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0年中国城市数据中心发展指数报告.pdf

上传人:宇*** 文档编号:4154847 上传时间:2024-08-05 格式:PDF 页数:43 大小:1.1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中国城市数据中心发展指数报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2020年中国城市数据中心发展指数报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2020年中国城市数据中心发展指数报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2020年中国城市数据中心发展指数报告.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2020年中国城市数据中心发展指数报告.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2 目录 第一章 中国数据中心发展概况.4 1.1 数据中心的定义与分类.4 1.2 中国数据中心发展环境分析.5 1.2.1 政策环境.5 1.2.2 经济环境.7 1.2.3 社会环境.8 1.2.4 技术环境.9 1.3 数据中心发展的意义.10 第二章 中国数据中心发展现状分析.11 2.1 数据中心整体发展情况分析.11 2.1.1 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分析.11 2.1.2 数据中心发展特点分析.12 2.1.3 数据中心市场竞争格局分析.14 2.2 数据中心产业链分析.16 2.2.1 上游基础设施.16 2.2.2 中游运营服务及解决方案提供商.17 2.2.3 下游终端用

2、户.17 2.3 数据中心投融资情况分析.18 第三章 数据中心发展指数评价分析.21 3.1 指标体系构建.21 3.1.1 指标构建维度.21 3.1.2 指标评价体系.22 3.2 数据中心总指数分析.23 3 3.3 一级指数分析.25 3.3.1 发展环境指数分析.25 3.3.2 资金支持力度指数分析.26 3.3.3 研发能力指数分析.27 3.3.4 基础支持情况指数分析.28 3.3.5 发展成效指数分析.30 3.4 重点城市数据中心发展情况分析.31 3.4.1 北京 VS 上海.31 3.4.2 深圳 VS 杭州.33 3.4.3 南京 VS 苏州.35 第四章 中国数

3、据中心发展展望和建议.38 4.1 发展展望.38 4.2 发展问题及建议.39 4.2.1 存在问题.39 4.2.2 发展建议.39 附录.41 2020 年中国城市数据中心发展指数表.41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4 第一章 中国数据中心发展概况 1.1 数据中心的定义与分类 数据中心(Data Center,简称 DC),即为集中放置的电子信息设备提供运行环境的建筑场所,包括主机房、辅助区、支持区和行政管理区等1。作为算力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中心是促进 5G、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发展的数据中枢和算力载体,对于数字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助推作用。根据所有性质或服务对象不同,

4、数据中心可以分为互联网数据中心(Internet Data Center,简称 IDC)和企业数据中心(Enterprise Data Center,简称 EDC2)。其中,IDC 是指利用相应的机房设施,以外包出租的方式为用户的服务器等互联网或其他网络相关设备提供放置、代理维护、系统配置及管理服务,以及提供数据库系统或服务器等设备的出租及其存储空间的出租、通信线路和出口带宽的代理租用和其他应用服务的数据中心3;EDC 则是指由企业或机构构建并所有,服务于自身业务的数据中心。按照规模划分,数据中心可分为超大型、大型和中小型。超大型数据中心是指规模大于 10,000 个标准机架4的数据中心;大型

5、数据中心是指规模介于 3,000-10,000 个标准机架的数据中心;中小型数据中心是指规模小于 3,000 个标准机架的数据中心。其中,超大型和大型数据中心的新建,重点考虑气候环境、能源供给等要素;中小型数据中心则主要建设在靠近用户所在地、能源获取便利的地区,依市场需求灵活部署5。1 资料来源:GB 50174-2017数据中心设计规范 2 资料来源:数据中心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应用技术 3 资料来源:中国信通研&开放数据中心委员会数据中心白皮书(2018 年)4 此处标准机架为换算单位,以功率 2.5KW 为一个标准机架 5 资料来源:关于数据中心建设布局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通201313 号

6、)5 1.2 中国数据中心发展环境分析 1.2.1 政策环境 近年来,国务院、发改委、工信部、国家能源局等国家部委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引导数据中心集约化、规模化、绿色化发展。2016 年 12 月,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国发201673 号),要求优化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布局,加快推动现有数据中心的节能设计和改造,有序推进绿色数据中心建设。2017 年 7 月,工信部发布关于组织申报 2017 年度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的通知(工信厅规函2017449 号),首次将数据中心纳入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创建的范畴。截至 2020 年底,河北张北云计算产业基地、江苏南通国际

