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教学时间学科科学总课时郝占峰学习方法小组合作探究课题1、放大镜主备教师辅备教师学习目标科学概念: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过程与方法: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学习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学习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教具学具分组
2、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第( 一 )课时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二次设计导 学过程一、温故互查同学们见过放大镜吗?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小组内交流、汇报。二、学展讲练(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二次设计导学过程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
3、。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
4、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三、总结提升我来填1、 放大镜是( 凸透镜 ),凸透镜具有( 放大物体图像 )汇聚光线、成像等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 更多的细节)。2、( 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 透明 )和( 中间较厚 )边缘(薄)。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 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 镜片的凸
5、度 )有关,放大镜( 凸起程度越大或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二次设计导学过程越厚 ),( 放大倍数也越大 ),( 球形 )的透明物体放大倍数( 最大)。5、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 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 )等,就具有同样的( 放大 )功能。四、巩固练习判断题1、我们可以利用烧瓶、烧杯、广口瓶装上水自制放大镜。 ( )2、用放大镜观察电视机或电脑的屏幕时,看到的点状物是由红绿蓝3色组成的。( )3、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光线不会发生改变。 ( )4、用眼睛直接观察数叶和用放大镜观察没有什么区别。 ( )5、早在1000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 ( )五、课后拓展课外你可以
6、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或者用你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板书设计放大镜构造:镜架、镜片(凸透“凸透”镜)作用:“放大”物体的图像、放大细节用途: 课后反思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教学时间学科科学总课时学习方法小组合作探究课题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主备教师辅备教师学习目标科学概念: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过程与方法: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身体结构的细部和活动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使用工具观察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可以观察到更细小的物体 2、发展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兴趣。学习重点能通过放大镜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学习难点用图或
7、文字记录放大镜下的昆虫肢体及生活习性教具学具分组实验器材:昆虫或昆虫器官标本、放大镜教师演示器材: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或图片资料第( 一 )课时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二次设计导 学过程一、温故互查放大镜的构造和作用是什么?小组互查。二、学展讲练(一)、奇特的身体构造教师通过课件导入课题,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二)、昆虫的生活习性1、阅读第6页观察实例: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把你的发现写下来,小组合作完成。师:在地球上有一个庞大的昆虫家族,它们种类数繁多,每一种都有着特殊的身体构造与特有的生活习性,由于它们个头太小,常常被我们忽略。但有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二次设计导学
8、过程一些执着的研究者,他们常与这些小家伙为伍并以观察它们的生活为乐。比如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他用整整一生的时间在田野里对昆虫进行观察,发现了许多昆虫的趣事,写出了著名的昆虫记。现代的研究者运用更为先进的摄影设备对昆虫世界进行拍摄,让我们来看看摄像机镜头下的奇妙的昆虫世界吧!(师播放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2、用肉眼观察昆虫肢体1)师:昆虫世界如此奇妙,看看我们能发现些什么?把你们的发现用图或文字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2)分组观察:提供给学生各种昆虫的标本或昆虫肢体的标本。3、用放大镜观察昆虫肢体1)师:这些家伙比较小,让我们用上放大镜,看看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同样把你的发现
9、用图或文字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2)交流观察发现:学生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交流自己组的观察发现。通过观察发现,辅之以学生的相关课外知识,丰富学生对昆虫世界的了解,激发学生研究昆虫世界的兴趣。三、总结提升1、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 肉眼 )观察不到的( 细节)。2、通过( 放大镜 )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的( 复眼 );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 扁平的细毛 )。3、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 )就是它们的( 鼻子 ),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 灵敏 )得多。四、巩固练习1、蟋蟀的耳朵在( )A、头的两侧 B、足的内侧 C、触角顶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二次
