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4年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平顶山市分公司剧院报刊亭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下载须知】:1,本套练习包含以下题型: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常识判断题、数量关系题、判断推理题和资料分析题等题型;共135道。2、本套试题根据常见招考题总结归纳,主要用于练习答题思路和拓展知识面。3、本套试题非考试真题,且与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平顶山市分公司剧院报刊亭无关。一、第一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本部分包括表达与理解两方面的内容。请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1、每次经济危机之后,都会带来一个巨大的创新。“中国制造”走向了世界,为中国的经济带来了一个持续高速的增长。但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中
2、国的自主创新能力确实受到了严峻的考验。中国不得不创新,如果不创断的话,依然是中国制造。正是危机的不断刺激,才有世界经济的波澜壮阔的发展,才有不断地创新。因为危机淘汰了很多落后的,再一次占领市场的时候必须是先进的。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A B C D 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选项中作为首句的可能为句,句“但是”表转折,应有前文与之对应,不适合作为首句,排除D项。对比两句,句表明经济危机后会带来创新,句表明中国制造对世界的作用,而句阐述了危机发生时的情况,故句应在句前,排除A项。对比BC两项,区别在于句后衔接的是句还是句,句通过“正是”进一步强调了危机可以带来创新,故句应在句前。
3、因此答案选C。2、中国古代历朝历代各项制度的设计通常是具有针对性的,大体上是为了规管社会上已经出现的具有普遍性或是代表性的事项。而制度的落实过程无疑是 _ 的,任何一项制度的颁行几乎都不可能是 _ 的,而是有利有弊的。伴随着宋代社会现实的不断变化,宋朝的各项管理制度愈益严密,_。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 波诡云谲 八面玲珑 大行其道 B 纷繁复杂 十全十美 日臻完善 C 千头万绪 面面俱到 高歌猛进 D 盘根错节 一劳永逸 与时俱进正确答案B第1页2024年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平顶山市分公司剧院报刊亭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考前押题,上岸必备编号:3518a90835f267e2a
4、2737cb8a7f1f9a7答案解析本题可从第二空入手,“不可能是,而是 ”构成反义并列,故横线处成语应与“有利有弊”语义相反,B项“十全十美”指各方面都非常完美,毫无缺陷,C项“面面俱到”指各方面都照顾得很周到,均与“有利有弊”构成反义并列,符合文意,保留。A项“八面玲珑”本意是指窗户明亮轩敞,后用来形容人处世圆滑,待人接物面面俱到,与“制度的颁行”搭配不当,排除;D项“一劳永逸”指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可以不再费力了,无法与“有利有弊”构成语义反义,排除。第三空,与“愈益严密”构成并列,体现各项管理制度越来越规范,B项“日臻完善”指一天天逐步达到完美的境地,符合文意,保留。C项“高
5、歌猛进”形容在前进的道路上情绪高涨,斗志昂扬,与文意无关,排除。第一空,代入验证,根据“任何一项制度的颁行几乎 而是有利有弊的”可知,制度的落实有好有坏,过程是复杂的,B项“纷繁复杂”指事情杂乱无章,没有头绪,符合文意,当选。故正确答案为B。【文段出处】宋制对中国文明所起到的作用3、只有当你掌握了文字的丰富内涵后,你在阅读时面对这些文字也许才会产生更多的联想,因为那一个个安静地躺在纸上的文字就像是一个个蕴藏着巨大活力的信息库,每走进一个字,彼时都会让你 _。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 朝思暮想 B 奇思妙想 C 痴心妄想 D 浮想联翩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横线前“彼时”指代前文“每走进一个字
6、”,且由前文“产生更多的联想”可知,走进文字会产生联想、想象。故横线处所填成语应体现联想、想象之意,D项“浮想联翩”指很多想象或感想接连不断地涌出,符合文意,当选。A项“朝思暮想”形容非常想念或经常想着某一件事,不符合文意,排除;B项“奇思妙想”指奇妙的想法和思想,用作名词,若用在此处,表述应是“都会让你产生奇思妙想”,用法不当,排除;C项“痴心妄想”指一心想着不可能实现的事,也指愚蠢荒唐的想法,感情色彩偏消极,与文段感情色彩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文段出处】真正的阅读就是给精神洗次澡4、惊蛰时节,是什么让万物复苏?是阵阵春雷吗?实际上,气温回升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惊蛰前后,天气回暖、大
