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基本知识过关训练.docx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4308266 上传时间:2024-09-0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8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基本知识过关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基本知识过关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基本知识过关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基本知识过关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基本知识过关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基本知识过关训练1单选题1、王安石变法期间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自行出钱雇人应役。雇员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分摊。原来不用负担差役的女户、寺观,也要缴纳半数的役钱,称为“助役钱”。王安石此举旨在A转嫁财政危机B缓和阶级矛盾C增加财政收入D限制寺观发展答案:C解析:州县官府雇募差役的经费须“民户按户分摊”,“不用负担差役的女户、寺观,也要缴纳半数的役钱”等,反映出王安石变革差役制度属于理财措施,目的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C项正确;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变北宋“积贫”“积弱”局面,并非要转嫁财政

2、危机,排除A项;王安石要求所有民户分摊经费的做法危害了特权阶层利益,激化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排除B项;寺观缴纳助役钱不利于寺观的发展,是变法的客观影响,并非王安石变法的主观目的,排除D项。故选C项。2、两宋是中国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高峰,下图是两宋主要榷场分布图,由此可知A边疆地区农业发展迅速B城市繁华引人注目C政治局势影响边境贸易D民间贸易成为主导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的榷场分布情况来看,南宋时期的榷场明显呈现南移的趋势,这主要和当时的政治局势有关,C项正确;材料与边疆地区的农业发展无关,排除A项;材料与城市繁华无关,排除B项;榷场贸易具有官方背景,排除D项。故选C项。小提示:3、下面为北宋各

3、时期科举状元分布地区一览表(注:北宋时期历科状元共69人,其中4人籍贯不详,故不在统计之列)(单位:人)。如表体现北宋不同时期南北地区科举状元人数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时代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开封府京西路京东路河北路河东路陕西路淮南路两浙路江西路江东路福建路湖北路湖南路成都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广东路广西路北宋前期4682220101101102o00北宋中期4130003102520000000北宋晚期200100151000101000A北宋经济重心向南方地区转移B南方书院数量逐渐超过北方C北方受游牧民族侵扰日益严重D北宋政治重心开始向南转移答案:A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南方

4、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南方经济繁荣,为文化发展奠定经济基础,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南方和北方书院数量的比较,排除B项;北宋前期已与北方游牧民族发生冲突,但这一时期北方的科举状元人数仍超过南方,排除C项;北宋时期都城均在开封,政治重心没有向南转移,排除D项。故选A项。4、秦朝,地方行政区域边界划定以山川形便为主,犬牙交错现象不过一二县;元朝,山川形便被犬牙交错完全打破。据此可知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B行政区划趋于僵化C地方割据完全消除D君主权力逐渐削弱答案:A解析:元朝山川形便被犬牙交错完全打破,犬牙交错的地方区划是为了防止地方据地割据,这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强化,B项正确;“行政区划趋

5、于僵化”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地方割据完全消除”过于绝对,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不是强调君主权力,排除D项。故选A项。5、柳永在雨霖铃寒蝉凄切中描绘了离别的情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对此作品理解正确的是A用白描的笔法,铺叙绘写B风格浪漫,充满奇特的幻想C这是南宋词坛婉约派的代表作品D慷慨悲壮、低迷感伤的情绪反映了时代特征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绘景直白自然,场面栩栩如生,起承转合优雅从容,情景交融,蕴藉深沉,将情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A项正确;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

6、切不是浪漫主义,排除B项;柳永是北宋词人,排除C项;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是缠绵悱恻,凄婉动人,不是慷慨悲壮,排除D项。故选A项。6、宋太祖时宫廷举办曲宴,文官士大夫仅为陪位角色,但在宋太宗即位后,文官士大夫开始位居曲宴主宾之位,并成为宋代定制。这一现象反映出宋代A宫廷娱乐生活日益丰富B加强了对文官士大夫控制C倡导崇文抑武治国理念D藩镇割据隐患得到了根治答案:C解析:北宋吸取前朝教训|,为了防止武人专权,采取了重文抑武的国策,宫廷曲宴上,文官士大夫位居主宾之位成为定制,正是北宋重视文人士大夫的体现,C项正确;宫廷娱乐生活丰富是材料表面现象,排除A项;仅据文官士大夫位居曲宴主宾之位,不能得出加强对

