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清版)DB36-T 1609-2022“幸福社区”服务质量星级评价指标.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422723 上传时间:2023-09-19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654.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清版)DB36-T 1609-2022“幸福社区”服务质量星级评价指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清版)DB36-T 1609-2022“幸福社区”服务质量星级评价指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清版)DB36-T 1609-2022“幸福社区”服务质量星级评价指标.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清版)DB36-T 1609-2022“幸福社区”服务质量星级评价指标.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清版)DB36-T 1609-2022“幸福社区”服务质量星级评价指标.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03.080.01CCS A 12DB36江西省地方标准DB36/T 16092022“幸福社区”服务质量星级评价指标Star-rating index for services quality of happiness community2022-06-23 发布2022-06-23 实施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36/T 1609-2022I目次前言.II引言.I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评价内容.25评价等级.4附录 A(规范性)“幸福社区”服务质量星级评价指标.5DB36/T 1609-2022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2、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江西省民政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省民政厅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处。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江伟、樊胜、范云松、付婷、林欢欢。DB36/T 1609-2022III引言社区是国家治理的基本单元。城乡社区治理事关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贯彻落实,事关居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城乡基层和谐稳定。不断提升社区治理和服务水平,让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

3、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和江西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措施,进一步提升江西省社区治理和服务水平,推动城市社区提档升级、夯实基层治理基础,特制定本文件。DB36/T 1609-20221“幸福社区”服务质量星级评价指标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幸福社区”服务质量星级评定的基本要求和评定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指导江西省行政区范围内的城市社区开展“幸福社区”创评及星级等级评定。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

4、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0647.12006 社区服务指南第1部分:总则GB/T 34300-2017 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规范MZ/T 1482020 志愿服务基本语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社区community居住在一定地域内的人们所组成的多种社会关系的生活共同体。注1:社区有确定的地理边界,通常指基层群众自治单元。注2:本文件中的社区特指城市社区。来源:GB/T 20647.12006,3.13.2社区服务community services社区组织直接为社区成员提供的公共服务和其他物质、文化、生活服务。注:社区服务主要通过公益性、福利性和经营性方式进行。来

5、源:GB/T 20647.12006,3.23.3社区工作者community worker社区党组织、居民委员会的专职成员以及专职从事社区服务和管理的人员,主要包括社区党组织成员、社区居委会成员中的专职人员和在社区从事党建、治理、服务工作的全日制专职工作人员(含社区专职网格员)。3.4社会工作者social worker秉承助人自助理念,综合运用社会工作知识、方法和技能,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扶贫济困、慈善事业、社区治理、婚姻家庭、精神卫生、残障康复、就业援助、犯罪预防、禁毒戒毒、纠纷化解、矫治帮扶、应急处置、群众文化等领域直接提供社会服务的专业人员。DB36/T 1609-202223.5

6、志愿者volunteer以自己的时间、知识、技能、体力等从事志愿服务的自然人。来源:MZ/T 1482020,3.13.6社会组织social organization由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愿组成或举办,经民政部门依法登记,按照章程开展非营利性活动的法人单位,包括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三种类型。3.7网格grid在城乡社区及其他特定空间区划之内划分的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单元。来源:GB/T 343002017,3.5,有修改3.8五社联动five communities linkage以社区为平台、社会工作者为支撑、社区社会组织为载体、社区志愿者为辅助、社区公益慈善资源为补充的新型社

7、区治理机制。3.9智慧社区smart community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社区场景下的人、事、地、物、情、组织等多种数据资源,提供面向政府、物业、居民和企业的社区管理和服务类应用,提升社区管理与服务的科学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管理模式的一种社区。4评价内容4.1指标体系及分值“幸福社区”服务质量星级评价指标由组织领导、综合平台、人才队伍、服务供给、治理机制、居民自治六个一级指标构成,六个指标分值合计为100分,同时在评价体系中单独设置加分项,直接计分。具体指标分值及加分项要求见附录A。4.2指标内容及要求4.2.1组织领导应坚持党建

