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图号、图名和接图表图号、图名和接图表2.2.经纬度及坐标格网经纬度及坐标格网3.3.三北方向图三北方向图4.4.坐标系统坐标系统 高程系统高程系统 图式、测图日期图式、测图日期 测图者测图者5.内、外图廓。内、外图廓。(二)地形图的识读(二)地形图的识读6、比例尺地面上地形与地物是不可能按实际大小在图上绘出,而必须按一定比例缩小,因此地形图上的比例尺也就是地面上的实际距离缩小到图上距离之比数。1)数字比例尺是用分数表示,分子为1,分母表示在图上缩小的倍数,如万分之一则写成1:10000,五万之一写成1:50000。2)线条比例尺或称图示比例尺,标上一个基本单位长度所表示的实地距离。3)
2、自然比例尺:把图上1厘米相当实地距离多少直接标出,如1厘米=100米。常见的比例尺大小类型大:大:1:11:1万万1:50001:50001:20001:20001:10001:10001:5001:500中:中:1:101:10万万 1:51:5万万1:2.51:2.5万万小:小:1:1001:100万万 1:501:50万万1:251:25万万7、图例示意地形图的右面边一般是图例示意区,凡是地图上用到的标识都用图例形式展示,一般有行政边界,乡村边界,公路,城市,水库,桥梁,森林,草地,铁路等标识。图例示意主要标示地物。有了图例在地图上遇到此标识就可以根据图例知道它代表什么。图例示意8、坡度
3、尺坡度尺是看地形陡峭程度的必要工具,是距离转换角度的工具,它由纵横坐标组成,纵坐标是距离,横坐标是角度,一般以2为一个单位。比如量出等高线的距离是3mm,那么查坡度尺,可以看到角度大约是12,就可以知道坡度大小。海岸线海平面小山小山(三)地貌要素的阅读(三)地貌要素的阅读 用用等等高高线线与与地地貌貌有有关关符符号号表表示示,根根据据等等高高线线的的等等高高距距、密密度度、地地貌貌有有关关符符号号以以及及等等高高线线的的形态判读该地区地貌类型。形态判读该地区地貌类型。(1)等高线:)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15001000500水平距离水平距
4、离海拔和相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某点到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绝对高度,即海拔某点到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绝对高度,即海拔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01002003000100200300等高线(米)山脊山脊山谷山谷01002003000100200300等高线(米)陡坡缓坡陡坡缓坡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的表示山顶山顶山山脊脊缓缓坡坡陡陡坡坡鞍部鞍部山谷山谷(2 2)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A A、在等高线地形图中,不同的等高线上高度不一样(即:每一条等高线都、在等高线地
5、形图中,不同的等高线上高度不一样(即:每一条等高线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中,不同的等高线上高度不一样(即:每一条等高线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中,不同的等高线上高度不一样(即:每一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数值),因此,所有等高线都不相交。有相应的海拔数值),因此,所有等高线都不相交。有相应的海拔数值),因此,所有等高线都不相交。有相应的海拔数值),因此,所有等高线都不相交。B B、相邻的两条等高线的数值差、相邻的两条等高线的数值差、相邻的两条等高线的数值差、相邻的两条等高线的数值差等高距等高距等高距等高距C C、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集,坡度就陡;等高线稀疏,坡度就缓。、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集,
6、坡度就陡;等高线稀疏,坡度就缓。、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集,坡度就陡;等高线稀疏,坡度就缓。、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集,坡度就陡;等高线稀疏,坡度就缓。D D、用示坡线来表示坡的顷斜方向。、用示坡线来表示坡的顷斜方向。、用示坡线来表示坡的顷斜方向。、用示坡线来表示坡的顷斜方向。等高线闭合,等高线闭合,数值数值中心高中心高,四周低四周低等高线弯等高线弯曲向曲向低处低处凸出凸出等高线弯等高线弯曲向曲向高处高处凹进凹进等高线闭合,数值中心低,四周高等高线重叠在一起山脊与山谷等高线特征山谷和山脊几乎具有山谷和山脊几乎具有同样的等高线形态,同样的等高线形态,因而要从等高线的高因而要从等高线的高程
