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杂诗十二首其二.pptx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4227851 上传时间:2024-08-27 格式:PPTX 页数:23 大小:232.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杂诗十二首其二.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杂诗十二首其二.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待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杂诗十二首杂诗十二首(其二)(其二)陶渊明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作过太守。年幼时,家庭衰微,陶茂、父亲陶逸都作过太守。年幼时,家庭衰微,八岁丧父,十二岁母病逝,与母妹三人度日。孤八岁丧父,十二岁母病逝,与母妹三人度日。孤儿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外祖父家里儿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外祖父家里藏书多,给他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藏书多,给他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在学者以在学者以庄庄老老为宗而黜为宗而黜六经六经的两晋的两晋时代,他不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样学了时代,他不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样学了老子老子庄子庄子,而且还学了儒家的,而且还学了儒家的六经六经和文、史和文、史以及神话之类的以及神话之类的“异书异书”。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培养了“猛志逸四海猛志逸四海”和和“性本爱丘山性本爱丘山”的两种的两种不同的志趣。不同的志趣。1.1.居家读书时期居家读书时期 (2929岁前)岁前)2.2.三仕三隐时期三仕三隐时期(2929岁至岁至4141岁)岁)3.3.彻底归隐时期彻底归隐时期(4141至至6262岁)岁)杂诗是在晋义熙十年(公元414年)前后,陶渊明50岁时所写,共12首,此首为其中之二。这是离他辞彭泽令归耕园田已10年之久了。在“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生活中,他感到获得了自由,心情舒畅,写下了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样诸多名句。然而他终非“浑身静穆”,这首诗正透露出个中消息。相关背景相关背景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太阳从西山落下,白月从东岭升起。遥遥万里晖,荡荡空中景。遥遥万里晖,荡荡空中景。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月亮遥遥万里,放射着清辉,浩荡的夜空被照耀得十分明亮。风吹入户,在夜间枕席生凉。参考译文参考译文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念此怀悲凄,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终晓不能静。气候变化了,因此领悟到季节也变了,睡不着觉,才了解到夜是如此之长。我要倾吐心中的愁思,却没有人应和,只好一个人举杯和自己的影子对酌。时光飞快流逝,我空有壮志却不能得到伸展。想起这件事满怀悲凄,心里通宵不能平静。问题探讨一:问题探讨一:最能表现诗人情感的一个词?最能表现诗人情感的一个词?悲凄悲凄问题探讨二:问题探讨二:诗人为什么诗人为什么“悲戚悲戚”?“日月掷人去,有志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不获骋”。问题探讨三:问题探讨三:诗人是如何表现诗人是如何表现“悲戚悲戚”的?的?(选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这首诗先描写了日月更迭,万里这首诗先描写了日月更迭,万里辉煌的景象作为铺垫,一句辉煌的景象作为铺垫,一句“荡荡空荡荡空中景中景”为全诗铺下了悲凉的感情基调。为全诗铺下了悲凉的感情基调。然后诗人又用了晚风、冷席的意象,然后诗人又用了晚风、冷席的意象,写出了因为天气的变换觉察出四时更写出了因为天气的变换觉察出四时更替,更以替,更以“天寒天寒”衬托出衬托出“心寒心寒”,刻画了自己刻画了自己“不眠不眠”的凄寒心境。