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1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度报告.pdf

上传人:宇*** 文档编号:4168558 上传时间:2024-08-09 格式:PDF 页数:194 大小:2.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度报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4页
2021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度报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4页
2021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度报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94页
2021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度报告.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94页
2021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度报告.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度报告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度报告(2020-2021)“双循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中国经济:新发展格局下的中国经济:挑战与机遇挑战与机遇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课题组 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 二二年十二月 项目概览项目概览 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 2009 年发起成立“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旨在以一种开放式的科研组织模式,凝聚海内外相关研究力量,对中国宏观经济进行长期跟踪研究,定期发布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为政府、企业及社会各界提供有参考价值的经济洞见、短期政策对策及长期改革治理建议,推动中

2、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和可持续发展以及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基于中西合璧、优化整合的方针,高等研究院依托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中心组建了阵容强大的课题组成员团队,包括曾任美联储高级经济学家的国际资深专家,原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以及 20 多位获得国际国内顶尖大学博士的高级研究人员,包括 2 位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得主、5 位终身教职教授。与此同时,高等研究院下设有数据调研中心、人口流动与劳动力市场研究中心、卫生经济与老龄化研究中心等 10 多个中心也将从不同方面为本项目提供研究支持。作为课题组的成果体现形式之一,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坚持以坚持以长远视角、长远

3、视角、全局观全局观念、系统思维念、系统思维、综合治理综合治理及风险防范及风险防范的的一般均衡分析一般均衡分析方法来处理好改革、发展方法来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稳定、创新和治理、创新和治理的辩证关系,的辩证关系,力求体现以下特点:一是一是构建完善多部门大型量化准结构性宏观模型(IAR-CMM):充分考虑中国元素,内含多个板块,板块对接时会把其它板块的结论嵌入到该板块中去,使之短期政策应对变量与长期改革参数在所有板块中具有自洽性和内在一致性,以此达到宏观总体一般均衡和综合治理题;二是二是基于扎实的数据采集和整理的严谨计量经济分析、理论内在逻辑分析及历史视野比较分析,做到分析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三个维度

4、的结合:理论逻辑、实践真知、历史视野,以体现“六性”:科学性、严谨性、现实性、针对性、前瞻性和思想性;三是三是不只是大概率的点预测,更多的是考虑规避和防范一旦出现后果严重的黑天鹅小概率事件和如何应对已有显著迹象的大概率灰犀牛系统性风险,以及进行稳经济的各种情景分析和反事实分析:对不同风险和政府不同增长目标给出应对力度和备选方案,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四是四是既考虑到短期波动风险、趋势性和周期性因素的交互叠加和相互作用,也关注中长期制度性,结构性改革及其向纵深推进的方式。目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每年以季度为出版频率,一年 4 期,得到“经济学前沿理论与方法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和理论经

5、济学上海市高峰类学科建设计划的支持。报告采取了报告采取了国际前沿、国内较为独特的基于准结构模型的情境分析(国际前沿、国内较为独特的基于准结构模型的情境分析(alternative scenario analyses)和政策模拟)和政策模拟(policy simulations)方法,在对统计数据和经济信息充分收集和科学鉴别校正的基础上,对中国方法,在对统计数据和经济信息充分收集和科学鉴别校正的基础上,对中国宏观经济最新形势进行严谨分析,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客观预测,并提供各种政策情景模拟结果供宏观经济最新形势进行严谨分析,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客观预测,并提供各种政策情景模拟结果供决策参考。决策参考

6、。课题组竭诚欢迎社会各界与我们开展合作交流,共同推动中国宏观经济研究的发展与中国宏观经济的持续繁荣!1 报告摘要报告摘要 2020 年新冠疫情和世界变局的双重冲击使得世界和中国经济发展都承受了重大冲击,世界经济正面临上世纪 20、30 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中国经济在 2020 年初出现断崖式下滑,但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消费回暖,投资增速稳步回升,进出口增速持续攀升,贸易顺差较去年同期大幅上升,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区间内宽幅双向波动,预计全年 GDP 增速 2.1%,成为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国家,并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的任务,这来之不易,彰显了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但是,中国经

7、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在此背景下,中国多次提出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一新发展格局的形成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劳动力市场受疫情冲击大,虽逐渐回暖但仍承受压力。从长期来看,农民工提高社会总劳动生产率但仍需提高流动性;劳动力市场教育错配程度较高、对工资影响显著;老龄化势头明显,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未富先老的人口结构压力凸显并将持续变大。我国杠杆率水平大升,家庭部门杠杆率激增,资产负债表衰退迹象初现;企业部门杠杆率水平再次上升,尤其是国有企业债务风险达到近年来的峰值;地方政府债务呈现出规模增加和期限延长的新特点,鉴于

