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聚焦 :是确立文章焦点的一种写作技法。它是由陆机的“扶质立干”发展而来的。 聚焦的方式:人物聚焦,细节聚焦,场面聚焦 2. 立骨 :是确立文章骨架的一种写作技法。是用一个字,一句话或一段话作为文章的中心。如果视聚焦为“形象的立骨”,那么,立骨就可以看做“抽象的聚焦”。 立骨的方式:一字立骨,一句立骨,一段立骨 3. 悬念 :作为写作技法,它是指作者精心设置疑窦和矛盾,以激活读者阅读兴趣的艺术手段。中国传统叙事学称之为“扣子”、“关子”。 设悬的方式:守密式、透露式 从“设悬”到“解悬”,要有一个迂回、曲折的发展过程,而最佳选择是运用中国优秀的传统叙事技法-那辗。 4. 那辗 :作为写作技
2、法,金圣叹认为,那辗是搓那和辗开。搓那就是在引出描述的主要对象和问题之后,不立即道明,而是左盘右旋,延缓事情的发展;辗开,就是在写到快要接近矛盾的解决时,又故意停顿下来,再远远地宕开去。 三种方式:多重铺垫,曲径通幽(这种方式是先有一个预定目标,但不直接去接触它,而是采取陪衬、渲染、烘托等手法,为逐渐接近目标创造条件。)抑扬结合,欲擒故纵(这种方式是在确定了预定的目标之后,从反面落笔,让有关的情事,朝相反的方向发展,到一定的程度,经过转折,再达到预定的目标。)明断暗续,另辟蹊径(这种方式是指在描述过程中,将正在发展而尚无结果的情事暂时切断,而插入另一番情事,待这番情事完结或有眉目时,再接着原来
3、的情事往下写。5. 运用 巧合 应掌握的原则:巧合要合理、巧合要新奇 6. 意识流 :是从西方意识流小说中引入的,长于表现人物的多层面意识活动的一种写作技法。它包括内心独白、自由联想、时空交错等。 内心独白:是意识流小说中主要的叙述方法,也是表现人物意识活动时使用频率最高的技法。 直接内心独白使用第一人称,直接表述人物的内心活动。人物如在无人之境,敞开心扉作最彻底的思想流露,它可以涉及意识的任何层面。 使用意识流的作用:运用它可以深入挖掘和展示人物的全部意识领域(特别是传统心理描写所难以表现的深层意识)。可以减少甚至抹掉作品中作者的人为痕迹,使读者直接从人物意识的屏幕上“谈”到人物的全部信息。
4、常使作品形成局部或整体的辐射式结构或象征模式,表现出独特的跳跃式叙述,时空的交错、闪回、切割可以大大节约笔墨,扩展作品容量,使人物的各种思绪和不同层次的意识都能得以自如的表达。 7. 蒙太奇 的表现方式:相似式蒙太奇(相似式蒙太奇,是借助两个事物的某种相似点,把两个场景或层次连结、组合起来的方法。)平行式蒙太奇(平行式蒙太奇不需要任何转换、联结的媒介,而直接把同一时间不同地点发生的事情交替表现,以形成烘托、比较、补充、对照。)联想式蒙太奇(联想式蒙太奇是人物在特定情境中受外界事物的触发,产生对以往生活经验回忆再造的形象画面,并将之与现实生活画面相组接的方式。)隐喻式蒙太奇(隐喻式蒙太奇又称比拟
5、式或象征式蒙太奇。它是指用某些生活画面或形象作用于人们的思想感情,暗示或隐喻某种抽象的思想观念。) 8. 反讽 :是以超然的态度、戏谑的口吻表达言外之意的方式。它通常传达的是与文字表面意义迥然相异的内涵,在内容上也往往表现为对传统价值观的怀疑和反叛。9. 象征 :是以具体、形象的事物,来寓意或揭示人们对生活的感受和认识,强化或美化人与物之精神品格的一种艺术手段和方法。 10. 变形 :写作技法的变形,是指根据写作主体的需要,对人物、情节、环境所做的突破常规的曲折表现。它不仅在内容中放大事物的本质特征,而且在形式方面也对表现对象进行了夸张处理。分为:畸变(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物化(卡夫卡的变
