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汉代儒学人民版.pptx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4289772 上传时间:2024-09-03 格式:PPTX 页数:47 大小:1.0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代儒学人民版.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汉代儒学人民版.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汉代儒学人民版.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汉代儒学人民版.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汉代儒学人民版.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题一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二二 汉代儒学汉代儒学课程标准: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课程标准: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统思想的史实。应运而生应运而生蔚然大宗蔚然大宗春秋春秋儒学儒学演演变线索变线索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正统思想正统思想遭到打击遭到打击西汉武帝西汉武帝秦朝秦朝战国战国宋明宋明面临挑战面临挑战隋唐隋唐新发展新发展明清之际明清之际新体系新体系理学理学批判继承,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批判继承,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思想体系汉代儒学一、一、“焚书坑儒焚书坑儒”批判批判二、罢黜百家(标志)二、罢黜百家(标志)三、太学的出现(途径之一)三、太学的

2、出现(途径之一)四、科举制的文化影响四、科举制的文化影响(途径之二途径之二)一一、焚焚书书坑坑儒儒的的批批判判课堂探究课堂探究11.1.1.1.和战国时期相比和战国时期相比和战国时期相比和战国时期相比,秦的文化氛围秦的文化氛围秦的文化氛围秦的文化氛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为什么会有这为什么会有这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样的变化样的变化样的变化?(1 1 1 1)变化:)变化:)变化:)变化:战国时期战国时期战国时期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生百家争鸣,生百家争鸣,生百家争鸣,生动活跃;秦朝时期:文化专制,死气动活跃;秦朝时期:文化专制,死气动活跃;

3、秦朝时期:文化专制,死气动活跃;秦朝时期:文化专制,死气沉沉。沉沉。沉沉。沉沉。(2 2 2 2)原因)原因)原因)原因战国时期尚未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制战国时期尚未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制战国时期尚未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制战国时期尚未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各国纷争的局面造成了宽松的学度,各国纷争的局面造成了宽松的学度,各国纷争的局面造成了宽松的学度,各国纷争的局面造成了宽松的学术氛围。术氛围。术氛围。术氛围。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创立,出于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创立,出于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创立,出于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创立,出于政治统一的需要,思想也走向专制。政治统一的需要,思想也走向专制。

4、政治统一的需要,思想也走向专制。政治统一的需要,思想也走向专制。秦始皇像秦始皇像探究探究探究探究2 2 2 2 为什么儒学在秦朝时为什么儒学在秦朝时为什么儒学在秦朝时为什么儒学在秦朝时受到严厉打击?受到严厉打击?受到严厉打击?受到严厉打击?儒生以古非今,抨击时政,不儒生以古非今,抨击时政,不儒生以古非今,抨击时政,不儒生以古非今,抨击时政,不利于秦的统治。利于秦的统治。利于秦的统治。利于秦的统治。探究探究探究探究3 3 3 3 为什么秦王朝不焚禁为什么秦王朝不焚禁为什么秦王朝不焚禁为什么秦王朝不焚禁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医药、卜筮、种树之书?秦王朝焚

5、书的目的是为了遏制秦王朝焚书的目的是为了遏制秦王朝焚书的目的是为了遏制秦王朝焚书的目的是为了遏制知识分子的思想,而医学、卜知识分子的思想,而医学、卜知识分子的思想,而医学、卜知识分子的思想,而医学、卜筮、种树之书是实用之学,对筮、种树之书是实用之学,对筮、种树之书是实用之学,对筮、种树之书是实用之学,对社会国家直接有益。社会国家直接有益。社会国家直接有益。社会国家直接有益。李斯李斯焚书坑儒焚书坑儒课堂探究课堂探究课堂探究课堂探究 如何评价秦王朝的如何评价秦王朝的如何评价秦王朝的如何评价秦王朝的“焚书坑儒焚书坑儒焚书坑儒焚书坑儒”的举措?的举措?的举措?的举措?(重点)(重点)(重点)(重点)(