7、数据中心产业园等8个数据中心入选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数据中心)。2020 年 4 月,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新型基础设施范围,其中,数据中心作为算力基础设施被纳入信息基础设施范畴1。2020 年 10 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加快 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建设。2020 年 12 月,发改委等四部委印发关于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发改高技20201922号),规划到 2025 年,东西部数据中心实现结构性平衡,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运行

8、 PUE2降到 1.3 以下,同时根据能源结构、产业布局、市场发展、气候环境等,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重点区域,以及部分能源丰富、气候适宜的地区布局大数据中心国家枢纽节点。1 新型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三方面内容。其中,信息基础设施是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包括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新技术基础设施和算力基础设施等。算力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2 PUE 是 Power Usage Effectiveness 的简写,即能源使用效率。PUE=数据中心总能耗/IT 设备能耗,值越接近 1 表明非 IT 设备耗能越少,即能

9、效水平越好。6 表 1.2.1.1 中国数据中心相关政策 时间 部门 文件 内容 2013.01 工信部等五部委 关于数据中心建设布局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通201313 号)为满足社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要求,促进我国数据中心,特别是大型数据中心的合理布局和健康发展,提出数据中心建设布局的指导意见。2016.07 中共中央、国务院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 夯实发展新基础。推进物联网设施建设,优化数据中心布局,加强大数据、云计算、宽带网络协同发展,增强应用基础设施服务能力。2016.12 国务院 “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国发 2016 73号)到 2020 年,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云计算和物联

10、网产业体系,新建大型云计算数据中心 PUE 值不高于 1.4。优化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布局,加快推动现有数据中心的节能设计和改造,有序推进绿色数据中心建设。2017.04 工信部 关于加强“十三五”信息通信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节201777 号)推广绿色智能服务器、自然冷源、余热利用、分布式供能等先进技术和产品的应用,以及现有老旧数据中心节能改造典型应用,加快绿色数据中心建设;认真执行绿色数据中心相关标准,优化机房的油机配备、冷热气流布局,从机房建设、主设备选型等方面进一步降低能耗。2017.07 工信部 关于组织申报 2017年度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的通知(工信厅规函201

11、7449号)大力支持新兴产业领域示范基地培育和创建。本年度优先支持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大数据、云计算、产业转移合作等新增领域集聚区积极创建国家示范基地。2019.01 工信部等三部委 关于加强绿色数据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节 2019 24 号)到 2022 年,数据中心平均能耗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新建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的电能使用效率值达到1.4以下,高能耗老旧设备基本淘汰,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应用比例大幅提升,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得到有效回收利用。7 时间 部门 文件 内容 2019.06 工信部 关于组织申报 2019年度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的通知(工信厅规函201914

12、5号)支持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大数据、云计算、产业转移合作等新兴领域产业集聚区积极创建示范基地。2020.10 中国中央十九届五中全会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加快第五代移动通信、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建设。2020.12 发改委等四部委 关于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发改高技 2020 1922 号)到 2025 年,东西部数据中心实现结构性平衡,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运行电能利用效率降到 1.3 以下。数据中心集约化、规模化、

13、绿色化水平显著提高,使用率明显提升。根据能源结构、产业布局、市场发展、气候环境等,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重点区域,以及部分能源丰富、气候适宜的地区布局大数据中心国家枢纽节点。资料来源:36 氪研究院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1.2.2 经济环境 我国经济正在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是当前阶段的主要任务。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以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国家战略重点。随着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创新突破,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进程提速,我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在

14、新冠疫情影响下,各行业加速拥抱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产业变革的新动能。2020 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 41.4 万亿元,占 GDP 比重近四成,对 GDP 贡献率近七成,预计到 2021 年数 8 字经济规模将进一步增至 47.56 亿元1。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算力基础,随着海量数据产生及数据处理量激增,数据中心的市场空间将进一步打开。此外,伴随 5G 商用化进程加快,AR/VR、高清视频、云游戏、物联网、车联网、工业互联网等应用陆续落地,云计算和边缘计算逐步发挥其价值,需求端流量持续增长。2019 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全年平均 DOU2月为 7.5Gbps,预计 5G 商用落地

