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3就业与保障 2023.6“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的探究文/周岳摘要: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面临着新使命和新问题,必然要采取新的措施。文章从“三全育人”视角出发,分析了当前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面对的困境,并从发挥辅导员主导作用,构建全员育人架构;把握育人关键节点,实现全过程育人;坚持基层党建“三结合”,打造全方位育人体系等方面探索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该机制对解决新时期党员教育管理的新问题,完成党员教育管理的新任务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关键词:“三全育人”;评价体系;教育管理;长效机制一、研究背景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
2、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017 年 2月 27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正式提出“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为此,国内诸多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其中一些学者论述了在新时期下高校党建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融合的新路径1,即以党建促进学生管理,借助新媒体平台发挥党建的思政育人功能,以党建助力学风建设、助推大学生创新创业等模式实现“三全育人”和党建工作立体化。另一些学者认为,在“三全育人”视角下应强化研究生党建育人2,中心工作是增强主流意识形态
3、教育力度、强化党建活动内涵及成效、推动党建队伍保障体系发展、强化党员思想教育、推动党员管理组织精细化发展。此外,还有一些学者分析了大学生党建工作与学生管理工作融合的必要性和存在的核心问题3,提出在新时期下通过党建工作促进学生管理的思考,探索党建工作与学生管理工作的结合点,精心打造“126”党建+学生管理新模式,构建新时代“三全育人”的良好格局。还有一些学者基于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协同性缺乏、创新性不足、实效性欠佳等突出问题4,以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及思想政治状况为出发点,实施辅导员党代表责任制推动全员育人,推进学生党支部参与迎新、帮扶学业、求职就业等全程育人,线上党建信息化与线下党建实践化相结
4、合全方位育人,以提高“三全育人”工作实效。在新的教育理念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面对新形势、新使命、新问题,必将要有新的举措。探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党建工作的必然要求。近年来,“三全育人”的理念愈发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认可,用“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探究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意义重大。二、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面对的困境(一)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缺乏实效性高校党支部书记多由辅导员担任,辅导员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但其事务性工作较多,因此在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上投入的精力和时间有限。现阶段,高校坚持“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但在育人目标上,实际中仍存在重德智、轻体美劳的情况。比如:在学生党员发
5、展过程中,党支部在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和预备党员时,缺乏科学化、全面化、数量化的考核指标和标准,他们多以学生的专业成绩排名为主要参考,结合党支部支委、辅导员、班主任、学生群体的意见,最终确定人选。这种做法未能综合考核学生的各方面因素,如是否参加过志愿服务活动、是否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审美能力、运动能力、劳动能力等,因此,这种选拔方式未能从严把好“入口关”的选拔标准,也未能达到全方位育人的效果。(二)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创新性不足当代大学生党员是成长于中国移动网络时代的一代,这一代学生普遍具有鲜明的个性,自我意识较强,喜爱追求新鲜事物,享受着互联网时代带来的信息便利,具有较强的互联网操作能力,且
6、具有自由思想和开放观念,自我感知能力较强。然而,大部分担任党支部书记的辅导员对其工作认可度不高,专业背景不对口,流动性较强,入职年限较短,缺乏工作经验,这会导致工作创新性不足。目前,开展党内组织生活和各类党组织活动大多采用“填鸭式”、按部就班式等,如基层党支部开展党内活动局限于讲座、党课、研讨会、视频学习,而实践性较强的沉浸式学习参观较少。此外,其高校观点164就业与保障2023.6活动开展形式缺乏新颖性、创新性,不能与时俱进,无法促进创新型高校党支部的建设。而思想政治教育专任教师由于年龄差异及线下传统课堂的局限性,课堂吸引力不足,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手段无法与时俱进,未能充分发挥“思政课程”与
