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4在美中资企业年度商业调查报告.pdf

上传人:宇*** 文档编号:4274645 上传时间:2024-09-02 格式:PDF 页数:52 大小:9.3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在美中资企业年度商业调查报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2024在美中资企业年度商业调查报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2024在美中资企业年度商业调查报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2024在美中资企业年度商业调查报告.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2024在美中资企业年度商业调查报告.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在美中资企业年度商业调查报告2024 年 6 月2024目录01会长致辞 0102执行摘要 0303调研方法与受访企业概况 060707方法概述受访企业特征概述04关键发现13142429对美国整体投资与营商环境的评估与反馈在美中资企业取得的年度业绩对宏观环境的前景展望及对企业投资发展策略的调整06关于美国中国总商会 4007关于美国中国总商会基金会 4208致谢 4309参考文献 4405对在美中资企业的建议 35012024 在美中资企业年度调查报告会长致辞01.022024 在美中资企业年度调查报告亲爱的朋友们,非常高兴向大家分享美国中国总商会第十一期在美中资企业年度商业调查报告。这份报

2、告由美国中国总商会撰写完成,并得到了近百家在美中资企业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调查提供了一手数据和宝贵资料,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在美中资企业的经营现状和 2023 年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同时为中美两国在深化理解与合作方面提供了重要参考。当前,中美两国都在持续应对经济转型、市场波动和供应链调整等多重挑战。后疫情时代两国的经济结构和市场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广泛的市场不确定性和经济不平衡也对宏观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这种复杂的背景下,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成为了中美两国企业领导者和政策制定者亟待解决的问题。经验表明,只有在多边合作和政策协调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应对全球性的经济挑战。在中美两国元

3、首“旧金山愿景”的指引下,双方需要通过加强沟通和协调,减少不必要的贸易摩擦和政策障碍,形成更加稳定和开放的双边贸易环境。这不仅将有助于推动两国经济的复苏,还将为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只有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美两国才能够在新的历史阶段实现互利共赢,推动世界经济走向更加繁荣和稳定的未来。本次报告汇集的数据,反映了中国企业在美国运营中的精确视角,并通过分析与企业互动,强化了以下主要趋势:1.中资企业对美国投资与营商环境的负面感受增加,投资意愿有所收缩,但深耕美国市场的目标依然明确。2.在美中资企业 2023 年度业绩出现与疫情初年(2020 年)相似的重挫,利润率出现下降的企业增多。

4、3.在美中资企业对未来中美双边关系和经济贸易关系的负面情绪持续上升,但对未来收入走势的整体预期仍保持乐观。通过对比过去十年的调查报告结果,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无论顺境逆境,中国企业在适应美国市场并实现长足发展方面表现出了卓越的韧性、积极的影响、充分的协同效应和持续的优化。从更长的时间轴来看,贸易和投资始终是中美两国关系的基石。尽管面临双边关系的不确定性、贸易战的负面影响以及更为复杂的合规挑战,但经过 40 余年的成功合作,中国仍然是美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和最大的进口国。全球两大经济体之间的贸易为两国带来了新的市场机会,增加了消费者选择,促进了双边投资,创造并支持了数百万个就业岗位,减轻了贫困问题,

5、增强了全球法治及政府和非政府机构的影响力,也为解决气候变化等全球问题做出了突出贡献。中美两国合作带来的累计协同效应和利益远远超过了其他风险。随着全球经济转型不断深化,中国企业的策略、政策和优先事项也在不断发展变化。灵活敏捷的商业战略和国际化蓝图正在制定和实施,以确保长期的繁荣和发展。美国中国总商会很荣幸成为中美经贸合作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作为连接中美投资企业的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非盈利组织,我们始终致力于促进两国之间的理解与合作。我们将继续为会员提供资源和支持,与众多合作伙伴共同助力营造更有利的中美商业环境。在此,我要真诚地感谢来自各行各业的朋友们对总商会的热情支持。特别感谢所有参与本次调查的

6、企业,你们的宝贵贡献对我们了解中资企业在美国的需求和关切至关重要。我们期待在未来的 10 年、20 年甚至更长时间里继续与大家携手合作,共同应对挑战,创造美好未来。胡威美国中国总商会会长中国银行美国地区行长兼首席执行官032024 在美中资企业年度调查报告执行摘要02.042024 在美中资企业年度调查报告受后疫情时代经济衰退,俄乌、巴以等地区冲突及中美紧张关系等因素影响,加剧的经济增长压力弥漫全球。市场与各界观察者普遍对美国经济态度消极,不少学者、研究机构和新闻媒体纷纷预测经济衰退即将到来。意外的是,2023 年美国全年经济表现远超普遍预期,尤其在 GDP和就业两个关键维度,再次展现了美国经