15、后的 DOU 将扩大至当前十倍,产生更多数据部署需求3。1.2.3 社会环境 数据中心的主要终端客户涵盖互联网行业、金融业、制造业、交通业、政府机构等不同行业。其中,互联网行业是数据中心的主要客户群体,占据 60%以上市场份额4。对于互联网行业来说,其对数据中心的需求量变化主要受其产品的数据流量影响。2020 年中国网民规模达 9.89 亿,互联网普及率达 70.4%,约占全球网民总体规模的五分之一5。互联网行业已经进入了用户的存量时代、结构性流量和时长的增量时代。据调查,中国网民人均每周上网时长为 30.8 个小时,长视频、短视频和直播类应用合计使用时长占比约为 30%6。视频化内容占据了中

16、国网民的大部分注意力,视频流量增长也成为互联网行业数据中心需求扩大的主要驱动力。2021 年全国两会,“碳达峰、碳中和”首次被列入政府工作报告,节能环保成为社会关注焦点。数据中心作为互联网基础设施之一,是公认的高能耗行业,主要以消耗电力资源为主。过去十年间,我国数据中心整体用电量以每年超过 10%的速度递增,2020 年用电量突破 2,000 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总量的比重约为 1 数据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信通院,36 氪研究院整理 2 注:DOU 是英文全称是 discharge of usage,指每个客户月均流量消费额 3 数据来源:民生证券,36 氪研究院整理 4 数据来源:艾瑞咨

17、询,36 氪研究院整理 5 数据来源:CNNIC,36 氪研究院整理 6 数据来源:CNI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36 氪研究院整理 9 2.7%;预计到 2030 年用电量将突破 4,000 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总量将提升至 3.7%1。数据中心的高能耗不仅给企业带来沉重负担,也给全社会能源供应带来巨大压力。因此,数据中心行业积极践行碳中和,向绿色化方向发展成为大势所趋。1.2.4 技术环境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数据中心相关技术取得了快速进步。数据中心建设是将多种先进技术进行融合应用的结果,包含动力、制冷、通风、建筑、网络、计算、存储、布线、消防、监控等十几项技术门类,覆盖数十个学

18、科。通常来说,根据数据中心的建筑属性与 IT 属性,可以将数据中心分为场地层、设施层、IT 硬件、IT 软件四层架构2。其中,配电、制冷、节能、虚拟化等技术是数据中心壁垒较高的几大核心技术。数据中心供电系统逐渐由交流向直流模式转变。数据中心供电系统逐渐由交流向直流模式转变。传统数据中心供电以不间断电源 UPS 为主,产业链成熟,但转换效率较低。随着产业规模增长,为降低建设成本,减少能源消耗,高压直流(HVDC)成为数据中心供电系统的新选择3。数据中心制冷系统逐渐由风冷向液冷模式转变。数据中心制冷系统逐渐由风冷向液冷模式转变。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GPU、TPU 等专用芯片部署对服务器功率

19、提出了更高要求,数据中心逐渐向高密度、大规模转变,制冷系统也随之升级。传统风冷系统越来越难以满足机柜散热要求,液冷技术成为突破数据中心节能瓶颈的钥匙4。数据中心数据中心节能技术正在尝试多种创新。节能技术正在尝试多种创新。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各地对数据中心PUE 规定趋紧。为降低数据中心运行能耗,提升单位运行能效,新风节能、板换节能、转轮换热、间接蒸发等多种节能技术应运而生。1 数据来源:国网能源研究院,36 氪研究院整理 2 参考资料:艾瑞咨询中国数据中心行业发展洞察(2020 年)3 参考资料:中国信通院数据中心白皮书(2018)4 参考资料:赛迪顾问中国液冷数据中心发展白皮书 10 1.3

20、 数据中心发展的意义 数据中心是承载数据的基础物理单元,应用于生产和生活各个环节,成为各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支撑,推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一方面,发展数据中心可以使互联网、金融、制造、交通运输、医疗健康、教育、农业、文化等行业得到更好的信息基础设施服务,提升业务发展能力和产品应用品质。另一方面,运营商、数据中心供应商、系统集成商等数据中心的生产建造者和产业链利益相关者,受益于政策扶持和资本流入,可以在数据中心的市场规模扩容中获得更大成长空间。数据中心作为新型基础设施之一,一般投资规模大、投资周期长、涉及部门广、具有很强正外部性,可以使经济社会不同领域以及更多国民获得普遍化的经济红利。当前,以人工