7、地解冻,为万物复苏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对植物来说,惊蛰意味着“春化阶段”结束。在生态学上,“春化”是指一些植物经过一段时间的持续低温,才能由生长阶段进入生殖阶段。例如,北方冬小麦在基因调节下,会在冬季抑制开花、停止生长。倘若没有“春化”,其会继续生长,“夭折”于低温。因此,等到惊蛰后,经过“春化”的冬小麦才会开始快速生长。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A 升温:植物复苏的金钥匙 B 惊蛰:气温升高唤醒万物 C 春化:万物复苏的生长期 D 惊蛰:小麦生长的分水岭正确答案B第2页2024年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平顶山市分公司剧院报刊亭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考前押题,上岸必备编号:3518a90835f267e
8、2a2737cb8a7f1f9a7答案解析文段开篇引出什么让万物复苏的问题,后面通过转折标志词“实际上”强调,气温回升是重要因素,接着后文分析惊蛰前后气温回升为万物复苏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并做具体解释说明,紧接着又通过冬小麦生长进行举例说明,故文段为分总分结构,重点在转折之后,强调气温回升对于万物复苏的重要性,对应B项。A项,“植物”概念缩小,文段主题词为“万物”,排除;C项“春化”、D项“小麦”均对应举例说明部分,非重点,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文段出处】光明网惊蛰时节,是什么让万物复苏5、翻拍看似走了捷径,享受着原版之前创造的影响力。但想要站在前人树下乘凉并不容易,如果拍不好,更容易暴露 _
9、。事实证明,大量的翻拍作品不仅没有超越原版的能力,反倒因为内容的陈词滥调被观众 _,反衬出原版的珍贵。翻拍成了“烂拍”,口碑与表现力皆不如意,一茬又一茬的低水准作品逐渐让观众丧失了信心,翻拍陷入了 _ 的境地。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 弊病 质疑 首鼠两端 B 问题 歧视 捉襟见肘 C 后患 抵制 骑虎难下 D 短板 诟病 进退维谷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第一空,根据后文“口碑与表现力皆不如意”可知,横线处所填词语应体现翻拍存在问题,A项“弊病”、B项“问题”、D项“短板”均可体现存在一定问题,保留。C项“后患”指以后的祸患,与文意无关,排除。第二空,横线处所填词语应体现观众对“陈词滥调
10、”的不满,A项“质疑”、D项“诟病”均符合文意,保留。B项“歧视”指人对人就某个缺陷、缺点、能力、出身以不平等的眼光对待,使之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与文意不符,排除。第三空,横线处所填成语应体现“逐渐让观众丧失了信心”所产生的后果,D项“进退维谷”指进退都陷于困难的境地,可体现想走捷径选择翻拍反而被批评这种进退两难的处境,符合文意,当选。A项“首鼠两端”指犹豫不决、动摇不定,文段并未体现“犹豫”,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文段出处】翻拍,能一招鲜吃遍天?6、20世纪50年代初,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宣告:“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种铮铮鸣响的语言,充满了对人
11、的同情与崇高的信仰。而几乎就是在同时,当人们被战争的阴云所困扰,福克纳大声宣告:“我不想接受人类末日的说法人是不朽的”“作家的特殊的光荣就是振奋人心,提醒人们记住勇气、荣誉、希望、同情、怜悯之心和牺牲精神,这就是人类昔日的荣耀。”人的生存的挫折感是真实的存在。在人遭受苦难陷入迷惘的时刻,看来只有那些具有海明威、福克纳精神力量的作家,会给人们以鼓舞,让人们勇敢地生存下去。下列关于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海明威、福克纳的作品都集中展现了人们在苦难与挫折面前的迷惘 B 海明威、福克纳的作品都表达了乐观主义的主题 C 海明威、福克纳都过分夸大了人的精神力量 D 海明威、福克纳都强调作家要以
12、自己的作品振奋人心、给人们以鼓舞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A项错误,文段中海明威、福克纳的作品并未集中展现了人们在苦难与挫折面前的迷惘。C项错误,明威、福克纳具有精神力量,并没有说他们夸大了人的精神力量。D项错误,强调作家要以自己的作品振奋人心、给人们以鼓舞并非海明威、福克纳。因此答案选B。7、世界大瘟疫史告诉我们,科学家做病毒溯源也是 _,他们依托科学证据猜想,有时候猜得对,大部分时候猜不对,如此否定之否定,一点一点 _ 科学证据链,最终指向唯一真相。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第3页2024年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平顶山市分公司剧院报刊亭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考前押题,上岸必备编号:3518