10、设计导学过程2、下列动物中,( )是蚜虫的天敌。A、蜻蜓 B、草蛉 C、苍蝇3、在( )放大镜下,我们可以看见蚜虫的肢体。A、10倍 B、2倍 C、3倍五、课后拓展草蛉进食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板书设计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奇特的身体构造:复眼由小眼组成触角形状结构各异足密布细毛,有钩爪 课后反思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教学时间学科科学总课时郝占峰学习方法小组合作探究课题3、放大镜下的晶体主备教师辅备教师学习目标科学概念: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过程与方法:1、用放大镜观察常见固体物质的晶体。 2、用图记录观察
11、结果。 3、自制食盐等晶体。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秘密的兴趣。2、在欣赏各种晶体的过程中,感受自然的美。学习重点观察放大镜下的晶体。学习难点制作晶体。教具学具分组观察器材:放大镜、食盐、味精、烧杯、滴管、玻璃片、矿物晶体教师演示器材:各种晶体及晶体用途的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制作好的大晶体及器材第( 一 )课时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二次设计导 学过程一、温故互查蚜虫的天敌是( );蟋蟀的耳朵在( ),小组内互查。二、学展讲练(一)、观察美丽的晶体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二次设计导学过程1、画一画我们记忆中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上节课我们用放大镜观察了小小的昆虫,今天
12、我们要运用放大镜来看一些物质。糖、盐、味精是大家所熟悉的物质,首先请你在科学记录本上画一画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物质糖盐味精记忆中2、 借助放大镜观察糖、盐、味精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将放大镜下的颗粒形状画在科学书上第页方框中。3、关于晶体交流借助放大镜观察到的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形状。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阅读第页关于晶体的内容,欣赏第页各种晶体的图片。让学生感受来自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二)、制作晶体1、晶体的形成教师介绍2、制作我们的晶体师提供一些浓食盐溶液,让学生用滴管滴在玻璃片上,然后用酒精灯慢慢烘干。待水分蒸发后用放大镜观察它们在
13、玻璃片上留下的痕迹。 三、总结提升1、白糖、食盐、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 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 固体物质 )叫做( 晶体)。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 固体物质 )都是(晶体)或由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二次设计导学过程(晶体组成),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 )。四、巩固练习判断题1、自然界中很多物体都是晶体结构,( )2、晶体都是比较大的,都能用肉眼看到。( )3、人们是按照物质内部的结构来区分晶体和非晶体的。( )4、晶体都是无色透明的。( )五、课后拓展我们得到的晶体很小,你们看老师这里却有一个很大的盐晶体,你知道是怎么制成的吗?参考第页的方法,课外尝试制作
14、一个更大的晶体。板书设计放大镜下的晶体晶体:像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那样规则几何外形固体课后反思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教学时间学科科学总课时学习方法小组合作探究课题4、怎样放得更大主备教师辅备教师学习目标科学概念:1、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2、显微镜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过程与方法:1、用两个放大镜组合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2、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3、阅读课文中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的故事。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人类发明显微镜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2、科学的不断发展,会促使技术不断地改进,而技术的发展,又会促进科学研究的
15、发展。3、学习科学家对科学执著的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学习重点懂得人类的不懈追求促进了显微技术的不断进步学习难点自制简易显微镜教具学具分组实验器材: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卡纸、剪刀、胶带。供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 第( 一 )课时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二次设计导 学过程一、温故互查什么是晶体?小组互查。二、学展讲练(一)、显微镜的发展1、如何放得更大?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能熟练地使用放大镜来观察一些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二次设计导学过程细小的物体了,但人类的探索欲望总在不断地发展,放大镜不能满足人们对微小世界继续探索的欲望。如何能使我们看到的像放得更大呢?2、介绍各种显微镜(二)、做个
16、简易显微镜1、怎样放得更大?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办法在现有的放大镜的基础上做到放得更大?(先让学生尝试回答)2、我们自制显微镜1)现在这个凸透镜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我们该怎么办?2)尝试用两个放大镜观察物体。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观察物体,直到看得最清楚,然后移开一个凸透镜,比较一下两次看到的物体有什么不同。反复几次,看看有什么发现?借助纸筒,参考第10页的方法自制一个显微镜。(3)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供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如花蕊,青苔,蚕丝,纸纤维,昆虫的足、翅、触角等。三、小结世纪时,那些不懈地探究自然世界的人们就像我们一样,尝试着把两块凸透镜组合起来制成了能放得更大的观察工
17、具,它们便是显微镜的前身。三、总结提升1、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 有限 )的,两个( 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 图像放得更大 ),这就是( 早期 )的显微镜。2、( 放大镜)和( 显微镜 )的发明拓宽了我们的( 视野 ),显微镜是人类认识( 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二次设计导学过程具。3、荷兰生物学家( 列文虎克 )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 300倍)的金属结构的( 显微镜 ),用它发现了( 微生物)。4、( 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 微观世界 )。5、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 电子显微镜 )和( 扫描隧道显微镜 )
