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八下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7分)
1. 下列各组字形和加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3分)
A.脑畔(pàn ) 怅惘 海枯石烂( làn ) 人情事故
B.潺潺(chán ) 眼眶 落英缤纷( bīng ) 水尤清冽
C.晦暗(huì ) 雾霭 黄发垂髫( tiáo ) 窈窕淑女
D.亢奋(kàng ) 缄默 蒹葭苍苍( jiān ) 哀草连天
2.下列句中加粗词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3分)
A.她在商场里看到一条名牌裙子极其精美,天衣无缝,一时冲动花了半个月的工资把它买了下来。
B.有个气血方刚的“大丈夫”听说妻子生的是女孩,竟冲进产房,让在场的医护人员瞠目结舌,叹为观止。
C.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D.新时代、新追求,我们要怀着目空一切的豪情与壮志去搏击长空、翱翔天际。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 能否真正保护好著作权,关键在于全面树立公众的著作权保护意识。
B. 科技发明和人力资本会推动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以及国家经济的健康。
C. 本届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期间,以“文明相容、民心相通”为主题的金砖国家文化节已经在厦门正式启动。
D.我们应该刻苦学习,否则不刻苦学习,就跟不上时代步伐。
4 .阅读答题(5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1) 划线句子的修辞手法( )作用是: (3分)
(2) 语段通过哪几个角度写景的: (2分)
5 .默写8分
(1)窈窕淑女, 。(《关雎》)
(2)气蒸云梦泽,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表现桃林环境优美的语句: , 。(陶渊明《桃花源记记》)
(4)诗歌是一种很好的表情达意的方式,如要表达恋人之间相思之苦的,我们可以引用《诗经·子衿》中的“ , 。”要表达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深厚情谊的,可以引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 , 。”
6.名著阅读(5分)
早预算新年中必可接到你的信,我们都当作等待什么礼物一般的等着。果然昨天早上收到你来信,而且是多少可喜的消息。孩子!要是我们在会场上,一定会禁不住涕泅横流的。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更莫过于欣赏自己的孩子的手和心传达出来的艺术!其次,我们也因为你替祖国增光而快乐!更因为你能借音乐而使多少人欢笑而快乐!想到你将来一定有更大的成就,没有止境的进步,为更多的人更广大的群众服务,鼓舞他们的心情,抚慰他们的创痛,我们真是心都要跳出来了!能够把不朽的大师的不朽的作品发扬光大,传布到地球上每一个角落去,真是多神圣,多光荣的使命!孩子,你太幸福了,天待你太厚了。
(1)文段选自 ,是父亲写给儿子__________ (全名)的信。(2分)
(2)父亲常以自己的经历为例教导儿子,请你根据理解为下列词语连上正确的线。(3分)
待人 严谨
做事 得体
礼仪 谦虚
二、阅读(43分)
(一)诗词阅读(5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5-6题。(4分)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溪。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
7.请解释这首诗中画线的句子。(2分)
译文:
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2分)( )
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
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
(二)文言文阅读(14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9、给下面加横线字注音。(2分)
(1)往来翕忽( )(2)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10、解释加横线的字。(2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 )(2)怀民亦未寝( )
11、把下面句子已成现代汉语( 4分 )
(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3) 念无与为乐者。
12、两文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用原文的句子分别写出借景抒情的句子(4分)
甲、
乙、
13、 仿照示例,赏析甲文中的句子。(2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赏析: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月光的皎洁(清澈透明)。句中没有写“月”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世界。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赏析:
(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A、清醒B、苏醒C、醒悟D、复苏)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A、次第B、连续C、陆续D、全部)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A、纷纷B、刷刷C、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14.在语段中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3分)
(1)( )(2)( )(3)( )
15.解释下列词语(4分)
(1)销声匿迹:
(2)翩然:
16这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2分)
A. 物候现象 B. 物候规律 C. 气候变化 D. 四季景色变化
17.两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 )主要说明方法是( )(3分)
18. 去掉“温带和亚热带区域”这几个词语行不行?为什么?(3分)
迷雾灯塔之光(10分)
【英】拉夫特里·芭芭拉 庞启帆译 (1)科林慢腾腾地从学校往家走。不远处是一个坐落在山上的爱尔兰小渔村,他的家就在那里。今天是圣诞节的前一天,但科林一点也感觉不到圣诞的气氛,也许是因为没有下雪。但科林知道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使他产生这种感觉,这是一个他甚至不敢去想的原因。
(2)他看着远处灰色的大海,地平线上一艘船的影子也没有。七天前他的父亲出海捕鱼,至今没有回来。 (3)“我会从设德兰群岛带一条牧羊犬来给你。”科林的父亲在出海的那天早上这样对儿子说,“在圣诞节前你就会得到它,我保证。” (4)但现在已经是圣诞节前夜。科林朝山上的灯塔看去,一场暴风雨已摧毁灯塔的电线。明亮的灯塔之光已经熄灭。七天了,没有灯光指引他的父亲的渔船。 (5)科林推开家门。“科林,我们需要泥炭来生火。”科林一进门,母亲就对他说,“家里的泥炭已经烧完,并且快到点亮圣诞蜡烛的时间了。” (6)“我不太关心点亮蜡烛的事,妈妈。”科林回答母亲。“是,我也不想关心。”母亲答道,“但是每一个爱尔兰人在平安夜都会点亮蜡烛,即使在最伤心的时候。我知道现在家里充满了悲伤,但明亮的蜡烛表示我们的家和心扉向陌生人敞开。去吧,孩子。我有两根蜡烛,我们一人一根。如果你捡一些泥炭回来,我们待会儿就做晚饭。”科林点点头,走出了家门。 (7)他牵着驮泥炭的驴子来到山上。谁会关心一根蜡烛?他看着灯塔说:“什么时候才能重新点亮灯光,指引渔船回家?”驴子摇摇头,悲伤地叫了几声,似乎它能听懂科林的话。(8)科林凝望灯塔,叹了一口气。忽然,他的脑袋灵光一闪。“对,就这样。”他狂喜着向山顶跑去。到达灯塔,科林使劲地敲门。 (9)看守人达非先生打开门,“你来干什么,年轻人?你吓了我一大跳。要知道,平安夜就要降临了。” (10)“达非先生,”科林喘着气说道,“您以前是如何让灯塔亮起来的?” (11)“嗯,用电池,但它们现在已经没有电了。孩子。新年后才有新电池。” (12)“不,我的意思是,在使用电池这种东西之前,如何点亮灯塔?” (13)“用汽油灯。这盏灯现在放在地下室里。但我们现在没有汽油,孩子。” (14)“用煤油行吗?”科林屏住呼吸问。“我想可以,”达非先生若有所思地说,“但是,我们最好不要采用这种愚蠢的方法。在这个村庄你不会找到一丁点多余的煤油。今年大家都没什么钱……” (15)达非先生还没说完,科林已经跑出很远。回到家里,科林从厨房里拿了几个桶,然后又跑出了家门。 (16)这时,几乎每一家都已经点亮了蜡烛。在平安夜,一盏烛光意味着一个陌生人会受到欢迎,无论他要求什么,都会得到满足。科林加快脚步,飞奔到第一间亮着烛光的房子前。(17)“你可以从你的煤油灯里分给我半杯煤油吗?”他问。科林去了每一间有烛光从窗口透出的房子。 (18)在一小时内,他讨到了两桶煤油。他费力地把两桶煤油提到了灯塔门前,然后又使劲地敲门。 (19)看到煤油,达非先生非常惊讶,但是他摇着头说道:“这点煤油最多能让灯塔的灯燃烧一个小时。” (20)“我会带跟多煤油来,时间还早呢!”话没说完,科林又向山下飞奔。 (21)三个多小时后,科林已经收集了五桶煤油。在他往山上运送第六桶煤油的时候,灯塔上突然亮起了火光。火光迅速在整个山谷扩散开来。同时,它向大海的黑暗心脏处延伸,仿佛在召唤者迷航的人回家。达非先生重新点亮了灯塔上的灯! (22)科林回到家时已经很晚了。他母亲从火炉旁的椅子上跳起来:“科林,你去哪里了?你没吃晚饭。也没点亮你的蜡烛!” (23)“哦,妈妈。我已经点亮了一根蜡烛,并且是一根大蜡烛!这是一个秘密,我还不能告诉你。但它的确是一根很大的蜡烛。” (24)那晚,科林睡得很香,梦里有蜡烛亮着。突然,一声惊叫吵醒了他。“船!船回来了!” (25)然后,科林听到了:“灯光!他们说是灯光,灯塔上的灯光。他们其实只在十英里外,船在迷雾中迷失了方向。灯塔上的灯光让他们找到了回家的方向!” (26)曙光从窗口射进来。科林蹿到窗口,他的母亲和邻居正冲向码头。是真的!在灰色的海面上,他父亲的双桅帆船正徐徐驶进码头。
(27)科林跑出家门,也向码头飞奔。他感到一股潮湿的风吹在脸上,就要下雪了。这才是真正的圣诞节早晨。
19.选文标题“迷雾灯塔之光”中的“光”有什么含义?(3分)
20.请你分析选文第①段中加点词语“慢腾腾”的原因。(2分)
21.请结合选文内容,赏析下面的句子。(3分)
它向大海的黑暗心脏处延伸,仿佛在召唤者迷航的人回家
22.选文最后一段在内容上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2分)
三. 作文(共50分)以下两者任选其一。
1.命题作文:也许,每个人都渴望有一双翅膀,年幼时我们渴望有一双独立的翅膀,去挣脱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长大后,我们渴望有一双追梦的翅膀,能达到自己努力追寻的地方;苦痛时,我们渴望有一双超越的翅膀,能帮助自己飞过绝望,看到希望;被束缚时,我们渴望有一双自由的翅膀,到达一个任由心灵翱翔的世界。请以《翅膀》为题,写一篇文章。
2.半命题作文:请以“我心中的( )”为题,写一篇文章。
把题目填上“一轮太阳,一抹绿色,一份真情,一丝牵挂等”,补充完整,作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②字数不少于600 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