21、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为代表的第四次技术革命方兴未艾,世界正在步入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时代。在本轮技术革命浪潮中,数据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但因数据与其他传统生产要素不同,有效的海量数据往往依托多主体生成,其交互和利用效率依赖于与其相匹配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数据中心则成为数据安全存储和充分利用的根本保证。此外,以数据中心为代表的新基建,也为中国经济加快复苏、增强经济韧性提供了新机遇。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和工业门类最为齐全的工业国家,但在不断扩大规模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产业基础薄弱、协同性不强、产业链附加值低等弊端。数据中心等新基建可以夯实中国自主研发能力,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助力企业

22、转型与产业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重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格局1。1 参考资料:杨虎涛新基建的意义,光明网 11 第二章 中国数据中心发展现状分析 2.1 数据中心整体发展情况分析 2.1.1 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分析 受益于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及新基建、数字经济等国家战略政策引导,近年来我国数据中心快速发展。根据工信部统计数据,截至 2019 年底,我国在用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达到 315 万架,其中大型以上数据中心数量增长较快,已经超过 250个,机架规模达到 237 万架,占比超过 70%1。根据科智咨询数据,2014 年我国数据中心市场规模仅为 372 亿元,到 2020 年增至 1,958 亿

23、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1.8%,预计 2021 年我国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将达到 2,486 亿元2。未来随着新基建政策逐渐落地,互联网及云计算大客户需求扩张,数据中心行业将实现高速扩张,预计到 2025 年我国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将达 5,952 亿元3,发展前景广阔。1 数据来源:工业与信息化部,中国信通院,36 氪研究院整理 2 数据来源:科智咨询,中金公司,36 氪研究院整理 3 数据来源:中金公司预测,36 氪研究院整理 12 图 2.1.1.1 2014-2025 年我国数据中心市场规模与增速预测 2.1.2 数据中心发展特点分析 我国数据中心主要围绕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一线城市布局,并有逐

24、渐向中我国数据中心主要围绕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一线城市布局,并有逐渐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我国数据中心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域集中性,这与中国网络拓扑结构密切相关,也与数据中心的需求方有关。由于互联网企业、金融公司等数据中心的重要客户需求方都集中在一线城市,考虑到网络延迟和运维等问题,目前核心数据中心资源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一线城市。根据我国主要省市数据中心机柜存量数据,截至 2020 年末,北京及周边、上海及周边和西部地区的数据中心机架数量排名前三,分别为 53.8 万台、52 万台、36.9 万台。自 2018 年以来,北京、上海等地对数据中心的新建及扩建数量和规

25、模都出台了比较严格的管控文件,但一线城市的数据中心需求依然旺盛。372 519 715 946 1,228 1,563 195824863,201 4,033 4,960 5,952 41.8%39.3%37.8%32.4%29.8%27.2%25.3%27.0%28.8%26.0%23.0%20.0%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 2021e 2022e 2023e 2024e 2025e市场规模(亿元)增速(%)数据来源:科智咨询,中金公司2014-2025年我国数据中心市场规模与增速预测 13 图 2.1.2.1 我国主要省市数据中心机柜存量(截至 2020 年

26、末)我国数据中心能效水平不断提高,数据中心逐渐向绿色化方向发展。我国数据中心能效水平不断提高,数据中心逐渐向绿色化方向发展。近年来国家和地方陆续出台绿色数据中心政策,对 PUE 等硬性指标提出了更高的节能环保要求。截至 2019 年年底,全国超大型数据中心平均 PUE 为 1.46,大型数据中心平均 PUE 为 1.55;规划在建数据中心平均设计 PUE 为 1.41 左右,超大型、大型数据中心平均设计 PUE 分别为 1.36、1.39,预计未来几年仍将进一步降低1。从绿色技术来看,国内数据中心不断创新绿色节能新应用,多个数据中心获得 TGG(绿色网格)与开放数据中心委员会(ODCC)联合认

