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执笔者:俞立芳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选择了《古诗二首》《找春天》《开满鲜花的小路》《邓小平爷爷植树》这四篇课文《古诗二首》这是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村居》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居住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咏柳》描写了春天柳树吐芽、柳条碧绿的生机勃勃的景象。《找春天》课文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作者把春天比作一个小姑娘,她害羞,所以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美丽,有着嫩绿的秀眉和色彩斑斓的眼睛;她活泼,娴熟地弹奏着动人的音符,快乐地荡着秋千,兴奋地叫着、笑着…… 《邓小平爷爷植树》课文描述的是1985年3月12日,邓小平爷爷在天坛公园亲手栽种松柏的情景和“小平树”成了天坛公园的一道风景。《口译交际》学会用和气的语气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一”,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读句子”“日积月累”和“我爱阅读”。
二、教学目标:
1.会认63个生字;会写3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啊”。
2.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
3.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用想象、质疑、比较、讨论、评价等学习方式,感悟春天的美丽,引导学生大胆交流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
4. 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保护环境,植树绿化的愿望。
5、学会用和气的语气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在阅读中主动识字,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2.让学生在朗读和想象中感悟语言,感悟故事中的人和事,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使他们乐读,会读。
3.利用情境说话、角色体验等方法,让学生感悟事理,明辨是非,培养学生看问题、想问题的能力。
四、教法与学法
在教学本组教材时,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以感情朗读为主,辅以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在自读、自悟中理解课文内容,并在读中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五、教学课时安排:
1.《古诗二首》………………………………………………………… 2课时
2.《找春天》…………………………………………………………… 2课时
3.《开满鲜花的小路》………………………………………………………2课时
4.《邓小平爷爷植树》………………………………………………………2课时
口译交际………………………………………………………………………2课时
语文园地一 ………………………………………………………………… 2课时
快乐读书吧……………………………………………………………………1课时
1.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口头表达。
教学重点:
读准生字的字音,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想象诗中描绘的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一、游戏导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上课前咱们先玩个游戏,游戏名字叫:对对碰,碰对了的小朋友是最棒的。
幻灯片出示:
离离原上草——
野火烧不尽——
春眠不觉晓——
夜来风雨声——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不知细叶谁裁出——
2、齐读这些诗句。
二、创设情景,整体感知
1、出示多媒体课件(绿草、飞鸟、河堤、杨柳、农房、炊烟、儿童、纸鸢等)
描绘情境:春天到了,天空碧蓝碧蓝的,小草儿从地底下钻出来了;小鸟儿在空中飞翔,在林中歌唱;河堤上,杨柳长出了嫩叶,柔软的枝条在春风中轻轻摇摆。傍晚,农家的炊烟袅袅上升。这浓浓的春色,令人陶醉。农家的小孩子们放学后早早地回来了,他们正趁着这和煦的春风忙着放风筝呢!这就是《村居》中描写的情景,同学们想去感受一下吗?
2、板书课题:村居
三、自学古诗,读准字音
1.请同学们自己轻声读读这首诗。
2.检查生字的读音。
3.同学之间相互听读古诗,纠正读音。
4.指名读古诗,全班听评是否读得正确。
5.全班齐读古诗。
四、进入情境,指导朗读
1.指名读古诗,说说自己是怎么读出诗歌的韵律美的。
2.引导看图,诵读诗句,体会诗境。
3、小结:春天,是一幅美丽的画卷,是一曲动听的音乐,也是一首优美的诗歌。就让我们伴着音乐把春天的美好给读出来吧!(齐读《村居》)
五、拓展延伸。
其实,描写春天的诗句还有很多很多,这里老师再送同学们几句。
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2、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4、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六、指导书写生字
七、总结
春天到了,花红了,草绿了,鸟儿唱着欢快的歌儿,鸭子们到水里嬉戏,孩子们也玩得正欢呢!多么美好的时光呀!让我们再次跟着诗人高鼎去感受着美好的春天吧。
1、指名对以上诗句(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一句多叫几个同学对)
1、同学们知道这些诗句都是描写哪个季节的吗?(春天)
1、(引导学生吟诵《草》)
2、(引导学生吟诵《春晓》)
3、(引导学生吟诵《咏柳》)
要求读准字音,对照拼音把生字多读几遍,并记下来。
提示:
平舌音的字:散、醉
翘舌音的字:趁、纸
后鼻音的字:莺
(1)自由读诗句,边读边想像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是呀!这就是“草长莺飞二月天”
(3)、草长莺飞,杨柳拂堤,春烟袅袅,春天的农村真美呀!请同学们把这美用你的朗读给读出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4)、多么美好的时光呀!小孩子们可不愿错过这大好春光,他们正忙着干什么呢?