7、济的强韧。2023 年,美国全年实际 GDP 增长率 2.5%。虽然明显低于 2022 年强劲反弹带来的 5.9%增长率和 2019 年至 2021 年 3.3%的平均增长率,仍较预期呈现较大反转。劳动力市场也表现强韧,全年平均失业率为3.7%,延续了近些年来的低位运行水平,甚至接近有史以来最低水平。另一方面,延续数年的通货膨胀持续高涨,给经济和民生带来巨大压力。由此带来美国中低收入阶层经济负担持续加重,社会贫富分化继续扩大。同时,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增加,盈利挑战加大。同时,2023 年的美中关系依旧充满挑战。具体表现为美国对进口自中国的特定商品增加关税,在高科技领域向中国实施更为严格的出口管制

8、,对来自中国的兼并收购投资实施更为严格的审查等。令人欣喜的是,两国继续推动在外交和工商领域交流的持续努力。特别是11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拜登在美国旧金山会晤,再次表明双方在努力寻求达成共识的新角度和新途径。伴随这一系列显著的地缘政治及国际经贸环境变化,美国中国总商会针对在美中资企业的年度商业调查正式进入第 11 年。今年的调查主要从以下 3 个角度出发,对在美中资企业的总体感受和表现展开调研,有以下总体观察和发现:对美国投资与营商环境的评估与反馈:负面感受者占比更多,投资意愿已显收缩,但持续深耕的目标依旧清晰。企业对美国投资与商业环境的总体感受方面,持负面感受的企业与持中性以及正面感

9、受的企业比例约为 3:2.超过60%的受访企业认为美国的投资与商业环境持续恶化;27%的受访企业表示没有明显感受到变化;只有 13%的企业反馈认为美国的市场环境较去年有小幅改善。与前一年调研结果相比,今年企业对美国营商环境的总体感受和评价中最为显著的变化是:2022 年调查报告数据显示,“非常满意”这一积极反馈在所有评价细类中仍有123占比。今年,这一最积极评价在多个具体维度反馈中彻底消失,清晰地反映出受访企业对大环境的整体感受下行。“做强做大”仍稳居在美中资企业发展的重要目标。其中“提高盈利能力”反馈占比 71%,“恢复和发展现有业务”占比 61%。在美中资企业年度业绩表现:2023 年利润

10、率水平分布再次呈现了与疫情初年(2020 年)相似的重挫景象,且利润率逐年下降的企业有明显增加。收入走势方面,2023 年延续了从 2022 年开始出现的明显回调,收入增幅小于 20%的企业占比稳定在 25%,增幅超过 20%从而实现更强劲增长的企业占比则显著萎缩为7%。同时相较于疫情后出现强劲反弹首年,收入下降的企业数量再次增加,最为明显是降幅超过 20%的企业占比从2022 年的 13%飙升至 21%,提升了 8 个百分点。颇具挑战的市场环境广泛影响了企业的盈利水平。2023 年受访企业利润率水平分布与 2020 年疫情初期高度相似:亏损企业占比分别为 32%和 33%,是近 6 年来最严

11、重的;同时最高利润率水平类别(EBIT 15%)的占比均为11%,是 6 年来最低水平。宏观环境展望及企业投资发展策略调整:2023 年,在美中资企业对未来中美双边关系和经济贸易关系的悲观情绪持续上升,与前一年相比,表示担忧的企业比例明显上升。尽管如此,在对未来收入走势的预期上,乐观仍然是占比最多的选择;且保持投资水平和继续增加投资的企业总占比近 9 成,呈现了非常令人鼓舞的乐观、坚定和韧性。疫情全面爆发的 2020 年是在美中资企业评估中美政治、文化及经贸关系走向的转折点:从 2021 年开始,预计中美关系将持续恶化的受访者比例较往年大幅上升。在绝大多数具体的挑战维度上,2023 年受访企业

12、中表示担忧的比例上升。过去 4 年来,未来投资放缓的趋势基本企稳,对投资增长持乐观态度的企业占比持续增加。总体而言,近六成在美中资企业希望在 2023 年保持稳定的投资水平,另有三成企业计划增加投资,只有约七分之一的企业计划减少投资。这呈现了非常令人鼓舞的乐观、坚定和韧性。052024 在美中资企业年度调查报告在挑战的市场环境下,在美中资企业的信心和业绩表现呈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分化:各个行业中,既有业绩承压,收入和利润都有所下行的企业,也同时有实现了逆势增长且对未来保持坚定信心和持续投资的企业。相对以往,严峻环境下呈现的分化更为明显,凸显在相同的外部环境下,企业自身的策略和经营管控水平,仍然能够

