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气候变化相关语言问题国际研究述评.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186623 上传时间:2024-08-13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3.5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气候变化相关语言问题国际研究述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气候变化相关语言问题国际研究述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气候变化相关语言问题国际研究述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当下的气候变化受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共同影响,以全球变暖为显著特征,是人类社会最具紧迫性的挑战。30 多年来,“气候变化”和“气候变化相关语言问题”研究快速增长,成为一个新兴的跨学科研究课题。对“气候变化相关语言问题”国际研究文献进行全面梳理可以发现,气候变化与语言迁移和语言遗失、语言可及性、话语权和话语体系构建、词汇问题以及言语治疗等 5 个话题是主要研究议题。这些研究呈现出 4 个方面的特点,即气候变化研究的多学科性决定了气候变化相关语言问题的多学科性,气候变化相关语言问题具有全球共性和国家区域差异性,气候正义是气候变化相关语言问题的核心,气候变化争议塑造气候变化相关语言问题研究议题等。语

2、言学界应重视并参与气候变化相关语言问题探索,助力中国更加有效地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关键词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相关语言问题;语言治理;气候正义;全球气候治理中图分类号H0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1014(2024)02-0077-12DOI10.19689/10-1361/h.20240207Review of International Literature on Language Issues Related to Climate ChangeXu Xiaoying and Wang ChunhuiAbstract Climate change,driven by both huma

3、n activities and natural factors and characterized by global warming,is the most urgent common challenge facing human society.Over the past three decades,the research on“climate change”and“climate change-related language issues”has witnessed rapid growth,emerging as an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are

4、a.This paper attempts to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he international research literature on“climate change-related language issues”.Five major research topics have been identifi ed,namely,climate change and language migration and loss,language accessibility,discoursive power and construction

5、 of discourse representation,vocabulary issues and speech therapy.Findings show that research on these topics exhibits four main characteristics.Namely,1)The multidisciplinary nature of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determines the multidisciplinary nature of climate change-related language issues;2)While

6、climate change-related language issues have global commonality shared by all human beings on one hand and these studies also have national/regional disparity on the other hand;3)Climate justice has been at the core of climate change-related language issues;4)It has been the climate change controvers

7、ies that formulate the research topics of climate change-related language issues.In conclusion,this paper*作者简介:许小颖,女,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语音学、社会语言学、语言教育。电子邮箱:。王春辉,男,首都师范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语言治理与国家治理、语言国际教育与传播、汉语句法语义等。电子邮箱:。国家语委“十四五”科研规划 2023 年度重点项目“全民阅读标准资源库构建及应用”(WT14544);国家语委“十四五”科研规划 2021 年度重大项目“我国语言文字治

8、理体系现状及创新研究”(ZDA1451)。专题研究三语言与气候78语言战略研究 2024 年第 2 期 总第 50 期suggests that whereas China actively participates in global climate governance,the Chinese linguistic community should focus on and actively engage in the research of climate change-related language issues,thereby enhancing the infl uence of

9、 linguistics in the realm of climate change research.Keywords climate change;climate change language issues;language governance;climate justice;global climate governance一、引言气候变化指温度和天气模式的长期(几十年或更长)变化。这些变化可能是由太阳活动的变化和大型火山爆发等自然原因造成的,但自 19 世纪以来的人类活动,特别是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成为当今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化石燃料燃烧排放温室气体,这些气体就像包

10、裹着地球的毯子,捕获太阳的热量并使地球温度不断升高。a气候变化极具紧迫性。2023 年 3 月 20 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了第六次评估报告的综合报告气候变化 2023,以近 8000 页的篇幅详细阐述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不断上升造成的全球变暖所导致的毁灭性后果。报告指出,2011 2020 年全球地表温度比 1850 1900 年升高了 1.1。人为因素导致的全球气候变化已经使诸多地区出现许多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对人类社会造成广泛的不利影响以及相关的损失与损害,改变了世界的陆地、淡水和海洋生态系统。温室气体的持续排放将导致全球气温在未来进一步升高,估计全球温升幅度会

