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蒙医整骨手法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144690 上传时间:2024-08-01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617.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蒙医整骨手法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蒙医整骨手法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蒙医整骨手法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收稿日期:2023 年 12 月 21 日 作者简介:包海军(1990)男,蒙古族,内蒙古通辽人,本科(在读研究生),中级,伊金霍洛旗蒙医综合医院、内蒙古医科大学,民族医学。-119-蒙医整骨手法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 包海军1 魏天虎1,2(通讯作者)包国庆2 1.伊金霍洛旗蒙医综合医院,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200 2.内蒙古自治区国际蒙医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摘要:摘要:目的 研究蒙医整骨手法对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以本院 2020 年 7 月-2023 年 7 月收治的骨外科颈骨折患者 200 例,随机数字

2、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研究蒙医整骨手法的疗效及患者血清相关指标的变化及意义。结果 观察组血清中 SICAM-1、SVCAM-1、IGF-1 和 PDGF 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eer 肩关节功能评分及 Constan-Murley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蒙医整骨手法能有效的促进骨折的愈合;同时,sICAM-1、sVCAM-1、PDGF 及 IGF-1 水平增高可能是促进骨折愈合的重要内在因素之一。关键词关键词:蒙医整骨整骨疗法;肱骨外科颈骨折;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R29 外科颈位于肱骨上段,处于骨干和结节交接处,该处骨质偏脆,因而出现骨折可能

3、性高1。肱骨外科颈骨折多发于老年群体,骨折后颈骨显著偏移原位置,伴有出血等并发症,易引起感染、炎症等2,3。由于该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容易导致冻结肩,因此临床在治疗过程中,会先评估患者病情概况,选择合理方法,使肩关节恢复一定功能。尽管当前有多种治疗方法,然而实际效果并不统一。临床上蒙医整骨手法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一般采取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喷酒按摩、早期功能锻炼动静结合、内用药等特色疗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4-6。对此,本文对蒙医整骨手法在肱骨外科颈骨折中的治疗效果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 2020 年 7 月-2023 年 7 月收治的骨外科颈骨折患者

4、 200 例,男性 118 例,女性 82 例,平均年龄(53.0810.62)岁。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100 例。1.2 肱骨外科颈骨折诊断标准(1)局部疼痛、肿胀,腋前皱褶处有瘀斑。(2)需拍正侧位 X 线片或经胸投射法拍片显示存在巩固外科颈骨折。(3)肪骨近端骨折的 Neer 分型:I 型:无移位或移位小于 1cm 或成角小于 45 度 II 型:解剖颈骨折(2 部分骨折):III 型:外科颈骨折(2 部分骨折):IV 型:大结节骨折(2、3、4 部分骨折);V型:小结节骨折(2、3、4 部分骨折);VI 型:骨折脱位型(2、3、4 部分骨折及累及关节面的骨折)。1.3

5、 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及终点事件 1.3.1 纳入标准(1)患者主诉为肩关节疼痛、肿胀、功能受限等症状;(2)符合肱骨外科颈骨折诊断标准的脑骨外科颈骨折,Neer I、II 型骨折,并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3)实验室检查肝肾、血液指标正常;(4)均签署 知情同意书,患者要求保守治疗并愿意配合。1.3.2 排除标准(1)精神病变、严重感染、心、肝、肾等器官衰竭;(2)骨折合并严重血管、神经损伤。(3)某些特征人群如孕妇、精神障碍者并发其他疾病,病情危重者;(4)骨折局部肿胀严重,继发广泛性张力水泡。1.3.3 研究终点事件(1)治疗过程中拒绝继续治疗、极度不配合者;(2)治疗过程中发现神经、血管损

6、伤,皮肤压疮等不良反应,而改用其他方法治疗者。1.4 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蒙医整骨手法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具体包括蒙医传统手法复位、超肩关节夹板外固定,结合肌肉起止点按摩治疗。(1)手法复位:对外展型骨折患者进行复位时,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120-术者沿局部实施牵引,助手实施反作用牵引,解决移位、叠合等问题。内收型患者,则通过外展过顶法给予复位,具体操作是把患处前端后压,缓慢地牵引患者手臂,使局部畸形得到复位。如果畸形程度严重,需要缓慢抬高患者手臂,并超过头顶处,且借助于两拇指固定骨折末端。如果患者的畸形程度小,或在对老年人进行矫正时,需要在患者腋下放一个软枕,然后将患肢按压

