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六年级语文如梦令教学设计六年级语文如梦令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生字“藕”,多音字“兴”。品读词句,体会词人用词的精妙。2、以“醉”入手,想象画面,体悟词境,感受词人的愉悦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3、补充资料,了解词人,懂得“词为心声”。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教学重难点:1、“醉”读词文,想象画面,体悟词境。2、补充资料,了解词人,懂得“词为心声”。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李清照的生平资料教学过程:一、对联导入,揭示课题1、在中华数千年词苑中,曾涌现众多名家,其中有一位以其清新明丽、委婉柔美的风格独树一帜,为后人所称颂。当代著名诗人臧克家用这样一副对联赞道:大河百代,众浪
2、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2、我们今天学习李清照早期的一首词如梦令。二、初读全词,读准读通1、出示全词,提出朗读要求:放声朗读,读准读通。2、相机正音 生 字:藕多音字:兴3、划分节奏。指名读,齐读。三、自读自悟,读懂词意1、在注释的帮助下,理解词的大概意思。(学生自读自悟)2、交流,师相机评价补充。(重点点拨“常记”“沉醉”“兴尽”“误入”“争渡”等)四、精读全词,提炼词眼1、我们要把词读精,读成一个字。看看它是围绕哪一个字来写的。(学生自读思考)2、交流。(学生讲理由,体会用词之精妙)3、今天我们以“醉”字来品一品这首词。(板书:醉)4、作者到底被什么沉醉了
3、?(相机板书)A、美酒。 B、浓情。 C、美景。五、美读全词,想象画面1、你从词中读出哪些美丽的画面?(学生品读想象)2、交流:“溪亭日暮”“沉醉”“藕花深处”“一滩鸥鹭”3、指导朗读。4、从词中读到了一个怎样的李清照?(快乐、活泼、无忧无虑)5、早期的李清照为什么这么快乐,无忧无虑?(资料补充。早期李清照的幸福生活)五、对照比读,拓展延伸1、此时,李清照喝的是什么酒?(甜酒,美酒,乐酒,香酒)李清照的诗词流传下来的有40多首,有26首写到酒。我们再一起来欣赏她晚年写的声声慢。2、此时此刻她喝的是什么酒?(闷酒,苦酒,愁酒)3、同样的人,同样喝酒,为什么它的味道就变了呢?(资料补充:亲人去世,
4、孤独,国破家亡。)4、你又读到了怎样的李清照?(孤独、寂寞、凄苦)5、忆读如梦令6、总结。7、布置作业:课外再去找一找她的词,读一读,品一品词的味道,感受我们中华诗文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六年级语文如梦令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理解诗人曲折抒发的惜春之情。2、感受李清照言浅意深、含蓄曲折的语言风格。教学重点:理解诗人曲折抒发的惜春之情。教学难点:感受李清照言浅意深、含蓄曲折的语言风格。教学流程:一、导入1、人称“千古第一才女”,创“易安体”的李清照。记忆课下文学常识。2、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南渡前多写悠闲生活,韵调优美。南渡后多怀乡忆旧,情调忧伤。二、理解意涵1、朗读这首词,说说这首词中出现了哪
5、些人物、场景、对白?人物:主仆两人。场景:春雨后的屋中。对白:“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2、结合杜甫三绝句:“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醒时雨打稀”,联系下文,说说李清照昨夜纵酒的缘由可能是什么?不忍见花被吹落。3、李清照醒后第一件事是什么?了解经历风雨后,庭院之中的海棠情况如何。4、既然如此关切,念念不忘,李清照为什么不自己去看海棠究竟如何了?“试”体现出她怎样的心理?很关切,又不敢于、忍心面对。5、从“却道”的“却”字,你能品读出诗人怎样的心绪?她心中早已知晓海棠花的境况。对侍女粗心的不悦。6、“知否,知否?”怎样朗读才符合诗人当时真实的情感?对侍女的粗心的嗔怪。自己的心境无人理解的无奈。7、“绿肥红瘦”写出了什么?诗人的用字有什么高妙之处?写出海棠花经历一夜风雨后可能的景象。仅仅四字就形象可感。用拟人的手法,更凸显诗人的爱花惜春之情。8、作为一名女子,诗人的惜春其实还有怎样的一层含义?惜青春时光的短暂易逝。三、朗读与总结1、理解女诗人惜春之后更为细腻的心绪后,带着这一份理解,再回过头来看前文,你对李清照之前的回避、躲闪、不忍有了怎样的认识?2、在跟深切的理解诗人内心曲折深藏的情感后,再一次朗读诗歌,在朗读过程中重读并重点感受以下字词:“试”“却道”“知否,知否?”“应是”。读出诗人内心复杂幽微的情感波澜。3、归;纳语言风格言浅意深,含蓄曲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