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35_T 2130-2023集中空调冷热源系统能效评价-(高清版).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421542 上传时间:2023-09-19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1.0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5_T 2130-2023集中空调冷热源系统能效评价-(高清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DB35_T 2130-2023集中空调冷热源系统能效评价-(高清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DB35_T 2130-2023集中空调冷热源系统能效评价-(高清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DB35_T 2130-2023集中空调冷热源系统能效评价-(高清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DB35_T 2130-2023集中空调冷热源系统能效评价-(高清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ICS 27.015 CCS F 01 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 21302023 集中空调冷热源系统能效评价 Energy efficiency assessment on cold and heat sources of centralize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2023-06-19 发布 2023-09-19 实施 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基本规定.2 5 测量与监测.2 6 能源效率限值.3 附录 A(资料性)集中空调冷热源系统能效评价报告编写格式.6 参考文

2、献.10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提出。本文件由福建省能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FJ/TC 1)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厦门金名节能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福建蓝海节能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省节能中心、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广东省润投咨询有限公司、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广东申菱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肖剑仁、林卫东、叶明树、陈震宇、吴瑗

3、、郭筱莹、艾明芳、吴林涛、王辉、邢毅、程德明、杨迪珊、林峰、黄华荣、张燕晓、江建平、张发勇、赵小虎、曹华明、阮筱菲。集中空调冷热源系统能效评价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集中空调冷热源系统能效评价的基本规定、测量与监测、能源效率限值等具体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采用电驱动制冷/热泵制热方式且以水为循环介质的集中空调冷热源系统的能效评价,指导集中空调冷热源系统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能耗监管。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4、17981 空气调节系统经济运行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集中空调冷热源系统 cold and heat sources system of centralize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由冷源机组、热源机组、冷冻水泵、热水泵、冷却水泵、源水泵、冷却塔以及配套管路、定压装置、阀门构件等组成的满足集中制冷、制热需求的系统。注:冷源机组、热源机组包括电驱动的冷水机组、地源热泵机组、风冷热泵机组等。3.2 制冷系统总用电量 total input power of a cold sources system 制冷运行时,冷源机组及附属设备的用电量

5、之和。注:附属设备包括冷冻水泵、冷却水泵、源水泵和冷却塔。3.3 制热系统总用电量 total input power of a heat sources system 制热运行时,热源机组及附属设备的用电量之和。注:附属设备包括源水泵、热水泵。3.4 制冷系统能源效率 energy efficiency ratio of a chiller plant system;EERc 制冷系统总制冷量与制冷系统总用电量的比值。3.5 制冷系统设计工况能源效率 energy efficiency ratio of a cold source system during nominal design c

6、ondition;EERcd 在设计阶段,采用项目所在地的室外设计计算参数的基础上,计算得到的制冷系统制冷量与制冷系统输入总功率的比值。3.6 制冷系统年平均能源效率 annual average energy efficiency ratio of a chiller plant system during operate condition;EERco 在运行阶段,制冷系统全年累计总制冷量与制冷系统全年累计总用电量的比值。3.7 制热系统能源效率 energy efficiency ratio of a heating system;EERh 制热系统总制热量与制热系统总用电量的比值。3.

7、8 制热系统设计工况能源效率 energy efficiency ratio of a heating system during nominal design condition;EERhd 在设计阶段,采用项目所在地的室外设计计算参数的基础上,计算得到的制热系统制热量与制热系统总用电量的比值。3.9 制热系统年平均能源效率 annual average energy efficiency ratio of a heating system during operate stage;EERho 在运行阶段,制热系统全年累计总制热量与制热系统全年累计总用电量的比值。3.10 测量系统 meas

8、urement system 对被测量的集中空调冷热源系统能效评价所需参数进行检测、调理、变换、显示或记录的完整系统。4 基本规定 4.1 集中空调冷热源系统的规划、设计、施工、竣工调试、运营、能耗监管阶段应以保证能源效率为目标进行质量控制。4.2 集中空调冷热源系统在设计阶段应计算制冷系统设计工况能源效率、制热系统设计工况能源效率,确定制冷、制热系统年运行能源效率的目标值,并宜对制冷、制热系统年设计能源效率进行预测分析。4.3 集中空调冷热源系统应在系统投入使用后进行运行能源效率评价,并在不少于一个完整的供冷、供热周期对制冷、制热系统年平均能源效率进行评价。4.4 应对集中空调冷热源系统内各

9、用电设备分类进行用电量计量,对系统的制冷量、制热量和能源效率等数据进行测量及评价。5 测量与监测 5.1 一般规定 5.1.1 制冷、制热系统的测量内容应满足系统能效数据采集的要求,宜采用实时在线采集的方式。5.1.2 测量系统调试应在集中空调冷热源系统调试之后进行,再由建设单位组织验收。5.1.3 测量系统的调试单位应编制调试方案,报送建设单位审核批准;调试结束后提供完整的调试资料和报告。5.1.4 测量系统数据存储时限应不少于 3 个完整的供冷、供热周期。5.2 测量内容 5.2.1 测量内容应包括下列参数:a)制冷、制热系统的总用电量;b)冷冻水供水温度、回水温度、流量、补水量;c)冷却