7、文官士大夫控制的结论,排除B项;割据隐患得到了“根治”的说法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7、宋会要辑稿食货中记载:“(1027年)十一月诏: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证明),须每田(年)收田毕日,商量去住,各取稳便,即不得非时衷私(私下)起移,如是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这实际上反映了宋朝A城市兴盛市场活跃B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C政府加强税收管理D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证明),须每田(年)收田毕日,商量去住,各取稳便,即不得非时衷私(私下)起移,如是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可知,这一规定保护了佃户的利益,从而有利于减弱佃户对主户的

8、人身依附关系,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城市发展状况,排除A项;材料体现宋朝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而不是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和政府加强税收管理,排除BC项。故选D项。8、下图是1900年在敦煌藏经洞中被发现的金刚经原件,原藏于敦煌藏经洞,现存于伦敦大英图书馆。下列关于金刚经表述错误的是()A是唐代的活字印刷品B反映唐代佛教传播C有明确的刊印日期D推动了文化的交流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活字印刷术出现于北宋,唐代只有雕版印刷术,金刚经属于唐代的雕版印刷品,A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BCD三项关于金刚经的说法均正确,不合题意,故排除。故选A项。9、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议连署制(即通过行省官员集体开

9、会共同负责),行省官员通常由平掌、右悉、左悉、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这说明了行省A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B君主专制呈现新现象C体现了分权与制衡的原则D是元朝最高行政机构答案:A解析:材料“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体现的是行省制度特点之一是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中央集权的加强,非君主专制强化,排除B项;材料与分权制衡的说法无关,排除C项;中书省是元朝最高的行政机构,排除D项。故选A项。小提示:10、

10、民以食为天!今天中国人吃饭是一日三餐,可是在宋朝之前,我国老百姓吃饭是一日两餐的。宋朝时期老百姓吃饭从一日两餐变成一日三餐的重要原因有A棉花等经济作物的种植B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的引进和种植C占城稻的引进和种植D一年三熟制的普及答案:C解析:老百姓吃饭能够从一日两餐变成一日三餐主要还是粮食产量的提升,粮食的增多才能够使老百姓多吃一餐饭。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宋代从越南引进了高产作物占城稻,从而使得题意中的现象得以出现,C项正确;宋朝时期老百姓吃饭从一日两餐变成一日三餐的重要原因有占城稻的引进和种植,而非棉花等经济作物的种植,排除A项;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的引进和种植是在明代,排除B项;一年三熟是有自然

11、地域限制的,因此一年三熟制并不能得到大规模的扩展,排除D项。故选C项。11、辽宋夏金时期,北方各民族南下并与汉族在分布上交错杂居、经济上互通有无、政治上相互借鉴、文化上相互交融。这一过程主要A推动了榷场贸易的繁荣B加剧了民族政权的分裂和对峙C加强了农耕文明的扩展D推动了中华民族的一体化进程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辽宋夏金时期,各族人民长期杂居,经济互通、政治互鉴、文化交融即各民族间交往交流和交融得到发展,推动了中华民族的一体化进程,D项正确;推动了榷场贸易的繁荣的说法只体现了各民族的经济联系,并非材料主旨,排除A项;各族间交往交流交融不是民族政权分裂和对峙的原因,排除B项;当时各民族间

12、的交融和发展是双向的,并非只有农耕文明的扩展,排除C项。故选D项。12、北宋时期,政府对商品买卖的中间人(亦称“牙人”)“付身牌约束”,对其入职资格、职业能力、权利义务和职业规范都有着明确的要求。王安石在市易法中规定,大宗商品买卖须有契文,并要有牙人担保画押,外国珍品或特殊商品必须由官府选定的牙人作为中介。这些规定A源于坊市制度瓦解B意在增加政府财政收入C体现重农抑商政策D利于推动民间商业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北宋对于商品买卖的中间人有着明确要求,后期需要牙人作为媒介,这有利于推动民间商业发展,D项正确;材料与坊市制度无关,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中间人的管理,不涉及政府收入,排除B项;材

13、料与农业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3、宋辽金元史新编中说道:“这一时代(宋代)里中国人并重理想与现实,兼备雅与俗的口味。”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国家主要统治思想的转变B士大夫阶层追求大雅意境C宋代的审美观发生了变革D理学和商品经济发展影响答案:D解析:材料强调宋代雅俗兼备、理想与现实并存的审美情趣,这与宋代理学将求以理统治情、追求高尚的品德、以积极上进的思想修养好人生态度看待问题相关;同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世俗文化大放异彩,这些都深刻影响着人们对社会现实与理想的看法,利于造就大雅大俗的审美观,D项正确;宋代国家主要统治思想仍是儒家思想,排除A项;士大夫阶层追求大雅意境是