(齐读诗歌)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村居
小草——新芽
黄莺鸟——飞舞真让人陶醉
春烟——擦过——杨柳
读书的孩童——早回家——放风筝。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咏柳》
2.会认六个生字、会写五个。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课前准备:
1、观察春天来了柳树的变化。画一画。
2、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老师准备课件。
教学重点:
识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就是苏醒,就是温暖,就是繁荣,就是希望。春是花的世界,是鸟的天堂,是诗的故乡。春天如此美好,有许多诗人都用优美的诗句赞美春天的可爱,你能背出1-2首你学过的与“春”有关的诗吗?
1、初读古诗,了解大意(边读边出示ppt,边朗诵)
2、师范读古诗。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1、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大家先自己去读一遍古诗,边读边把课后的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读准音。
2、出示ppt,检查自读生字情况。
3、认读“咏、妆、绦”三个字。要求学生会读,读准确。
4、学生再自由读古诗,要求读通顺,读准每个字音。
5、指名读,请其他学生正音。
6、全班齐读。
三、指导朗读,了解诗意:
1、指导学习第一、二句。
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2、自读第三、四句。
读到第四句的时候,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赞美柳树,也赞美了春的创造力
四、、反复诵读,体会感情。
五、指导书写生字
学生背古诗《草》、《村居》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学生自由读,认读生字。
(1)、指名读。读得好的当老师带读。
(2)、开火车读。
(3)、全班读。
(1)、你看到了什么?(柳树)从远处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
(2)、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的一样。碧玉可是翠绿晶莹的,美极了。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万条丝带。
(3)、全班看着图片吟诵这两句。
(l)、接下来,诗人又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用“ ”画出 (2)、指名读。
(3)、读到第三句的时候,让全班看着采集的柳叶说说柳叶的样子。
”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远观:一树高 绿丝绦
咏柳 近看:细 叶 热爱春天
奇想:谁裁出
结论:二月春风
教学反思
2. 找春天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1.会认生字,会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春姑娘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让我们用美丽的词语迎接她的到来吧!
2.师:是的。春天来了!春天来了!让我们一块去找春天吧!(板书:找)
3.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
1. 自由读课文,读通句子,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和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情况。
(1)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
害羞 遮遮掩掩 躲躲藏藏 探出头 嫩芽 音符 触到 喜鹊(带拼音)
(2)出示生字
羞 遮 掩 躲 探 嫩 符 触 鹊(带拼音)
(3)合作交流识字方法。
熟字加偏旁识字:
联系生活经验,结合动作演示识字:
自编谜语识字:
(4)结合学生生活经验,理解“羞”、“嫩”、“触”等字的意思。
3.出示句子,巩固识字。(出示课件)
三、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快速读课文,思考:“我们几个孩子”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找到春天的?请你用“——”把它划出来,然后读一读。
(1)师:你们是从哪些词看出“我们几个孩子”的心情的呢?请你把它圈起来。
(2)读好带“!”的句子,引导学生理解感受感叹号所蕴含的情感。
(3)指导书写
1) 师范写,生书空,描红
2) 展示,点评,改正。
3.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
轻声读第三自然段,用换词和做动作理解“害羞”,并说说句子中哪些词写出了春天“害羞”的特点,用“——”划出来。
找出AABB式的词语(出示课件)同学们看,这些词还是属于我们学过的呢,你还知道哪些AABB式的词语呢?