10、水(或源水)供水温度、回水温度、流量、补水量;d)热水供水温度、回水温度、流量、补水量;e)室外空气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5.2.2 测量内容宜包括下列参数:a)各台冷、热源机组的用电量、制冷(热)量、负载率;b)各台冷、热源机组的冷(热)水供回水温度、供回水压差、流量;c)各台冷、热源机组的冷凝器侧(制冷工况)或蒸发器侧(制热工况)的供回水温度、供回水压差、流量;d)各输配系统水泵的用电量、运行频率、进出口压差、流量、电机效率;e)各台冷却塔的冷却水进水温度、出水温度、风机的用电量、运行频率;f)水泵变频运行相关的压力、温度;g)各空调末端分区的冷(热)水供水温度、回水温度、流量。5.3 监测

11、 5.3.1 测量系统应监测 5.2.1、5.2.2 所列测量参数的瞬时值及累计值或平均值,以图表形式显示并生成报告。5.3.2 测量系统宜监测下列性能指标的瞬时值及累计值或平均值,以图表形式显示并生成报告:a)各台冷、热源机组的能效比;b)输配系统各类设备的效率:包括冷冻水输送系数、冷却水输送系数、热水输送系数等;c)制冷机组、冷冻水泵、冷却水泵(或源水泵)、冷却塔风机等各类用电设备单独用电量占制冷系统总用电量的比例;d)制热机组、源水泵、热水泵等各类用电设备单独用电量占制热系统总用电量的比例。5.4 测量精度 5.4.1 测量仪器的选用和设置应考虑各个物理量测量的传感器、信号调节、数据采集

12、和接线系统等对系统测量精度的影响。5.4.2 制冷、制热系统能源效率测量结果的计算不确定度应在5%以内。水温度、水流量、用电量、空气温度、空气湿度的测量不确定度或最大允许误差应满足表 1 的要求。表1 测量不确定度或最大允许误差 测量内容 测量不确定度或最大允许误差 水温度 0.1 水流量 1%用电量 1%空气温度 0.2 空气湿度 3%5.4.3 测量仪表应根据相关的国家或产品标准进行标定校准。6 能源效率限值 6.1 能源效率评价时应具备完整的数据资料,测量系统数据采集时间宜间隔 10 min。6.2 评价机构在采用测量系统数据之前应对数据进行不低于48 h的现场检测校核或线上实时数据平台

13、校核,偏差 5%以内即为校核通过。6.3 评价机构在完成现场检查、数据监测校核、能源效率计算后,应编制评价报告,给出评价结论。评价报告首页应为评价汇总表,评价报告编写格式参见附录 A。6.4 集中空调制冷系统能源效率分为三级,分别满足下列规定:a)在设计阶段,制冷系统设计工况能源效率不应低于三级;b)在运行阶段,制冷系统年平均能源效率不应低于三级。6.5 当制冷系统冷源机组为冷水机组时,制冷系统能源效率按表 2 评定。对于蓄冷系统,可对集中空调制冷系统蓄冷时段用电量进行加权修正,修正系数为蓄冷时段电价与平段电价的比值。表2 冷水机组制冷系统能源效率等级与限值 系统额定制冷量(kW)系统能源效率

14、等级 系统能源效率限值 1 758 三级 4.2 二级 4.6 一级 5.0 1 758 三级 4.5 二级 5.0 一级 5.5 6.6 当制冷系统冷源机组为冷水机组、风冷热泵机组组合的形式时,制冷系统能源效率按表 3 评定。表3 冷水机组、风冷热泵机组组合式制冷系统能源效率等级与限值 系统额定制冷量(kW)系统能源效率等级 系统能源效率限值 1 758 三级 3.8 二级 4.0 一级 4.3 1 758 三级 4.0 二级 4.3 一级 4.6 6.7 当制冷系统冷源机组为地源热泵机组时,制冷系统能源效率按表 4 评定。表4 地源热泵机组制冷系统能源效率等级与限值 系统额定制冷量(kW)

15、系统能源效率等级 系统能源效率限值 1 758 三级 4.3 二级 4.7 一级 5.1 1 758 三级 4.6 二级 5.1 一级 5.6 6.8 制热系统设计工况能源效率、年平均能源效率不应低于表 5 的限值要求。表5 制热系统能源效率限值 热源主机类型 系统能源效率限值 风冷热泵机组 3.2 地源热泵机组 4.5 6.9 热回收型热泵机组的制冷量和制热量应分别计入全年累计制冷量和全年累计制热量。制冷工况及热量回收工况的用电量应计入制冷系统用电量,制热工况及冷量回收工况的用电量应计入制热系统用电量。6.10 利用冷却塔制取的免费冷量应计入全年累计制冷量,附属设备用电量应计入制冷系统用电量

16、。6.11 冷冻水输送系数、冷却水(或源水)输送系数、热水输送系数等应符合 GB/T 17981 的规定。实际供回水温差应不小于设计温差的 80%,宜不小于设计温差的 90%。6.12 制冷系统年平均能源效率低于能源效率三级的限值、制热系统年平均能源效率低于限值时,应进行诊断、调整,无法满足要求时,宜进行改造升级。附录A (资料性)集中空调冷热源系统能效评价报告编写格式 集中空调冷热源系统能效评价报告编写格式见图 A.1。图A.1 集中空调冷热源系统能效评价报告编写格式 图 A.1 集中空调冷热源系统能效评价报告编写格式(续)图 A.1 集中空调冷热源系统能效评价报告编写要求格式(续)图 A.1 集中空调冷热源系统能效评价报告编写格式(续)参考文献 1 GB 550152021 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 2 DBJ/T 151292017 集中空调制冷机房系统能效监测及评价标准 3 T/DZJN 782022 集中空调制冷机房系统能效等级及限定值 第1部分:采用电驱动水冷式冷水机组的机房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家电行业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