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GB∕T 15629.3-2014 信息技术 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 局域网和城域网 特定要求 第3部分:带碰撞检测的载波侦听多址访问(CSMACD)的访问方法和物理层规范.docx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430986 上传时间:2023-09-21 格式:DOCX 页数:1452 大小:16.1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T 15629.3-2014 信息技术 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 局域网和城域网 特定要求 第3部分:带碰撞检测的载波侦听多址访问(CSMACD)的访问方法和物理层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52页
GB∕T 15629.3-2014 信息技术 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 局域网和城域网 特定要求 第3部分:带碰撞检测的载波侦听多址访问(CSMACD)的访问方法和物理层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52页
GB∕T 15629.3-2014 信息技术 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 局域网和城域网 特定要求 第3部分:带碰撞检测的载波侦听多址访问(CSMACD)的访问方法和物理层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52页
GB∕T 15629.3-2014 信息技术 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 局域网和城域网 特定要求 第3部分:带碰撞检测的载波侦听多址访问(CSMACD)的访问方法和物理层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52页
GB∕T 15629.3-2014 信息技术 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 局域网和城域网 特定要求 第3部分:带碰撞检测的载波侦听多址访问(CSMACD)的访问方法和物理层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35110 L 78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GB/T1562932014代替 GB/T15629.31995信息技术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局域网和城域网特定要求第3部分:带碰撞检测的载波侦听多址访问(CSMA/CD)的访问方法和物理层规范InformationtechnologyTelecommunicationsandinformationexchangebetween systemsLocalandmetroPolitanareanetworksSPecificrequirements Part3:CarriersensemultiPleaccesswithc

2、olisiondetection (CSMA/CD) accessmethodandPhysicallayersPecifications(ISO/IEC8802-3:2000,MOD)2014-12-22发布2015-06-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 国 国 家 标 准 化 管 理 委 员 会发 布GB/T 15629.32014目次前言引言 1 引言11.1 概述1.2 记法 1 41.3 规范性引用文件61.4 术语和定义 111.5 缩略语 382 媒体访问控制(MAC)服务规范 412.1 范围和应用领域 412.2 服务概述 422.3 详细服务原语 433

3、媒体访问控制帧结构 463.1 概述 463.2 MAC 帧的组成部分 473.3 位传输的次序 493.4 无效帧 493.5 有标签 MAC 帧的组成部分 494 媒体访问控制 514.1 MAC 方法的功能模型 514.2 CSMA/CD 媒体访问控制(MAC)方法:精确的规范 554.3 去往/来自相邻层的接口 834.4 特定实现 865 层管理 885.1 引言 885.2 管理设备 906 物理信号(PLS)服务规范 1056.1 范围与应用领域 1056.2 服务概述 1066.3 详细服务规范 1067 物理信号(PLS)和连接单元接口(AUI)规范 1097.1 范围 10

4、97.2 功能规范7.3 信号特征7.4 电气特性 110 123 1257.5 互换电路的功能描述 1317.6 机械特性 1338 10BASE5型媒体连接单元和基带媒体规范 1378.1 范围 1378.2 MAU 功能规范 1398.3 MAU 至媒体的电气特性 1468.4 同轴线缆的特性 1498.5 同轴主干线缆连接器 1528.6 系统考虑8.7 环境规范 154 1568.8 第8章10BASE5型媒体连接单元和基带媒体规范的协议实现一致性声明(PICS)形式表 1589 10 Mbit/s基带网络的中继器 1709.1 概述 1709.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709.3 定义

5、 1709.4 兼容性接口 1719.5 基本功能 1729.6 详细的中继器功能和状态图 1759.7 电气绝缘 1819.8 可靠性 1829.9 用于与厂商无关的FIORL 的媒体连接单元和基带媒体规范 18210 10BASE2型媒体连接单元和基带媒体规范 19410.1 范围 19410.2 参考文献 19610.3 MAU 功能规范 19610.4 MAU 至媒体的电气特性 20110.5 同轴线缆系统的特性 20310.6 同轴主干线缆连接器 20610.7 系统考虑 20710.8 环境规范 20911 10BROAD36型宽带媒体连接单元和宽带媒体规范 20911.1 范围