6、形记) 11. 分析题 一虚与实 实,指正面描述;虚,指侧面描述。“正与侧”在写作实践中的两种表现:以侧显本、以对写本。 以侧显本,指以旁面写本面。三国演义中的“温酒斩华雄”就是“以侧显本”。作者没有从正面写关羽如何战华雄,只从“众诸侯”的反应来写:“。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足见战斗激烈;众人“正欲探听”,关羽“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此时,“其酒尚温”。关羽在很短时间里斩了“以勇气闻于诸侯”的华雄,显示了高超的武功;而“酒尚温”是至关重要的一笔,不仅写出了斩华雄的神速,而且从侧面烘托出了关羽“威震乾坤”的英雄形象。 以对写本,指以对面写本面。写“对面”
7、能收到“神情愈出”的艺术效果,如方苞在左忠毅公逸事中写了三件事:第一件是“左公微行,庑下识才”;第二件是“左公入狱,可法探师”,第三件是“可法带兵,无愧恩师”。前两件是正面描写,表现了左光斗知人善任,顾全大局的优秀品质;第三件则是典型的“以对写本”,作者写史带兵,却不离写左“正位”,从“对面”(史可法)表明了左光斗善识英才。 处理“正与侧”的关系,应“从正面少,从旁面多;写实处少,写虚处多”,只有这样,侧面烘托才能补救正面描述的不足。 二抑与扬 抑,即贬,指按下,压低;仰,即褒,指抬高,扬起。一般来说,“抑与扬”有两种方式:欲抑先仰、欲扬先抑 欲抑先扬(先扬后抑),即“抬高跌重”,先抬后压。“
8、抬”、“扬”是手段,“跌”、“压”、“抑”是目的。如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后,母亲“归天”,于是请和尚,闹了七七四十九天,克尽“孝道”。后来与张静斋去高要县打秋风,汤知县请客,在三番相劝下,这位“大孝子”终究挡不住美味佳肴的诱惑,吃了一个大虾丸,刚才的“孝行”荡然无存,原来他“居丧如此尽礼”,并非“守孝”,而是做给别人看的。小说前仰后抑,撕破了他“孝”的假面,把这位新科举人的虚伪暴露无遗。 欲扬先抑(先扬后抑),即先压后抬。“抑”、“压”是手段,“扬”、“抬”是目的。战国策冯 到孟尝君处作食客,终日抱铗长叹,要求食有鱼,出有车,等等,使其他食客“皆笑之”、“皆恶之”,认为他太贪心了。一次,他主动
9、替孟尝君收债,到了薛地,他却“以债赐诸民,因烧其券”,为孟尝君“市义”,弄得孟尝君不高兴。后来,孟尝君被撤职回薛地,却受到百姓的热烈欢迎,“市义”效果由此可见。最后,他还为孟尝君经营“三窟”,施巧计使齐王以重金厚礼请孟尝君“复出”。显然,一抑,写出冯 等待机会,真人不露相;一扬,表现他善于扑捉机会,显现英雄本色。 “抑与扬”有两个作用:一是使文章和作品曲折多姿,二是使抑者更抑,扬者更扬。从根本上讲,抑扬转化是现象与本质之间矛盾的反映。不管哪种方式,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先叙假象,后叙本质,以假映真。这也是两种方式的本质。 三张与弛 张,指弓上弦,喻处事严峻;弛,指弓下弦,喻处事宽缓。作为写作技法
10、,张,即陡、疾,指以快速流动的笔法记述紧张、激烈的内容;弛,即纡徐,指以缓慢流动的笔法记述轻松、舒缓的内容。主要有两种方式:张弛式、弛张式 张弛式,即先张后弛。如史记项羽本纪中的“鸿门宴”中,项刘对峙,气氛紧张。对范增与沛公、樊哙与项王之间剑拔弩张、一触即发的描写是“张”,后来“沛公起如厕”“令张良留谢”“脱身独骑”“闻至军中”,情节由“疾”变“缓”,乃“弛”。这是“张弛式” 弛张式,即先弛后张。如荷花淀中的“水上遇敌”中,“轻轻划着船”,“船两边的水哗,哗,哗”及捞菱角等,写出了妇女们愉快的心境,节奏是舒缓的;日本船一出现,节奏加快:“小船拼命向前摇”,“大船紧紧追过来了”,就连水声,也由平
