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跨国公司:在2个或2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建立子公司或分公司,由母公司进行有效地控制和统一决策,从事跨国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实体。2. 判断标准:结构性标准,研究一个公司的跨国范围及对子公司的控制程度,包括所有权和决策控制;营业绩效标准,研究一个公司在国外经营的资产额、销售额、员工数和利润额等;行为特征标准,是否具有全球的经营战略,客观地对待各国的机遇和挑战,从整体考虑公司资源的优化与协调发展。3. 跨国指数:三个比率的平均值,即国外资产/总资产、国外销售额/总销售额、国外雇员数/雇员总数。4. 迅速发展原因:科技革命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国际市场竞争日益尖锐;发达国家政府的职能推进;跨国银行的
2、发展;放宽对外限制。90年代跨国公司发展特点:大型跨国公司占主导地位;全球战略联盟,企业兼并成为主要内容;承担技术创新的发动机;亚洲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不断崛起,成为区域投资的主要力量。5. 跨司影响:(1)对世界经济影响:加速生产国际化,促进生产力发展;加速国际资本流动,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扩大国际贸易,促进经济增长;促进技术进步,加快国际技术转移,溢出效应。(2)对母国影响。有利:增强了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扩大了对外贸易;保证本国所需资源的稳定供应;有助于本国经济结构调整。不利:引起资本外流;使竞争对手的技术实力增强;改变国际市场的竞争格局。(3)对东道国影响。有利:有助于解决资金短
3、缺问题,推动东道国经济发展;向东道国输入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东道国对外贸易发展。不利:攫取大量利润,掠夺原料;不适宜技术的输入,不合理的条款;对国际企业在一定程度上的经济依赖。2. (1)发达国家的评价赞成的理由反对的理由1带来投资机会和福利改进1国内产业空洞化2国内市场扩大,就业机会增加2国外劳动力替代,就业率下降3要素价格下降,抑制通涨3税源外流,国民福利负担加重4跨国公司增强国家竞争力4技术外溢,增强对手的竞争力(2)发展中国家赞成的理由反对的理由1带来外资和先进生产技术1国内市场国际化,民族产业威胁2国际贸易增加,就业率上升2资本市场开放,金融危机冲击3要素价格均等化,福利改进3要
4、素价格国际化,生产成本上升4减少国内经济波动4国内居民收入差距扩大3. 对外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的定义:指投资企业以跨国经营的方式所形成的国际间资本转移,也称为外国直接投资或国际直接投资。4. 制定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原则:现实性和长远性;系统化和合理化;数量化和指标化;包含具体政策措施。5. 制定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内容:1.确定战略规划的时间;2.对公司外部因素进行分析;3.对公司内部环境进行分析4.制定公司的发展目标;5. 拟定公司的发展战略;6.战略目标的实施。6. 企业战略的管理过程:1.战略分析;2.战略选择;3.战略实施;4.战略控制
5、。7. FDI动因:获取生产资源(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和技术及管理技能);开辟新市场(保持与客户和供应商之间的关系、更好的了解当地客户偏好、运输成本和政府政策、作为全球性生产战略的一部分);提高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分散风险)。8. 条件:拥有与东道国竞争对手相抗衡的优势;协调国外子公司经营管理的能力;东道国提供一系列优惠条件。9. FDI形式:股权和非股权。前者包括独资、合资(股权合资和契约合资),统称为三资企业。独资指母公司占有子公司95%以上股权,拥有子公司的全部股权,通过兼并和新建。10. 股权投资指跨国公司与东道国合作者各按一定比例出资,共建一个有一定资本额的有限公司。它是东道国独立的
6、法人,受东道国法律的管辖和保护,合资方一般从企业的净利润中回收投资,分为多股、对等和少股。契约合资企业不是独立法人,而只是一种合伙关系。它由跨国公司与东道国就各方的责任、权利、义务进行充分协商后,通过签定合同或契约加以确定,且各方按确定的比例分配收益、分担亏损。两者主要区别在于,后者不涉及所有权关系,灵活,但短期行为严重,且不能享受东道国的税收优惠。11. 非股权投资:跨国公司不通过股权对东道国企业进行控制和管理,而是利用对企业所需技术、管理、资金的控制,通过一系列合同安排,达到对当地企业控制的目的,而不仅仅以持有股份为主要目的的投资方式。包括:管理合同、技术许可和生产合同(提供产品的合同,如