8、地方政府与其他部门之间紧密的政治关联关系和复杂的债务债权关系,需警惕地方政府部门独立的债务偿还风险外溢蔓延为房价上涨和银行风险。目前需求驱动下的房价差异化特征日益显现,总体房价可控。银行资本缓冲持有水平下降,系统脆弱性加剧,中小银行风险溢出率持续上升,稳金融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此外,中国央行数字货币系统 DC/EP 正在逐步有序地进行试点,这给未来的金融监管和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从中长期的视角来看,中国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主要面临供给侧、需求侧和国际循环三方面的挑战:一是中国经济当前面临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主要体现在供给侧的结构性失衡和供给质量水平的不充分;二是中国经济内需的提振面

9、临诸多难题,包括资本报酬边际收益递减而带来的投资下滑,收入差距拉大和中等收入群体过低及家庭部门杠杆率激增带来的消费不足;三是中国经济国际大循环面临外需市场的萎缩和一些地缘政治因素的干扰,出现一个世界、两种体系的趋势。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通过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提升产业链安全,加大需求侧改革和注重需求侧管理,以及更大力度的对外开放,借力更高水平的国际大循环来实现。11 课题组充分重视对各种风险的防范,对不同情景下的经济走势、短期政策应对和中长期治理,有如下主要结果和观点。基于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宏观经济预测模型(IAR-CMM)的情景分析和政策模拟结果,课题组测算,在基准情景下,20

10、21 年全年实际GDP 增速约为 8.4%,CPI 增长 0.2%,PPI 增长 0.6%,GDP 平减指数增长 1.8%,消费增长10.8%,投资增长 5.7%,出口增长 4.4%,进口增长 8.3%,人民币兑美元汇率(CNY/USD)将在 6.5 附近宽幅震荡。考虑到中等收入阶层消费能力下降、需求侧改革、资本市场有序化、地方政府债务攀升、企业杠杆率过高、美国疫苗接种有效率、中美摩擦、国内外总体环境不确定性等因素,课题组作出如下 8 种情景分析:1)情景 I中等收入阶层消费能力下降,悲观情形下,假设 2021 年我国消费同比增速低于基准 1.8 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低于基准 1

11、.2 个百分点,全年实际 GDP 增长 7.0%;2)情景 II需求侧改革,乐观情形下,假设政府增加民生类支出、增加保障房供给、改善收入分配,导致 2021 年我国消费同比增速高于基准 1.1 个百分点,全年实际GDP 增长 9.1%;3)情景 III资本市场有序化,短期影响较小情形下,假设消费同比增速低于基准0.4 个百分点,全年实际 GDP 增长 8.2%;短期影响较大情形下,假设消费同比增速低于基准 1.4 个百分点,全年实际 GDP 增长 7.6%;4)情景 IV地方政府债务攀升,悲观情形下,假设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低于基准 1.1 个百分点,全年实际 GDP 增长 8.0%;5)

12、情景 V企业杠杆率过高,保守悲观情形下,假设 2021 年我国消费同比增速低于基准 0.5 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低于基准 0.6 个百分点,全年实际 GDP 增长 8.1%;悲观情形下,假设 2021 年我国消费同比增速低于基准 1 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低于基准2.1个百分点,全年实际GDP增长7.6%;6)情景 VI全球疫情发展,悲观情形下,假设 2021 年我国出口同比增速低于基准2.7 个百分点,进口同比增速低于基准 2.1 个百分点,全年实际 GDP 增长 7.8%;乐观情形下,假设 2021 年我国出口同比增速高于基准 2.1 个百分点,进口同比增速高于基

13、准 1.5 个百分点,全年实际 GDP 增长 8.7%;7)情景 VII中美摩擦加剧,保守悲观情形下,假设 2021 年我国出口同比增速低于基准2.3个百分点,进口同比增速低于基准1.8个百分点,全年实际GDP增长8.0%;悲观情形下,假设 2021 年我国出口同比增速低于基准 4.8 个百分点,进口同比增21 速低于基准 3.7 个百分点,全年实际 GDP 增长 7.6%;8)情景 VIII国内外总体环境的不确定性,悲观情形下,假设 2021 年我国消费同比增速低于基准2.6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低于基准2.8个百分点,出口同比增速低于基准 1.5 个百分点,进口同比增速低于基准