13、a90835f267e2a2737cb8a7f1f9a7 A 举步维艰 锁定 B 难以为继 完善 C 屡试不爽 优化 D 困难重重 拆解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第一空,根据“他们依托科学证据猜想,有时候猜得对,大部分时候猜不对”可知,横线处应体现科学家做病毒溯源不容易。A项“举步维艰”形容处境或行动十分艰难,D项“困难重重”指一个困难接着一个困难,均符合文意,保留。B项“难以为继”指难以继续下去,侧重“继续不下去”,C项“屡试不爽”指经过很多次试验都没有差错,均与文意不符,排除。第二空,搭配“科学证据链”,且根据“最终指向唯一真相”可知,横线处应体现确定科学证据链之意。A项“锁定”指最终确定,与“科
14、学证据链”搭配恰当,且符合文意,当选。D项“拆解”指拆卸、分解,与文意无关,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文段出处】病毒溯源,从来就只能靠科学家8、春天,续水以后的龙脊梯田,水漫田畴,如一串串银链 _ 山间。阳光下,田边地头绿草茵茵,远处房前屋后,鲜艳的花朵_ 山间,阵阵花香袭人醉,飘荡在龙脊的云雾里,成为八桂大地的华彩篇章。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 闪耀 散落 B 缠绕 点缀 C 镶嵌 贯穿 D 悬挂 泛滥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本题可从第二空入手,根据文意可知,横线处应形容远处的房前屋后有鲜艳的花朵,A项“散落”指分散下落,B项“点缀”指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均符合文意,保留
15、。C项“贯穿”指穿过、连通,花朵无法穿过山间,搭配不当,排除;D项“泛滥”指江河湖泊的水溢出,四处流淌,也比喻坏的事物不受限制地流行,与文意不符,排除。第一空,B项“缠绕”置于此处形容龙脊梯田续水后像一串串银链缠在山间,符合文意,当选。A项“闪耀”指耀眼、闪烁,与“银链”对应不当,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文段出处】到龙脊赏梯田9、老子论“道”,强调人性的本然状态;孔子论“仁”,强调社会的应然状态。在理论逻辑上,老子从道德人心的角度,企图救赎异化的人性;孔子从伦理教化的角度,企图重构崩溃的秩序。在价值取向上,老子之“道”以具体的社会之“德”为理论归趣,其抽象哲学观与社会价值观并无判然界限;孔子之
16、“仁”以社会之“道”为理论指向,其社会价值观与抽象哲学观也无判然界限。根据这段文字,下列说法不符合作者观点的是:A老子之“道”与孔子之“仁”构成理论上的互补关系 B老子之“道”与孔子之“仁”构成价值观的辩证关系 C老子之“道”与孔子之“仁”彰显的价值观相互对立 D老子之“道”与孔子之“仁”虽表面相反但深层相济正确答案C第4页2024年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平顶山市分公司剧院报刊亭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考前押题,上岸必备编号:3518a90835f267e2a2737cb8a7f1f9a7答案解析A项,根据“在理论逻辑上,老子从道德人心的角度孔子从伦理教化的角度”可知,老子和孔子分别从道德和伦理
17、角度来谈论,构成了理论上的互补关系,表述正确,排除;B项,根据“在价值取向上,老子之道以具体的社会之德为理论归趣孔子之仁以社会之道为理论指向”可知,老子之“道”与孔子之“仁”构成价值观的辩证关系,表述正确,排除;C项,根据“在价值取向上,老子之道以具体的社会之德为理论归趣孔子之仁以社会之道为理论指向”可知,老子之“道”与孔子之“仁”的社会价值观没有巨大差异,“价值观相互对立”表述错误,当选;D项,根据文意可知,老子之“道”与孔子之“仁”在理论逻辑上有不同的角度,但在价值取向上没有大的差异,“虽表面相反但深层相济”表述正确,排除。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文段出处】光明日报老子之“道”和孔
18、子之“仁”10、假如外界的影响力量不够大,只是让岩石产生破裂却并没有造成滑动位移,这种破裂面就被称为“节理”我国各地形形色色的试剑石大小不一、形状各异,小的有几吨重,大的则重达上千吨,绝非人力所能劈开岩石在形成过程中以及形成之后都会受到各种外界力量的影响,导致原本完整连续的岩石产生许多大小不等的破裂面或裂纹具体包括构造运动、地震作用等内力作用和风化、剥蚀、搬运、沉积等多种外力作用倘若外界的影响力量足够大,那么,破裂面或裂纹两侧的岩石就可能产生明显的滑动位移,即我们常说的断层所以,试剑石形成的真相只有一个各种地质作用才是幕后真正的“持剑者”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序,语序正确的是:A B C D 正
19、确答案A答案解析对比选项,确定首句。首句分别是句、句和句,句论述我国各地具有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试剑石,绝非人力所能劈开,引出试剑石是由什么形成的话题,可作首句,保留A、D两项。句具体说明包含哪些内、外力作用,不适合作首句,排除C项;句由“所以”引导,指出试剑石形成的真相,即各种地质作用,关联词后半部分不适合作首句,排除B项。继续观察文段,句具体说明包含哪些内、外力作用,对比A、D两项,句前分别是句和句,句由“所以”引导,指出试剑石形成的真相是各种地质作用,按照提出观点+具体说明的逻辑顺序,句是对句提及的各种地质作用的具体说明,故句应在句之前,A项当选。句分析岩石受到各种外界力量的影响会产生破
