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章第七章 世界农产品贸易地理世界农产品贸易地理第1页一、世界农业生产概况1961世界谷物总产量从8.77亿吨增加到20.29亿吨,年均增值率为2.1%。近几十年来,谷物生产基本保持每隔一两年减产一次规律,但每次谷物增加势头要大于下降势头,基本上未出现人们所担忧“供给不足”危机。世界谷物生产增加速度总体上快于人口增加速度。世界谷物国际贸易量由1961年0.79万吨上升至年2.71亿吨,增加了241.15%,年均增加率3.0%,显著快于谷物生产增加。第2页战后世界农业生产特点稳定增加,但不平衡产业组成中比重下降当代化绿色农业畜牧业生产效率第3页从全球范围来看,农产品价格正处于一个大牛市当中。供
2、给方面,包含中国在内全球粮食库存已经到了比较低水平。需求一端,高油价却令越来越多粮食被用于可替换能源生产。而从价格判断,即使粮食名义价格指数已经靠近历史高点,不过实际价格指数(剔除了纸币不停贬值影响)与历史高点相比还有很大距离。按1月下旬数据,美国大豆、玉米和小麦实际价格平均距离历史高点还有120%以上空间。在中国,政府大致能够用三种方法稳定粮价:一是投放国家库存,二是进口粮食并提供进口补助,三是行政性控制粮食价格。第三种方法带有强烈计划经济色彩,通常只用于预防通货膨胀预期造成抢购行为。第二种方法则需要很大财政投入。不但如此,作为一个非市场行为,补助也经常缺乏效率。第4页 采取粮食进口和补助方
3、法到底需要多大投入?当前,中国并没有公布粮食库存官方数据。但依据美国农业部估算,为了维持粮食价格稳定,让国家粮食库存到达前期高点水平,中国大约需要进口足够1.2亿吨粮食。假设全球粮食价格在未来两年内还有20%上涨空间,而中国试图经过进口补助将粮食价格稳定在平均2元/千克水平,那么,需要投入资金约为480亿元。尽管数额不菲,却依然很可能是一个低估数字。因为480亿元相当于中国每年粮食补助增加了25%,这意味着为每个人补助了20千克粮食仅有一个月粮食消费量。通常情况下,假如城市消费者预期粮价上涨,并尽可能囤积粮食,其囤积量可能超出一个月消费量,到达3个月或以上消费量水平。而农村家庭因为有粮仓缘故,
4、囤积量可能更大。第5页更主要是,假如采取各种市场及行政伎俩不让粮食涨价,但同时农民和农村家庭所购置生活必需品价格都在上涨,结果不但会让农民利益受损,还将严重打击农民种粮主动性深入增加未来粮食价格上行压力。假如美国农业部估算数字可信,那么中国当前粮食贮备已经处于比较低水平在这么情况下,政府不能允许农民种粮主动性再受打击。所以,假如政府采取对进口粮食进行补助方法稳定粮价,就必须同时对农民粮食生产进行补助,这需要更多财政支出。这也是前述第一个稳定粮价方法所面临问题:假定中国当前国家粮食库存并不低,能够经过投放库存方式稳定粮价,那么今天抛售库存日后也必须靠农民各种粮来补足。换句话说,要让粮价稳定而且确
5、保粮食战略库存长久安全,中国必须同时大量补助农民促使其主动种粮。第6页 即便短期内政府愿意负担大量补助代价,一旦国际粮价未来多年内继续走高,将要投入补助就会变得难以承受。所以,即使粮价问题还受到耕地面积、农业生产率、气候、石油价格、贸易保护、消费结构等等影响,相比之下,全球农产品牛市与中国国家库存偏低却是最为关键两个原因。权衡利弊,中国政府最终让粮食价格稳定上涨,实际上是最可能出现情况。第7页马尔萨斯幽灵再现马尔萨斯关于全球食品短缺幽灵追伴随世界经济发展,现在,它又来了。今年2月成了反思那些令人不快古老经济概念一个月。最近,金融市场体验了上世纪70年代时感受,美国通胀率与失业率双重上升,唤起了
6、人们对那个时代糟糕回想:十年滞胀,让战后黄金岁月和凯恩斯共识就此终止。然后,近日又有报道称,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UN World Food Programme)可能不得不对粮食援助实施配额制。全球食品价格已较低位上涨75%以上,仅年一年升幅就超出20%,在全球食品价格不停上涨背景下,这则消息唤醒了人们早年恐惧,召回了托马斯马尔萨斯牧师(Reverend Thomas Malthus)幽灵。第8页飙升食品价格也令人想起了距今更近一些担忧。今年1月,伴随食品价格上涨18%,中国折合成年率通胀水平到达高点,中国观察家们不禁回想起1988年食品价格上涨所带来种种冲击。这种价格上涨是供需两方面趋势结果
7、。在需求方面,关键原因在于新兴市场消费强劲增加这些国家收入大幅增加推进了消费增加。以中国为例,过去,在全球大豆和肉类消费增加中,中国所占百分比到达40%。与此同时,在关键大宗商品市场上,干旱和疾病等原因造成一系列供给方面中止也发挥了作用。第9页可能,过去一年价格上涨最大推进力量是全球能源市场发展。高油价勉励了集中发展生物燃料政策,包含提供大量慷慨财政支持。生产方面也快速对这些激励办法做出了反应:世界银行汇报显示,美国已经将20%玉米产量用于生物燃料,欧盟用于生物燃料植物油产量到达68%。用途上改变推进了价格上扬,降低了这些农作物粮食供给,勉励了其它农业用地从粮食生产转向生物燃料生产。第10页马
