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0中国留学白皮书.pdf

上传人:宇*** 文档编号:4168515 上传时间:2024-08-09 格式:PDF 页数:352 大小:5.4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中国留学白皮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52页
2020中国留学白皮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52页
2020中国留学白皮书.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52页
2020中国留学白皮书.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52页
2020中国留学白皮书.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俞敏洪:成为一个国际人才,需要做哪些准备?坦率说我自己都不算国际人才,因为我没有真正留过学,尽管迄今为止我走了世界上四五十个国家,但是去走一走,并没有在那工作过、生活过、学习过,离国际人才还比较远。所幸我有两个资格来讲这个话题。第一,从新东方走出去的中国留学生现在加起来已经达到一二百万总量。有很多走出去的人才,是二三十年前出去,现在他们中有些人真的变成了国际化人才,而有些依然没有变成国际化的人才,所以我就会对他们进行一些分析。第二,我的孩子是在两种文化和语言中长大的,他们的语言既包括了英文,也包括了中文,因为我希望他们能够两种语言随时切换交流。我认为孩子面向未来世界,一定要把世界作为自己的舞台

2、,而不是把中国或者国外,只选一个作为自己的舞台。2020 年新冠病毒在全球蔓延,世界各国面临了共同的挑战,这也再次印证了世界已经连为一体。全球范围内的交流和交往,才是最容易使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平台。那么,如何成为一名国际人才呢?我认为有四大要素:语言、文化、规则和心态。第一大要素:语言。第一,学外语英语必须是首选。很多人会学法语、德语、日语,这些语言使你多了跟别的文化交流的工具。但是从全球化的角度来说,任何别的语言都可以放弃,但英语一定不能放掉。比如只学日语、不学英语,就只能在日本和中国间打交道,这条路相对来说比较窄;如果你是时尚、艺术专业,学法语会变得非常重要;如果你做工业制造、智能制造相关,

3、懂德语也变得很重要。但是不管你懂哪种语言,核心是不能把英语扔掉。第二,中国英语教学有一个误区。中国的教学到今天为止,除了极个别的学校和个别老师外,依然是以词汇、语法和课文为主的思路。我们中国的孩子考试的时候,涉及语法、词汇、翻译和课文的,考试分数都相当高,涉及听、说、写,分数就相当低。然而正确的思路应是听说写,如果你的孩子很年轻,重点就不要放在学校英语考试的分数上,而是放在听说写方面水平有多高上。比如多让孩子从听的角度去学,听各种国外的新闻媒体、报道文章、影视剧、TED 演讲等。即使学新概念、学我们教育部规定的课文,也可以从听开始学,现在所有课本都有非常好的听力系统。先从听开始学,比从读和语法

4、开始学,水平要高很多。第三,备考语言的重要性。如果把孩子送到国外学校或语言学校,他的口语可能会稍微提高一点,但整体英语水平的提高是不一定的。托福和雅思这两门考试,分数的高低跟孩子的综合英语水平直接相关。凡是雅思考到 6 分以上、托福考到 90 分以上到国外去学习,英语水平基本就能跟上,就不存在去了以后,过了一年老师上课还听不懂,导致考试成绩上不去、学习失去信心、最后不得不退学的情况。凡是在国内托福考过 100 分、雅思考到 7 分以上的,被退学的非常少。孩子过去后,坐进课堂,老师讲课能听懂三分之二左右,是他能够坐在课堂开始认真学习的标准线,这就是备考语言的重要性。第四,真正的语言能力完成,至少

5、需要国外三到四年正规化的学校训练。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在国外学了四年本科毕业,英语依然不能交流。那是因为他并没有真正融入到英语学习系统里去,四年学习只和中国同学进行交流。如果希望毕业并且英语过关,那实实在在要学四年,每篇论文都要自己写。有的孩子不认真学,毕业写论文还要请人写。如果用英文写东西水平变高了,就意味着能够部分融入了西方社会,因为笔头交流在西方是十分普遍的。我们孩子要记住,到了国外一是要尽可能进入西方的学习圈,二是所有的东西应该自己完成,三是一定要弄清楚,到了毕业的时候,英语水平全世界通用基本上没有问题。第二大要素:文化准备。第一,中国语言和文化的功底必须有,孩子应该有一个公立学校学习的