7、“课程思政”的协同效应。(三)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性欠佳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发展学生党员时,普遍存在“头重脚轻”的情况,他们坚持严把“入口关”,注重入党前的培养教育考察,对于入党后的教育管理存在后劲不足的情况,忽视了预备党员、正式党员的再学习、再领会、再提高,只有定性的要求,没有具体的考核体系和定量标准,因此党员示范性未能落实落地,未能达到全过程长效育人目标。此外,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方面存在不平衡,如社会实践的参与主要集中在积极性较高的优秀学生党员,参与度的不均衡导致无法提升学生党员的整体质量,而且社会实践主要是短暂性、临时性的便民志愿服务,形式较为简单、内容较为单一,缺乏内涵式提升式教育。长期性
8、、系统性、完整性的社会实践平台载体较少,能够体现出大学生党员角色特点和专业特色的社会实践欠缺。因此,大学生党员发挥集中的示范带动性效果不佳,未形成独特的党建文化内涵,无法形成党建品牌效应。三、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的建立(一)发挥辅导员主导作用,构建全员育人架构1.以辅导员为主导,形成全员育人格局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辅导员既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也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党支部的建设和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自然离不开辅导员的参与,推动党支部建立在专业上,打造“政治强”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师队伍,形成党支部书记、辅导员、班主
9、任、专业教师的全员育人格局,促进党支部与专业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要以辅导员担当党支部书记为出发点,将党建工作和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统筹推进,协同发挥党员学生的示范性,将辅导员从日常繁杂工作中解放出来,提高政治站位和责任担当,提升支部党建工作实效性和创新性。2.落实量化积分制度,形成综合评价体系为了做到发展党员工作常态化、制度化、精细化,可以建立全方面评价体系,类似于针对学生的综合测评系统。在落实校组织部发展党员标准化要求的基础上,党支部可以拓宽量化评价体系指标,如在确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时,可以从理论知识水平、学业成绩、民主评议结果、获奖情况、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参与
10、志愿服务时长、师生评价等全方面、多角度量化考评学生。因此,全员参与全方位全维度考评学生综合素质,定性评价与定量指标相结合,全面评价和重点指标相结合,使得评价体系起到指导、激励、示范引领作用。这将做到“三全育人”视角下的“五育并举”,全维度地考察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真正做到发展党员“十六字方针”中的“提高质量”的要求,提高党员的思想觉悟和政治水平,着力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3.反客为主,实现学生自我管理在全员育人体系中,党员应发挥自我主体作用和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评价为主动作为,从而更大程度地提升党员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党员自我意识的觉醒是发挥党员主体作用的前提,只
11、有这样才能把党的主张转化为党员的自觉行动。如何唤醒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是核心关键问题,党支部应从学生自身角度出发,保证学生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主人翁的意识。可以通过建立“四个制度”和落实“四个保证”来实现:建立党内党务公开制度,保证学生的知情权;建立重大事项和决策征集意见制度,保证党员的建议权;改善优化选举制度,保证党员的选举权;健全学生参与党内事务制度,保证党员的监督权。通过这些措施,让学生党员成为党内生活的主体,实现学生党员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服务,提升党支部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二)把握育人关键节点,实现全过程育人抓住全过程育人的关键是注重教育的循序渐进,同时要把握育
12、人的阶段性和完整性。1.新生阶段:抓住新生入学关键节点党支部应加强新生入党启蒙教育,精心组织开展“支部书记讲信仰”“优秀党员讲事迹”“主题班会促交流”等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活动,重点介绍学院的党建工作和极具专业特色的党建品牌,鼓励新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提交入党申请书,植下理想信念的种子,系牢思想第一颗“扣子”,坚定入党信念,端正入党动机,为发展党员蓄足源头活水。此外,学生党员应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落实教师党员、学生党员联系新生制度“班主任制度”和“下班党员制度”,一个师生党员联系一个班级,从思想引领、生涯规划、学业帮扶、生活帮助、能力提升、就业指导等方面为新生做好成长辅导,为新生排忧解难、答
13、疑解惑,充分发挥教师引领、朋辈帮扶的针对性、有效性、实用性,形成支部书记、辅导员、班主任、朋辈全员育人的局面。2.老生阶段:抓住老生赋能成长关键节点以入党量化考评体系为目标导向,为学生赋能充电、助力学生成长。推动学生党员主体意识建设,开展具有专业特色、富有吸引力、创新力的主题党日活动,并创新党建工作模式,在学科竞赛、评奖评优、社会实践、期末复习周、考前诚信教育、求职就业中发挥党员学生的带头示范作用,以165就业与保障 2023.6学生党员为抓手,整体提升班级学风建设,重点帮扶解决学生“急难愁盼”的学业问题,建立朋辈帮扶制度,形成“一对一”和“一对多”的传帮带体系,师生党员可以指导和帮扶同学提高