20、裂面或裂纹,是对句提及的外力作用所导致的结果作具体分析,按照行文逻辑,句应在句之后,排除D项。故正确答案为A。【文段出处】试剑石究竟是谁劈开的11、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很多领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书法艺术在传统基础上却没有做出改变,这对书法艺术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同时,很多书法作品并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缺乏创新性,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当今社会中,人们喜欢更加多元化、更具有创新性的艺术形式,比如绘画、音乐、舞蹈等。但是由于书法艺术缺乏创新性,所以不能很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不利于书法艺术在当代社会中的长远发展。这段文字意在说明:A 书法作品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 B 书法艺术存在没有
21、与时俱进的问题 C 书法艺术需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 D 书法艺术无法创新就不能在社会中长远发展正确答案B第5页2024年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平顶山市分公司剧院报刊亭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考前押题,上岸必备编号:3518a90835f267e2a2737cb8a7f1f9a7答案解析文段开篇指出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很多领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后通过“但是”转折,指出书法艺术存在“在传统基础上没有做出改变”的问题,即创新性不足,后文接着论述很多书法作品并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缺乏创新性,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即没有与时俱进,然后讲述当今社会人们喜欢更加多元化、更具有创新性的艺术形式,但由于书法
22、艺术缺乏创新性,所以不利于其在当代社会中的长远发展。故文段意在说明书法艺术没有与时俱进,对应B项。A项,文段论述的是“很多书法作品并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缺乏创新性,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书法作品”范围扩大,排除;C项,文段论述的是书法艺术缺乏创新性,“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偏离文段核心话题,排除;D项,文段论述的是书法艺术缺乏创新性,“书法艺术无法创新”表述错误,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文段出处】书法艺术发展现状及方向分析12、群体极化现象最常出现在群体讨论中。团体成员一开始即有某种偏向,在商议之后,人们朝着偏向的方向继续移动,最后往往形成_ 的观点。而在信息无限裂变、扩散的网络中,兴趣相
23、投的个体相比于现实生活更容易聚合、集群,群体 _ 更加强烈,群体极化现象因此更为突出。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 极端 认同感 B 片面 归属感 C 偏颇 获得感 D 荒谬 满足感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第一空,横线处所填词语用来解释“群体极化”现象,由文意可知“群体极化”指的是群体中人们的观点过于偏颇,进而偏向某一极点的现象。A项“极端”指事物发展的端点状态,符合文意,保留。B项“片面”指不全面,D项“荒谬”指极端荒唐,均无法对应“群体极化”现象,排除;C项“偏颇”指偏向一方,不公平、不公正,相比“极端”程度较轻,排除。第二空,代入验证,A项“认同感”是指人对自我及周围环境有用或有价值的
24、判断和评估,在文中指兴趣相投的个体聚合后,会更容易认同自己所在群体的判断,符合文段语境,当选。故正确答案为A。【文段出处】网络暴力虚拟空间中的无形利刃13、自反食品浪费法公布施行以来,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不再只是道德倡议,而是成为已经生效的法律条文。反食品浪费立法是我国通过立法制止粮食浪费行为的重要尝试,为粮食安全和国家安全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此外,从立法技术上看,反食品浪费立法,集中力量聚焦餐饮浪费问题,切口虽小,但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是一次丰富立法形式、探索“小快灵”立法方法的成功实践,也是推动立法走向科学化和现代化的重大创新,可以说,此次立法的相关探索将有利于我国立法工作的科学开展。这段