27、证的 5A 级绿色数据中心2。自建数据中心开始兴起,但外包数据中心仍然是主流。自建数据中心开始兴起,但外包数据中心仍然是主流。近年来,阿里、腾讯等中国头部互联网公司的业务逐渐发展壮大,业务领域更加丰富多元,对数据中心的安全性、适配性、扩展性与经济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配合战略布局和业务扩张需要,互联网大厂开始在非一线地区自建数据中心集群。例如,阿里目前已 1 参考资料:中国信通院数据中心白皮书(2020 年)2 参考资料:中国信通院,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2019 年第 2 期 8.722.830.036.952.053.80204060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广州及周边西部地区上海及周边北京及周边

28、(单位:万台)我国主要省市数据中心机柜存量(截至2020年末)数据来源:工信部,中金公司,36氪研究院 14 经建成张北、河源、南通、杭州和乌兰察布五大数据中心,未来还将在全国建立 10座以上的超级数据中心1。但是,由于自建数据中心成本较高,对土地、电力、网络等资源要求更高,并非所有企业都有能力自建数据中心,目前向第三方数据中心外包需求仍然是市场主流。2.1.3 数据中心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我国数据中心行业主要有四类市场参与者:基础电信运营商、第三方数据中心服务商、云厂商、其他跨界转型从事数据中心业务的厂商。运营商是数据中心最大的市场参与者,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三大运营商机房遍布全国,凭

29、借网络带宽和机房资源优势,分别占据 24.2%、15.6%、9.8%的市场份额,合计市场份额占比高达 50%。运营商的数据中心虽然体量较大,但是其中约一半以上供自身业务使用,并非所有资源都对外开放,且在核心城市资源布局不多,客户需求亦有限。我国核心城市的数据中心服务主要由第三方数据中心服务商来提供,以满足互联网、云计算、金融等客户需求,竞争较为充分。目前第三方数据中心服务商以万国数据、秦淮数据和世纪互联为代表,分别占据 5.2%、1.6%、1.5%市场份额2。云厂商方面,阿里云、腾讯云、百度云等均开展了以数据中心建设为核心的新基建计划,加大资金和资源投入,但目前市场份额占比并不高。1 资料来源

30、:经济观察网新闻报道 2 数据来源:中金公司,36 氪研究院整理 15 图 2.1.3.1 2019 年我国数据中心市场竞争格局 此外,因自身资源禀赋和业务扩张需要,另有一些由其他行业跨界转型进入数据中心领域的厂商,如钢铁行业。近年来钢铁行业逐渐完成去产能任务,钢企业绩持续改善,现金流充沛,但是行业新增产能由于受严格管控,需要另辟业务扩张路径,布局数据中心业务成为钢企的一大选择。钢企在土地资源、能耗指标和资金投入方面具有先天优势,这些优势与数据中心建设需求相适配1。目前,越来越多的钢企尝试涉足数据中心业务,部分企业在数据中心领域的建设已经初见成效。例如,宝钢股份依托厂区原址和土地、厂房、供配电

31、和供水等资源,已建成宝之云数据中心,目前已交付 3 万个机柜,为大型互联网客户和金融客户提供服务,预计到 2023年总体规模将达 5 万个机柜2。1 参考资料:国信证券数字浪潮系列之钢铁行业数字化,36 氪研究院整理 2 参考资料:宝之云官网,36 氪研究院整理 24.2%15.6%9.8%5.2%1.6%1.5%1.5%1.2%1.0%0.3%38.2%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万国数据秦淮数据世纪互联光环新网数据港宝信软件奥飞数据其他2019年中国数据中心市场竞争格局数据来源:中金公司,36氪研究院 16 2.2 数据中心产业链分析 2.2.1 上游基础设施 数据中心产业链上游由 IT 设备

32、、电源设备、制冷设备、配套工程等组成,为数据中心提供基础设施和硬件设备。IT 设备。设备。IT 设备包含服务器、交换机等,是数据中心最核心的硬件设备。服务器是高性能计算机,能够作为网络节点,高效存储、处理数据和信息。相对于普通的计算机,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能够高速、可靠地处理大量数据。交换机是电信号转发的网络设备,能够为接入交换机的网络节点提供电信号通路,在数据中心高密度网络流量调度的环境下,提供高速响应和信息传输。电源设备。电源设备。数据中心供电设备以 UPS(不间断电源)为主。近年来高压直流电由于供电效率高、成本低的优势,普及速度不断提高。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高压直流电源能够将供电效