14、学业成绩,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此外,坚持党员教育“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原则,邀请校外专家开展大讲堂、指导专业建设,推动党建工作与专业建设相结合,提升育人成效。同时,带动学生党员“走出去”,推动党支部与企业、其他高校党支部结对共建,拓宽育人渠道,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把“三全育人”理念贯穿党员教育管理始终。3.毕业阶段:抓住毕业生就业关键节点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问题。自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应届毕业生整体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体制内就业趋势显著增强、“考研人”“考公热”“灵活就业”与“慢就业”的行为大幅上升。针对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党支部应首先解决思想认识问题。要从大环境角度
15、出发分析就业形势,解决毕业生就业中情绪焦虑等问题,提供“一对一”的就业咨询服务,从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方面提供指导,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建功立业,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其次,推动师生党支部结对共建,搭建帮扶新平台。一个教师党员帮扶三个学生党员,提供针对性、实效性和长效性的就业服务,利用高校教职工的专业背景、学习经验和企业资源,畅通学生的就业渠道,覆盖本科教育的全部过程。从大一新生的入学启蒙教育,大二、大三的实习实训和社会实践,到大四学生的考研、考公、就业和毕业生党员座谈会,最大程度发挥教工党支部在“三全育人”中的积极促进作用。最后,发挥党员
16、学生示范引领作用,推动支部育人工作全面发展。让考研、考公、求职就业的学生代表开展经验交流会,发挥学生主体优势,以解决学生实际需求为目标,打通考研、考公和就业学子求学求职之路的“最后一公里”,彰显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三)坚持基层党建“三结合”,打造全方位育人体系1.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建立党员教育新阵地线上党支部要主动占领网络宣传阵地,在学院网站开辟党建专栏,定期更新支部学习动态和基层党建动态;开通党建工作微信公众号,扎实宣传学院党建思政、就业创业和考研服务等相关做法,推送“时代楷模”“党员教育”等系列推文,努力打造“指尖上的党校”。在线下党支部积极打造“两阵地一党课”线下党员教育阵地,在
17、“党员活动室”和“红色书角”,配备影像设备器材,提供党建图书。建立“教师督学+党员领读”学习制度,通过开展观影品书、读书分享会及“书记讲给党员听、讲师团讲给学院听、辅导员讲给学生听”的常态化讲党课等活动,提高支部理论学习实效性和针对性,进一步拓展党支部教育载体,丰富支部党员教育形式,提高党支部理论学习实效性。2.坚持点面结合,提升党员教育新成效一是坚持“点”上引领,以“党员先锋岗”为载体,制定“党员先锋岗”工作职责和工作记录表,积极推动学生党建进社区。引导青年学生党员强化使命担当,在返校迎新、疫情防控、公益服务、社会实践、考研线上复试等关键时间节点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安排大学生党员参与餐厅督
18、导活动、疫情线索流调、朋辈帮扶学业、服务考研学子线上复试等具体工作,引导党员立足岗位做奉献,充分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二是注重“面”上发力,着力加强校风、学风建设,开展“学风建设月”活动,形成温书迎考培优扶弱等长效工作机制,引导学生党员自觉践行服务意识,进一步强化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增强支部战斗力、凝聚力。3.坚持内涵建设和服务发展结合,打造党员实践新平台加强校内党建思政品牌建设,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理念,并立足学院和学科专业特色,发挥课程思政作用,将红色文化与具有专业特色的专业技能相融合,打造专业教育新载体。形成具有专业素养的思政品牌活动,在帮助大学生提升专业素养的同时
19、,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基。为拓展校外平台,党支部可以与中小学学校党组织结对共建,以专业为底蕴走出服务中小学生劳动实践教育的路子,引导大学生党员常态化、长效性地立足专业,融入地方和服务地方,为地方发展助力,不断强化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提升党建效能。(作者单位:福建技术师范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参考文献武姣娜,王栋,刘佰龙,等.“三全育人”视域下以学生党建推动学生管理工作模式探究 J.青年与社会,2019(27):65-66.黄震,王慧,刘宗辉.以“三全育人”为视角的研究生党建育人分析 J.吉林教育,2022(29):12-14.郑伟.三全育人视阈下高校“党建+学生管理工作”融合模式的实践与探索基于服务企业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视角 J.中外企业文化,2022(8):181-183.刘杰,吴倩倩,王东红.“三全育人”视域下学生党建推动学生管理工作路径探析 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8):108-111.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