7、机器设备、原材料和生产方法,但由当地企业自行负责实际生产活动)。不属于直接投资,但实际上是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替代物,其好处是不需要股份投资,不承担财务风险。股权参与策略。法令限制因素:各国政府对外国企业到本国投资均有不同的法律规定,这些法律法规对跨国公司的股权参与策略有很大影响。12. 全部或多数股权策略:差异产品;低成本;控制原料来源;竞争战略。少数股权策略:分散股权;把股权分为有投票权和无投票权股权,以利用保留投票权控制企业;掌握关键决策权与经营权;在董事会采用委任方法。13. 影响模式选择的因素:厂商资源条件包括规模大小、管理经验;经营策略;产业特点(产业成长性、全球产业集中程度、技
8、术密集度、广告密度等);东道国因素( 国家风险、文化差异和产业政策)。14. 选择程序:明确竞争优势、经营范围选择、股权与非股权、股权比例、新建与并购。5. 试述企业为什么要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答:传统上,企业跨国经营的动因包括获取生产资源、开拓新市场、降低成本和风险,以及逃避性投资和被动性投资等。(1)自然资源导向型:获取自然资源(2)低成本导向型:获取廉价劳动力,降低成本(3)先进技术导向型:跟踪和寻觅最新技术发展(4)市场导向型:(1)绕开各种贸易壁垒(2)降低运输成本(3)开辟新市场,延长产品生命周期(5)利用独特优势导向型:发挥无形资产的价值和优势,提高企业竞争力(6)分散风险导向型:
9、地理分散化,降低风险,追求投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7)政策导向型:享受东道国的优惠政策,或是为了逃避母国政府的管制和法规(8)完全被动型:受到竞争对手的带动,或是跟随母公司或客户企业去海外经营 6.试述跨国公司理论垄断优势理论:由海默和金德尔伯格提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两个条件:一是企业必须拥有垄断优势,以抵消在与当地企业竞争中的不利因素;二是不完全市场的存在,使企业拥有和保持这种优势。金认为垄断优势可以分为三类:产品市场不完全;要素市场不完全;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上的不完全竞争。进一步论证得出知识优势、产品差异优势、规模优势、管理优势和资本优势。选择直接投资方式的依据:成本比较、收益分析和货币优
10、势。评价:不完全竞争取代完全竞争;直接投资取代证券投资,奠定了研究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基础。 但缺乏抽象的实证分析;以美国企业为研究对象,只能解释发达国家情况;没有解释区位选择问题。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由美国学者弗农提出,他运用市场营销学的产品生命周期学说,提出了与国际投资密切相关的三个产品阶段,即产品创新阶段、产品成熟阶段和产品标准化阶段,不同的产品阶段决定了公司不同的生产成本和生产区位选择。一、产品创新阶段新产品投入市场,处于创造需求的阶段。该阶段的特点:(1)企业对新产品具有独家垄断优势,所关心的主要是产品设计是否受消费者欢迎,并非成本。(2)新产品的需求主要在国内。(3)消费者受新产品、新
11、功能的吸引,一般不在乎价格,也没有比较机会,市场对新产品需求的价格弹性较低。(4)企业主要利用产品差别等竞争手段或力图垄断技术来占领市场,生产成本对企业生产区位选择影响不大。(5)产品尚未定型,需要不断改进设计以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市场需求不稳定,加工工艺及规程变化较大。生产者应当在本国生产,以便于及时了解市场动态,与材料供应商保持密切的联系。二、产品成熟阶段该阶段的特点:(1)产品设计已基本定型,并逐渐标准化,最有效的生产工艺已经形成,产品功能、质量都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2)消费者对产品已有全面的了解,需求的价格弹性逐渐增大;(3)国内其它企业开始模仿这一产品,替代品增多,市场竞争日趋
12、激烈。 新产品最早生产者的技术垄断地位及寡占市场结构被削弱,这时企业要考虑降低生产成本来提高竞争优势。(4)企业一方面通过扩大生产规模谋求规模经济效益,降低成本,取得价格竞争的主动性;另一方面,向国外市场寻找新的出路,选择那些经济水平低、消费结构类同且对此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的国家不断扩大出口。(5)由于国外也出现了一些仿制者,进口国为保护国内仿制品市场,会设置贸易障碍,造成发明国扩大出口困难。结论:在这种情况下,直接到国外建立子公司,就地生产,就地销售就成为跨国公司的必然选择。三、产品标准化阶段(1)产品设计已完全成熟,产品的生产技术、规模及式样等都已完全标准化,对生产工人的劳动熟练程度要求随