8、尔萨斯关于全球食品短缺幽灵追伴随世界经济发展,这在当代经济史上不是第一次。上世纪70年代以及90年代中期食品价格飙升,都曾向世人发出警告:农业产能无法跟上世界人口增加。伴随供给作出反应,每一次价格跃升都是暂时。人们有充分理由相信:最近这一轮市场失衡最终会以一样方式得到处理。但即便如此,对当前环境做如此乐观解读,还是要提出两项主要告诫。第11页第一,面对价格上涨刺激,供给方面反应可能会比前几次更为滞后,因为当前世界能源市场改变以及由此产生相关生物燃料需求,可能会连续相当长一段时间。因为气候改变和环境恶化威胁到几个关键地域农业产能,过去供给反应弹性,可能无法很好地表达未来情况。第二,在供给长久滞后
9、于需求期间,可能存在巨大社会与经济成本。有三方面尤其值得注意。第12页首先,最主要是,食品价格长久处于高位,对许多世界上最贫困人口和最贫穷经济体将是一个噩耗。尽管在美国等富裕国家消费篮子中,食品所占百分比相对较小,仅为10%左右,但中国平均水平约为30%,而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则超出了60%。最轻易受到伤害国家是那些低收入食品净进口国。食品价格上涨,会给通常已经不堪油价上涨重荷进口账单带来更大压力。有几个最贫穷经济体就属于这一类,它们严重依赖于食品援助来满足本身需要。但过去,全球这类援助数量一直没有增加。更糟糕是,鉴于很大一部分援助由每年固定数额美元组成,伴随价格上涨,派发援助数量也会展现下降趋
10、势。第13页其次,各国需要应对重大社会压力。一些新兴市场已经在疲于应付不平等现象加剧带来后果,对这些市场而言,应对主要社会压力可能就会更成问题。就算食品价格上涨是一把双刃剑因为农业收入增加会缩小城镇收入差距,但受害最深是城市贫困人口,通常是政治不稳定团体,而许多农村贫困人口一样也会受累。最终,食品价格上涨会要求各国收紧货币政策。鉴于食品在消费篮子中所占百分比差异以及富国央行往往不把食品价格纳入关键通胀指标事实,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可能会做出更大政策反应。各国政府可能还会考虑采取价格管制和其它直接办法。然而,富国央行也会不得不亲密关注从紧货币政策可能对非食品价格产生溢出效应。第14页世界谷物贸易不平
11、衡世界谷物贸易基本格局是,谷物出口大国与生产大国基本一致,谷物出口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谷物进口则分散在100多个国家,主要是发展中国家。谷物出口国集中度显著高于进口国集中度。美国是最大谷物出口国,其谷物出口量占世界40%左右。其次为欧盟,其谷物出口量占世界10%左右。阿根廷、澳大利亚、加拿大等3国谷物出口量占世界谷物出口总量20%左右。第15页世界谷物贸易不平衡世界上谷物进口国相对比较分散,广泛分布于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域,并主要是亚洲、非洲和美洲发展中国家。其中进口最多是日本,占世界进口总量近10%,其次为韩国,约占5%,埃及、意大利约占4%。世界人均进口谷物最多是荷兰,
12、人均483千克,其次是韩国,283千克,科威特242千克,马来西亚213千克。我国人均才7.2千克。第16页世界谷物贸易水稻、小麦和玉米既是最主要谷物产品,也是世界粮食生产和贸易三大主要产品。世界谷物贸易量中,小麦贸易量所占份额最大,其次是玉米。1992-小麦、玉米、稻谷贸易量分别占全球47%、31%和9.6%。全球小麦生产量1/5左右用作出口,出口量波动幅度较大。美国小麦出口量最大,占到了全球小麦出口量1/4左右;年,意大利是世界上最大小麦进口国。第17页小麦统计第18页世界谷物贸易稻谷是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中贸易量最小作物。稻谷出口中,泰国所占世界贸易份额最大,在1/4以上,其次是越南。大米出口国集中度高。稻谷进口国比较分散,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巴西和伊朗是世界上主要大米进口国。玉米出口量最多是美国,1999,年均出口占同期世界玉米出口总量68.5%;日本是玉米进口大国。与出口相比,玉米进口国家集中度要低得多。第19页稻米统计第20页玉米统计第21页世界农产品贸易大国荷兰第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