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常见症状发热.pptx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4165721 上传时间:2024-08-08 格式:PPTX 页数:29 大小:242.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症状发热.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常见症状发热.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常见症状发热.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常见症状发热.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常见症状发热.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n n症状(症状(症状(症状(symptomsymptom)n n 病人能够主观感受到的不舒适感,异常感觉,病人能够主观感受到的不舒适感,异常感觉,病人能够主观感受到的不舒适感,异常感觉,病人能够主观感受到的不舒适感,异常感觉,病态改变病态改变病态改变病态改变 n n体征(体征(体征(体征(signsign)n n 医师或其他人能客观检查到的异常改变医师或其他人能客观检查到的异常改变医师或其他人能客观检查到的异常改变医师或其他人能客观检查到的异常改变n n 症状和体征都是诊断疾病或鉴别诊断的症状和体征都是诊断疾病或鉴别诊断的 n n 主要依据或线索,反映病情的重要指标主要依据或线索,反映病情的

2、重要指标发热发热(fever)发热的概念发热的概念n n正常人在体温调节中枢的调控下正常人在体温调节中枢的调控下,机,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的平衡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的平衡n n在致热原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产在致热原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产热过程、散热过程这三者之一出现障热过程、散热过程这三者之一出现障碍,体温将超过正常,即称为碍,体温将超过正常,即称为发热发热 。正常体温的调节正常体温的调节 n n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thermotaxic center):):大脑皮质大脑皮质:下丘脑:后部为产热中枢下丘脑:后部为产热中枢 前区为散热中枢前区为散热中枢体温的测量体温的测

3、量n n口测法:口测法:n n36.3 37.2n n腋测法:腋测法:n n36.0 37.0n n肛测法:肛测法:n n36.5 37.7n n 临床上以口腔温度、直肠温度或腋窝温临床上以口腔温度、直肠温度或腋窝温度代表体温。度代表体温。正常体温的特点正常体温的特点n n正常体温正常体温363637 37(腋测法),可(腋测法),可有波动有波动 n n24h24h内波动范围不超过内波动范围不超过11n n早晨略低,下午略高早晨略低,下午略高 n n运动和进餐后略高运动和进餐后略高 n n老年人体温略低老年人体温略低 n n妇女经期、孕期体温略高妇女经期、孕期体温略高病因与分类病因与分类 n

4、n感染性:感染性:临床常见,临床常见,占发热病因的占发热病因的 50%50%60%60%细菌:细菌:43%43%病毒:病毒:6%6%n n非感染性:非感染性:除病原体以外的的物质引起的发除病原体以外的的物质引起的发热均属于非感染性发热。热均属于非感染性发热。(一)感染性发热(一)感染性发热n n病原体引起的发热病原体引起的发热n n如细菌、病毒、支原体、立克次体、如细菌、病毒、支原体、立克次体、真菌、螺旋体及寄生虫侵入机体均可真菌、螺旋体及寄生虫侵入机体均可引起发热称为引起发热称为感染性发热。感染性发热。占发热病因的占发热病因的505060%60%,其中细菌占,其中细菌占 43%43%,病毒占

5、病毒占6%6%。(二)非感染性发热(二)非感染性发热n n1.1.无菌性坏死物质吸收无菌性坏死物质吸收(吸收热吸收热 absorption absorption feverfever)n n(1 1)机械、物理、化学性损伤)机械、物理、化学性损伤 n n 大手术后组织损伤、内出血、大血肿大手术后组织损伤、内出血、大血肿 n n 大面积烧伤大面积烧伤n n(2 2)组织坏死或细胞破坏)组织坏死或细胞破坏 n n 白血病、肿瘤、急性溶血白血病、肿瘤、急性溶血 n n(3 3)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 n n 心肌、肺、脾等内脏梗死或肢体坏死心肌、肺、脾等内脏梗死或肢体坏死(二)非感