7、,确保其固定。对于有合并肩关节脱位,手法整复骨折的同时必须兼顾整复肩关节脱位。对嵌插型骨折及裂纹骨折,需根据骨折情况给予适当手法整复。复位结束后观察骨关节活动情况,保证复位。(2)超肩关节固定:选择 4 块小夹板,前后外侧夹板超过肩关节约 2-3 cm,下方平肘关节;内侧短夹板近端缠绕棉花,外形似蘑菇状,板上固定一条长扎带,固定时先连用前后外侧夹板同时固定,再用绷带上中下三段包扎方法固定,上段用“8”型交叉锁定超肩关节夹板,并绕过对侧腋窝固定。按照患者肢体活动范围对夹板的松紧度进行调整,通过三角巾悬挂稳固法给予复位。(3)肌肉起止点按摩治疗:肌肉起止点疗法首先要明确疼痛部位及各组肌肉的功能及支

8、配特点选择不同肌肉起止点作为按摩部位。其具体操作为:以患侧为重点按摩,在血肿炎症机化期:早期 2 周重点按摩远端肌肉为主,如手肌和前臂肌的起止点。原始骨痴形成期:2-4 周重点按摩中端肌肉为主,如臂肌的脑二头肌、喙脑肌、肪肌、肪三头肌等肌肉的起止点。骨痴改造塑型期:4-8 周重点按摩近端肌肉为主。每个肌肉按摩都使用按压法和挤推法,以患者感到患处酸胀为宜,以患处局部产生较明显的温热感觉为度。重复 5-10 次,每次治疗约 30 分钟,1 次/日,总疗程共 8 周,之后评定疗效。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及超肩关节夹板外固定,具体操作同观察组。1.5 疗效观察及评价 1.5.1 Neer 肩关节功能评分

9、对治疗前、治疗后第 2 周、第 4 周、第 6 周及第 8周的 Neer 肩关节功能给予评分,包括四项评价内容,即:疼痛占 35 分、功能占 30 分、活动程度占 25、结构复位占 10 分。以百分制进行计算,总分大于 89 分为优,80-89 分为满意,70-79 分为不满意,70 分以下为失败。1.5.2 Constan-Murley 肩关节功能评分 对治疗前、治疗后第 2 周、第 4 周、第 6 周及第 8周的肩关节疼痛(15 分)、日常生活水平(20 分)、肩关节活动范围(40 分)及外展肌力恢复(25 分)情况等各项观察指标进行评分,根据总分评价总体治疗结果。90-100 分为优,8

10、0-89 分为良,70-79 分为可,70 分以下为差。1.5.3 不同时间段的血清 sICAM-1、sVCAM-1、PDGF、IGF-1 比较 于治疗前、治疗后第 2 周、第 4 周、第 6 周及第 8周抽取所有患者晨起空腹静脉血 5m1,分离血清,放置于-40C 保存备用。用 ELISA 方法对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1(s VCAM-1)、人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 ICAM-1)、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人胰岛素生长因子 1(IGF-1)进行检查。1.5.4 不同时间段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 于治疗前、治疗后第 2 周、第 4 周、第 6 周及第 8周抽取所有患者晨起空腹静脉

11、血 5m,肝素抗凝。主要检测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1.5.5 疗效判定标准(1)评价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O01.9-94):显效:对位对线满意或尚可,骨折已骨性愈合,功能恢复;有效:对位对线满意或尚可,骨折处有骨痴形成,功能未完全恢复;无效:骨折不愈合或明显畸形愈合,功能障碍。(2)评价方法:采用 X 线片和肩关节功能 JOA 评分法进行评价。1.6 统计学处理 运用 IBM SPSS 26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的集中程度和离散趋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涉及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运用独立样本 t 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时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

12、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用 X检验。检验水准确定为=0.05,用 P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 2.1 不同时期 Neer 肩关节功能评分 两组患者肩关节功能随治疗的进行而逐渐改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121-治疗 8 周时均获得满意的效果,且观察组患者的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 1。2.2 不同时期 Constan-Murley 肩关节功能评分 两组治疗 4 周后出现显著差异,到治疗第 8 周表 1 不同时期 Neer 肩关节功能评分 时间 观察组 对照组 T 值 P 值 治疗前 60 62 0.32 0.64 治疗后 2 周 70 66 2.

