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必修二第四章至第七章练习题.doc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4304115 上传时间:2024-09-0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67.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二第四章至第七章练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必修二第四章至第七章练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必修二第四章至第七章练习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图甲所示为基因表达过程,图乙为中心法则,①〜⑤表示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所示为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过程,需要多种酶参与 B.红霉素影响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故影响基因的转录过程 C.图甲所示过程为图乙中的①②③过程 D.图乙中涉及碱基A与U配对的过程为②③④⑤ 2.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如图所示,叙述正确的是 A.mRNA上三个相邻核苷酸即为一个密码子 B.起始密码、终止密码分别位于mRNA的5′端、3′端 C.图中新生肽链已合成部分含有5个肽键 D.多个核糖体串联在mRNA上能提高每条肽链的合成速率 3.下图表示真核细胞某基因的转录过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①是编码链 B.③链加工后可成为成熟的mRNA C.④是游离的核糖核苷酸 D.该过程需要DNA聚合酶催化 4.曱、乙两图为真核细胞中发生的代谢过程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图所示过程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从右到左 B.甲图所示的是翻译过程,多个核糖体共同完成一条多肽链的合成 C.乙图所示的是转录过程,其转录产物可以作为曱图中的模板 D.若合成后的②含有n个单体,则乙图DNA单链最少有3n个单体 5.人体细胞中不能由DNA控制合成的物质是 A.mRNA B.DNA C.酶 D.氨基酸 6.下图为某遗传病的家系图,据图可以做出的判断是 A.母亲肯定是纯合子,子女是杂合子 B..该遗传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C.该病不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D.子女中的致病基因不可能来自父亲 7.如图是一种伴性遗传病的家系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病是显性遗传病,Ⅱ一4是杂合子 B.该病在男性人群中的发病率高于女性人群 C.Ⅲ—8与正常女性结婚,儿子都不患病 D.Ⅲ—7与正常男性结婚,子女都不患病 8.等位基因A、a位于人类第21号染色体上。现有一个21三体综合征患者,基因组成是AAa,其父、母的基因型分别为Aa、aa。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21三体综合征是一种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B.观察患者异常染色体应选择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 C.父亲的21号染色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异常分离 D.母亲的21号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异常分离 9.下列有关生物变异与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既可由环境因素诱发,又可自发产生 B.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不都是先天性疾病 C.染色体变异是可以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比较明显的染色体变化 D.某植物种群连续自交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10.用马铃薯的花药离体培养出的单倍体植株,可以正常地进行减数分裂。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12对。根据此现象可推知产生该花药的马铃薯是 A.三倍体 B.二倍体 C.四倍体 D.六倍体 11.某班同学在做“调查人类的遗传病”的研究性课题时,正确的做法是 A.调查时最好选取发病率较高的多基因遗传病 B.研究猫叫综合征的遗传方式,在学校内随机抽样调查 C.研究青少年型糖尿病,在患者家系中进行调查 D.各小组结果汇总后计算出所调查的遗传病的发病率 12.关于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二者都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B.二者都会导致个体表现型该变 C.都可以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检测 D.基因突变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13.丈夫患下列哪种病,妻子在进行产前诊断时有必要鉴定胎儿性别 A.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B.21三体综合症 C.白化病 D.抗维生素D佝偻病 14.现有小麦种子资源:①高产、感病;②低产、抗病;③高产、晚熟等品种。