接的凄寒心境。接下来的两句写出了孤独文人常有的一下来的两句写出了孤独文人常有的一种景象:对影独酌,倍显诗人之孤独。种景象:对影独酌,倍显诗人之孤独。问题探讨四:问题探讨四:诗歌前六句中有哪些意诗歌前六句中有哪些意象,他们有什么意味?象,他们有什么意味?时间在交替时间在交替,日沦月出。日沦月出。“遥遥万里辉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荡荡空中景”。这是一个生命无法与之。这是一个生命无法与之相比的无穷大的宇宙相比的无穷大的宇宙,也是一个象生命一也是一个象生命一样美丽而飘渺的虚空。样美丽而飘渺的虚空。“风来风来”、“夜中夜中两句中两个触觉意象把生命与巨大的空两句中两个触觉意象把生命与巨大的空间分离间分离,限定在一个点上限定在一个点上房户、枕席房户、枕席;“;“气变气变”与与“不眠不眠”两句中两句中“易易”和和“永永”在无限的时间运行过程与静止的这一在无限的时间运行过程与静止的这一“夕夕”之间拉开了距离之间拉开了距离,前者迁化不已前者迁化不已,此此时已非彼时时已非彼时,后者却因主观情感的悲凄、后者却因主观情感的悲凄、焦躁而凝定不动焦躁而凝定不动,从而凸现了此从而凸现了此“夕夕”对对生命的体验与感受。生命的体验与感受。总括前六句描绘的景象,总括前六句描绘的景象,以以“悟悟”和和“知知”引入到下面引入到下面的抒怀,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的抒怀,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问题探讨五:问题探讨五:诗歌的七、八两句在诗中起诗歌的七、八两句在诗中起何作用?何作用?问题探讨六:问题探讨六:诗歌的后六句抒发了作诗歌的后六句抒发了作者何种感情者何种感情?生命是孤独的生命是孤独的,不仅不仅“欲言无余和欲言无余和,挥杯挥杯劝孤影劝孤影”,连生命须臾不可脱离的时间也无连生命须臾不可脱离的时间也无情地抛弃了它情地抛弃了它,自顾自地奔向前方自顾自地奔向前方,把人播种把人播种在时间田野上的愿望连根拔走。在时间田野上的愿望连根拔走。“日月掷人日月掷人去去,有志不获骋有志不获骋”。人生的好戏还未正式开。人生的好戏还未正式开场场,时间的舞台已匆匆撤走了时间的舞台已匆匆撤走了,增加生命密度增加生命密度与质量的愿望也将落空与质量的愿望也将落空,焉能不焉能不“念此怀悲念此怀悲凄凄,终晓不能静终晓不能静”呢呢!时间交替时间交替,生命凝止生命凝止;宇宙无垠宇宙无垠,生命孤独生命孤独;生命的好戏还未上场生命的好戏还未上场,时间的舞台已经撤走。时间的舞台已经撤走。这就是杂诗第二首意象的深层结构。这就是杂诗第二首意象的深层结构。问题探讨七:问题探讨七:有人说隐居后的陶渊明已经找到他心中的桃花源,不复苦恼和忧愁,这首诗中却流露出痛苦和矛盾,这是为什么?陶渊明为官十三年,看惯了战乱、陶渊明为官十三年,看惯了战乱、篡夺、阴谋、危机,决心归隐田园,篡夺、阴谋、危机,决心归隐田园,不再出仕。但隐居后的陶渊明,表面不再出仕。但隐居后的陶渊明,表面上过得安逸、恬淡,却始终未曾忘记上过得安逸、恬淡,却始终未曾忘记现实,现实,对腐朽社会的不满与壮志未对腐朽社会的不满与壮志未酬的苦恼时时困扰着他,使得他的诗酬的苦恼时时困扰着他,使得他的诗作看似悠然平淡,却包含焦灼与悲愤作看似悠然平淡,却包含焦灼与悲愤之情。这首诗就展示了他的这种痛苦,之情。这首诗就展示了他的这种痛苦,从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在光阴虚从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在光阴虚掷中矛盾不安的心境。掷中矛盾不安的心境。问题探讨八:问题探讨八:从意象、构思和意境、情感从意象、构思和意境、情感的角度比较此诗与的角度比较此诗与咏怀八十二咏怀八十二首首的区别的区别意意象象阮诗:阮诗:陶诗:陶诗:明月、清风造成一种凄清的明月、清风造成一种凄清的气氛,也象征志趣的高雅、气氛,也象征志趣的高雅、品行的高洁。孤鸿、翔鸟象品行的高洁。孤鸿、翔鸟象征内心的孤寂。征内心的孤寂。白日、素月浩荡光明,可见白日、素月浩荡光明,可见渊明光风霁月的胸怀。渊明光风霁月的胸怀。“风风来来”照应下文照应下文“气变气变”,引,引入入“不眠不眠”。艺艺术术构构思思阮诗:阮诗:陶诗:陶诗:开篇直抒胸臆,中间借开篇直抒胸臆,中间借景抒情,结尾直接抒情景抒情,结尾直接抒情点题。点题。开篇写景,中间触景生开篇写景,中间触景生情,结尾直接抒情点题。情,结尾直接抒情点题。意意境境阮诗:阮诗:陶诗:陶诗:清幽冷寂清幽冷寂空阔冷清空阔冷清情情感感阮诗:阮诗:陶诗:陶诗:孤独苦闷忧愤,感情孤独苦闷忧愤,感情表露隐晦曲折。表露隐晦曲折。抒发了时光流逝、壮志难抒发了时光流逝、壮志难酬的悲哀,感情表露直接酬的悲哀,感情表露直接一些,点出了悲凄的原因。一些,点出了悲凄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