14、对材料现象的描述,而非原因,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宋代审美观发生变革的信息,而是强调理学和商品经济发展影响宋代的审美观念,排除C项。故选D项。14、对于宋代社会的变化,时人概括为“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这反映了()A社会成员政治地位已实现平等B国家对社会的控制力相对松弛C公平公正的社会理念最终实现D重视家族背景的门第观念淡化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随着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家族门第观念受到冲击,有所弱化,因此出现“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的现象,D项正确;宋代社会成员没有实现政治地位平等,更没有实现公平公正的社会理念,排除AC项;材料中看不出国家对社会的控制力是否松弛,排除

15、B项。故选D项。15、史学家陈寅恪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能体现以上观点的是()A发明司南B改进造纸术C火药用于军事战争D发明活字印刷术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使印刷术走向成熟,D项正确;战国时期发明司南;西汉时期发明造纸术,改进于东汉时期;火药用于军事战争最早出现于唐朝末期,不符合题意要求,排除ABC项。故选D项。填空题16、_年,金灭_,两年后又灭_,与_逐渐形成对峙局面。1153年,金迁都燕京,将燕京改名为_答案:1125辽北宋南宋中都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125年,金灭辽,1127年又灭北宋,与南宋逐渐形成对

16、峙局面。所以处应填“1125”;处应填“辽”;处应填“北宋”;处应填“南宋”。1153年,金迁都燕京,将燕京改名为中都,所以处应填“中都”。17、元朝政权的建立:1260年,成吉思汗的孙子_即位。_年,忽必烈定国号为_答案:忽必烈1271大元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在元朝政权的建立过程中,1260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即位。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大元,故忽必烈、1271、大元。18、艺术(1)书法:宋元书法名家辈出,与唐朝相比更加追求_,不拘法度。(2)绘画:以山水画最为突出。不强调写实,而注重_和笔墨情趣。答案:个性意境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元书法名家辈出,与唐朝相比更加追求个性,

17、不拘法度。绘画成就以山水画最为突出。不强调写实,而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因此,处为个性,处为意境。19、时间与人物:_年,宋神宗任用_主持变法答案:1069王安石解析: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王安石变法涉及经济、军事和教育领域。他们希望通过变法,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20、辽朝(1)建立:_年,_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后来版图扩大,改国号为_。(2)辽与北宋关系:长期对峙,大部分时间里维持了和平局面,通使频繁,贸易活跃。(3)辽朝南、北面官设置:南面官负责_,北面官负责_。答案:916耶律阿保机辽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916年,耶律

18、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后来版图扩大,改国号为辽;辽朝实行南北面官制度,其中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21、手工业(1)制瓷业宋朝:出现了以五大名窑_、官窑、定窑、哥窑、_为代表、风格各异的众多特色瓷器。元朝:出现新型彩绘瓷器_和_宋元时期:_大量出口海外,成为继丝绸之后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2)矿冶业_的开采量很大,都城_的居民普遍使用_作燃料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_。(3)印刷业:在宋元时期发展迅速,有力地推动了_的普及,进一步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答案:汝窑钧窑青花瓷釉里红瓷器煤东京煤质量文化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

19、的五大名窑是官窑、哥窑、汝窑、钧窑和定窑;元朝时期的出现的新型彩绘瓷器是青花瓷和釉里红。(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的煤的开采量很大,都城东京的居民普遍使用煤做燃料。(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的印刷业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的普及,进一步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22、_、_和_三大发明在_基本成熟,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雕版印刷已经相当普及,北宋工匠_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火药大量制造并用于_。用人工磁化的方法造出的_,广泛应用于_。答案: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宋朝毕昇军事指南针航海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三大发明在宋朝基本成熟,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雕版印刷