为满足不同地区及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栽培需求,育种专家要培育3类品种:a.髙产、抗病;b.髙产、早熟c.髙产、抗旱。下述育种方法不可行的是 A.利用品种①、②,通过杂交、选择、纯合化等手段获得a品种 B.对品种③进行辐射诱变,可能获得b品种 C.用转基因技术将外源抗旱基因导入品种③中获得c品种 D.品种a、b、c的培育均可采用单倍体育种 15.某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通过下列技术可以分别将它转变为以下基因型的生物:①AABB;②aB;③AaBBC;④AAaaBBBB。则以下排列正确的是( ) A.诱变育种、转基因技术、花药离体培养、多倍体育种 B.杂交育种、花药离体培养、转基因技术、多倍体育种 C.花药离体培养、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转基因技术 D.多倍体育种、花药离体培养、诱变育种、转基因技术 1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中国黑白花牛是用杂交育种的方式获得的优良种,在此过程中需要选择优良性状亲本杂交,再连续自交获得纯合子的品种 B.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可大幅度改良生物的性状,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C.原核生物中,染色体变异大多数对生物体是不利的 D.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获得大量的三倍体西瓜幼苗,既保持了三倍体西瓜的优良性状,又避免了年年制种的麻烦 17.下列4种育种方法中,变异类型相同的是( ) ①用玉米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 ②用秋水仙素处理西瓜幼苗得到多倍体植株; ③通过杂交育种获得抗病抗倒伏小麦品种; ④用X射线处理青霉菌得到高产菌株.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8.现代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生物进化论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 ) 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②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③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④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⑥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 ⑦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A.②④⑤⑥⑦ B.②③④⑥ C.①②⑤⑥ D.①②③⑤⑦ 19.某小岛上的部分昆虫原种,通过变异、自然选择和隔离三个基本环节,演化成昆虫新种。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昆虫原种发生进化的过程中,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而变异是不定向的 B.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该岛上昆虫进化过程中基因频率一定发生变化 C.隔离是昆虫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昆虫原种和昆虫新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D.自然选择通过直接作用于控制有利性状的基因从而保留有利性状 20.某植物种群中,AA个体占16%,aa个体占36%,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的百分比、A基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的百分比、A基因频率的变化依次为( ) A.增大,不变;不变,不变 B.不变,增大;增大,不变 C.不变,不变;增大,不变 D.不变,不变;不变,增大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综合题 21.如图1显示了某种甲虫的两个种群基因库的动态变化过程。种群中每只甲虫都有相应的基因型。A和a 这对等位基因没有显隐性关系,共同决定甲虫的体色,甲虫体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如图2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不同体色的甲虫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__多样性。 (2)在种群1中出现了基因型为A′A的甲虫。A′基因最可能的来源是_______。除该来源外,还有_____________为生物进化提供了___________。A′A个体的出现将会使种群1基因库中的________发生改变。 (3)图中箭头表示通过迁移,两个种群的基因库之间有机会进行________,由此可知,种群1和种群2之间不存在________。 (4)根据图1两个种群中不同体色的甲虫分布比例,可以初步推测出处于工业污染较为严重的环境中的是种群____________,该环境对甲虫的生存起到了________作用。 (5)假设存在该甲虫种群3,只有AA、Aa和aa个体,满足“雌雄个体间可自由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没有自然选择,没有基因突变”等理想条件,且黑色和浅黑色个体共占36%,则Aa的基因型频率为 。 22.现有高秆抗病(DDTT)和矮秆不抗病(ddtt)的两个小麦品种,这两对性状是完全显性。