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预防职业中毒的措施有哪些? 生产性毒物的种类繁多,影响面大,职业中毒约占职业病总数的一半。多年来国家的劳动和卫生部门为预防职业中毒公布实施了一系列的法规条例,标准制度,对职业中毒的防治起到了重大的作用。预防职业中毒必需实行综合性的防治措施。 (1)组织治理措施 企业的各级领导必需非常重视预防职业中毒工作;在工作中仔细贯彻执行国家有关预防职业中毒的法规和政策;结合企业内部接触毒物的性质,制定预防措施及安全操作规程,并建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 (2)消退毒物 在生产中,利用科学技术和工艺改革,使用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有毒或高毒的物质。 (3)降低毒物浓度 降低空气中毒物含量使之到达乃至低于最高容许
2、浓度,是预防职业中毒的中心环节。为此,首先要使毒物不能逸散到空气中,或消退工人接触毒物的时机;其次,对逸出的毒物要设法掌握其飞扬、集中,对散落地面的毒物应准时消退;第三,缩小毒物接触的范围,以便于掌握,并削减受毒物危害人数。降低毒物浓度的方法包括: 1)改革工艺 尽量采纳先进技术和工艺过程,避开开放式生产,消退毒物逸散的条件;采纳远距离程序掌握,最大程度地削减工人接触毒物的时机;用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有毒物质等等。如用真空灌装代替热灌法生产水银温度计;用四氯乙烯代替四氯化碳干洗衣物;用静电喷漆代替人工喷漆等。 2)通风排毒 应用局部抽风式通风装置将产生的毒物尽快收集起来,防止毒物逸散。常用的装置
3、有通风柜、排气罩、槽边吸气罩等,排出的毒物要经过净扮装置,或回收利用或净化处理后排空。 3)合理布局 不同生产工序的布局,不仅要满意生产上的需要,而且要考虑卫生上的要求。有毒的作业应与无毒的作业分开,危害大的毒物要有隔离设施及防范手段。 4)安全治理 对生产设备要加强修理和治理,防止跑、冒、滴、漏污染环境。 (4)个人防护 做好个人防护与个人卫生,对于预防职业中毒虽不是根本性的措施,但在很多状况下起着重要作用。 除一般工作服外,对某些作业工人尚需供给特别质地或式样的防护服。如接触强碱、强酸应有耐酸耐碱的工作服,对某些毒物作业要有防毒口罩与防毒面具等。为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状况,削减毒物作用时机,应设置盥洗设备、淋浴室及存衣室,配备个人专用更衣箱等。 (5)增加体质 合理实施有毒作业保健待遇制度,因地制宜地开展体育熬炼,留意按排夜班工人的休息,组织青年进展有益身心的业余活动,以及做好季节性多发病的预防等,对提高机体反抗力有重要意义。 (6)严格进展环境监测、生物材料监测与安康检查 要定期监测作业场所空气中毒物浓度,将其掌握在最高容许浓度以下。实施就业前安康检查,排解职业禁忌症者参与接触毒物的作业。坚持定期安康检查,早期发觉工人安康状况并准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