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徐徐 志志 摩摩 诗诗 歌歌 第1页主要目录:一、关于徐志摩二、徐志摩诗歌 1、歌咏爱情与理想 2、灵动飘逸浪漫抒情格调 3、旋律优美三、关于再别康桥 1、感情基调和主题思想 2、旋律优美第2页一、关于徐志摩徐志摩是代著名诗人,也是20世纪最主要诗人之一。在代文坛上,他以一个飘逸灵动、潇洒优美格调,取得了巨大声誉和广泛影响,甚至成为青年男女偶像。不过,因为政治原因,在建国以后文学史上,却没有他名字。第3页80年代以后,伴随思想解放和文学解放,徐志摩价值被重新必定,影响日益扩大,并很快被社会广泛接收。徐志摩诗集、散文集、全集大量出版。同时,文化市场也大量地抄作徐志摩浪漫爱情故事,徐志摩几乎成为大
2、众文化中一道浪漫风景。第4页徐志摩(18961931),名章序,字志摩,1896年出生于浙江省海石县硖石镇一个富商家庭。19留学美国,先学银行专业,后学社会学。19又到英国剑桥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获硕士学位。留学期间,深受西方民主主义思想影响,和浪漫主义诗歌影响,喜爱雪莱、拜伦等英国浪漫主义诗人。1922年回国,曾担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同时,开始大量诗歌创作。1923年参加发起新月社,1926年主编晨报副刊诗镌,与闻一多等人一起提倡新格律诗。1928年主编新月月刊,曾经与无产阶级文学发生激烈论战,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遇难身亡。时年36岁。被认为是诗坛上一颗流星。第5页徐志摩
3、创作过各种文学体裁,散文、戏剧、小说、诗歌等。其文学成就主要是诗歌和散文,是代最有成就诗人之一,他散文也是比较优异。曾经出版诗集志摩诗(1923)、翡冷翠一夜(1927)、猛虎集(1931)三部诗集,在他死后,陈梦家又给他出版云游集。第6页徐志摩是比较经典江南才子,相貌清秀,风流倜傥,戴一副眼镜。他在课堂上讲课,也好像在作诗,眼睛望着窗外,或者对着天花板,天马行空,天花乱坠,滔滔不绝。在当初,他几乎是一个明星诗人,成为青年文学偶像,照片也广泛流传。尤其为许多青年女性所崇敬、爱恋。徐志摩周围美女如云,有甚至给徐志摩写求爱信。第7页徐志摩思想,基本上是欧美化自由主义思想。在二、三十年代,有两大知识
4、分子群体。一个群体是留日知识分子。思想比较激进,大部分在以后转向革命,比如,鲁迅、郭沫若、成方吾等人,在代中期以后,都和无产阶级革命发生关系。成为左翼文学人物。另一群体是留学英美。思想受英美自由主义影响。在政治上,倾向西方民主政治,反对暴力革命,主张一点一滴地改良;文化上持一个宽容、稳健自由主义精神。比如,胡适、梁实秋、陈西莹等人。徐志摩就属于这一类。第8页作为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徐志摩思想并不是很深刻,而是比较单纯。胡适说徐志摩思想是“爱”、“自由”、“美”“单纯信仰”,这种单纯信仰,在本质上是个性主义和人道主义。他表面上显得很驳杂,接触各种思想家、思想时尚和作家,不过,却并没有对任何一个思想
5、进行深入探讨,也未形成自己思想,他曾经说,自己在思想上永远也无法形成一个系统。所以,他基本上不属于“思想类型”作家,而是属于那种单纯情感类型作家。他思想基本上停留在对欧美政治、文化情感性渴望,显著地带有浪漫诗人特点。第9页徐志摩性格浪漫,情感多于理性。这种情感在他生活中,也留下深深痕迹,尤其是对于女性情感态度,对他生活含有主要影响。有些人说徐志摩有点像贾宝玉,对于女性,有一个无法抑制敏锐感情,可能有一定道理。徐志摩在现实中一些行动,往往都和女性、爱情相关。在代,回国,出国,从北京到上海,办书店,在大学兼职等,最终又回到北京任教,都和女性有主要关系。最终,他死,也和女性含有直接关系。在徐志摩短暂