8、引领,构建坚强有力的组织体系。a)把党的领导贯穿社区建设和社区治理全过程,构建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居民自治组织为主导,居民为主体,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和驻社区单位等共同参与的治理体系;b)加强社区党组织对社区内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统一领导;c)推行社区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居民委员会主任,社区“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d)健全干部下派工作机制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长效机制。4.2.2综合平台应推进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打造夯实有效的综合平台。DB36/T 1609-20223a)推进社区综合服务平台标准化建设;b)创新设置服务功能区,优化功能布局,完善社区服务阵地;c

9、)社区服务场所和功能设置有效整合,各类站点平台发挥实效;d)社区信息化应用集成便民,“互联网+政务服务”向社区延伸;e)推动公共服务设施智能化改造,建设便民惠民智慧服务圈,提供线上线下融合的社区服务;f)探索智慧社区建设,智慧服务特色鲜明。4.2.3人才队伍应完善社区工作者结构和职业体系建设,建立齐备多元的人才队伍。a)综合考虑服务居民数量等因素,合理配备社区工作者;b)选拔优秀人才充实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配齐建强专兼结合的网格员队伍;c)健全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落实社会保险政策,完善岗位薪酬制度及动态调整机制;d)探索拓宽社区工作者职业上升通道;e)加强社区工作者职业能力建设,推进社区工作专

10、业化;f)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g)强化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4.2.4服务供给应强化为民、便民、安民功能,提供便捷精准的社区服务。a)推进政务服务下沉社区,构建多元化服务格局;b)推动与居民利益密切相关的政务服务事项便捷办理;c)推进公共服务全覆盖;d)完善便民商业服务;e)开展社区营造,建设社区家园共同体;f)提升社区服务群众满意度。4.2.5治理机制应探索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服务途径,形成规范有序的治理机制。a)建立“五社联动”服务机制;b)健全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服务激励政策;c)积极培育社区社会组织;d)常态化开展社区志愿服务;e)建立政府购买社区服务机制;f)建立居民需求、服务资源

11、、民生项目“三项清单”制度;g)健全网格治理机制;h)推进社区减负增效。4.2.6居民自治应创新社区协商和治理方式,实现充满活力的居民自治。a)积极营造社区自治氛围;b)搭建协商平台,常态化开展社区协商;DB36/T 1609-20224c)加强社区物业治理;d)制订居民公约等自治规范;e)完善党务、居务、财务公开制度。4.3指标分类4.3.1“幸福社区”服务质量星级评价指标分为以下四类:基础项:应达到的指标项目;加强项:比基础项要求略高或具有特色亮点的指标项目;优选项:比加强项要求更高的指标项目;加分项:获得省级及以上与社区治理工作相关的表彰。4.3.2 指标分类及内容要求见附录 A。5评价

12、等级5.1“幸福社区”等级评定采用星级制,从高到底依次为五星、四星、三星。5.2根据评分结果,确定相应等级(见表 1),不符合表 1 评价分值要求的不定星级。表 1“幸福社区”等级划分表星级评价分值总分92分92分总分86分86分总分80分DB36/T 1609-20225AA附录A(规范性)“幸福社区”服务质量星级评价指标表A.1规定了“幸福社区”服务质量星级评价指标与分值。表 A.1“幸福社区”服务质量星级评价指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指标内容指标分类 分值评定方式1 1.组织领导组织领导(7 7分)分)1.1组织建设社区党组织、居委会、居务监督委员会组织机构健全基础项1实地考察社区党组织决定社

13、区重要事项、社区资金等基础项1实地考察1.2交叉任职社区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居民委员会主任、社区“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基础项1实地考察1.3领导挂点落实县(市、区)、街道领导班子成员挂点联系社区制度;县级领导班子成员每年联系并帮助社区协调解决实际问题1次,街道每年2次加强项1.5实地考察1.4共驻共建与社区结对共建单位每季度开展联建共建活动1次基础项1查阅资料与社区结对共建单位链接资源帮助解决社区治理或社区服务中居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件以上加强项1.5查阅资料2 2.综合平台综合平台(1111分)分)2.1综合设施社区办公服务用房面积不少于300,但未达到每百户30基础项1实地考察达到

