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标导航预习导引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四一、区域经济联系1.发展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2.重要形式:区域经济合作。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四二、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四三、资源跨区域调配1.地理背景。(1)自然资源地区分布不均。(2)合理配置资源,缩小地区差距的重要途径。2.主要工程。(1)南水北调。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四(2)西气东输。工程起止点:a.主体:新疆的轮南到上海。b.分支:四川、重庆到湖北、湖南等。意义: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四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四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四预习交流交流长江成为南水北调工程水源地的有利条件有哪些?提示:长江是我国
2、最大的河流,流域面积广,水资源总量占全国的1/3,属于丰水区。长江年径流量稳定,季节分配较北方河流均衡。长江上游靠近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中下游与缺水严重的华北地区相邻,地理条件有利于兴建向北方的引水工程。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四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四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四(2)从地域分布来看:发达地区往往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使欠发达地区的环境污染加重。问题导学当堂检测一二主题一资源跨区域调配活动与探究材料一:南水北调有三条线路。东线:长江下游扬州市江都段京杭运河华北。中线:丹江口水库北京、天津。西线:雅砻江、大渡河、通天河黄河。下面为南水北调工程示意图。问题导学当堂检测一二
3、(1)结合材料探究:南水北调三条线路在可调水量、地形地势对调水路线的影响、现在可用的配套设施三方面有何不同?将探究结果归纳成表格。问题导学当堂检测一二问题导学当堂检测一二材料二:“龙腾白鹤,八千里路云和月”,西气东输工程是以新疆的天然气资源为基础,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作为天然气主要目标市场。西电东送是我国又一项重要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西电东送有北线、中线、南线三大通道。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工程示意如下图。问题导学当堂检测一二(2)结合材料探究: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实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对输入地和输出地的主要效益分别是什么?提示:我国东、西部能源生产和消费的不平衡。东部地区能
4、源需求量大,能源相对贫乏;西部地区能源丰富,但能源需求量小。对输入地:缓解能源紧张状况,改善能源结构,改善大气环境;对输出地:带动经济发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问题导学当堂检测一二迁移与应用例12014年,来自汉江的一渠清水,将一路奔流送北京,缓解北方水危机,而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库区需移民约33万人。这是继三峡移民后,中国最大规模的移民工程,移民工程事关整个南水北调的成败。南水北调东线、中线、西线工程按规划建成后,将把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系相互连接,从而构建起“四横三纵”的中国水利地理版图。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各题。问题导学当堂检测一二(
5、1)简述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2)跨流域调水是利用和的原理来调节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3)从上图可以看出,南水北调中线与东线调水最大的区别是什么?除此之外,与东线相比,中线方案的有利因素还有哪些?(4)根据下图分析,北方季节缺水,长江季最适宜调水。如何解决调、需之间的季节差异?问题导学当堂检测一二(5)在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中,为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水资源,还必须同时采取哪些措施?解析:第(1)题,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主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分析,自然原因主要从春旱、降水的季节分配及年际变化等方面分析。人为原因主要从工农业、人口及用水浪费等方面分析。第(2)题,跨流域调水主要改
6、变的是地表径流。第(3)(4)题,根据南水北调中线和东线的实际回答即可。第(5)题,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中,为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必须采取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等措施。问题导学当堂检测一二答案:(1)自然原因: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降水集中在夏季,雨季短,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人为原因:工农业发达,人口众多,需水量大;水污染、浪费严重;缺少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措施。(2)水循环水平衡(3)最大区别:中线基本上是自流输水,而东线穿越黄河前则要逐级提水。有利因素:水源稳定,水质较好。(4)冬春夏在长江干流上修建水库,调节长江流量的季节变化。(5)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提
7、高水资源利用率。问题导学当堂检测一二问题导学当堂检测一二主题二产业转移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活动与探究材料一:近几年,我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东部发达地区“腾笼换鸟”,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腾出发展空间,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高附加值产业。下面示意制鞋业在沿海M和内地N两个地区的转移。问题导学当堂检测一二(1)结合材料探究:M地区制鞋业把生产企业都转移到N地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影响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还有哪些?分别简述制鞋业转移对M地区和N地区产业结构和地理环境的影响。提示:N地区劳动力数量丰富、价格低廉。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还有市场因素、内部交易成本、国际