13、之降低。(2)仿制者不断增多,许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已相当强大,原创新企业的技术垄断优势已完全消失,市场竞争优势完全依赖于成本与价格。(3)为进一步降低成本,跨国公司就要在劳动力成本低的发展中国家寻找机会,选择最佳的生产区位。但不能全面解释跨国公司的投资行为,也不能解释没有明显生命周期的产品的情况。维农对生命周期的修正。创新为基础的寡占阶段。新产品主要以母国资源禀赋条件和市场特点为基础,各国垄断优势不同。成熟的寡占阶段。逐步丧失原有的创新基础,但成产能力已扩大,销售网络建立,采取密集渗透策略,发觉生产与销售的规模经济,采取相互牵制和跟进投资。衰老的寡占阶段。此时规模经济已不能阻碍竞争对手,部分企
14、业退出寻找新的以创新为基础的优势,留下来的成为本阶段的寡占者。利用动态的观点,从技术产品垄断角度解释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但无法解释发达国家间的相互投资。内部化理论:巴克利、卡森提出,后经拉格曼丰富和完善。所谓内部化,就是把市场建立在公司内部的过程,以内部市场替代原来的外部市场。基本观点:市场是不完全的,各种交易障碍和机制缺陷妨碍了许多交易以及大量贸易利益的取得;跨国公司可以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将交易活动改在公司所属的企业之间进行,从而形成一个内部市场,部分地取代外部市场,借以克服市场交易障碍和机制缺陷,以获得更大的贸易利益。内部化动机:中间产品市场不完全,交易成本和内部化。内部化途径:培
15、育三个主体,市场的组织管理者、中间产品供给者、中间产品需求者。实现转移价格制度是内部市场有效运行的重要手段。理论评价。贡献: 市场不完全属于市场机制内在缺陷;市场不完全可以用内部化途径来消除;跨国经营是市场内部化跨越国界的表现;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是跨国经营优势主要来源。缺陷和不足:投资动机、区位选择和跨国经营战略。国际生产折中理论:由英国学者邓宁提出,其核心内容是企业从事海外直接投资是由该企业本身所拥有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等三大基本因素共同决定。所有权优势:一国企业拥有或能够获得的、其他企业所没有或无法获得的资产及其所有权;内部化优势:跨国公司在运用自己的所有权优势,以节约或消除交
16、易成本的能力;区位优势:东道国现存厂商以内部化方式将其特定资产与当地某些资源要素结合使用的一组条件。该理论的特点:(1)继承和发扬了内部化理论;(2)与直接投资的所有形式都有关系;(3)能够解释企业进行国际经济活动的三种形式:对外直接投资、出口贸易、许可证交易。该理论的基本观点:邓宁认为,跨国公司的国际经营决策是由企业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这三组变量决定的。这三组变量的不同组合决定跨国公司在出口贸易、对外直接投资、许可证交易之间的选择。如果这三组变量满足以下条件,跨国公司就会从事对外直接投资:(1)企业有高于其他国家企业的垄断优势,如技术知识优势;(2)企业通过内部市场化来扩大这些优势利益
17、比出售或出租给外国公司更有利;(3)企业在东道国结合当地要素投入来利用其具有垄断优势比利用母国要素投入更有利。边际产业扩张理论:由日本学者小岛清提出,其核心内容是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本国(投资国)已经处于或即将陷于比较劣势的产业(即边际产业,也是对方国家具有显在或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依次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使企业能够有效利用国际分工原则,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实现投资与贸易的互补。7.企业优势是指一国企业拥有但外国企业无法获得或拥有的有利经营条件;资产及其所有权;内部化优势指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将其所有权特定优势的利用内部化而拥有最大收益的优势;区位优势指一个国家相对于其他国家为外国企业在该国