6、20911.2 MAU 功能规范 21211.3 MAU 特性 21811.4 系统考虑 22911.5 同轴线缆系统的特性 23011.6 对与单线缆版本的频率变换要求 23111.7 环境规范 23212 1BASE5型物理信令、媒体连接和基带媒体规范 23212.1 引言 23212.2 体系结构 23412.3 DTE 物理信令(PLS)规范 23712.4 集线器规范 24412.5 物理媒体附属(PMA)规范 25012.6 媒体相关接口(MDI)规范 25912.7 线缆媒体特性 25912.8 专门链路规范 26212.9 定时 26312.10 安全 26413 对于多段10

7、 Mb/s基带网络的系统考虑 26513.1 概述 26513.2 定义 26613.3 传输系统模型1 26613.4 传输系统模型2 27013.5 全双工拓扑的局限性 27314 10BASE-T 型双绞线媒体连接单元(MAU)和基带媒体 27314.1 范围 27314.2 MAU 功能规范14.3 MAU 电气规范 276 28514.4 单工链路段的特性 29514.5 MDI规范说明 29814.6 系统考虑 29914.7 环境规范 29914.8 MAU 标记 30114.9 定时概括 30114.10 第14章10BASE-T 型双绞线媒体附属单元(MAU)和基带媒的协议实

8、现一致性声明(PICS)形式表 30215 10BASE-F 型光纤媒体及媒体连接单元的公共元素和星形拓扑 31515.1 范围 31515.2 MDI光特性 31915.3 光纤媒体的特点 32615.4 MAU 可靠性 32815.5 MAU-AUI规范 32915.6 环境规范 33015.7 MAU 标记 33015.8 第15章10BASE-F27型光纤媒体和媒体连接单元的通用元素及星形的协议实现一致性声明(PICS)形式表 33116 10BASE-FP 型光纤无源星形拓扑和媒体连接单元 33516.1 范围 33516.2 PMA 接口消息 33616.3 10BASE-FP M

9、AU 功能规范 33816.4 定时概要 34916.5 10BASE-FP 星形功能要求 35016.6 第16章10BASE-FP 型光纤无源星形拓扑和媒体连接单元的协议实现一致性声明(PICS)形式表 35117 10BASE-FB 型光纤媒体连接单元 36717.1 范围 36717.2 PMA 接口消息17.3 MAU 功能规范 368 37017.4 定时概要 37717.5 第17章10BASE-FB 型光纤媒体连接单元的协议实现一致性声明(PICS)形式表 37818 10BASE-FL 光纤媒体连接单元 38918.1 范围 38918.2 PMA 接口消息18.3 MAU

10、功能规范 389 39018.4 定时概要 39918.5 第18章10BASE-FL 型光纤媒体连接单元的协议实现一致性声明(PICS)形式表 40019 10 Mb/s基带网络中继器的层管理 41319.1 概述 41319.2 管理对象 41420 10 Mb/s基带媒体连接单元层管理 42820.1 引言 42820.2 被管理对象 42821 100BASE-T 型100 Mb/s基带网介绍 43321.1 概述 43321.2 参考 43421.3 定义 43421.4 缩写 43421.5 状态图 43521.6 协议实现一致性声明(PICS)形式 43621.7 100BASE

11、-T 和其他标准的关系 43721.8 MAC 延迟约束(暴露的 MII) 43822 协调子层(RS)和媒体独立接口(MII) 43922.1 概述 43922.2 功能规范 44122.3 信号定时特性 46222.4 电器特性 46422.5 电源 46822.6 机械特性 46822.7 第22章协调子层(RS)和媒体独立接口(MII)的协议实现一致性声明(PICS)形式表 47023 100BASE-T4型物理编码子层(PCS)、物理媒体附属(PMA)子层和基带媒体 47923.1 概述 47923.2 PCS功能 48323.3 PMA 服务接口 49523.4 PMA 功能规范2