25、文字意在说明:A 反食品浪费法的制定背景以及重要法学价值 B 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应当且必须诉诸法律途径 C 反食品浪费立法具有多方面多层次的重要意义 D 粮食领域的立法探索有助于提升立法工作水准正确答案C第6页2024年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平顶山市分公司剧院报刊亭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考前押题,上岸必备编号:3518a90835f267e2a2737cb8a7f1f9a7答案解析文段首先引出反食品浪费法成为已经生效的法律条文,之后阐述反食品浪费立法在保障粮食安全和国家安全方面的重要意义。随后“此外”表并列,从“立法技术”的角度,阐述了反食品浪费立法的意义。故文段为并列结构,意在阐述反食品浪费立
26、法具有哪些重要意义,对应C项。A项,文段核心话题是“反食品浪费立法”,而非“反食品浪费法”,排除;B项,文段分别从“保障粮食安全和国家安全”与“立法技术”的角度阐述了反食品浪费立法的意义,而非探讨如何保障粮食安全,排除;D项,仅对应“立法技术”角度的阐述,表述片面,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文段出处】用法律筑起反食品浪费的铜墙铁壁14、语言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会发生改变。在人口众多的族群中,语言倾向于保持_。原因很简单,因为有更多的人能记住上一辈说话的方式。然而在规模较小的族群中,语言有可能更快地发生变化,在世代交替中有些音素将会_。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 稳定流失 B 传统异化
27、 C 活力消亡 D 原貌式微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由“语言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会发生改变”可知,语言不可能保持“原貌”。第一空,强调在人口众多的族群中,语言变化得比较慢。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即保持“稳定”;第二空,句中指出“然而在规模较小的族群中,语言有可能更快地发生变化”,“流失”体现了变化,符合句意。因此A项正确。15、时下“大师”_,明星闪耀,却_,真假难辨。有的靠假造学历,伪造历史,抄袭剽窃和自我炒作,混迹文坛;有的以“大师”、“泰斗”自居,靠蛮横扯旗称霸。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 泛滥鱼龙混杂 B 式微良莠不齐 C 辈出参差不齐 D 匮乏鱼目混珠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第一空,由句意
28、可知,现今这么多的“大师”中,固然有真正的有才学者,但更多的是滥竽充数之辈,因此题干中的“大师”含贬义色彩。“大师”是不少的,缺的是真正的大师,故“匮乏”不符合文意;“式微”泛指事物的衰落,用于形容“大师”不合适;“泛滥”偏贬义,符合句意。第二空,“鱼龙混杂”指好的坏的混杂在一起,由“真假难辨”可知,“鱼龙混杂”使用合适。因此A项正确。16、一个老人在高速行驶的火车上,不小心把刚买的新鞋从窗口掉了一只,周围的人倍感惋惜,不料老人立即把第二只鞋也从窗口扔了下去。这举动更让人大吃一惊。老人解释说:“这一只鞋无论多么昂贵,对我而言已经没有用了,如果有谁能捡到一双鞋子,说不定他还能穿呢!”这段文字意在
29、说明()。A 不要在意失去,失去的已不属于自己 B 只要我们有积极进取的心态,遗憾也会变得可爱 C 与其抱残守缺,不如果断放弃 D 智者善于放弃,善于从损失中看到价值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由“这一只鞋无论多么昂贵,对我而言已经没有用了”可知,因为没有用了所以要放弃;由“如果有谁能捡到一双鞋子,说不定他还能穿呢”可知,这双鞋对于捡到者有一定的价值。因此,文中既有放弃又有换个角度看到的价值。因此答案选D。17、乌鸦与人类在行为上有许多有趣的共同点:都喜欢玩耍,而且经常使用工具。我们知道,人类幼儿通过玩耍来学习。当蹒跚学步的孩童推第7页2024年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平顶山市分公司剧院报刊亭招聘笔试冲刺题(带
30、答案解析)考前押题,上岸必备编号:3518a90835f267e2a2737cb8a7f1f9a717、乌鸦与人类在行为上有许多有趣的共同点:都喜欢玩耍,而且经常使用工具。我们知道,人类幼儿通过玩耍来学习。当蹒跚学步的孩童推倒一堆积木时,他们的大脑里就在形成构建和测量物体的能力。问题在于,乌鸦的玩耍是否也是为了同样的目的?在此前的研究中,科学家记录了野生新喀鸦使用各种各样工具的行为,比如它们会用有钩的木棍或特别准备的叶片,将躲在树干缝隙中的昆虫拖出来。然而,科学家也经常观察到乌鸦摆弄着各种古怪的东西,似乎只是单纯地因为好玩,而没有明确的目的。这段文字接下来最可能讲的是:A关于人类玩耍的社会学解
31、释 B乌鸦有哪些使用工具的具体行为 C关于乌鸦摆弄东西目的的最新研究 D乌鸦与人类在工具使用上的不同特点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本题为接语选择题。文段开篇介绍乌鸦与人类在行为上有很多共同点,之后通过论述儿童玩耍引出了“乌鸦玩耍目的”的话题,并具体介绍野生新喀鸦使用工具的行为,尾句通过转折词“然而”强调乌鸦摆弄各种东西似乎没有明确的目的。故后文应该围绕乌鸦摆弄东西的目的展开论述,对应C项。A项“人类玩耍”、B项“具体行为”、D项“工具使用上的不同特点”均偏离文段最后论述的核心话题“目的”,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文段出处】乌鸦天性好玩?从玩具到工具只是间接过程18、近日有政府出台见义勇为奖励和保护条例