四、拓展延伸
我们刚刚说出了这么多AABB式的词语,你能不能用你所说的词语说一句完整的话呢?
五、小结:
1.总结本课学习的内容,巩固本课所应该掌握书写的生字词。
2.布置作业。
1. (让学生说说平时积累的有关春天的词句。)
2. (板书:找春天)
(自读—指名读—去音读—开火车读)
指导:“遮、触”是翘舌音。“遮”读一声。“嫩”韵母是en不un。
(齐读—指名读—去音读—男女分组读)
躲(身+朵)触(角+虫)鹊(昔+鸟)符(竹+付)
遮、掩、探。
羞(歪尾巴羊骑着牛)嫩(一束鲜花在中间,女孩反文两边坐)
(1)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2)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3)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
(4)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啊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
(齐读—范读—指名读—四人小组读)
(自读—指名读—范读—感悟读)
(抓住“脱掉、冲出、奔向”等表示动作的词语感受孩子们急切、激动的心情,相机板书。)
躲:提示偏旁,左右结构,注意提醒第七笔撇不出头,“朵”字写得瘦长一些。
探:提示偏旁,左右结构,秃宝盖不宜太宽,“小八”的右边是点,“木”字横要短,撇捺要舒展。
摇:提示偏旁,左右结构。
脱:提示偏旁,左右结构。
棉:提示偏旁,左右结构。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3、巩固识字。
一、 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情境识字——藏春
1、天女散花
2、连字组词
[课件演示:野、芽、树、草、桃、枝、柳、花、嫩]
3、找寻春景
[课件演示;在春景中藏生词,点击春景显生词]
二、精读课文 。
1、配乐范读,感受春天
[课件演示;播放音乐配上春天的画面]
2、自由读文,找寻春天
把你认为美的句子多读几遍。读完之后请你把自己觉得美的句子有感情地读出来和大家分享。
1、根据学生找出的语句,指导朗读感悟
[课件演示;随机分别出示以上句子,]
3、美读成诵
整体出示以上语句,美读后填空练习背诵;
[课件演示:
小草(),那是春天的()吧?
()野花(),那是春天的()吧?
树木(),那是春天的()吧?
()小溪(),那是春天的()吧?
三、读中想象——说春
1、教师引读第八自然段:
2、发散补白: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我们听到了……;我们闻到了……,我们听到了……
[课件演示;放映各种春光图,启发学生想象,填补课文空白。]
4、想象续说:春天还在哪儿呢?请同学们联系生活,想一想,说一说。
四、自主拓展——赞春
1、写一写春天;
2、画一画春天;
3、唱一唱春天。
五、指导书写
师:我们用语言、图画和歌声赞美了美丽的春天,也要写一手漂亮的好字才足以与美丽的春天匹配呢!六、小结
学生随着花飘落认字;羞、遮、掩、躲
[课件演示:飞落的春花中带生字徐徐飘落(渐快)]
(1)学生意愿选景,找读生词:探、野花、嫩芽、小溪
(2)你能不能用以上这几个词来说话?
春姑娘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藏在哪儿呢?(生自由朗读句子)
1)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2) 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3) 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4) 解冻的小溪丁丁冬冬,那是春天的琴声吧?