14、每百户30以上加强项1.5实地考察悬挂和规范使用“中国社区”标识;社区对外悬挂社区党组织、居民委员会、居务监督委员会三块牌子基础项1实地考察2.2服务平台设置党群服务中心、综治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基础项1实地考察2.3功能设置社区服务场所根据需求设置政务服务、党群活动、养老托幼、协商议事、文化体育、心理咨询、社会工作、综治警务、消防站点、应急救助、纠纷化解等功能区基础项1实地考察养老服务场所面积不少于200基础项1实地考察2.4资源利用盘活社区场所、设施等资源,推进“一室多用”基础项1实地考察采取自主运营或委托社会组织运营、公益服务与商业服务结合、对外租赁等方式,实现

15、社区服务场所阵地和各功能区充分利用,无闲置浪费加强项1.5实地考察2.5信息化应用集约建设智慧社区平台,推动政务服务、公共服务网上办、“指尖办”、就近办基础项1实地考察搭建社区干部和居民信息化交流平台,及时收集民意、服务居民、处理社区事务,及时回应居民诉求基础项1实地考察探索智慧社区建设,拥有特色智慧服务1项以上基础项1实地考察3.1工作队伍根据服务居民数量按比例增配社区工作者,每万城镇常住人口拥有社区工作者不少于18人加强项1.5实地考察DB36/T 1609-20226表A.1“幸福社区”服务质量星级评价指标(续)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指标内容指标分类分值评定方式3.3.人才队伍人才队伍(191

16、9分分)社区配备专兼职人民调解员、法律顾问;培养“法律明白人”骨干;引进专兼职心理咨询师基础项1实地考察3.2素质建设社区工作者中取得社会工作职业资格水平证书人数占比不低于10%基础项1查阅资料不低于20%加强项1.5查阅资料不低于30%优选项2查阅资料社区工作者大中专以上人员比例达到50%基础项1查阅资料70%加强项1.5查阅资料90%优选项2查阅资料3.3薪酬待遇社区工作者薪酬逐步提高至不低于上年度当地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水平加强项1.5查阅资料社区工作者“阶梯式”薪酬制度及动态调整机制得到落实基础项1查阅资料社区工作者按规定落实“五险一金”加强项1.5查阅资料3.4职业晋升社区

17、党组织书记由县(市、区)委组织部备案管理基础项1查阅资料落实从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中选拔街道领导班子成员、招录公务员、招聘事业编制人员制度基础项1查阅资料3.5网格员配备1个网格配备1名专职网格员,专职网格员统一纳入社区工作者队伍管理基础项1查阅资料3.6党员报到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且每年为社区服务、解决社区和群众困难不少于1件加强项1.5查阅资料各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选派干部到社区挂职或任职基础项1查阅资料3.7志愿者培育建立志愿服务队伍,社区志愿者人数占本地常住人口比例不低于5%基础项1查阅资料不低于10%加强项1.5查阅资料不低于15%优选项2查阅资料志愿服务登记、管理、激励嘉许制度健全、执

18、行有效基础项1查阅资料4.4.服务供给服务供给(3333分)分)4.1政务服务提供基本政务服务,并实现网(掌)上办、一次办基础项1实地考察建立“365天服务不打烊”机制建立值班制度基础项1实地考察推行错时延时服务基础项1实地考察畅通预约服务基础项1实地考察落实帮办代办服务基础项1实地考察4.2公共服务提供就业和社保服务基础项1实地考察提供教育和健康服务基础项1实地考察提供文化体育服务基础项1实地考察提供应急安全服务基础项1实地考察提供矛盾纠纷化解和法律服务基础项1实地考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基础项1实地考察提供儿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护服务基础项1实地考察提供社会救助服务和助残服务基础项1实地考察DB

19、36/T 1609-20227表A.1“幸福社区”服务质量星级评价指标(续)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指标内容指标分类分值评定方式建成“15分钟养老服务圈”,依托嵌入式养老机构、日间照料中心等,提供生活照料等养老服务,对特殊困难老年人月探访率达到100%基础项1实地考察建设老年友好、儿童友好、无障碍友好社区加强项1.5实地考察社区居民享有“15分钟健身圈”基础项1实地考察4.3便民服务基本公共服务外的餐饮零售、家政维修、教育培训、卫生健康、文创科创等商业服务和公益服务完善基础项1实地考察社区形成“15分钟便民生活圈”基础项1实地考察社区物流配送、快递、再生资源回收网点设施完备基础项1实地考察社区范围拥有