6、1 1)积极作用:)积极作用:“焚书坑儒焚书坑儒”有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有利于巩有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有利于巩固刚刚建立的政权固刚刚建立的政权,维护国家统一。维护国家统一。(2 2)消极影响(占主导地位):)消极影响(占主导地位):“焚书坑儒焚书坑儒”成为两千年来成为两千年来文化专制政策文化专制政策的开的开端;端;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钳制了思想、摧残了(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文化)使儒学的发展使儒学的发展走向低潮走向低潮。实质:实质: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儒学兴起的表现;儒学兴

7、起的表现;(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二)太学的出现(二)太学的出现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三)科举制的文化影响(三)科举制的文化影响儒家思想统治地位进一步强化;儒家思想统治地位进一步强化;汉武帝即位时面临的社会问题汉武帝即位时面临的社会问题匈奴威胁,边患不止匈奴威胁,边患不止诸侯坐大,威胁中央诸侯坐大,威胁中央土地兼并,豪强势大土地兼并,豪强势大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都迫切需要变汉初的都迫切需要变汉初的“无为无为”为为“有为有为”,那么,汉武,那么,汉武帝该选择怎

8、样的治国思想呢帝该选择怎样的治国思想呢?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一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一尊儒尊儒倡儒倡儒起用儒者参政;起用儒者参政;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太学兴办太学儒学官方化和制度化儒学官方化和制度化兴办郡县学兴办郡县学儒学在民间开始处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地位于独尊地位二、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董仲舒董仲舒董仲舒(前(前(前(前179179前前前前104104年):广川年):广川年):广川年):广川(今河北景县)人,西汉哲学家和政(今河北景县)人,西汉哲学家和政(今河北景县)人,西汉哲学家和政(今河北景县)人,西汉哲学家和政治家。曾任博士、江都

9、相及胶西王相。治家。曾任博士、江都相及胶西王相。治家。曾任博士、江都相及胶西王相。治家。曾任博士、江都相及胶西王相。汉武帝朝举贤良文学之士,进汉武帝朝举贤良文学之士,进汉武帝朝举贤良文学之士,进汉武帝朝举贤良文学之士,进“天人天人天人天人三策三策三策三策”,建议,建议,建议,建议“诸不在六艺(礼、乐、诸不在六艺(礼、乐、诸不在六艺(礼、乐、诸不在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之科、孔子之术者,射、御、书、数)之科、孔子之术者,射、御、书、数)之科、孔子之术者,射、御、书、数)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为武帝所采为武帝所采

10、为武帝所采为武帝所采纳,纳,纳,纳,形成形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治格局,为此后两千余年间政治格局,为此后两千余年间封建统治者所沿袭。封建统治者所沿袭。董董仲仲舒舒春春秋秋繁繁露露书书影影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原因:、原因:1)现实需要:)现实需要:2)用人政策:)用人政策:3)个人发挥:)个人发挥:汉武帝时期汉武帝时期,需,需要加强中央要加强中央集权,以维护国家的统一。集权,以维护国家的统一。汉武帝起用汉武帝起用“贤良文学贤良文学”的儒生,担任官职,的儒生,担任官职,以备咨询治国方略;以备咨询治国方略;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发挥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发挥

11、(把道家、阴阳家、法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使其更使其更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巩固:巩固:巩固:巩固: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关键是(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关键是(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关键是(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关键是()A.A.它是封建社会最进步的思想它是封建社会最进步的思想它是封建社会最进步的思想它是封建社会最进步的思想 B.B.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 C.C.它适应了加

12、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它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它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它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D.D.它宣扬了仁政思想得到人民的拥护它宣扬了仁政思想得到人民的拥护它宣扬了仁政思想得到人民的拥护它宣扬了仁政思想得到人民的拥护 材料一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材料二材料二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同者而用之 。材料三材料三“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