如果用这两个品种的小麦培育出矮秆抗病的新品种,其常见的方法有两种: (1)第一是常规的杂交育种,其方法是: ①第一步:将两个亲本杂交获得F1 ②第二步: ; ③第三步: ,不断自交、选择,直到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 (2)第二是能够缩短育种年限的方法,常用的方法 ,简要说明培育过程如下: ①杂交得子一代基因型为 ,将子一代的花粉离体培养,得小麦单倍体基因型为 ; ; ; . ②将四种单倍体植株用 处理,使其 加倍成基因型为 ; ; ; 的四种二倍体植物; ③长成植株后,选矮秆抗病植株,基因型为 ,即为所需培养的新品种。 23.人类遗传病调查中发现两个家系中都有甲遗传病(基因为H、h)和乙遗传病(基因为T、t)患者,系谱图如下。以往研究表明在正常人群中Hh 基因型频率为10-4。请回答下列问题(所有概率用分数表示): (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Ⅰ-3无乙病致病基因,请继续分析。 ①Ⅰ-2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Ⅱ-5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Ⅱ-5与Ⅱ-6结婚,则所生男孩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__。 ③如果Ⅱ-7与Ⅱ-8再生育一个女儿,则女儿患甲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_。 ④如果Ⅱ-5与h基因携带者结婚并生育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儿子,则儿子携带h基因的概率为____________。 24.如图表示生物体内蛋白质合成的某过程,请据图回答: (1)图示属于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___________阶段,该阶段在细胞质的 (细胞器)上进行,该过程的模扳是【 】________________。 (2)图中物质①是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物质②所在结构上的三个游离碱基(GUG)称为____________,③上与其互补配对的三个相邻碱基称为密码子。 (4)由图中信息可知,DNA模板链上对应的碱基序列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7页,总7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参考答案 【答案】D 【解析】甲图中,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属于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过程,而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A错误;红霉素影响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所以影响基因的翻译过程,B错误;图乙中①是DNA复制、②是转录过程、③是翻译过程、④是RNA的复制,⑤是逆转录过程,图甲是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即转录和翻译,为图乙中的②③过程,C错误;图乙中涉及碱基A与U配对的过程为②③④⑤,①过程中只有A与T配对,D正确。 【考点定位】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2.B 【解析】mRNA上能决定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即为一个密码子,A错误;根据图中两条肽链的长度可知,核糖体移动方向从左向右,说明起始密码、终止密码分别位于mRNA的5′端、3′端,B正确;图中新生肽链已合成部分含有5个氨基酸4个肽键,C错误;一条mRNA上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进行翻译,可提高合成蛋白质的效率,但不能缩短每条肽链合成的时间,D错误。 【考点定位】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3.D 【解析】①是编码链,②是模板链,A正确;③链为吸收RNA,加工后作为翻译模板链,B正确;④是游离的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原料,C正确;该过程需要RNA聚合酶催化,D错误。 【考点定位】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名师点睛】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需要的条件:(1)模板:DNA的一条链;(2)原料:四种核糖核苷酸;(3)酶:解旋酶和RNA聚合酶;(4)能量(ATP)。 【答案】B 【解析】甲图中,根据多肽链的长度可知,翻译的方向是从右到左,A正确;甲图所示为翻译过程,多个核糖体同时完成多条多肽链的合成,B错误;乙是转录过程,其产物是RNA,包括mRNA、rRNA、tRNA,其中只有mRNA可以作为翻译的模板,C正确;若合成后的②肽链含有n个单体,则乙图DNA单链最少有3n个单体,D正确。 【考点定位】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5.D 【解析】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因此在人体细胞中,mRNA由DNA控制合成, A正确。DNA可以复制产生DNA,B正确。