12、3.5 PMA 电气规格 499 50623.6 链路段特性 51923.7 MDI规范 52223.8 系统考虑 52323.9 环境规范 52323.10 PHY 标注 52523.11 定时概要 52523.12 第23章100BASE-T4型物理编码子层(PCS)、物理媒体附属(PMA)子层和基带媒体的协议实现一致性声明(PICS)形式表 53224 100BASE-X 型物理编码子层(PCS)和物理媒体附属(PMA)子层 54224.1 概述 54224.2 物理编码子层(PCS) 54624.3 物理媒体附属(PMA)子层 55724.4 物理媒体相关(PMD)子层服务接口 567

13、24.5 兼容性的说明 57024.6 延迟限制 57024.7 环境说明 57224.8 第24章100BASE-X 型物理编码子层(PCS)和物理媒体附属(PMA)子层的协议实现一致性声明(PICS)形式表 57225 100BASE-TX 型物理媒体相关(PMD)子层和基带媒体 57425.1 概述 57425.2 功能说明 57425.3 整体差异 57425.4 特定的要求和例外 57525.5 第25章100BASE-TX 型物理媒体相关(PMD)子层和基带媒体协议实现一致性声明(PICS)形式表 57726 100BASE-FX 型物理媒体相关(PMD)子层和基带媒体 57826

14、.1 概述 57826.2 功能说明 57826.3 一般例外 57926.4 特定的要求和例外 58026.5 第26章100BASE-FX 型物理媒体相关(PMD)子层和基带媒体协议实现一致性声明(PICS)形式表 58027 100 Mb/s基带网络中继器 58127.1 概述 58127.2 PMA 接口消息 58327.3 中继器功能的规范 58427.4 中继器电气规范 60027.5 环境规范 60027.6 中继器标注 60227.7 第27章100 Mb/s基带网络中继器的协议实现一致性声明(PICS)形式表 60228 10 Mb/s、100 Mb/s和1000 Mb/s双

15、绞线自动协商物理层链路信令 60828.1 概述 60828.2 功能规范 61128.3 状态图与变量定义 62628.4 电气特性 63728.5 第28章10 Mb/s、100 Mb/s和1000 Mb/s双绞线自动协商物理层链路信令的协议实现一致性声明(PICS)形式表 63728.6 自动协商扩展 64829 多段100BASE-T 网络的系统考虑 64829.1 概述 64829.2 传输系统模型1 65129.3 传输系统模型2 65129.4 全双工100 Mb/s拓扑局限性 65530 10 Mb/s、100 Mb/s、1000 Mb/sMAC 控制和链路聚合管理 65530

16、.1 概述 65530.2 被管理对象 65730.3 DTE 的层管理 67330.4 10 Mb/s、100 Mb/s和1000 Mb/s基带中继器的层管理 68530.5 10 Mb/s、100 Mb/s和1000 Mb/s媒体附属单元的层管理(MAUs) 69530.6 自动协商链接的管理 70030.7 链路聚合管理 70431 MAC 控制 72031.1 概述 72031.2 层结构 72031.3 支持被夹层接口 72131.4 MAC 控制帧 72231.5 操作符-独立的 MAC 控制子层操作 72331.6 兼容性要求 72531.7 MAC 控制客户行为 72531.8

17、 第31章 MAC 控制的协议实现一致性声明(PICS)形式表 72532 100BASE-T2型物理编码子层(PCS)、物理媒体附属(PMA)子层和基带媒体 72732.1 概述 72732.2 PHY 控制功能规范和服务接口 73132.3 PCS功能规范 73532.4 PMA 功能规范和服务接口 74732.5 管理功能 75332.6 PMA 电气规格 75932.7 链路段特性 78132.8 MDI规范 78632.9 系统考虑 78732.10 环境规范 78732.11 PHY 标注 78932.12 时延约束 78932.13 第32章100BASE-T2型物理编码子层(P