13、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臣愚以为诸不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勿使并进。”董仲舒像董仲舒像董仲舒像董仲舒像理解历史理解历史 董仲舒董仲舒春秋繁露春秋繁露 汉书汉书董仲舒传董仲舒传 合作探究合作探究:上述材料中包含了董仲舒的哪些观点上述材料中包含了董仲舒的哪些观点上述材料中包含了董仲舒的哪些观点上述材料中包含了董仲舒的哪些观点?汉汉汉汉武帝为什么会接受他的主张武帝为什么会接受他的主张武帝为什么会接受他的主张武帝为什么会接受他的主张?材料四材料四人之为人,本于天,天

14、亦人之曾祖父也人之为人,本于天,天亦人之曾祖父也 ,此人,此人之所以乃上类也。之所以乃上类也。人之形体,化天数而成;人之血气,化人之形体,化天数而成;人之血气,化天志而仁;人之德行,化天理而义;天志而仁;人之德行,化天理而义;人之好恶,化天之人之好恶,化天之暖清;人之喜怒,化天之寒暑;人之受命,化天之四时。暖清;人之喜怒,化天之寒暑;人之受命,化天之四时。人生有喜怒哀乐之答人生有喜怒哀乐之答(反应反应),春秋夏冬之类也。,春秋夏冬之类也。董仲舒董仲舒为人者天为人者天材料五材料五 君为臣纲君为臣纲君臣义君臣义 父为子纲父为子纲父子亲父子亲 夫为妻纲夫为妻纲夫妻顺夫妻顺1 1、提出、提出“君权神授

15、君权神授”与与“天人感应天人感应”从从从从理论上理论上理论上理论上解决了汉武帝国家解决了汉武帝国家解决了汉武帝国家解决了汉武帝国家“大一统大一统大一统大一统”的的的的需要需要需要需要,有利于,有利于,有利于,有利于巩固统治巩固统治巩固统治巩固统治.(以思想的以思想的大一统巩固政治的大一统大一统巩固政治的大一统)加强君权的加强君权的需要需要中央集权的中央集权的需需要要缓和阶级矛盾的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需要2 2、提出、提出“大一统大一统”和和“罢黜百家,独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术”3 3、发挥、发挥“仁政仁政”,主张限田、主张限田、薄敛、省役,薄敛、省役,轻徭薄赋轻徭薄赋4 4、提出、提出“三纲五

16、常三纲五常”,提倡孝道,提倡孝道 稳定社会秩序稳定社会秩序的的需要需要特点:特点:以儒家思想为主,以儒家思想为主,外儒内法外儒内法,兼有道家、阴阳家,兼有道家、阴阳家等思想。等思想。(继承和改造了先秦儒学继承和改造了先秦儒学)思考:思考:董仲舒的核心观点是什么?董仲舒的核心观点是什么?宣扬宣扬“天人感应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君权神授”先秦之儒先秦之儒董仲舒之儒董仲舒之儒著作著作 理论基础理论基础思想来源思想来源与统治者关系与统治者关系先秦之儒和董仲舒之儒的区别先秦之儒和董仲舒之儒的区别论语公羊春秋仁、礼天人感应儒学儒学儒家、阴阳家、儒家、阴阳家、法家法家批判时政批判时政维护统治维护统治汉代儒学

17、成为正统思想的措施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措施:思想思想 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政治政治起用文人儒士担任各级官吏起用文人儒士担任各级官吏教育教育兴办太学兴办太学儒学官方化和儒学官方化和 制度化制度化命各郡县设学校,初步命各郡县设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建立地方教育系统使儒学在使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地位民间开始处于独尊地位3、影响:、影响:1)适应了适应了汉武帝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为其提供理论依据。为其提供理论依据。2)结束了结束了各学派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百家各学派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百家争鸣局面彻底结束),争鸣局面彻底结束),扼制了扼

18、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发展;3)确立了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4)加强了加强了对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视,对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视,推推动了动了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从战国从战国“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到西汉到西汉“独尊儒术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什么?的转变体现了什么?中央集权的强化中央集权的强化 思想控制的加强思想控制的加强 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大一统局面的形成三、三、太学的出现太学的出现(1 1 1 1)汉武帝创立太学)汉武帝创立太学)汉武帝创立太学)汉武帝创立太学(2 2 2 2)【历史地位历史地位历史地位历史地位】:太学是中国太学是中国太学