7、来区分,表示山脊程来区分,表示山脊的等高线是凸向山脊的等高线是凸向山脊的低处,如图中的低处,如图中A A处处表示山谷的等高线则表示山谷的等高线则凸向谷底的高处,如凸向谷底的高处,如图中图中B B处处。不妨一试:请把你手握成拳头,将它看成是一个地形区。右边是该地形区的平面请把你手握成拳头,将它看成是一个地形区。右边是该地形区的平面图,左边是它的等高线图,用你的拳头对照着比比看,你会发现什么?图,左边是它的等高线图,用你的拳头对照着比比看,你会发现什么?例例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有陡坡、缓坡、山峰、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有陡坡、缓坡、山峰、盆地、峡谷,判断:盆地、峡谷,判断:甲处是甲处是 ;乙处是乙处是 ;
8、丙处是;丙处是 ;丁处是;丁处是 ;A处是处是 B处是处是处是处是山峰山峰盆地盆地陡坡陡坡缓坡缓坡鞍部鞍部山谷山谷山脊山脊三、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三、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一)旅游资源评价内容1、旅游资源价值评价 旅游资源自身品质和丰优程度。共7项指标(1)美学观赏性:美感类型与强度;自然美、人文美。(2)历史文化性:是否与重大历史事件、人物有关;是否与某种文化及活动有关。(3)科学性:科研价值,求知价值等。(4)奇特性:特色、个性。特异性、新奇性。(5)规模与组合状况: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结合与补充情况;各要素的组合及协调性;景观的集聚程度。(6)旅游功能:满足某种旅游活动需求的作用。(7)
9、旅游环境容量: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所能承受的旅游活动强度。(1)区位条件:指旅游资源所在区域的地理位置、交通条件以及旅游资源与其所在区域内的其他旅游资源、周边区域旅游资源的关系等。前者影响可进入性,后者为互补或替代关系。互补产生集聚效应,吸引更多的游客;替代产生竞争,相互取代,引起游客分流。(2)客源条件:本区与外地。一定数量的客源是维持旅游经济活动的必要条件。空间分析:旅游资源所能吸引的客源范围、最大半径、吸引客源层次及特点等。时间分析:客源季节变化(3)自然环境:地质地貌、气象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要素构成自然环境。(4)经济环境:投资、劳力、物产和物资供应及基础设施等条件。(5)社会文化条
10、件:政治局势、政策法令、社会治安、政府及当地居民对旅游业的态度、卫生保健状况、地方开放程度以及风俗习惯等。(6)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经济效益指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后可能带来的经济收入;社会效益指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对人们智力开发、知识增长、眼界开阔、思想教育、科技文化交流、友好往来等方面的作用;环境效益指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对环境的影响作用。2、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1、大众评价方法 用抽样调查的方法,从外地游客和本地居民中抽出一部分人,对旅游资源的印象打分,然后综合其结果。2、专家评价方法(“德尔菲法”)专家专家评价组织者评价组织者 (二)旅游资源评价方法(二)旅游资源评价方法当前评价方法的特点:指标数
11、量化、评价模型化、标准评定公众化。定性评价法就是评价者在对旅游地资源进行详细考察基础上,凭借自己的经验知识,对旅游地资源所作的主机色彩较浓厚的结论性描述。B、七项标准季节性;环境污染状况;与其他旅游资源之间的联系性;可进入性:进得去、散得开、出得来;基础设施;社会经济环境;客源市场。(1)黄辉实“六字七标准”评价法A、六字标准美:旅游资源给人的美感;古:有悠久的历史;名:具有名声或与名人有关的事物;特:特有的、别处没有或少见的稀缺资源;奇:给人新奇之感;用:有应用价值。3、定性评价法(、定性评价法(1)3、定性评价法(、定性评价法(2)(2)卢云亭的“三三六”评价法A、三大价值:历史文化价值、
