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千古兴亡多少事千古兴亡多少事咏史怀古类诗鉴赏 第1页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第2页余秋雨先生说余秋雨先生说过,中国传统过,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抒文学中最大抒情主题,不是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咏兴亡之叹。咏史怀古诗是中史怀古诗是中国古诗中主要国古诗中主要组成部分组成部分。第3页怀古咏史诗词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
2、,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是非,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之作区分区分区分区分 咏史偏在国家,怀古偏在个人咏史偏在国家,怀古偏在个人咏史偏在国家,怀古偏在个人咏史偏在国家,怀古偏在个人观赏这类诗歌,我们往往要了解是作者写了怎样古人、往事,诗人为何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他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这种态度又是利用什么方法来表示。第4页咏史怀古诗特点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写法上,咏史诗经常利用典故,或写景,或对比,或衬托,或抑扬,或讽刺,或含蓄等等。诗歌内容普通为:描写此地眼前衰败、荒凉、萧条,或描
3、述历史事件经过,抒发感叹;第5页咏史怀古诗特点4、惯用意象、惯用意象:江水草鸟月烟云烟雨楼台金陵六朝等 5、意境特点、意境特点:深远开阔空茫沧茫等6、格调、格调:慷慨悲壮苍凉悲慨深沉感叹等第6页咏史怀古诗中古地、历史朝代A.前代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B.发生过重大事件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C.历代帝王与名人旧居、陵墓、祠庙: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D.特定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第7页 怀古诗怀古诗思想感情思想感情怀古诗有是咏古迹,有是怀古人,有是忆古事。怀古诗有是咏古迹,有是怀古人,有是忆古事。但多借古讽今,怀古伤今
4、,怀古伤己但多借古讽今,怀古伤今,怀古伤己 抒发世态沧桑、人事代谢、物是人非、昔抒发世态沧桑、人事代谢、物是人非、昔盛今衰感叹,暗含对现实不满甚至批判盛今衰感叹,暗含对现实不满甚至批判,多多借古讽今借古讽今。如刘禹锡乌衣巷忧国伤时,忧国伤时,怀古伤今怀古伤今,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疾苦,担忧国家民族前朽,同情下层人民疾苦,担忧国家民族前途命运。途命运。如刘禹锡泊秦淮 表示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渴望,抒发对古表示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渴望,抒发对古人缅怀之情。人缅怀之情。如赤壁怀古 怀古伤己怀古伤己,悲叹年华消逝,抒发报国无门、,悲叹年华消逝,抒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伤痛。壮志
5、难酬伤痛。如京口北固亭怀古第8页怀古诗鉴赏怀古诗鉴赏搞清史实,疏通文意搞清史实,疏通文意 披文入情,琢磨意图披文入情,琢磨意图分析技巧,体察诗心分析技巧,体察诗心 第9页搞清史实,疏通文意搞清史实,疏通文意 读懂咏史怀古读懂咏史怀古诗,对作品所诗,对作品所包括史实和人包括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了解,这就要求要积累一定求要积累一定历史知识。历史知识。第10页乌衣巷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在南京,东晋时是高门士族聚居区,晋朝王导、谢安两乌衣巷在南京,东晋时是高门