13、31 0.06 治疗后 4 周 79 72 3.83 0.02 治疗后 6 周 86 78 18.24 0.01 治疗后 8 周 90 82 25.09 0.01 表 2 不同时期 Constan-Murley 肩关节功能评分 时间 观察组 对照组 T 值 P 值 治疗前 45 43 0.26 0.79 治疗后 2 周 60 57 3.31 0.04 治疗后 4 周 76 70 6.83 0.01 治疗后 6 周 85 78 22.47 0.01 治疗后 8 周 92 84 30.12 0.01 表 3 不同时期红细胞聚集指数比较 时间 观察组 对照组 T 值 P 值 治疗前 4.12 士 0

14、.48 4.13 士 0.45 0.58 0.69 治疗后 2 周 5.01 士 0.52 3.75 士 0.42 15.39 0.01 治疗后 4 周 5.64 士 0.58 3.25 士 0.36 23.81 0.01 治疗后 6 周 6.02 士 0.57 2.89 士 0.32 43.73 0.01 治疗后 8 周 6.36 士 0.52 2.58 士 0.39 52.83 0.01 表 4 不同时期血浆黏度比较 时间 观察组 对照组 T 值 P 值 治疗前 1.52 士 0.16 1.54 士 0.15 0.47 0.66 治疗后 2 周 1.63 士 0.14 1.41 士 0.1

15、8 2.82 0.08 治疗后 4 周 1.75 士 0.20 1.35 士 0.15 5.60 0.03 治疗后 6 周 1.81 士 0.23 1.29 士 0.14 7.68 0.01 治疗后 8 周 1.86 士 0.21 1.27 士 0.17 9.62 0.01 表 5 不同时期 SICAM-1 比较 时间 观察组 对照组 T 值 P 值 治疗前 180.76 士 12.42 182.172 士 11.98 0.17 0.86 治疗后 2 周 240.71 士 20.12 226.18 士 20.78 16.25 0.01 治疗后 4 周 271.67 士 21.18 235.16

16、 士 18.11 34.18 0.01 治疗后 6 周 292.19 士 19.20 242.25 士 19.16 76.65 0.01 治疗后 8 周 306.11 士 15.23 246.83 士 17.12 82.16 0.01 表 6 不同时期 SVCAM-1 比较 时间 观察组 对照组 T 值 P 值 治疗前 420.14 士 32.16 419.92 士 34.28 0.21 0.83 治疗后 2 周 482.56 士 46.59 455.01 士 42.39 7.54 0.06 治疗后 4 周 529.07 士 50.01 482.18 士 40.16 19.80 0.01 治疗

17、后 6 周 540.05 士 49.28 498.67 士 39.81 76.65 0.01 治疗后 8 周 582.44 士 50.21 516.12 士 40.17 82.16 0.01 表 7 不同时期 IGF-1 比较 时间 观察组 对照组 T 值 P 值 治疗前 226.59 士 13.61 225.12 士 14.12 0.59 0.82 治疗后 2 周 268.73 士 20.11 262.49 士 24.51 1.18 0.06 治疗后 4 周 298.65 士 21.53 286.11 士 26.74 7.49 0.02 治疗后 6 周 324.49 士 21.62 306.

18、87 士 24.38 15.12 0.01 治疗后 8 周 346.15 士 22.52 318.43 士 25.68 18.53 0.01 表 8 不同时期 PDGF 比较 时间 观察组 对照组 T 值 P 值 治疗前 116.18 士 12.81 115.32 士 12.01 0.48 0.78 治疗后 2 周 168.57 士 12.68 158.12 士 14.12 1.25 0.06 治疗后 4 周 201.52 士 13.16 182.11 士 15.75*8.14 0.01 治疗后 6 周 231.09 士 13.15 201.71 士 16.02 14.18 0.01 治疗后

19、8 周 251.65 士 13.27 219.56 士 16.75 20.26 0.01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122-时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 2。2.3 不同时期红细胞聚集指数比较 第 2 周后两组患者的红细胞聚集指数呈现出显著差异(P0.05),见表 3。2.4 不同时期血浆黏度比较 研究显示,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血浆黏度指标无差异显著性(P0.05)。而从第 4 周后两组患者的血浆黏度呈现出显著差异(P0.05),见表 4。并且,观察组患者的血浆黏度指标随骨折时间延长而增加,而对照组患者的血浆黏度随骨折时间延长而降低。2.5 不同时期 SICA

20、M-1 比较 研究显示,对照组 SICAM-1 增加幅度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见表 5。2.6 不同时期 SVCAM-1 比较 研究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中 SVCAM-1 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血清中 SVCAM-1 含量随骨折时间延长而增加,从治疗第 4 周开始显示出显著差异,但对照组的增加幅度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见表 6。2.7 不同时期 IGF-1、PDGF 比较 数据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 IGF-1、PDGF 无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中 IGF-1 和 PDGF 含量随骨折时间延长有都有增加趋势。从治疗第 4 周开始两组患

