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整理(人民版)(2).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4309918 上传时间:2024-09-0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39.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整理(人民版)(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整理(人民版)(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整理(人民版)(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整理(人民版)(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整理(人民版)(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节、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巩固西周统治。2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和先朝旧贵族。3诸侯的权利和义务: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4影响:(1)积极:西周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区域,有利 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2)消极:但后来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二、西周的宗法制1实质: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2目的:保证王权稳定,巩固西周统治。3内容: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为天下的大宗。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

2、地位,他们对于天子为小宗,在本国则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从卿大夫到士,也形成同样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因此由血缘关系亲疏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样的宗法等级4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5影响:维护了西周政治稳定。保证了贵族的特权。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6、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分封制是宗法制政治上的体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它强化维系了分封制,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三、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宗法制)2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分封制)3.神权和王权的结合。(商代:铜鼎和甲骨文)第二

3、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背景:秦朝的统一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了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二、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过程1、皇帝制度:(1)皇帝称呼由来:秦始皇自以为功德超过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使用“皇帝”称号,确立了“皇帝”制度。(2)特点:皇帝天下独尊,皇权至高无上,皇位世袭。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度确立:(1)三公的职责: 丞相:协助皇帝助理万机;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系统。(2)九卿职责:了解即可。(3)特点:三公之间分工明确,互相牵制,大权最后集

4、中在皇帝手中。(4)作用:军国大权完全操纵在皇帝一人之物,形成一套以皇权为中心的行政体制。3、地方:全面推行郡县制(1)背景:秦统一中国;吸取西周分封制弊端。(2)内容:“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等职官,分掌行政、兵事、监察职责;“县”隶属于“郡”。(3)特点: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调动任命,不得世袭,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与分封制的最大不同)(4)影响: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巩固国家统一,加强了中央集权。(5)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区别: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以血缘关系为基础;郡县制是按地域划分的。

5、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官位不世袭,官员只有俸禄没有封地。诸侯国的独立性很大,容易发展成割据势力;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4.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建立起从中央(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到地方(郡县制)金字塔般的统治机构,标志着封建中央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最高统治权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三、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影响:(1)对秦的影响:政治上:维护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有利于政治的巩固和政局的稳定。但是秦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经济上: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国家的统一和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上:有利于国家的

6、统一思想文化上:实行思想文化专制(如“焚书”、“坑儒”和“挟书律”),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2)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第三节、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一 、中央政治制度的演进:君权与相权1、西汉:中外朝制度汉武帝时期为削弱相权频繁更换丞相;同进破格选用人才,设立“中朝”(“内朝”),对抗“外朝”, “中朝”具有决策权。(拓展:中朝:针对“外朝”而言,指由皇帝的亲信左右、侍中、尚书等组成的参谋、决策机构。外朝是指由丞相、御史大夫为首的外朝官组成的官僚机构。)2、唐代:三省六部制(1)职能:中

7、书省(负责草拟文件)门下省(负责审批文件)尚书省(负责执行)(2)作用: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从而加强了君权。三省分工明确又相互制约,提高了行政效率。3、宋朝:为分散相权,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设枢密院掌管军事;设三司掌管财政。二、地方政治制度的演进1、西汉郡国并行制(1)目的:巩固汉初的统治.(2)原因:错误吸取秦亡教训;巩固统治。(3)内容:西汉初年,刘邦推行郡县制同时,又大封同姓诸侯王,实行郡国并行制.(4)影响:随着诸侯王势力不断增强,形成分裂势力,威胁中央集权。(5)解决:汉武帝为强化皇权,巩固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最终解决了地方分裂势力。2、元代行省制度(1)原因

8、:元朝的统一,统一后幅员辽阔的疆域需要行之有效的管理。(2)内容: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作为中书省 的派出机构,行省之下设 路、府、州、县。(3)行省与中央的关系:行省成为最高地方行政区的名称,行使权力时受中央的节制。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为保证行省官员尽职尽责,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同时采取省官互迁等形式加以控制。(4)意义行省的设置,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行省制度是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三、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进(1)世官制:时间:先秦时期 范围:

9、将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内,属于贵族政治。(2)察举制:时间:汉代 含义:由官吏察访合适人才,向中央推荐予以任用。(汉武帝令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建立起人才选拔制度。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主要途径。)(依据:品德和才学)评价:虽然相对世官制有进步,但是无论从考选的对象和内容,还是从考选的方式和程序来看,都体现出封闭的特征。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权操于上,百姓不得参与,民意无从体现(3)九品中正制:时间:魏晋南北朝。含义:由世家大族担任的中正官分九等评定人才(依据:门第)。(4)科举制:选拔人才方式:考试(依据:考试成绩)。过程:形成于隋朝。隋文帝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

10、形成。完善于唐朝。评价:进步性:打破了世家大族的垄断,保证了行政人员来源,提高了行政效率,形成了重学风气,体现了公平公正弊端:考试内容不出儒学经义,特别是明清八股取士,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知识拓展】1、 从汉朝到元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特点(1)在中央行政制度上,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史实:汉武帝设立“中朝”,实际削弱了丞相权力。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后凡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其他官员也等同于宰相,实际上分散了相权。宋朝曾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相以分割相权。(2)在地方行政制度上,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控制日益加强。史实:西汉初地方实

11、行郡国并行制,后逐步削弱王国势力,解除诸侯王军政大权;汉武帝后期分全国为13作为监察区,设刺史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元朝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使权力受中央的节制(民政、军政、税收);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同时采取省官互迁等形式加以控制。(3)此外监察制度和选官制度的发展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起了促进作用。第四节、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一、明朝废丞相设内阁1、废丞相(1)原因:明太祖朱元璋鉴于历史上丞相“专权乱政”,妨碍皇帝行使权力的教训。(2)影响:加强君主专制,但皇帝政务繁多。2、设内阁(1)原因:废丞相后,皇帝政务繁多。(2)创立:明成祖永乐帝设立内

12、阁。(3)性质: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无决策权)(4)评价:内阁不是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备皇帝顾问的内侍机构。 内阁大学士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对皇帝起到制约作用。拓展:1、【宰相制与内阁制比较】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权,地位十分巩固; 内阁,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无决策权,升降由皇帝决定,对皇权起不到制约作用2、【比较明朝的内阁制度与西方近代的内阁制度】:明朝的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它加强君主的绝对权力,保证君主对全国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l西方近代的内阁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产物,有助于防止专制独裁。二、清朝军机处的设立1时间

13、:清雍正年间2、直接目的: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根本目的:加强君主专制。3、职能演变:由最初的单纯处理军事逐步扩大到其他政务,成为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4、特点:军机大臣均由钦定,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军政大权集中于皇帝之手;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有官无吏,办事效率较高;政治决策封闭性特征明显。5、作用: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三、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1、积极: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2、消极:但妨碍了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3、控制了思想文化,阻碍了中国

14、科学技术发展。专题二 近代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第一节、列强的入侵与民族危机一、列强打开中国国门的原因工业革命的进行,西方 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急需开辟更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根本原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导致内部危机严重(为列强入侵提供可能性)二、列强侵华过程战争国家时间条约战争对中国影响鸦片战争英1840-1842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1856-1860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半殖民地半封建化 程度 加深。甲午中日战争日本1894-1895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德、奥、美、法、英、意、日、俄1900-1901辛丑

15、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内容:割地:割 香港岛 给英国。 赔款: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通商口岸: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协定关税: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其中最能体现英国发动战争目的(商品输出)的条款为第、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因为自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第二次鸦片战争(见表格)3、甲午中日战争(1)中日马关条约内容:割地:割辽东半岛(后因俄国等干涉未能得逞)、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防大。赔款: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埠:开放沙市、重庆、

16、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其中最能体现这一时期列强侵华目的(资本输出)的条款为:第条。4、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辛丑条约内容:赔款:向侵华各国赔款白银4.5两,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两。划定使馆界: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拆除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辛丑条约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条约内容中的第条。)三、国门洞开的影响:使中国从一个原本主权独立的国家逐步沦为受外国支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第二节、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三元里抗