12、艺术观赏价值、科学考察价值;B、三大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C、六大开发条件: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景象地域组合条件、旅游环境容量、旅游客源市场、投资能力、施工难易程度。(3)“吸引力”、“开发条件”、“效益”三项评价方案A、吸引力包括观赏价值(美、独特、新奇程度等)、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观赏内容、环境评价、季节要素、特殊价值(土特产品等)等8个子项目;B、开发条件评价包括地区经济条件、可进入性、依托城市、通讯条件、地方积极性和已有服务设施情况等6个子项目。C、效益评价包括投资与收入、客源预测和社会效益。3、定性评价法(、定性评价法(3)(4)一般体验性评价问卷调查、专家评判、资料统
13、计等为旅游资源(地)排优劣顺序。(5)美感质量评价专业性旅游资源美学评价对自然旅游资源的视觉美评价技术较成熟,目前公认的主要有专家学派、心理物理学派、经验学派(现象学派)、认知学派(心理学派)等。专家学派认为:凡符合形式美原则的风景就具有较高的风景质量;对风景分析基于其线条、形体、色彩和质地,强调多样性、奇特性、协调统一性等形式美原则在风景质量分级中的主要作用。风景评价工作由少数专业人员完成。评价依据主要是形式美原则和有关生态学原则。学派思想和方法的代表人物是R.B.H.Litton。美国林务局风景管理系统自然风景质量评价方法(简介)A、划分风景类型B、评价亚型风景质量A级特异风景,评价总分1
14、9分以上;B级一般风景,评价总分1218分;C级低劣风景,评价总分11分以下。风景质量分级评价评价因子评价分级标准和评价值地形断崖、顶峰或巨大露头的高而垂直的地形起伏;强烈的地表变动或高度冲蚀的构造(包括主要的劣地或沙丘);具支配性、非常显眼而又有趣的细部特征(如冰河等)(5)险峻的峡谷、台地、孤丘、火山丘和冰丘;有趣的冲蚀形态或地形的变化;虽不具支配性,但仍有具趣味性的细部特征 (3)低而起伏之丘陵、山麓小丘或平坦之谷底,有趣的细部景观特征稀少或缺乏 (1)植物植物种类、构造和形态上有趣且富于变化(5)有某些植物种类的变化,但仅有一、二种主要形态 (3)缺少或没有植物变化或对照(1)水体干净
15、、清澈或白瀑状的水流,其中任何一项都是景观上的支配因子 (5)流动或平静的水面,但并非景观上的支配因子 (3)缺少,或虽存在但不显目(1)色彩丰富的色彩组合;多变化或生动的色彩;岩石、植物、水体或雪原的愉快对比 (5)土壤、岩石和植物之色彩与对比具有一定程度的强度变化,但非景观的支配因子 (3)微小的颜色变化;具对比性或尚有趣;一般而言都是平淡的色调 (1)邻近景观的影响邻近景观大大地提升视觉美感质量(5)邻近景观一定程度提升视觉美感质量 (3)邻近景观对于整体视觉美感质量只有少许或没有影响(1)稀有性仅存性种类、非常有名或区域内非常稀少;具观赏野生动物和植物花卉的一致机会(6)虽然和区域内某
16、些东西有相似之处,但仍是特殊的 (2)在其立地环境内具趣味性,但在本区域内非常普通 (1)人为改变未引起美感上的不愉悦或不和谐;或修饰有利于视觉上的变化性(2)景观被不和谐干扰,质量有某些减损,但非很广泛而使景观质量完全抹杀或修饰,只对本区增加少许视觉的变化或根本没有(0)修饰过于广泛,致使景观质量大部分丧失或实质上降低(-4)4、定量评价法(、定量评价法(1)定量评价法是通过统计、分析、计算,用具体的数量来表示旅游资源及其环境等级的方法。(1)技术性单因子评价定义:针对旅游资源的旅游功能,集中考虑某些起决定作用的关键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适宜性评价或优劣评判。特点:运用大量技术性指标。适用范
17、围:自然旅游资源评价,如登山、滑雪、海水浴等专项旅游。较成熟有:旅游湖泊评价、海滩评价、海水浴场评价、康乐气候分析、溶洞评价、滑雪旅游资源评价、地形适宜性评价等。4、定量评价法(、定量评价法(2)(2)综合性多因子定量评价定义:在考虑多因子基础上运用一些数学方法,对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较成熟有:层次分析法、指数表示法、综合评分法、模糊数学评价法、价值工程法、综合价值评价模型法等。A、综合评分法:我国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采用了该方法。依据旅游资源单体评价总分,将其分为五级,从高级到低级为:五级旅游资源:90分以上;四级旅游资源:7589分;三级旅游资源:60
18、74分;二级旅游资源:4559分;一级旅游资源,3044分。此外还有:未获等级旅游资源,29分以下。其中:五级旅游资源称为“特品级旅游资源”;五级、四级、三级旅游资源被通称为“优良级旅游资源”;二级、一级旅游资源被通称为“普通级旅游资源”。(四)定量评价法(3)A、指数表示法第一步:对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吸引能力及外部区域环境进行定量分析;第二步:调查分析旅游需求,主要包括旅游需求量,旅游者人口构成,旅游者逗留时间,旅游花费趋向,旅游需求结构及节律性;第三步:总评价的拟定,建立表达旅游资源特质、旅游需求与旅游资源之间关系的若干量化模型。公式为:式中:E为旅游资源评价指数;Fi为第i项旅游资源