33、率提升至 94%-95%。电源设备供应商包括华为、施耐德、爱默生、科士达等。制冷设备制冷设备。散热制冷系统是数据中心必备的硬件设备,伴随数据中心算力提升,单机柜功率将大幅提升,给数据中心能耗和散热带来较大的挑战。制冷设备按照冷却技术不同,可分为风冷和液冷。风冷技术发展较早,成本低但噪音大,制冷效果有限。液冷发展相对较晚,但制冷效果好、噪音小,作为制冷系统新兴发展方向,已广泛应用于北京、江苏、山西等地的数据中心建设。根据赛迪顾问数据,2019年中国数据中心能耗中,约有 43%用于 IT 设备的散热。因此制冷设备在数据中心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减少散热功耗能够有效降低数据中心运营成本。17 2.2.

34、2 中游运营服务及解决方案提供商 数据中心数据中心解决方案。解决方案。数据中心服务供应商能够提供数据中心整体解决方案,按企业类型不同,分为运营商数据中心和第三方数据中心,均能提供集成服务和运维服务。目前我国运营商数据中心占据较大市场份额,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企业为代表;随着数据中心的快速发展,市场需求增加,第三方数据中心也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市场规模逐步扩大,应用领域持续拓展。数据中心运维数据中心运维服务服务内容包括主机监控、信息统计、硬件维护、系统维护、网络维护,能够保障数据中心运行效率和安全管理,在数据中心规模不断扩大的环境下,数据中心的运维服务成为市场新的增长点。第三方第三方

35、IDC 云服务云服务。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云计算企业布局数据中心业务。云计算企业通过租用或自建数据中心,为企业提供云服务。数据中心产业与云计算行业的融合更加深入,推动数据中心向分布式、虚拟化、自动化发展,有效提高数据中心的运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2.2.3 下游终端用户 随着 5G 通信技术的发展,5G 商用进程加速,各行业对数据中心的需求量大幅提升。互联网行业是我国数据中心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互联网企业的在线视频、网络游戏、电子商务等业务均需要数据中心为其提供数据处理设备和运维服务,催生大量业务需求。随着数字经济发展,以工业、医疗等为代表的传统行业转型进程加速,也推动数据中心需求

36、规模增长。AI 医疗的发展推动医疗行业与数据中心行业的融合,私有云、混合云等服务形式广泛应用于医疗行业。金融行业由于其业务的特殊性,对于数据信息安全有更高的要求,在数据中心的应用上,通常以自建数据中心为主,近年来定制化数据服务成为新的应用形式,为行业应用提供更加专业、安全的数据综合服务。18 图 2.2.3.1 数据中心产业链图谱 资料来源:36 氪研究院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图片来源:企业官网 注:本产业链图谱只列举部分企业作为说明,未覆盖全产业。2.3 数据中心投融资情况分析 根据鲸准数据,2016 年 1 月 1 日至 2021 年 4 月 20 日,我国数据中心1领域共发生 1,234 起

37、投资案例,涉及总投资金额 1,174.9 亿元。从投资案例数看,2016-2018 年数据中心保持较高资本热度,对应的投资案例数分别为 300 起、257 起和257 起。2019 年受资本寒冬影响,数据中心投资案例数下滑至 176,同比下降 1 包括数据中心基础设施、IDC 服务、云服务解决方案等 数据中心产业链图谱下游中游上游 设 设 服务第三方 服务商 运 服务运营商 服务 件 业 融 19 46.02%。从投资规模看,2016-2019 年数据中心投资规模保持高位,对应的投资金额分别为 105.51 亿元、131.21 亿元、187.80 亿元和 481.64 亿元。其中,值得关注的是

38、腾龙控股于 2019 年完成一笔高达 260 亿元的 A 轮融资,扣除该笔巨额交易的影响,2019 年数据中心投资金额为 221.64 亿元,同比增长 18.1%,增速下降明显。2020 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经济短期下行趋势明显,数据中心的资本热度有所降低,全年投资规模仅为 162.88 亿元。图 2.3.1 中国数据中心领域投资规模及案例数(2016.1.1-2021.4.20)从投资阶段看,2016 年 1 月 1 日至 2021 年 4 月 20 日,在已披露相关信息的 1,164 起案例中,数据中心投资事件集中在早期项目,种子轮/天使轮和 Pre-A/A/A+轮分别有 257 和