14、 0.8 个百分点,全年实际 GDP 增长 6.4%;叠加其他乐观因素,乐观情形下,假设 2021 年我国消费同比增速高于基准2.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高于基准1.4个百分点,出口同比增速高于基准 2.0 个百分点,进口同比增速高于基准 2.3 个百分点,全年实际 GDP 增长 10.0%。课题组就各种假设情景探讨了政策力度的选择。根据 IARCMM 模型的分析,假设2021 年需实现宏观经济回到疫情冲击之前的经济增速趋势线,则在不同情景下所需的政策力度分别为:(1)情景 III(资本市场有序化)中短期影响较小的情形下,财政收支赤字需增加 755.81 亿元,超过预算赤字 2.2

15、9%,全年赤字率约为 3%;(2)情景 V 的保守悲观情形下,财政收支赤字需额外增加 1511.6 亿元,超过预算 4.58%,全年赤字率约为 3.07%,并且货币政策需在基准假设的基础上额外降准 1 次 20 个基点;(3)情景 IV 以及情景 VII的保守悲观情形下,财政收支赤字需额外增加 2267.4 亿元,超过预算 6.87%,全年赤字率约为 3.14%,并且货币政策需额外降准 1 次 20 个基点;(4)情景 VI 的悲观情形下,财政收支赤字需额外增加 3779 亿元,超过预算 11.45%,全年赤字率约为 3.27%,并且货币政策需额外降准 2 次,每次 20 个基点;(5)情景

16、III(资本市场有序化)中短期影响较大的情形、情景 V 的悲观情形以及情景 VII 的悲观情形下,财政收支赤字需额外增加 5290.6 亿元,超过预算 16.03%,全年赤字率约为 3.41%,并且货币政策需额外降准 2 次,每次 20 个基点;(6)情景 I 下,财政支出需额外增加 9825.5 亿元,超过预算赤字 29.77%,全年赤字率约为 3.81%,并且货币政策需额外降准 2 次,每次 50 个基点;(7)情景 VIII 的悲观情形下,财政支出需额外增加 14360.3 亿元,超过预算 43.52%,全年赤字率约为 4.22%,并且货币政策需额外降准 2 次,每次 50 个基点。在情

17、景 I 和情景 VIII 下,考虑到短期政策对宏观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副作用,课题组并不建议采用如此激进的短期需求管理政策来达到经济增长目标。结合短中长期的视角来看,课题组对中国如何通过供给侧、需求侧和国际循环来畅通结合短中长期的视角来看,课题组对中国如何通过供给侧、需求侧和国际循环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有以下主要观点和建议:国民经济循环,有以下主要观点和建议:1.新冠疫情造成了经济上的巨大冲击和国际政治方面的史无前例的断裂带,影响深远,31 加上中美两国关系恶化,给世界带来种种不确定性,民族主义、民粹主义和意识形态又进一步减弱了国家间的互信,恶化了世界经济发展及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国际

18、关系,影响了世界格局和秩序,全球化的格局正在发生实质变化。面对去全球化、分流化或甚至去中国化以及中美科技脱钩的风险,疫后经济分工、专业分工面临重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将发生很大调整,大概率会出现“三化”经济区域化,高端产业、民生国家安全产业回归化,以及合并同类项化。在这些新老问题交替混杂的内外困难环境现状下,要充分估量这些问题及变化给世界经济政治和中国带来的当前和潜在长远冲击与影响,以长远视角、全局观念、系统思维、综合治理的一般均衡分析来加以谋划应对。2.加强供给侧结构性和市场化改革,特别是要素市场化的改革,确立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以所有制中立原则为国企、民企、外企提供公平竞争市场环

19、境和营商环境,完善劳动力市场供求结构,促进发展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根本的是有效市场制度供给,而不是硬性的产业政策,应该继续以深层次市场化的改革为内涵推进并且让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以此提高经济发展的效率,勃发创新力。建立维护和服务型的有限政府,政府是中立的主体,它会带来一个好的市场经济和一个好的社会规范,同时提振民间信心和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这才是中国同时处理好发展的逻辑和治理的逻辑,以及应对当前经济困境的标本兼治的必由之路。3.深化需求端改革和改善,推行有利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形成橄榄型社会的收入分配政策,健全覆盖“生老病居教”的一揽子社会保障体系,夯实国内大循环的内需