11、和变得急促:“哗哗、哗哗、哗哗哗!”“张与弛”反差强烈,纡陡相济。 前者“一张一弛”,后者“一弛一张”,都共同遵循着“张弛相同”的基本原则。张而不弛,读者易疲倦;弛而不张,读者兴味索然。只有弛张互补,才能令人执卷流连。 12. 新闻五要素 是: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何时、何地、何事三要素必不可少) 13. 从写作角度来划分,可分为动态消息、经验消息、综合消息、述评消息四种类型。 经验消息主要反映具体单位、部门、行业在工作、学习和生产中创造得出的成功经验,以及某人在某项活动中取得新成果的典型做法,用以提供样板,带动全局。14. 消息的特征 :用事实说话。新闻写作要用事实说话,离开了事实
12、,新闻也就失去了根本。(这是新闻区别于其它文体的一个显著特点。)迅速及时简明扼要 15. 倒金字塔 结构:是消息常用的结构方式之一,它指把最重要的内容放在消息的最前面,把次重要的内容放在稍后,依据材料的重要性依次排列,这种结构方式很像倒置的金字塔。 倒金字塔结构的好处:便于作者不必花太多功夫就可以快速写作,符合新闻的特点,把最重要的事实摆在第一段,可以避免一般事实掩盖了重要的事实。便于读者阅读便于编辑及时、有效地处理稿件便于制作新闻标题 局限性:是程序固定、单一,掌握不好,容易写得呆板、生硬,与标题、导语、主体重复,因而只适宜写时效性强、事件单一的新闻。 16. 多行标题,一般是三层,由上而下
13、分别是引题、正题和副题。具有重大新闻价值的消息,往往采用多行标题的形式。 17. 导语 :是一则消息中最重要的事实的概括。它的作用是介绍内容,揭示主题,导入正文,并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它可以是一句话,几句话,也可以是一、两段话。 导语的写法:叙述式、描写式、提问式 不论采用何种导语,都应该以事件为中心,分清主次,把最重要、最新鲜、最动人的事实写入导语。 18. 消息背景 有三种:说明性材料、注释性材料、对比性材料 结构:标题、导语、主体、结尾 在消息的结构中,新闻背景对新闻事实起辅助作用。 19. 通讯 :是具体形象地报道有新闻意义的人物、事件和情况的文体。 通讯的类别 :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
14、作通讯(是以介绍工作成绩和经验为内容的通讯)、概貌通讯(是以反映某一行业、某一地域、某一单位的新面貌为内容的通讯。这类通讯不专写人物,也不专写具体事例,而是集中多种情况,有点有面地表现整体,给人以鸟瞰式的印象。)、|风貌通讯、社会观察通讯| 通讯的特征 :报道详细深入。(这是通讯区别于消息的一个显著特点)(新闻性)注重思想意义。(新闻性)强调形象说话。(文学性)(通讯被认为是形象化的消息,它可以算是新闻性的内容与散文化的比较手法的结合体。)突出评论性。 20. 深度报道 :严格来讲,它不是一种文体,而是一种“类文体”,一种新闻采访报道方式。深度报道是一种系统而深入地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的
15、报道方式,它强调的是阐明事件的因果关系,揭示实质,追踪和探索事件的发展趋势。 深度报道的特征 :选题的重大性材料的翔实性内涵的深刻性时空的开放性 深度报道还具备背景的广阔性、伦理的思辨性、开掘的纵深性等 行文特点 。 深度报道的写作应注意 哪几点:找准切入口,用重大题材反映时代主题强化思辨力,用深入采访确立报道导向突出个性化,透视前瞻成就报道意义风格多元化,自由灵活尽显报道魅力 21. 议论散文 区别于一般议论文的地方在于:议论散文用作者直接感知的事实说理,并结合着文学语言和文学意象进行形象的、侧重情感感染的说理。 记人叙事散文 :记人叙事散文强调纪实写真,但不是原始材料的汇总或实录。散文作品
16、的构成,除了在取材角度和艺术表现上,要求形象化和抒情之外,还得注意纪实性。记人叙事散文不提倡虚构,但不能没有想象。 与诗、散文相比,写实小说 的写实性与个性化的特征产生了散文形象最重要、最关键的再现与表现并举的审美规范。 比较 诗、小说、散文 。答:与诗歌相比,诗歌所呈现的是偏重于表现的艺术形象,散文虽然也具有体现作者主观性的表现性审美元素,但散文的意象多以写实为主,不具备诗歌的那种概括性和变形性。与小说相比,小说所展示的是偏重于再现的艺术形象,散文虽然也具有描摹生活的再现性的审美元素,但散文的再现是作者亲身经历过的事实,而不像小说那样是虚构的,作者作了显示因果关系的艺术提炼和重组。散文这种再