18、投资设厂提供的更有利的条件。仅具有第一个采取许可证交易;具有前两个出口;只有三个都具有才跨国。7. 对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动因进行分析。答:绕过贸易壁垒,扩大出口;利用国外资金;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扩大销售量,实现规模经济效益;拓宽企业发展空间,增强企业活力;利用外国资源;接近市场,使产品更加适销对路;国外经营环境的吸引力。8. 试述国际贸易的主要理论古典贸易理论 新古典贸易理论 新贸易理论 新兴古典贸易理论 新新贸易理论 要素 劳动劳动&资本多要素多要素多要素技术差别 外生外生外生 外生&内生外生&内生市场&企业 完全&完全完全&完全不完全&完全不完全&完全不完全&不完全贸易动
19、因 劳动生产率要素差别规模经济专业化&交易效率企业生产率异质劳动分工 产业间产业间产业内产业间&产业内企业内贸易结构 产业间产业间产业内国内转到国外 企业内生产率提升方法 劳动生产率要素替代 规模经济专业化&交易效率企业生产率9.跨国经营的理论基础:1.比较优势理论;2.不完全市场理论;3.产品周期理论。10.跨国经营的现实基础:1.关税和各国政府设置的其他障碍减少;2.交通和通讯技术的提高;3.国际间不断增长的标准化产品和劳务;4.优势生产要素的分布不一样;5.企业的私有化运动。11.跨国公司全球战略是指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以期达到长期总体效益的优化,在科学分析国际经营环
20、境和自身经营环境条件的基础上为求得长期生存和发展而作出的总体、长远的谋略。总体环境:社会文化、经济环境、政治法律环境、技术环境、生态环境(SPETE)。自然环境指企业所处的与自身生产经营有关的自然资源及自然条件,包括地理环境、气候环境、资源环境等。自然环境是吸引投资的重要诱因,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在于自然环境各项要素是形成一国经济特点的重要原因,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国的政治、社会状况与文化风貌。自然环境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产业竞争态势的五力模型:同行业对手、供给者、顾客、潜在进入者和替代者。经济环境:罗斯托认为,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一般要经历传统社会、起飞前夕、起飞阶段、成熟阶段、高消费阶
21、段。阶段不同,对企业产品的需求、给国际企业带来的成功机会也是不一样的;产业结构。发达国家大力新兴产业等,对于普通制造业、家用电子产业,则保留研究开发部分,将生产装配部分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发展中国家则选择某些领域加大投资,同时有选择地吸收发达国家对外转移的产业;通货膨胀。进入某个国际市场之前,企业应详细了解该地的通货膨胀的速度和水平,并分析能否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对于那些通货膨胀速率达到惊人数字的地区,企业仍应避免介入;人口的数量与质量;决定着劳动力资源和对企业产品的现实、潜在需求;收入水平。收入水平决定了市场机会的大小。12. 跨国公司战略的意义: 1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 2利用子公
22、司所在国的先进技术; 3利用各国利率和汇率的差异,降低融资成本; 4延长产品生命周期; 5各子公司进行专项技术研发,分享技术成果; 6利用各国税率差异避税。 13. 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特征:(1)全球性。不受任何民族、国家的局限,不单独考虑某一特定国家。全面考虑世界的市场和资源是在多国基础上的经济效益,以公司全局为对象。(2)长远性。全球战略是公司谋求长远利益的发展要求的反映,是对未来公司生存发展的筹划。以公司当前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为出发点;(3)纲领性。全球战略规定的是公司在全球的长远目标、发展方向、和重点,以及所采取的基本行动方针、重大措施和基本步骤,这些具有原则性,具有行动纲领的意义。
23、(4)抗争性。跨国公司的经营要考虑如何与竞争对手相抗衡,需要迎接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冲击、压力和威胁。(5)风险性。由于未来环境的变化,存在很大的随机性。表现为:决策的对象复杂,很难把握住它的结构;问题常常是突发的,所依据的是来自国际市场未来如何变化的很少情报;决策的性质直接涉及公司的前途,见效时间长,风险大;评价困难,难以标准化。14. 跨国经营战略的基本要素:(1)经营范围。地理区域:不同国家和地区;市场区分:高低档市场,或其他细分市场;(2)资源配置。根据产品线和地理区域合理配置企业的有限资源;(3)竞争优势。利用自身的特色和专长,开发和维持超越竞争对手的优势;(4)协同效应。不同生产经营