18、CS)、物理媒体附属(PMA)子层和基带媒体的协议实现一致性声明(PICS)形式表 79033 第33章保留为以后使用 80434 1000 Mb/s基带网络介绍 80434.1 概述 80434.2 状态图 80634.3 协议实现符合声明表 80634.4 千兆以太网与其他标准的关系 80635 协调子层(RS)和千兆位媒体独立接口(GMII) 80735.1 概述 80735.2 功能特点 80935.3 信号映射 82135.4 电气特性 82235.5 第35章协调子层(RS)和千兆位媒体独立接口(GMII)的协议实现一致性声明(PICS)形式表 82736 1000BASE-X 型

19、物理编码子层(PCS)和物理媒体附属(PMA)子层 83136.1 概述 83136.2 物理编码子层(PCS) 83436.3 物理媒体附属子层(PMA) 86136.4 兼容性考虑 87136.5 延迟限制 87136.6 环境性规范 87336.7 第36章1000BASE-X 型物理编码子层(PCS)和物理媒体附属(PMA)子层的协议实现一致性声明(PICS)形式表 87337 1000BASE-X 型自动协商功能 87637.1 概述 87637.2 功能规范 87838 1000BASE-LX(长波激光)和1000BASE-SX(短波激光)型物理媒体相关(PDM)子层和基带媒体 8

20、8738.1 概述 88738.2 PMD 的功能的简要说明 88938.3 1000BASE-SX 收发器PMD 到 MDI的光特性38.4 1000BASE-LX 收发器PMD 到 MDI的光特性38.5 1000BASE-SX 和1000BASE-LX 收发器的抖动 890 892 89438.6 光测量需求 89438.7 环境规范 89938.8 环境 90038.9 PMD 标注要求38.10 光纤布缆模型 900 90038.11 光纤布缆特性 90138.12 第38 章1000BASE-LX(长波激光)和1000BASE-SX(短波激光)型物理媒体相关(PMD)子层和基带媒体

21、的协议实现一致性声明(PICS)形式表 90339 1000BASE-CX 型(短距铜线)物理媒体相关(PMD)子层和基带媒体 90939.1 概述 90939.2 功能说明 90939.3 PMD 对应 MDI的参数 91039.4 跨接缆组合特性 91439.5 MDI参数 91439.6 电气测量要求 91739.7 一般技术要求 91940 1000BASE-T 型物理编码子层(PCS)、物理媒体附属(PMA)子层和基带媒体 92040.1 概述 92040.2 1000BASE-T 服务原语和接口 92540.3 物理编码子层(PCS) 93140.4 物理媒体附属(PMA)子层 9

22、5140.5 管理接口 95940.6 PMA 电气特性 96540.7 链路段特性 98240.8 MDI规范 98540.9 环境规范 98840.10 PHY 标记 99040.11 延迟约束 99040.12 第40章1000BASE-T 型物理编码子层(PCS)、物理媒体附属(PMA)子层和基带媒体的协议实现一致性声明(PICS)形式表 99141 1000 Mb/s基带网络中继器 100741.1 概述 100741.2 中继器功能说明41.3 中继器电气说明 1008 101841.4 环境规范 101941.5 中继器标注 102041.6 第41章1000 Mb/s基带网络中

23、继器的协议实现一致性声明(PICS)形式表 102042 多段1000 Mb/s网络的系统考虑 102642.1 概述 102642.2 传输系统模型142.3 传输系统模型2 1028 102942.4 全双工1000 Mb/s拓扑限制 103243 链路聚合43.1 概述 1032 103243.2 链路聚合操作43.3 链路聚合控制 1034 104343.4 链路聚合控制协议(LACP) 105043.5 标记协议 107143.6 配置功能和限制 107543.7 第43章多链路段集合协议实现一致性声明(PICS)声明表 1077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附加参考文献 1085附录B