6、士族聚居区,晋朝王导、谢安两大家族居住此地,其弟子都穿乌衣,所以得名。朱雀桥在秦淮大家族居住此地,其弟子都穿乌衣,所以得名。朱雀桥在秦淮河上和南岸乌衣巷相邻,昔日繁荣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河上和南岸乌衣巷相邻,昔日繁荣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此诗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昔日王谢权门现在已居残照。此诗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昔日王谢权门现在已居住着寻常百姓之家;今昔对比,感叹沧海桑田,人生多变,令住着寻常百姓之家;今昔对比,感叹沧海桑田,人生多变,令人叹惋再三。人叹惋再三。第11页披文入情,琢磨意图披文入情,琢磨意图 即抓住历即抓住历史人物或事史人物或事件与时局和件与时局和诗人自己身诗人
7、自己身世之间连接世之间连接点,从而了点,从而了解怀古意图。解怀古意图。第12页咏怀古迹咏怀古迹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还有村。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还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家向黄昏。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家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王昭君与杜甫连接点终究在哪里呢?王昭君与杜甫连接点终究在哪里呢?一是在王昭君出塞与杜甫一是在王昭君出塞与杜甫“飘泊西南天地间飘泊西南天地间”颇为相同;颇为相同;二是在王昭君美冠后宫而不得恩宠与杜甫二是在王昭君美冠后宫而不得恩宠与杜甫“古来材大难为用古
8、来材大难为用”悲剧命运极其相同。悲剧命运极其相同。杜甫借写昭君怨恨来抒发自己一生颠沛流离,遭逢动荡,功杜甫借写昭君怨恨来抒发自己一生颠沛流离,遭逢动荡,功业无成等身世家国之情,而对王昭君斯人则只是表示了自己业无成等身世家国之情,而对王昭君斯人则只是表示了自己同情。同情。第13页 前面谈是从相同点出发前面谈是从相同点出发来找连接点,还能够从相反来找连接点,还能够从相反方向来找连接点,如苏轼方向来找连接点,如苏轼念奴娇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怀古。周瑜在周瑜在“小乔初嫁小乔初嫁”时就立下了令时就立下了令“樯橹灰飞樯橹灰飞烟灭烟灭”之大功,而自己人之大功,而自己人到中年,却功业无成,到中年,却功业无成,
9、“早生华发早生华发”,与周瑜相比,与周瑜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正是简直不可同日而语,正是有感于此,苏轼才创作出有感于此,苏轼才创作出历史上最出色赤壁怀古词。历史上最出色赤壁怀古词。第14页 诗人对尘封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原因或触发感叹媒诗人对尘封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原因或触发感叹媒介。介。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咏叹,普通要融进诗人独到见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咏叹,普通要融进诗人独到见识,借古伤今、讽今、伤己,即或是感叹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识,借古伤今、讽今、伤己,即或是感叹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现实。既要搞清作品所包括历史事实、相关人物、典故,还须联络作既
10、要搞清作品所包括历史事实、相关人物、典故,还须联络作者身世和时代背景,推敲作者对此态度、古今联络。只有如此,才者身世和时代背景,推敲作者对此态度、古今联络。只有如此,才能准确地归纳出作者要表示思想感情。能准确地归纳出作者要表示思想感情。第15页分析技巧,体察诗心分析技巧,体察诗心 咏史怀古诗歌写作普通是先叙事写景,极力咏史怀古诗歌写作普通是先叙事写景,极力铺垫;后议论抒情,点明主旨。还有一些只叙述铺垫;后议论抒情,点明主旨。还有一些只叙述对比而不加议论,留有充分想象发挥空间,引发对比而不加议论,留有充分想象发挥空间,引发读者思索。咏史抒怀诗手法多样。在构思上,有读者思索。咏史抒怀诗手法多样。在
11、构思上,有借景抒情、以景衬情借景抒情、以景衬情(如苏轼念奴娇(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赤壁怀古),有古),有用典用典来叙事抒怀(如辛弃疾永遇乐来叙事抒怀(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有京口北固亭怀古)有借古讽今借古讽今(如李商隐(如李商隐贾生,对汉元帝统治无能作了辛辣讽刺)。贾生,对汉元帝统治无能作了辛辣讽刺)。在章法上,或在章法上,或正反对比正反对比(如李白越中览古),(如李白越中览古),或是或是侧面衬托侧面衬托(如刘禹锡石头城,不从石头(如刘禹锡石头城,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山、潮水、月入手,写出了石头城这一入手,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故国”没