6、生命历程中,曾经和几个女性发生比较深感情交往。第10页张幼仪徐志摩19,和张君励妹妹张幼仪结婚。不过,徐志摩对张幼仪毫无感情。在英国念书时认识林徽因,促使他决心离婚。1922年两人在柏林离婚,而且还在国内发表了离婚通告,成为当初头号新闻。在离婚以后,张继续侍奉公公,抚养儿子,并在上海创建时装企业、女子银行,开风气之先,业务也相当发达,直到56岁才再次结婚。第11页林徽因徐志摩把自己感情全部倾注在林徽因身上。1922年徐志摩回国,就是为了追求林徽因。林徽因是有名才女,在五四时期也是比较著名女性作家。第12页她与徐志摩相识时只有17岁,两人即使相知很深,但最终林徽因还是嫁给了梁启超之子、以后着名建
7、筑学家梁思成。从此林徽因成为徐志摩梦中可望而不可及一个完美身影。林徽因对徐志摩也有很深感情。林徽因拣拾了一块失事飞机碎片珍藏到逝世,并提议设置“志摩奖金”勉励文学青年。第13页陆小曼随即,徐志摩又把感情转向陆小曼。陆小曼当初是北京社交场中有名美女、才女。能诗能画,会唱歌,会演戏,能写一手蝇头小楷,说一口流利英语,行为举止落落大方,彬彬有礼。第14页当初,陆小曼已经结婚。她丈夫王赓,毕业于清华大学,以后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读哲学,又转到西点军校攻军事,他与美国名将艾森豪威尔是同学。19回国,第二年,被北洋政府任命为我国出席巴黎和武官。以后,王赓回国,到哈尔滨当警察局长。王赓即使对陆小曼非常关爱,不
8、过,陆小曼对他并没有很深感情。第15页以后,画家刘海粟斡旋、帮助,陆小曼离婚。1926年与徐志摩结婚。在婚礼上,遭到证婚人梁启超训斥:希望不要有下一次。婚后徐志摩并非进了天堂,他父亲一直不认可陆小曼这个儿媳,而陆小曼整日沉醉在上海社交场上,生活奢侈,挥金如土。住豪宅,有汽车,有专门厨师,有很多佣人,还有专门按摩师。一些日用具,如服装、化装品,手帕等是法国进口。陆小曼日常生活懒散,尤其好吃。徐志摩说陆小曼,“你一天就是吃,从起身到上床,到合眼,就是吃。可能你想芒果或是想外国白果倒要比想老爷更亲热更急。”(致陆小曼1931年月12日)尤其是学会了吸毒,吸毒成瘾。还和一个那个按摩师关系暧昧。第16页
9、陆小曼这种奢侈生活,迫使徐志摩拼命地盈利,创办新月书店,同时,在三所大学兼职,当初,徐志摩月收入最少五、六百大羊,不过,依然入不敷出。徐志摩毕竟不是那种花花公子,所以,在这么生活状态中,感到非常痛苦。在感情上,也陷入了危机,一度离家出国,回国后想从这么生活中挣扎出来,所以才到北京任教。徐志摩形容自己创作陷入了“穷、窘、枯、干”境地。生活(1928)能够反应那时徐志摩苦闷心境。第17页阴沉,黑暗,毒蛇似蜿蜒,生活逼成了一条甬道:一度陷入,你只可向前,手扪索着冷壁粘潮,在妖魔脏腑内挣扎,头顶不见一线天光这魂魄,在恐怖压迫下,除了毁灭更有什么愿望?第18页凌叔华和赛珍珠徐志摩还和凌叔华有过比较深感情
10、,徐志摩1925年曾经把一个小箱子交给凌叔华,“百宝箱”,其实,里面装是徐志摩一部分文稿和日志。日志内容不便于让陆小曼知道。所以,这个“百宝箱”在凌叔华那里长久保留,一直到徐志摩遇难。凌叔华以后嫁给了陈西莹。还有些人透漏,在认识陆小曼之前,徐志摩与美国着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取得者赛珍珠有过短暂而隐秘恋情,赛珍珠直到晚年才透露了这一消息,而徐志摩一直未留一字痕迹。听说,还有一个叫韩湘玫女性和徐志摩有比较深交往。不过,并没看到这方面材料。第19页二、徐志摩诗歌1、歌咏爱情与理想 徐志摩单纯信仰包含“爱”、“自由”、“美”,实际上,是相当宽泛个性主义和人道主义。这就决定了徐志摩诗歌思想多样性。五四文