24、单位之间加强协作,促进企业的整体效应。15.战略管理基本内容:包括战略思想、目标和对策。思想:基本观念:全球用户、竞争、创新、时效和系统;目标:生产经营方向(产品的种类、业务范围以及经营方式);用户和市场导向(服务对象的确立和转变、市场占有率等);自身的发展方向(生产规模、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战略目标是企业战略的核心,它反映了企业的经营思想,明确了企业的努力方向,体现了企业的具体期望,表明了企业的行动纲领。具有如下重要作用:能够实现企业外部环境、内部条件和企业目标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使企业获得长期、稳定和协调的发展;能够使企业使命具体化和数量化;战略方案的决策和实施提供了评价标准和考核依据;
25、描绘了企业发展的远景,具有很大的激励作用,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主体性和创造性。影响战略目标的因素:原全球战略目标的制约;(对原全球战略目标的负责,有约束)全球风险承受力;(物质承受力和心理承受力,包括财力、风险等等)全球经营环境;(一般环境和具体环境,一般环境指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制度、经济水平、技术文化等等。具体环境指本跨国公司产品的需求者、竞争者、生产经营的联合者的情况和态度)公司自身条件的约束,如生产、管理、营销、财务和研发能力等;跨国公司文化的影响。(员工的共同价值观和以及全球战略的思想)。集中:集中资源生产现有产品。密集型:发展与公司现有产品相似的新产品,开辟新的业务领域,增加
26、产品花色。一体化战略是指企业充分利用自己在产品、技术、市场上的优势,向经营领域的深度和广度发展。包括:后向一体化:公司通过购买和合并原材料供应公司,从过去由供应商提供原料改为自己生产原料,实行供产联合;前向一体化:将过去销售的产品作为自己生产另一类产品的原料,扩大业务经营的范围,两者统称为纵向一体化;水平一体化:公司收购或合并同类企业,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竞争力。多样化:创建新厂或兼并,经营与公司业务没有联系或联系不大的跨行业业务,形成生产多种产品的综合体系,有利于分散风险,提高整体盈利能力。按照战略主要涉及的地区范围来划分:本国中心战略:总部有集中的战略规划,合理安排各类子公司在研究、开发、
27、制造等活动节约成本,但是必须时刻掌握东道国政府的需要和意向,否则就会丧失市场;多元中心战略:以一个地区为主,特别是从东道国需要出发的战略,公司也会因此付出重复投入资金以及经济优势受到限制的代价,在有些领域中具有竞争优势;全球中心战略:该战略适用于全球系统决策的方法,把不同的子公司结合起来,通过全球商务网络来实现盈利与合法性的平衡。按战略成功关键因素的不同来划分:低成本战略,包括价格求廉和数量求多战略,核心是产品成本比竞争对手低;差异化战略,通过专利、管理等技术是产品性能上、质量上优于对手或者在销售上的优势,主要指求新和质量求优;重点战略,将目标集中在国际市场的某一部分,在这一部分上建立优势地位
28、,与国际市场的细分紧密相关。按照战略符合主客观条件程度来分:保守型战略:没有利用公司的潜力,有比较大的保险系数;可靠型战略:该战略所制定的决策水平和战略目标,正好与公司经过努力所能达到的水平相适应,符合客观可能性;风险型战略:该决策超过了企业努力所达到的水平,有一定的风险,但是一旦决策成功,就可以为公司带来巨大的风险利益。16. 试述四种跨国经营战略的主要特征:(1)国际战略:也称母公司中心主义战略,采用这种战略的企业,目的是在世界范围内通过充分利用母公司的创新能力和开发出的技术获取更多利润。(2)多国战略:也称多中心战略或本土适应战略,采用这种战略的企业把侧重点放在各东道国的差异上,通过提高
29、对各东道国的经营环境和市场需求的适应能力,扩大在国外市场的占有率和销售收入。(3)全球战略:采用这种战略的企业,跨国经营的目标是通过获得全球性经营效率提高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4)跨国战略:也称多焦点战略,它是综合了上述三种战略目标的跨国经营战略,同时利用各国间的差异、规模效应和联合优势。17.战略管理的过程:战略制定、执行和控制。战略制定的步骤:树立思想环境分析确定目标划分战略阶段明确重点战略计划评价可行/不可行实施/重新分析。战略态势的分析:东道国经营环境分析:生产力发展情况、居民的物质水平、产业的构成以及发展趋势、科技发展水平以及经济增长的稳定性等;产业分析:同一市场上发生作用的主要竞争
30、力量,包括产业中潜在的竞争对手、供货商、顾客、替代产品生产商等;竞争对手的分析,确定产业中主要的竞争对手以及其竞争范围和竞争策略;公司自身状况分析:包括对现行战略的评价、SWOT分析、公司相对于竞争对手的成本优势和劣势以及公司在市场上的竞争实力和竞争地位。战略执行:贯彻和实施已经制定好的战略所进行的活动。战略控制:为保证战略的执行,对实际经营成果、信息反馈和纠正措施不断进行的评审工作。控制的基本要素:战略评价标准、实际经营成果、经营成果评价、战略调度。18. 丰田公司的全球经营战略的演变 丰田公司成立于 1937 年,根据 2003 年的统计,丰田汽车全球生产量为 682.6 万台,居美国通用