13、带动企业走上截然不同的发展轨迹。在挑战的环境中寻找独特机遇,并从内部管理上充分挖潜,是应对挑战格局的朴素而有效的理念。基于对今年调研结果的分析和与行业专家学者的交流,我们对在美中资企业有如下建议:1.面对总体挑战的宏观环境,管理者应更多聚焦提升和建设企业内部能力,精准捕捉行业结构优势和比较优势,积累应对外部挑战的资本;2.加强行业间的横向交流,借鉴经验,同时充分利用美国市场的科技创新与人才供给优势;3.基于美国经济由“消费”驱动的特征,建立自身业务与“消费”主题的逻辑关联以形成更明确的增长逻辑;4.充分利用美国在战略、财务、法律、人力资源等关键领域的专业服务,关注和加强企业品牌建设,以更适应美

14、国商业规则的方式融入竞争。对于准备进入美国市场的中资企业,我们有如下建议:1.做好各项充足准备,迎接美国更为复杂和充满挑战的宏观产业环境,同时客观看待挑战,保持对美国市场的信心;2.借助外部专业机构在美国产业政策、细分市场结构等方面的最新信息优势、人才优势、服务经验优势,在前期筹备阶段尽己所能准备充分,从启动环节奠定后续经营的优势和胜算;3.充分认识用工和品牌对于在美业务成功发展的关键作用,扎实推进人才战略,树立前瞻性品牌意识;4.基于美国经济显著的“消费”驱动特征,积极探索自身业务与“消费”大主题的关联,建立更加明确的赛道选择和业务增长逻辑;5.借助商会等服务交流平台,加强与成功运营的在美中

15、资企业的沟通合作,从成功实践中汲取营养,全面客观地理解美国的营商环境。062024 在美中资企业年度调查报告调研方法与受访企业概况03.072024 在美中资企业年度调查报告如图 1 所示,受访企业在美国的运营涉及全球行业分类标准(GICS)中的全部 11 个行业。与往年情况相同,在今年的受访企业总体样本中,金融机构占比最多,达到 23%;其次为工业企业,占比达到 20%。具体分布如下:3.2 受访企业特征概述图 1:受访企业在不同行业中的分布在美中资企业年度商业调查报告由美国中国总商会和美国中国总商会基金会于 2014 年首次发布。该旗舰项目旨在发掘在美中资企业的主要趋势和整体营商情绪,并为

16、读者提供深入了解这些行业发展的机会。本报告基于美国中国总商会第十一次在美中资企业 年度商业调查的数据和部分中资企业管理人员访谈完成。今年的调查于 2024 年 4 月至 5 月进行,共收到近百份有效回复。本报告概述了主要的调查和访谈结果,并与总商会调查的历史数据(如有)进行比较。美国中国总商会设计并分发了调查问卷,对调查获得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并将今年的数据与以前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对比,确定了核心发现的主题,并撰写了报告。本年度报告由两部分组成:核心报告包括对关键发现的叙述和基于调查结果的分析,以及部分题目的历史数据;以及对在美中资企业的发展建议。美国中国总商会感谢所有参加调研的企业以及接受

17、访谈的企业管理层在这项重要研究中的积极贡献。3.1 方法概述072024 在美中资企业年度调查报告082024 在美中资企业年度调查报告具体到受访企业在美国建立其商业实体的起始年份,图 2 显示:在 2013 年开始在美国启动业务的企业最多,其次为 2014 年和 2007 年。从整体上看,2007 年以后的企业在今年的受访企业中占据更大份额。今年受访企业在美国的运营场地和设施的分布与美国主要的经济活跃地区呈现了较高的吻合。如图 3 所示,位于美国西海岸的加州是在美中资企业运营场地和设施最为密集的一个州,总量为 40,占全部 172 个场地和设施的 23.2%,接近四分之一;位于美国东海岸的纽

18、约州其次,总量为 30,总体占比为 17.4%。排名第三的州为德克萨斯州,总量为 18,总体占比 10.5%。特别说明:分布图只反映今年受访企业的在美国的业务布局情况,仅对在美分布做一个概要性的参考。图 2:受访企业在美国建立其商业实体的起始年份图 3:受访企业在美国的运营场地与设施的地理分布092024 在美中资企业年度调查报告从今年受访的在美中资企业的美国业务员工总数来看,小于 100 人的中小型企业占据多数,总体占比达到 64%。具体来说,10 人以下的小微企业占比 23%;11-50 人的小型企业占比 27%;50-100 人的中小型企业占比为 14%。超过 100 人的中大型企业,整