20、已经相当普及,北宋工匠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火药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用人工磁化的方法造出的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所以是印刷术,是火药,是指南针,是宋朝,是毕昇,是军事,是指南针,是航海。23、社会治理(1)修筑驿道,设立_。(目的:巩固统一;为公差人员提供交通和生活服务;用来运输官府物资;又隔一定距离分设急递铺,负责传递公文)(2)实行_:中央的宰相机构中书省委派官员处理地方事务,逐渐形成常设机构,称为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全国共设10个行省。辖区广阔,军政权力集中,行政效率较高。(3)对于吐蕃地区:由中央政府的_进行管理。(4)对西域:设_等管理军政事务。(5)对台湾:在隶属福建晋江的_,履

21、行行政管理职能。答案:驿站行省制度宣政院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澎湖设巡检司解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修筑驿道,设立驿站。(目的:巩固统一;为公差人员提供交通和生活服务;用来运输官府物资;又隔一定距离分设急递铺,负责传递公文)(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实行行省制度:中央的宰相机构中书省委派官员处理地方事务,逐渐形成常设机构,称为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全国共设10个行省。辖区广阔,军政权力集中,行政效率较高。(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央政府设置宣政院对吐蕃地区进行管理。(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央政府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等机构管理西域军政事务。(5)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央政府在隶属福建晋江的澎

22、湖设巡检司对台湾履行行政管理职能。24、理学比较注重_,具有包括宇宙观、认识论、人生观在内的一套理论体系。它认为“_”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也称“_”。人生的目标,应当是“_,_”,即通过_克服过度的欲望,最终实现对“天理”的充分体验,从而达到“圣人”的精神境界。理学还提出“_”,认为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达到对_的认识。理学带有_倾向。答案:抽象思维理天理存天理去人欲道德修养格物致知普遍天理客观唯心主义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理学比较注重抽象思维,具有包括宇宙观、认识论、人生观在内的一套理论体系。它认为“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也称“天理”。人生的目标,应当是

23、“存天理,去人欲”,即通过道德修养克服过度的欲望,最终实现对“天理”的充分体验,从而达到“圣人”的精神境界。理学还提出“格物致知”,认为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理学带有客观唯心主义倾向。所以是抽象思维,是理,是天理,是存天理,是去人欲,是道德修养,是格物致知,是普遍天理,是客观唯心主义。25、_年,漠北蒙古部首领_统一草原各部落,建立_,被奉上“_”的尊号。此后半个世纪,蒙古军队先后灭掉_、_和_,招降_诸部,兼并云南的_政权,还远征到_、_、_地区答案:1206铁木真蒙古汗国成吉思汗西辽西夏金朝吐蕃大理中亚西亚东欧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206年,漠北

24、蒙古部首领铁木真统一草原各部落,建立蒙古汗国,被奉上“成吉思汗”的尊号。所以处应填“1206”;处应填“铁木真”;处应填“蒙古汗国”;处应填“成吉思汗”。铁木真统一草原后的半个世纪,蒙古军队先后灭掉西辽、西夏和金朝,招降吐蕃诸部,兼并云南的大理政权,还远征到中亚、西亚、东欧地区,所以处应填“西辽”;处应填“西夏”;处应填“金朝”;处应填“吐蕃”;处应填“大理”;处应填“中亚”;处应填“西亚”;处应填“东欧”。材料分析题26、中国出版业发展。材料一雕版印刷技术现在为大规模的印刷工业投入使用,并为渴望读书的公众生产出了各种各样的阅读书籍。例如在中国东部很小的一个地区就有记录显示它印刷了将近五十万册

25、的书籍。百科全书、字典、历书和农业、医学书籍,还有神秘的疗疾咒语书籍都可供广大读者购买。雄心勃勃的许多宗教和哲学著作的各种版本(其中主要是儒家著作、道家的典籍和佛教的经书)从10世纪时就已开始印刷,它们用数千块木雕版印制,这些雕版在整个宋代都被用来进行重印。1005年时,皇家档案中已有10万块有关历史、集释和宗教的雕版。材料二近代中国出版业的发展,大致以辛亥革命为界分为晚清新政时期和民国时期。1896-1911年间,仅上海一地,就成立了100多家出版机构。从1900年至1911年间,我国共译书籍1599种。这些翻译书籍,译自日文、英文、法文、德文、俄文或其他语种,而以日文居多。此时期的译著涉及

26、到暂学、伦理学、法学、政治学、历史学、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个方面。由于晚清教育体制的一系列变化,以出版新式教科书为主的出版机构也大量出现。摘编自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出版业繁荣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出版业的变化及其原因。答案:(1)雕版印刷术的普及;重文抑武的政策;科举制度日趋完善;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和发展。(任答三点即可。如果答到“宋明理学的推动”、“宋代书院的推动”等,酌情给分)(2)变化:出现大量出版翻译著作;多数为关于西学的作品;有大量近代自然科学的作品。(任答两点即

