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班级建设.pptx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4207483 上传时间:2024-08-23 格式:PPTX 页数:25 大小:182.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级建设.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班级建设.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班级建设.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班级建设.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班级建设.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节 班级建设的基本原理学校中的班级是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组织单位,也是促进学生成长的正式组织之一。班级建设是指班主任和全体学生一起,通过建设班级生活,促进学生成长的教育实践活动。一、班级建设的当代教育价值(一)班级建设与教师成长的关系班主任是班级建设领域的责任主体、实践主体。班级建设的质量、班级建设对学生成长价值的实现,受制于班主任的全部素养,并对班主任的成长产生直接影响。当前班级建设工作现状学校首先视班级为教学的基本单位,其次才是德育的基本单位班主任习惯于按部就班、照搬照套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完成学校的各项具体安排班主任的工作方式、基本思路是简单执行而不是综合创造班主任的工作内容方面往往忽视整

2、体,窄化班级建设的内容。如何成为一个有思想、有理念、有较高专业水平的优秀班主任?(二)班级建设价值取向的历史变迁新中国成立以来,基础教育极端班级建设工作经历了三度变迁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至20世纪80年代,倡导集体主义思想,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了集体而进行教育(马卡连柯“班集体建设”思想。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强调集体主义与个性特长相结合,集体尊重个体的权利与价值,个体尊重群体的规范(个体服从集体)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强调造就一代适应社会转型需要的新型个体作为自己的价值取向,关注学生成长、教师成长(三)班级建设改革研究的类型教育社会学关注班级作为社会组

3、织或初级群体的问题帕森斯(班级作为一种社会体系来研究)克鲁普斯卡亚(班级作为集体)岗德熊(课堂中进行学习的人的群体组织称为班级)班级作为一种社会组织教育社会心理学班集体教育社会心理学理论范型关注自变量的结构要素(集体目标、组织结构、人际关系、纪律、舆论)和作为因变量的功能水平(组织和管理功能水平、教育和自我教育功能水平、个体社会化的功能水平)德育班级教育模式“班级教育系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班级教育体系(以班主任为主导的各班级要素组成的班级教育整体)班主任角度研究班主任地位、工作性质、素养、工作方式(中国特色)(四)当代中国班级建设的教育价值基于教育学立场,必须思考中国班级建设改革的走向,正视班

4、级建设的独特性和丰富性。首先,班级建设与课堂教学、德育、班级管理等概念之间有差异:1.在教学载体上 课堂教学以学科为载体,通过学科价值的开发形成个体独特的学科素养 班级建设以班级日常生活为载体,整合各种班级资源促进学生发展2.在主体上课堂教学学科教师与学生构成班级建设班主任和学生构成3.在教育目标上课堂教学关注学科素养的形成班级建设关注学生在班级中的整体综合的生存状态其次,在学校转型和促进学生发展的立场上,认识、开发、重建班级建设的教育价值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通过开发班级生活的多方面价值,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公民意识,发展个性,培养个体的创造精神和合作、发展能力。再次,作为独特教育时空的

5、班级,也有着多样的教育资源二、班级建设改革走向的理论透析(一)班级建设的基本原则1.班级建设需要以学生和班级的发展状态为基础2.班级建设需要以实践活动为载体3.班级建设需要以学生的成长需要为主线策划活动系列(二)以教育的立场重建学校对班级建设的管理方式1.形成合理的教育价值观和清晰的改革思路2.学校德育领导需要指导、鼓励、推动学生发展工作的开展(三)班主任自主开展学生研究工作1.对学生的研究是教师工作的基础2.对学生研究的方式,不仅需要有研究的灵感、责任心的推动,更需要成为班主任日常工作方式3.既关注个体学生的成长,又关注全体学生整体发展状态、成长的需要三、班主任以智慧的方式开展班级建设工作(

6、一)在干部轮换工作中培养学生(二)通过班级岗位建设,促进学生的发展和班级生活自主(三)创建富有生命气息的班级文化(四)开发班级活动的教育价值(日常性活动、主体性活动)第二节 学校课外生活价值的开发课外活动是指在学校之内,在规定的课程与教材体系之外、班级建设领域之外所开展的有意识的教育活动。一、学生课外活动的教育价值促进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展个人的特长促进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结合促进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发展智力,发挥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寓教育于课外活动之中董纯才课外活动的意义和原则,人民教育1984年第12期“而现在则应该把课外活动看作是培养具有真才实学的现代化人才不可缺少

7、的重要手段。因为它可以完全不受大纲、教材的约束,不受传统的教学程式的约束,也可以不受学校现有师资条件的限制,充分利用社会上的各种可以利用的条件,达到充分发展学生聪明才智、潜在能力的目的。”吕型伟创建两个渠道并重的教学体系,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载上海教育1984年第12期。对学生课外生活的基本理论思考:课外活动与学生发展、时代发展的关系课外活动与学校教育的关系课外活动自身内部的关系形态二、学校课外活动整体建构思路(一)以生态意识指导整体设计(学生发展需要与可能、不同年级学生发展关系、不同类型课外活动关系)(二)点面结合,形成立体的课外活动形态(三)资源与过程的动态生成三、学校课外活动的具体改革措

8、施(一)学校层面可以有日常化的一些活动,也可以有一些集中的大型活动(日常生活的再组织,典礼、仪式)(二)班级层面学科类课外活动班级建设类课外活动第三节 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健康发展学生非正式群体是指在学校教育生活中存在着的、相对于学校正式组织内的群体而言、缺乏教师正式介入和正式组织规范的一类学生群体。一、学生非正式群体(一)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复杂性目标指向上的多样性(求知、交友、娱乐等)性质上的多样性(积极型、中间型、落后型、破坏型)走向上的复杂性、开放性,无确定发展规则(二)学生非正式群体存在的合理性满足了学生成长中的某些需要,而这一需要状态在学校教育中被忽视了(交友、倾诉、交往与沟通)满足了学生

9、当前成长的需要,并与学校教育的价值追求、方向一致满足学生某类在学校教育中难以满足的合理需要(弱势群体、学业失败)“反教育”特征的非正式群体的存在(三)教师与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关系状态分析无意识类旁观者类粗暴干涉类对话类二、在多元文化的互动中促进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健康发展(一)形成健康的学校文化生态1.形成合理的学校文化精神2.实现学校日常生活的现代转型3.促进学校对个体成长核心素养的养成(二)促进不同群体之间的互动1.促成非正式群体之间的互动2.促成学生正式组织与学生非正式群体的互动3.促进非正式群体内部的生成与涌现(三)优化教师影响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方式1.形成合理的角色意识2.完善思维方式3.优化教育策略、不断调整自身的教育实践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