19、体占比为 36%,其中又以 100-500 人的企业居多,占全部样本的 21%。人数超过 500 人的规模较大的企业,占今年受访企业样本总数的 14%。从在美中资企业的美国业务的雇员结构上看,已经实现了较好的“美国本地化”。共计 35%的样本企业报告其美国业务里的来自中国的员工占比小于 1%(可视为高度的美国本土化);另有 24%的企业报告其来自中国的员工的占比小于 10%。这两种企业总计达到近 60%。在所有受访企业中,来自中国的员工占到美国业务总雇员50%以上的企业,仅为 9%。这样的分布,显示多数在美中资企业已经以非中国籍员工为主,是比较深度的“美国本地化”发展阶段。图 4:受访的在美中

20、资企业的美国业务所雇佣的员工总数规模分布图 5:在美中资企业的美国业务团队中,来自中国的员工的占比分布情况从今年受访的在美中资企业的母公司的所有制结构上看,39%的企业为纯民营背景,是样本最多的群体类型。位居第二的是国资占比超过50%(即由国资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占比 27%,而纯国资企业占比 18%,这两种类型总计占比 45%。国资参股但不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占比15%。总体分布来看,有国资参与的企业与纯民营企业的比例大致为 6:4。图 6:受访企业母公司的所有制结构分布102024 在美中资企业年度调查报告今年受访企业中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的数量比恰好为 1:1,各占一半。上市地点主要

21、是在大中国地区,这其中 75%的企业在中国大陆上市,另有 57%的企业在香港上市(其中有部分企业是同时在大陆 A 股和香港 H 股上市),另有 7%的企业是在美国上市。图 7A&7B:受访在美中资企业本身或母公司是否为上市公司。如上市,上市地在哪里从美国业务收入占母公司全球收入的比例来看,多达 76%的企业其美国业务收入贡献占比小于 10%,并不突出;11%的企业,其美国业务占全球收入比例在 10%25%之间;4%的企业,其美国业务占全球收入比例在 25%50%之间;仅有 9%的企业,来自美国市场的收入占到其全球收入的半数以上,达到了一个显著重要的程度。图 9:在美中资企业美国业务收入占其母公

22、司全球业务收入的占比分布受访企业中,绝大多数在美国的业务已经正式注册企业平台,仅有 9%仍使用的是没有经营资质的代表处/办事处。所有样本中,66%的企业采取的是绿地投资方式(即自主建立美国业务平台公司);20%是通过兼并购方式进入美国市场;11%是选择中美合资方式启动美国业务平台。图 8:受访的在美中资企业的美国业务平台的建立方式112024 在美中资企业年度调查报告而从在美中企的盈利能力与其全球业务的盈利水平的对比来看,29%的企业的美国业务盈利水平比全球水平落后超过 5 个百分点;16%的企业美国业务盈利水平比全球水平略低(差距在 5 个百分点之内);在 35%的受访企业报告与全球平均水平

23、相同的表现;15%的企业美国业务盈利水平比全球水平略高(差距在5个百分点之内);另外有5%的企业报告其美国业务盈利水平比全球水平领先超过5个百分点。这样的分布,与前一年的调研结果相比,落后全球水平超过 5 个百分点的企业占比略有上升(从 22%上升至 29%);而领先全球平均水平高于 5 个百分点的企业占比略有下降(从 9%下降到 5%),从总体分布来看,呈现了比前一年稍显严峻的分化走势。从行业上,材料行业呈现了最高的与全球水平的一致性(高达 80%的受访企业报告美国业务盈利水平与全球一致);金融行业则呈现了最小的一致性(仅为 15%);工业品则呈现了最多的逊色于全球水平的占比,总计 70%(

24、其中更是有 50%报告的是低于全球平均水平超过 5 个百分点),另外 30%为与全球持平,这也是有细分数据的行业中,唯一一个没有报告美国盈利优于全球水平的行业,折射该板块在去年所面对的挑战。而银行业是挑战排名第二的条线:38%的企业报告了其美国业务盈利水平低于全球水平 5 个百分点;15%的企业报告了略低于全球水平(差距在 5 个百分点之内)的美国业务盈利能力,二者总计占比 63%。而在如何调配在美国市场获得的利润上,受访的在美中资企业中,38%的企业选择将所有利润再投资在美国业务中;33%的企业会将超过50%的美国业务利润再次进行美国本地投资。二者占总样本数的71%。而选择将超过50%的美国

25、业务利润调配回中国的企业占样本总数的7%;另有9%的企业则是将所有美国业务的利润调配回中国。从分布上看,将美国市场本地盈利仍主要甚至全部投资到美国市场本地进一步滚动发展,是当前在美中资企业的主流做法。从具体的行业看,非必需消费品行业以及房地产行业,是将所有美国利润全部再投资在美国占比最高的两个行业,分别为 63%和 60%。另外在非必需消费品行业中,有 25%的企业是将美国市场利润的多一半(50%)再次投资回美国市场;房地产业另有 20%的企业是将美国市场利润的多一半(50%)再次投资回美国市场。这两个类别加起来看,非必需消费品和房地产业,是在美中资企业进行美国利润本地化再投资最为积极的两个行