18、,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 200万倍)。四、巩固拓展思考:为什么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能提高放大倍数?板书设计怎样放得更大肉眼看 希望放大镜 看(两个凸透镜组合) 到光学显微镜 更电子显微镜 多扫描隧道显微镜 课后反思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教学时间学科科学总课时郝占峰学习方法小组合作探究课题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主备教师辅备教师学习目标科学概念: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过程与方法:1、学习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2、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用图画记录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3、对比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看到的洋葱表皮有什么不同。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细致观察、详尽记录是重
19、要的2、发展观察生物标本、研究生物标本的兴趣。3、懂得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人们才能观察到许多自然界的秘密学习重点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学习难点正确使用显微镜教具学具分组实验材料:洋葱、小刀、清水、滴管、吸水纸、载玻片、显微镜、放大镜。第( 一 )课时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二次设计导 学过程一、温故互查如何自制一个显微镜?小组内互查。二、学展讲练(一)、谈话导入师:这是一个洋葱,如果从它的内表皮上揭下一块,你能看到些什么?如果用上放大镜又能看到些什么?如果用上显微镜又能看到些什么?(二)、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1、师:为了能更好地观察它,首先我们要制作一个玻片标本。(师演示)1)在一个干净的
20、玻璃载片中间滴一滴清水。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二次设计导学过程2)用镊子把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到载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标本要平展开,不能折叠。3)用盖玻片(或另一个玻璃载片)倾斜着盖到标本上面,放盖玻片时,先放一端,再慢慢放下另一端,注意不要有气泡。4)从标本的边缘滴一滴稀释的碘酒,并把玻片微微倾斜,再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2、学生以组为单位制作玻片标本(二)、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洋葱表皮1、先用肉眼观察洋葱表皮,将看到的画在科学上书上13页。2、教师发给每位同学放大镜,大家用放大镜观察洋葱表皮将看到的画到科学书上。3、交流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到的有何不同。(三)、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1、师:如果
21、我们将洋葱表皮的玻片标本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又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2、师出示显微镜,介绍各部分的名称、功能及使用方法3、每4人一个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同样将显微镜下的发现画到科学记录本或书上。4、交流我们在显微镜下的发现三、总结提升1、洋葱表皮是由( 细胞 )构成的。2、英国科学家( 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 细胞 )结构。3、物体必须制成( 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它的( 精细结构 )。4、光学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 目镜 )、(调节旋钮 )、( 物镜 )、( 载物台 )、( 反光镜)。四、巩固练习判断题1、 我们用自制的显微镜不能看到细胞。( )2、 细胞看上去像一间长
22、方形的小房间。(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二次设计导学过程3、罗伯特胡克是英国科学家。( )4、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移动载玻片的方向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相反。( )5、 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细胞很大。( )五、课后拓展思考:在学习制作供显微镜观察用的生物标本时,需要的器具和工具有哪些?板书设计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光学显微镜的主要结构: 目镜 、调节旋钮 、 物镜 、载物台 、反光镜。课后反思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教学时间学科科学总课时学习方法小组合作探究课题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主备教师辅备教师学习目标科学概念:1、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2、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
23、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3、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过程与方法:1、观察几种植物、动物及人体的细胞。2、画图记录显微镜下的生物细胞。3、阅读资料了解细胞对生物的作用。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细致观察、详尽记录的重要性。2、发展观察研究生物细胞的兴趣。3、懂得由于工具的改进,人们才能观察到许多自然界的秘密。学习重点仔细观察并用画图记录显微镜下的生物细胞。学习难点能认真细致观察、记录。教具学具分组实验器材:几种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细胞装片、显微镜。教师演示器材:多种生物细胞及细胞作用的课件或图片。第( 一 )课时教科版六年级科
24、学下册导学案二次设计导 学过程一、温故互查光学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什么?小组内互查。二、学展讲练(一)、生物细胞的观察1、师:上节课我们观察了洋葱表皮,发现洋葱的表皮是由一个个细胞构成的。今天我们要继续用显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二次设计导学过程微镜来观察生物不同部位的结构,看看在显微镜下我们能发现些什么。2、提供给四人小组两张相同的装片,装片上要有生物及部位的名称,组与组之间尽量不同。四人一个显微镜一个装片一张白纸。观察时可先将观察到的图画到科学书上,然后再用粗记号笔,画到A4纸上。3、各组将所画的细胞张贴在黑板上。4、交流我们的发现: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阅读16