32、,明确规定见义勇为受益人应对恩人答谢、予以慰藉,给路见不平者吃了一颗“定心丸”。实则,在一个充满信任且法制健全的社会中,“路见不平无人相助”和做好事被诬陷都不应成为常态。做好事被反咬一口,既失了私德,更伤了公德。“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并非一句口号,需要建立在大家互相信任的基础之上,只有当人人都以真诚相待,都怀感恩之心,在伸出援手的时候知道“好人有好报”,而不会担心对方以怨报德时,助人为乐才能真正成为社会共识。这段文字主要说明的是()。A 有健全的法律制度作保障,社会和谐、美好才不至沦为空谈 B 见义勇为奖励和保护条例的出台非常必要,应加以推广 C 弘扬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需要每个公民的共同努力
33、D 常怀感恩之心,建立信任桥梁,才能让助人为乐真正成为社会共识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文段以见义勇为奖励和保护条例的出台为切入点,针对“路见不平无人相助”和“做好事被诬陷”的现象,指出只有每个人都常怀感恩之心,使人们彼此信任,助人为乐才能真正成为社会共识。法律制度只是文段的切入点,不是主要说明的内容。因此D项正确。19、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一些学者 _ _ _,对甲骨文研究工作孜孜以求,既以对甲骨文的深刻研究探究汉字形成和演变的历史,完善对中国文化史的了解,又据此锚定中华文明史的起始时间,考据商代最原始、最真实的时事和生活。说到底,甲骨文研究的价值和意义,不在世俗意义上
34、的“有用”“无用”,而在对中华文脉的 _ _ _。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 前仆后继 正本清源 B 皓首穷经 追根溯源 C 呕心沥血 赓续传承 D 皓首苍颜 按图索骥正确答案B第8页2024年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平顶山市分公司剧院报刊亭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考前押题,上岸必备编号:3518a90835f267e2a2737cb8a7f1f9a7答案解析第一空,根据“对甲骨文研究工作孜孜以求”可知,横线处所填成语应体现研究甲骨文的学者努力钻研之意。B项“皓首穷经”指一直到年老之时还在深入钻研经书和古籍,C项“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血和精力,均符合文意,保留。A项“前仆后继”指前面的人
35、倒下了,后面的人紧跟上去,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D项“皓首苍颜”形容老年人的容貌,均与文意不符,排除。第二空,根据“既以对甲骨文的深刻研究探究汉字形成和演变的历史考据商代最原始、最真实的时事和生活”可知,横线处所填成语应体现对中华文脉的追溯之意,B项“追根溯源”指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符合文意,当选。C项“赓续传承”指继续传承,与文意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文段出处】甲骨文上热搜是对“冷门有用”的正名20、叶子花通常每个苞片上有一朵花,花瓣一般有短短的细小裂片,颜色和苞片一样丰富多彩。据研究人员观察发现,叶子花的苞片颜色与萼片、花冠颜色非常对应,甚至颜色深浅都对应一致,似乎叶子花对苞片、
36、萼片和花冠颜色的调控是同步的。此外,叶子花的苞片中含有丰富的甜菜色素,甜菜色素是甜菜氨基酸与氨基酸结合的衍生物,是一种水溶性色素,在植物体内表现出丰富多彩的颜色,对植物能够起到抗氧化和抗辐射的作用。同时,甜菜色素对人体也能起到抗机体氧化的作用,长期食用添加天然甜菜色素的食品有助于缓解外部压力引起的身体失调。关于这段文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所有叶子花的苞片颜色均呈现一致 B 萼片颜色随着叶子花的苞片颜色而变 C 甜菜色素可以帮助叶子花抵御病毒 D 叶子花的苞片或许具有药用价值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A项,由文段“叶子花的苞片颜色与萼片、花冠颜色非常对应,甚至颜色深浅都对应一致”可知,“所有叶子花的
37、苞片颜色均呈现一致”无中生有,排除;B项,“萼片颜色随着叶子花的苞片颜色而变”文段并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C项,由文段“叶子花的苞片中含有丰富的甜菜色素对植物能够起到抗氧化和抗辐射的作用”可知,“抵御病毒”无中生有,排除;D项,由文段“叶子花的苞片中含有丰富的甜菜色素”“长期食用添加天然甜菜色素的食品有助于缓解外部压力引起的身体失调”可知,说法正确,当选。故正确答案为D。【文段出处】叶子花,是叶子还是花?21、云南具备丰富的多维度农业资源,发展农业资源经济得天独厚。通过政策激励与市场运作双轮驱动,云南省不断 _“土”的资源,持续 _“特”的优势,全面提高“产”的效益。全省茶叶、鲜切花、坚果、