11、在 2021 2040 年内达到 1.5。全球气温进一步升高会导致危害多发、并发。气候变化的紧迫性和气候危机带来的巨额生命财产损失使其成为当前全球范围内最受关注的议题之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于 1994 年 3 月 21 日生效。截至 2023 年 10 月,该公约共有 198 个缔约方。b2023年12月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更是签署了史无前例地提及“摆脱所有化石燃料”的“阿联酋共识”。中国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2023 年 7 月,中国气象局发布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3),从大气圈、水圈、冰冻圈、生物圈和气候变化驱动因子等方面集中呈现了中国及全球气候变化的最新监测信息。2

12、023 年,中国最热和最冷纪录均被刷新。21 世纪以来,中国因气候灾害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年均超过 3000 亿元人民币,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近 1%。c中国政府积极参与气候变化工作,做出了负责任的 2030 年前“碳达峰”、2060 年前“碳中和”的重大承诺。但气候变化工作多停留在政府和企业层面,民众较少参与气候变化讨论,亟须提升其参与气候治理的意识和能力。20 多年来,气候变化引发的相关语言问题也逐渐引起关注,国际语言学界在诸多议题下发表了富有启发性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学在面对气候变化挑战时的角色、影响和贡献。但总体上,气候变化与语言之间的关系仍然是一个相对新兴的研究

13、领域,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我们尝试就国际上关于气候变化引发的相关语言问题的研究进行概览和评述,以期给中国学界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为中国更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提供助力。a参见:https:/www.un.org/zh/climatechange/what-is-climate-change。b参见:https:/ 许小颖 等 专题研究三二、气候变化相关语言问题研究概况(一)背景:“气候变化”研究综览自 1992 年 6 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多国签署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来,“气候变化”在过去 30 年迅速成为一个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多学科、多争议、多样化议题。搜索 Web of

14、Science网站,a“气候变化”(climate change)关键词共有 501 584 条文献,1992 年有 513 条文献,2009 过万条(11 237),2013 年过 2 万条(20 052),2020 年以来都超过 45 000 条,共涉及 156 个学科领域。总体发文量变化和人文社科领域的发文量如图 1 所示。图 1“气候变化”总体发文量变化与人文学科发文数量图156 个学科领域如图 2 所示。“气候变化”的主学科是环境生态学和气象学与大气科学,同时涉及土壤、水、能源、环境、动植物等绝大多数自然学科和 32 个人文社科领域。图 2“气候变化”研究领域词云图a检索时间:202

15、4 年 1 月 15 日。80语言战略研究 2024 年第 2 期 总第 50 期(二)发文趋势气候变化关涉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改变着人类的语言生活,其引发的相关语言问题也越来越成为国际学界研究的热点。因新版 Web of Science 不提供关键词信息,所以本研究选用 Scope 数据库考察气候变化相关语言问题的研究概况和热点领域。在 Scope 中,检索“气候变化”和“语言”关键词的交集,选取“社会科学”和“人文和艺术”领域,共获取有效文献 977 篇,发文数量变化趋势和关键词云图如图 3 所示。图 3气候变化相关语言问题发文量趋势和关键词云图从气候变化相关语言问题发文时间线上看:200

16、8 年以前发文量在 10 篇以内;2009 到 2019 年发文量从19 篇增长到 65 篇;2020 到 2023 年发文量增长加快,从 102 篇增长到 173 篇,仅 2022 2023 一年,就增长了近 40 篇。数据表明,这是一个伴随着“气候变化”研究增多而越来越受关注的新兴研究领域。从文献来源国家看,前五名的国家是美国(277)、英国(152)、澳大利亚(81)、德国(77)、加拿大(68)。(三)研究关键词977 篇文献中,出现频次高于 6 的关键词分类如表 1 所示。表 1气候变化相关语言问题研究关键词分类表关键词分类关键词分类关键词及数量关键词及数量区域国家美国(31)、澳大