25、页资料。(二)、细胞的作用1、师:不同的细胞对于生命体有什么意义呢?2、观看课件或21页资料库的内容,结合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小组同学合作讨论并填写16页的网状图。3、集体交流,完成细胞作用的网状图(三)、小结: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它们具有不同的功能。三、总结提升 填空1、( 生物 )都是由( 细胞 )组成的。2、生物细胞的( 形态)是多种多样的,( 不同生物 )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 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3、( 细胞 )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 功能单位 )。4、( 罗伯特胡克 )第一个发现( 细胞)这个名称的人,( 细胞学说 )
26、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二次设计导学过程四、巩固练习判断题1、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能够观察到非常小的物体以及物体的精细结构。( )2、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了细胞( )3、我们可以直接把要观察的物体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 )4、细胞是没有生命的。( )5、显微镜上的反光镜没有什么作用。( )6、我们利用放大镜能观察到洋葱的表皮细胞。( ) 五、课后拓展查阅有关资料,说一说细胞对于生命体还有什么意义?板书设计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课后反思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教学时间学科科学总课
27、时学习方法小组合作探究课题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主备教师辅备教师学习目标科学概念:1、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2、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3、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4、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过程与方法:1、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活着的微生物,用图文方式记录它们的形态和行为特征。2、发现微生物的生物特征。3、对照资料识别微生物的种类。情感、态度、价值观:1、发展对微生物进行研究的兴趣。2、培养学生认识微生物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意识。学习重点运用显微镜观察认识一些水中的微生物。学习难
28、点记录并识别水中的微生物。教具学具分组实验器材:显微镜、水中的微生物如草履虫、眼虫等。滴管、载玻片、盖玻片、脱脂棉。教师演示器材:介绍微生物的图片或课件第( 一 )课时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二次设计导 学过程一、温故互查一切生物体都是由( )组成?小组内互查。二、学展讲练1、故事导入:教师讲解列文虎克用他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曾经不为人知的奇妙的微生物世界的故事。今天我们借助显微镜来观察和认识一些水中的微生物。2、制作装片,小组合作完成。1)准备好一块载玻片2)在玻片中央放少量脱脂棉纤维3)在池塘水或培养液中取一滴水滴在棉纤维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二次设计导学过程4)轻轻盖上盖玻片5)用吸
29、水纸吸去多余水分。3、搜索观察显微镜下的微生物,小组合作完成。1)将装片放到载物台上将要观察的中心部分对准通光孔中央2)调整好镜筒的高度,使视野里出现较清楚的物体影像3)移动装片,搜索装片上的生物4)找到生物后继续调整镜头高度使镜头下的生物图像更清晰5)初步辨别是否是生物(动物会动,生物一般都有较规则、完整的个体)a)画下观察到的微生物四个学生一组,将观察到的微生物画在科学书18页上。b)辨别认识微生物对照18页,2224页的资料,辨认所观察到的是什么生物。如果与资料提供的生物不相符,课外再找资料查证。老师也可在课前对培养液中的微生物进行观察,并事先寻找相关的资料与图片提供给学生作为参考。4、
30、微生物和我们请学生思考讨论以下问题:c)除了水中有微生物,哪些地方也有微生物?d)它们是如何生存的?e)微生物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三、总结提升1、用( 显微镜 )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2、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 微生物 ),如( 草履虫 )、( 变形虫)等,它们也是由( 细胞 )构成的。3、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 构造和功能 ),以适应周围的环境。4、( 微生物 )是( 生物)具有同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 特征 ),如:对( 环境有一定的需求 )、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 )、( 能繁殖 )等。5、鱼缸里的水发绿是因为其中有( 微生物 )的缘故。 (列文虎克 ) 在井水、雨水、
31、河水中都能找到微生物。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二次设计导学过程四、巩固练习判断题1、我们可以在鱼塘中找到微生物。 ( )2、我们不可以自己培养微生物。 ( )3、在观察微生物时,如果微生物运动迅速,我们可以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边缘吸走多余的水。( )五、拓展延伸查阅资料,然后讨论:微生物和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板书设计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水中的微生物(张贴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微生物的图片)课后反思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教学时间学科科学总课时学习方法小组合作探究课题8、微小世界和我们主备教师辅备教师学习目标科学概念:1、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
32、自然界的许多秘密。2、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过程与方法:1、总结人类在观察工具开发及探索范围扩大方面的成果,并用流程图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2、根据学习主题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归类、交流。情感、态度、价值观:1、热爱科学技术,敬佩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过程中不断追求和善于追求的精神。2、知道我们周围还有许多没有被发现的物质及自然界的秘密。学习重点知道人类探索微小世界已取得的一些成果。学习难点收集整理资料,并进行展示交流教具学具课前布置学生进行相关专题的资料收集。第( 一 )课时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二次设计导 学过程一、温故互查( )在井水