26、业条线。接下来,工业企业和材料行业企业里均是有 40%的企业将所有美国利润再投资在美国,另外分别有 30%和 20%的企业是将美国市场利润的多一半(50%)再次投资回美国市场,也是较为明显的美国利润主要用于美国市场再发展的行业。从另外一端看,在将全部美国市场利润调配回中国这个做法上,金融行业呈现了最高的占比,达到 23%。图 10A&10B:受访企业美国业务盈利与全球水平的对比,以及不同行业的分布对比122024 在美中资企业年度调查报告图 11A&11B:在美中资企业美国业务利润分配方式以及不同行业内企业做法的分布基于所得到的样本数据,能看到的最新的在美中资企业的总体画像轮廓是:1.多数在美

27、中资企业的经营年限还比较年轻,在美开展业务时长小于 18 年。2.多数在美中资企业从规模上看是中小型企业,超过 500 人的大型企业占比仅为约 1/7。3.更多的企业选择在加州、纽约州、德克萨斯州等经济发达地区布设更多的业务网点,与经济发展的整体分布相一致。4.多数在美中资企业在人员来源上已经较少依赖来自中国的员工,在美国当地员工的雇佣上已经呈现了较好的本地化特征。5.在美中资企业中,有国有资本参与的企业和纯民营企业的数量占比约为 6:4。6.在美中资企业中,约有一半公司的母公司已经上市;上市企业中,约3/4的企业在大陆A股上市;另有接近3/5的企业在香港上市,少量在美国上市。从数据上看,同时

28、选择在大陆 A 股和香港 H股上市的公司有相当比例。折射的是上市公司对公司整体经营能力以及海外发展意愿的侧面背书。7.从进入美国市场的方式来看,超过 7 成的中国企业选择的是独立投资的绿地模式发展;1/5 的企业选择以并购方式进入;近10%的企业选择以合资方式进入;也有近 10%的企业目前仍是以代表处方式进入美国,还没有开展正式的商业运营。8.多数在美中资企业的美国业务在其全球总收入的占比小于10%,反映美国市场在这些企业的全球版图中尚未达到比较显著的比例。9.从美国业务的盈利水平上看,40%的企业报告美国盈利低于全球水平;35%的企业报告了与全球一致的水平;仅有 25%的企业,目前美国业务盈

29、利领先其全球水平。这反映了在美中资企业在美业务经营水平仍处于探索磨合期。10.从美国业务实现的盈利的调配方向看,71%的企业可以将大多数利润留在美国进行再投资(其中完全将所有盈利进行本地再投资的企业占比为 38%),显示了多数企业仍对在美业务的发展予以坚定的投入和支持。132024 在美中资企业年度调查报告关键发现04.142024 在美中资企业年度调查报告与往年的调查一样,我们的问卷会了解在美中资企业在过去一个年度内对美国营商环境的整体感受,公司所实际呈现的经营成绩以及对后续宏观环境的展望和相应的公司发展策略思考。在报告的主体章节,我们也对应地从这三个角度分别展开。为了更为统一和鲜明地呈现调

30、研结果以及商会的观察与思考,针对每一个相关的调研问题,我们均会以五个步骤对其进行展开,分别为我们所看到的调研结果、我们对数据的相关解读、市场动态或企业观点佐证(如有合适的案例)、对在美中资企业的启示以及对即将赴美中企的启示。我们对数据的相关解读在总样本中,16%的受访企业反映市场环境出现大幅恶化;另有 45%的受访企业感受到了小幅恶化。也即总计超过 60%的企业认为投资与商业环境在恶化。同时有 27%的企业没有感觉到显著变化;只有 13%的企业认为市场环境有小幅的改善。持负面感受的企业与持中性以及正面感受的企业的总体比例约为 3:2。4.1 对美国整体投资与营商环境的评估与反馈1.调研问题:与

31、 2022 年相比,2023 年美国的投资和营商环境有何变化?(单选)我们看到的调研结果:图 12:受访企业对美国 2023 年投资和商业环境变化的反馈及按行业的拆分152024 在美中资企业年度调查报告所处的行业不同,可能会是对市场环境感受不同的一个主要原因。我们进而将受访企业的反馈按照行业维度进行拆解,具体看到:房地产行业的偏负面的感受更为突出,恰好各有 40%的房地产企业分别反馈大幅恶化和小幅恶化,即总计 80%的企业感觉环境在恶化;而同时比较意外的是,房地产也是有最多比例反馈环境有“改善”的行业,即剩余的 20%。这也是在能够支持拆分分析的 5 个具体行业中,唯一一个没有报告“没有变化

