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精细化整理知识分享.doc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3697506 上传时间:2024-07-14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精细化整理知识分享.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精细化整理知识分享.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精细化整理知识分享.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精细化整理知识分享.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精细化整理知识分享.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精细化整理精品文档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精细化整理专题 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 P6 (1)含义: 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子弟、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的制度。(2)受封者义务权利:义务:定期朝见和贡献财物 提贡军赋和力役,随从作战权利: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独立管辖领地上的人民、征收租赋、设置军队,内政基本自主2.西周宗法制 P6-7(1)含义 宗法制按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2)内容 以嫡长子继承制为原则, 确定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 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由宗法关系决定的等级3.中国早期政治制

2、度的特点: P4课前提示二(1)神权与王权的结合。(2)以血源关系为纽带形成的国家政治结构;(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4.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P8(1)首创皇帝制度,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称号:始皇帝,自称“朕”,命为“制”,令为“诏”,印称“玺” (皇帝独尊)总揽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中央和地方重要官员都由皇帝任免(皇权至上) 皇位终身且世袭 (皇位世袭)(2)中央机构:实行三公诸卿制。三公: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御史大夫: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 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全国军事。诸卿:丞相之下,分管各项具体政务,是中央政府职能部门

3、特点:特点: 分工明确,家国同治,皇帝总揽,公卿朝议,减少失误(3)地方机构:全面推行郡县制。最高地方行政机构:郡 长官有郡守郡尉郡监(或监御史)等郡的下级机构:县 道基层:设计乡、里(行政)、亭(治安、公文传递)等(4)特点:郡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皆由中央调动任免,不得世袭;以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5.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影响:(1)当时积极作用: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使秦朝国力增强,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起了重要作用。(2)当时消极作用: 方便秦朝统治者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人民起义和秦的速亡。(2)后世影响

4、:为历代封建王朝沿用和不断发展,奠定了我国两千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6.汉到元君相权关系的演变:P14-15(1)汉初:丞相有相当大权力;(2)汉武帝设置中朝(或叫内朝)参与决策机要,削弱丞相等外朝权力;(3)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丞相;后来参加政事堂会议官员都位同丞相。(4)宋代: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分理行政、军事、财政,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等分割相权。演变原因:防范宰相专权加强统治提高行政效率减轻宰相政务负担,弥补才干不足7.汉到元监察制度演变: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唐代御史台宋代提点刑狱司等,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腐败。8.选官制度的变化:P14-15先秦世官制、汉

5、朝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科举制评价:打破士族垄断、引入士人从政、提高行政效率、追求公平公正、形成重学风气;(消极)偏考儒家经义,扼杀创新精神等9.汉到元地方行政的变化:P16汉朝郡国并行制,后来州郡县制;唐朝道州县制;宋朝路州县制;元朝行省制:(1)划分:10行省、腹里、宣政院;路府州县 (2)职权:民事报中书省,军务报枢密院无改税调军权 定期觐见述职 (3)影响:后世沿用,加强了中央集权10.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1)千年发展,从未中断;源流分明,沿革清晰(2)以君权为中心,高度集中权力人神关系上,君权至上,神权服务于君权君臣关系上,宣扬君令臣从,臣效死忠,下级依附上司

6、,全国服从于君主权力配置上,全面垄断立法司法行政监察财政军事文教等大权(3)人治高于法治 4.完备性、周密性和成熟性(4)宗法关系残余的长期影响(5)儒家经典长期成为理论基础和政策依据(6)通过礼制形成严密等级制度,使官民对立严重另一说:相权和地方权力不断削弱,地方服从中央,百官听命皇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加强11.明朝内阁制的设置:P17(1)背景: 明太祖废除丞相,直辖六部,亲理的政务繁多。(2)形成过程: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帮助处理政务明成祖朱棣选拔翰林院官员为殿阁大学士,入值宫内的文渊阁, 随侍皇帝,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制产生。后来地位提升:大学士取得替皇帝起