21、者的 IGF-1、PDGF 出现了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 7,表 8。3 讨论 肱骨外科颈是大小结节移行于肱骨干所形成的松质骨与坚质骨的交界处,骨折发生率较高,而蒙医整骨手法是治疗骨折的重要民族医学方法之一,其治疗过程简单,避免了因手术治疗引起的并发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7,8。肱骨外科颈骨折可致肩部和上臂运动受限,在康复过程中,患者运动范围减少或者局部僵硬,特别是在治疗后期。且骨折部位在愈合期间引起疼痛或不适感,这种情况在康复过程中可能持续一段时间。如果康复过程中缺乏适当的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则引起肩关节和肘关节的僵硬,影响正常的关节功能。当颈部骨折发生时,神经根出现一定程度受损

22、,进而引起感觉异常,如疼痛、刺痛或麻木感,在手臂、手部以及与颈部相关的区域表现出来。同时,由于骨折部位附近的血管受到影响,还会引起血液循环问题。血液供应的中断或受限可致局部缺血,进而引发肌肉、神经和其他组织的损伤。而血液循环问题会造成局部肿胀、发热和色素改变,严重时甚至可引发组织坏死。在一些情况下,肱骨外科颈骨折还可致肌肉无力,原因是受损的神经信号无法有效地传递到肌肉,影响了肌肉的正常功能,出现无力、肌肉萎缩以及运动功能障碍。因此,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症状不仅限于骨折部位的疼痛,还可能涉及到神经、血管和肌肉系统的广泛影响,需要及时的医学评估和治疗以最大程度地减轻患者的症状并促进康复。在部分肱骨外科

23、颈骨折患者中,即使骨折愈合,复发性问题可能涉及到骨折区域的神经、血管或软组织损伤,致持久的疼痛和功能障碍。此外,治疗后康复过程中,患者可能面临肌肉萎缩、关节僵硬以及肩部运动范围的限制等问题,这些因素进一步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一些情况下,即便进行了外科手术和康复治疗,也可能难以完全恢复受影响肢体的正常功能。因此,对于这类患者,长期的医学监测和康复计划的制定变得尤为关键,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整体康复水平。而长期疼痛或功能障碍可能对患者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导致焦虑、抑郁或对日常活动的恐惧感。针对肱骨颈部骨折的治疗和康复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包括适当的医疗管理、物理治疗和康复计划,

24、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后遗症的发生,并尽可能恢复受影响部位的功能。尽管已经发现引起肱骨外科颈骨折的原因,但关于血清指标与骨折愈合之间相关性研究较少。血液流变学包括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测定、血沉等多项指标,主要是反映由于血液成分变化及组织的血液循环。人可溶性细胞间附分子 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1(soluble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l,sVCAM-1)、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25、,PDGF)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可介导细胞与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促进组织愈合,是影响骨折愈合的重要因素9,10。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123-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第 2 周后的红细胞聚集指数较对照组增加;在血液血浆黏度上,从第 4 周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浆黏度随骨折时间延长而增加。研究显示,两组患者血清中 SICAM-1 含量随骨折时间延长而增加,但对照组的增加幅度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中 SVCAM-1 含量随骨折时间延长而增加,从治疗第 4 周开始显示出显著差异,

26、对照组的增加幅度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此外,两组患者血清中 IGF-1 和 PDGF 含量随骨折时间延长有都有增加趋势。从治疗第 4 周开始两组患者的 IGF-1、PDGF 出现了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还发现观察组患者的 Neer 肩关节功能评分及Constan-Murley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表明,蒙医整骨手法能有效的促进骨折的愈合;同时,sICAM-1、sVCAM-1、PDGF 及 IGF-1 水平增高可能是促进骨折愈合的重要内在因素之一。参考文献 1红星.蒙医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

27、学信息文摘,2017(44):2.2王文亮,阿其拉吐.肱骨颈骨折的治疗进展J.人人健康,2019(11):2.3布日固德.蒙医传统整骨术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 96 例J.健康忠告,2020(12):44.4塔娜,胡达来.桡骨远端骨折蒙医传统整骨术治疗进展J.锋绘,2020(1):16.5杜孟特.肱骨外科颈骨折治疗体会J.中国蒙医药(蒙),2021(2):34.6巴虎山.蒙医整骨手法治疗肱骨干骨折疗效观察C/第二十四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年会.02023-09-11.7那日苏,巴虎山.整骨术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临床观察J.中国蒙医药(蒙),2021(7):24.8斯琴,媛媛.解析蒙医整骨手法治疗肱骨干骨折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1(11):45.9都达古拉.蒙医传统整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85):2.10色音宝音,王嘎日迪.蒙医传统整骨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回顾性临床研究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22,28(6):2.基金项目:项目名称:蒙医整骨手法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项目编号:2020GG01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