17、英斗争(1)概况:1841年5月鸦片战争中的广州,三元里人民自发组织抵抗英国侵略。(2)意义:三元里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侮的爱国精神。二、黄海海战(1)黄海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的一次决战,爆发时间:1894年9月(2)清军爱国将领:海军提督丁汝昌、“定远”管带刘步蟾、“致远”管带邓世昌、“经远”管带林永升,“靖远”管带叶祖珪 (3)结果:北洋水师主力尚存,北洋大臣李鸿章命令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避战保船”,从而失去了黄海海域的制海权,最终在威海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三、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1)起因:1895

18、年,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2)概况:1895年5月,在邱逢甲、徐骧领导下组成义军,与刘永福领导的黑旗军并肩作战,痛击日军,10月,台湾全部沦陷。(3)意义:台湾军民的抗日沉重打击了日军,此后,台湾人民争取回归的斗争从未停止过。四、义和团运动(1)背景: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史实: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日益高涨。由民间组织义和团发动的反帝爱国运动,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到1900年春夏间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借口镇压义和团,联合发动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在

19、廊坊附近遭到义和团和清军爱国官兵的顽强阻击,被迫退回天津。天津的义和团和清军爱国官兵也英勇打击侵略者。(3)结果: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下失败(4)功绩:义和团战士英勇斗争,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阴谋的实现。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中国军民抗御外辱,坚决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第三节、伟大的抗日战争一、日军侵华的罪行1、发动战争屠杀中国人民(1)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本为了转嫁经济危机发动炮轰中国东北军驻地,攻占沈阳。不到半年,东北三省沦陷。标志日本局部侵华战争、中国局部抗战开始。 (2)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西南的宛

20、平城卢沟桥挑起事端,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史称“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日军全面侵华战争、全国性的抗战由此开始。(3)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日军在南京进行了为期6周的南京大屠杀,30万同胞被害。2、违反国际法,进行细菌战、毒气战。(如七三一部队)3、疯狂迫害占领区人民,推行“以华制华”的政策,利用汉奸,扶植傀儡政权。实行殖民统治,进行经济掠夺,推行奴化教育和愚民政策。(目的是消磨、摧残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和反抗)二、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原因:日本大举侵华,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2)建立标志: 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

21、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3)作用: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使抗战赢得了最后的胜利。2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初期阶段:淞沪会战:1937年8-10月。国民党正面战场的第一场会战, 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太原会战:平型关战役(中共八路军)取得胜利,是抗战以来的首次胜利徐州会战: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相持阶段:枣宜会战中张自忠捐躯、1942年初中国远征军抗日。3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1)1937年8月洛川会议:中共中央制定了全面抗战的路线,会后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

22、战争。(2)成立陕甘宁边区政府 首府延安,陕甘宁边区成为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3)百团大战:1940年8月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进行了百团大战。敌后战场发展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三、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历史地位1、胜利:1945年8月15日本政府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 正式签署投降书。 10月25日台湾光复。抗日战争终于取得伟大胜利。2、原因:建立了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主要原因)中共在敌后坚持抗战,使敌后战场发展为抗日的主战场。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的抗战,消耗了敌人的大量有生力量。中国的抗战得到了爱国华侨的世界人民的大力支援,对抗战的胜利起了积

23、极作用。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支持。3、历史地位:(重点掌握)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是中国人民反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为新民民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提高。(是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重新振兴的转折点)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一节、太平天国运动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1、背景(1)清政府的沉重捐税和地主的土地兼并与盘剥,导致阶级矛盾尖锐。(2)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3)自然灾害严重(4)洪秀全受西方基督教的影响,将基督

24、教与中国民间宗教相结合创立拜上帝教组织。 2、过程(1)金田起义:1851年初,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今田村率众起义,起义军称“太平军”,建国号“太平天国”,不久,洪秀全称“天王”。(2)永安建制:1851年9月,太平军攻占永安后,分封诸王,并由东王节制诸王,标志初步奠定了太平天国政权的基础(3)定都天京: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都与此,标志着太平天国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4)军事全盛:1853年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进行了北伐、西征和天京突围三次战役。进入了军事的全盛时期。(5)天京事变:1856年天京事变标志着太平天国由盛转衰。(6)天京陷落:1864年天京陷落标志着太