7、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位居六部之上。主持阁务的首辅更是权压众臣。(3)性质和局限: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阁臣的升降、职权的大小由皇帝决定票拟是否被采纳取决于皇帝的批红。12.清朝军机处的设立 P18雍正帝挑选满汉亲信官员入宫内军机房(处)值班,辅助皇帝处理政务(1)起因:为用兵西北,防止泄露军事机密。(2)职能转变:由帮办军务,到总揽军国大事(3)特点:简: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有官无吏 速:办事效率高 密:保密性强 专:全国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13.封建社会晚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1)使皇帝的决策具有

8、个人独断和随意性,难免出现失误,容易引发暴政 (2)使大小官员只能唯上是从,造成官僚机构的膨胀,导致官僚主义、因循守旧、贪污腐化之风盛行 (3)普通民众几乎没有任何的民主自由权利,人身和财产得不到根本保证,创造性积极性受到极大压制 (4)束缚了文人的头脑,阻碍思想文化的自由发展极大地妨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与国外的开放交流、科学技术的革新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和转型,使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方国家。专题二、三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1. 1840-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24页(1)军事侵略: 时间 名称 条约 影响1840-1842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等 开始两半(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9、)1856-1860 第二次 天津 北京条约等 两半加深1883-1885 中法战争 中法新约 两半进一步加深1894-1895 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两半大大加深1900-1901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 两半完全形成(2)领土侵略:割占土地:英国:1842年 据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等俄国: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侵占中国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日本:据1895年马关条约割占台湾、澎湖等变相侵占:南京条约附件:英国取得租地居住权,导致通商口岸城市中出现租界1895年甲午战后,列强抢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狂潮(3)经济侵略:走私鸦片、商品倾销、原料掠夺、资本输出(办洋行、银行、工厂、铁路

10、、矿山等)政治贷款、勒索赔款等,控制中国经济命脉(4)其他事例: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抢劫烧毁圆明园; 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要求列强开放在华的势力范围)27页 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内容教材见24-25页2.1840-1900年间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P29(1)广州三元里抗英(1841年)地位: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人民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2)左宗棠收复新疆(1878年)经过: 消灭阿古柏侵略势力 曾纪泽谈判从沙俄收回伊犁新疆建省(3)黄海海战和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1895年)(4)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1898-1900年) 义和团运动

11、的意义 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阴谋的实现。中国军民抗御外敌,是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义和团运动哪些特点?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以神道为武器,有浓厚迷信色彩具有盲目排外色彩爱国与扶清没有明确区分等3.侵华日军的罪行。P35(1)攻城夺地: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侵占东北地区1937年七七和八一三事变后,全面侵华,侵占华北、华中、华南的大片地区(2)荼毒生灵:屠杀战俘与和平居民: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违背国际公法,研制和使用细菌和化学武器,用活人作细菌实验(3)扶植傀儡:建立伪满洲国和南京伪国民政府等傀儡政权(4)经济掠夺:抢占耕地、粮食、厂矿交通、银行货币、劳动力等(5)奴化教育:消

12、磨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实行民族同化政策4.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全民族团结抗战重要性:P36(1)1931-1937局部抗战时期:东北人民和部分东北军组织抗日义勇军中共组织抗日游击队,后组成抗日联军932国民党十九路军在一二八事变中奋起抵抗11933东北军安德馨营和国民党二十九军长城抗战1933冯玉祥、吉鸿昌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收复多伦1935年北平爱国学生掀起一二九运动1936年底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工人罢工募捐,工商业者抵制日货(2)1937-1945年 全民族抗战时期全民族抗战实现经过: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序列,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

13、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全民族抗战表现: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抗战:代表战役:防御阶段的淞沪、太原、徐州会战(包括台儿庄战役)、 相持阶段的枣宜会战历史地位:抗战初期在正面战场积极组织会战,是抵抗日军进攻的主力,粉碎了日军速决战计划在相持阶段虽消极抗战,但牵制了日军很大兵力,配合了敌后战场作战,坚持到抗日最后胜利中共敌后战场的抗战:代表战役:1940年百团大战特点:实行全面抗战路线(洛川会议制定)开展游击战争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历史地位:使日军无法巩固占领区,牵制日军正面进攻,配合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战;在相持阶段逐渐发展为抗日的主战场 各少数民族建立抗日武装,以各种形式支持抗战(如