24、 (资料性附录) 系统指南 1087附录C (资料性附录) MAC 子层状态图 1107附录D (资料性附录) 被选择的媒体规范应用范围 1108附录E (资料性附录) 接收机波长设计考虑(FOIRL) 1113附录F (规范性附录) 系统要求的附加属性 1114附录G (规范性附录) 一致性测试要求的附加材料 1116附录 H (规范性附录) CSMA/CD 管理对象的 GDMO 规范 1117附录I(规范性附录) 局域网媒体访问控制安全技术 1144附录22A (资料性附录) MII输出延迟、建立和保持时间预算 1247附录22B (资料性附录) MII驱动ac特性 1250附录22C (

25、资料性附录) MII信号定时特性的测量技术 1252附录23A (规范性附录) 6T 码字 1253附录23B (资料性附录) 噪声预算 1256附录23C (资料性附录) 带有标称差分特性阻抗为120 的布缆系统的使用 1257附录27A (规范性附录) 中继器延迟一致性要求 1258附录28A (规范性附录) 选择符字段定义 1259附录28B (规范性附录) IEEE802.3选择符基础页定义 1260附录28C (规范性附录) 下一页消息码字段定义 1263附录28D (规范性附录) 对第28章及相关的附录的扩充描述 1266附录29A (资料性附录) DTE 和中继器延迟组件 126

26、8附录29B (资料性附录) 推荐的技术文档 1269附录30A (规范性附录) 802.3被管理客体类的 GDMO 规范 1270附录30B (规范性附录) 管理用的 GDMO 和 ASN.1定义 1346附录30C (规范性附录) 链路聚合的SNMP MIB 定义 1354附录31A (规范性附录) MAC 控制操作码赋值 1389附录31B (规范性附录) MAC 控制PASUE 操作 1390附录32A (资料性附录) 使用带有标识差动特性阻抗为120 或150 的布缆系统 1399附录36A (资料性附录) 抖动测试模式 1400附录36B (资料性附录) 运行非奇偶性的8B/10B

27、 传输代码的计算举例 1402附录38A (资料性附录) 光纤发送状态 1404附录40A (资料性附录) 附加布缆设计指南 1405附录40B (资料性附录) 线缆夹具描述 1407GB/T 15629.32014附录40C (资料性附录) 附加相邻页面的扩充接口 1410附录43A (资料性附录) 汇集和分发功能 1415附录43B (规范性附录) 支持Slow 协议的考虑 1418附录43C (资料性附录) LACP 备用链路选择和动态密钥管理 1422前言GB/T15629信息技术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局域网和城域网特定要求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1部分:局域网标准综述;第2部分:逻辑链

28、路控制;第3部分:带碰撞检测的载波侦听多址访问(CSMA/CD)的访问方法和物理层规范;第11部分:无线局域网媒体访问控制和物理层规范;第11部分:无线局域网媒体访问控制和物理层规范:5.8GHz频段高速物理层扩展规范;第11部分:无线局域网媒体访问控制和物理层规范:2.4GHz频段较高速物理层扩展规范;第11部分:无线局域网媒体访问控制和物理层规范:附加管理域操作规范;第11部分:无线局域网媒体访问控制和物理层规范:2.4GHz频段更高数据速率扩展规范;第15部分:低速无线个域网(WPAN)媒体访问控制和物理层规范;第16部分:宽带无线多媒体系统的空中接口。本部分是 GB/T15629的第3

29、部分。本部分按照 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部分代替 GB/T15629.31995信息处理系统局域网第3 部分:带碰撞检测的载波侦听多址访问(CSMA/CD)的访问方法和物理层规范。与 GB/T15629.31995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新增了第13章至第34章共22章内容,新增附录F 至附录43C 共31个附录;修改并补充了第1 章至第12 章共12 章的内容,其中,第11 章至第12 章的内容进行了重新起草;修改并补充了附录 A、附录B 和附录D 的内容。本部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SO/IEC8802-3:2000信息技术 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 局域网和城域网 特