19、是中国太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国家培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国家培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国家培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国家培养政政政政治管理人才治管理人才治管理人才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的官立学校。的官立学校。的官立学校。太学的建立是汉王朝对文化教育太学的建立是汉王朝对文化教育的重视的表现之一;的重视的表现之一;是是是是儒学教育儒学教育儒学教育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3 3 3 3)汉武帝时代,)汉武帝时代,)汉武帝时代,)汉武帝时代,令天下郡国皆令天下郡国皆令天下郡国皆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立学校,立学校,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

20、系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统统统材料二:据材料二:据材料二:据材料二:据后汉书后汉书后汉书后汉书,汉明帝曾亲自去太学,就儒,汉明帝曾亲自去太学,就儒,汉明帝曾亲自去太学,就儒,汉明帝曾亲自去太学,就儒学经典的内容和诸博士相互讨论,前来围观听讲的人学经典的内容和诸博士相互讨论,前来围观听讲的人学经典的内容和诸博士相互讨论,前来围观听讲的人学经典的内容和诸博士相互讨论,前来围观听讲的人不可胜数。不可胜数。不可胜数。不可胜数。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反映了儒学地位的提升,统治者对儒学教育的重反映了儒学地位的提升,统治者对儒学教育的重视。(

21、视。(统治者注重儒学教育的文化趋势。统治者注重儒学教育的文化趋势。统治者注重儒学教育的文化趋势。统治者注重儒学教育的文化趋势。)材料一:汉武帝时期太学规模十分有限只有几位经学博材料一:汉武帝时期太学规模十分有限只有几位经学博材料一:汉武帝时期太学规模十分有限只有几位经学博材料一:汉武帝时期太学规模十分有限只有几位经学博士和士和士和士和50505050名博士弟子,自汉昭帝时代起,太学规模不断扩名博士弟子,自汉昭帝时代起,太学规模不断扩名博士弟子,自汉昭帝时代起,太学规模不断扩名博士弟子,自汉昭帝时代起,太学规模不断扩大,到东汉中期太学生已有大,到东汉中期太学生已有大,到东汉中期太学生已有大,到东

22、汉中期太学生已有30000300003000030000多人。多人。多人。多人。2、影响:、影响:1)对教育:)对教育:2)对社会风气)对社会风气:3)对统治基础:)对统治基础:4)对儒学:)对儒学:5)对政坛:)对政坛:是儒学教育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的标志带动民间带动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积极向学的风气,有利于文化的传播;有利于文化的传播;打破贵族官僚对官位的垄断打破贵族官僚对官位的垄断,扩大统治基础;扩大统治基础;东汉太学生的东汉太学生的议政活动,迫使黑议政活动,迫使黑暗政治势力有所收敛暗政治势力有所收敛;进一步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 汉武帝

23、历史成就汉武帝历史成就 政治政治方面方面经济经济方面方面民族关民族关系方面系方面思想思想方面方面盐铁官营;铸盐铁官营;铸“五铢钱五铢钱”统一货币统一货币频繁换相,破格用人、设立频繁换相,破格用人、设立中朝、颁布推恩令中朝、颁布推恩令、抗击匈奴、建立郡县、开通丝路抗击匈奴、建立郡县、开通丝路抗击匈奴、建立郡县、开通丝路抗击匈奴、建立郡县、开通丝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总结总结 汉武帝通过哪些措施确立了儒学的汉武帝通过哪些措施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正统地位?罢黜百家起用儒学之士、表彰六经创建太学建立郡国学校。四、科举制的文化影响;(儒学与科举制的关系)(儒学与科举制的关系)1、选官制度的变化;世官