14、蒙古抗日游击队、回民支队) 海外华侨:踊跃捐献财物和回国参战5.抗日战争的意义及胜利原因: P41(1)历史地位:中国近代第一次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 (2)今后影响:为民主革命胜利奠定基础(3)世界意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作出重大贡献6.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 P46(1)兴起原因:根本原因:腐败的封建统治和剥削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自然灾害严重主观原因::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组织和发动民众起义(2)经过:1851年:金田起义;永安建制1853年:定都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重点,见教材47页)18531856:北伐;西征;天京突围(东征)1856-1857年:天京事变,石达开率

15、军出走。太平天国由盛转衰1859年:洪仁玕发表资政新篇(重点,见教材48页)1860年:(二鸦后,太平军攻打上海时)外国侵略者开始勾结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1864年:天京陷落、运动失败7.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和局限:P49作用:打击了清朝腐朽统治和外国侵略者局限:运动失败说明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责任8.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 P501894年 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1905年 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1911年4月 黄花岗起义,5月 保路运动兴起 10月 武昌起义11月 十几省宣布独立,清朝统治崩溃12月 孙中山被选

16、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 中华民国及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以五色旗为国旗,改用公历和民国纪年2月 清帝退位3月 孙中山颁布临时约法,袁世凯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临时约法主要内容: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国民的各项自由和政治权利 按三权分立原则构建政治体制 实行责任内阁制等4月 孙中山正式解职,临时政府迁往北京9.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P53(1)性质: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政治:推翻清朝、结束帝制、建立共和,人民获权(详记见教材53页)(3)思想: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4)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5)对外: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17、推动了亚洲其他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10.五四运动的史实:1919年 P54(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政府外交的失败(2)经过:时间 中心 主力 参加阶层 斗争方式5月 北京 学生 爱国知识分子 示威游行、罢课等6月 上海 工人 学生、工人、商人等 罢课罢工罢市等(3)初步成果: 军阀被迫释放被捕学生 罢免3个“卖国贼”职务 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11. 五四运动的影响:P54(1)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2)使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深入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促成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共成立奠定基础。12.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和影响 P54-55 (1)中共一大规定党的任务:推翻资

18、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2)确定中心任务:领导工人运动 (3)意义:适应了近代以来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开天辟地的大事 使中国革命面目焕然一新 (4)中共二大制订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详见 教材55页13.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P55-59 (1)1924-1927年 国民革命原因条件:中共方面:吸收第一次工运高潮失败的教训国民党方面:孙中山受到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影响,同意党内合作的方式经过: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1926年:北伐战争胜利进行,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发动四一二和七一五事

19、变,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革命失败(失败原因详见 教材56页) (2)1927-1937年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农村包围城市”(或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开辟 年表:1927年发动南昌起义,打响第一枪 召开八七会议,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总方针 毛泽东发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毛泽东领导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30年-1934 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进行了五次反围剿1931年11月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江西瑞金成立1934-1936年 红军长征(战略转移)(教材58页图)土地革命:P57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 遵义会议:结束左倾,肯定毛泽东正确主张,确立“毛核心”,中共第一次独立

20、自主解决自身重大问题,由幼稚走向成熟标志。(3)1946-1949年 人民解放战争 p581946年夏: 国民党大举进攻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1947年: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序幕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实现耕者有其田1948年9月-1949年初:发动辽沈、淮海、平津战役,国民党军主力基本被消灭1949年4月渡江战役,推翻南京国民政府14.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P59 (1)人民得翻身,民族终独立 (2)结束两半社会,建立新民国家,创造崛起前提(3)改变世界格局,鼓舞被压民族, 壮大和平力量,壮大社会主义专题四五 现代中国的政治和外交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1、P64(1)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内容: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的中心确定全国胜利后党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基本政策提出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2)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会 内容:64-65页共同纲领规定的新中国的国家性质: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国家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此时的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能。(3)1949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会(4)开国大典等 教材65页2.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即中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P64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

