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8篇)-共8页.pdf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4285821 上传时间:2024-09-03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29.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8篇)-共8页.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8篇)-共8页.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8篇)-共8页.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8篇)-共8页.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8篇)-共8页.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时、分、秒的认识时、分、秒的认识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教师 华秀毓“时、分、秒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中年级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实用性很强的数学知识。我在教学中始终遵循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观念。尽管学生在课上是初步研究有关时间的知识,但生活中学生对于时间已有了相当多的感性知识,切身感受到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劳动都与时间息息相关。在课刚开始,我将学生原有的关于时间的知识与生活经验作为学生的课前测试,有少数学生不能正确读出钟面上的时刻。针对这一现象展开教学,很好地把握住了四个方面的教学内容:一是认识种面,知道钟面有哪些部分组成,各表示什么,根据学生的讲述,用媒体随机演示;二是认识时间:时、分、秒

2、,知道 1 时60 分,1 分=60 秒,在让学生理解时与分的关系时,又用媒体向学生演示分针走一小格,秒针走一圈,从而揭示分与秒的内在联系。三是学习看钟表的方法;四是学习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加深对时间单位实际大小的认识,培养时间观念。引导学生认识钟面上时刻时,不是教师教给学生怎样认,而是指导学生观察,感知要学的知识,让学生自己拨一个时刻,然后说出来,引导大家讨论,最后再有教师归纳总结。这样做一方面使学生的学习有了实践的基础,另一方面学会学习。在练习时,我出示了一个可以拨动的钟面,随机拨出一个时刻,让学生正确说出所表示的时间,并让学生上来拨钟面,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对于教学难点着重练习,多次

3、比较,找寻克服难点的好办法。在课上我改革了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给学生提供了主动发展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和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知识产生、发展的全过程;让孩子在活动中获得知识,体会学习的乐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教师向学生介绍从古到今的表示时间的方法,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教育,激励学生在今后学习、生活中科学的安排时间,充分利用时间。因为在教学中做到从学生的需求出发,组织教学,才能达到教学目标,在课后的目标测试中,只有个别学生还不能完全掌握本节课的知识,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数学广角数学广角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教师 华秀毓数学广角是人教版版小学

4、数学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教材中的主情境是“配衣服”,通过这一情境活动的逐步深入,训练学生有序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1、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的交流。学生在完成这个活动的时候,我发现大部分学生没有困难,只有极个别的学生有一些困难,在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的时候也解决了此问题。2、运用方法,引申练习。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小组的交流和全班反馈,重点让学生说从配餐的知识迁移到走路有一些困难,但在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的时候也解决了此问题,特别学生在实物投影仪前展示自己是怎么走路的时候都是都非常有顺序的。总之,这节课我先从学生身边的情景出

5、发,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拉近了数学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教学中,我注意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紧密联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给学生创设更多动手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操作等方式进行自主探索,在探索中发现数学、感悟数学和体验数学,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积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学生积极的参与研究与学习,教师注意走进学生,和学生一起去探究、交流,在学生有疑问的时候,帮助学生排除障碍。3、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通过比较、分析,使学生的思

6、维明晰化、条理化。可能性可能性的教学反思的教学反思教师 华秀毓可能性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的内容。是要求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也就是通过游戏的形式,从而感受最基础的知识“可能性”几种情况。我的这一节课一开始,首先设计了一个“摸球”的游戏,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极积性。第一步让学生从全部是白球的盒子摸球,这样摸出的一定是白球,再提出一个问题:能摸出一个黄球吗?让学生试着摸一摸,结果学生发现是摸不到的。第二步让学生从装有白球和黄球的盒子里摸球,小组成员伦流摸,摸了以后又放回去,学生发现可能摸出两种颜色的球。这活动既简单又有趣,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一定”、“可能”、“不可能”的学习内容上。通过摸一摸、

7、猜一猜、说一说等一系列探究活动,进行实验、比较、分析、猜想,使学生亲历事件发生的必然性和随机性,尝到探索成功的乐趣。再让学生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然后说一说生活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全过程无处不是“可能性”的学习和判断,可以说活动贯穿全课,“可能性”也融贯全课。本课教学,使学生通过数学学习,不只是学到一些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首先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自然界,了解生活中的事物很多与数学有关,学习用数学可以解决很多问题,由此而爱好数学。其次,培养学生怎样用数学去分析问题,使学生懂得用比较准确的数学语言去描述事物。这节课中,加强学生对随机事件的口头表达能力、对“可能性”的

8、判断和争辩等。从这节课看,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较好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数学分析能力,而且还有一定的科技知识基础。另外,学生在这节课中了解到操作、比较、猜想、实验、验证对认识事物、数学分析都有重要作用。所以这些,说明这样教学会较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学生有较扎实的数学基础并聪明起:来。不足的是:学生对“一定”的含议了解得不是很好。因为有的同学这样写到:我的实验一定能成工。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教师 华秀毓我上了有余数的除法第一课时,本节课是表内除法的延伸,属下位学习,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余数,认识余数。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具展示、学具操作、游戏