33、、雨水、河水中都能找到微生物?小组互查。二、学展讲练(一)、导语这一单元,我们经历了人类对微小世界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使用了两种工具放大镜和显微镜。让我们用流程图来表示人类在认识微小世界上的发展过程。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二次设计导学过程(二)、各组汇报展示1、准备课前布置的有关医学、农业、电子、冶金、生物学等不同领域寻找相关资料。资料内容可以是人类对微生物、细胞、晶体、电子等微小物质的最新发现、研究成果及对它们的利用。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汇报。学生可以进行提问。三、总结1、听了看了各组的展示内容,大家有什么想法?2、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
34、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但目前人类所看到的还只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我们周围还有许多没有被发现的物质及自然界的秘密,对此我们人类探索的脚步是不会停歇的三、总结提升填空1、由于( 观察工具 )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 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 无法发现 )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 肉眼)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 放大镜)能看清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 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 电子显微镜 )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2、人类探索( 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 发展 )、社会的( 进步 )和人类生活的( 改善)。3、在放大镜和显微镜没有发明以前,人们只能用( 眼 )、(
35、 耳 )、( 鼻)、( 舌 )、( 手 )五种感觉器官探知世界。那时候,人能观察到的最小动物就是( 蚂蚁)等昆虫,( 放大镜 )和( 显微镜 )的发明,让我们看到了( 微生物 )、(细胞 )。四、巩固练习判断1、袁隆平成功培育出了杂交水稻。(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二次设计导学过程2、霉菌可以用于食品加工,所以发了霉的食物是可以吃的。( )3、酸牛奶是因为在牛奶中加了醋形成的,和微生物没有关系。( )4、如果没有微生物,地球将成为垃圾的世界。( )5、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是由多个细胞构成的。( )五、课后拓展 说一说人类在生物技术方面的探索。板书设计微小世界和我们肉眼 能看清蚂蚁等较小
36、的动物放大镜 能看清小于1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 光学显微镜 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 电子显微镜 能看清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课后反思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教学时间学科科学课时学习方法自读自悟 合作探究课题1、我们身边的物质主备教师辅备教师学习目标科学概念: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过程与方法:1、用举例、分析、综合、概括的方法,对物质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分类。2、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可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着的。学习重点能通过具体的实验,
37、体验物质的变化。学习难点间接感受抽象物质的存在性以及物质的变化。教具学具师:塑料袋、易拉罐、水结冰图片生:蜡烛、火柴、铁绣钉、纸第( 一 )课时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二次设计导学过程一、温故互查:师:观察我们的周围,由哪些物质构成了我们的教室?学生自由发言,(预计大多为可视性的具体物体)教师指出:我们能直接观察到的物体都可以叫做物质。二、学展讲练: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二次设计导学过程1、导读一:我们的教室其实不仅存在这些可以看的见摸的着的物质,还有我们不能直接感触到的空气、火、声音、电、光,它们是物质么?(1)、学生作出讨论,要求学生列出证据和理由。(2)、
38、教师介入抽象物质的界定:对学生见解适当点评,必要情况下以空气做示例,塑料袋实验证明。引申教室以外的世界物质构成。(3)、教师小结:无论是实际存在的物质还是我们的感觉器官能感触的到的物质,都说明了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2、导读二:同学们所列举的物质都是一成不变,没有任何变化的么?(1)、学生列举许多变化,教师给予肯定。(2)、师引入演示:在我们的教室里还有老师带来的两种物质易拉罐和水结冰的图片。(3)、学生讨论:捏扁易拉罐和水结冰也同样是物质发生了变化,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呢?(物质本身没有变,形状改变,变化速度不同)(4)、提问:我们生活里还有没有这样的例子?(5)、分组实验讨论:实验盒
39、里有火柴和铁钉,它们会发生变化么?它们的变化又会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二次设计导学过程火柴燃烧过以后变成了什么物质?和之前一样么?铁和铁锈是同一种物质么?(除变化速度不同以外,都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么?导读三:这两组实验有什么相同和异同点?(1)学生二人小组讨论。(2)汇报交流:前者没有产生新的物体,后者产生新的物体。4、导读四:铁丝、热水、纸张、蜡烛、火柴中,它们都会产生怎样的变化呢?(1)学生讨论。(2)全班交流。三、自学检测:各种变化中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 1、四人小组讨论。2、全班交流。四、巩固练习:1、请你填一
40、填:(1)世界是由( )构成的。(2)我们周围的物质都在发生( )。(3)物质总是在不断的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 )、( ),有些变化(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二次设计导学过程2、小法官,巧断案。(1)我们看不见空气,所以空气不是由物质构成的。( )(2)桌子是木头做的,它永远不会发生变化。( )(3)水结成了冰,知识产生了新的物质。( )(4)世界上没有不变的物质。( )(5)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五、拓展延伸:岩石、马路在变化吗?世界上有不变的物质吗?(说出你的依据)1、 分组讨论。2、 全班交流。板书设计我们身边的物质课后反思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教学时间学科科学课时学习方法自读自悟 合作探究课题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主备教师辅备教师学习目标科学概念:物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