春天来了!我们——,我们——,我们——,我们——。她在——,在——;她在——,在——﹍﹍
(生自由回答,师指导)
1、 解、野:提示偏旁,右窄左宽,“野”的第七笔是提。
溪:提示偏旁结构,左窄右宽,提示第十笔要写点不要漏了。
冻:提示偏旁,左右结构。(较简单,简单讲解)
2、 师范写,生书空,描红
3、 展示,点评,改正。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3. 开满鲜花的小路
教学目标:
1、会读会写本课生字。利用加一加、减一减、联系生活识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够结合生活实际结合图画理解“五颜六色”、“绚丽多彩”等词语的意思。
4、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小动物们对开满鲜花的小路的喜爱之情。
5、在分角色朗读中读出大家对开满鲜花的小路的赞美之情。
重点难点:
1、学习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学习课文,在感知体验中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生发出欣赏美、赞美美、分享美的情感。
教具准备:制作教学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读会写本课生字。利用加一加、减一减、联系生活实际等识字方法记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分角色朗读中,能读好每个角色的语气,注意读出大家对开满鲜花的小路的赞美之情。
3、能够结合生活实际结合图画理解“五颜六色”、“绚丽多彩”等词语的意思。
4、能够通过“惊奇地”“奇怪地”等词语体会小动物们对开满鲜花的小路的喜爱之情。
一、导入新课。
1、激趣导入。
同学们看到图上画了什么这是一条什么样的小路呢?
今天,我就要带大家走上这条开满鲜花的小路。这条开满鲜花的小路的来历还有着一个有趣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初读识字。
2、学生朗读课文,自主学习。
3、看到小朋友们这么用心地学习,我给大家设立了关检查同学们的学习情况,大家有勇气闯过去吗?
第一关:认读生词宝宝
第二关:生字宝宝师:大家真棒,第二关等着大家呢?快来看生字娃娃们也跑出来了,让我们开火车读一读吧。
(1)开火车读生字。
(2)请个别同学试读。
4、第三关:下面它们脱掉了拼音小帽,变了样儿,你还能认出它们吗?(课件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
5、师:生字娃娃很高兴和大家交朋友,不过,你们要想办法记住他们的样子才行。
6、检查读生字词。
同桌互相读生字,画笑脸鼓励。
三、朗读段落,品读感情。
1、生字、生词宝宝又跑回了课文中,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大家思考一下:
2、这条开满鲜花的小路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为什么会在春天出现?这些鲜花是什么样子的?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这些美丽的鲜花?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课件出示)
3、品读。
(1)见过开满鲜花的小路吗?是什么样子的?
(绚丽多彩的鲜花是指各种各样的花色彩灿烂美丽,形容色彩华丽,绚丽无比。)
(2)课文中还有哪个词也是说明鲜花颜色多的?
(五颜六色)
小路上有五颜六色的花,你猜一猜有什么颜色的?
(3)分角色朗读7—11自然段。
4、谈话:同学们读得多好呀!这条开满鲜花的小路实在太美了。动物太太们赞不绝口,小动物们在小路上蹦啊跳啊。可是,这条开满鲜花的小路是怎么来的呢?怎么会开满鲜花呢?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下节课再来解决吧!
四、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
1. 板书:开满鲜花的小路。是呀,这真是一条开满鲜花的小路,一起读
2.读课题。
1.自由朗读,同桌互相评议。
(1)你们想读一读这个故事吗?
(2)那就请同学们借助拼音大声读课文,别忘了和生字娃娃打打招呼。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出示生字卡)让我们一起叫叫生字娃娃们的名儿吧。全班齐读生词。
3.开展小组识字方法交流。
(1)指名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2)开火车读一个组一个词,进行检查过关。
(1)生自由认读。
(2)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识记字形的方法(主要利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引导识字,并出示词卡加强记忆。)
(3)邮、递、裹、粒、懊、啊、猬、籽都可以运用熟字加偏旁识记。
(4)堆、礼可以利用熟字换偏旁识记。
(5)破、漏、局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形象识记。
(1)看到门前开着一大片绚丽多彩的鲜花,她惊奇地说“这是谁在我家门前种的花?多美啊!
(2)看到门前开着一大片五颜六色的鲜花,她奇怪地问“这是谁在我家门前种的花?真美啊!