人体中几乎所有的活细胞都能合成酶,且人体内酶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是由DNA控制合成的,因此在人体肝细胞中,酶可以由DNA控制合成,C正确;氨基酸不是由DNA控制合成的,D错误 【考点定位】DNA的功能 6.C 【解析】分析遗传系谱图可知,该病可能是显性遗传病也可能是隐性遗传病,若是隐性遗传病母亲是纯合子,子女也是纯合子,若是显性遗传病母亲不一定是纯合子,子女肯定是杂合子,A错误;分析遗传系谱图可知,本题不一定是伴X显性遗传病,因此该遗传病女性发病率不一定高于男性,B错误;该病若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女儿患病,父亲一定患病,遗传系谱图中父亲正常,所以该遗传病不可能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C正确;若该病是常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父亲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子代的致病基因一个来自父亲,D错误。 【考点定位】人类遗传病 【答案】B 【解析】系谱图中含有女患者,所以不可能是伴Y遗传病;4号女患者有一个正常的儿子,说明该病不是伴X隐性遗传病,则该病属于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4是杂合子(XAXa),A正确;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男性发病率低于女性,B错误;Ⅲ-8(XAY)与正常女性(XaXa)结婚,儿子都不患病,女儿均患病,C正确;该遗传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Ⅲ-7(XaXa)与正常男性(XaY)结婚,子女都不患病,D正确。 【考点定位】伴性遗传 【名师点睛】遗传病的判定方法: (1)首先确定显隐性: ①“无中生有为隐性”; ②“有中生无为显性” ③判断是显性还是隐性遗传病方法:看患者总数,如果患者很多连续每代都有即为显性遗传。如果患者数量很少,只有某代或隔代个别有患者即为隐性遗传。 (2)再确定致病基因的位置: ①“无中生有为隐性,女儿患病为常隐” ②“有中生无为显性,女儿正常为常显” ③“母患子必患,女患父必患,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最可能为“X隐”(女病男必病) ④“父患女必患,子患母必患,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最可能为“X显”(男病女必病) ⑤“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无穷尽,无女性患者”――最可能为“伴Y”(男性全为患者)。 8.D 【解析】21三体综合征是21号染色体多了一条,是一种染色体异常遗传病,A对;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故观察患者异常染色体应选择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B对;患者的基因组成是AAa,其父、母的基因型分别为Aa、aa,所以异常来自父方减数第二次分裂是含AA的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移向同一极所致,故C对D错。 【考点定位】人类遗传病、减数分裂 【名师点睛】细胞分裂异常产生的子细胞分析 (1)有丝分裂异常 (2)减Ⅰ分裂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3)减Ⅱ分裂姐妹染色单体未分开 9.D 【解析】基因突变既可由环境因素诱发,也可以自发产生,A正确。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不一定是先天性疾病,但是遗传病,B正确。染色体变异能用显微镜观察到,C正确。某植物种群连续自交会改变种群基因频率,D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生物变异与进化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名师点睛】特别提醒 (1)根据公式计算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如果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就不必考虑性别问题,特别是在理想条件下,符合哈迪—温伯格定律,可以直接代入公式进行计算。(2)只要群体不发生变化,不论自由交配或自交,基因频率都不发生改变;但自由交配的基因型频率不变,自交基因型频率会发生变化。(3)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 10.C 【解析】用花药离体培养法可以得到单倍体,单倍体的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根据题干信息“单倍体植株进行减数分裂时,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12对”可知,该单倍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据此推知产生花药的马铃薯的体细胞中含有四个染色体组,C正确。 【考点定位】染色体变异 11.D 【解析】调查时最好选取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A错误。研究猫叫综合征的遗传方式,需要在家系中调查,B错误。研究青少年型糖尿病,需随机抽样调查,C错误。各小组结果汇总后计算出所调查的遗传病的发病率,D正确。 【考点定位】调查人类的遗传病 12.A 【解析】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A正确。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导致性状发生变化,B错误。染色体结构变异,可以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检测,C错误。基因突变指的是碱基对的变化,不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D错误。 【考点定位】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 【名师点睛】学生对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理解不清 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 (1)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主要是细胞分裂的间期.