11、学流行思想主题,几乎在徐志摩在诗歌中有所包括。比如说,社会批判。大帅、人变兽、太平景象批判军阀战争罪恶。还相关心弱者。叫化活该、先生,先生是乞丐悲惨生活和命运,盖上几张油纸是写一个普通妇女不幸。不过,徐志摩最擅长,写最好内容,关于爱情和追求自己精神理想。艾青曾经说,徐志摩“擅长是爱情诗”。他爱情诗,确实是非常出众。第20页雪花高兴是一首爱情诗,也是徐志摩最著名作品之一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方向 飞扬,飞扬,飞扬,这地面上有我方向。不去那冷寞幽谷,不去那凄清山麓,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扬,飞扬,飞扬,你看,我有我方向!第21页在半空里娟娟飞舞,认明了那清幽住处,等着她来花
12、园里探望 飞扬,飞扬,飞扬,啊,她身上有朱砂梅清香!那时我凭借我身轻,盈盈,沾住了她衣襟,贴近她柔波似心胸 消容,消容,消容容入了她柔波似心胸!第22页诗是用“雪花”飘落来这种自然现象,象征自己执著爱情追求。诗歌才华,除了音乐性以外,更主要地表达在想象力上,把雪花与自己内心情感融合在一起,客观事物与内心情感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创造了一个非常别致意境,但同时也很贴切。再看看追求精神理想。第23页为要寻一颗明星(1924)我骑著一匹拐腿瞎马,向著黑夜里加鞭;向著黑夜里加鞭,我跨著一匹拐腿瞎马。我冲入这黑绵绵昏夜,为要寻一颗明星;为要寻一颗明星,我冲入这黑茫茫荒野。第24页累坏了,累坏了我胯下牲畜,那
13、明星还不出现;那明星还不出现,累坏了,累坏了马鞍上身手。这回天上透出了水晶似光明,荒野里倒著一只牲畜,黑夜里倒著一具尸首。这回天上透出了水晶似光明!第25页诗依然以“星星”象征理想,不过,却更多地突出了对理想追求艰难困苦历程,有一个悲壮感。“骑着拐腿瞎马”意味着追求者本身就存在着缺点,“茫茫荒野”象征着追求者所遭遇艰险境遇。最终即使出现了 光明,不过,追求者却死去。第26页徐志摩对理想歌咏,还有一个非常显著特点,就是往往以追求爱情来象征追求理想。有一些爱情诗,显著地是以追求爱情隐喻着追求理想。所以,朱自清说,“他情诗,为爱情而咏爱情,不一定是实生活表现,只是想象着自己保举自己作情人,如西方诗家
14、一样。”(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茅盾:“我认为志摩许多披着恋爱外衣诗,不能够把来看成单纯情诗看;透过那恋爱外衣,有他那个对于人生单纯信仰。”第27页我有一个恋爱:我有一个恋爱;我爱天上明星;我爱它们晶莹:人间没有这异样神明。在冷峭暮冬黄昏,在寂寞灰色清晨。在海上,在风雨后山顶 永远有一颗,万颗明星!第28页山涧边小草花知心,高楼上小孩童欢欣,旅行人灯亮与南针:万万里外闪烁精灵!我有一个破碎灵魂,像一堆破碎水晶,散布在荒野枯草里 饱啜你一瞬瞬殷勤。第29页人生冰激与柔情,我也曾尝味,我也曾容忍;有时阶砌下蟋蟀秋吟,引发我心伤,迫使我泪零。我坦露我坦白胸襟,献爱与一天明星;任凭人生是幻是真地球存
15、在或是消泯 太空中永远有不昧明星!第30页诗标题是恋爱,不过,实际上根本不是爱情诗,而写自己对美好人生理想渴望和憧憬。是诗人美好而坚定人生信念书写。尽管现实、人生有许多不幸、苦难,尽管诗人也有过悲伤,不过,依然对人生有执著憧憬。作品用“明星”来象征心中憧憬、追求,用一系列意象衬托,来表示这种人生追求。徐志摩说,他从小近视,从来看不到星星,第一次带上眼镜,到晚上抬头一看,满天星星,非常激动。星星对于徐志摩有很大魅力,他喜欢用星星意象。第31页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1928)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在梦轻波里依洄。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她温存,我迷醉。第32页