6、染性发热(二)非感染性发热n n 2 2、变态反应、变态反应n n 如风湿热、血清病、药物热、结缔如风湿热、血清病、药物热、结缔n n 组织病等。组织病等。n n 3 3、内分泌与代谢疾病:内分泌与代谢疾病:甲亢产热增多甲亢产热增多n n 脱水散热减少。脱水散热减少。n n 4 4、心力衰竭或某些皮肤病:心力衰竭或某些皮肤病:心衰心衰水水n n 肿的隔热、周围循环差皮肤散热少肿的隔热、周围循环差皮肤散热少(二)非感染性发热(二)非感染性发热n n5 5、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n n一些致热因素直接一些致热因素直接损害体温中枢损害体温中枢,使,使体温体温调定点上移后调定点

7、上移后发放调节,造成产热大于散发放调节,造成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增高,称为热,体温增高,称为中枢性发热。中枢性发热。n n见于:见于:物理因素物理因素(如中暑如中暑););化学因素化学因素(如重度安眠中毒如重度安眠中毒););机械因素机械因素(如脑震荡、颅骨骨折、脑出如脑震荡、颅骨骨折、脑出血、颅内压升高等)。血、颅内压升高等)。(二)非感染性发热(二)非感染性发热n n6.6.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自主神经功能紊乱n n 常为的功能性低热常为的功能性低热n n(1 1)原发性低热: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原发性低热: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n n 热型规则,波动小,多在热型规则,波动小,多在0.50.5以内以内

8、n n(2 2)感染后低热:原有感染已愈,体温调)感染后低热:原有感染已愈,体温调节中枢功能节中枢功能 尚未完全恢复正常尚未完全恢复正常n n(3 3)夏季低热:仅发生于夏季夏季低热:仅发生于夏季 (4 4)生理性低热:剧烈运动、紧张生理性低热:剧烈运动、紧张 、n n 月经前、妊娠初期月经前、妊娠初期发热机制发热机制 各种原因或各种原因或致热原致热原 产热产热 散热散热 发热发热外源性致热原外源性致热原(exogenous pyrogenexogenous pyrogen)n n多为大分子物质(如细菌内毒素),不能多为大分子物质(如细菌内毒素),不能 通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通过血

9、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n n 各种微生物病原体及其产物各种微生物病原体及其产物 n n 炎性渗出物,无菌性坏死组织炎性渗出物,无菌性坏死组织n n 抗原抗体复合物抗原抗体复合物n n 某些类固醇物质某些类固醇物质n n 多糖体成分,多核苷酸,淋巴细胞激活多糖体成分,多核苷酸,淋巴细胞激活因子因子内源性致热原内源性致热原(endogenouspyrogenendogenouspyrogen)白细胞致热原(leukocytic pyrogen)外源性致热原激活白细胞,使之释放内源外源性致热原激活白细胞,使之释放内源性致热原性致热原 ,分子量较小,分子量较小,通过血脑屏障,可通过血脑屏障,可直

10、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 调定点调定点调定点调定点 体温调节中枢发出冲动体温调节中枢发出冲动体温调节中枢发出冲动体温调节中枢发出冲动 1.1.1.1.交感神经交感神经交感神经交感神经皮肤血管皮肤血管皮肤血管皮肤血管/竖毛肌收缩竖毛肌收缩竖毛肌收缩竖毛肌收缩排汗排汗排汗排汗散热散热散热散热2.2.2.2.垂体内分泌因素垂体内分泌因素垂体内分泌因素垂体内分泌因素 代谢增加代谢增加代谢增加代谢增加产热产热产热产热 运动神经运动神经运动神经运动神经骨骼肌阵缩(寒战)骨骼肌阵缩(寒战)骨骼肌阵缩(寒战)骨骼肌阵缩(寒战)产热产热产热产热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一)发热的分度(一)发热的分度

11、n n以口腔温度为标准以口腔温度为标准 低低 热:热:37.337.33838 中等度热:中等度热:38.138.139 39 高高 热:热:39.139.14141 超超 高高 热:热:41 41n n(二)发热的临床经过及特点(二)发热的临床经过及特点 n n1.1.体温上升期体温上升期 n n(1 1)骤升型:数小时内达)骤升型:数小时内达39394040或以上或以上 n n 常伴寒战常伴寒战 n n(2 2)缓升型:数日内达高峰,多不伴寒战)缓升型:数日内达高峰,多不伴寒战 n n2.2.高热期高热期 n n 持续一段时间,长短因病因不同而异持续一段时间,长短因病因不同而异 n n3.