基因突变的特点是低频性、普遍性、少利多害性、随机性、不定向性. (2)基因重组的方式有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另外,外源基因的导入也会引起基因重组. (3)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13.D 【解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常染色体显性遗传,21三体综合征患者比正常人多了一条21号常染色体,常染色体上基因遗传,白化病是常染色体上的单基因遗传病,男女患病概率相等;ABC错误。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显性,病父亲有病XDY,母亲正常XdXd,其后代女儿都患病,男孩都正常,进行胎儿鉴定,只要男孩就不会患病.所以要进行胎儿性别鉴定,D正确。 【考点定位】人类遗传病 14.D 【解析】由于高产和抗病的性状分别位于①、②中,因此可以采用杂交育种的方法培育出a,A正确;由于品种③不含早熟基因,对品种③进行辐射诱变,可能获得b髙产、早熟品种,B正确;由于所给的小麦中没有抗旱性状,因此可以采用转基因技术奖抗旱基因导入③中,获得高产、抗旱品种,C正确;三种品种都没有抗旱性状,所以品种c无法通过单倍体育种获得,D错误。 考点:生物的育种 【名师点睛】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法 杂交→自交→选优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15.B 【解析】依题意分析可知:通过杂交育种技术,可将基因型为AaBB的生物转变为基因型为AABB的生物;基因型为aB的生物为单倍体,可采用花药离体培养技术,将基因型为AaBB的生物转变为基因型为aB的生物;与基因型为AaBB的生物相比,基因型为AaBBC的生物多了外源基因C,若实现这种转变,可采用转基因技术;通过多倍体育种可将基因型为AaBB的生物转变为基因型为AAaaBBBB的生物。故B正确。 16.D 【解析】牛不能自交,A错误;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诱变育种能大幅度改良生物的性状,而单倍体育种能够明显缩短育种年限,B错误;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变异,C错误;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获得大量的三倍体西瓜幼苗,既保持了三倍体西瓜的优良性状,D正确。 17.A 【解析】①用玉米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变异;②秋水仙素处理西瓜幼苗得到多倍体植株,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变异;③杂交育种获得抗病抗倒伏小麦品种,变异类型属于基因重组;④X射线处理青霉菌得到高产菌株,变异类型属于基因突变。故①②的变异类型相同。 18.C 【解析】①②⑤⑥四个内容是现代生物进化论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既是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也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 19.D 【解析】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而变异是不定向的,A正确;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以生物进化过程中基因频率一定发生变化,B正确;昆虫原种和昆虫新种是两个物种,存在生殖隔离,不能进行基因交流,C正确;自然选择过程中保存有利性状,淘汰不利性状,直接作用于生物的表现型,D错误。 20.C 【解析】依题意可知,在某植物种群中,AA个体占16%,aa个体占36%,则Aa的个体占48%。AA占16%、Aa占48%、aa占36%,A的基因频率=16%+1/2×48%=40%。若随机交配,该种群产生的雌、雄配子均是A=40%、a=60%,因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40%×4%=16%、Aa=2×40%×60%=48%、aa=60%×60%=36%,A基因频率=16%+1/2×48%=40%,即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的百分比与A基因频率均不变。若自交,则其后代中,AA=16%+1/4×48%=28%,Aa=1/2×48%=24%,aa=1/4×48%+36%=48%,A的基因频率=28%+1/2×24%=40%,即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的百分比增大、A基因频率不变。综上分析,C项正确,A、B、D三项均错误。 【考点定位】基因频率、自交和自由交配的区别 【名师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对遗传平衡定律的应用不熟练,对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的计算不熟悉。 21. (1)基因 (2)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提供原材料 基因频率 (3)基因交流 地理(生殖)隔离 (4)1 选择 (5)0.32 【解析】 (1)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所以不同体色的甲虫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基因的多样性。 (2)只有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且为原基因的等位基因,所以A′基因最可能的来源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这些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材料。