6、经历。对我们年轻人这一代,未来大部分的机会都是来自于两种文化和两种经济体之间互相切换所带来的机会。只要记住这一点就明白,中国传统文化是不能放的。我不太鼓励家长一开始就把孩子送到全英文幼儿园或国际学校。我两个孩子都在国外长大,英语水平都没有问题,没想到孩子长大后中文不行了。公立学校是学中文最好的地方,如果在公立学校待过三年,哪怕从小学一年级待到三年级,他一辈子的中文基础就有了,到初中以后再进入全英文环境也一点都不晚。因为中国孩子进入全英文环境只要四年,英文水平就跟上了,至少从语言角度来说一点都没有问题。第二,如果有可能让孩子从小就行走世界各地,游学或者考察。现在很多家庭从小带着孩子到处走,当然不

7、一定是非常昂贵的游学,有的游学其实来回也就几千块钱。到美国游学,两三个礼拜的学习,也可以到非洲去待两三个礼拜,参加一些公益活动。第三,长大后沉浸到西方完整教育体系中,获得思维模型的升级。这就是为什么孩子们至少在正规国外大学必须去上四年,实在不行研究生至少要上三年。我们东方人思维模型和西方模式完全是两种思维模型,一个人未来在全球生存,西方的思维模型应成为你重要的思维模型之一。俞敏洪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第四,如果有可能,应在西方的创新公司和大公司工作一段时间。因为在大学学习和社会现实依然是脱离的,但如果进入到公司中,那这件事情就契合了。大公司如 GE、迪士尼这样的公司,创新公司像谷歌、face

8、book 还有 apple 这样的公司,这些公司都是跟世界未来对接,跟商业模型对接,跟商业发展的生死存亡直接对接。第三大要素:规则,也分成四点。第一,对于世界各地宗教习俗的了解。为什么有的中国人到国外处处碰壁?其实不是我们故意不礼貌、高声讲话,而是因为对国外习俗不了解。第二,对于重要国家的政治体系和运营模式的了解。我们对中国已经非常了解了,但我们对美国是不是真的了解?美国的法律法规有没有读过?美国的政府体系是怎样的?美国每一个县议会、州议会到国家议会之间有什么关系?美国的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之间是什么关系?重要的国家政治体系和运营模式一定要去了解。当然还要了解人们根据这些体系和运营模式,所带来的相

9、应行动。第三,对于经济规律,商业规律和科技发展的了解。咱们中国之所以跟世界对接还会处处碰壁,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我们对世界的贸易规则、商业规则,有的时候不了解,有的时候不争取。对于科技的了解也非常重要,因为科技的发展定义了未来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方向。第四,对于当地法律法规的了解和遵守。用中国的思维模型在国外处理事情,很明显是不行的。在国外,尤其是在西方国家,最好的办法就是老老实实了解他们的法律法规,并且认真按照他们的法律法规去做事。只有了解世界的规矩,我们才能行走世界。第四大要素:心态。在学习的时候,要从心理上了解应该怎么来做这件事情,我们要注意如下几点。第一,有一项喜欢的专业深入钻研,比泛学科

10、学习更有后劲。任何真正的本领,是四年专注于一个领域,并且在这个领域越研究越深入。孩子毕业后这个领域可能一辈子都不用了,因为即使在美国,也有接近 50%的人所从事的工作跟他大学本科学的专业没有关系。但是为什么还要学?因为从一个学科中,得到的是我说的思维模型的训练,批判性思维的训练,逻辑思维的训练,还有深入学科层层剥皮,达到最后去找中间最核心的能力的训练。所以一定要想办法去找孩子自己喜欢,又愿意深入学下去的专业。第二,立足美国、中国两个大国之间的关系来考虑问题和未来。这两个国家交流中所发生的任何倾向,就意味着人类发展的倾向,我们只是在这个倾向洪流中的一滴水而已。所以沿着这个未来和倾向去发展一定非常

11、重要。站在这个点上去想,到美国去留学依然是大家的首选,只要美国人让我们过去,我们就应该过去,把他们的技术和人文学习过来。第三,摒弃纯粹中国式的思维,从心理上把自己当全球人看。我们很多中国学生过去留学四五年,所交流的人群全是中国人。语言跟思维是密切相关的,没有语言就没有思维,所以你老是用中文,你的思维就是中文化的,你老是用英文,你的思维就是英语化的。有了留学这么好的机会,把融入到世界的能力白白错过,实在不合算。第四,在最有保障的地方建立自己的事业基础。大家知道做一件事情要有三个保障:公平保障、财产保障、人身安全保障。未来在中国,这三个保障越来越好的情况下,在中国建立自己事业基础依然是最好的选择,