17、利亚(25)、加拿大(17)、中国(15)、印度(14)、欧洲(14)、英国(13)巴西(8)、南非(7)、非洲(7)、联合国(6)、西班牙(6)、德国(6)、欧亚大陆(6)人群人类(76)、移民(15)、学生(14)、利益相关方(11)、原住民人口(10)、成人(9)、女性(8)、儿童(7)、男性(7)、青少年(7)媒介社会媒体(18)、媒体(12)、Twitter(12)、互联网(9)、社会网络(9)、大众媒体(8)文件协定 Article(34)、框架(16)、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协议(10)81气候变化相关语言问题国际研究述评 许小颖 等 专题研究三关键词分类关键词分类关键词及数量关键词

18、及数量研究方法自然语言处理(21)、话语分析(19)、机器学习(15)、内容分析(13)、时空分析方法(13)、数据模型(7)、叙事(7)、C 语言(7)、大数据(7)、跨领域方法(7)、生态批评(7)、语料库语言学(7)、映射(6)、计算语言学(6)、学习算法(6)、融合方法(6)研究议题语言(87)、可持续性(51)、可持续发展(30)、韧性(20)气候效应(20)、气候(17)、全球变暖(15)、全球气候(11)、气候模型(10)、气候差异(6)、气候变化沟通(6)、气候正义(9)环境(27)、环境政策(25)、环境保护(14)、环境公正(14)、环境变化(13)、生态(9)、环境影响(

19、8)、环境沟通(8)、环境规划(7)、环境治理(6)、环境问题(6)、环境政治(6)、生物多样性(15)、森林(7)能源(14)、温室气体(9)、食品安全(9)、土地使用(8)、城市区域(8)、公共卫生(9)风险评估(17)、极端事件(10)、灾害(16)、干旱(6)治理方法(10)、灾害治理(8)、水治理(8)、治理(7)、政策制定(15)感知(30)、适应(26)、决策、(24)、沟通/传播(21)、脆弱性(15)、缓和(10)、保护(7)、科学沟通(10)、创新(9)、科学(8)、比喻(16)、人为(18)知识(24)、教育(28)、脆弱性(15)、人类世(18)、人类经验(11)、未来

20、展望(10)、学习(9)、自然社会关系(9)、科学(8)、国际法(7)文化(7)、新闻学(6)、政府间气候变化小组(6)情感(6)、经济(6)、复杂性(6)、人权(8)、翻译(7)、科学教育(7)、宗教(7)、公共态度(7)、媒体功能(7)、学习机制(7)、E-学习(7)、数据存储(7)、伦理(7)、生态语言学(7)从表1看,气候变化相关语言问题研究关注不同国家、人群、媒介的语言以及联合国重要的气候文件、气候协定的语言,涉及 10 多类的语言研究方法。就研究议题而言,除语言和气候类关键词外,还涉及人类可持续性发展和韧性;气候变化领域的主要学科,如“环境、能源、食品、土地、城市区域、水”等;气候

21、变化带来的灾害以及治理等;气候变化主要工作,如“感知、适应、决策、沟通/传播、缓和、保护、科学沟通、创新”;以及 20 多个人文社科议题。这虽然是一个仅有 35 年研究历史且多数成果出现在 2000 年之后的新兴领域,但已经初具丰富多样的研究样貌。三、气候变化相关语言问题研究的五大主要话题语言学研究语言的结构、使用和变化,以及语言与社会、文化和认知之间的关系。在气候变化问题上,语言不仅是人们表达和交流的工具,也扮演着塑造公众意识、传播科学知识、推动气候减缓和气候适应行动的重要角色。气候变化与语言问题涉及语言学多个学科,一些议题也已得到初步探究。本研究选择文献梳理过程中自然涌现的、成果较丰富、值

22、得关注且对中国未来研究最具启示性的 5 个主要话题进行概述,话题间内容有一定的交叉,逻辑上尚不够严密,如语言可及性、话语权和话语体系、词汇问题都是语言沟通过程中产生的研究课题。更为全面深入、分类科学的综述有待于未来进一步研究。(一)语言迁移和语言遗失世界银行预测,气候变化日益成为移民的强大驱动因素,在 2050 年之前可能迫使全球六大地区约 2.16 亿人在本国国内迁移: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 8600 万人,东亚和太平洋 4900 万人,南亚 4000(续表)82语言战略研究 2024 年第 2 期 总第 50 期万人,北非 1900 万人,拉美 1700 万人,东欧和中亚地区约 500 万人