12、3.体温下降期体温下降期n n(1 1)骤降型)骤降型 (crisiscrisis)出汗)出汗n n(2 2)渐降型)渐降型 (lysis)lysis)热型及临床意义热型及临床意义 n热型:热型:按常规方法测量发热病人的体按常规方法测量发热病人的体温,并标记在体温单上所形成不同温,并标记在体温单上所形成不同形状的体温曲线即形状的体温曲线即热型。热型。1、稽留热:持续高热,、稽留热:持续高热,体温在体温在3940以上,以上,24h波动波动1,数天或,数天或数周。数周。见于大叶肺炎、斑疹见于大叶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伤寒及伤寒n n2 2、弛张热:弛张热:体温体温3939以上,波动大,以上,波动大,

13、24h24h波动波动 22n n 见于见于败血症败血症、风湿、风湿热、重症肺结核热、重症肺结核 及化脓性炎症等。及化脓性炎症等。3、间歇热:间歇热:体温骤升达体温骤升达高峰持续数小时后,又高峰持续数小时后,又迅速降至正常,间歇期迅速降至正常,间歇期持续持续1天数天如此高热天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现。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肾炎等4、波状热:体温逐渐、波状热:体温逐渐上升达上升达39以上,数以上,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此反复多次。见于见于布鲁菌病布鲁菌病。n n5 5、回归热:、回归热:体温急体温急骤上升至骤上升至3

14、939以上持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交替一次,天后,规律交替一次,n n见于回归热、霍奇金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周期热等。病、周期热等。n n6 6、不规则热:、不规则热:发发热的体温曲线无热的体温曲线无规律。规律。n n见于结核病、风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渗出性胸膜炎等。炎等。n注意事项:注意事项:n 药物的影响:抗生素、解热药药物的影响:抗生素、解热药n 个个 体体 差差 异:异:老年人老年人n 热型可交互存在热型可交互存在:如肺炎合并脓如肺炎合并脓胸胸

15、伴随症状伴随症状n n1.1.发热伴有咳嗽、咳痰发热伴有咳嗽、咳痰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n n 寒战、胸痛、咳铁锈色痰寒战、胸痛、咳铁锈色痰 大叶性肺炎;大叶性肺炎;n n 盗汗、消瘦、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盗汗、消瘦、结核菌素试验阳性 结核病;结核病;n n 刺激性咳嗽,痰中带血丝,吸烟、刺激性咳嗽,痰中带血丝,吸烟、年龄年龄4040岁以上岁以上 肺癌。肺癌。n n2.2.发热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伴随症状伴随症状n n3.3.发热伴有尿急、尿频、尿痛发热伴有尿急、尿频、尿痛n n 泌尿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n n4.4.发热伴有贫血、皮肤粘膜出血、关节发热伴有贫血、皮肤粘膜出血、关节痛痛血液系统、结缔组织疾病。血液系统、结缔组织疾病。n n5.5.伴昏迷伴昏迷 先发热后昏迷:乙脑,流脑,中暑先发热后昏迷:乙脑,流脑,中暑 先昏迷后发热:脑出血,巴比妥中毒先昏迷后发热:脑出血,巴比妥中毒 问诊要点问诊要点n n起病情况:时间、诱因、程度等起病情况:时间、诱因、程度等 n n伴随症状伴随症状 n n诊治经过诊治经过 n n发病后一般情况发病后一般情况 n n传染病接触史、服药史等传染病接触史、服药史等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