12、因为中国毕竟是个大市场。但不少公司到中国香港地区或美国去上市了,一方面是外面的资本市场大,融资速度会更快;还有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外面的市场规则更加透明。更加透明就意味着公平保障、财产保障这两件事情就能做的更好。最后,送给学生朋友们三句话。第一,一定要立足中国放眼世界。这是我们在小学就学过的,现在我们真的要做到了,你不做到的话就很麻烦。第二,一定要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最后才能走得宽。站得高意味着什么?你接受全世界最先进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站得高,站得高了以后你就一定看得远。建立你的思维模型,跟世界最先进的科技接触,这样人生道路一定会走得宽,这三个是循环螺旋上升的关系,步步高的关系。第三,并不一定

13、每个人都能够成功,但一定要到有成功机会的地方去。不管你怎么努力,不管你怎么在世界平台上,并不一定每个人都能成功。但有成功机会的地方,成功的概率就大很多。这个地方既是中国又是美国又是全世界。地方是你自己选择,任何人帮不了你。中国是一个正在开放的大国,从这个前提出发,中国的机会一定是最大的。我希望孩子们能够一辈子选好自己的机会,让自己不断走向成功。中国和世界的交往源远流长。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唐代玄奘西行取经,鉴真东渡,明代郑和七下西洋这些伟大的文化使者为中外文化的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不过,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留学生是到了清代才出现的,他的名字叫容闳。1847 年容闳抵达美国,在马萨诸塞州读

14、预科,之后在耶鲁大学读完了本科。他觉得西方有很多地方值得学习,于是毕业后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回国游说清政府送更多的学生到美国去留学。在容闳的推动下,1872 年中国第一批幼童从上海赴美学习,接下来的几年共计派出 120 名幼童。当年这些幼童计划留学 15 年,出国之前都要签下生死状,可见当时出国留学这条漫漫长路是何等坎坷,可以说是生死未卜。这一事件也成为中国留学教育的先声,后来有了变法图强吸收新知到日本的留学,有了留法的勤工俭学运动,有了新中国的留苏运动,有了改革开放后的公派留美,再后来就有了我们今天更广泛的留学热潮。我是 20 世纪 90 年代自费到澳大利亚留学的,那时自费留学生还不算多,

15、但是我们已经意识到中国和外部世界的差距,都渴望到发达国家学习深造,努力争取着各种走向世界的机会。到了我的孩子这代人的时候,留学的概念已经开始走进更多的中国家庭,大家希望通过国际教育去提升自我,实现自己的梦想。为什么要选择国际教育?如今,中国的留学热潮方兴未艾,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留学,大家可能会问这到底是为什么?我想,主要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主要留学目的国都有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留学目的国主要是指西方发达国家,也包括亚洲的一些发达国家,它们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无论在教育、科技、经济和文化方面,都走在我们的前面。我们很难想象在过去改革开放 40 年当中,如果没有和这些国家的交

16、流合作,中国能取得今天这么大的成绩和进步。其次,我们今天的留学观念是中国传统教育观念的一种延伸。“学而优则仕”也好,“教育改变命运”也好,寻求更好的职业发展也好,让自己过上美好生活也好,都是中国人几千年来坚定的信念。只不过在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学习的地域发生了变化,我们从国内走向国外,到不同的语言、文化、观念和教育制度中去求学,在世界的舞台上接受全新的挑战。周成刚:融入世界,拥抱未来再次,留学生符合全球化竞争格局下的人才市场需求。留学把我们的孩子变成了一种复合型的跨界人才:他们既懂得中国文化,又理解西方的一些理念;既会说汉语,又会说外语;既在中国长大,又在国外工作;既在国内读了本科,又到国外读

17、了研究生。这样的背景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也为他们走上世界舞台赢得了更多的机会。最后,改革开放 40 年的成果已经证明了我们这样的选择是正确的。国家也在不断地强调,要坚持改革开放,要更进一步加强和世界的交流。改革开放对国家来说是和世界交流,是学习和借鉴的机会,是我们重新认识自己并走向科学发展道路的重要手段;而出国留学对个人来说是知识的获取、眼界的开阔、能力的提升和生命的丰富,也是我们走向世界、拥抱未来的重要途径。我们在哪里?教育要往哪里走?今天,我们面临的大环境与以往任何时候都不尽相同。首先,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年轻人都在同一个舞台上竞技。随着 21世纪信息

18、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世界变得愈加平坦,知识已经完全没有国界。过去我们可能是自己和自己打比赛,谁赢谁输我们自己说了算,今天我们要跟全世界的年轻人竞争,所以必须要了解世界的人才选拔标准和游戏规则,这样才有可能为自己赢得一席之地。这就是今天面临的现实,所以我们必须和世界同步。其次,人工智能正在重新定义传统意义上的知识,改变知识的传播方式。语言是我们和世界对话的一个重要工具,新东方也是从英语教学起家的,虽然目前语言的习得对很多人来说还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但未来的语言学习模式可能和今天很不一样。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未来可能只需要极少数人进行英语语言的专业性研究,而日常的使用都可以通过人工智能解决