(3)松鼠太太走出门,花香扑鼻,她看见门前的小路上花朵簇簇。小松鼠、小刺猬和小狐狸在那里快活地蹦啊跳啊。
这么美的小路、这么美的鲜花,谁能美美地读一读?(读完请学生评价)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在分角色朗读中读出大家对开满鲜花的小路的赞美之情。
2、 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小动物们对开满鲜花的小路的喜爱之情。
一、故事引入,进入角色。
1、师:鼹鼠先生要到松鼠太太家做客,你们想和它一起去吗?
2、走在这条开满鲜花的小路上,你们发现了什么?
3、让我们再一次去闻闻路边花朵的芳香吧!
学生开火车认读。
4、让我们再一次去领略那条开满鲜花的小路的绚丽多彩、纷纺扑鼻吧。
二、情境创设,体验朗读。
1、找出课文的7—11自然段,先自由读一读。
2、分角色朗读。
3、重点指导学生朗读描写鲜花美丽的句子,特别注意多美啊!”“真美啊!”并想一想为什么不用同样的“多美啊!”
三、探究:开满鲜花的小路是怎么来的?
1、学生分小组自学。多媒体出示自学提示:
(1)是谁给鼹鼠先生寄来了一个包裹?
(2)这个包裹和开满鲜花的小路有什么关系?
(3)为什么说长颈鹿大叔寄来的花籽是多么美好的礼物啊?
2、小班内交流讨论,做好分工。
3、请同学汇报交流。
师:这个不小心一词用得真好。老师为你点赞。那你是从哪儿发现鼹鼠先生是不小心撒落在去松鼠太太家的小路上的呢?
师:从哪一个字就能准确看出鼹鼠先生是不小心撒在路上的?
师:那鼹鼠先生愿意撒在路上吗?
师:从哪个词了解到的呢?
师:你能说说懊丧的意思吗?
师:你能用懊丧说一句话吗?
师:为什么说长颈鹿大叔寄来的花籽是多么美好的礼物啊?
……
4、师小结。
四、拓展延伸 。
课文中“美好的礼物”是指的长颈鹿大叔寄给鼹鼠先生的花籽。那生活中还有什么也是美好的礼物?大家一起说说吧
(生:想!)
(指名认读生字)
(点击“花朵”出现生词)
指导读通读顺,齐读。
(根据小组,进行分角色朗读。)
(1)看到门前开着一大片绚丽多彩的鲜花,她惊奇地说:“这是谁在我家门前种的花?多美啊!
(2)看到门前开着一大片五颜六色的鲜花,她奇怪地问这是谁在我家门前种的花?真美啊!
(3)松鼠太太走出门,花香扑鼻,她看见门前的小路上花朵簇簇。小松鼠、小剌猬和小狐狸在那里快活地蹦啊跳啊。
参考:因为花籽长大后开出了绚丽多彩的花。 因为这些花都很美。 因为这些花是拿来给大家欣赏的。
学生练习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4.邓小平爷爷植树
教学目标
1、认识“邮、递”等1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读文感悟中,初步了解邓小平爷爷,激发保护环境,植树绿化的愿望。人有用”这句话中的道理。
重点难点:
1、 初读课文,在读文感悟中,初步了解邓小平爷爷。
2、品读课文,激发保护环境,植树绿化的愿望。
课前准备:制作教学课件, 生字卡片,谜语。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故事的大意。
2、会认本课生字,积累词语。
一、猜谜导入。
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
师:歌曲中所唱的人,你知道是谁吗?你对邓小平爷爷有多少了解?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邓小平爷爷植树的故事。
师:看到这个课题以后,你们想到了什么?
二、读文识字。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圈出文中的生字,把它们和在文中连成的词一块儿多读几遍。
2、字词教学。
3、学生再读课文,给自然段标上序号,并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三、读懂课文。
1、学习最后一段。
出示课件(图片):一棵苍翠茁壮的柏树。
师:同学们,这是一棵怎样的柏树?
指名读最后一段。
理解“亲手”,用“亲手”说一句话。
2、质疑问难。
师:看着这棵柏树,你有哪些问题要问问这棵柏树?