38、咖啡、中药材、烟草、天然橡胶种植面积和产量持续居全国第一位。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 开发 延长 B 探索 发挥 C 扩展 聚焦 D 挖掘 放大正确答案D第9页2024年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平顶山市分公司剧院报刊亭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考前押题,上岸必备编号:3518a90835f267e2a2737cb8a7f1f9a7答案解析第一空,搭配“资源”,A项“开发”指发现或发掘人才、技术等供利用,D项“挖掘”指深入开发,探求,均与“资源”搭配恰当,且符合文意,保留。B项“探索”指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常搭配“问题”“科学”,C项“扩展”指向外伸展、扩大,常搭配“土地”“领域”,均
39、与“资源”搭配不当,排除。第二空,搭配“优势”,D项“放大”指使变大,“放大优势”为常见搭配,当选。A项“延长”指向长的方面发展,常搭配“时间”,与“优势”搭配不当,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文段出处】云南省通过政策激励与市场运作双轮驱动做优土特产托起金饭碗22、2021年,我国科学家首次在地球极区电离层与磁层发现了类似台风的现象,并将其命名为太空台风。太空台风与低层大气台风有一些共同点,但也有许多不同之处。太空台风的形状像一个漏斗,它和低层大气台风一样,有着台风眼和“旋转的手臂”,还都有“降水”环节。但不同于低层大气台风向地面降水降雨,太空台风的“降水”是向高层大气传输高能粒子极光。太空台风和
40、低层大气台风形成的原因也完全不同。低层大气台风源于热带海洋上方的暖湿空气上升造成的潜热通量;而太空台风则源于极端平静的行星际条件下太阳风与磁层的相互作用,它可能是宇宙中有等离子体和固有磁场的星体的普遍现象。太空台风虽然不会像低层大气台风那样直接作用于地面,但会影响现有的空间天气条件,比如影响相关区域的卫星和火箭的正常运行。这段文字并未介绍太空台风的:A 发现过程 B 影响范围 C 形状特点 D 形成原因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A项,文段仅介绍“我国科学家首次在地球极区电离层与磁层发现了类似台风的现象,并将其命名为太空台风”,并未介绍太空台风的发现过程,当选;B项,根据“太空台风虽然不会像低层大气台风
41、那样直接作用于地面,但会影响现有的空间天气条件,比如影响相关区域的卫星和火箭的正常运行”可知,表述正确,排除;C项,根据“太空台风的形状像一个漏斗”可知,表述正确,排除;D项,根据“太空台风和低层大气台风形成的原因也完全不同。低层大气台风源于热带海洋上方的暖湿空气上升造成的潜热通量;而太空台风则源于极端平静的行星际条件下太阳风与磁层的相互作用,它可能是宇宙中有等离子体和固有磁场的星体的普遍现象”可知,表述正确,排除。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文段出处】不一样的太空台风23、产业发展不能一味跟跑、_,需要拓宽战略视野、树立超前意识,善于从颠覆性技术或持续性技术突破中 _ 新兴产业生长点,努
42、力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依次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A 趋之若鹜 抢抓 B 随波逐流 洞察 C 亦步亦趋 捕捉 D 安步当车 培育正确答案C第10页2024年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平顶山市分公司剧院报刊亭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考前押题,上岸必备编号:3518a90835f267e2a2737cb8a7f1f9a7答案解析第一空,顿号表并列,横线处所填词语与“一味跟跑”语意相近,表示一味追随别人的意思,B项“随波逐流”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能随着别人走,C项“亦步亦趋”比喻由于缺乏主张,以别人为准,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均符合文意,保留。A项“趋之若鹜”比喻争相追
43、逐不正当的事物,文段未提及不正当的事物,与文意不符,排除;D项“安步当车”形容轻松缓慢地行走,与文意不符,排除。第二空,根据文意可知,横线处表示要善于从颠覆性技术或持续性技术突破中找到新兴产业的生长点,C项“捕捉”指迅速或急切地获取信息,抓住战机,符合文意,当选。B项“洞察”形容观察得很透彻,与文意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文段出处】彭清华:关于的说明24、如果说,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博物馆,是让文化馨香远播的上半篇文章,那让观众看得懂、有所得、有所悟,则是不可或缺的下半篇文章。进一步 _ 藏品的文化内涵,讲好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让更多观众不止步于拍照打卡,不满足于 _,博物馆热就能持续热下去