20、基础。国内大循环必然要求中国有一个更加强大、更有韧性的内需市场,来促进形成供给和需求的更高水平内生动态均衡。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消费需求取决于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壮大中等收入群体而不是仅仅靠政府消费刺激政策,才能真正可持续地提振国内消费需求。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最大的人群自然是中低收入群体。在此过程中,要做到两个“尽量确保”:一是要尽量确保中低收入群体有向上流动跻身中等收入群体的机会,二是要尽量确保现有中等收入群体不因种种原因重新跌回中低收入群体。4.主动融入高水平国际大循环,在与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的贸易与投资谈判中推进制度性开放,按照参与制定的国际规则来保障自身国家利益,并倒逼建立现代市场经济体

21、系。年内,中国参与其中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标志着全球最大规模的自由贸易协定正式达成。这一协定的达成,也为中日韩自贸区(FTA)、中欧全面投资协定等更高水平贸易和投资协定的谈判推进,创造了有利条件。尤其是中欧全面投资协定41 谈判近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且,中国还表达了对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持积极开放态度,以及争取早日启动中欧自贸协定谈判进程的意愿,这些都是中国对冲美国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以及在与美国进一步进行双边经济谈判时的有利砝码,可对外部贸易争端起到减震作用。5.以上改革措施,单靠经济治理领域的单兵突进行不通,还必须将国家治理、社会

22、治理的因素也考虑进来。为此,中国需要采用国家治理和发展三要素:包容性经济制度,国家能力和政府执行力,以及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包容透明的社会治理。现代国家发展治理三要素其实质就是要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让三者各归其位,形成互动互促的制度体系,从而需要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等的全方位整体联动改革框架下来进行。中国下一步就需要围绕上述三要素进行全面深化改革,继续强化长板、补齐短板。唯有如此,才能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才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达成中华民族复兴的远景目标。关键词:关键词:宏观经济预测;政策模拟;情景分析;长期治理 课题组(

23、成员简介见附录):课题组(成员简介见附录):负责人:田国强 首席顾问:盛松成 首席专家:黄晓东 成员(按姓氏拼音排序):曹林谊、陈旭东、陈媛媛、龚关、宫健、蒋荷露、Youngsoo Jang、Hyeon Ok Lee、李倩、李双建、林立国、刘子熙、宁磊、欧声亮、唐荣胜、王小雯、王玉琴、吴化斌、徐佳文、杨有智、张同斌、赵琳、赵旭霞、朱梅 本报告联系人:陈旭东(021-65903125,)51 目录 概述.7 一、经济走势及主要问题.7 二、主要指标预测及政策模拟.16 三、中国畅通国民经济循环面临的难点、原因及改革治理应对.19 第一章 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的即期特征与主要风险.27 一、2020

24、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发展呈现的主要特征.27(一)消费回暖,下半年增速稳健.27(二)投资稳步回升,制造业投资回升加快。.33(三)进出口增速持续攀升,贸易顺差较去年同期大幅上升.39(四)劳动力市场受疫情冲击大,虽逐渐回暖但仍然承压.47(五)CPI 和 PPI 剪刀差不断缩小.52(六)金融市场整体平稳运行,国有企业债务问题值得警惕.59(七)外汇储备规模总体稳定,下半年人民币宽幅震荡升值.67 二、中国宏观经济下一步发展面临的内部主要不确定性.76(一)农民工提高社会总生产率,但仍需提高流动性.76(二)扶贫效果显著,贫困人群收入持续增加但水平仍然较低.81(三)劳动力市场教育错配突出、对

25、工资影响显著.89(四)人口结构压力凸显并将逐渐增大.93(五)家庭部门杠杆率激增,资产负债表衰退迹象初现.101(六)日益窘迫的中等收入阶层恐拖累内需的扩大。.112(七)金融系统稳定性未见改善,中小银行脆弱性进一步上升.117(八)不确定性攀升导致银行资本缓冲水平下降,“稳金融”形势依然严峻复杂.127(九)疫情之下地方政府偿债压力加大,警惕债务风险外溢蔓延.134(十)央行数字货币系统 DC/EP 和人民币国际化.147 三、中国宏观经济下一步发展面临的外部主要不确定性.153(一)国外疫情蔓延仍将是拖累 2021 年出口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153(二)疫情下全球政经格局更趋复杂,主要国