19、。比如你马上要去英国工作,可能你碰巧会英语,但如果是去法国呢,去西班牙呢,去俄罗斯呢?你来不及学新的语言。但通过手机里的一个软件,你就可以用几十种语言和世界各国的人们进行交流。不仅是语言学习,未来很多技能可能都只需要极少的一部分人掌握,而我们大部分人最需要掌握的就是在这种瞬息万变的环境里不断学习的能力。也就是说,传统意义上的知识已经发生了变化。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过去采用的填鸭式、死记硬背、单向输入式的教育模式就显得比较尴尬,我们的教育迫切需要根据时代的变化而做出改变。周成刚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 CEO最后,教育的变革是必然的,也一直都在我们身边悄然发生,谁都无法回避。今天不仅是中国在讨论,美国也

20、在讨论,日本也在讨论,北欧也在讨论,大家都在问:哪一种教育模式是最成功的?如何对我们的教育进行改革?很多人把美国式的精英教育当作一种标准,于是拼命去迎合。但是也有人会提出疑问:到底是美国的基础教育好,还是中国的基础教育好?有人说美国的教育好在创新,中国的教育好在基础扎实。又有人提出第三种声音:从全世界的范围来看,北欧的教育可能是最成功的,他们普惠民众,又在不断创新。事实上,无论哪一种教育模式,为了应对未来的发展,都在进行着不同程度的变革。我在美国加州一所知名中学采访的时候,校长告诉我,现在美国大量的学生为了考上好大学都在学习 AP 课程,而他们学校准备取消 AP 课程。因为他们认为,有了这些考

21、试以后,许多学生会去研究考试规律,通过掌握规律来获得高分,最终丧失了真正的学习能力。还有一则消息,美国的芝加哥大学率先宣布,本科招生中,本国学生不再需要递交美国高考成绩。类似的教育改革正在世界各地不断发生。我们的教育还需要做些什么?面对全球化的竞争,我们首先要认识到激情和好奇心比智商更加重要,前者会让孩子的成长具有可持续性。我去芬兰、挪威、瑞典等北欧国家考察过,他们的教育无论在理念上还是实践上都已经走在世界前列。这些国家一些有名的高中已经取消了标准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选择合适的课程,学分完成即可毕业。这种因材施教的教育模式使得学生的不同潜能和兴趣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北欧的普及性教育

22、是最为人们所尊重的,因为他们的教育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孩子。正如一位校长在接受采访时所说,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长,国家的发展也需要不同的人才,有的人适合搞研发,有的人适合做基础工作,有的人适合上大学读博士,有的人适合读技校做工匠。学校要根据每个孩子心智发展的先后,以及在不同方面表现出的能力,真正地因材施教,而不是每个人都要进名牌大学。我觉得这就是我们要去思考的问题。我们最需要做的,首先就是抛弃一些过于功利的思想。完全不顾孩子自身的感受,把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孩子,希望孩子按照自己设计的路径去发展,这些都是违背教育规律的。我们的很多孩子弹钢琴都能考过十级,但很少是出于兴趣,而是为了拿到一张证书,未来进更

23、好的中学和大学,为了找一份更好的工作。这种过于功利、忽视内在动力激发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的后续发展变得非常乏力。其次,具备终身学习能力才是生存之道。我已经五十多岁了,在新东方做 CEO,也算是依靠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可是面对变化如此快速的世界,我每天都在学习,而且还嫌自己的学习力不够,担心公司某一天会因为自己的眼光和决策而被淘汰。如今行业变化很快,客户的需求也在不断升级,学习的形态也在改变,我们不持续学习就必然会落后,就会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同时,我们要从实用主义向全球视野过渡,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创新过渡,我们需要孩子拥有思辨能力和独立人格。有人问:中国有那么多的孩子学奥数,为什么有成

24、就的数学家却不多?某种程度上就是因为实用主义遮挡了孩子更宽广的视野和更长远的眼光。试问,没有全球的视野、全球的担当,没有世界的胸怀,我们怎么可能成为世界的领袖?如果我们永远在被动地接受,创新和批判性思维从何而来?创新是什么?创新就是在我们走向同一个目标的时候,能够走出不同的路径。什么叫作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指在走向同一个目标的所有不同路径里,你能指出哪一条路径是最好、最合理的。通过被动接受,我们可以求得生存,通过学习和借鉴,我们可以缩短和别人的差距。但是没有创新和批判性思维,我们就永远只能跟随,而无法超越。最后,我们要同国际接轨。这种接轨不仅指出国留学或者出国考察,也指自身内在的调整和改变