16、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甜美是梦里光芒。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她负心,我伤悲。第33页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在梦悲伤里心碎!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黯淡是梦里光芒。第34页这首诗也非常著名。这里,爱情和理想几乎完全容为一体,无法分开。“我不知道风是往那一个方向吹”表达是一种迷惘困惑心境,对于理想渴望,好像总是处在一种迷离而朦胧梦境之中一样,一方面是一种甜蜜陶醉,其次却又感到与理想距离,流露出无奈悲凉和失落感。第35页2、灵动飘逸浪漫抒情格调徐志摩是代比较经典浪漫主义诗人。他性格属于情感类型,他在留课时代又深受西方浪漫主义诗歌影响,尤其
17、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影响,这种影响决定了他诗歌浪漫主义格调。卞之琳说:“尽管徐志摩在身体上、思想上、感情上,好动不好静,海内外云游,不过,一落到英国,英国19世纪浪漫派诗境,他思想感情发而为诗,就从没有超出这个笼子。”“他诗思、诗意几乎没有越出这个英国浪漫派雷池一步。”(卞之琳:人与诗:忆旧说新)第36页徐志摩说自己诗歌是从性灵深出发出来。“性灵”是徐志摩经常利用词汇,指是个性、情感领域。也就是说,他诗是表示内心情感,表现自我。表现自我,情感,徐志摩说,自己是一个信仰感情人。他内心感情体验远远胜于对外部观察,这正是浪漫主义诗歌最主要特征。第37页对情感抒发,在徐志摩诗歌中,主要表达在两类感情:(
18、1)种是激烈峻急感情能够看作是“高调抒情”。也就是拜伦、雪莱那种恶魔派格调激进浪漫主义格调。其抒情主人公含有孤傲、决绝、躁动,含有一个孤独力量感,表现出一个强烈反抗性和叛逆性。沈从文说:这种诗是“一个奢侈想象,挖掘出心深处苦闷,一个放纵,热情,力飞驰。”(新月派评论资料选,论徐志摩诗)第38页去吧(1924)去吧,人间,去吧!我独立在高山峰上;去吧,人间,去吧!我面对着无极穹苍。去吧,青年,去吧!与幽谷香草同埋;去吧,青年,去吧!悲伤付与暮天群鸦。第39页去吧,梦乡,去吧!我把幻景玉杯摔破;去吧,梦乡,去吧!我笑受山风与海涛之贺。去吧,种种,去吧!当前有插天高峰;去吧,一切,去吧!当前有没有穷
19、无穷!第40页这里,表现出一个对现实世界绝望而激烈否定和反抗。诗人面对自然,对人间、青春和理想,对一切一切,都产生了一个决裂感情,是一个极度绝望悲伤情感,不过,却并不柔弱,反而给人一个高度刚强感。是那种刚性个性主义。这种感情,与拜伦情感非常相近。拜伦经常在苦闷绝望时候,激烈诅咒人间,孤独傲岸,用拜伦自己话说,就是“我独自反抗你们全体。”第41页散文诗毒药激烈地批判社会。作品把这个社会种种黑暗、丑恶罗列起来,进行最猛烈批判:相信我,我是思想是恶毒,因为这世界是恶毒,我灵魂是黑暗,因为太阳已经灭绝了一切光彩,我声调是象坟堆里夜枭,因为人间已经杀尽了一切友好,我口音象是冤鬼责问他仇人,因为一切恩已经
20、让路于一切怨;第42页相信我,猜疑巨人黑影,象一块乌云似,已经笼盖着人间一切关系:人子不再悲哭他新死亲娘,弟兄不再来携着他姐妹手,朋友变成了寇仇,看家狗回头来咬他主人腿;是,猜疑淹没了一切;去路旁坐着啼哭,在街心里站着,在你窗前探望,都是被奸污处女;池潭里只见些烂破荷花。处处是奸淫现象,贪心搂抱着正义,猜忌强迫同情,懦怯狎亵着勇敢,肉欲侮弄着恋爱,暴力侵凌着人道,黑暗践踏着光明。第43页拜献(1929):山,我不赞美你壮健,海,我不歌咏你阔大,风波,我不颂扬你威力无边;但那在雪地里挣扎小草花,路旁冥盲中无告孤寡,烧死在沙漠里想归去雏雁给他们,给宇宙间一切无名不幸,我拜献,拜献我胸肋间热,管里血