26、家和地区增长预期分化明显.156 第二章 基准条件下 2021 年中国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预测.164 第三章 不同情景下的主要经济指标预测及其政策应对.167 一、不同情景下的经济预测与政策应对.167 二、不同情景分析基础上的政策力度选项.174 三、短期经济政策在疫情下的宏观影响.177 第四章 中国畅通国民经济循环面临的难点、原因及改革治理应对.179 一、畅通国民经济循环面临哪些难点.179 二、为什么会出现国民经济循环不畅.182 三、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应从哪里着手.184 附录一:项目架构图.189 附录二: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简介.190 附录三:课题组成员介绍.191 61 概述

27、概述 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基于上财高等研究院中国量化准结构宏观预测模型(IAR-CMM)所建立的情景分析和政策模拟,分别从基准情景(假设美国疫苗接种有效率为 50%、美国 2021 年经济增速为 4.2%、美联储 2021 年维持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范围在 0-0.25%之间、人民币汇率在 6.5 附近宽幅震荡;国内疫情延续今年第三季度以来发展状况、居民杠杆率攀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房地产投资持续回暖、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小幅上升、财政政策积极以及实行稳健、灵活、适度的货币政策)、情景 I(中等收入阶层消费能力下降)、情景 II(需求侧改革)、情景 III(资

28、本市场有序化)、情景 IV(地方政府债务攀升)、情景 V(企业杠杆率过高)、情景 VI(全球疫情发展)、情景 VII(中美摩擦)、情景 VIII(国内外总体环境不确定性)进行数值模拟,所得的预测结果显示,2021 年中国宏观经济整体下行压力较大,需要同步进行逆周期政策调节与改革开放深化,以应对当前的复杂局面。立足中长期的视角来看,中国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主要面临供给侧、需求侧和国际循环三方面的挑战:一是中国经济当前面临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主要体现在供给侧的结构性失衡和供给质量水平的不充分;二是中国经济内需的提振面临诸多难题,包括资本报酬边际收益递减而带来的投资下滑,收入差距拉大和中等收入群体偏

29、低及家庭部门杠杆率不断上升带来的消费不足;三是中国经济国际大循环面临外需市场的萎缩和一些地缘政治因素的干扰,出现一个世界、两种体系的趋势。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通过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提升产业链安全,加大需求侧改革和注重需求侧管理,以及更大力度的对外开放,借力更高水平的国际大循环来实现。从更加全局和长远的视角来看,中国需要实现好的国家发展与治理三要素的有机平衡,即包容性经济制度,国家能力和政府执行力,以及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包容透明的社会治理。课题组认为,通过高水平、全方位开放倒逼体制性、结构性改革,有助于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一、一、经济走势及主要问题经济走势及主要问

30、题(一)(一)消费回暖,下半年增速稳健消费回暖,下半年增速稳健 受新冠疫情的影响,2020 年 1-2 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断崖式下滑-20.5%。随着疫情在国内得到有效控制,各行业复工复产进程加快,叠加中央和地方以及企业多重71 活跃市场、拉动消费的刺激政策,自 3 月份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逐渐回温,同比增速稳步提高。8 月份名义同比增速首次转正,进而 9 月份实际同比增速亦转正。进入第四季度,伴随着国内总体经济的企稳,国际疫情的控制以及疫苗的研发和投入使用,居民消费信心增长。2020 年 10 月、11 月的名义同比增速分别为 4.3%和 5.0%,仅比去年同期低了 3个百分点

31、;而实际同比增速在第四季度前两个月份已超越去年同期水平,分别为 4.6%和6.1%。(二)(二)投资稳步回升,制造业投资回升加快投资稳步回升,制造业投资回升加快 1-11 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2.6%,增速比 1-10 月份提高 0.8 个百分点。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0.2%,民间投资增速首次转正。从投资的三大组成部分制造业、房地产和基建投资增速看,制造业投资回升速度较快,需求好转使得工业企业利润持续改善,1-10 月工业企业利润增速首次转正,工业中的制造业 1-10 月利润增速为 4.2%,比 1-9月增速回升 3.1 个百分点。随着制造业利润增速明显回升,制造业投资增速

32、改善加快。1-11月房地产销售面积增速进一步回落,土地购置费用趋缓,房地产业增速回升减缓。基建投资增速回升放缓,全年基建投资因财政支出和施工进度限制等因素不及预期。未来随着美国大选的落地和新冠疫苗的积极研发,海外需求回暖,叠加国内消费需求改善,预计制造业投资回升向好,财政收入和施工进度好转等因素使得基建投资高于今年,房地产投资将保持稳定,2021 年全年在低基数效应下投资增速较高。(三)(三)进进出口增速持续攀升,贸易出口增速持续攀升,贸易顺差较去年同期大幅上升顺差较去年同期大幅上升 2020 年 1 至 11 月,全国出口、进口增速均在一季度经历大幅下降,并在二季度以来持续攀升,贸易顺差比