22、)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954年 P66(1)经过: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确立标志)(2)1954年宪法: 内容:a确定国家性质b根本政治制度c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 d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特点: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性质: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作用:开创人民民主全新阶段,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法律保证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P67(1) 1949年 初步确立 标志是第一届人民政协全会召开(2) 1954年 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能结束,但作为

23、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继续存在(3)1956年 进入新阶段,标志: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 P67(1)历史原因: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局面建国初各少数民族社会发展不平衡近代以来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团结奋斗,共同建立了统一的新中国。(2)实行目的 保证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保证各民族平等的地位和共同发展(3)确立经过:67-68 1947年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1949年 共同纲领规定1954年 宪法正式确认,并规定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划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1955年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1958年 广西壮族、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19

24、65年 西藏自治区成立(4)实施作用:P68 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6.文革对民主法治的践踏:P71-72 (1)成立的地方各级革命委员会高度集权,是国家政治体制建设的重大倒退(2)人大和政协停止正常活动,宪法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被破坏。(其他了解:红卫兵、造反派等对干部、群众抄家批斗关押,宪法规定的公民生命、财产和人身自由等基本权利被任意剥夺。党内民主制度被领袖个人专断取代。等)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要成就:P73-74 (1)1980年 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

25、革,强调解决党和国家政治体制中权力过分集中问题,体现建设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2)1982年 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新宪法,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3)1997年 中共15大提出“以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将其写入宪法(4)当前: 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基本形成8.“一国两制”的构想的提出:P 75(1)含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2)提出经过:1979年 告台湾同胞书:提出和平统一、三通、探亲旅游等1981年 叶剑英谈话,建议国共对等谈判第三次合作,阐明统一后对台基本政策

26、20世纪80年代初 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1984年 六届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阐述这一构想并获通过,成为国策9“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香港、澳门回归 P76(1)回归条件:根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和成熟港澳人民期盼回归群众基础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代世界的主题有利国际环境等(2)回归经过;1982年 邓小平与撒切尔北京会谈,以一国两制方案否决英方用主权换治权提议1984年 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87年 中葡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1990年 全国人大通过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1997年 香港回归1999年 澳门回归(3)回归意义:78页标志着

27、 洗刷中国领土被占的百年国耻开创港澳与内地共同发展新纪元标志着 在完成祖国统一的道路上迈出重要两步标志着 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做出新的贡献为和平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提供范例10.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 1979年以来 P78(1)进展条件: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影响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具体的政策和措施(2)进展表现:1979年停止炮击金门1987年台湾开放同大陆探亲1992年海峡两会达成“九二共识”:“一个中国”1994年通过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1995年江泽民讲话,提出八项主张,是解决台湾问题纲领性文件2008年三通实现(3)阻碍统一台湾的因素: 台湾岛内分裂倾向的发展某些外国反

28、华势力的干涉1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P85-87(1)1949-1950 与苏联等国建交,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1953年 与印度就西藏问题谈判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意义:逐渐为国际社会公认,成为解决国与国问题的基本准则(3)1954年 参加日内瓦会议,达成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协议(4)1955年 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提出背景:帝国主义国家阴谋破坏会议,与会各国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不同存在的矛盾和分歧方针含义:异: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同:大多数与会国家都曾经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历史)许多国家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本国经济的任务;(现实)有维护和平的共同愿

29、望。(将来)12. 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的突破性成就主要有哪些?P89-92(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1年326届联大 原因:第三世界的崛起和对新中国的支持 美国孤立新中国政策破产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2)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P90 原因:美国方面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美国“遏制和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 改善两国关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 系符合两国中国方面苏联陈兵中国边境,对中国安全构成主要威胁 的共同利益, 有利于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付 是共同要求来自苏联的威胁、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经过:1971年 美国乒乓球队访华打开交往大门1971年 基辛格秘密访华1972年 尼克松访华

