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二、高山仰止【课文梳理】1孔子推仁行道受阻,心思授仁传道。子在陈章(5.22)忧患“狂简”弟子无人教诲,思考退而授徒。2孔子教育学生察其长短,批评中肯。闵子侍侧章(11.13)洞察弟子所长所短由之瑟章(11.15)评价子路中肯,“升堂矣,未入于室也”道不行章(5.7)高度信任子路之勇(“材”通“裁”,裁度事理)子谓颜渊曰章(7.11)批评子路有勇无谋,暴虎冯河,教育他临事而惧,好谋而成)3孔子诚待学生(悲痛哀悼,如己丧子)。伯牛有疾章(6.10)惋惜伯牛命运颜渊死章(11.9)、颜渊死子哭之恸章(11.10)为弟子死而悲痛欲绝4孔子面对弟子责难去师道尊严,知错就改(虽将错就错)。子见南子章(
2、6.28)平等对待弟子的责难子之武城章(17.4)承认错误及时改过(主张礼乐治国)5孔子的思想、学术博大精深。颜渊喟然叹曰章(9.11)一颜渊感叹孔子学问之深、教育之善、入门之难。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章(19.23)子贡赞扬孔子思想、学术博大精深。叔孙武叔毁仲尼章(19.24)子贡赞扬孔子思想如同“日月”,不可逾越。【阅读实践】一、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2324题。(4分)甲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勿自辱焉。” 本章反映了孔子怎样的待友之道?【答案】尽心待友不能伤及自己的尊严。“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这和儒家宣扬的尽心待人的原则是否矛盾?请结合儒家的有关思想作简要分析。
3、【答案】不矛盾。保护自己的尊严和尽心待友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同样重要,对朋友尽责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自己的尊严。凡事过犹不及,对朋友的劝诫超过一定的限度,就可能伤及自己的尊严。忠告善道,不可则止,既要尽到对朋友的责任,也要保护自己的尊严,这是中庸思想在交友上的体现。乙一个雨天,东南快报记者柳涛根据群众提供的信息,在厦门市一个有坑的路口守候一个多小时,拍到了几幅一个骑车人摔入水坑的照片,并发表在有关媒体上。这几幅照片引起了网民的不同议论。有人认为照片拍得不错,但认为记者柳涛明知路有坑,却不提醒,等着人摔跤,是“缺德”的表现。也有人称赞柳涛是个专业、称职的记者,尽到了记者应尽的责任,促使有关部门加
4、快了解决问题的速度。2、请结合儒家有关“仁爱”的思想,谈一下对上述事件的看法。示例一:我觉得柳涛是个仁者,他所做的是体现大仁大义的事。儒家认为,遵循礼制是具有仁爱之心的表现,柳涛尽心尽职地反映客观问题,是位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记者,他冒雨拍照正是遵守职业道德的表现;孔子认为判断一个人是否是仁者,主要看他对社会的贡献,而不是只看他对某个人的仁爱之心,柳涛通过自己的作品,加快了有关部门解决问题的速度,他对社会的贡献远远大于因拍照而给某个人带来的伤害。示例二:我觉得柳涛是个缺少仁爱之心的人,他做的是件“缺德”的事。儒家认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想必柳涛自己也不希望有人等着自己摔倒好拍一组照片吧?既
5、然这样,他就不应该让这件事发生在别人身上。柳涛对路人无仁爱之心,他拍照纯是为了一己之私,只想着为自己找新闻素材,这实在是有违“仁”为己任的君子之道。三、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2324题。(4分)甲子曰:“笃信好学,死守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体现了儒家的什么思想?答案】中庸思想。请结合上述文段简要分析孔子的为官之道。孔子认为为官要坚持原则,进退有度。国家政治清明就出来为官,国家政治黑暗就隐居,不与黑暗政治同流合污。应当把个人的贫贱荣辱与国家的兴衰存亡联系在一起,这才是为
6、官的基点。乙“礼”字在论语中多次出现,仅次于“仁”字。什么是“礼”呢?它源自周礼,指周朝传统的典章、制度、礼节、习俗,是人们的行为准则。“礼”具有制约作用,使人们按照一定的规范行动。在孔子看来,人如果离开了“礼”,就寸步难行;有了“礼”,社会才是和谐的。怎样才能保证“礼”的实现呢?这就必须用“仁”来加以保障。2上面这段文字对儒家“仁”与“礼”的关系的理解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答案】不正确。“仁”是内容,是本;“礼”是形式,是表。儒家强调用“礼”来保障“仁”的实现。四、高考链接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
7、,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1、(1)请从上述文字中提炼出一个成语。 (2)从孔子对子路两次评价的共同特点中概括出孔子的教育特色,并加以评析。(同十一课)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即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哀公问:“
8、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2、颜渊死时,作为先生,孔子发出了“噫!天丧予!天丧予!”的恸哭。结合你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孔子如此悲恸的原因有哪些?参考答案:颜渊能够安贫乐道,坚守理想;颜渊对于出仕与退隐,入世与出世,进与退的政治选择与人生态度和孔子非常一致,“用行舍藏”或“用舍行藏”中显示了儒家通权达变及相时变通的思想;颜渊对学问和礼乐的尊崇,对先生的尊敬;颜渊“欲罢不能”“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中充分体现了他谦虚好学,善于自省,待人宽容,涵养难得,善于改错,完善自己,是难得的很有潜力的儒者。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
9、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家室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3、(1)上文中画线词语“夫子”在文中具体指谁?夫子: 夫子: 参考答案:孔子 叔孙武叔 (2)语段中表现了子贡对孔子怎样的态度?请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表现了子贡对孔子的高度敬仰之情、尊重老师的严正态度,斥责了叔孙武叔的诋毁,讽刺了其浅薄无知。(一)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10、!”(二)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三)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即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4、(1)(一)(二)两章中,运用叠句和反问句表现了孔子怎样的感情?参考答案:哀伤欲绝的感情,足可催人泪下。 (2)结合第(三)章文字,简要分析颜渊喟叹的内容。参考答案:一叹孔子学问之深,二叹老师善教,三叹“入门之难”。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5、(1)“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一句体现了儒家立身处世的准则,与孟子关于“穷”“达”不同境遇中的主张是完全一致的。请写出孟子的这句话。参考答案: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1) 孔子还说过“勇而无礼则乱”。结合上面选段和这句话,简要说明你对孔子“勇”的理解参考答案:孔子主张的“勇”,要智勇兼备,而且要符合礼,缺少智、悖于礼的“勇”是蛮干、乱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