25、平天国失败。二、太平天国的施政纲领(重点掌握)1、天朝田亩制度(1853 年) (1)内容:土地分配: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分配方式: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产品分配:方法: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原则:“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2)核心思想绝对平均主义。(3)目的:建立“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4)评价:革命性:天朝田亩制度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空想性:a、平分土地的方法,并不切合实际。要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平均一切社会财富,以求人人平等,是农民平均

26、主义的空想。 b、客观上由于战乱的形势,也使天朝田亩制度缺乏实施的稳定环境。2、资政新篇 背景:1859年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走向衰落。 目的:振兴太平天国 内容: 主张向西方学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中国第一个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政治:中央集权、广开言路经济:发展工商业、准许私人办厂外交:中外自由通商、平等往来文教:兴办学馆、医院、福利机构评价:先进性: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一个改革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局限性:a 是洪仁玕个人经历的产物,不切和中国实际,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b 没有解

27、决农民的土地问题c 当时处于战争环境,未能真正推行。三、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1)失败的标志:1864年6月,天京陷落。(2)失败的原因:主观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没有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提出的纲领也不切合实际)(根原)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3)意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狠狠打击了外国侵略者;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一个改革方案资政新篇(4)教训: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说明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第二节、辛亥革命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19世纪末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在辛丑条约签订后,已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

28、工具。二、过程1、酝酿:(1)兴中会成立:1894年11月,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华侨中建立起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2)同盟会成立:1905年兴中会等骨干在日本东京召开同盟会成立大会。选举孙中山为总理,创办机关报民报。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是核心),平均地权。意义:中国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2、爆发:武昌起义成功原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不断传播、革命派武装起义对革命形势的推动、文学社和共进会的长期工作、湖北新军的革命首创精神、资产阶级立宪派和人民群众的配合爆发:1911年10月10日发动起义,成立

29、湖北军政府,推举黎元洪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影响:十几个省区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三、成果1、中华民国的成立 1912.1.1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定都南京。采用五色旗为国旗,改用公历 ,以中华民国纪年,1912 年民国元年。2、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内容: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主权在民原则)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权选举临时大总统、弹劾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司法权由法院独立行使。)实行责任内阁制。(如国务员“辅助临时大总统,负其

30、责任”。目的是为防止袁世凯个人专权)性质: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意义:这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四、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1、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在中国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3、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提高了人民的参政议政意识,民主共和深入人心。4、辛亥革命颁布的一系列法令措施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所以

31、说,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思维拓展】辛亥革命成功的依据是: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和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辛亥革命失败的依据是: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教训: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革命要想取得成功必须有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必须有坚强正确的革命政党;必须联合广大的农民,解决土地问题;必须建立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第三节、新民主主义革命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收回国家主权的正当要求遭无理拒绝。(中国外交的失败)2、过程:(1)初期:1919.5.46月初,运动中

32、心北京,主力学生,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2)后期:1919.6初开始,中心上海,主力工人。3、初步成果: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亲日卖国贼的职务,中国外交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4、意义:(1)性质:五四运动是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2)影响: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中国共产党“一大”(1)召开:1921.7.23在上海召开。(2)主要内容:大会规定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会议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意义:标志着中国

33、共产党的诞生。2、中国共产党“二大”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1)制定时间:19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2)主要内容: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3)意义:制定了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一)国民大革命(1924-1927)1、兴起:国共合作(1)合作的条件:第一次工人运动遭受严重挫折,中共认识到建立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之后,孙中山深感人民力量的伟大,决定“以俄为师”。(2)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方式:党内合作国共合作

34、的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3)意义: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展开。2、高潮:北伐战争 (1)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2)过程:1926年国民政府决定北伐,在各地工农群众的支持下,北伐军连克武昌、九江、南昌,1927年初,直捣南京、上海,北伐战争取得巨大胜利。(3)意义:革命势力由珠江流域推进到长江流域,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工农运动发展迅速,提高了广大群众的觉悟。3、失败: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七一五反革命政变(1)标志: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分别制造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2)原因:国民党(客观):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共产党(主观)

