主张。对外主持签订了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对内兴办了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等一系列军事和民用企业,创建了北洋海军。二、 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1、兴办近代军事工业。(1)开始时间:19世纪60年代。(2)口号:“自强”。(3)主要企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2、兴办教育:为了洋务的需要,洋务派兴办
30、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等。3、开办近代民用企业。(1)开始时间:19世纪70年代。(2)口号:“求富”。(3)目的:辅助军事工业。(4)重要企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4、思维延伸:洋务派从兴办军事工业转向民用企业的原因:适应各军工企业燃料、原料的需要。为了获取利润,即“求富”。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以来,逐渐意识到“自强”必须具有经济实力。外商暴利的刺激,“分洋商之利”。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为其提供了一定的社会条件。5、思维延伸:所谓近代化,就是在世界潮流的刺激下,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机,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31、、追求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过程。6、相关史事:洋务派办的军事工业,全是官办性质,不但不能自主经营,而且在管理方式上还存在官僚衙门的恶习。以福州船政局为例,局内人员的“薪水工食”竟占了全部经费的80%。它们的生产成本高,效率低下,管理水平远远低于国外的同类企业。在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中,这类问题也同样存在。7、相关史事:轮船招商局长期使用官款,发展迅速。该局成立时只有3艘轮船,1877年收购美国旗昌轮船公司以后,拥有轮船30多艘,形成一支实力较强的商船队。1873年至1893年,它获利白银600多万两,但大都归入李鸿章等人的私囊。三、 建立新式海陆军1、建立新式陆军(1)时间:从19世纪60年代起。
32、(2)方式:洋务派开始组建新式洋枪队,淘汰传统兵器,采用西式兵操练兵。(3)影响:使清朝军队的武器和战术逐渐发生变化。2、筹建新式海军(1)开始: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大规模进行近代海防建设,筹建新式海军。(2)形成规模:到19世纪80年代,初步建成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其中以北洋舰队规模最大。(3)设立专门机构:1885年,清政府成立海军衙门统一协调指挥。3、洋务运动的评价(难点)(1)历史地位: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2)作用: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企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
33、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3)结果: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4、北洋水师,亦称北洋舰队,是中国清朝后期建立的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同时也是清朝政府建立的海军中实力最强和规模最大的一支。北洋舰队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全军覆没,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5、思维延伸: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外因:列强不希望中国富强,不会让中国掌握真正的先进技术。内因:洋务派兴办洋务的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他们只重视“练兵制器”,不改革封建制度,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是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洋务企业在经营管理上也存在着许多弊端。6、洋务运
34、动仅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不能使中国富强。洋务派所谓“自强”“求富”的真实目的,只是维护日趋落后的清王朝,这是背离历史发展趋势的,注定它必然失败的命运。洋务运动后,清朝依旧屡战屡败,中国依旧贫穷落后。所以,洋务运动并没有也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知识拓展:京师同文馆京师同文馆是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奕诉考虑到,由于中国和外国的“语言不通,文字难辨”,急需培养外语入才,为此,要求设立同文馆。1862年,同文馆正式成立,选拔14岁以下的八旗子弟进馆学习,后又扩招满汉学员。课程初设英、法、俄文,后增添算学、天文等。同文馆对于培养翻译人才和传播西学,起了一定的作用。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澜知识
35、点:一、 甲午中日战争1、背景:(1)日本既定政策:日本对朝鲜觊觎已久,征服朝鲜是日本企图实现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重要步骤。(2)朝鲜东学党起义: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应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派兵帮助镇压。日本也乘机出兵朝鲜。东学党起义平息后,日本继续增兵朝鲜,蓄意挑起战争。2、战争爆发。1894年7月,日军进攻驻守朝鲜的中国军队,并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3、战争名称的由来。1894年是农历甲午年,这场战争被称为“甲午中日战争”。4.重要战役。(1)平壤战役:1894年9月,日军分多路围攻平壤。中国守军奋起反击,清军将领左宝贵中炮牺牲。统帅叶志超弃城逃跑
36、,平壤陷落。(2)黄海海战:时间:1894年9月。交战双方:清政府的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地点:黄海海面。经过:北洋舰队将士在战斗中奋勇杀敌,重创日舰。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在舰身严重受损、弹药将尽之际,下令开足马力,冲向日舰吉野号,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不幸被敌人炮弹击中,200余名将士壮烈殉国。结果:此次海战,北洋舰队损失较大,但主力尚存。可惜战后李鸿章命令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不许出海迎敌,日军趁机夺取了制海权。(3)辽东半岛之战。辽东半岛之战:黄海海战之后,日军分两路入侵中国。一路渡鸭绿江,占领九连城等地,直逼辽阳。另一路从辽东半岛登陆,直取大连、旅顺。大连守将不战而逃,旅顺守将大多庸懦畏敌,
37、只有徐邦道孤军迎敌,血战四天,终因寡不敌众而战败。旅顺大屠杀:日军占领旅顺后,连续进行了四天大屠杀,杀害了两万多中国人,犯下令人发指的罪行。(4)威海卫战役。1895年初,日本陆海军进攻山东威海卫,北洋舰队陷入绝境。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严词拒绝了日本联合舰队司令的劝降。在援兵无望的情况下,丁汝昌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4、 思维延伸: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开始对外扩张。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长期以来推行对外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是蓄谋已久的。5、 黄海海战后,中日双方互有损伤,但北洋舰队主力尚存,还可一战。然而李鸿章却命令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拱手将黄海的制海权让给了日本,致使日本
38、步步进逼。6、 思维延伸: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原因。(1)主观原因:清政府政治腐败,经济落后。清政府战和不定,贻误战机,妥协退让,致使中国在战争中被动挨打,一败再败。(2)客观原因:日本侵略中国早有预谋,准备充分。(3)根本原因: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抵抗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7、 结合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海战的历史,说说加强海洋防卫的重要性。近代中国海防松弛,海军落后,有海无防,被动挨打,屡战屡败。所以我们要加强海洋防卫。8、 左宝贵,山东费县人,回族。甲午中日版争爆发后,奉命率部进援朝鲜。平壤战役打响后,负责防守城北玄武门一线,带病登城指挥。当部将劝他摘下红缨帽,脱掉黄马褂,以免引起敌人注意