8、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等。对M地区: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环境污染减轻,环境质量改善。对N地区:加快工业化进程,促进产业多样化;增加大量厂房、道路,地理景观人文化增强;加重环境污染,环境质量恶化。问题导学当堂检测一二(2)结合材料探究:目前,东莞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电脑资讯制造业基地之一,试分析台商在东莞大量投资IT产业的原因。台商大举投资办厂,对大陆经济发展有何良好影响?提示:东莞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人力资源廉价且丰富;土地价格低廉;市场前景广阔。加速大陆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迁移与应用例2下图为某电子产品生命周期模型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根据图示信息
9、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第一阶段,丙国国内对该产品需求小而全部供出口B.进入第二阶段后,丙国该产品的技术水平落后于乙国C.甲国该产品的出口量今后也不会出现减小趋势D.该产品在不同国家的生命周期反映了各国技术水平的差异问题导学当堂检测一二问题导学当堂检测一二(2)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能够解释产业转移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产业转移路径是甲国乙国丙国B.该产业向着矿产资源丰富地区转移C.该产业转移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D.该产业转移主要反映的是资本转移解析:第(1)题,根据三条曲线可以看出,第一阶段,丙国大量出口而乙国大量进口,说明丙国为主要生产国;第二阶段,乙国大量出口,而甲国和
10、丙国大量进口,说明乙国为主要生产国;第三阶段,甲国大量出口,而乙国和丙国大量进口,说明甲国为主要生产国;该产品在不同国家的生命周期体现出了各国技术水平的差异。第(2)题,该产业转移路径是丙国乙国甲国,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答案:(1)D(2)C问题导学当堂检测一二问题导学当堂检测一二问题导学当堂检测1234561.图示区域内全国性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有()。西气东输南煤北运南水北调西电东送A.B.C.D.解析:第1题,图示区域显示的全国性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有西气东输、北煤南运、南水北调和西电东送。答案:1.C问题导学34当堂检测56122.下列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中,有利于改善输入区大气环境质
11、量的工程是()。西气东输北煤南运南水北调西电东送A.B.C.D.解析:第2题,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分别向东部输入天然气和电能。天然气、电能均属于清洁能源,有利于改善输入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答案:2.D问题导学1234当堂检测563.西电东送是我国一项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读我国西电东送三条线路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北路输送的火电,使京津唐地区燃煤量减少,降低粉尘危害B.中路水能发电,清洁、经济效益大,为沪宁杭地区提供电能C.南路电能的输送对解决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不足有重要意义D.西电东送输送的电力都来自水电解析:西电东送的电力有的来自水电,有的来自火电。答案:D问题导学1234当堂检
12、测564.下列有关我国工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A.改革开放初期,国外产业向大陆转移B.20世纪90年代,沿海企业向内地转移C.工业转移的部门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D.促成工业转移的最主要因素是市场需求解析:第4题,工业转移的部门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答案:4.C问题导学1234当堂检测565.工业转移对转出地的影响主要是()。A.使自然资源不足B.使环境污染加重C.使失业人口减少D.使交通压力减轻解析:第5题,工业转移对转出地的影响有减轻交通压力,改善环境质量以及减少就业机会等。答案:5.D问题导学1234当堂检测56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图甲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示意图
13、,图乙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线路示意图。问题导学1234当堂检测56材料二: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年调水量52亿立方米,受益于该调水工程,加利福尼亚州发展成为美国人口最多、灌溉面积最大和粮食产量最高的一个州。材料三:黄淮海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1%,有2亿多人口不同程度存在饮水困难,工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我国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已于2014年底完工,将大大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问题导学1234当堂检测56(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跨流域调水对调入区的主要影响。(3)要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还应采取哪些节水措施?解析:第(1)题,结合图中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分析回答两地的气候类型;依据图中的地势特点,分析两地调水的耗能状况。第(2)题,题目要求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应侧重分析调水的有利影响。第(3)题,合理利用水资源,可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采取措施。但本题要注意审题,仅要求从节流一个方面回答即可。问题导学1234当堂检测56(2)满足生活用水(或促进社会发展);促进工农业发展(或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3)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适当提高水价;提高节水意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