31、汽车之后,列世界第二位,其中日本国内销售、出口和海外生产各占 1/3 。 1 丰田公司的跨国经营概况 丰田公司的生产和销售网络遍布全球,截至 2003 年末,在全球的 26 个国家和地区拥有 46 个生产基地和 8 个代表处,从业人员共计 264096 人,丰田生产的汽车在全球 140 个国家和地区销售,总共拥有 168 家汽车进口商或经销代理商。 2. 丰田汽车跨国经营战略的演变过程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日本丰田公司的跨国经营战略经历了哪四个发展阶段。答:第1阶段:出口主导型战略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985年)。丰田公司最初经历了通过专业进出口商、自营贸易出口以及直接在海外设立销
32、售网点等方式实现跨国经营。 第2阶段:回避贸易摩擦型战略阶段(1985-1990年)。伴随着进出口贸易量的不断扩大,双边贸易摩擦不断加剧。为回避贸易摩擦型,丰田公司的战略为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为对应汽车国产化政策型和 80年代的突破美欧配额限制型两个战略。 第3阶段:市场重视型战略阶段(20世纪90年代)。该阶段是丰田公司全球化战略的开始,在该阶段,丰田公司将成熟的技术转移到市场需求较大的东道国,强调国际分工,尽可能地利用东道国以及相邻国家的相对便宜的资源,生产、销售东道国以及相邻国家所需的产品,并提供相应的售后服务,以期在该地域最大限度地扩大市场占有率。第4阶段:本土化战略阶段(200
33、1年现在)。丰田公司为了长久地保持市场占有率,开始针对某一区域市场的实际需求,在该区域本土上建立研究与开发、商品企划、生产、销售、售后服务这一作为一个成熟企业必备的良性循环体制,利用本土人才在企业中担任中高级领导职位,尽快使企业融入该国社会,提高市场占有率,同时又节省了因总部派遣高级干部而发生的高成本费用。19.试述市场进入的瀑布型战略和洒水器型战略的优缺点:瀑布型战略的优点:(1)错开对资源的需要,对资源有限的中小企业有效。(2)在各国市场间寻求平衡。(3)延长产品生命周期。(4)首先进入熟悉的市场,再进入有困难的市场。(5)防止被挫败的风险。(6)可以从以前的市场进人中学习。(7)可以按各
34、国特殊情况处理问题(如基础设施、购买力等)。如果选择企业同时并行进入多个外国市场的战略,就要放弃渐进式市场进入的学习和经验效果。另一个不足之处在于,洒水器型战略对财力、物力的要求太高。洒水器型战略的优点:(1)快速偿还固定成本,在许多国家回笼资金。(2)建立标准(如电信、娱乐用电器)并形成规模效应。(3)能迅速赢得消费者和挫败竞争对手。(4)树立良好形象,显示对各国市场的责任感与诚意。(5)能分散市场进人的风险,实现规模效应和标准化优势。20. 沃尔玛在中国本土化战略:管理团队本土化;采购本土化;经营方式本土化。21. 跨国公司经营环境的特征:综合性:国际直接投资环境不仅包括经济因素,还有政治
35、、法制、管理、技术、社会文化、自然地理等因素; 系统性:国际直接投资环境的各个部分相互作用,互为条件,相互协调; 动态性:国际直接投资环境的各要素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 先在性:国际直接投资环境是先于投资行为而客观存在的。 22.典型的环境评估方法:国别冷热比较法、经营环境等级评分法、系统筛选分析法、经营环境扫描法、投资障碍比较法、抽样分析法、投资环境动态分析法。23.跨国公司全球技术研发战略的主要特点:(1)加强技术研发投资强度;(2)改善技术研发投资环境;(3)海外技术研发机构倾向于独资或控股的形式;(4)技术研发开始向发展中国家转移。24.波特认为企业的基本战略可以归纳为三种具有内部一致性
36、的战略: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集中战略。成本领先战略要求公司积极建立达到有效规模的生产设施,在经验基础上全力以赴降低成本,抓紧成本与管理费用的控制,以及最大限度减少研究开发、服务、推销、广告等方面的成本费用。为达到成本领先,要在管理方面加强成本控制,使成本低于竞争对手,获得同行业平均水平以上的利润。差异化战略又称标歧立异战略,是指企业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将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标歧立异,形成一些在全产业范围中具有独特性的东西,比如生产在性能上、质量上优于市场上现有水平的产品或在销售上通过有特色的宣传活动、灵活的推销手段、周到的售后服务,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不同一般的良好形象。集中战略