39、时,他却坚定地说:我之所以穿朝服,就是想让士卒们知道我还在,这样他们就会同敌人血战到底。9、 邓世昌,广东番禺人。福州船政学堂首届毕业生,后调赴北洋舰队,任致远舰管带。平时钻研海军战术,严格训练。1894年,在黄海海战中与同舰官兵壮烈殉国。二、 马关条约的签订1、时间、地点:1895年春;日本马关。2、主要内容:(1)割地: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2)赔款: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3)开放商埠: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4)开设工厂: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3、影响: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40、。4、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它的签订标志着列强对中国的殖民掠夺进一步升级,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三、 瓜分中国狂澜1、三国干涉还辽。(1)三国干涉还辽:马关条约签订后,沙俄联合法国、德国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则向中国索取了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2)危害:列强以此为契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国别强租海湾及地区“势力范围”德国胶州岛山东沙俄旅顺和大连长城以北及新疆法国广州湾广东、广西和云南英国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地区和附近岛屿,威海卫长江流域日本-福建2、美国“门户开放”政策(1)提出:列
41、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时,美国正忙于和西班牙争夺殖民地,无暇东顾。后来,它见各国“势力范围”划定,便于1899年向英、俄、德、日、意、法六国提出“门户开放”的照会。(2)内容: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同时要求在各国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3)结果:这个照会得到各国的同意。(4)实质:“门户开放”政策反映出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5)注意:3000万两白银的“赎辽费”是以牺牲中国人民的利益来满足日本的需要,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知识拓展:台湾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1895年清政府割让台湾后,在内乏饷械、外无援兵的情况下,不甘作亡国奴的台湾人民
42、和部分留台清军,对日本的占领进行了顽强抵抗。战斗从1895年6月开始,到10月台南陷落为止,历时5个月。台湾军民与日军进行了大小100余次战斗,抗击日本3个近代化师团和1支海军舰队,先后打死打伤日军3.2万多人。日本近卫师团有一半被消灭。民军和留台清军除少数人生还外,大部分战死。这在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史上极为壮烈,值得后人永远纪念。第6课 戊戌变法知识点:一、 康有为与公车上书1、 公车上书。(1) 背景: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群情激愤。(2) 领导人:康有为、梁启超等。(3) 上书皇帝:光绪帝。(4) 要求:拒和、迁都、变法。(5) 结果:这次上书并没有上达光绪帝。(6)
43、 影响: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2、 维新派的主要活动。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1) 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文字议论新颖,通俗易懂,风靡海内。(2) 严复等主持的国闻报,以“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图强,成为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3、 相关链接:“公车”最初是指汉代以公家车马送应举之人赴京,后来“公车”成为举人入京应试的代称。4、 注意:公车上书虽成功,但影响很大。它打破了长期以来清朝黑暗统治下政治舆论沉闷的局面,推动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发展。5、 上述学会
44、和报刊主要宣传了什么观点?产生了什么影响?观点:主要宣传维新变法,介绍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影响:扩大了变法的社会影响,对推动维新运动起了很大的作用,使以救亡图存为目的的维新运动在全国迅速展开,增强了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政治觉悟。6、 康有为,广东南海人。自幼熟读经史,有志圣贤之学。20多岁时到香港和上海的两次游历,使他对西方资本主义治理下的社会有了亲身感受。此后,他广泛阅读了当时能够搜集到的西学书籍、报刊,钻研西学知识。1888年,他第一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图强,遭到顽固派的阻挠。后来,他回到广州万木草堂讲学、著书,宣传变法思想,培养维新人才。学生有梁启超等。7、 维新运动期间各地重要学会名称
45、地点强学会北京上海强学会上海南学会长沙农学会广州兴儒会瑞安励学斋西安蜀学会成都8、 戊戌变法:君主立宪制 辛亥革命:民主共和制二、 百日维新1、背景。(1)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2)康有为上书光绪帝,痛陈时局的危险和变法的紧迫性,呼呼变法救国。(3)在康有为等维新派的推动下,光绪帝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决心变法。2、戊戌变法。(1)时间:1898年6月至9月。(2)开始: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3)名称来历:1898年是农历戊戌年,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4)主要内容及其影响项目主要内容影响政治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有利于维
46、新人士参与政治,打击了封建官僚,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文化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有利于西方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军事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有利于加强军队战斗力,抵抗外来侵略3、戊戌政变。(1)原因: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他们掌有实权,阻挠和破坏变法法令的贯彻。(2)过程: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康有为、梁启超先后出逃。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捕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4、百日维新: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又被称为“百日维新”。5、意义: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6、注意: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这与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是不同的。7、思维延伸: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意义是什么?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维新派试图在政治上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在经济上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它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情况下,维新派以专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希望通过改革,使中国摆脱列强的侵略,这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