21、,灵性里光明;第44页 我诗歌在歌声嘹亮一俄倾,天外云彩为你们织造高兴,起造一座虹桥,指点着永恒逍遥,在嘹亮歌声里消纳了无穷苦厄!这首诗所抒发却是那种高昂激越而又博大人道主义情感。是一个博爱感情。诗人要为一切苦难者和弱者,贡献出自己热情、热血,为他们消除苦难,指点他们进入美好生活。这里,徐志摩作为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正义和良知。第45页(2)轻柔舒缓情感也能够说是“柔调抒情”。这种感情更靠近英国湖畔派诗歌,和拜伦、雪莱相比,湖畔派是比较保守。在这种柔调抒情中,抒情主人公情感相对比较从容、轻盈、舒缓,甚至宁静超然,有带有一点忧郁、感伤。就整体上而言,展现出一个灵动飘逸境界。徐志摩更善于抒发这种情感,
22、这种抒情格调是徐志摩诗歌最经典格调,是徐志摩诗歌最高成就。徐志摩性格,温情一面更多,而刚性比较少。他即使很崇敬拜伦,却缺乏拜伦血管里那种桀骜不逊和愤世嫉俗气概。第46页 沙扬娜拉(1925)最是那一低头温柔 像是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甜蜜忧愁 沙扬娜拉!第47页这首诗,在短短四句中就把日本女性情态、性格表现出来。诗歌抓住日本女性一个日常行为,然后,用比喻去表现这种行为性格、情感。第48页黄鹂(猛虎集)一掠颜色飞上了树。“看,一只黄鹂!”有些人说。翘着尾尖,它不作声,艳异照亮了浓密象是春光,火焰,象是热情,等候它唱,我们静着望,怕惊了它。但它一展翅,冲破浓
23、密,化一朵彩云;它飞了,不见了,没了象是春光,火焰,象是热情。第49页这里“黄鹂”,能够看作是自由精神或者某种美好事物。第50页苏苏(1925)苏苏是一痴心女子,象一朵野蔷薇,她丰姿;象一朵野蔷薇,她丰姿来一阵暴风雨,摧残了她身世。这荒草地里有她墓碑淹没在蔓草里,她伤悲;淹没在蔓草里,她伤悲啊,这荒土里化生了血染蔷薇!第51页 那蔷薇是痴心女灵魂,在清早上受清露滋润,到黄昏里有晚风来温存,更有那长夜慰安,看星斗纵横。你说这应分是她平安?但运命又叫无情手来攀,攀,攀尽了青条上灿烂,可怜呵,苏苏她又遭一度摧残!第52页这首诗有一定叙事性,在叙事框架中展开想象。只是写一个女性悲剧命运。不过,并无更详
24、细叙述,主要是情感抒发。徐志摩那些最出众诗歌,几乎都是这么一个灵动飘逸意境。雪花高兴、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有一个恋爱、再别康桥等等,几乎全部是这么抒情格调。第53页3、旋律优美综合地看,徐志摩诗歌最富魅力地方是含有很强音乐性,节奏感很强,是那种舒缓节奏,形成一个优美旋律。徐志摩那些优异诗歌,都含有这么节奏和优美旋律。徐志摩非常重视音乐性,他说:“明白了诗生命是在它内在音节道理我们才能领会到诗真趣味;不论思想怎样高尚,情绪怎样热烈,你拿来彻底音乐,才取得诗认识。”(诗刊放假)雪花高兴、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有一个恋爱、再别康桥等都是这么。第54页这种音乐性,包括了三个原因:押韵
25、、平仄和音尺。押韵,除了行末韵母有规律排列。音尺也叫音组,读起来自然成一组声音单位,这些单位在诗中要有一定规律。要每一行诗音尺相同。平仄就是要求平声和仄声有规律地交织在一起,这么读起来也顺口。实际上是古典诗歌规则。在音乐性,徐志摩不如闻一多更严谨,不过却也能够到达非常好效果。对音乐性追求,是新月派诗歌最主要美学标准。第55页五四早期诗歌,是完全“自由诗”。当初追求是诗歌自由解放,冲破一切束缚,快速从古典诗歌中摆脱出来。当初,遵照是胡适诗体大解放口号:话怎么说,就怎么写。不过,当新诗自由解放以后,就暴露出过分散漫、缺乏诗意弱点。诗歌成了分行散文。于是,新月派诗人闻一多、徐志摩等在1926年创办诗