23、。a气候科学家预测,到 2100 年,仅由于海平面上升,将有多达 1.8 亿人被迫迁移(Nicholls et al.2011),其余许多人也将因农业和粮食供应中断、供水中断、极端风暴以及洪水等而流离失所。研究证明,被迫离开居住地会导致语言迁移和语言遗失(梁德惠 2023;Benjamin et al.1997;Kerswill 2006)。许多原住民社区还同时遭受语言同化的压力,气候变化更是成为这些社区语言遗失的一个引爆点。许多小的语言社群,或是位于岛屿和海岸线上,容易受到飓风和海平面上升的影响,或是定居在可能受气温上升和降水波动威胁的传统农业和渔业区。b气候变化将迫使社区重新安置,造成气候

24、变化难民,由此产生的人口分散将导致语言社区的分裂,并增加与其他语言的接触,给已经濒危的语言带来额外的压力。c由此,语言学家称全球变暖是钉在一半以上人类语言棺材上的最后一颗钉子。d应对气候变化是维护原住民语言活力的重要手段。原住民语言的遗失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气候变化,因为原住民语言中蕴藏着丰富的在地气候和环境的知识,这些知识对于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Hunn et al.2003)。越来越多的原住民首领在推进当地气候和环境正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原住民民众也已经在环境管理中扮演了关键角色(OBryan et al.2020;Raygorodetsky 2018),并参与了

25、气候减缓和气候适应行动(Roosvall&Tegelberg 2016;Whyte 2017)。非原住民环境科学家和活动家也开始寻求当地社群参与,以获取其语言中有关传统生态知识的见解。支持原住民生活区的环境和气候是维护其语言活力的重要手段。(二)语言可及性气候变化是全球议题,全球范围的气候工作呈现出语言高度多样性图景。政府、国际非政府组织、志愿者和社区居民共同承担着保护家园的任务。原住民语言和全球通用语在沟通中起着关键作用,这些语言被用于组织会议、进行培训和推行教育项目,以及参与物理空间和濒危动物保护的实际劳动。在多语多文化的工作场景中,语言意识形态和语言背后的文化在沟通中相互交织,而

26、特定语言的流利程度和可及性的不平等会加剧种族化和新殖民等级的鸿沟(Edmonds 2021)。为了确保气候行动的包容性和公正性,有必要同时提供多样化的语言交流途径,以确保各种语言在气候工作中的平等地位,努力消除语言能力和语言可及性方面的障碍,确保所有人都能参与到全球环境保护的努力中。语言可及性问题在气候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的气候工作中,虽然全球超过 80%的人口不会讲英语,但大多数学术文章和与气候相关的媒体都使用英语(Hunter et al.2021)。Fine(2021)指出,美国气候沟通中很少使用英语之外的其他语言。即使以听话人的母语提供气候信息,使用气候科学术语和干巴巴、没有感情

27、的语气也会使受众难以理解信息内容。语言不可及会直接危害生命安全。比如在美国的极端天气事件中(如飓风和野火),缺乏多语言沟通可能对不懂英语的人构成生命危险。2005 年卡特里娜飓风袭击美国新奥尔良市,由于广播只有英语,许多越南和拉丁裔移民无法理解风暴警告和疏散命令,共造成 1330 人死亡。2013 年,美国俄克拉何马州的龙卷风造成危地马拉裔社群 9 人死亡,美国国家气象局的一份报告发现,恶劣天气信息预报中缺少西班牙语播报可能是导致他们死亡的原因之一(Yoder 2021)。在 2017 年美国加州托马斯a参见:https:/ 许小颖 等 专题研究三山重大山火灾害中,a文图拉(Ventura)的