33、2019 年同期增加 861.0 亿美元。进出口增速持续攀升的主要原因包括:第一,2020 年上半年出口价格大幅上涨,有效拉动了二季度出口增速的回升。疫情期间贸易成本迅速上涨,使 2020 年二季度出口价格平均增长 6.8%。第二,防疫物资出口强劲增长。国外疫情的持续使得国外对中国防疫物资的需求大幅上涨,有效拉动了出口的增长。2020 年 1 至 10 月,防疫物资累计出口增速高达 272.8%,大幅拉动总出口的增长。第三,中美之间的进、出口增速较高。受中美贸易战的影响,2019 年中国对美国出口下降 12.5%,从美国进口下降 20.9%。在较低的基数和中美疫情走势分化的共同影响下,2020

34、 年 1 至 11月,中国对美国出口和从美国进口分别累计增长 5.8%和 6.7%,支撑了总体进出口的迅速恢复。第四,跨境电商的发展有效缓解了疫情对外贸的负面冲击。2020 年 4 月份,国务院同81 意在 46 个地区和城市设立第五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截至目前,全国跨境电商综试区数量增至 105 个,已经覆盖了中国 30 个省区市。商务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等部门也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跨境电商交易,极大促进了线下贸易向线上贸易的转移,部分缓解了疫情对线下贸易的负面冲击。2020 年前三季度,我国通过海关跨境电商管理平台进出口 1873.9亿元,同比增长 52.8%,跨境电商成为疫情下稳定进出

35、口增速的重要方式。(四)(四)劳动力市场受疫情冲击大,虽逐渐回暖但仍然承压劳动力市场受疫情冲击大,虽逐渐回暖但仍然承压 2020 年全年失业率先升高后下降,受新冠疫情影响二月份达到 6.2%的最高值,随着复工复产进行失业率逐渐波动下降,到十一月份下降至 5.2%,同比下降 0.1%。但当前失业率的下降除了表明劳动力市场有所改善外,也有可能是城镇劳动参与率下降的结果。新增就业人数同比降幅收窄,截至 11 月新增就业人数累计 1099 万人,全年同比降幅最高点从二月份最高点 37.93%逐步收窄至 14.07%,但仍然低于去年同期。从求人倍率看,今年全国求人倍率一直保持高位,在三季度达到 1.4

36、的最高点,这主要是需求人数和求职人数同步下降,而求职人数下降更快所致。在疫情期间各 PMI 指数大幅下降,随着疫情好转,PMI 从业人员指数逐步上升,基本稳定在去年同期水平。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在二月份跌至最低点 40.2 小时,至六月恢复到正常水平,十一月为 46.9 小时,同比上升 0.2 小时。结合以上事实分析,疫情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至少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尽管短期内劳动力退出劳动力市场,但是当疫情好转这部分劳动力即可恢复就业;第二,由于疫情导致的结构性变化,部分劳动力需要重新选择工作岗位,因此职业培训会一定程度上改善劳动力市场。收入方面,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值在疫情期间

37、大幅下降,之后缓慢上升,到三季度为 23781 元,同比增长 0.6%,增速较去年放缓。城镇与乡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累计值分别为 32821 元和 12297 元,城镇居民实际收入同比下降 0.3%,农村居民实际收入同比上升 1.6%,总体收入上升由农村居民拉动。城乡居民收入比值为 2.67,同比下降 0.08,今年城乡收入差距仍保持长期下降趋势。(五)(五)CPI 和和 PPI 剪刀差剪刀差不断不断缩小缩小 受新冠疫情、食品价格和国际原油价格等因素的影响,2020 年前 11 个月 CPI 同比增速大幅下降,累计同比增速为 2.7%,1 月份创下近 9 年的最高值 5.38%,11 月份创下近

38、11年的最低值-0.5%;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 CPI 同比增速也明显下降,累计同比增速为 0.9%,7 月份创下自 2013 年有指标以来的新低 0.5%,并连续 5 个月保持在该值;PPI 同比增速先91 下降后上升,累计同比增速为-2.0%,5 月份也达到近 4 年来的最低值-3.7%;前三季度 GDP平减指数同比增速也先降后升,累计同比增速为 0.7%,第二季度是 2016 年第一季度以来首次转负。CPI 同比增速相较于 2019 年同期 2.8%的同比增速略有下降。从食品来看,2020年前 11 个月食品价格平均上涨 11.5%,导致 CPI 上升约 2.30 个百分点,而 2019