12、落与荒没落与荒凉等)。凉等)。第16页高考真题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下列问题。(全国卷)江城子五代欧阳炯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荣,暗逐逝波声。空有始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水无情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景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生活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生活一去不复返。一去不复返。“空有空有”明
13、写六朝繁荣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明写六朝繁荣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第17页登金陵凤凰台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注:注:此诗系作者于天宝年间,被排此诗系作者于天宝年间,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1 1)结合颔联分析,诗中)结合颔联分析,诗中“凤去台空凤去台
14、空”有什么意味?有什么意味?(2 2)分析尾联修辞效果及所表示思想)分析尾联修辞效果及所表示思想感情感情。第18页(1 1)作者用凤凰飞去象)作者用凤凰飞去象征六朝繁荣不复存在,表征六朝繁荣不复存在,表示了昔盛今衰感叹。三、示了昔盛今衰感叹。三、四句是说吴国昔时繁荣宫四句是说吴国昔时繁荣宫廷已经荒凉,东晋一代风廷已经荒凉,东晋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了坟墓,流人物也早已进了坟墓,这是对凤去台空之意深入这是对凤去台空之意深入抒写。(抒写。(2 2)“日日”喻帝喻帝王,王,“浮云浮云”喻小人,比喻小人,比喻修辞利用含蓄地表示了喻修辞利用含蓄地表示了皇帝被奸邪蒙蔽,而自己皇帝被奸邪蒙蔽,而自己报国无门伤
15、痛,抒发了忧报国无门伤痛,抒发了忧国伤时情怀。国伤时情怀。第19页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台台 城城 韦庄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注释】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诗。诗人为何说)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诗。诗人为何说“台城台城柳柳”“无情无情”?(2)有些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对时事)有些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对时事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何?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何?第20页因为即使六朝繁荣已如梦远逝因为即使六朝繁荣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而台城柳
16、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论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春即枝繁叶茂,不论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繁荣茂盛和台城荒凉破败,以它繁荣茂盛和台城荒凉破败,以它终古如斯和六朝繁荣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以它终古如斯和六朝繁荣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对比,所以诗人说它所以诗人说它“无情无情”。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唐王朝全方面走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唐王朝全方面走向衰落,昔日繁荣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向衰落,昔日繁荣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之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