37、又称目标集聚战略,是指把经营战略的重点放在一个特定的目标市场上,为特定的地区或特定的购买者集团提供特殊的产品或服务。成本领先和产品差别化战略在多个产业细分的广阔范围内寻求优势,而集中战略选择产业内一种或一组细分市场,提供满足特定用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以寻求成本优势(成本集中)或差异化(差异化集中)。 25. 全球扩张,使跨国公司以国内企业不具备的方式来提高其盈利能力:1.转移核心能力;2.实现区位经济;3.实现经验曲线效应;4.利用子公司的能力。26. 投资环境:投资者进行生产投资时所面临的各种外部条件和因素。包括经济、政治、(政治稳定、法律法规)自然和社会。特点:综合性、整体性、区域性和动态
38、性。政治环境是指跨国经营所涉及的国家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1)国家政治体制;(2)执政党的性质;(3)政治稳定性,包括政局稳定性、政府结构和政策的稳定性;(4)政府对外资的态度和政策。政治风险主要有:国有化风险、战争风险、东道国国内政变和暴乱等引发的风险。27.国际企业规避政治风险的主要途径:(1)预先取得东道国政府的保证;(2)增大当地政府或企业的投资比率;(3)将投资分散到不同国家;(4)大量雇佣当地从业人员;(5)增加出口比率;(6)牢固控制关键技术;(7)增加在东道国借债的比率;(8)增大在东道国采购原材料和零部件。28.直接影响跨国经营的相关政策与法规:(1)商贸政策和法规(2)关
39、于外商投资的法规;(3)环境保护限制;(4)劳动雇佣及劳资关系的法规;(5)国际条约、国际组织的协定和决议。29.跨国战略联盟的主要特征:战略联盟合作形式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随意性;合作与竞争共存;战略联盟各方地位平等;战略联盟是一种全方位的合作形式。30.建立跨国联盟的动因:1.科学技术的创新;2.避免经营风险;3.避免或减少竞争;4.实现资源的互补;5.开拓新的市场。31.根据联盟成员之间依赖程度不同分为股权式跨国战略联盟和契约式跨国战略联盟。32.建立有效跨国战略联盟的原则:1.确定合适的联盟伙伴;2.明确联盟伙伴之间的关系;3.联盟各方要保持必要的弹性;4.坚持竞争中的合作;5.在战略联
40、盟中向联盟伙伴学习。33.跨国战略联盟的发展趋势:1.从产品联盟逐渐演变为技术联盟;2.从优势互补的联盟发展为强强合作的联盟;3.从实体联盟发展为虚拟联盟;4.从简单的联盟结构发展为复杂的联盟结构;5.战略联盟向纵深化方向发展。34.跨国经营方式的演变过程:1.纯国内经营;2.间接商品出口;3.直接商品出口;4.技术劳务出口;5.设立国外营销分部;6.设立海外生产服务子公司。35.跨国公司经营方式:指跨国公司对生产要素及其生产成果所采取的运营方式,以及处理各种经济关系的运营方式。股权经营方式:指跨国公司以资金形式投资国外企业并获得国外企业所有权的经营方式。独资经营方式:指跨国公司按照东道国的法
41、律和政策,并经过东道国政府批准,在其境内单独投资建立拥有全部股权的子公司,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一种跨国经营方式。合资经营方式:指跨国公司与国外企业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负盈亏的经营方式。跨国并购:指外国投资者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取得东道国某企业的全部或部分所有权的投资行为。36.出口的优缺点:出口的优点:可避免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的高额成本,避免过大的风险;可利用出口方式灵活的特点,满足发展阶段不同、层次不同的市场需求。出口的缺点:运输成本高,贸易摩擦和纠纷多,风险性强,易受外汇市场及国际经济波动的影响。 37.三来一补: 三来是指来料加工、来样加工和来件装配,由外方提供原材料、样品、零
42、配件,中方按外商要求的质量、规格、样式、包装和商标进行加工生产,全部产品由外商返销,中方收取工缴费。 一补是指补偿贸易,由外方提供设备及原材料、生产技术、专利或人员培训等,投产后,用生产的产品或双方议定的其他产品分期偿还外商所提供资源的价款和利息。 38.间接出口的优点:可以利用中间商在国外的分销渠道和经验,迅速将产品销售国外市场;不必承担外汇风险及信贷风险;必增设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出口业务;活性大。间接出口的缺点:不能迅速、直接掌握国际市场信息;无法积累国际市场经营的经验;对海外市场的控制程度低或根本不能控制;无法在国际市场上直接树立企业的形象和声誉,建立自己的渠道网络。 39.技术授权的优