26、镌,提倡一个“理性节制情感”美学标准,主张对感情加以控制,让感情在一定规则形式中抒发出来,闻一多主张让诗人带着镣铐跳舞,而不是随意自由抒发。他们提倡新诗格律化。就是新格律诗运动。新格律诗创作,对于提升新诗艺术水平起到非常巨大作用。代表代诗歌艺术水平,就是新月派诗人。第56页新月派新格律诗规则,主要表达在三个标准: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是节匀称和句均齐。绘画美是用词考究色彩。音乐美,就是要有节奏感和旋律。这实际上,是吸收了西方格律诗和中国古典格律诗一些原因。徐志摩诗歌,是新格律诗最主要实践,他诗基本上符合这三个标准。不过,他最突出,最有魅力是那种音乐性。第57页三、关于三、关于再别康桥
27、再别康桥(1928)轻轻我走了,正如我轻轻来;我轻轻招手,作别西天云彩。那河畔金柳,是夕阳中新娘;波光里艳影,在我心头荡漾。第58页软泥上青荇,油油在水底招摇;在康河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梦。第59页寻梦?撑一只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笙箫;夏虫也为我缄默,缄默是今晚康桥!第60页悄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第61页1 1、感情基调和主题思想、感情基调和主题思想康桥,是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1910月1922年8月,徐志摩曾经在这里学习。在剑桥大学
28、学习,对于徐志摩来说,含有非常主要意义。几乎是决定了徐志摩一生基本思想,徐志摩对欧美政治、文化和浪漫主义信念,就是在康桥形成。徐志摩说,“我眼睛是康桥教我睁,我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我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吸烟与文化)1928年徐志摩再次来到康桥,故地重游。回到上海,就写下了这首诗。这首诗歌成为徐志摩最优异作品,也是流传最广作品。第62页诗歌表示是一个什么样感情和思想呢?我认为,是“回归自然”浪漫主义人生理想。这是一首别情诗,抒发那种离情别绪。抒发对康桥那种无限深情。这种情感经过那种不忍离去依依惜别、无限眷恋心情表示出来。带有淡淡感伤。第63页过去,很多人从政治-社会角度阐释,认为徐志摩对
29、康桥感情,寄托着他对欧美式民主自由社会理想渴望、憧憬。确实不无道理,不过,从诗歌意境上看,却多少有点隔膜。我们从整个诗歌意境上,极难发觉政治、社会痕迹。诗歌全部是写景,借景抒情。所以,我认为,从人生理想角度去了解徐志摩康桥理想,把它看作是一个“回归自然”浪漫主义人生理想更贴切一些。第64页徐志摩是很经典浪漫主义诗人。浪漫主义含有这么特点:主观情感,理想,回归自然,回到中世纪等等。“回归自然”,是浪漫主义最主要特征之一。在浪漫主义那里,“自然”是和社会文明相对立。自然就是自然而然,按着自己本性去生活,是人生最高境界。在自然状态,人是自由,同时,也是道德;社会文明,是人为,是对人束缚和制约,在社会
30、文明状态,人失去自由,道德堕落,尤其是当代文明,更是对人性压制和摧残。第65页欧洲浪漫主义之父卢梭,就认为,出于造物主一切,都是好,只是到了社会中才变坏。人是生而自由,却无往而不在枷锁之中。主张回到自然状态,提出了“高尚横蛮人”观点,认为人在原始自然生存状态,更自由、更善良。科学技术文明发展只是人类堕落。徐志摩散文中,也存在着浪漫主义式对当代文明批判。第66页在这里,徐志摩并没有以自然批判文明,而是直接抒发对自然感情。对康桥感情,就是对自然感情,整个这个所描写、歌咏是康桥那种漂亮自然。第67页2、旋律优美这首诗表达出三美标准。建筑美,含有节匀称和句均齐显著特点。也有一定绘画美,有色彩。但并不是很突出。而最突出是音乐美。诗歌得以流传,很大程度上是这种优美旋律感。第68页 轻轻|我走了,正如|我轻轻|来;我轻轻|招手,作别|西天|云彩。压韵,每节都是第二行和第四行之间。每行是两个或三个音组。还有不停重复,词重复和节重复。“轻轻”、“悄悄”。最终,一节和第一节相呼应。使节奏放慢,变得比较舒缓、从容,同时,给人一个韵味悠长感觉。第69页