17、今,六朝先盛后衰命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先盛后衰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怀古伤今。第21页这首诗歌寥落沉郁,与奋发进取盛唐气象迥这首诗歌寥落沉郁,与奋发进取盛唐气象迥别。北宋立国很快,逐步形成积弱集贫局面。别。北宋立国很快,逐步形成积弱集贫局面。时任左相作者,对国势日益衰微,感触必深。时任左相作者,对国势日益衰微,感触必深。“故国凄凉故国凄凉”未必只是吊古之思,很可能是感未必只是吊古之思,很可能是感叹国势时代悲愁波折反应。叹国势时代悲愁波折反应。(历史名城(历史名城南京南京,在漫长岁月中曾经有过很,在漫长岁月中曾经有过很多名称,其中最响亮名字莫过于多
18、名称,其中最响亮名字莫过于“金陵金陵”了。了。时至今日,金陵仍是南京最雅致别称。金陵是时至今日,金陵仍是南京最雅致别称。金陵是孙吴、东晋和南朝宋、齐、梁、陈古都,隋唐孙吴、东晋和南朝宋、齐、梁、陈古都,隋唐以来,因为政治中心转移,无复六朝金粉繁荣。以来,因为政治中心转移,无复六朝金粉繁荣。金陵盛衰沧桑,成为许多后代诗人寄慨言志话金陵盛衰沧桑,成为许多后代诗人寄慨言志话题。)题。)第22页小结:小结:鉴赏咏史怀古诗三步曲鉴赏咏史怀古诗三步曲1.1.所描写古人、往事是怎样(搞清史实)所描写古人、往事是怎样(搞清史实)2.2.为何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为何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诗人在诗中?诗人在诗中表
19、现出什么态度(体悟感情)表现出什么态度(体悟感情)3.3.这种态度利用什么方法表示这种态度利用什么方法表示 (分析技巧)(分析技巧)咏史怀古诗惯用手法咏史怀古诗惯用手法:用典:用典 对比对比 反反衬衬 衬托衬托 借景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寓情于景)乐景写乐景写哀情哀情 借古讽今等借古讽今等 第23页实战演练实战演练 春日秦国怀古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周朴)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数里黄沙行客路,
20、不堪回首思秦原。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感情?请简明分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感情?请简明分析。析。答答:表现了表现了怀古伤今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唐王王朝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朝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不堪回首堪回首”之情之情油然而生油然而生.第24页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怎样处理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怎样处理情景关系?情景关系?答:触景生情。诗人行走于秦原,颓败景触景生情。诗人行走于秦原,颓败景象触动诗
21、人对没落时代感叹。象触动诗人对没落时代感叹。寓情于景。寓情于景。借泾水、春草、古碑、苍山、残阳、绿树、借泾水、春草、古碑、苍山、残阳、绿树、黄沙等凄凉败落景物,表示了自己怀古伤黄沙等凄凉败落景物,表示了自己怀古伤今之情。今之情。写哀景抒哀情。所写景象如古写哀景抒哀情。所写景象如古碑、苍山、残阳、黄沙等,展现出哀伤萧碑、苍山、残阳、黄沙等,展现出哀伤萧瑟味道,抒发了对唐王朝国势日衰悲叹。瑟味道,抒发了对唐王朝国势日衰悲叹。第25页 金陵怀古金陵怀古金陵怀古金陵怀古 王王王王 珪珪珪珪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月秋。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月秋。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月秋。怀乡访古事悠悠,独