28、灾害信息最初只有英文,但这个县的三分之一居民在家不说英语。文图拉最终使用谷歌翻译创建了西班牙语版信息,但这种自动化服务并不适用于某些灾难类词汇。例如,它没有把短语“brush fi re 山火”变成“incendio forestall 山火”,而是翻译成西班牙语中意思为“hairbrush 梳子”的词。b(三)话语权和话语体系语言可用于获得、维持和抵制社会政治权力(Bourdieu 1991)。社会语言学可以分析语言沟通的交际背景、媒介和类型,分析身份认同、风格、立场以及沟通中的社会政治权势问题,考察人际关系和社会政治中权势对气候对话的影响。社会语言学家可以推进跨气候沟通领域的跨学科理解,以

29、达成气候正义的目标。有权势的主体(如政府和公司)为避免反对行为,也会策略性地使用语言否定自己在气候变化中的责任。如 Jaworksa(2019)就研究了石油公司在未来计划中如何用模糊和概括的语言,最小化他们在碳污染中的特殊作用,以避免在短期内就承担气候变化具体责任做出承诺。受众的身份认同也影响了气候变化的沟通。政治立场、种族身份、性别、社会经济阶层、教育背景、宗教信仰、文化观等都和对气候变化的态度密切相关,这些相关性背后的原因也很值得探讨。特定的社群的沟通也要诉诸情感,气候变化的沟通也能深刻揭示气候态度和对自我和他者的态度差异。不同职业背景(如农场主、牧场主、渔民等)对气候变化的态度也可能不同

30、。Love-Nichols(2019)发现美国保守的猎人和渔夫在社交媒体中会把自己塑造成“运动员”的身份以支持气候变化议题。这一领域的研究表明气候沟通不单是从科学家到普通人的单向沟通,也是社会立场的对话过程。通过对立场的考察,可以为意向中的受众构建更高效的沟通话语,也有助于指导交互性的气候对话。语言民族志领域密切关注语言在气候组织中的作用,经常强调土著对新殖民主义气候变化话语的论争。例如,Pouchet(2021)借助民族志研究来批评坦桑尼亚阿曼尼自然保护区的“参与式保护”,分析了政府林务人员无视村民领导的担忧,假装参与公开、公平的对话。Castro-Sotomayor(2019)与活跃在厄瓜

31、多尔和哥伦比亚边境的土著组织 Gran Familia Aw Binacional 讨论工作,发现阿瓦(Aw)人将全球气候变化的抽象语言(如“臭氧角”等术语)转化为对 katza su(阿瓦人领地)有意义的在地性变化的观察。新殖民主义和土著对气候变化的概念之间的紧张关系在全球气候谈判中也很明显。例如,Roosvall&Tegelberg(2015)通过对土著活动家的采访研究 2011 年联合国气候峰会对土著观点的排斥和弱化。在联合国气候峰会的背景下,Grosse&Mark(2020)分析了峰会如何通过不充分的翻译服务、复杂的技术和官僚术语以及对气候危机的非人为原因将土著青年气候

32、活动家边缘化。这些研究表明,语言使用的所有形式和各个方面包括话语语境、对话结构、翻译和语言选择都可以作为加强或挑战气候变化新殖民主义话语的资源。(四)词汇问题语言中气候词汇的产生、选择、使用和解释,可以塑造和影响公众对气候变化的认知和态度,对于提高公众的气候意识、推动可持续行为以及制定有效的政策有重要意义。在语言学领域,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气候领域相关的词汇和话语。极端天气词汇的使用变化、传播情况以及词典收录状况等也有不少成果(Arthur 2003;D ring 2003,2018;Potts 2015;Stibbe 2015)。a美国历史上动用最多消防人员的火灾,发生在 2017 年 12

33、月,山火共持续了 40 多天,转移了 104 000 位居民,造成 2.2亿美元的经济损失。b参见:https:/ re-advocates-say/971159001/。84语言战略研究 2024 年第 2 期 总第 50 期气候变化领域涉及大量不同学科的科学术语,如“双碳”(dual carbon)、“非化石能源”(non-fossil energy)、“碳金融”(carbon fi nance)、“碳资产托管”(carbon assets custody)、“源和汇(source and sink)”等,都是与气候行动密切相关的词语,需要公众理解并参与气候减缓和气候适应行动。科学术语、政