32、”的行业。这样的分布,呈现了多数在美中资房地产企业感受到市场下行而少数企业体会到市场环境小幅改善的戏剧性反差。非必需消费品是报告恶化感受第二明显的行业:大幅恶化和小幅恶化分别占比 25%和 50%,总计占比达到 75%。另有 25%的企业反映没有变化。同时没有任何受访的企业认为市场环境较前一年有改善。材料行业是报告恶化感受第三明显的行业:大幅恶化和小幅恶化分别占比 20%和 40%,总计占比达到 60%;另有 40%的企业反映没有变化。与非必需消费品行业一样,该行业的样本中也没有任何受访企业感受到市场环境较前一年有所改善。工业企业和金融行业在负面和中性及正面感受的分布上都比较平均:工业企业中,

33、分别有 18%和 36%的企业报告大幅恶化和小幅恶化,总计 54%,略超一半;认为没有变化的占比 36%;认为有所改善的占比 9%。金融行业中,分别有 15%和 38%的企业报告大幅恶化和小幅恶化,总计 53%,略超一半;认为没有变化的占比 31%;认为有所改善的占比 15%,是所有报告有改善体会的行业分类中,占比第二高的行业。总体而言:所有获得数据的样本行业中,都有至少半数的企业反馈市场环境的恶化,其中房地产的感受最为强烈;在另一方面,房地产、金融以及工业类别中,也都有一定比例的企业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显示了即使是相同的行业,也在微观层面经历着不同的外部影响。市场动态或企业观点佐证“全年

34、消费者支出依然强劲,2023 年大部分时间月度零售总额保持在 6 亿美元之上,这证明尽管面临诸多经济阻力,美国消费者仍无法被吓倒然而,消费者也遇到了一些麻烦。抵押贷款利率仍然很高。根据全国房地产经纪人协会的数据,10 月份的平均 30 年期固定利率几乎是 2020 年底的三倍。尽管利率到年底大幅下降,现房销售仍然很低。在更多住房库存上线之前,这些问题可能会持续到 2024 年。”1 (The 2023 U.S.economy,in a dozen charts)“由于价格高、库存低,房屋销售跌至 1995 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售出 409 万套房屋,比上年下降 19%。在此之前,2021 年至

35、2022 年房屋销售量下降了 18%。”2 (Home sales last year dropped to the lowest level in 28 years)“高利率最直接的影响之一是借贷成本增加,影响新开发项目的盈利能力、某些项目的可行性以及房地产投资的总量。因此,在今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几乎所有商业地产细分市场都遭遇了空置率持续上升和租金增长放缓的情况。”3 (December 2023 commercial real estate market insights)对在美中资企业的启示相同的市场环境,即使是对同一个行业内的在美中资企业而言,也能够产生截然不同的主观感受。其原因可能来

36、自企业所在的当地市场的政策环境以及供需格局所决定的竞争环境,也可能来自于企业自身所侧重的细分市场的不同,亦有可能来自企业独特的业务发展战略或能力模型。借助 CGCC 商会平台或其它行业交流平台,与同行业内的公司进行广泛的沟通请教和经验对接,是消除信息差,拓展视野,形成新的市场认知和应对策略的重要且有效的方式。在绝大多数(不能产生极端垄断)的行业内,单个企业自身很难对外界市场环境产生重大影响;更值得将视线转到企业内部,从经营策略与业务能力等维度触发最具有适应性的调整和变化,从而有效应对外部环境的剧变。这种自我改变,最终带来的是对外部环境感知与定性的变化,可能是企业走出挑战格局的更重要抓手。对即将

37、赴美中企的启示对多数细分行业,在宏观的市场格局与企业反馈的整体概貌之下,也会有不少“另类/独特”甚至“显著与主流不同”的极具启发的在美中资企业实践案例。在正式启动进入美国市场的实际动作之前,与这样具有独特感受和应对策略的企业进行深入的交流,可能是找到特定市场环境下最适配的市场进入策略的最重要步骤。在看到主流和全局的同时,也需要关注非主流和独特的视角与经验。162024 在美中资企业年度调查报告2.调研问题:请您对 2023 年美国投资与营商环境进行以下方面的评价?我们看到的调研结果图 13A.2022-2023 年受访企业对美国投资和商业环境评价的对比172024 在美中资企业年度调查报告图