22、上江城满月秋。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东流。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东流。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东流。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东流。【注】王珪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北宋在与西夏两次战争【注】王珪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北宋在与西夏两次战争【注】王珪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北宋在与西夏两次战争【注】王珪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北宋在与西夏两
23、次战争中均遭失败。中均遭失败。中均遭失败。中均遭失败。首句破题,兼点时间、地点。诗人为排解乡思而怀古,首句破题,兼点时间、地点。诗人为排解乡思而怀古,首句破题,兼点时间、地点。诗人为排解乡思而怀古,首句破题,兼点时间、地点。诗人为排解乡思而怀古,但往事如烟,相隔久远,难以追寻。独自踟蹰江边古城,但往事如烟,相隔久远,难以追寻。独自踟蹰江边古城,但往事如烟,相隔久远,难以追寻。独自踟蹰江边古城,但往事如烟,相隔久远,难以追寻。独自踟蹰江边古城,扑入眼帘只有萧索秋景。扑入眼帘只有萧索秋景。扑入眼帘只有萧索秋景。扑入眼帘只有萧索秋景。“悠悠悠悠悠悠悠悠”、“独上独上独上独上”、“满目秋满目秋满目秋满
24、目秋”,开篇即为全诗笼罩了一层孤寂、萧索气氛。,开篇即为全诗笼罩了一层孤寂、萧索气氛。,开篇即为全诗笼罩了一层孤寂、萧索气氛。,开篇即为全诗笼罩了一层孤寂、萧索气氛。中间二联,即承接中间二联,即承接中间二联,即承接中间二联,即承接“独上江城满目秋独上江城满目秋独上江城满目秋独上江城满目秋”,着力描写诗,着力描写诗,着力描写诗,着力描写诗人眼中秋光。晚烟凄迷中,一只水鸟孤零零地落在僻静无人眼中秋光。晚烟凄迷中,一只水鸟孤零零地落在僻静无人眼中秋光。晚烟凄迷中,一只水鸟孤零零地落在僻静无人眼中秋光。晚烟凄迷中,一只水鸟孤零零地落在僻静无人沙洲上。秋雨淅淅沥沥,江面上稀落地飘零着几片帆影,人沙洲上。
25、秋雨淅淅沥沥,江面上稀落地飘零着几片帆影,人沙洲上。秋雨淅淅沥沥,江面上稀落地飘零着几片帆影,人沙洲上。秋雨淅淅沥沥,江面上稀落地飘零着几片帆影,驶向归途。萧瑟晚风,把山麓层林红叶吹得七零八落。暗驶向归途。萧瑟晚风,把山麓层林红叶吹得七零八落。暗驶向归途。萧瑟晚风,把山麓层林红叶吹得七零八落。暗驶向归途。萧瑟晚风,把山麓层林红叶吹得七零八落。暗淡寒云密布低空,阴沉沉地似乎要把古城压垮。一句一景,淡寒云密布低空,阴沉沉地似乎要把古城压垮。一句一景,淡寒云密布低空,阴沉沉地似乎要把古城压垮。一句一景,淡寒云密布低空,阴沉沉地似乎要把古城压垮。一句一景,如同四幅画屏,物象虽不一样,却同是淡墨素彩,集
26、中反如同四幅画屏,物象虽不一样,却同是淡墨素彩,集中反如同四幅画屏,物象虽不一样,却同是淡墨素彩,集中反如同四幅画屏,物象虽不一样,却同是淡墨素彩,集中反应了秋光萧瑟,创造了一个寥落清冷意境应了秋光萧瑟,创造了一个寥落清冷意境应了秋光萧瑟,创造了一个寥落清冷意境应了秋光萧瑟,创造了一个寥落清冷意境。第26页 金陵怀古金陵怀古金陵怀古金陵怀古 王王王王 珪珪珪珪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月秋。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月秋。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月秋。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月秋。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一鸟带烟来别渚
27、,数帆和雨下归舟。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东流。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东流。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东流。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东流。【注】王珪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北宋在与西夏两【注】王珪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北宋在与西夏两【注】王珪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北宋在与西夏两【注】王珪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北宋在与西夏两次战争中均遭失败。次战争中均遭失败。次战争中均遭失败。次战争中均遭失败。1.试分析诗歌首联在全诗中作用试分析诗歌首联在全诗中作用。开篇点题,点