34、策文件中的术语以及媒体报道中的词汇选用、词典编纂选择都会对公众的意识和行动意愿产生影响。很多研究强调在气候传播中不要使用术语,Somerville&Hassol(2011)将气候变化中难以理解的问题主要归因于使用未解释和未简化的关键术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信息传播者应该使用清晰易懂的语言进行解释,而不是使用专业术语。气候词汇有必要与弱势地区人们的“视觉语境和语言语境”保持一致,避免技术术语是必要的,但还应该考虑在地公众基于生活经验的解读。随着科技的进步、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变化,人们可能需要新的词汇来描述和解释新出现的现象、物种或环境条件。例如,新的气候变化相关术语和概念,如“碳足迹”(c

35、arbon footprint)、“气候减缓”(climate mitigation)、“气候适应”(climate adaptation)以及“生态焦虑”(eco-anxiety)、“生态瘫痪”(eco-paralysis)、“乡痛”(solastalgia)等,这些概念逐渐融入社会语言,在非气候专家话语中越来越普遍,渐渐成为一般词汇。剑桥词典新词博客的编辑们发现了更多新词,如“heat day”(热天,名词,指由于天气过热,孩子们不必上学,有时成年人也不必上班的一天)、“climate repair”(气候修复,名词,指扭转气候变化影响的行为)、“eco score”(生态评分,名词,指在

36、食品包装上提供的信息,通常以字母和数字的形式呈现,显示食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等。气候变化还可能对社会语言的词汇和意义产生影响。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气候相关的词汇意义也出现了变化。例如,对牛津英语词典的研究表明,在 19 世纪末,“气候难民”(climate refugee)指那些搬到气候更健康或更适宜的地方的人(美国加州报纸特别用一种轻蔑的语气来使用这个词),现在指因极端天气情况,或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而被迫搬家的人(程千千 2021)。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问题,气候变化术语和新词在世界范围内快速传播(Susanne et al.2021),一些气候灾害的词汇与当地的地理、社会和文化密切相

37、关。Bromhead(2018)研究指出,公众对气候灾害的认知和应对是通过语言的听说读写来构建的,受到语言的社会文化影响(Canterford et al.2016;Druery et al.2012;Hayes&Goonetilleke 2012)。气候灾害发生之前的保险用语(Cook 2019),灾害中的警示语言以及灾后的公共调查语言都共同塑造公众的认知和反应。不仅公众的认知和反应是社会文化的产物,而且极端天气事件本身的日常生活词汇,如土地、水、天气、野火、洪水和飓风,也是文化构建的范畴(Arthur 2003;Bromhead 2011;Simpson 1997;Hill&

38、;Ashmore 2020;Moggridge 2020;Steff ensen 2020)。除原住民存在气候词汇理解问题外,非原住民澳大利亚人也不得不应对容易发生干旱、洪水和森林火灾等气候事件,这些事件与他们或他们的祖先原住地的情境不同,他们也在试图接受土著人民对澳大利亚环境的理解(Gammage 2011)。(五)语言与言语治疗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气候变化将是二十世纪卫生系统的决定性问题”“患者的健康将受气候变化的威胁”(WHO 2016)。语言和言语治疗能为语言流利性障碍、言语产生障碍、语言障碍、听觉康复、进食和吞咽障碍等提供服务。气候变化带来的健康问题中,最为典型的问题包括吞咽困难和语

39、言沟通困难(Sherratt 2021)。气候变化可能影响儿童早期的沟通和认知发展(Clark&Sand-Loud 2018),极端气候和因极端天气被迫迁居增加产前压力,会提高自闭症谱系儿童的发生率(Blte et al.2019)。产前暴露于高温可能增加早产和低体重儿,从而增加出生儿童的发展性言语和语言障碍、自闭症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85气候变化相关语言问题国际研究述评 许小颖 等 专题研究三(Clark&Sand-Loud 2018)。极端气候导致传染病、营养不良和贫困的发生率提高,贫困和弱势背景使儿童语言发展迟缓,加剧了产生行为、情绪和社交困难的风险。气温升高、极端降水、人