35、:年幼的中国共产党犯了右侧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3)国民革命的教训: 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武装,进行武装斗争。4、意义: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 的侵略势力。(二)“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1、背景(1)南昌起义:时间:1927年8月1日; 领导人: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意义:打响了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宣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诞生。(2)八七会议:内容: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发动武装起义。2、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1927年10

36、月,毛泽东率领工农红军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3、实践(内容)(1)土地革命:在根据地开展打土壕、分田地的土地革命。(2)政权建设:1931年10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江西瑞金成立。(3)武装斗争:开展游击战争。 4、发展:到1930年全国建立起十几块革命根据地。5、红军长征:(1)原因:直接: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根本:“左”倾错误的发展。(2)开始: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3)结束: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6、遵义会议:(1)时间:1935年1月(2)内容:会议结束了王

37、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3)意义: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矛盾和分歧。这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三)抗日战争 在中共的积极倡导下,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中华民族取得的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四)解放战争1、战略反攻: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序幕2、战略决战:1948年底至1949年初,人民解放军连续发动辽沈、淮海、平津

38、三大战役,基本消灭国民党主力,为解放全国奠定了基础。3、渡江战役: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解放 南京,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取得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标志: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意义:(1)它结束了数千年来中国社会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奴役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当家作主,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2)它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起一个独立、民主、富强的新民主主义国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方向。(3)它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一方面有力地推动了世界

39、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另一方面也增强了世界和平的力量。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经验表明:由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一节、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政治建设的前提1历史条件:军事上: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政治上:国民党反动统治被推翻;思想上:七届二中全会召开,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发表。2筹备:新政协的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时间:1949年9月 地点:北平(2)主要任务:筹建新中国(3)内容:通过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规定新中国为新

40、民主主义国家;规定国旗、国歌、首都;选举产生新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3成立:1949年10月1日4意义: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为国家政治建设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 二、建国初期三大政治制度的确立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1)主要任务和内容:制定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内容: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工人阶级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国家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实行民主集中制);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宪法特点: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宪法性质意义:1954年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

41、型的宪法,确立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2)意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建立起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与发展。(1)过程:初步建立:1949年举行的政治协商会议成功召开,初步建立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 1954年宪法明确规定政协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形式继续存在。发展到新阶段: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标志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到一个新阶段。(2)性质: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存在。(3)职能改变:1949-1

42、954年:代行全国人大职权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其主要职能: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参政议政。(4)调动民主人士的参政议政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1)含义: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按照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2)背景:以汉族为主体,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3)确立:初步建立: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正式确立: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确立为基本政治制度。(4)主要自治区:内蒙古(1947年)

43、、新疆、广西、宁夏、西藏(1965年)。(5)意义: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第二节、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一、“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政治制度的破坏的表现:革命委员会集党、政、军、立法、司法大权于一身,是国家政治体制建设的一次重大倒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严重破坏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摧残。2、教训:必须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完善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制度,深入持久地进行民主法制教育。二、新时期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成就1、完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1)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44、、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2)1980年,邓小平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强调解决党和国家政治体制中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体现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3)1982年,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社会建设时期比较完善的宪法。成为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2、逐步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1)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的历史任务。(2)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正式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3、法律体系不断完善,一个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4、不断完善地方基层民主。第三节、“一国

45、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实践一、“一国两制” 构想(理论)的形成过程(1)形成过程: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了争取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并建议两岸实行通航、通邮、通商和探亲旅游。1981年叶剑英发表九条声明:阐明了统一后 的基本政策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并做了全面阐述。确立: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阐述了“一国两制”这一伟大构想,获得大会通过。“一国两制”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国家基本政策。(2)含义: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3)意义:是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在尊重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大胆的、创造性的战略构想,是邓小平理论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二、“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香港和澳门的回归(1)香港:中英会谈(1983年) 联合声明(1984年)胜利回归(1997年7月1日)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