新基因的出现会改变种群的基因库中的基因频率。 (3)由于迁移使得存在地理隔离的两种群间的个体得以相遇,从而有机会进行基因交流。存在基因交流的两个种群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4)种群1中灰色个体较少,与环境颜色比较接近的体色的个体多,说明工业污染严重的环境对甲虫的生存起到了选择作用,种群1更适应工业污染严重的环境。 (5)种群3中若黑色和浅黑色个体共占36%,则灰色个体占64%,则a的基因频率=80%,A的基因频率=20%,则Aa的基因型频率=2×80%×20%=32%=0.32。 22.(1)②F1自交得到F2 (3分) ③在F2中选择矮秆抗病类型的植株自交,从中选择矮秆抗病类型植株(3分) (2)单倍体育种 ①DdTt DT、Dt、dT、dt (每空1分) ②秋水仙素;染色体数目;DDTT、DDtt、ddTT、ddtt ③ddTT(每空1分) 【解析】(1)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首先将两个亲本(DDTT和ddtt)杂交,获得F1(DdTt),F1自交获得F2,F2的表现型有4种:高秆抗病、高秆不抗病、矮秆抗病、矮秆不抗病,在从F2中选择矮秆抗病植株自交,从中选择矮秆抗病植株,再自交、选择,直到后代不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 (2)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其原理是染色体变异.首先将两个亲本(DDTT和ddtt)杂交,获得F1(DdTt),将子一代的花粉进行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四种单倍体:DT、Dt、dT、dt,将四种单倍体植株用秋水仙素处理,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获得二倍体植株,基因型为DDTT、DDtt、ddTT、ddtt,表现型为高秆抗病、高秆不抗病、矮秆抗病、矮秆不抗病,再从中选择矮秆抗病植株,基因型即为ddTT,即为所需培养的新品种 【考点定位】杂交育种;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 23.(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① HhXTXt HHXTY或HhXTY ②1/36 ③ 1/60000 ④3/5 【解析】(1)根据I-1和I-2都没有病,生出的女儿Ⅱ-2有甲病,说明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Ⅰ-3和Ⅰ-4都没有病,他们的儿子Ⅱ-9有乙病,说明乙病是隐性遗传病,若Ⅰ-3无乙病致病基因,则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①I-2表现型正常,而其女儿有甲病说明其是甲病携带者,其儿子有乙病说明其是乙病携带者,故I-2的基因型应是HhXTXt;II-5无甲病但其父母是携带者所以其有可能是1/3HH或2/3Hh,没有乙病应是XTY,故Ⅱ-5的基因型是HHXTY或HhXTY。 ②Ⅱ-6无甲病,无乙病,但是Ⅱ-9是两病兼发的,故Ⅱ-6关于甲病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HH或2/3Hh,关于乙病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2 XTXT或1/2XTXt,结合①题分析的Ⅱ-5的基因型,可推知如果Ⅱ-5与Ⅱ-6结婚,则生一个患甲病孩子的概率是2/3×2/3×1/4=1/9,生一个男孩患乙病的概率,1/2×1/2=1/4,因此,所生男孩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1/9×1/4=1/36。 ③II-7关于甲病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HH或2/3Hh,而Ⅱ-8在正常人群中Hh基因型频率为10-4,故如果Ⅱ-7与Ⅱ-8再生育一个女儿,则女儿患甲病的概率为2/3×1/10000×1/4=1/60000。 ④II-5关于甲病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HH或2/3Hh,与一个Hh结婚,生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儿子的概率是1-2/3×1/4=5/6,而生一个儿子基因型为Hh的概率为1/3×1/2+2/3×1/2=3/6,所以该表现型正常孩子携带h基因的概率为3/6÷5/6=3/5。 【考点定位】人类遗传病的类型 【名师点睛】两种独立遗传病中后代患病概率推算方法 当两种遗传病之间具有“自由组合”关系时,各种患病情况的概率如下表: 序号 类型 计算公式 1 患甲病的概率m 则不患甲病概率为1-m 2 患乙病的概率n 则不患乙病概率为1-n 3 只患甲病的概率 m(1-n)=m-mn 4 只患乙病的概率 n(1-m)=n-mn 5 同患两种病的概率 mn 6 只患一种病的概率 1-mn-(1-m)(1-n) 或m(1-n)+n(1-m) 7 患病概率 m(1-n)+n(1-m)+mn 或1-(1-m)(1-n) 8 不患病概率 (1-m)(1-n) 上表各种情况可概括如下图: 24.(1)翻译 核糖体(1分)【③】mRNA (2)tRNA 把氨基酸运送到核糖体 (3)反密码子 (4)GGCGAACGAGTGCCA 【解析】(1)图示属于蛋白质合成过程的翻译阶段,发生在核糖体上;翻译的模板是图中的③mRNA。 (2)图中物质①是tRNA,是运输氨基酸的工具,将氨基酸运送到核糖体。 (3)物质①为tRNA,其上的三个游离的碱基(GUG)称为反密码子。 (4)DNA模板链上对应的碱基与③mRNA上的碱基互补配对,所以DNA模板链上的碱基序列是GGCGAACGAGTGCCA。 【考点定位】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答案第7页,总8页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