20、提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的服务机构基础项1实地考察4.4社区营造开展社区关系营造活动,引导居民崇德向善,每季度开展1次以上居民集体文体活动,增进居民交往,打造共同体基础项1查阅资料依托社区环境整治、邻里关系等居民关心的公共事项开展活动,激发社区活力,促进社区和谐,形成社区服务品牌项目至少1个加强项1.5实地考察4.5服务效果社区服务群众满意度80%89%基础项6问卷调查90%95%加强项8问卷调查96%100%优选项10问卷调查5.5.治理机制治理机制(1616分)分)5.1“五社联动”机制引进培育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设置社区社会工作室基础项1实地考察培育社区社会组织不少于12家,并依法备案基础项

21、1查阅资料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或社工室设置社区志愿服务站,社工组织引导志愿者,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基础项1实地考察将群众多样化需求转化为社区服务项目,采取公开招标、定向委托、项目洽谈、公益创投等形式,由专业社会组织、社工机构或志愿组织依法承接,为群众提供专业化、组织化、品牌化社区服务加强项1.5查阅资料挖掘利用各种物质、资金、技术、服务等社会慈善资源或者利用社会慈善资源建立社区慈善基金、社区服务专项基金,提供社区服务基础项1查阅资料5.2供给侧改革机制坚持居民需求导向,统筹用好各项政策资源,建立居民需求、服务资源、民生项目“三项清单”制度,实现资源项目与居民需求精准匹配,提升居民满意度和获得感

22、加强项1.5查阅资料5.3网格治理机制以居民小组或住宅小区、若干楼院为单元合理划分网格,每个网格原则上覆盖300-500户基础项1实地考察社区内党建、综治、民政、城管、信访、市场监管、卫生健康、应急管理等各类网格“多网合一”基础项1实地考察建立集信息收集、问题发现、任务分办、协同处置、结果反馈等功能的网格治理机制加强项1.5实地考察DB36/T 1609-20228表A.1“幸福社区”服务质量星级评价指标(续)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指标内容指标分类分值评定方式网格治理创新成效显著,相关经验在县级及以上层面宣传推广加强项1.5实地考察5.4社区减负机制制定社区职责清单,建立事项准入制度基础项1实地考察

23、社区挂牌和考评规范基础项1实地考察5.5日常管理机制社区档案、公章管理规范有序基础项1实地考察应急管理、学习教育和培训制度健全基础项1查阅资料6.6.居民自治居民自治(1414分)分)6.1自治氛围社区工作者每年通过协商方式推进工作、解决问题不少于2项,居民群众每年参与协商议事活动不少于2项基础项1实地考察6.2协商机制建立居民议事会、理事会、建立个人调解工作室等议事协商平台,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基础项1实地考察协商制度健全,过程规范,协商方式方法有效;协商结果有运用与反馈机制加强项1.5查阅资料6.3协商实践围绕居民急难愁盼民生问题和公共事务,如老旧小区改造、加装电梯、物业服务、矛盾调处、社区

24、活动等方面开展协商每季度不少于1次基础项1查阅资料社区协商特色亮点鲜明,形成协商治理品牌加强项1.5实地考察6.4物业治理建立党建引领下的社区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协调运行机制,在居委会下设环境和物业委员会,加强对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的指导和监督基础项1实地考察推进物业服务全覆盖,无物业管理的老旧小区依托社区环境和物业委员会实行自治管理;加强对业委会组建人选审核把关,未成立业主委员会的,由社区“两委”指导组建物业管理委员会临时代行业主委员会部分职责加强项1.5查阅资料社区环境整洁,无“脏乱差”现象,生活垃圾实现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基础项1实地考察6.5自治制度制订群众公认、务实管用的居民公约等自治规范加强项1.5查阅资料推动婚丧等领域移风易俗,无重大督查、信访、负面舆情基础项1实地考察6.6居务监督居务监督制度完善、运行有效基础项1查阅资料建立居务公开事项清单,并通过信息公示栏等渠道及时公开基础项1实地考察加分项加分项近三年来(含申报当年),社区集体或个人获得省级及以上与社区治理工作相关的表彰,省级荣誉加2分,国家级荣誉加3分,累计最高不超过5分。(同一事项符合多类加分条件的取最高分值,不重复计分。)查阅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财经 > 质量控制/管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