40、口流离失所和空气污染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及并发失语症(Sherratt 2021)。气候灾难还会导致受灾人群的心理创伤或精神疾病。上述情况都可能影响一生的沟通能力,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的沟通和能力。对于吞咽障碍和沟通障碍的人来说,气候变化引发的灾害造成日常服务的中断,从而导致病情的加重和治疗的匮乏。同时,多数国家提供语言和语言治疗的机会都并不充足,受气候灾害影响的落后国家语言和言语的治疗资源更是存在大量缺口,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言语和语言障碍的发病率和疾病严重程度都将提高(WHO 2018)。气候变化导致言语治疗需求的增加,意味着对言语和语言治疗专业的知识和实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以及向双语或多语客

41、户提供服务的挑战(Jodache et al.2019)。这些医疗需求变化表明,未来在脑身心健康的预防、宣传和教育方面要考量气候变化因素。如向老人普及高温将经由心脑血管疾病导致失语症,气候灾害和地球升温导致的空气污染会引起新生儿自闭症和语言发育迟缓等语言和言语障碍等(WHO 2020)。四、气候变化相关语言问题研究方法与研究特点结合气候变化相关语言问题关键词和对近千篇文献的阅读,可以初步了解该新兴研究领域已经涉及广泛的课题。与其他语言学交叉学科的研究相比,气候变化语言问题在研究方法上更具多样性、综合性。气候变化语言研究关键词中呈现的研究方法主要为自然语言处理方法和话语分析方法。这两类方法分析气

42、候变化相关研究性论文、协议、媒体文章的文本,科学家、政府组织、气候活动家和公众之间的语言沟通中的话语等。气候灾害报告中涉及的语言可及性问题、词汇问题等则采用了传统的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领域的分析方法。气候变化相关语言问题有其独特性,具体可归纳为如下 4 个方面。(一)气候变化研究的多学科性决定了气候变化相关语言问题的多学科性气候变化涉及气候自然科学、气候变化影响、适应和脆弱性、气候减缓等诸多学科领域。气候变化既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又是一个与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在地化问题,呈现多层次多主体交汇的异常丰富的语言生活图景。气候减缓和气候适应都需要改变人类的行为,需要国际机构、国家和地方政府、个人等多主

43、体的参与。气候变化研究领域的多学科性充分反映在气候变化相关语言问题研究的关键词上。气候变化的跨学科多主体性也反应在气候变化相关语言问题研究中,不同区域国家、人群、媒介类型和重要文件类别都进入了该主题的关键词。关键词研究议题类中共出现了 54 个,表明语言问题与几乎所有的自然科学(气候、环境、能源、水、大气、灾害等)和社会科学领域(法律、政策、协议、国际组织、新闻、经济、教育等)以及所有气候行动(感知、适应、决策、缓和、保护等),都有交叉关联的议题。气候变化语言相关问题在任何一个学科领域都可能产生影响人类命运的结果。最有说服力的例子如因为语言上的含糊不清,加上源和汇a的规模和地点的不确定性、生物

44、排放和工业排放之间的差异、各种温室气体的相对重要性的不确定性、加权系统的选择以及对公平性的担忧,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 1992 年签署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近期目标有效性受到限制(Drennen 1993)。a“源和汇”是物理流体力学和计算机网络中常用的概念,也常用于气候变化领域的分析中。86语言战略研究 2024 年第 2 期 总第 50 期(二)气候变化相关语言问题既有全球共性也有国家区域的差异为应对共同的气候变化,世界各国面临的气候变化语言生活问题呈现很多共性。第一,气候变化领域有很多共同的科学术语。在术语领域,存在公众难于理解术语、术语如何恰当翻译和进行在地化阐释的问题。第二,术语