43、点: 保护专利和商标;有利于分摊研究和开发费用;有利于克服东道国对外国直接投资的限制。技术授权的缺点:缺乏对海外市场的有效控制;未来扩展的弹性小;容易培养潜在竞争对手。40.许可经营方式的优点:不必承担开拓国外市场的成本和风险,可绕开东道国的投资和贸易壁垒,可获得稳定的收益。许可经营方式的缺点:无法控制和限制被许可方的生产经营活动和产品质量,存在技术扩散、专利侵犯和影响企业声誉等风险。 41.非股权经营方式:指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企业中不拥有股权,而是通过为东道国的企业提供与股权没有直接联系的资金、技术、管理、销售渠道等,与其保持密切联系并从中获取各种利益的经营方式。合作经营: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
44、家的投资者通过协商签订合同或契约,规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联合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经营方式。技术授权:指授权使用专有工业产权或技术,将其当作商品作价转让的经营方式。合同安排:指跨国公司以承包商、代理商、经销商、经营管理和技术人员的身份,通过承包工程、经营管理等形式取得利润和产品,或开辟新的市场。技术咨询:指东道国把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经济方案等向跨国公司提请咨询或论证,跨国公司则为之提供有效的服务,并相应取得报酬。42.非股权式经营方式有哪些:特许经营、许可经营、合同制造、管理合同、技术咨询、跨国工程承包。43. 阅读材料:我国外商投资的独资化倾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方式主要有
45、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三种形式。从跨国资本的进入方式及演变的时间历程来划分,可把外商在华投资结构演变划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改革开放之初到1991年,这是外国资本进入中国的初级阶段,主要采取合资、合作的形式,外商独资企业所占份额很少且不稳定。 第二阶段为19921997年,这是外资大规模投资中国阶段,外商独资企业所占比重开始大幅度上升,从27.0%上升到34.6%;而中外合资企业所占比重开始下滑。 第三阶段是1997年之后,外商独资化趋势明显增强,主要表现为外商越来越多地采用独资方式设立企业,或者通过收购中方股东的股份对原有的合资企业实现独资,通过对国有企业的收购
46、实现独资。1998年起,外商独资经营企业所占比例首次超过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成为我国主要的外资利用方式。此后,外商独资企业所占的比例一直急剧增长。我国加入WTO以后,外商独资的浪潮更为猛烈。2001年,我国新批外商独资企业15643家,合同金额429.99亿美元,分别是合资企业的1.76倍和2.45倍;2003年,我国新设立的外商独资企业26943家,占三资企业总数的65.59;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为333.84亿美元,占总量的62.39。毋庸置疑,外商独资正成为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主流模式。 试论述外商独资化原因。答:1.宏观因素: 投资环境的改善; 外资政策的调整; 市场竞争的加剧。2 .微观因
47、素: 实施全球战略的需要; 降低企业成本的需要; 加强技术垄断的需要。44.跨国公司的组织结构:是为实现跨国经营目标而确定的一种内部权力、责任、控制和协调关系的形式。45.组织结构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问题:1.组织结构的目标:保证跨国经营战略的顺利实施。2.管理范围与管理层次:根据各级管理人员的能力、产品种类、区域分布,构筑相应的组织结构。3.各级管理人员的权力和责任:明确各部门的管理职责,保证整个组织系统中职能部门的有效发挥。跨国公司组织结构设计中最棘手的问题:集权和分权的程度问题。46.跨国公司组织结构的一般演变过程:出口部阶段 国际部阶段 跨国性组织结构阶段。47.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及其结构简图:国际业务部组织结构 、地区组织结构 、产品组织结构 、职能组织结构 、混合组织结构 、矩阵组织结构。48. 制定决策过程中的集权与分权49.跨国公司的经营战略对组织结构的对应关系:v 实行国际战略的跨国公司 国际业务部型组织结构v 实行多国战略的跨国公司 区域型组织结构v 实行全球战略的跨国公司 产品型组织结构v 实行跨国战略的跨国公司 混合型组织结构 / 矩阵型组织结构50. 跨国公司的管理传统:分权联盟模式、协调联盟模式、集权中心模式。51.国际业务部的优缺点。优点:有利于企业汇集国际商务知识和经验,能够加强对国际业务的管理;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