25、。我们要去理解世界的规则,尊重发展的规律,我们的思想需要改变,我们的行为需要改变,我们的运作方式需要改变,唯其如此,才能带来真正的革新,让我们和世界同频共振。否则,即使你读了最好的大学、获得了最先进的知识,你在世界的舞台上也依然无法被人接受和认可,获得应有的尊重。国际教育是全球化的必然结果,是世界共享的教育实践,是孩子们需要面对的新的教育形式,也是他们融入世界、拥抱未来的重要途径。我相信,培养出未来经济上自立、思想上自由、人格上独立、勇于担当并能过上幸福生活的孩子,才是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今年是新东方连续第 6 年发布中国留学白皮书,我们一直坚持的原因就是希望通过科学的数据,为中国学生和家长客

26、观呈现有关留学的方方面面。书中基于大量人群调研和留学数据的分析,可以全面展现当代中国留学人群的诸多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预示了中国国际教育事业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希望本书可以为更多中国学生和家长提供参考,为孩子们在走向世界的道路上,提供更多的帮助!新冠疫情的影响下,2020 年留学生群体面临了非常大的挑战。疫情给当季在读、即将入读、即将申请的学生都带来了很大的麻烦,给全球带来的混乱完全打乱了大家的节奏,让人无所适从。而从长远来看,大家对出国之路的选择会更加审慎,一定会有部分家庭推迟甚至放弃了留学计划。但这种谨慎,更多是源自对国际政治环境和学生健康风险的担心,而不是对留学价值的不认可,相信等外部环境

27、相对稳定后,留学会继续回归平稳的势头。其实过去 40 年间我们经历了更多的挑战,无论是改革开放,还是国际上的历史性事件,无论时代怎么样,留学的趋势一直是向上的。2018 年中国留学生人数达到 66 万人。过去 41 年间,全中国有将近 600 多万人走出国门。近年来留学趋势上有两个方面的明显变化,一方面,选择出国深造的学子越来越多。另一方面,无论是提前出国,还是提前在国内做规划,启动留学的时间都越来越早。留学不是我们在寻求教育上唯一的选择,新东方前途出国是做留学业务的,但从来没有宣扬过孩子一定要留学,是否要留学是取决于个人的选择。但是,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会选择出国留学?首先,国内的优质教育资源存

28、在供需矛盾:国内的各阶段教育在过去 20 年里发展极快,义务教育公平性和质量在显著提升,国际学校蓬勃发展,国内高校在世界上的排名不断进步,2019 年上海交大全球大学学术排名 500 强中,中国以 58 个席位位居世界第二。所以说国内有很丰富的教育资源以及国际教育资源。但是从供需来看,国内高考每年 1000 万人,一本率只有 15%不到,985 院校只能提供不到 20 万学位,剩余八九百万人如果想享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该怎么办?再看考研,今年 340 万人报名,就算因为扩招有近 100 万人被录取,另外 240 万人中那些确实想继续深造的怎么办?孙 涛:全球视野下的教育选择第三点收获就是面对不确

29、定性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适应能力会得到更明显的提升。以这次疫情为例,虽是灾难,但留学生们面对的挑战也远大于国内的学生,因此得到的历练也不可同日而语。我们近两年的中国留学白皮书中调研结果也显示,海归作为一个整体,其视野、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我们不能讲每一个海归都有这些能力,但作为一个群体来考量时,这些特点还是比较突出的。更强的环境会为个人带来巨大的提升作用普华永道每年都会对全球 CEO 做调研,2017 年度的 CEO Survey 显示高达 60%的受访者反馈,过去 20 年间的技术“完全”或“明显”地改变了他们所处的行业。但除了技术之外,人才的短缺,尤其是具备以下能力的

30、人才,对企业的影响更大(77%的老总如此认为)。这些能力,按照 CEO们反映的招聘难度高低排列如下:1.创造力和创新;2.领导力;3.情商;4.适应能力;5.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都是无法被机器取代的软能力,兼具创造力和情商的领导很稀缺。不知大家看到上面清单里的能力是不是有点熟悉,这些也正是很多世界知名大学和中学在录取学生时所看重的软性素质。留学其实是很多国内优秀学子的主动选择。目前,国内很多高等院校的毕业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择毕业后直接出国读研。2019 届本科毕业生中,北大有 30%的学生选择了出国留学,清华 24.6%、复旦 29.9%、上海交大 24.46%、中科大 24.8%。