38、13B.2023 年不同行业受访企业对美国投资和商业环境评价的对比我们对数据的相关解读与 2022 年的调研结果相比 2023 年结果的一个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多个评价维度中的“非常满意”这种最积极反馈的彻底消失,而2022 年的结果中,“非常满意”的积极反馈曾出现在每一个类别中。这种反差反映受访企业对大环境的整体感受出现下行。具体来看,“非常满意”消失的维度包括“美国整体投资和营商环境”、“基础设施(供应链、物流等)”以及“融资效率和灵活度”。尤其是在“美国整体投资和营商环境”这个全局性评价维度上,“非常不满意”和“不满意”两个选项,分别较 2022 年的调研结果增加了 1 个和 9 个百分点,

39、达到 4%和 27%,总体占比达到31%。表示“中立”的反馈占比由去年的 46%下降 5 个百分点变为 41%;而表示“满意”的反馈由去年的 30%微降为 29%;但去年尚有 4%的“非常满意”在今年的调研中未有再见。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维度上的“非常不满意/不满意”态度的占比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比如在基础设施(供应链、物流等)维度以及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维度上,两种反馈的总比例均下降了4 个百分点;甚至在基础设施(供应链、物流等)维度上,“满意/非常满意”的反馈还出现了 9 个百分点的正向增长。与去年调研结果横向比较之下,在“劳动力和人才”维度,今年的反馈较之去年的改善最为明显:“非常不满

40、意/不满意”的总比例从 20%大幅下降为 5%,且该维度中的“满意/非常满意”占比也较去年结果出现了向好增长,分别从 31%和 4%增长至 41%和 5%具体到每个行业在 2023 年度的调研中对各个维度的反馈的分布看:1.金融服务业:对“科技和创新”的反馈最为积极,只有“中性”和“满意”两种意见,分别占比 23%和 77%;其次对“劳动力和人才”、“融资效率与灵活度”以及“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维度也表现出了较高的满意度,同样只有“中性”和“满意”两种意见,而“满意”反馈的占比分别为 54%,46%和 46%。除却对“整体投资和营商环境”最为明显的负面反馈之外,“法律和监管环境”类别呈现了第

41、二明显的负面反馈,“不满意”态度占比达到23%。凸显对于高度受到政策环境影响的该行业,182024 在美中资企业年度调查报告对整体的政策环境仍有较明显的不佳感受。2.工业企业:同样是对“科技和创新”的反馈最为积极,“非常满意/满意和中性”意见的占比分别为 9%,45%和 45%;其次对“劳动力和人才”以及“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维度也表现出了较高的满意度,都只有“中性”和“满意”两种意见,碰巧均分别为 64%和 36%。对于实体操作属性明显的工业企业,呈现了最多负面反馈的是基础设施(供应链、物流等)维度,“不满意”反馈占比高达27%。显示美国当前在此维度上,和中国企业所熟悉的中国市场环境中的条

42、件,还是有明显的差别。3.非必需消费品行业:“科技与创新”维度是唯一没有负面反馈的维度,“中性/满意/非常满意”占比分为为 25%,63%和 13%。在其它维度上均有明显的不满意甚至非常不满意,以“社会平等和包容性”尤为明显;其次为“法律和监管环境”、“劳动力和人才”,以及“融资效率和灵活性”。侧面显示对于这样一个典型的 2C 行业,在 2B 以及 2C 层面都需要更为纵深地介入一线运营才能实现理想的商业结果的情形下,中资企业所面对的挑战和冲击是最为多面的。4.房地产行业:对“法律与监管环境”以及“基础设施(供应链、物流等)”维度表达了较大的顾虑,“非常不满意/不满意”的总体占比都达到了40%

43、;但同时在“法律和监管环境”维度,也有同样高达 20%的比例认为“非常满意”,出现了对比鲜明的反差。市场动态或企业观点佐证“2023 年 7 月 27 日,美国联邦银行业监管机构发布提案这不会直接影响外国银行组织的美国分支机构和代理机构但资本提案与最终标准(国际资本标准)存在重大偏差,可能导致外国银行组织继续缩减和取消其在美国的业务,以避免重复的合规成本。”4 (Overhaul of regulatory capital requirements proposed by US Banking Regulators)“根据周四(2023 年 8 月 9 日)发布的一项企业调查显示,与去年同期相

44、比,过去 12 个月 因供应链中断造成的财务损失平均下降了 50%以上,但短缺和交货延迟仍然是挑战.Interos 行业分析师 Tim White 表示,劳动力和原材料的限制以及不可预见的中断仍然是供应链的阻力。”5 (Costs from supply chain disruptions drop by over 50%but headwinds remain-survey)“超过三分之二的州(主要由共和党控制)已经颁布或正在考虑制定限制或禁止外国拥有土地的法律中国是主要目标超过 20个州正在通过新的外国土地购买限制或更新现有法律此前,至少有 15 个州在 2023 年通过了限制或禁止外国拥