30、定要求 第3 部分:带碰撞检测的载波侦听多址访问(CSMA/CD)的访问方法和物理层规范。本部分与ISO/IEC8802-3:2000相比存在技术性差异,这些差异涉及的条款已通过在其外侧页边空白位置的垂直单线(|)进行了标示,技术性差异如下:增加了附录I“局域网媒体访问控制安全技术”,作为规范性附录;与附录I相关的正文引导语、术语和定义、缩略语等;将涉及“安全”“电磁兼容”“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等的国际标准要求替换为相应的国家标准要求,并增加了新的引用: 用 GB4943.12011中规定的信息技术设备安全相关内容代替了IEC60950:1991中的相关要求; 用 GB92542008中

31、对无线电骚扰的相关内容代替了 CISPR22:1993中的相关要求; 增加引用了 GB/T284552012; 增加引用了 GB/T298282013; 增加引用了 GM/T00022012; 增加引用了 GM/T00032012; 增加引用了 GM/T00042012; 增加引用了ISO/IEC9798-3:1998/Amd.1:2010;GB/T 15629.32014 增加引用了ISO/IEC20009-2:2013。与本部分中规范性引用的国际文件有一致性对应关系的我国文件如下:GB/T3048.82007 电线线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8 部分:交流电压试验(IEC60060-1: 1989

32、,NEQ);GB/T3048.132007 电线线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13 部分:冲击电压试验(IEC60230:1966,IEC60060-1:1989,MOD);GB/T3048.142007 电线线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14 部分:直流电压试验(IEC60060-1: 1989,NEQ);GB/T166442008 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公共管理信息服务(ISO/IEC9595:1998,IDT);GB/T16645.12008 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公共管理信息协议第 1 部分:规范(ISO/IEC9596-1:1998,IDT);GB/T16927.12011 高电压试验技术第 1 部分:一般

33、定义及试验要求(IEC60060-1: 2010,MOD);GB/T16927.22013 高电压试验技术第2部分:测量系统(IEC60060-2:2010,MOD);GB/T16927.32010 高电压试验技术第3 部分:现场试验的定义及要求(IEC60060-3:2006,MOD)。本部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将“ISO/IEC8802-3”替换为“本部分”,并删除缩略语“8802-3”。为方便阅读和引用,本部分在结构上尽可能与ISO/IEC8802-3:2000保持一致,所增加的术语和定义均添加至相应列表的尾部。本部分保留了对图、表的编号规则。本部分由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

34、/TC28)提出并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西安西电捷通无线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无线网 络安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国家密码管理局商用密码检测中心、国家无线电监测 中心检测中心、西安邮电学院、弘浩明传科技有限公司、中国信息安全认证中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 京邮电大学灾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重庆邮电大学、东南大学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市政务 网络管理中心、广州杰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市无线电监测站点、江苏省电子信息产品质量监督检 验研究院。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杨宏、张翠、李琴、徐全平、曹军、铁满霞、高波、李大为、宋起柱、朱志祥、黄振海、 卓兰、郭楠

35、、张晖、颜湘、张国强、胡亚楠、杜志强、井经涛、赖晓龙、陈晓桦、王育民、杨义先、龙昭华、 徐平平、董挺、徐冬梅、王岩、罗旭光、姜廷学、王敏良、潘毅明、任学强、许成鹏、王佩、张变玲、雷领红、 李明。引言“本文件的发布机构提请注意,声明符合本文件时,可能涉及到附录I与“一种实体双向鉴别方法”一种有线局域网的安全访问控制方法及其系统”等相关的专利的使用。本文件的发布机构对于该专利的真实性、有效性和范围无任何立场。该专利持有人已向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保证,他愿意同任何申请人在合理且无歧视的条款和条件下, 就专利授权许可进行谈判。该专利持有人的声明已在本文件发布机构备案。相关信息可通过以下联系 方式获得:专利权人:西安西电捷通无线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地址:西安市高新区科技二路68号 西安软件园秦风阁 A201联系人:刘长春邮政编码:710075电子邮件:ipri电话:029-87607836传真:029-87607829网址:请注意除了上述专利外,本文件的某些内容仍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GB/T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智能化/通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