31、如果一个孩子有能力也有条件去冲刺更好的环境,我们就不应该放弃。因为一个更强的环境和团队可能给个体带来巨大的提升作用。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有一个更好的学术环境或者工作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一定是有帮助的。关于这个话题,我们可以来看看哈佛大学校长白乐瑞去年访问北京大学时发表的题为真理的追求与大学的使命的演讲,其中他提到哈佛之所以能取得目前的成就,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向其他高校学习:“人们常常问我哈佛成功的秘诀。我们所有的成功,都是在他人的帮助下实现的。如果没有全球其他优秀高等院校的挑战和激励,如果不能向同行学习、与他人合作,我们绝不会像现在这么成功。”哈佛尚且如此,个人更需要跟能者、强者去共事,向他

32、们学习。百年留学,从学习强国到实现个人价值中国近代留学生从容闳开始,到詹天佑、唐国安、唐绍仪为代表的“留美幼童”,再到后来胡适、赵元任、竺可桢、钱学森,再到改革开放40年以来近600多万的留学大军,大多数人在学成后回国,成为国家栋梁、业界翘楚。当然除了国内的领军人物外,近些年来很多留学生也开始在国外创业,像领英、zoom 等,并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实现了中国人在世界舞台上的开拓。从留学百年历史来看,留学从不只是个人的独善其身,更多是肩负着学习图强的历史使命。现如今,融入了更多追求个人价值、开拓视野的元素,这些都是非常正向的。现在全球化潮流遇到危机,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也更复杂,但越是在有分歧的时代

33、,越要清醒地知道个人、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使命,谦虚、务实,向世界学习。与此同时,也要更好地做好对外的宣传和沟通。而留学,作为国际学习以及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所扮演的角色只会越来越重要。疫情会过去,短暂的狂热会过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是主线,大家对美好的追求才是永恒的。多年来我们坚持发布中国留学白皮书,初衷就是希望通过科学的数据呈现出中国留学群体最真实的状态,从而为学生本人和父母家长在筹划留学的过程中,带来有价值的参考;同时我们自己也会参考留学群体的现状,力争为学生们提供更好的服务。但是,我更希望家长朋友们提醒自己,给孩子最好的财富不是帮他去了哪个大学、找到什么样的工作,最好的财富是能力的培养,比如

34、好奇心、探索精神、团队协作能力、责任感、主动性、创造力、抗挫折能力、领导能力等等。要让孩子在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有能力解决问题。第一章:中国留学现状 关于本章 Part1 意向留学人群基本特征 意向留学学生基本特征 2 意向留学家庭基本特征 6 意向产生的时间与计划就读的阶段 8 计划留学就读的国家/地区及专业 10 Part2 留学的目的与规划 留学期待的收获 14 院校与专业选择 15 留学的预算与成本 22 Part3 留学的筹备与顾虑 申请期间的问题 24 留学期间的顾虑 25 Part4 留学的价值与意义 留学提升的能力 27 留学生就业规划与倾向 29 求职中的问题与挑战 34第二

35、章:各国留学数据解读 低龄留学篇 美国 41 加拿大 50 英国 55 澳大利亚 59 本科留学篇 美国 66 加拿大 76 英国 84 澳大利亚 89 新西兰 95目录 德国 98 法国 102 日本 106 韩国 109 学术能力 114 研究生留学篇 美国 119 加拿大 135 英国 141 澳大利亚 147 新西兰 154 德国 158 法国 162 日本 165 韩国 169 艺术留学篇 173 疫情对各国留学的影响 181第三章:留学考试指导 TOEFL 187 IELTS 197 TOEFL Junior 207 SSAT 215 SAT 223 ACT 230 AP 235

36、GRE 247 GMAT 254 Duolingo 261 德语 275 法语 282 西班牙语 288 意大利语 296 日本语 303 韩国语 311第四章:中国留学生归国就业调查与指导 319第五章:中国留学生海外消费支付行为分析 330本章内容基于新东方前途出国联合全球领先的市场调研公司 Kantar(凯度),在 2020 年 1月至 3 月期间进行的线上、线下问卷调研,覆盖全国 34 个省级行政区域和部分海外国家及地区,共回收有效样本 6673 份。样本含盖三类主要人群:有留学意向的学生和家长、已有留学经验的人群、参与单位招聘的社会人士。调研专注于中国留学群体的特征及变化,通过 6