17、现、表现同时具备的写实性意象、生活化与广泛性的选材特征产生了散文文体许多自身的特点。 22. 在描述同一对象时,在语言的呈现方式上,散文与诗歌、小说有何不同? 答:诗歌语言的主观性最强,小说语言的客观性最强,散文语言兼有主观性和客观性两种因素。诗歌是用主观的表现性的超现实的语言,语言的纹路比较简约、疏朗;小说是用客观的再现性的平实语言,语言的纹路比较细密、详尽。散文语言处于二者的中间它主、客观并存,表现与再现并存,语言纹路疏密、精细参半。散文语言具有平实而又有文采的审美特征,同时也就形成了这样的散文语言观念散文语言应该以一种自由舒畅的姿态,像小说那样平实客观地再现生活情境,也可以吸收诗歌语言的
18、一些比喻、比拟、象征、夸张等手法来主观地表现散文情境。 23. 社会评论 :它可以阐明作者的观点、立场、态度或特定的刊物、杂志编辑部的意图,也可以反映大众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和倾向。 24. 社会评论与社论、杂文和时评的关系? 答:“社会评论”是总体概念,与其余三者可视为包容和交叉的关系。一般的社会评论不同于社论文体。社论是对于重大的、全局性的社会事件甚至事变发表立场性、指导性的意见。其性质更为严肃,立足点更高,政策性更强。而社会评论除此之外还包括取材更加自由、表达更为轻松的言论文字,如思想杂谈,世相记录,三言两语等。一般的社会评论不同于杂文文体,杂文除了具有较为深厚的文化含量之外,必须要突出自己
19、所持有的驳诘风格、怀疑品质和讽刺指向。而一般的社会评论则在指斥、匡正之外,还可以赞扬、鼓励、综述、解释、说明其风格可以更为平和、中正、从容。一般的社会评论不同于时评文体。新闻时评强调的是及时性、普世性和建设性,评论社会的出发点来自新闻事件本身,注重“目前”的有根据性,而一般的社会评论则不妨就整体的思想倾向和社会风气立论,可以是“无事件性评论”,也可以没有立竿见影的时间性限制。 25. 社会评论的特征 :政论色彩与实用价值的统一即时性与警示性的统一事件性与非事件性的统一平民化与政策性的统一 26. 现身说法的评论与大众评论相比,写作上有何特点? 答:大多数社会评论中评论人的身份是旁观者的身份,大
20、家往往是在“评判”事件而不是进入新闻。而现身说法式的评论人是以当事人的姿态进行评论,给人一种广播电视评论的现场感。是评论语气的变化。以往写评论语言要求规范、凝练,语气每每“义正词严”,而现身说法类得评论大多是“讲故事”、“拉家常”的语气,似乎不知道自己在做着新闻评论的工作。是结构的淡化。因为是在“讲故事”,作者自己的立场自然暗含在其中。所以,这种评论不需要“篇终显志”的条分缕析或提出若干“建设性”的建议。 27. 文艺评论与文艺欣赏的关系? 答:文艺欣赏主要是对作品的情感性进行参与、理解和创造,满足的主要是欣赏主体个性的审美趣味需求,更具审美享受意味,着重实现作品的审美价值。文艺评论则是在文艺欣赏的基础上对作品进行理性检测、剖析、评价,它必须以一定的理论背景和理论原则为自己的出发点,在感受、理解作品的基础上,进行理性的判断,总结审美体验的规律,或从艺术的典型视觉去探究更加广阔的社会意义。 28. 对叙述性文艺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剖析是最常见的评述方式。如何剖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答:在矛盾冲突中剖析人物的行动、语言、心理。人物分析要抓住主要性格特征。在表述方式上,可先作具体分析,然后归纳概括,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