27、可。如果答到“出版机构增多”,酌情给分)原因:民族危机,救亡图存的需要;西学东渐的影响;近代教育的发展(教育体制改革)(任答两点即可。如果答到“有识之士的推动”,酌情给分)解析:(1)原因:根据材料“雕版印刷技术现在为大规模的印刷工业投入使用”可知雕版印刷术的普及;根据材料“渴望读书的公众”和所学知识可知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和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重文抑武的政策;科举制度日趋完善都为宋代出版业繁荣提供条件。(2)变化:根据材料“我国共译书籍1599种”可知出现大量出版翻译著作;根据材料“这些翻译书籍,译自日文、英文、法文、德文、俄文或其他语种,而以日文居多”可知数为关于西学的作品

28、;根据材料“此时期的译著涉及到暂学、伦理学、法学、政治学、历史学、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个方面”可知有大量近代自然科学的作品。原因: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从当时时代背景入手,民族危机、西学东渐、有识之士的改革等角度分析,具体分析可得民族危机,救亡图存的需要;西学东渐的影响;近代教育的发展(教育体制改革)。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以下四幅图片分别反映了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对地方的管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图1、图2、图3所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与图1相比,图2所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有何特点?(2)根据图4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和经

29、略边疆方面的相关措施,并说明其重要意义。答案:(1)地方行政制度:图1分封制,图2郡县制,图3行省制。特点:郡县制下,地方主要官员均由中央政府任免考核地方必须服从中央政府的政令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直接有效的控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2)措施:统一台湾,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反击侵占雅克萨的俄军,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平定葛尔丹叛乱,在蒙古族地区设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管理在新疆设置伊型将军册封藏传佛教领袖,派遣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对西藏的管辖权。意义:基本上奠定了我国的版图,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意

30、思相符即可)解析:(1)地方行政制度:图一是西周疆域图,这一时期地方行政制度为分封制;图二为秦朝的疆域图,地方行政制度为郡县制;图三为元朝的疆域图,地方行政制度为行省制。特点:结合所学知识,郡县制下,地方主要官员均由中央政府任免考核地方必须服从中央政府的政令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直接有效的控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2)措施:根据图片四反映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清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和经略边疆方面主要采取的的相关措施有:统一台湾,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反击侵占雅克萨的俄军,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平定葛尔丹叛乱,在蒙古族地区设盟、旗两级单位

31、进行管理在新疆设置伊型将军册封藏传佛教领袖,派遣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对西藏的管辖权等;意义:根据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基本上奠定了我国的版图,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行政区划是国家为分级管理而对地方的划分。自先秦以来,中国行政区划制度曾进行过多次改革。图1、图2、图3是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西周时期、元朝时期、秦朝时期)的形势图。图1图2图3材料二有学者认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最独特之处在于,我们是唯一保持了两千年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展开。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

32、”共同支撑起中央集权的“大厦”,历经上千年的打磨和探索,日渐趋于精致完善,在明清时期达到巅峰。图示如下图4中央集权与四大基本制度(1)分别提取材料一中图1、图2、图3的地方行政区划等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图4中前三项制度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答案:(1)图1:秦朝;图2:西周;图3:元朝。(2)郡县制度:地方官吏由中央任免,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尊儒制度: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为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思想基础;科举制度:把选拔人才和任免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为中央集权扩大了统治基础。解析:(1)信息:图1:根据材料一中图1信息可知,该

33、王朝都城是咸阳,疆域东到大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南到南海,东北有辽东郡,南部有桂林郡、象郡、南海郡,结合所学可知,图1是秦统一后的疆域图。图2:根据图2信息可知,该王朝都城是镐京(今西安),有很多诸侯封国,燕、鲁、卫、晋等同姓封国位于黄河流域的战略要地,结合所学可知,图2是西周的疆域图。图3:根据图3信息可知,该王朝地方设行省,西藏由宣政院管辖,结合所学可知,图3是元朝的疆域图。(2)郡县制度: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可知,秦朝在郡县制下,官吏的任免均由中央决定,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尊儒制度: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可知,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为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思想基础。科举