19、在全体旅游资源中的权重;Mi为第i项旅游资源的特质和规模指数;Vi为旅游者对第i项旅游资源的需求指数;n为旅游资源总数。(四)定量评价法(4)C、旅游地综合评估模型第一步:因素分解和确定层次结构;第二步:选择评价指标,构造判断矩阵;第三步:确定权重,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第四步:结果处理。式中:E为旅游地综合评估结果值;Qi为第i个评价因子权重;Pi为第i个评价因子的评估值;n为评价因子数目。条件评价因子权重(%)旅游资源条件优美度康娱价值科学文化价值要素种类规模度与特殊度组合条件集聚度小计1088282240地理环境条件空间容量舒适性安全性卫生健康标准小计422210客源条件客源地区位条件区域人
20、口出游水平与相邻旅游地关系小计105520社会经济条件区域发展总体水平开放开发意识与社会承载力城镇依托及人口劳动力条件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物产物资供应条件资金条件建设用地条件小计5281022130合 计100各评价因子权重旅游资源条件评价模型表评价因子参考权重(%)评分特级(分)10-98-76-54-32-0要素种类5非常丰富很丰富比较丰富一般较少美学观赏价值20非常高很高比较高一般较低康娱价值20非常高很高比较高一般较低科学文化价值20非常高很高比较高一般较低规模度10宏大很大比较大一般较小特殊度10罕见少见较少较普遍很普遍组合条件5极佳很好较好一般不好集聚条件10极佳很好较好一般不好地理
21、环境条件评价模型表评价因子参考权重(%)评分特级(分)10-98-76-54-32-0环境容量30很大大较大较小很小气候舒适度20极佳优良中等较差很劣植被覆盖率15很高(90%)高(75%)较高(50%)较低(30%)很低(10%)安全稳定性15很好好较好较差很差卫生健康标准20极佳优良中等较差很劣旅游客源条件评价模型表评价因子参考权重(%)评分特级(分)10-98-76-54-32-0客源区位条件50极好很好较好一般差区域人口出游水平25很高高较高较低很低与相邻旅游地关系25极佳优良较好较差低劣区域社会经济条件评价模型表评价因子参考权重(%)评分特级(分)10-98-76-54-32-0区域
22、社会经济发展总体水平5很高高较高较低很低开放与开发意识及社会承受力20很好好较好较差很差城镇依托及人口劳动力条件20很好好较好较差很差交通基础设施条件20很好好较好较差很差物产和物资供应条件10很好好较好较差很差资金条件10很好好较好较差很差旅游地建设用地条件5很好好较好较差很差四、森林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四、森林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一)调查内容1、基本情况调查(1)自然地理调查:包括地理位置、面积、地质、地貌、母岩、土壤等;(2)社会经济调查:当地社会经济简况:所属市、县、镇及相邻行政区人口、民族、经营主业、人均收入及构成等;经营状况:森林公园(原林场、自然保护区或调查区)经营沿革,包括组织机
23、构与人员配置、人力资源结构、资产结构、经营范围、年总产值、利润、税收、职工年均收入等;旅游概况:调查森林旅游已开放的景区(景点)、旅游项目、游客结构、人次、时间、季节与消费(结构、水平)等;(3)旅游气候资源调查:温度(年、月、平均、极端及出现时间、冰、霜、雪期及厚度)、光照(各季节昼夜时数、光照最长、最短时间出现的日期、有无特异的自然光学现象及出现时期)、湿度(时空结构)、降水(时空分布)、风(主要风向、平均风力、五级、八级以上大风日数及出现时期与频率)、特殊天气气候天象;(4)环境质量调查:大气质量(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地表水质量(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空气负离子、天然外照射贯穿辐射剂量水
24、平等(1)自然景观资源调查森林景观:起源、林相(林层)、树种或树种组成、年龄或龄组、胸径、树高、密度(株数密度、郁闭度)、林下植被(种类、高度、盖度等)、森林覆盖率、古树名木(树种、起源、年龄、胸径、树高、冠幅、来历等)、野生动植物(包括昆虫等)(种类、区系、分布、栖息环境、活动规律(生活史)、保护等级、数量、观赏价值及观赏季节与观赏地点等)等等,观赏植物调查与注意其外观特点(叶形、叶色、花期、花形、果期、果形、果色、果实等观赏利用价值。地貌景观:悬崖、陡壁、奇峰、怪石、雪山、溶洞等(地名、位置、成因、体态、数量、分布、海拔、母岩性质、坡度、相对高、山势走向等);对可远眺海、湖、河流、原野、林
25、海、沙漠、日出、日落、云海、雾海等的位置及时间也应调查记载;水文景观:海湾、湖泊,河、滩,瀑布,溪流、泉水(位置、形状、组成成份、母岩、成因、海拔、坡度、坡向、季节变化、水质(成分、温度)、流量及观赏、沐浴、疗养价值等)气象景观:云、雾、雾淞、日出、日落及佛光等气象景观的出现季节,持续时间、形状、观赏位置等;特异性:调查景观(景点)、景物的知名度。2、景观资源调查名胜古迹:古建筑种类、年代、历史及建筑状况、建筑物数量、分布及占地面积、建筑风格及艺术价值、有关建筑物的传说、故事及目前吸引游客情况,存在问题及有关建议等;宗教文化:宗教种类、宗教建筑、影响范围及历史;革命纪念地:革命活动的文献、文物