37、年的数据积累与对比分析,梳理出当前中国留学人群及家庭在留学上的心态、选择、规划、困惑以及相应的发展变化;同时通过对已留学人群的经验、社会人士的态度进行总结梳理,为更多意向留学群体提供参考。2020 年初,新冠疫情在国内肆虐,从 3 月开始疫情逐渐蔓延至全球主要留学目的国。疫情的出现对全球政治经济产生了较为长远且不确定性的影响,在留学人群中也产生了各类较为复杂的影响。本次调研结果主要反映疫情前中国意向留学人群、已有留学经验人群、社会人士的心态与认知,但由于调研时间部分涵盖了疫情在全球蔓延的阶段,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各类人群的复杂心态。关于本章样本人群分布1 2 中国留学现状 Part1 意向

38、留学人群基本特征 意向留学学生基本特征意向留学学生基本特征 仍以本科在读及以上人群为主,各阶段人群留学需求稳定仍以本科在读及以上人群为主,各阶段人群留学需求稳定 通过6年的连续调研数据比对分析,目前的意向留学学生群体,就读本科及以上阶段的人群仍是主力军,共占比73%,其中本科在读人群占比57%,较去年有所下降;与此同时,就读于中小学阶段的意向留学人群占比有小幅回升,较去年增长4%。受中美贸易战、各国留学政策变化等因素影响,去年中学就读人群的留学意向有所减少,但随着2019年后半年大环境趋于稳定,以及国内家长对国际教育的越发重视,家长对留学规划更具有前瞻性,此部分人群的留学意向有所回升。同时,纵

39、观6年的数据变化也表明,始终有比较稳定的一部分人群,会在孩子年龄较小时就产生留学需求,虽然其中部分学生可能会选择在国内就读国际学校或国际班,但最终的目标意向仍是在高等教育阶段去海外留学。此外,近3年来,意向留学人群中已毕业人群占比呈现稳步增长趋势,从9%增长至12%,这也证明始终有比较稳定的职场人群,希望通过提升学历背景,以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意向留学人群目前在读阶段意向留学人群目前在读阶段(单位:(单位:%)3618小学初中高中57412本科本科以上已毕业27%27%中小学阶段中小学阶段 7373%本科及以上阶段本科及以上阶段 3 2020中国留学白皮书 更多低龄意向留学人群提前为未来出国

40、做准备更多低龄意向留学人群提前为未来出国做准备 在目前就读中小学阶段的意向留学学生中,通过观察6年来的数据,发现就读于公立学校普通班的群体呈持续下降趋势,就读于私立学校和国际学校的群体则呈现增长趋势。这一方面体现了国内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多元化发展,私立教育逐渐开始成为了公立教育的有力补充;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家长对于国际教育的理念越来越认可,选择让孩子提前进入国际化的教学环境,从而为日后的出国留学做准备。297127732872267423772773中小学本科及以上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72036183520351834163618小学初中高中2015201620172

41、018201920205831059595541360596161057412本科本科以上已毕业201520162017201820192020 4 中国留学现状 中小学意向留学人群就读学校类型中小学意向留学人群就读学校类型(单位:(单位:%)意向留学群体在各类高校分布稳定意向留学群体在各类高校分布稳定 本科及以上阶段的意向留学人群仍旧以非重点高校的学生为主,985/211/双一流高校的占比和国内普通高校的人群占比与去年相比几乎没有变化。今年的调研中发现有4%的意向留学群体就读专科院校,就学历提升来看,国外留学政策对专科院校的意向人群更为利好,性价比更高。本科及以上意向留学人群就读学校类型本科

42、及以上意向留学人群就读学校类型(单位:(单位:%)1 1 工学、管理学、经济学背景的学生,留学意向较强工学、管理学、经济学背景的学生,留学意向较强 在目前就读本科及以上阶段的意向留学人群中,对比3年数据发现目前就读专业分布无明显变化,工学、管理学、经济学背景的学生比例较高,连年蝉联前三。1.NA 表示本年度调研新增选项,所以对应的历年数据部分无历史数据,后文同。6715932561610755913105858111268541511610531613611公立学校普通班公立学校国际班私立学校普通班私立学校国际班国际学校2015201620172018201920204546624643532

43、955863156743651833650842985/211/双一流高校国内普通高校国内私立(三本)高校专科院校海外高校的国内分支院校201520162017201820192020NA 5 2020中国留学白皮书 本科及以上意向留学人群就读专业类型本科及以上意向留学人群就读专业类型(单位:(单位:%)超过超过4 4成成群体已有海外学习群体已有海外学习经历,呈连年上涨趋势经历,呈连年上涨趋势 对比去年数据,有过国外学习经历的意向留学人群增长较多,从34%增长到42%,为6年来增幅最大。此数据6年来共上涨15%,呈稳定上升态势,其中“学校组织的夏冬令营”“海外高校的暑期课程”增长较为明显,可见