30、,发表上海中美联合公报,开始走向正常化1978年中美建交的联合公报发表,1979年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意义:是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关系取得突破的关键 带动了众多尤其西方国家与中国关系的改善(如中日邦交正常化),我国迎来新的建交高潮,为1978年以后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促进了世界局势的缓和和变化(3)中日邦交实现正常化 P91原因: 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日本舆论强烈要求 日本对华友好的政党、社团和人士的推动经过: 1972年9月,田中角荣访华,中日签中日联合声明1972年,日本与台湾“断交” 1973年初,中日互派大使,签协定意义:结束了

31、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 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新篇章,推动了两国关系的发展 有利于亚洲与世界的和平13.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P84 (1)邓小平对战争与和平问题做出的新的科学判断,成为新时期中国确定对外关系方针的一个出发点。(2)邓小平提出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和平和发展。强调要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3)新时期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不结盟。(4)实行对外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成为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同世界一切国家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的出发点。14.新时期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教材95-96页15.新时期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活动P9

32、6:(1)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并于2001年举办了该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2001年在上海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该组织特点是结伴而不结盟,大小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合作等)专题六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1.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影响:103页(1)特点: 地理位置:地中海中部,欧亚非三洲要冲地理范围:以希腊半岛为中心包括爱琴海诸岛等地形地貌:山多平地少,海岸线曲折,多岛屿和港湾气 候:地中海式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2)影响:粮食生产受到限制,葡萄橄榄等经济作物广泛种植便于开展海外贸易、殖民活动和其他经济文化交往从而有助于形成开放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和

33、平等互利的观念陆上联系交通不便,不利于建立强大统一的国家政权,城邦林立2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P103(1)含义: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围一些村落的国家形态(2)特点:小国寡民;即独立自治,又交往频繁;文化保持认同(3)影响: 政治:公民有较多机会直接参与城邦的公共事务,王权衰微,有利于希腊民主政治的发展经济:是各种商品集散地,商品经济比较发达文化:是希腊的文化中心,创造出富含民主意识与科学精神的城邦文化3.西方民主政治在古代希腊产生的历史条件: (1)开放性的较发达的商品经济 (2)独立自治、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 (3)较高政治文化素质的公民 (4)杰出政治家的改革(下节细讲)4.

34、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以下伯利克里时期) (1)各级官职(除十将军外)向所有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2)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拥有最充分的权力。 公民大会:经常化;最高权力机构;每个公民在会上都有发言权和表决权 五百人会议: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兼有政府职能它的每个成员都有机会担任轮值主席陪审法庭:人数众多,负责审理案件(3)国家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梭伦改革政治内容:按年收入将公民分为四个等级按部落选出四百人会议为公民大会常设机构设立陪审法庭受理公民投诉局限:第四等级不享有政府官职和参选四百人会议权利特点:在贵族与平民之间采取“中立”政策克利斯提尼改革:内容

35、:(1)以地域划定选区,组成“五百人会议”,对所有公民开放 (2)选出十将军委员会 (3)制定“陶片放逐法”作用:(1)以新的行政选区打破部落贵族对政权的控制 (2)使所有公民都有机会参与国家政治事务,民主制度最终确立)5.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积极:使雅典经济政治获得了空前的繁荣。不足:(1)狭隘性:奴隶、妇女和外邦人排除在民主权利之外 (2)地域性:(这种直接民主的方式)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 (3)体制缺陷: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方式可能会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后世影响:开创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在国家政治原则、国家权力的组织形式等方面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产生深刻影响。6.民主政治对重要作用

36、: (1)发扬集体智慧,使政治决策考虑的更全面,更准确。 (2)协调各阶层各群体的利益、矛盾和意见,维护国家的团结和社会的稳定 (3)有效防止暴政和节制官员腐败 (4)维护公民的基本人权、自由、个性和创造性,促进经济文化的繁荣等7.罗马法的内容: (1)建国之初:习惯法。具有随意性,贵族垄断立法权欺压民众(2)公关前449年十二铜表法,罗马第一部成文法:积极:限制了贵族专横,打破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 从而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利益 局限:掺杂原始落后的古老习俗; 保留了某些维护贵族特权的不合理法规。(3)罗马建国-公元前3世纪中叶:公民法: 特点: 注重形式,程序繁琐缺,乏灵活与变通 内容侧重于