问题如:a. 柏树是什么时候种下的?
b. 邓小平爷爷是怎样种这棵柏树的?
c. 邓小平爷爷为什么要种这棵柏树?
四、再次巩固生字。
五、指导写“爷、节”。
观察,师范写,生练写,互相评价。
(出示课件、图片资料,师生共同介绍交流)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培养学生质疑、设疑的能力)
(1)、小老师带读(有注音的词),想带读哪个就读哪个。
(2)、开火车读。(有注音)
(3)、集体读。(无注音)
(4)、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识记汉字的好方法,最后小组长检测。
(5)、教师检测,生齐读识字卡片。
(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小平树”,你知道为什么吗?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引导把问题归归类,让学生自己讨论解决。)
(像“a”类问题引导学生读文解决,“b.c”类问题放入第二课时讨论解决。)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在读文感悟中,初步了解邓小平爷爷,激发保护环境,植树绿化的愿望。人有用”这句话中的道理。
2、 品读课文,激发保护环境,植树绿化的愿望。
3、书写生字
一、复习导入。
1、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生字词。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和许多汉字交上了朋友,还初读了课文,这节课我们继续读课文,重点来研究同学们提出的两个问题(出示):
(1)、邓小平爷爷是怎样种这棵柏树的?
(2)、邓小平爷爷为什么要种这棵柏树?
二、读文感悟。
1、出示:邓小平爷爷()地种柏树。
师: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仔细读课文,用“——”划出有关句子。然后想一想,“()”里填什么词比较恰当。
2、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划。
3、全班汇报交流。
师:你认为邓小平爷爷()地种柏树,从哪些地方体现出来?
4、四人小组讨论:邓小平爷爷为什么种树?他是怎么想的?
(结合课前收集的邓小平爷爷的资料理解,体会邓小平爷爷一心为国之心,激发学生参与绿化的热情。)
三、对话中明理。
1、师:请每个学生对着柏树(课件、图片),说一句你最想说的话,并把它写下来。
2、全班交流。
3、布置课后植树活动。
四、了解学生掌握课文情况。
五、总结
同学们知道1985年的植树节,邓小平爷爷在天坛公园亲手栽下了一棵柏树。
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学会读课文,尊重学生个性化的理解。“( )”里可填“起劲、仔细、认真、一丝不苟、小心”等等,随机进行读文,结合语言文字训练,体会邓小平爷爷积极为祖国绿化作贡献的精神。
如:找出邓小平爷爷种树的动作词“挖、挑选、移、填、站在、扶正”,同桌伙伴,一人做动作,一人口述植树过程。“移”字可换“放”字比较理解。
1、出示习题,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日子
()的柏树
()的笑容
2、指导写“我会写”的字。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注意说话的语气
教学目标:
1、在口语交际中学会说话大方、听话认真,会使用文明礼貌用语。
2、激发、鼓励学生有相互交流的兴趣,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自主、交流、讨论中提高语言能力。
3、从小懂得待人和气,以礼待人,以礼服人。
4、学会用和气的语气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
学会用和气的语气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学会用和气的语气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课前准备:制作教学课件, 生字卡片,谜语。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让学生知道,在口语交际中 ,同样一句话,使用不同的语气效果是不一样的。
2、所以我们要学会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语言环境,选取合适的语气。这样可以增强表达效果,逐步养成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平时的说话过程中注意自己说话的语气,逐步养成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
一、激趣导入。
1.安排学生进行第一次表演。
劳动委(面对值日生):喂,将黑板擦干净!
老师现场采访值日生:劳动委员刚才这样说,你心里是什么感觉?
2.安排学生进行第二次表演。
换一种语气重复刚才话的意思。
劳动委(面对值日生):你好,值日生,请你将黑板擦干净好吗?
老师再采访值日生:劳动委刚才这样说,你心里是什么感觉?