26、位置、保护现状及历史;民俗风情:收集整理现成或口头的神话、传说、故事材料;历史名人情况;当地居民情况(民族、服饰、村寨建筑风格、传统食品、喜庆及各种禁忌礼仪等,原有的群众性歌舞、祭祀、朝山、庙会等集会和游览的时间、规模等;名人故居:历史名人故居位置、保护现状及有关情况;可借景物调查:调查不在森林旅游区境内,但具备观赏条件,对森林旅游区具有影响力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可记载可借景物的种类、名称、距离、景观价值及在本区域内可能吸引游客的数量等。(2)人文景观资源调查(1)旅游市场(客源)调查:森林旅游区主要客源所在地的有关情况;不同时空(景点)游客人数、构成(客源、身份、年龄、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出游
27、动机等)、逗留时间、消费(结构与水平);(2)旅游协作条件:了解周边现已开放的森林旅游区、风景名胜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佛道寺观,及其他旅游场所的名称、级别、面积规模、旅游规模、服务设施、价格标准、经营效益、经验教训,旅游纪念品产销情况,以及联网协作的可能性等。(3)旅游基础设施调查:交通:现有种类道路等级、里程、路况、行车密度,至附近大中城市、机场、火车站、港口的距离以及与现有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交通干线连接距离等;通信(通讯)、供水、供电、给排水、旅游接待设施(宾馆、酒店、招待所、旅社分布、数量、规模、档次、服务人员质素等;(4)障碍因素:主要调查森林旅游地多发性气候灾害,如暴雨、
28、山洪、冰雹、强风暴、沙尘暴、暴雨、台风等灾害天气出现的季节、月份、频率、强度,以及对旅游、交通、居住的危害程度等;突发性灾害,如山崩、滑坡、泥石流、地震、火山、海啸等出现的时间、频率、强度及危害程度等;其他有碍旅游的因素,如有害游客身心健康、危及安全的地质、地理、气候、生物等自然因素,工矿企业造成的大气、水体污染,以及恶性传染病和不利于开发森林旅游的旧俗恶习等社会因素。3、开发条件调查1、有林地:连续面积大于0.067hm2、郁闭度0.20(含0.20)以上、附着有森林植被的林地,包括乔木林、红树林和灌木林。2、风景林:以满足人类生态需求,美化环境为主要目的,分布在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度假区
29、、滑雪场、狩猎场、城市公园、乡村公园及游览场所内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3、4、乔木林分纯林与混交林(1)纯林:一个树种(组)蓄积量(未达起测径阶时按株数计算)占总蓄积(株数)的65%以上的乔木林地;(2)混交林:任何一个树种(组)蓄积量(未达起测径阶时按株数计算)占总蓄积(株数)不到65%以上的乔木林地。5、地貌:极高山:海拔5000m以上的山地;高山:海拔35004999m的山地;中山:海拔10003499m的山地;低山:海拔低于1000m的山地;丘陵:没有明显的脉络,坡主较缓和,且相对高差小于100m;平原:平坦开阔,起伏很小。6、古树名木:古树: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名木:国内外珍贵
30、的、稀有的以及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和纪念意义及重要科研价值的树木。(二)森林旅游资源相关术语与标准(1)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评价)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评价 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评价分值按指定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评价分值按指定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获得,满分值为获得,满分值为30分。分。评价方法:评价方法:通过对风景资源的评价因子评分值加权计算获得风景资源基通过对风景资源的评价因子评分值加权计算获得风景资源基本质量分值,结合风景资源组合状况评分值和特色附加分评分值本质量分值,结合风景资源组合状况评分值和特色附加分评分值获得森林风景资源质量评价分值。获得森林风景资源质量评价分值。中国森林
