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18年政治高考大纲-word.doc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4306474 上传时间:2024-09-0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8.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政治高考大纲-word.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8年政治高考大纲-word.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政治高考大纲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2019年全国新课标高考政治考试大纲(完整)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Ⅰ.考试性质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9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教学内容确定。   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应在使考生体现出应有的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2019年高考政治大纲考核目标与要求   1.获取和解读信息   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   2.调动和运用知识   能够根据从题目中获取和解读的试题信息,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做出必要的判断。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   能够展现出检索和选用自己“知识库”中有关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3.描述和阐释事物   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学科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   能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和解释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等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综合阐释或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4.论证和探究问题   根据有关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发现或者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问题。   综合使用题目提供的信息、课堂学习或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方法,提出比较必要的论据,论证和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   能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22019年高考政治大纲考试范围   本大纲仅规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必修课程的考试范围。关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选修课程的内容由各实验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各自教学实际情况具体规定。   第一部分 经济生活   1.货币   (1)货币的本质   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金属货币与纸币   (2)货币的种类与形式   货币与财富;结算与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   2.价格   (1)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价值与价格;价值决定价格;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供给与需求;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   (2)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3.消费   (1)消费及其类型   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消费结构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消费心理;消费行为   4.生产与经济制度   (1)生产与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发展生产的意义   (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企业与劳动者   (1)生产的微观主体——企业   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公司的类型;公司的组织形式;公司经营与公司发展;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   (2)劳动者   劳动与就业;劳动光荣;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维护劳动者权益   6.投资与融资   (1)商业银行   利息、利率与本金;储蓄存款;中国商业银行体系;商业银行的业务   (2)投资   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股票;债券;商业保险   (3)融资   7.个人收入的分配   (1)分配制度   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效率与公平   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8.国家收入的分配   (1)财政收入与支出   财政收入的构成;税收与财政的关系;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支出;财政支出的构成;财政收支平衡   (2)财政的作用   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财政与宏观调控;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   9.征税与纳税   (1)税收及其种类   税收;税收的基本特征;税收的种类;税收的作用   (2)依法纳税   纳税人;负税人;依法纳税   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市场经济基本原理   市场与计划;市场调节及其弊端;市场配置资源;市场秩序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宏观调控   11.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2)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2.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跨国公司;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2)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对外开放;国际经济组织;国际经济合作;“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第二部分 政治生活   1.公民的政治生活   (1)我国的国家性质   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2)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3)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   我国的选举制度及选举方式;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我国的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义;我国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和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公民要负责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利   2.我国的政府   (1)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   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我国政府的作用;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2)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   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我国行政监督体系   (3)政府的权威   政府的权威及其体现;我国政府权威的来源和树立   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人大代表的产生;人大代表的职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2)我国的政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我国的宗教政策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   4.当代国际社会   (1)国际社会的成员   主权国家;国际组织;联合国   (2)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3)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   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   (4)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宗旨和立场;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我国的外交成就及其原因;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第三部分 文化生活   1.文化与生活   (1)文化与社会   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文化的形式;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   (2)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   2.文化传承与创新   (1)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2)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影响;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3)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意义;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3.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灿烂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走进文化生活   文化市场对文化的影响;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3)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公民道德基本规范;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第四部分 生活与哲学   1.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是什么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哲学与时代精神;哲学的作用   (2)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   (3)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   (4)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2.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哲学的物质概念   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哲学的运动概念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3)物质运动的规律   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4)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的起源;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内容与形式   (5)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6)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7)实践   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   (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9)真理   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和谬误   (10)认识过程   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   3.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1)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   (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方法   (4)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发展的概念;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   (5)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6)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7)辩证的否定观   辩证否定;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8)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创新的社会作用   4.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概念;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6)人生价值   价值和价值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7)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   (8)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价值的实现方式;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第五部分 时事政治   1.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上年度4月至考试当年3月)   2.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 看过"2019年政治高考大纲 2019届高考政治考纲 "的还看了: 1.2019高考政治复习大纲 2.2019年高考使用新课标全国卷省份的名单 3.高考政治考试大纲 第 1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