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五节 骨折的愈合过程 骨折的愈合过程是指骨组织对骨折的创伤反应和修复活动的过程。中医:骨折愈合是“瘀去、新生、骨合”的过程。现代医学:骨折愈合是连续、渐进的,是按照一定 规律进行的,具体可分为:血肿机化期、原始骨痂 期、骨痂改造塑形期。一、血肿机化期(纤维愈合期)1主要病理变化:骨折后:局部血管破裂出血,骨折处形成血肿;骨折端因损伤和血液循环中断,发生几毫米长坏死;骨折处因损伤、瘀血块、坏死组织的刺激,引起无菌 性炎症。血肿逐步凝结纤维蛋白渗出;毛细血管增生;成纤维细胞、吞噬细胞侵入血肿;坏死组织被清除;血肿逐步机化;血肿演变成肉芽组织演变成纤维结缔组织骨折达到纤维愈合。此过程约需 2 3
2、 周。2临床指导意义:骨折的血肿机化期相当于骨折三期中的初期,在此 期内由于骨折端是以血肿机化为主,所以药物治疗 是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治则,通过活血化瘀药 物来促进骨折端血液循环,加速血肿机化过程和代 谢产物的吸收。骨折在此期仅达到纤维愈合,若在此期内发现骨折 对位欠佳,可以通过再次手法整复、调整外固定、调整牵引方向、重量来进行矫正。此期内骨折端尚不稳定,有再移位的可能,应注意:练功范围、幅度不宜过大,以免再移位,主要做患 肢肌肉收缩活动。及时拍片或透视检查,发现移位,立即纠正。对不 稳定性骨折尤应注意。若骨折后初次拍片未能显示骨折线,可在两周后再 次拍片检查,此时由于骨折端发生坏死,常可
3、清楚 地显示骨折线。二、原始骨痂期(骨痂愈合期)1骨折端修复过程:此期骨折端的主要修复过程是在骨折断端形成骨痂,使骨折逐步愈合牢固。骨痂形成的主要途径有两个:软骨内骨化 骨膜内骨化 软骨内骨化骨折断端血肿机化形成的纤维结缔组织逐步演变成软骨组织通过软骨细胞的增生、钙化、骨化,形成骨痂(称环状骨痂和腔内骨痂)。骨膜内骨化 是骨痂形成的主要途径,骨痂生长迅速而且坚固。骨外膜与骨内膜生发层内的成骨细胞增生、钙化、骨化形成骨痂称为外骨痂与内骨痂。以上两个途径形成的骨痂最后均在骨折端会合,使骨折达到临床愈合。此过程约需 48 周。2临床指导意义:原始骨痂形成期相当于骨折的中期,此期内骨折端 的修复是以骨
4、痂形成为主,所以药物治疗原则是接 骨续筋,通过接骨续筋药物来促进骨痂生长,加速 骨折愈合。若在此期内发现骨折对位不良,已属畸形愈合。可 采用手法折骨的方法,将骨折重新折断,按新鲜骨 折重新整复、固定。在此期内骨折逐步愈合牢固,骨折端趋于稳定。练 功活动可以由初期的肌肉收缩过渡到关节活动,范 围、幅度逐步增大,防止关节发生粘连。三、骨痂改造期(骨性愈合期)1骨折端修复过程:骨折端的骨痂继续生长、扩大,并逐步完全骨化;骨痂内开始出现骨小梁,并逐步排列规则和致密;骨折端坏死部分通过毛细血管、成骨细胞、破骨细 胞的侵入,进行坏死骨清除和形成新骨的爬行替代 过程。此过程若完成,骨折即达到骨性愈合。2临床
5、指导意义:骨痂改造期相当于骨折后期,此期内药物治疗原则 是补气血、养肝肾、壮筋骨。目的是通过补益气 血、肝肾,使骨折愈合坚固,达到筋骨强健。若在此期内发现骨折对位不良,并严重影响肢体功 能者,只有采取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并加植骨术。练功活动:上肢可进行各关节的协同活动,并可配合器械锻炼,以增强患肢肌肉力量;下肢则开始进行步行锻炼,但应注意从双拐单拐负重行走的过渡。四、塑形期骨折端的主要修复过程是:多余的骨痂(即应力轴线以外的骨痂)逐步被吸 收、清除;剩余的骨痂(即应力轴线上的骨痂)不断生长、加 强,并被逐步改造成永久骨痂,有着正常的骨结构。骨髓腔也再次沟通,恢复骨骼的原有形态。骨折痕迹在 X
6、线片上可完全消失或接近完全消失。此过程成人需要 24 年,儿童则在 2 年以内。小结:骨折的愈合过程可分为以上四期,但实际上骨折各期之间并无明显的界线,而是逐步发展,相互交叉的过程。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破坏清除与新生修复是同时进行的,在每一期尚未结束之前,下一期就已经开始了,各期之间紧密相连,相互交错,难以截然分开。五、骨折的愈合标准1临床愈合标准:局部无压痛,无纵向叩击痛。局部无异常活动。X 线摄片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功能测定:在解除外固定前提下,上肢能平举重 1kg 达 1 分钟,下肢能连续徒步步行 3 分钟,并且不少于 30 步。连续观察2周骨折处不变形,则观察的第1天即为临床愈合期。2骨性愈合标准 具备临床愈合标准的条件。X线摄片显示骨折线消失,骨痂充满骨折断端和骨髓 腔,骨痂与骨皮质界线不清,骨小梁通过骨折线。本节学习重点:1、骨折愈合的分期。2、骨痂生长的途径。3、临床愈合标准和骨性愈合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