28、明时间和地点。开篇点题,点明时间和地点。“悠悠悠悠”“独上独上”“满目秋满目秋”等词,开篇即为全等词,开篇即为全诗笼罩了一层孤寂、萧索气氛。诗笼罩了一层孤寂、萧索气氛。与尾联与尾联“故国凄凉故国凄凉”“谁与问谁与问”形成首尾呼应。形成首尾呼应。第27页 金陵怀古金陵怀古金陵怀古金陵怀古 王王王王 珪珪珪珪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月秋。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月秋。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月秋。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月秋。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萧萧暮
29、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东流。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东流。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东流。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东流。【注】王珪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北宋在与西夏两【注】王珪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北宋在与西夏两【注】王珪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北宋在与西夏两【注】王珪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北宋在与西夏两次战争中均遭失败。次战争中均遭失败。次战争中均遭失败。次战争中均遭失败。2、颈联中有两个字用得很传神,请指出、颈联中有两个字用得很传神,请指出,并结合诗句进行赏析。,并结合诗句进行赏析。“惊惊”利用
30、拟人手法,既写出了秋风中利用拟人手法,既写出了秋风中“红叶红叶”飘零情状,也写出了诗人心头之飘零情状,也写出了诗人心头之“惊惊”;“压压”既形象地写出了寒云之重,既形象地写出了寒云之重,也表现出诗人心情之沉重。也表现出诗人心情之沉重。第28页 鉴赏鉴赏鉴赏鉴赏:首句破题,兼点时间、地点。诗人为排解乡首句破题,兼点时间、地点。诗人为排解乡首句破题,兼点时间、地点。诗人为排解乡首句破题,兼点时间、地点。诗人为排解乡思而怀古,但往事如烟,相隔久远,难以追寻。思而怀古,但往事如烟,相隔久远,难以追寻。思而怀古,但往事如烟,相隔久远,难以追寻。思而怀古,但往事如烟,相隔久远,难以追寻。独自踟蹰江边古城,
31、扑入眼帘只有萧索秋景。独自踟蹰江边古城,扑入眼帘只有萧索秋景。独自踟蹰江边古城,扑入眼帘只有萧索秋景。独自踟蹰江边古城,扑入眼帘只有萧索秋景。“悠悠悠悠悠悠悠悠”、“独上独上独上独上”、“满目秋满目秋满目秋满目秋”,开篇即为全诗,开篇即为全诗,开篇即为全诗,开篇即为全诗笼罩了一层孤寂、萧索气氛。笼罩了一层孤寂、萧索气氛。笼罩了一层孤寂、萧索气氛。笼罩了一层孤寂、萧索气氛。中间二联,即承接中间二联,即承接中间二联,即承接中间二联,即承接“独上江城满目秋独上江城满目秋独上江城满目秋独上江城满目秋”,着,着,着,着力描写诗人眼中秋光。晚烟凄迷中,一只水鸟孤力描写诗人眼中秋光。晚烟凄迷中,一只水鸟孤力
32、描写诗人眼中秋光。晚烟凄迷中,一只水鸟孤力描写诗人眼中秋光。晚烟凄迷中,一只水鸟孤零零地落在僻静无人沙洲上。秋雨淅淅沥沥,江零零地落在僻静无人沙洲上。秋雨淅淅沥沥,江零零地落在僻静无人沙洲上。秋雨淅淅沥沥,江零零地落在僻静无人沙洲上。秋雨淅淅沥沥,江面上稀落地飘零着几片帆影,驶向归途。萧瑟晚面上稀落地飘零着几片帆影,驶向归途。萧瑟晚面上稀落地飘零着几片帆影,驶向归途。萧瑟晚面上稀落地飘零着几片帆影,驶向归途。萧瑟晚风,把山麓层林红叶吹得七零八落。暗淡寒云密风,把山麓层林红叶吹得七零八落。暗淡寒云密风,把山麓层林红叶吹得七零八落。暗淡寒云密风,把山麓层林红叶吹得七零八落。暗淡寒云密布低空,阴沉沉
33、地似乎要把古城压垮。一句一景,布低空,阴沉沉地似乎要把古城压垮。一句一景,布低空,阴沉沉地似乎要把古城压垮。一句一景,布低空,阴沉沉地似乎要把古城压垮。一句一景,如同四幅画屏,物象虽不一样,却同是淡墨素彩,如同四幅画屏,物象虽不一样,却同是淡墨素彩,如同四幅画屏,物象虽不一样,却同是淡墨素彩,如同四幅画屏,物象虽不一样,却同是淡墨素彩,集中反应了秋光萧瑟,创造了一个寥落清冷意境集中反应了秋光萧瑟,创造了一个寥落清冷意境集中反应了秋光萧瑟,创造了一个寥落清冷意境集中反应了秋光萧瑟,创造了一个寥落清冷意境。第29页中间二联,融情于景,锻字炼句,显出作者艺中间二联,融情于景,锻字炼句,显出作者艺术匠