39、 年同期食品价格增速为 8.5%,拉动 CPI 上升约 1.70 个百分点。从非食品来看,2020 年前 11 个月非食品价格平均上涨 0.4%,导致 CPI 上涨约 0.32 个百分点,而 2019 年同期增速为 1.4%,拉动 CPI 上升约 1.12 个百分点。因此,2020 年 CPI 同比增速的下降主要是因为非食品价格同比增速的明显下降。然而,值得注意的是,2020 年 CPI 同比增速大幅变化,从 1 月份的高峰快速回落到 11 月份的负增长,这主要是受疫情以及猪肉价格的叠加影响。2020 年非食品价格同比增速明显下降,其中降幅较大的是衣着类、居住类和交通通讯类,主要是因为新冠疫情

40、导致需求下降和国际油价的下降。受全球新冠疫情、原油价格和刺激政策等因素的影响,2020 年前 11 个月 PPI 累计同比增速较 2019 年同期-0.3%的增速也明显下降。2020年下半年在一些国家多款新冠疫苗获批上市,部分疫苗已经开始接种,预计 2021 年将有更多国家陆续开展大规模接种,全球新冠疫情将有望得到有效控制,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将逐步减弱。考虑到疫苗普及对全球新冠疫情的影响、全球经济复苏速度、食品价格波动、国际原油等大宗商品的价格变化趋势、刺激政策的滞后影响以及基数效应等各种因素,课题组认为 2021 年 CPI 年均增速将较 2020 年明显下降,并在 0 附近波动;PPI

41、同比增速将波动上升,并由负转正;相应地 GDP 平减指数同比增速也将有所上升。(六)(六)2020 年金融市场整体平稳运行,年金融市场整体平稳运行,2021 年应年应警惕警惕国有企业债务问题国有企业债务问题 为对冲新冠疫情对经济造成的影响,今年货币政策总体较前两年宽松,货币供应增速中枢上移至 10%以上,快于名义 GDP 的增速。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则与货币供应增速相匹配,人民币贷款、非金融企业债券融资和政府债券融资是社会融资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表外融资拖累减小,增量信贷中中长期贷款占比显著提高,为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发挥着重要作用。具体地,截至 11 月,M2 余额同比增长 10.7%,增速环比上升

42、0.2 个百分点,同比上升 2.5 个百分点;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 283.3 万亿元,同比增加 13.6%。利率方面,市场整体流动性合理充裕,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总体下降明显。具体地,在央行于前两个季度全面或定向降准三次共释放 1.2 万亿元流动性,中期借贷便利(MLF)和公开市场操作(OMO)利率各下调了 30 个基点的背景下,11 月末 DR007 的加权平均利率为 2.3%,三季度末各类贷款的加权平均利率为 5.12%。101 但值得注意的是,2020 年国有非金融企业发行债券的违约支数大幅上升,尤其是中央国有非金融企业的违约债券数为 30 支,较 2019 年增加了 24 支。从涉及资金

43、的规模来看,国有非金融企业债券违约涉及资金规模占比大幅上升至将近 50%,其中中央国有非金融企业,单支债券涉及的平均资金规模大幅上升。从违约率看,国有企业的违约率在 2020 年大幅上升。其中,中央国有企业的违约率在疫情爆发之初达到最高点后维持高位,而地方国有企业的违约率则仍处于持续攀升的状态。根据存量债券的数据显示,国有企业在 2021 年偿债压力很大。具体地,在 2021 年将到期的非金融企业债券中,中央国有和地方国有非金融企业涉及的规模分别约为 2 万亿元和 4 万亿元,国有企业所发行债券在 2021 年的到期量占总规模的 82.2%。可见,不同于 2018-2019 年以民营企业发生违

44、约为主,2020 年国有非金融企业的债券违约风险快速上升,成为债券市场新的风险点。更重要的是,国有企业违约除了会对相关债权人产生负面影响,还会向债券市场释放十分负面的信号,使得其他企业由于债券融资受阻而进一步产生流动性问题,从而产生更多更大违约风险。因此,2021年需重点关注国有企业所涉违约风险,以保持金融市场平稳运行。(七)(七)外汇储备规模总体稳定,下半年人民币宽幅震荡升值外汇储备规模总体稳定,下半年人民币宽幅震荡升值 2020 年以来,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内外需疲软、国际金融市场剧烈震荡等一系列内外部不确定性因素,使外汇储备波动增大,但总体上其规模比较稳定。2020 年第一季度,外汇储备