39、 383 起项目获投,合计占总投资案例数的 54.98%;投资金额集中在中后期成熟项目,Pre-C/C/C+轮和 D 轮及以后平均单笔获投金额为1.77 亿元,远高于其他阶段。105.51 131.21 187.80 481.64 162.88 105.86 30025725717618460201620172018201920202021.4.20投资 额(亿元人民币)投资案例数(起)数据来源:鲸准中国数据中心领域投资规模及案例数(2016.1.1-2021.4.20)20 图 2.3.2 中国数据中心领域各投资轮次事件及 额分布情况(2016.1.1-2021.4.20)从城市分布情况来看

40、,投资活跃度 TOP3 地区分别为北京、上海和深圳,对应的投资案例数分别为 432 起、193 起和 160 起,投资规模分别为 308.19 亿元、171.98 亿元和 320.74 亿元,合计分别占总投资案例数和总投资规模的 63.61%和68.17%。从城市群分布看,长三角城市群数据中心资本规模最高,上海、杭州、南京、苏州和无锡五城入围 TOP15,合计投资规模达 398.56 亿元;大湾区城市群紧随其后,深圳、广州两城合计投资规模达 376.63 亿元。此外,依托于自身优势和国家政策支持,中西部城市如成都、武汉、重庆等发展态势较好,吸引的投资规模和投资案例均位于全国前列。47.78 4

41、10.21 187.65 227.33 210.63 80.59 25738316492156112投资 额(亿元人民币)投资案例数(起)数据来源:鲸准中国数据中心领域各投资轮次事件及 额分布情况(2016.1.1-2021.4.20)21 图 2.3.3 中国数据中心领域投资案例数 TOP15 城市(2016.1.1-2021.4.20)第三章 数据中心发展指数评价分析 3.1 指标体系构建 3.1.1 指标构建 度 数据中心是促进新一代数字技术发展的数据中枢和算力载体,发展数据中心不仅需要雄厚的资金实力、有力的政策支持、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还需要综合考虑气候环境、能源供给、用户需求等建设要

42、素,因此在选择观察城市时,优先考虑政治、经济、科研资源相对集中的直辖市、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以及数据中心建设相对领先的重点城市。按照筛选规则,36 氪研究院共筛选出 46 座城市参与数据中心发展指数研究。数据中心发展指数的指标均为定量指标,主要数据来源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开放数据中心委员会、各城市统计年鉴、各城市政府工作报告、308.19 171.98 320.74 167.63 55.89 9.74 2.84 23.86 2.96 4.94 0.86 8.25 8.60 25.35 38.95 43219316012460262321181413121197北京 上海 深圳

43、杭州 广州 南京 成都 苏州 武汉 天津 西安 济南 贵阳 无锡 重庆投资 额(亿元)投资案例数(起)数据来源:鲸准中国数据中心领域投资案例数TOP15城市(2016.1.1-2021.4.20)22 天眼查、科学家在线、中国中小企业股权转让系统、鲸准、iFinD、Choice、Wind等部门或专业机构。部分指标虽与本指数体系具有相关性,但由于数据无法统计获得,因此并未纳入指数体系中。指数体系虽未完全达到指标穷尽要求,但重要指标已全部包含在内,且完全可以反映 46 个城市的数据中心发展水平,故本指数评价体系计算结果具有科学性和可信性。所选取 23 个三级指标的数据截止时间均为2021 年 4

44、月 20 日,满足指标的可比性要求。3.1.2 指标评价体系 中国城市数据中心发展指数由发展环境、资金支持力度、研发能力、基础支持情况、发展成效 5 个一级指标、12 个二级指标、23 个三级指标组成。发展环境包括 3 个二级指标,主要体现各城市数据中心发展的政策环境、经济环境和交流环境;资金支持力度主要体现各城市对于数据中心发展的资金支持程度,选取政府产业投资引导基金规模及数量、机构投资案例规模及数量等指标进行衡量;研发能力主要体现各城市在数据中心领域的研究和创新能力,选取人才总量、杰出人才数量、论文产出数量、专利申请数量等指标进行衡量;基础支持情况主要考察各城市数据中心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45、,选取国家级孵化器/众创空间数量、国家数据中心示范基地数量、国家绿色数据中心数量、超大型数据中心数量等指标进行衡量;发展成效指标主要从数据中心产业链布局、数据中心知名品牌建设、数据中心龙头企业对地区经济带动能力等角度反映各城市数据中心的发展成效。中国城市数据中心发展指数评价体系的计算采用合成指数法,总指数由一级指数按照一定权重加权计算得出;一级指数由二级指数加权得出;二级指数由三级指标按照合成指数法加权计算得出。一级指数和二级指数权重由行业相关专家评价确定。23 表 3.1.2.1 中国城市数据中心发展指数评价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序号 三级指标 发展环境 政策环境 1 政策规划数量 2