34、制度: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可知,科举制度把选拔人才和任免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为中央集权扩大了统治基础。29、【古代的体育风尚】材料一战国以来,民间在长期战争的文化背景下形成了峭急骠勇之风。秦及西汉立国,战争中“攻城先登”与“趣攻战疾”者得以立功封候的特殊背景对社会文化心态产生了深刻影响。汉武帝执政,以武力拓边,尚武之风益起,社会生活节奏更为骤急。战国至西汉,民间广泛流行称为“驰逐”的飞速驰车、争先竞胜的竞技项目。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有孙膑以智谋帮助田忌驰逐取胜的故事。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到民间游戏有所谓“博戏驰逐”。高速驰车已经成为许多皇室贵族狂热的嗜好。摘编自王子今秦汉史:帝国的成立材料

35、二宋代相扑是一种较为激烈的强身健体的运动。宋太祖在我旅之中,就曾制定过角力斗殴以较胜负、渐增俸缗的“圣训之法”,这是非常明确的以相扑训练增强将士体质的措施。南宋建炎中兴,著名将领如韩世忠、岳飞等,在部队中贯彻相扑的练兵方法,获胜的予以嘉奖。同时,相扑也得到了普通市民的喜好和认可。摘编自伊永文主编行走在宋代的城市(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驰逐”运动盛行的历史背景及其反映的时代精神。(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相扑运动盛行的影响。答案:(1)背景:汉代沿袭了战国以来勇武急进的社会风气;长期战争改变了民众社会文化心态;汉武帝时代开疆拓土,尚武之风盛行,社会生活节奏加快。时

36、代精神:开拓进取,昂扬奋发。(2)影响:增强了士兵体质;培养了军队的勇武之风;丰富了城市市民的文化生活。解析:(1)背景:根据材料一中“战国以来,民间在长期战争的文化背景下形成了峭急骠勇之风”可知,汉代沿袭了战国以来勇武急进的社会风气;根据“秦及西汉立国,战争中攻城先登与趣攻战疾者得以立功封候的特殊背景对社会文化心态产生了深刻影响”可知,长期战争改变了民众社会文化心态;根据“汉武帝执政,以武力拓边,尚武之风益起,社会生活节奏更为骤急”可知,汉武帝时代开疆拓土,尚武之风盛行,社会生活节奏加快。时代精神:根据材料一中“攻城先登”“趣攻战疾”“民间广泛流行称为驰逐的飞速驰车、争先竞胜的竞技项目”等信

37、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驰逐”运动体现的时代精神为,开拓进取、昂扬奋发。(2)影响:根据材料二中“以相扑训练增强将士体质”可知,增强了士兵体质;根据“著名将领如韩世忠、岳飞等,在部队中贯彻相扑的练兵方法,获胜的予以嘉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培养了军队的勇武之风;根据“相扑也得到了普通市民的喜好和认可”可知,宋代相扑运动盛行丰富了城市市民的文化生活。30、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柳宗元封建论材料二: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

38、之,势之所趋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长民者”指管理百姓的人)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材料三:行省虽然拥有经济、军事、行政等权力,但这些权力都是元廷让渡给地方的,最终的决定权还操控在中央的手中,因此行省权力大而不专,这决定了它只能为朝廷集权服务。而行省行政区划中采取犬牙交错的划分原则,又从客观上瓦解了地方割据的地理条件。中国论文网材料四: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钱

39、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请回答:(1)材料一论述到的西周、秦朝、汉初的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2)据材料二,说明元朝行省制度为什么能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3)政治制度“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但其“本原精神”“仍可不变”。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材料四中的“本原精神”是指什么?答案:(1)西周:分封制;秦朝:郡县制;汉初:郡国并行制。(2)行省权力大而不专;采取犬牙交错的区划原则。(3)加强中央集权,抑制地方独立性。解析:(1)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提到的“周之失在于制”指的是西周的分封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提到的是秦朝的郡县制;“矫秦之枉,徇周之制”指的是汉初的郡国并行制。(2)原因:根据材料三中“最终的决定权还操控在中央的手中行省权力大而不专”可知,行省权力大而不专;根据“行省行政区划中采取犬牙交错的划分原则,又从客观上瓦解了地方割据的地理条件”可知,采取犬牙交错的区划原则。(3)本原精神: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四中钱穆分析的“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即中央集权制度的本原精神为,加强中央集权,抑制地方独立性。20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