45、常带有“自然”意义倾向,如“地球变暖”“温室效应”等,会影响公众对气候变化人为因素的误解;另一方面,气候变化的术语常为气候专业的科学术语,公众难以理解,即使是“气候减缓”“气候适应”“碳固定”“碳移除”等最基本的气候变化术语也生疏难懂,所以公众也很难自觉参与气候减缓和适应行动中。很多研究将气候变化中难以理解的问题主要归因于使用未解释和未简化的关键术语,强调在气候信息传播中不要使用术语(Somerville&Hassol 2011)。气候变化语言沟通是气候科学家与人文学科学者、普通民众之间的知识传输,气候变化概念及其表达需要有相应的“语言学库藏”,即使在人文社科领域也需如此。第三,应对气

46、候变化最重要的行动是个人能够参与讨论,和普通受众的感知相关。在这一领域,语言人类学、话语批评分析、批评性社会语言学等领域的合作有助于解决气候变化沟通问题(Fine 2021;Maibach et al.2008;Moser&Dilling 2011)。气候变化相关语言问题领域的很多文献以寻求让公众理解感知气候变化和环境科学知识的有效方法为研究目标。由此,“隐喻”是气候变化相关语言问题研究的高频关键词。为阐释科学概念,科学家们常用隐喻,如“温室效应”“温室气体”“碳足迹”等,但是不恰当的隐喻可能会导致社会公众误解并带来起反作用的气候环境政策。Larson(2011)探讨了隐喻如何将科学事

47、实与社会价值观结合在一起。作者警告,在气候环境领域,不谨慎的隐喻可能会强化与可持续发展理想不一致的价值观。作者呼吁科学家必须对隐喻承担更大的责任,人文学者必须以更具审辨的态度反思气候变化隐喻的社会沟通效果,并对科学隐喻的选择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就差异性而言,不同区域国家在气候变化相关语言问题各有其典型问题。如在美国,气候变化问题已经成为全民关注的问题,80%的民众熟知自己深受气候变化的伤害。气候变化是选举的首要分歧议题之一,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呈现政治化倾向,民众存在严重分裂,气候变化支持派和气候变化否定派缺乏共识,研究者常关注推特和媒体上观点不同的群体的话语分析。如在澳大利亚,原住民对“fl

48、ood”(洪水)概念的理解与政府的英语表述的含义相去甚远,导致预警、救灾和保险赔付的争议;太平洋岛国和一些极端天气地区产生大量移民,移民导致语言遗失,语言遗失又造成当地的气候知识遗失,进一步加剧气候变化带来的危害。气候变化相关语言问题存在科学基础、人类命运的共同性与区域国家的差异性,各领域的学者应该把在地的生活方式、语言文化与以西方为中心的气候科学话语联系起来,利用融合的世界观、知识和语言来创造对话的第三个空间和气候变化课程开发的第三个空间(Glasson et al.2010)。(三)气候正义是气候变化相关语言问题的核心“气候正义”概念由韦斯(Weiss)在 1989 年提出(Weiss 1

49、989;Schlosberg&Collins 2014),先于1992 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签订,近年来得到了极大关注。这一概念有着非常多样性的历史轨迹,发展至今,内容十分丰富。2002 年,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一些非政府组织举办的“地球峰会”上通过的“巴厘气候正义原则”(Bali Principles of Climate Justice),对“气候正义”的概念和含义做了进一步说明。之后,美国学者史蒂夫范德海登(Vanderheiden 2017)的概念最受关注。他提出:“首先,我们已经注意到,气候变化已经不是公平的全球分配,加剧了不应有的不平等,损害了最弱势的群体。第二,虽然气候变化确实是由自愿行为和选择造成的,但是人们从前可能认为后果是可以负担87气候变化相关语言问题国际研究述评 许小颖 等 专题研究三的,那些对造成问题负最大责任的人将遭受与气候相关的最小伤害,而因果责任最少的人将遭受最大伤害。第三,那些主要导致气候变化的因素,化石燃料燃烧和毁林的行为在使已经富裕的人受益的同时损害着穷人的利益,实际上将福利转移到富人并再次加剧了现有的差距。”2016 年,联合国社会发展研究所在“气候正义”概念复杂丰富的发展史基础上做了较为简明易懂的定义“对碳排放责任最小的人也是最易受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