24、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隋朝;完善:唐朝;发展;北宋;强化:明清。2、确立:中国古代的三种选官制中国古代的三种选官制世官制、察举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制和科举制世官制:世官制:始于夏商,盛于周,终于战国。始于夏商,盛于周,终于战国。周世官制与当时推行的宗法制分封制紧密周世官制与当时推行的宗法制分封制紧密结合,担任王室或诸侯国官职的大小贵族,结合,担任王室或诸侯国官职的大小贵族,均遵照嫡长子继承的原则世代垄断官职,均遵照嫡长子继承的原则世代垄断官职,占有封地。占有封地。春秋战国时,社会开始大变革。出于争霸春秋战国时,社会开始大变革。出于争霸斗争的需要,一些大国突破世官制的框架,斗争的需要,一些

25、大国突破世官制的框架,实行明贤制度,世官制时代结束。实行明贤制度,世官制时代结束。补充察举制:察举制:一种一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的选官制度。的选官制度。它肇基于高祖刘邦,初步形成于汉文帝,定制它肇基于高祖刘邦,初步形成于汉文帝,定制于汉武帝,东汉末年因战争频仍而无法推行。于汉武帝,东汉末年因战争频仍而无法推行。此制选官,先经官吏察访,然后推荐给中央予此制选官,先经官吏察访,然后推荐给中央予以任用。荐举的标准主要看以任用。荐举的标准主要看德行和才能德行和才能,即,即“选选贤使能贤使能”。考核能力的办法是。考核能力的办法是“对策对策”:皇帝把:皇帝把问题写在竹简上,叫做问题写在竹简上

26、,叫做策问策问,被逐级举荐到朝廷,被逐级举荐到朝廷的人把答案也写在竹简上,叫做的人把答案也写在竹简上,叫做对策对策。皇帝根据。皇帝根据对策来判断一个人能力的高下。董仲舒就是通过对策来判断一个人能力的高下。董仲舒就是通过“对策对策”得到汉武帝赏识的。东汉时期,豪强地得到汉武帝赏识的。东汉时期,豪强地主把持乡举里选,使主把持乡举里选,使门第族望成为选举的依据门第族望成为选举的依据。察举制作为一种比较完备的选官制度,对当时的察举制作为一种比较完备的选官制度,对当时的政治、经济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政治、经济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四、科举制的文化影响四、科举制的文化影响3、特点:、特点:以以考试成绩考试成

27、绩作为选官依据;作为选官依据;考试内容;主要是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学经典儒学经典;4、影响:、影响:科举制:科举制:一种用一种用考试办法选拔官吏考试办法选拔官吏的制度。的制度。此制产生于隋,确立于唐,大发展于北宋,极此制产生于隋,确立于唐,大发展于北宋,极盛而衰于明清,盛而衰于明清,19051905年废除。这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持年废除。这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持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的选士制度。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的选士制度。过程:过程:隋文帝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吏。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吏。隋炀帝隋炀帝时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时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太宗唐太宗时

28、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时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武则天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了武举和殿试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了武举和殿试明清两代明清两代的科举制以四书五经的文句命题,以朱熹的的科举制以四书五经的文句命题,以朱熹的集注为解释依据,不准发挥个人见解,文章的格式集注为解释依据,不准发挥个人见解,文章的格式严格规定为八股文。严格规定为八股文。(1)积极影响:)积极影响:儒学全面影响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儒学全面影响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有益于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稳固;有益于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稳固;促成比较广泛、持久的读书风尚。促成比较广泛、持久的读书

29、风尚。一定意义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一定意义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使整个知识阶层成为官僚队伍的后备力量。使整个知识阶层成为官僚队伍的后备力量。(2)消极影响:)消极影响:儒学因此而荣,同时也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儒学因此而荣,同时也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的工具。的工具。导致中国古代专心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才导致中国古代专心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力量相对薄弱。总结儒学兴起的主要表现:总结儒学兴起的主要表现:西汉汉武帝西汉汉武帝“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罢黜百家,表彰六经”,儒,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学的地位上升。学成为正统思想,儒学的地位上升。汉武帝时期,太学的设立使儒学教育官方化汉武帝时期,