44、,“博物馆里的文化”就能直抵人心。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 发掘 浅尝辄止 B 挖掘 走马观花 C 探索 浮光掠影 D 摸索 蜻蜓点水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本题可从第二空入手,横线处所填成语与“拍照打卡”构成并列,结合前文,应体现出在旅游时仅限于表面观光,不深入探究之意,B项“走马观花”指粗略地观察一下,现多指简单地游览,D项“蜻蜓点水”指做事肤浅不深入,均符合文意,保留。A项“浅尝辄止”指稍稍尝试一下就停止,多指学习不深入钻研,C项“浮光掠影”指对某事物印象不深刻,均与文意无关,排除。第一空,搭配“文化内涵”,B项“挖掘”指深入开发探求,与“文化内涵”搭配得当,当选。D项“摸索”指寻
45、找(方法、方向、经验等),与“文化内涵”搭配不当,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文段出处】博物馆,创新更有魅力25、此前有研究认为,快速的进化可能导致不稳定和灭绝,缓慢的进化则可以带来更高的生物多样性,因此,物种进化越快灭绝也就越快。对于该结论,有大量的实例可以进行论证,最典型的是包括蜥蜴和蛇等在内的有鳞类动物。近日埃雷拉弗洛雷斯等人在古生物学上的一项新研究首次发现,现代生命世界中也存在快速演化且非常繁盛的生物类群,如辐鳍鱼类。目前还未能确定演化速率是否与一个类群最终能否延续下来有直接关系,只能猜测可能与时间有关,也可能与自身形态、生存环境等因素有关。这段文字意在说明:A 相同的物种进化越快其灭绝的
46、速度也就越快 B 有鳞类动物的进化速度与灭绝速度互成正比 C 物种进化与灭绝速率的关系不具有普适性 D 种群最终能否延续与所处环境等因素有关正确答案C第11页2024年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平顶山市分公司剧院报刊亭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考前押题,上岸必备编号:3518a90835f267e2a2737cb8a7f1f9a7答案解析文段开篇提出此前的研究观点,即物种进化越快灭绝也就越快,接下来进行举例论证。后文通过“一项新研究首次发现”引导转折关系,对前文的观点进行否定,强调目前也存在快速演化且非常繁盛的生物类群。文段尾句进行补充说明,指出关于决定一个类群最终能否延续下来的因素暂无定论。故文段重
47、点在转折之后,对应C项。A、B两项均为文段转折之前的观点,非重点,排除;D项,“与所处环境等因素有关”为文段尾句补充说明的内容,非重点,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文段出处】演化路上 这个物种为何越努力越不幸26、根据人类学和考古学理论,农业可能并非人们向往的一种生活方式,而是在人口和环境之间关系逐渐失衡,供养人口的土地载能接近极限时的一种反映。环视我们的周围,可以发现日常食用的水产和肉食几乎绝大多数要依赖养殖。养殖并非是野生资源丰富的表现,恰恰相反,正是自然界里可供捕捞的资源日益减少,这才迫使人们用养殖的方法来保证这些资源的供应。这段文字的作者认为:A大自然的资源已接近枯竭 B土地无法承载人类的
48、生活 C人类未来生活离不开养殖业 D农业生产是人类的无奈之选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文段开篇指出农业可能并非人们向往的一种生活方式,而是人口与环境关系失衡以及土地载能接近极限的一种反映,即说明农业并非人们的主动选择,接下来通过“养殖”这种农业生产方式的产生进行举例论证,故文段为观点+解释说明结构,重点强调的是农业生产是人类被迫的一种无奈选择,对应D项。A项,“自然资源已接近枯竭”表述错误,文段仅指出“自然资源日益减少”,与文意不符,排除;B项,“土地无法承载人类的生活”表述过于绝对,且文段的主题词为“农业”而非“土地”,排除;C项,“养殖业”为举例论证的表述,非重点,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文段出处
49、】无27、“靠脸吃饭”“刷脸时代”的 _ 体验之一就是,出门,什么都不用带,自己的一张“脸”就是绝对的通行证。然而,这些新技术应用也引发了一些信息采集与安全性方面的 _。用户信息如果得不到妥善保管而被泄露,用户个人隐私就有可能处于“裸奔”状态。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 便捷 担忧 B 舒适 思虑 C 高效 异议 D 前卫 焦虑正确答案A第12页2024年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平顶山市分公司剧院报刊亭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考前押题,上岸必备编号:3518a90835f267e2a2737cb8a7f1f9a7答案解析第一空,根据后文“出门,什么都不用带,自己的一张脸就是绝对的通行证”
50、可知,横线处体现“刷脸时代”给人们带来了很多方便和好处,A项“便捷”指快而方便,B项“舒适”指舒服安逸,C项“高效”指效率高,均符合文意,保留。D项“前卫”形容领先潮流的,在“刷脸时代”,出门“刷脸”支付是比较普遍的,不算是领先潮流,排除。第二空,根据后文“用户信息如果得不到妥善保管而被泄露,用户个人隐私就有可能处于裸奔状态”可知,新技术运用会有安全方面的隐患。A项“担忧”指有些担心和忧虑,放在此处指人们会担心新技术运用不安全,害怕隐私被泄露,符合文意,当选。B项“思虑”意为思索考虑,无法与文段中“隐患”的含义对应,排除;C项“异议”指不同的意见,后文只强调用户隐私有泄露的风险,并没有表达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