9、、自我探究等形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给学生以成就感。恰如其分地体现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同时课堂中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整节课多数是让学生在动手中认识余数,得出结论。这节课刚开始时是小组平均分小棒,在学生动手操作分完所给的小棒后,教师让学生仔细观察表格,把分的几种情况进行比较,并分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得出结论:每组把小棒平均分后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没有剩余,一种是有剩余。学生从“小棒开始初步感知了“剩余”,到形成结论得出概念,突出了“剩余”的概念,培养了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和比较能力。为下面进一步学习余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认识余

10、数后引出除数比余数大时,不是我告诉学生这规律,而也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动手圈。在圈一圈,猜一猜的过程中学生总结出了除数比余数大的规律。整节课学生动手、动嘴、动脑,真正参与了活动的全过程,借助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形成数学概念。在自主、合作、讨论中学生自己去交流、去沟通、去互动、去思考,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了“余数”概念的表象支撑,为抽象出“余数”概念打下了基础。但是这节课在实际教学的过程时,对比教案来讲,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由于在某些环节中用的时间过多,致使一些应该有的教学环节没有进行。如:数手指的游戏、有趣的思考题等很有特色的教学设计,均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进行,比较遗憾。因此,这次的教学活动,

11、是给我敲了一个很及时的警钟,鞭策我在今后的备课乃至教学过程中要本着认真、虚心的态度,踏实地搞好教学工作,是自我驾驭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更进一步。万以内的加减法万以内的加减法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教师 华秀毓因为有了前面学习笔算加减法的基础,所以在新课教学中我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进行计算,总结出笔算加减法时就注意的问题。教学进行得非常顺利,巩固练习的正确率也比较高。可是到了做练习册和家庭作业时,情形却大相径庭。是他们忘性大吗?还是他们不会呢?不是,让他们说,都知道。可正确率为什么就这么低呢?他们会抛下“粗心”两字为自己开脱。可见粗心的危害被学生们所忽视,认为只是小毛病,不以为然。对待因粗心而出错的

12、题目,以为订正好了就可以了。每遇到类似情况,每次都说“我太粗心了”,下次照犯。那么,学生为什么会粗心呢,怎样帮学生克服粗心的毛病呢?经过仔细分析,粗心类型和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因感知粗略造成的。比如:题目是 132 却写成 123,减号抄成加号,上下两行题串在一起等。这些都是因为学生的心理成熟度造成的,他们感知事物还比较笼统、粗略、不具体,往往只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看不出事物的联系及特征,因而对算式在头脑中的印象缺乏整体性。遇到相似或相近的数字、符号,往往还没有看清楚就动笔算。二是因记忆错漏造成的。比如,在连续退位减法中忘了退 1,本来做减法题,做到百位时却按加法计算。这是因为多位数的计算

13、中,计算环节比较多,中间得数需要进行短时记忆,而小学生由于急躁、抢时间、怕麻烦,使得储存的信息部分消失或暂时中断,造成记忆性错漏。三是情绪不稳造成的。一方面,算式简单则麻痹轻视,比如:510-246,把个位计算成 6,另一方面,计算复杂,又表现出厌烦、畏难情绪、导致错误。再有就是下课铃声响过后做的题正确率明显不如之前做的。克服粗心,在教学中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强化审题训练,准确感知算式。要求学生先观察、议论,再动手计算,最后交流运算方法,评讲哪种方法较为合理,灵活。培养学生感知算式特点的意识和能力,为后面正确计算打好基础。2、坚持口算训练,培养记忆能力。熟练的口算是正确笔算的基础,口

14、算和笔算都离不开瞬时或短时记忆。口算是训练学生短时记忆能力的最好形式,因此口算训练必须经常化。3、培养良好学习习惯。要求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每算一步要上下、左右纵横检查,抄写数据和符号准确无误;算草书写也要整齐清晰,便于查对。不能口算的题一定要清晰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束后要自觉地检查计算过程是否合理,计算方法是否简便,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培养学生验算的习惯。其次,还要让学生对粗心的危害有足够的认识。让他们认识到:将来我们要面对的并不是可以订正的作业题,有可能成为飞机制造者、楼房设计者、高架桥的工程师等等,而这些行业需要的并不是反复的订正,而是一落笔就要正确的。如果一

15、旦粗心成自然,那么,总会在某方面出点小差错,到时候可就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所以粗心是最不可原谅的错误。最后要家校配合,齐抓共管。家长的观点对孩子的影响很大,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老师家长也要注意培养孩子认真细心的良好的意志品质。一旦教育者对一现象加强关注,孩子也会引起重视。多位数乘一位数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教师 华秀毓计算教学是很枯燥的教学内容,但又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内容。如何让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富于活力呢?我认真钻研了教材和教参,采用了以下方法来学习本单元内容:1、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给学生创设思考与交流的空间。新课标提出“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