30、太学的设立使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和制度化 ,并进一步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并进一步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科举制度使儒学全面影响了社会政治和文科举制度使儒学全面影响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化生活。兴起兴起 ,成正统,成正统成体系,遭冷遇成体系,遭冷遇 春秋战国春秋战国 秦朝秦朝 孔子的创立,孟子孔子的创立,孟子荀子的发展荀子的发展 焚书坑儒焚书坑儒 沉重打击沉重打击汉代汉代 “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罢黜百家,表彰六经”创建太学郡国学创建太学郡国学 科举制科举制 正统地位强化正统地位强化隋唐隋唐 知识小结知识小结1、从、从秦始皇的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焚书坑儒”到到汉武帝的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罢黜百

31、家,独尊儒术独尊儒术”,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解决思想意识形态问题,不能简单地依赖于行政解决思想意识形态问题,不能简单地依赖于行政强制,更不能依靠暴力。强制,更不能依靠暴力。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思想文化只有不断创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思想文化只有不断创新不断发展,才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不断发展,才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我们应该善待我们的传统文化。因为文化的发展我们应该善待我们的传统文化。因为文化的发展是连续的,是一个继承与发展的过程。是连续的,是一个继承与发展的过程。1、秦秦始始皇皇“焚焚书书坑坑儒儒”的的目目的的是是崇崇法法反反儒儒防防止止旧旧势势力力复复辟辟毁毁灭

32、灭文文化化加加强强思思想想控制控制 A B C D2、史载:、史载:“汉初萧汉初萧(何何)曹曹(参参)为相,镇以无为,为相,镇以无为,从从民民之之欲欲而而不不忧忧乱乱。”它它反反映映汉汉初初的的统统治治思思想想是是 A儒家主张儒家主张 B.墨家主张墨家主张 C道家主张道家主张 D.法家主张法家主张知识巩固知识巩固3 3、儒学到了汉朝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儒学到了汉朝被赋予了新的含义()A A、人定胜天、人定胜天 B B、无为而治、无为而治C C、君权神授、君权神授 D D、仁政思想、仁政思想4 4、汉武帝的、汉武帝的“独尊儒术独尊儒术”主要利用了儒学的(主要利用了儒学的()A A、“己所不欲勿施

33、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 B、民贵君轻、民贵君轻C C、性善论、性善论 D D、大一统、大一统课堂训练课堂训练5 5、秦始皇秦始皇“焚书坑儒焚书坑儒”摧残了先秦文化,钳制了摧残了先秦文化,钳制了思想。他的这一作为主要是针对思想。他的这一作为主要是针对 ()A.A.儒学的独尊地位儒学的独尊地位 B.B.主张分封的思想主张分封的思想C.C.妄议朝政的儒生妄议朝政的儒生 D.D.企图判乱的六国旧贵族企图判乱的六国旧贵族6 6、汉武帝的哪些措施,对于促使儒家思想居于正、汉武帝的哪些措施,对于促使儒家思想居于正统地位起了直接的作用统地位起了直接的作用()()举贤良对策举贤良对策 重用文学儒者重用文学儒者

34、 举办太学,讲举办太学,讲授儒家经典授儒家经典 设立地方郡国学校,广泛传播儒学设立地方郡国学校,广泛传播儒学A B C DA B C DBC7、教材中引用唐章碣诗:、教材中引用唐章碣诗:“竹帛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书。”该诗提到了哪些历史事件该诗提到了哪些历史事件A.统一六国,焚书坑儒统一六国,焚书坑儒 B.政治改革,平定山东政治改革,平定山东C.焚书坑儒、农民起义焚书坑儒、农民起义 D.农民起义、刘项文盲农民起义、刘项文盲C 8、下列书籍,在秦朝时不同于其他三项、下列书籍,在秦朝时不同于其他三项