44、相当多的意向留学群体选择充分利用寒暑假的时间,提前接触和体验海外学习环境。其中,海外高校开设的暑期课程更是对于未来的留学申请可以起到提升竞争力的作用。已有国外学习经历的意向留学人群占比已有国外学习经历的意向留学人群占比(单位:(单位:%)23151398754432111工学管理学 经济学理学语言类 艺术类医学文学法学教育学农学哲学体育类 历史学2017201820192020272832323442201520162017201820192020 6 中国留学现状 国外学习经历的类型占比国外学习经历的类型占比(单位:(单位:%)意向留学家庭基本特征意向留学家庭基本特征 留学大众化持续,留学大

45、众化持续,普通家庭占比逐年上升普通家庭占比逐年上升 对比6年来意向留学人群其父母的职位背景,“一般员工”的比例逐年上升,占比44%,远超单位负责人/高管和中层领导家庭,留学大众化趋势持续。除了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重视提高、国内就业竞争的压力等原因,使得很多家庭产生了留学的意向。此外,各国留学政策越加宽松、国际教育资源的开放、国内教育服务行业的发展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为中国学生提供了越加多元的留学选择,也为更多普通家庭的孩子创造了出国的条件。父母的职务类型父母的职务类型(单位:(单位:%)898389831211105131096139118151197学校组织的夏冬令营培训机

46、构的国际游学营短期交换项目海外高校暑期课程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34829234631204040233641223543203644单位负责人/高管中层领导一般员工201520162017201820192020 7 2020中国留学白皮书 家长群体以本科学历为主,海归背景比例攀升家长群体以本科学历为主,海归背景比例攀升 学生家长的学历背景中,本科学历占比达41%,拥有海归背景的占比也逐年上升,且较去年增幅尤为明显,从8.6%增至9.3%。随着70、80后一代群体逐渐成为意向留学人群家长主体,家长群体的受教育程度也越来越高,对于孩子的教育重视程度也逐渐提升,但面对

47、国内优质教育资源的供不应求,有条件的家庭纷纷开始将孩子的教育范围放眼全球。70、80群体在其接受高等教育的年代出国留学的机会非常少,而今年的数据中,有接近1成的意向留学人群父母有留学背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年接受过海外教育的人士,大多有意向让孩子继续走出国门接受更为优质的教育资源或开拓视野。父母的最高学历(单位:父母的最高学历(单位:%)父母父母为海归的占比变化为海归的占比变化(单位:(单位:%)11231838101323183510102118391213221638111222173613112017419初中及以下高中/职高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研究生及以上2015201620172

48、018201920205.35.56.36.98.69.3201520162017201820192020 8 中国留学现状 留学决策留学决策民主,超七成家长民主,超七成家长尊重尊重子女意愿子女意愿 近4年来,留学计划的决策者群体中“全家共同决策”和“学生本人”占比之和均稳定在75%左右。尊重子女的意愿已成为留学决策中稳定而主流的方式。出国留学的决策者(单位:出国留学的决策者(单位:%)意向产生的时间意向产生的时间与计划就读的阶段与计划就读的阶段 近半数人群在高等教育阶段前产生留学意向近半数人群在高等教育阶段前产生留学意向 就产生留学意向的时间来看,根据4年的数据,各阶段情况比较稳定。本科阶段

49、产生留学意向,并计划在研究生阶段出国留学的群体仍是主体,占比46%;但分别在中小学各阶段产生留学意向的群体之和同样也为46%,其余小部分群体为研究生阶段甚至毕业后产生留学意向。虽然纵观4年数据,在中学阶段产生留学意向的群体呈略微下降态势,但与此同时相应增长变化的群体则是小学阶段和毕业后阶段,因此整体看来各阶段的情况比较稳定。产生留学意向的时间阶段(单位:产生留学意向的时间阶段(单位:%)3432185103534224446291654453115444331164545301454全家共同决策学生本人父母共同决策父亲母亲201520162017201820192020516274426914

50、254624914254624815234626小学阶段初中高中本科研究生及以上毕业后201720182019202075%75%46%46%9 2020中国留学白皮书 近近7 7成人群计划就读研究生及以上阶段成人群计划就读研究生及以上阶段 对比近3年数据,均有7成左右人群计划就读研究生及以上阶段,就外因而言,研究生及以上阶段学制较短,留学性价比较高。就内因而言,研究生及以上留学群体都有了较为成熟的独立生活能力和价值观,出国留学更多的是为了“镀金”,留学目标性也更强。20202020计划留学就读阶段计划留学就读阶段 计划留学就读硕士及以上的人群变化计划留学就读硕士及以上的人群变化 5 5成家长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