46、政府工作报告对数据中心等关键词提及数量 经济环境 3 GDP 增速 4 2020 年 GDP 总量 交流环境 5 大型峰会数量 资金支持力度 政府投资 6 政府产业投资引导基金规模 7 政府产业投资引导基金数量 VC/PE 投资 8 机构投资案例规模 9 机构投资案例数 研发能力 人才数量 10 人才总量 11 杰出人才数量 科研成果 12 论文产出数量 13 专利申请数量 基础支持情况 产业载体平台 14 国家级孵化器/众创空间数量 15 国家数据中心示范基地数量 配套基础设施 16 国家绿色数据中心数量 17 超大型数据中心数量 发展成效 产业链布局 18 上游基础设施企业数量 19 中游

47、运营服务及解决方案提供商数量 20 下游重点领域用户数量 品牌建设 21 独角兽企业数量 22 上市公司数量 经济乘数效应 23 重点领域上市公司营收占 GDP 比重 资料来源:36 氪研究院 3.2 数据中心总指数分析 36 氪研究院按照上述指数核算方式得出 2020 年中国城市数据中心发展指数排名1,全国各城市数据中心发展指数平均值为 63.38,其中 14 个城市指数在平均 1 详见附录-2020 年中国城市数据中心发展指数表 24 值之上。北京以总指数 93.16 居全国榜首,深圳、上海位列第二、三名,分别得分83.65、81.46。TOP30 城市由高到低可以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

48、前第一梯队:前 3 名名,包括北京、深圳、上海。第二梯队:第二梯队:4-15 名名,包括杭州、广州、南京、成都、苏州、济南、武汉、天津、重庆、无锡、西安、贵阳等 12 个城市。第三梯队:第三梯队:16-30 名名,包括福州、郑州、沈阳、合肥、长沙、厦门、南通、青岛、宁波、东莞、石家庄、佛山、哈尔滨、长春、大连等 15 个城市。总体来看,第一梯队的 3 个城市数据中心总指数大幅领先第二梯队和第三梯队的城市。北京、深圳和上海在发展环境、资金支持力度、研发能力、基础支持情况、发展成效 5 个维度均处于绝对领先地位,是我国数据中心发展的领军城市。第二梯队主要是长三角城市群、大湾区城市群、环渤海城市群以

49、及中西部地区的核心城市,近年来经济增速较快、数据中心建设与布局相对完善,但在资金、人才、技术、龙头企业、交流环境等方面略逊于第一梯队,是我国数据中心发展的中坚力量。第三梯队的城市数据中心总指数与第二梯队的城市差距相对较小,主要差异集中在资金支持力度、研发能力和基础支持情况方面,而发展环境和发展成效方面第二梯队并没有和第三梯队拉开差距,说明第二梯队和第三梯队在数据中心发展环境和龙头企业布局方面相对平均,大部分城市均有较大发展潜力。25 图 3.2.1 2020 年中国城市数据中心总指数 TOP15 3.3 一级指数分析 3.3.1 发展环境指数分析 发展环境包括政策环境、经济环境和交流环境 3

50、个二级指标。对比其他一级指数,46 个城市的发展环境指数差距相对较小,最高分与最低分相差 17.39。从排名情况看,发展环境指数 TOP5 城市分别为北京(85.97)、上海(84.10)、深圳(79.76)、广州(79.73)和杭州(78.52),其中北京和上海经济发达、政策支持不断、大型峰会交流频繁,数据中心发展环境优势明显。重庆、济南、成都、福州等城市进入 TOP15,其中济南和福州经济增长较快,分别位列发展环境指数排名第 7 位和第 9 位;贵阳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及“数据中心”等关键词,同时通过发布多项数据中心支持政策、积极开展数据中心峰会等举措促进数据中心发展,位列发展环境指数排名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