37、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私法规范不够完善(4)向帝国过渡时期产生: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境内各族人民简洁灵活、实用有效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5)西塞罗提倡的自然法:是一种法律观念是整个法律科学的思想基础和各种具体法规的指导原则 核心内容:人人生而平等,享有基本权利标志着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超越民族时间的永恒价值8.罗马法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 (1)公民法:提高公民地位,激发爱国热情,调动参政积性 (2)万民法:理顺复杂利益关系,促进社会稳定和帝国境内各族共同发展专题七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1.权利法案的制定 P118 (1)制定背景:1688年光荣革命,使国王的权力来自议

38、会。 (2)核心内容:用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权力,保护臣民自由,扩大议会的权力权利 (3)影响:使国家实际权力逐渐转移到议会手里,确立了法律至上、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独立于王权的原则,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2.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P119页形成过程:(1)光荣革命后 国王威廉三世设内阁成为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2)乔治一世时 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成为惯例,后来成为惯例。(3)1721年 财政大臣沃波尔开创多数党领袖任首相组建内阁先例。从此内阁要对议会负责并定期汇报工作。(4)18世纪中, 内阁遭到下院反对, 开创了两条对策,分别是_首相辞职向议会谢罪(或内阁成员集体辞职)提请英王解散下

39、院,提前大选新下院决定内阁存留形成影响:(1)议会取得了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2)国王“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3)君主立宪制基本形成,英国成为典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国家。3.1932年议会改革和内阁成为第三院(不是课标直接内容)见教材120-121 此处略4.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由我校苏建老师整理)(1)君主制、民主制、贵族制三者融为一体(2)君主保留,但议会掌权,君主权力受到宪法的限制(3)以议会和责任内阁为核心,议会是最高立法机构,内阁掌握行政权,受议会监督(4)国王临朝不理政,代表国家,仅是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5.美国1787年宪法:P122(1)制定缘

40、由:美国建国初实行松散的邦联体制,造成国家软弱,危机重重。(2)主要内容: 中央与地方关系:中央集权与地方自治相结合联邦政府权力大大加强,各州保持了一定程度自治地位,拥有一些州权。 中央各部门关系:实行三权分立,相互制衡原则 三权分立:总统拥有最高行政权,兼武装部队总司令,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对宪法负责 国会拥有最高立法权,由参众两院组成,参议员每州两名,众议员按各州人口比例 最高法院法院拥有最高司法权,法官终身任职 相互制衡: 总统对国会立法有否决权 国会又可以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否决的法律。 最高法院的最高大法官由总统任命,参议院批准, 最高法院有权宣布总统和议会的法令违宪而失效等统治者

41、与人民关系:实行民主共和政体 总统议员都分别由人民选举产生,对选民负责。(3)宪法评价:(答题时讲下面变成通俗语言)避免专权出现,维护资产民主;调和三对矛盾,长期稳定发展;在权限设置上调节中央与地方矛盾; 参众两院的设置调节了大州与小州的利益:给予黑奴5/3选票,缓和南方与北方矛盾实践启蒙构想,他国政建榜样;歧视黑印妇女,初无充分人权。6.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异: 项 目美国总统制英国君主立宪制国家元首是谁? 总统 国王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 选民选举 世袭 国家元首有无任期? 任期制 终身制国家元首有无实权? 有 无政府首脑是谁? 总统 首相政府如何产生? 总统任命 议会选举中获

42、胜多数党组阁国家的权力中心是谁? 总统 议会(后来内阁诠释上升)同: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私有制 阶级性质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政党议会制度两党制,两院制等7.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的主要内容:P129 (1)总统: 任期七年,国家和军队最高统帅,任命官员、缔结条约等权 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 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 (2)议会:两院制。参议院间接选举产生,有权否决众议院法律,内阁对参议院负责 (3)(后来加入)马赛曲为国歌、共和形式永不动摇等特点:总统,参议院权力大,是保皇派与共和派妥协的产物8.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的主要内容(1)宪法内容:联邦制国家:帝国政府掌握了军事、外交等大权,各邦则保留了一些自治权。皇帝掌握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