45、规模从年初的 3.12 万亿美元下降至 3.06 万亿美元,3 月环比降幅达 1.48%,为2016 年以来最大单月降幅。之后,外汇储备规模连续五个月回升,8 月份升至 3.16 万亿美元。第四季度外汇储备继续站稳 3.1 万亿美元,与年初外汇储备规模持平。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发展成为影响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关键因素。2020 年上半年,人民币汇率经历了三次较大程度的贬值和回调过程,至 7 月初处于 7 左右水平。2020 年下半年,人民币震荡升值,11 月 15 日升破 6.6。受新冠疫情、中美贸易战和频频发生的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等因素的影响,2020 年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增强,表现出了较强的“弹性

46、”和“韧性”。这体现了我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取得有效进展,人民币汇率市场形成机制不断完善。从内部环境看,我国疫情防控成果显著,经济恢复增长。同时我国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灵活适度的操作,实施必要的宏观审慎管理,推动金融供给侧改革,扩大金融开放,促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从外部环境看,相比于美国无底线的宽松货币政策,我国货币政策仍留有较大的空间,中美利差处于高位,利好人民币资产。但是,境外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美国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导向未发生实质性改变,中美贸易战111 可能再度升级。因此,课题组预估 2021 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 CNY/USD 波动幅度将加大,但仍

47、保持在合理区间内。(八)(八)农民工提高社会总生产率,但仍需提高流动性农民工提高社会总生产率,但仍需提高流动性 近年来,农民工的流动性有所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入城市发展,与此同时,伴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农民工的生产效率也会有所提升,这一趋势对于社会整体的产业结构和生产率水平都会有影响。本报告发现,农民工可以很好的适应整体社会产业结构调整,甚至极大推动了第二、三产业结构变化。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成为农民工,以及农民工生产效率的相对提升,农民工对于各个产业生产率变化的影响逐渐增大。然而,产业本身生产率变化的仍然远远快于农民工相应的流动。因此,深化户籍与土地改革、保障农民工权益、降

48、低流动壁垒将进一步提升社会生产率。(九(九)扶贫效果显著,贫困人群收入持续增加但水平仍然较低扶贫效果显著,贫困人群收入持续增加但水平仍然较低 我国的精准扶贫政策有效解决了现阶段的贫困问题,产业发展扶贫以及健康与兜底保障扶贫对贫困人群的收入增加有正向效应,其中产业发展扶贫政策的短期效果最为显著,而教育扶贫政策在长期层面效果可观。贫困人口数量在政策影响下不断减少,最低收入群体绝对收入持续增长且相对收入呈现上涨趋势,这意味着我国的现行政策识贫精度高、扶贫力度大,精准帮扶切实有效。但贫困人群内部依旧存在脱贫难度大,返贫风险高等问题。根据以上分析,课题组认为,未来要进一步巩固提高脱贫成果,推动短期政策扶

49、贫向长效机制减贫转变,将可持续减贫制度纳入常规治理轨道。短期来看,要完善返贫监测与帮扶机制,发挥健康扶贫与兜底政策对高风险人群的保障作用;在长期,则要激发内生动力,推动产业发展、坚持人才培养,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十(十)劳动力市场教育错配程度较高、对工资影响显著劳动力市场教育错配程度较高、对工资影响显著 课题组利用 2018 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研究发现我国劳动力市场中劳动者受教育程度与工作岗位的匹配率为 39.70%,过度教育的发生率为 24.40%,教育不足发生率为35.90%。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平均 10%左右的教育错配率,我国教育错配发生率高,错配程度突出,表明我国劳

50、动力资源配置效率较低。我国劳动力市场教育错配还表现出显著的异质性,女性劳动者的教育不足率为 34.50%,低于男性劳动者的教育不足率;西部地区的教育不足率最高,为 38.50%,高于中、东部 35%的水平;第一产业的过度教育率为 15.90%,低于第二产业的 21%和第三产业的 26.90%,从教育不足率来看,第一产业的教育不足率最121 高,达到了 68.30%,远高于第二产业的 43.50%和第三产业的 30.10%。劳动力市场教育错配对工资的影响十分显著。在教育程度相同的情况下,教育不足对工资的影响显著为正,而过度教育对工资的影响显著为负,这意味着过度教育劳动者的工资比恰好匹配的劳动者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