3.都是叫值日生将黑板擦干净,不同的语气就有不同的效果。今天,我们就来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
二、情景设置
教师指导讲解:在口语交际中,不是说将话说出来就完事,同样一句话,使用不同的语气效果是不一样的,合适的语气,听者听了后,心里感到舒服;语气不合适时,听者心里会感到不舒服,你要求对方做的事,对方也不会接受。
所以我们要学会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语言环境,选取合适的语气。这样可以增强表达效果,在平时的口语交际中,大家要逐步养成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
下面,大家根据情景,看看你选择用什么语气来交流。
1.情景一:不小心碰到了别人,你会怎么说?
我不是故意的。
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
第一句语气比较生硬,第二句,用真诚的语气道歉,容易获得对方谅解。
2.情景二:上车的时候,一位阿姨挡住了自己的路,你会怎么说?
阿姨,请您让一下。
阿姨,请您让一下好吗?
第一句句中虽然用了表示礼貌的“请”,但整句听起来,感觉好像是在命令对方做什么事。第二句,用真诚的、商量的语气,容易获得对方的理解、帮助。
学生回答。(心里不舒服)
学生回答。(听起来心里舒服)
(板书:注意说话的语气)
(1)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根据讨论结果,师生合作练习表演。
(2)学生点评,提出说话交际注意点。
(3)自由选择练习表演。
(4)比较两种说法:
(1)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根据讨论结果,师生合作练习表演。
(2)学生点评,提出说话交际注意点。
(3)自由选择练习表演。
(4)比较两种说法
妈妈是长辈,说话的语气要柔和,有礼貌,把自己的理由说出来,得到妈妈的理解。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让学生在平时的说话过程中注意自己说话的语气,逐步养成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
一、复习导入
1、说话要走注意什么?
2、怎样与长辈说话?
3、面对批评恩么说?
二、口语训练
1、当妈妈让你学钢琴,你想学画画。你会跟妈妈怎么说?
2、上学迟到了,老师批评了你,下课后你对老师怎么说?
3.看到同学洗手后忘记了关水龙头,你会跟他怎么说?
4.一位陌生的叔叔来敲你家的门,你打算怎么说呢?
四、本课小结
示例:妈妈,我想学画画,因为我喜欢画画,而且画得还不错,老师都说我画画有天赋,让我去画画,好吗?
示例:老师,请您原谅我,我以后不会迟到了。我是因为在路上扶老奶奶过马路才迟到的。
示例:节约是美德,亲爱的同学,请您关掉水龙头,把美德留下。 同学之间虽然年纪都差不多,但批评时如果说话的语气不好,那么效果也不会好的。尽量选择对方容易接受的语气来说。
陌生的叔叔来敲门,不管对方是爸爸或妈妈的熟人还是不认识的人,你不打算开门,那也得选择合适的语气说话。
示例:叔叔您好,爸爸今天不在家,请您改天再来好吗?
作业设计:与爸爸、妈妈、小伙伴说话,注意语气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通过“识字加油站”认识10个生字,指导读词语。
2.学习词组,学会描写春天的词语。
3.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注意半包围结构的汉字的书写,正确书写要求会写的字。
4.不同的句子,读法不同,所表达的意思也不一样。
5.积累《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感悟诗意。
6.对学生进行阅读的方法指导,使学生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
重点难点:
1.认识10个生字,正确认读词语,能正确分类词语。
2.引导学生学习并能够正确填写描写春天的词语。
3.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结构特点,正确书写汉字。
4.对学生进行古诗学习的方法指导,使学生有效地进行积累。
5.对学生进行阅读的方法指导,使学生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
教具准备: 词语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
一、识字加油站
1、联系生活实际引入新课。
2、识字闯关。
3、旅游闯关
(1)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来到旅游地,学生读。来到湖心亭,孩子们 就读“湖心亭” ,来到厕所,孩子们就读“厕所” ,来到咨询处,孩子们就 读“咨询处” 。
(2)继续参观,进入书上没有的旅游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