16、化”。在探索笔算乘法的过程中,我先让学生估算,培养学生估算的能力,接着,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计算,学生积极地投入到交流讨论当中,不少同学的口算能力很强,用口算的方法算出了结果,在交流中学生充分的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在此基础之上,我又引导学生试着用竖式解决这一问题,有了口算的基础,学生通过认真的思考与合作交流得出了笔算乘法的方法。从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到相互交流探索笔算方法,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学生经历了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的得出过程,体会了计算的用处,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这一过程是学生自己的成果,而不是老师强加给他们的,学生乐于接受,易于接受。2、给学生一个跳

17、跃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中逐步掌握学习的方法并有效的运用到以后的学习中去。在学生学会简单的乘法后我让学生自己试着算稍难的算式,让学生试着自主学习,思考计算方法,利用新知的迁移来完成学习。每一堂课都有成功和不足之处。虽然每节课中我为学生搭建了自由展示、自主合作的平台,但对一些学生的关注时间和空间不够,例如,平时一些发言少的、内向的孩子,在合作交流中,参与的深度就远远不及活泼开朗的孩子,这就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当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改进方法,真正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多位数乘法的教学让我对计算教学有了新的认识,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扬长避短,争取

18、好的教学效果。认识平行四边形认识平行四边形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教师 华秀毓新教材对平行四边形的要求与老教材有所不同,它把这部分内容安排在三年级上册,它没有明确的定义,需要通过许多实践活动来获得感性的认识。于是本节课安排如下;首先出示教科书的主题。先让大家画出图中的四边形,画完之后,让他们跟长方形和正方形比较,初步感知这类图形的特征。教材上用红笔也出示了一个平行四边形,由于看起来四条边相等,知识量丰富的学生说“它是菱形”,有些同学说是“平行四边行”,当然应该大力表扬那个说“菱形”的学生,同时也跟他说“菱形是平行四边形的一种”。说“平行四边形”的学生,也应表扬他:很会学习。接着,让学生说说在哪里见过平

19、行四边形,此环节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教学理念。其次,讲解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特点。出示三角形框架和平行四边形框架,让学生动手拉一拉,学生发现,得出规律:三角形不易变形(即稳定性),平行四边形易变形(不稳定性)。同时让他们例举生活中的例子,那些是运用这个特性的。体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讲解特点时借助方格纸。得出两个特点:相对的边长度相等;四个角都不是直角。再通过画一画,剪一剪等实践活动来巩固学生的认识。以此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三,巩固练习。练习往往能反映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反应学生的应用能力。总体这样设计,有好些地方有待改进。长方形的周长长方形的周长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教师 华秀毓在和学生

20、共同探讨认识了“什么是物体的周长后”,我出示了一个长方形,引导学生开始了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学生们开始分组探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也很投入。不一会儿,一双双小手接连不断的举起来了。我让小组选代表汇报合作探究的成果:“8+4+8+4=24(厘米)!”“8+4+8+4=24(厘米)!”没有出现我的预设效果。我只好进一步鼓励说:“谁有更好的方法?”“8+8+4+4=24(厘米)!”课代表卞君晴站起来发言。我心里有点失望,可是还鼓励说:“不错!谁还有更好的方法!”没有同学再举手了。我说:“汇报的同学说说你们是怎样计算的?”“我测量了长方形的长和宽,然后两条长加两条宽。就得到了它的周长。”几乎每个

21、同学都如是说。看来学生自己不会归纳出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我只好硬往公式上引:我说:“长方形两条,那么 8+8 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 82。宽用乘法算式表示为 42。所以,长方形的周长可以用这样一个公式表示: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接下来是课堂练习,我出示了四个长方形让学生计算周长。全班 3人,用我的公式方法计算的仅有 2 人!其他同学全是用加法做的。这堂课上完陷入了沉思:以往自己是怎样教的?好像是先告诉学生公式,再引导学生用公式计算长方形的周长。现在提倡学生自主探讨知识,如果硬让他们死记公式是背离新课改要求的。也许让学生先记公式再学计算周长,就学习成绩而言可能会高点,可是长此以往,学生学到的是死知识,他们的思维永远被禁锢在老师的讲解之下。对这些三年级小学生来说,难道学生自己得出的长方形周长=长+长+宽+宽,不是更直观、更明白的公式吗?!既然学生心里没有公式,教师就不能把一些刻板、抽象的数学知识强加于他们,只要他们的算法有道理,教师就要鼓励,新课改提倡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课本上不是也没有像以前那样注明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吗?今天他们自己总结出最好记、最好用的计算方法,不久的将来他们会摘取数学皇冠的明珠!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