35、的是的是()A、医药之书、医药之书 B、卜筮之书、卜筮之书C、种树之书、种树之书 D、墨家、墨家9、汉武帝采纳董仲舒、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术”的建议,主要是为了的建议,主要是为了()A、强调君权神授、强调君权神授B、宣扬、宣扬“天人合一天人合一”C、实现、实现“大一统大一统”D、缓和社会矛盾、缓和社会矛盾DC 10儒家思想由一个学派发展为封建社会占统儒家思想由一个学派发展为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根本原因是因为它治地位的思想,根本原因是因为它()A、主张、主张“君轻民贵君轻民贵”和仁政和仁政 B、得到人民的拥护、得到人民的拥护C、吸收了其它各家思想、吸收了其它

36、各家思想 D、适应君主专制的时代需要、适应君主专制的时代需要 D 1111、儒学到了汉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儒学到了汉被赋予了新的含义A A、人定胜天、人定胜天 B B、无为而治、无为而治C C、君权神授、君权神授 D D、仁政思想、仁政思想12.12.下列关于西汉太学创立的评述正确的有下列关于西汉太学创立的评述正确的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国家培养政治管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办学校人才的官办学校 教师称五经博士教师称五经博士,学员称博士弟子学员称博士弟子,博士弟子由博士弟子由地方官举荐地方官举荐 太学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太学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

37、和制度化的标志 有利于文化的积极传播有利于文化的积极传播,弘扬光大了儒家学说弘扬光大了儒家学说 A.B.A.B.C.C.D.D.13.13.关于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的作用关于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的作用,下下列提法中不正确的是列提法中不正确的是()()A.A.打破了门第的限制打破了门第的限制 B.B.削弱了皇权削弱了皇权 C.C.有利于选拔人才有利于选拔人才 D.D.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14.14.顾炎武说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凡四百六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凡四百六十余人也。十余人也。”试评述顾炎武的

38、观点。试评述顾炎武的观点。答:答:(1 1)顾炎武这句话是对八股取士的尖锐批)顾炎武这句话是对八股取士的尖锐批评,他的观点是正确的评,他的观点是正确的(2 2)指出科举制度到了明清时期弊端的体现)指出科举制度到了明清时期弊端的体现(3 3)总结:八股取士同秦始皇焚书一样,)总结:八股取士同秦始皇焚书一样,起到了禁锢思想的作用;而他所带来的脱离起到了禁锢思想的作用;而他所带来的脱离实际的学风,对学术文化的发展的影响比坑实际的学风,对学术文化的发展的影响比坑儒更加严峻。儒更加严峻。汉汉代代儒儒学学成成为为正正统统思思想想董仲舒董仲舒新儒学新儒学思想思想儒学成儒学成为正统为正统主张主张 “春秋大一统

39、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独尊儒术”。宣扬宣扬“君权神授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天人感应”。发挥发挥“仁政仁政”:限田、薄赋、省役。:限田、薄赋、省役。提出提出“三纲五常三纲五常”,提倡孝道。,提倡孝道。背景:在秦汉大一统国家建立及中背景:在秦汉大一统国家建立及中央集权需要加强。央集权需要加强。汉武帝汉武帝尊儒尊儒措施措施肯定新儒学思想。肯定新儒学思想。起用文学儒者参政。起用文学儒者参政。兴办太学,教授儒家经典。兴办太学,教授儒家经典。结果: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成结果: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时间:汉代公元

40、前时间:汉代公元前3世纪世纪3世纪世纪西汉:公元前西汉:公元前202公元公元8年年东汉:公元东汉:公元25220年年1 1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2 2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3 3“贤良之士贤良之士”儒生大量进入国家政权机构,担任职儒生大量进入国家政权机构,担任职务务4 4儒学经典成为科举考试儒学经典成为科举考试(隋唐)(隋唐)的主要内容,进一的主要内容,进一步强化了儒学的统治地位步强化了儒学的统治地位结论:结论:与时俱进,适应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与时俱进,适应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既是国家的需要,也是统治者的需要,更是时代的既是国家的需要,也是统治者的需要,更是时代的需要!需要!知识点拔知识点拔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