31、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GB/T18005-1999)(三)森林旅游资源评价(2)森林公园区域环境质量评价)森林公园区域环境质量评价 森林公园区域环境质量评价分值按指定环境要素进行评价获得,满分值森林公园区域环境质量评价分值按指定环境要素进行评价获得,满分值为为10分。分。森林公园区域环境质量评价指标包括:森林公园区域环境质量评价指标包括:大气质量、地表水质量、土壤质量、负离子含量、空气细菌含量。大气质量、地表水质量、土壤质量、负离子含量、空气细菌含量。森林公园区域环境质量评价分值森林公园区域环境质量评价分值(H)计算由各项指标评分值累加获得。计算由各项指标评
32、分值累加获得。(3)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利用条件评价)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利用条件评价 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利用条件评价分值按指定开发利用条件指标进行评价获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利用条件评价分值按指定开发利用条件指标进行评价获得,满分值得,满分值10分。分。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利用条件评价指标包括: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利用条件评价指标包括:公园面积、旅游适游期、区位条件、外部交通、内部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公园面积、旅游适游期、区位条件、外部交通、内部交通、基础设施条件。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利用条件评价分值由各项指标评分值累加获得。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利用条件评价分值由各项指标评分值累加获得。(4)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
33、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分值按下式计算: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分值按下式计算:NM+H+L 式中:式中:N-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分值;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分值;M-森林风景资源质量评价分值;森林风景资源质量评价分值;H-森林公园区域环境质量评价分值;森林公园区域环境质量评价分值;L-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利用条件评价分值。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利用条件评价分值。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分值满分为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分值满分为50分分。(5)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确定标准)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确定标准按风景资源质量评定分值划分为三级:按
34、风景资源质量评定分值划分为三级:一级为一级为4050分,符合一级的森林公园风景资源,多为资源价值和旅游分,符合一级的森林公园风景资源,多为资源价值和旅游价值高,难以人工再造,应加强保护,制定保全、保存和发展的具体措价值高,难以人工再造,应加强保护,制定保全、保存和发展的具体措施。施。二级为二级为3039分,符合二级的森林公园风景资源,其资源价值和旅游价分,符合二级的森林公园风景资源,其资源价值和旅游价值较高,应当在保证其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利值较高,应当在保证其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用。三级为三级为2029分,符合三级的森林公园风景资源,在开展风景旅游活动分,符合三级的森林公园风景资源,在开展风景旅游活动的同时进行风景资源质量和生态环境质量的改造、改善和提高。的同时进行风景资源质量和生态环境质量的改造、改善和提高。三级以下的森林公园风景资源,应首先进行资源的质量和环境的改善。三级以下的森林公园风景资源,应首先进行资源的质量和环境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