45、有土地的法律过去两年,联邦立法者提出了 12 项法案,将农田纳入受 CFIUS 审查的投资类别。另有四项法案旨在明确禁止中国实体在美国任何地方购买土地(未实行)。”6 (US states are cutting off Chinese citizens and companies from land ownership)对在美中资企业的启示受访企业整体偏向更为严峻的外部环境的体感之下,仍然有一些维度的反馈呈现了一些结构性好转。这反映市场环境不同细分因素的具体走势并不全都是负面,值得企业在感受到的挑战之外,尤其关注对自己所处行业的有利趋势,从而最大化外部环境变量中的正向因素,以更好地应对当前的

46、负面冲击。金融服务业应格外重视“科技与创新”以及“劳动力和人才”这两个向好因素,充分对接美国引领全球的金融业所整体带动的利好的宏观产业环境和在金融技术与人才上活跃的创新与供给,带动自身业务的成长,甚至将更多美国市场经验分享给中国本部。工业企业也同样需格外重视“科技与创新”以及“劳动力和人才”这两个向好因素,同时积极克服“基础设施(供应链、物流等)”维度因经济发展阶段不同(美国作为成熟经济体,基础设施的高速建设和更新时代已经结束)明显与中国国内有反差的挑战,适应本地环境,尽可能更多发挥出中国企业的产品优势,更好地拓展美国市场。非必需消费品在更多的软环境维度面临制度与人的因素的影响,呈现着“深度本

47、地化”的迫切需求以及与之伴生的巨大的挑战,相对其它行业而言需要在日常经营管理的颗粒度上投入更多的关注和心血,做好与竞争对手更多的“短兵相接”。而其中一个重要且几乎必须的抓手就是做好产品的更具有技术含量的品质创新。192024 在美中资企业年度调查报告房地产行业在科技创新和人才之外,尤其在“社会平等和包容性”方面较具吸引力,值得在美中资企业在此相对友好的环境下,更有技巧地解决“法律和监管环境”以及“基础设施”维度带来的运营挑战。对即将赴美中企的启示1.在心态上做好应对比往年更为挑战的投资和营商环境的准备。3.调研问题:在您看来,中国企业在美国市场品牌/营销方面面临的主要挑战有哪些?(多选)我们看

48、到的调研结果图 14.受访企业在美国做品牌推广和营销时面临的主要挑战我们对数据的相关解读从反馈结果的分布看,在美中资企业做日常的品牌推广和营销活动时所面对的挑战,大致可以按照其严峻程度分为五个级别,其中前三个级别的挑战均有一定的代表性(反馈占比接近 1/3)。最为严峻的挑战是“美国对华监管和制裁政策较为复杂模糊”(反馈占比 66%)以及“美国舆论中普遍存在的反华情绪”(反馈占比59%),二者比例分别略超和接近六成,凸显了当前美中贸易摩擦本身带来的政策环境以及相对应的舆论环境的棘手。次一级的挑战是“美国市场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信任度较低”以及“对监管的解读不一致,法律与执法不清晰”,反馈占比均为3

49、4%,即 1/3 强。前者可能既和美国消费者先入为主的主观意识也和中资品牌没有熟练驾驭适应美国文化的营销手段有关;后者则反映出中资企业对美国市场规则的充分理解仍然存在挑战。第三层级的挑战包含 3 项,反馈占比也都接近 1/3,分别是“打破文化差异:将企业愿景和优势转化为美国市场易于理解和接受的信息”(反馈占比 29%),“美国市场需求与国内集团总部品牌/营销指导建议之间的潜在冲突”(反馈占比 27%)以及“了解关键客户群2.基于自身所处的细分行业,更聚焦地思考在“科技与创新”以及“劳动力和人才”维度如何最大化地对接美国所能提供的有利资源和条件,从而实现更为顺利和高效的当地市场环境对接。3.对于

50、在“基础设施(供应链、物流等)”维度上呈现的普遍挑战,更细致地在业务落地点、供应链与物流保障组织等维度,进行更为扎实的前期调研和运营方案设计。4.与法律、税务等专业服务机构对接,更透彻了解本行业所面对的独特的政策挑战以及潜在的低挑战赛道,更精准地选择落地业务。202024 在美中资企业年度调查报告体不断变化的需求”(反馈占比 27%)。这些挑战反映了在美中资企业自身所能感受到的文化差异所造成的营销效果受限,与中国总部在美国当地市场营销决策权限上的张力以及这些中国企业在充分理解美国消费者上仍然面对的现实挑战。概括起来,最大的挑战在于整体变得更为严峻的美中双边关系直接导致的环境变化,其次是对美国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