34、心。用术匠心。用“萧萧萧萧”“惨惨惨惨”修饰修饰“暮吹暮吹”与与“寒寒云云”,摹声绘色,写出了晚风凄紧,寒云惨淡,也,摹声绘色,写出了晚风凄紧,寒云惨淡,也写出了作者心绪;写出了作者心绪;“惊惊”利用拟人手法,既写出了利用拟人手法,既写出了秋风中秋风中“红叶红叶”飘零情状,也写出了诗人心头之飘零情状,也写出了诗人心头之“惊惊”;“压压”既形象地写出了寒云之重,也表现出既形象地写出了寒云之重,也表现出诗人心情之沉重。诗人心情之沉重。尾联归结全诗,为金陵秋景图点睛。这历史上尾联归结全诗,为金陵秋景图点睛。这历史上虎踞龙盘、人杰地灵雄都,如今竟一派凄凉,无人虎踞龙盘、人杰地灵雄都,如今竟一派凄凉,无
35、人过问;登临此地,谁还会有往日那种激扬分发、犹过问;登临此地,谁还会有往日那种激扬分发、犹豫满志风情气韵呢?豫满志风情气韵呢?“故国凄凉故国凄凉”应应“江城满目秋江城满目秋”,“谁与问谁与问”应应“独上独上”。“人心无复更风流人心无复更风流”,由以上种种风物,水到渠成地诱发出了不吐不快,由以上种种风物,水到渠成地诱发出了不吐不快感叹,表达了诗人深深忧思。感叹,表达了诗人深深忧思。第30页赤壁赤壁 (清(清 赵翌)赵翌)依然形胜扼荆襄,赤壁山前故垒长。依然形胜扼荆襄,赤壁山前故垒长。鸟鹊南飞无魏地,大江东去有周郎。鸟鹊南飞无魏地,大江东去有周郎。千秋人物三分国,一片山河百战场。千秋人物三分国,一
36、片山河百战场。今日经过已陈迹,月明渔父唱沧浪。今日经过已陈迹,月明渔父唱沧浪。1.简括诗中所抒发思想感情。简括诗中所抒发思想感情。2.诗中多处用典,请举一例说明。诗中多处用典,请举一例说明。第31页1、全诗从历史与现实差异,时间空间对照,、全诗从历史与现实差异,时间空间对照,从而抒发出自己淡于名利归隐之心。从而抒发出自己淡于名利归隐之心。2、颔联中巧妙地利用了曹操短歌行中、颔联中巧妙地利用了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乌鹊南飞”和苏轼念奴娇和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怀古“大江东去大江东去,浪淘尽,浪淘尽”。还有。还有屈原屈原渔父渔父有有“沧浪之水沧浪之水清兮,能够濯清兮,能够濯吾缨
37、;吾缨;沧浪之水沧浪之水浊兮,能够濯吾足浊兮,能够濯吾足”句句第32页和子由渑池怀旧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苏轼)人生处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人生处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1、这首诗首联用了哪些修辞手法?颔联表示、这首诗首联用了哪些修辞手法?颔联表示了诗人何种人生态度?了诗人何种人生态度?设问、比喻。颔联表示了诗人面对飘忽不设问、比喻。颔联表示了诗人面对飘忽不定(含有某种偶然性)人生经历,不计较定
38、(含有某种偶然性)人生经历,不计较得失达观态度。得失达观态度。第33页2、颈联和子由所怀旧,详细指什么、颈联和子由所怀旧,详细指什么?尾联表示了诗人什么样思想感情。?尾联表示了诗人什么样思想感情。“旧旧”指往日见过老僧、同题诗墙指往日见过老僧、同题诗墙壁。尾联所要表示得内容是:回想壁。尾联所要表示得内容是:回想往日艰难困苦,而今更应切记弟兄往日艰难困苦,而今更应切记弟兄情谊,共勉奋进。情谊,共勉奋进。第34页金谷园金谷园 (杜牧)(杜牧)繁荣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繁荣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注:金谷园:晋代石崇别墅名。
39、坠楼人:指石崇(注:金谷园:晋代石崇别墅名。坠楼人:指石崇爱妾绿珠。孙秀要抢夺绿珠,爱妾绿珠。孙秀要抢夺绿珠,石崇不答应,孙秀石崇不答应,孙秀就假传圣旨,要逮捕石崇,绿珠跳楼自杀。)就假传圣旨,要逮捕石崇,绿珠跳楼自杀。)1、诗人描述金谷园遗址有何特点?抒发了怎样情、诗人描述金谷园遗址有何特点?抒发了怎样情思?思?2、诗人在景物描写中最主要采取了什么修辞手法、诗人在景物描写中最主要采取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举例加以分析说明,并说出它作用。?请举例加以分析说明,并说出它作用。第35页1、描绘出一个苍凉、凄迷境界,抒发了物、描绘出一个苍凉、凄迷境界,抒发了物是人非怀古幽思。是人非怀古幽思。2、采取拟人手法。如、采取拟人手法。如“无情无情”流水,流水,“自自春春”草,啼鸟草,啼鸟“怨怨”等,既反衬出诗人多等,既反衬出诗人多情,对情,对“繁荣事散繁荣事散”不尽感叹,还抒发了不尽感叹,还抒发了对对“繁荣事散繁荣事散”产生无穷感伤。产生无穷感伤。第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